《针灸治疗肩周炎》
- 格式:ppt
- 大小:304.50 KB
- 文档页数:14
针灸治疗肩周炎,简单易行疗效好!发布时间:2021-08-31T11:05:01.808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8期作者:邓怀洪[导读] 很多肩周炎患者通过多种治疗方法都无法缓解疼痛,但是在接触到针灸治疗后,病情得到了很大缓解。
凉山州宁南县中医医院四川凉山 615000通过针灸的方法治疗肩周炎的过程中,需要将循径治疗和辨证治疗方法进行结合,重视一些特殊的穴位。
例如,鱼际、外关、阳陵泉、三里下、听宫、养老等穴位。
若是针对以上穴位进行针灸刺激,可以对肩周炎进行有效的恢复,部分患者还会当场就能见到效果,通过针灸刺激的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让患者疼痛范围有所减小。
很多肩周炎患者通过多种治疗方法都无法缓解疼痛,但是在接触到针灸治疗后,病情得到了很大缓解。
使用奇穴治疗方法,直接对肩周炎问题进行治理,疏通肩关节周围经络,从而调节经筋,达到肩关节周围肌腱粘连逐渐松解的目的。
通过针灸穴位的方法治疗肩周炎的效果相对明显。
我国中医在古书方面记载,内病外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等重要理论,凡是通过针灸治疗的方法,都可以找到相关穴位,在我国多年医书的经验积累之下,根据人体经络,调节身体的多个部位,并且还要明确相关法则,不同的疾病需要刺激不同的部位进行逐渐恢复。
1肩周炎的奇效穴肩周炎病症虽然可以治疗,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痛苦,在肩周炎治疗的角度来看,需要寻找不同的穴位进行刺激,这样才能满足肩周炎治疗需求。
在一般对奇效穴进行刺激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大概治疗过程为30分钟左右,之后让肩膀进行放松,较轻的一次基本就可以痊愈。
在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通过针灸治疗方法,也能缓解肌肉的酸痛,针刺时患者配合活动肩关节,就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2肩周炎针灸治疗经验在肩周炎出现的情况下,痛苦会逐渐加剧,因此在肩周炎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痛感,使用针灸的方法治疗肩周炎治愈率在96.7%,但是需要在治疗之前观察肩周炎的疼痛情况,寻找相应的穴位进行设计,确保关节活动正位,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治疗效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肩周炎的治疗中医8方缓解肩膀疼痛
导语:现今肩周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肩周炎的病症是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逐渐加重,最终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那么肩周...
现今肩周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肩周炎的病症是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逐渐加重,最终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那么肩周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有没有什么偏方可以缓解肩周炎呢?下面就让小编为你推荐中医疗法吧!
肩周炎的治疗中医疗法治疗肩周炎
1、针灸
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
选用1~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
每日1次。
两周为1疗程。
2、拔罐治疗
拔罐比较安全,可以在肩前部、肩外侧和后部。
寻找最痛的部位,可以用火罐,也可以使用真空抽气罐。
每次留罐大约5分钟。
拔罐之后要活动肩部,否则反而不利于治疗。
隔天治疗一次即可。
3、刮痧
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
4、药浴治疗
组成:鬼箭羽15克,海桐皮15克,木瓜15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红花10克,木瓜10克,乳香6克,没药6克,麻黄6克,威灵仙10克,黄酒250毫升。
用法:上述药先加清水适量浸泡15分钟,再加水半面盆,并倒入黄酒,煎沸后取汁趁热熏洗患侧肩部处,冷则加热再熏洗,每次熏洗15~30分钟,每日2次。
每服药可连续使用3天。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肩周炎针灸方肩周炎针灸特效穴位集锦1,鱼际、外关:对于肩胛内沿疼痛、外展障碍效佳,可以左右手交替使用;2,阳陵泉、三里下(足三里下1寸,胃经穴):疼痛部位以肩胛外侧为主,胳膊内收障碍效佳;3,听宫、养老:对于胳膊不能抬高者效佳。
以上穴位在针刺时可以让患者轻轻活动患肢外旋、内收、抬举,有的患者当场可以见效,或者疼痛减轻或者活动范围略有扩大。
曾经以这三组穴位为主治疗一位50岁的肩周炎患者(病史1年,多方治疗无效,疼痛难忍),每次取穴不过5处,针刺11次,病情缓解一大半。
附:1.奇穴(内关上八寸,左右各一).---一针治愈肩周炎压痛点,嘱病人连咳三声进针,强烈的酸麻胀感并同时伴随活动患肩,位于祖传的非常有效。
2.条山穴治肩周炎:一针海外扬名。
条山穴既条口穴透承山,一针两穴.3.肩周炎穴(位于足三里下1.5寸).病人仰卧位取三寸针同侧取穴针尖在胫腓骨之间游离滞针术捻针10分,针感传至足底过电感为最佳, 嘱患者活动患肩留针30分.在患肩做些放松手法基本一次就可痊愈.我临床使用很久了效果奇佳各位同人不妨试试另外此穴还对各种腰痛有很好得了效,只是手法稍有变动,治腰痛针尖向上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试试吧各位.4. 肩陵穴[阴陵泉穴下九分处],治疗肩周炎有效率100%,治愈率96.7%.首创效著其法是:捻转提插,得气为要,活动关节最佳;以左治右,上病下取.该法用于肩周炎初起者效果更好,轻者一次,重者不过三次,我一般留针15~30分钟,但必须配合活动患处关节.有时遇有复发或顽固者,配合经验方肩周炎药酒方服用月余效果均很好.5.肩胛部疼痛--速效治疗法1,按患侧胸前与肩胛对应部位的痛点,找到特痛点按5-10分钟;2,按健侧尺泽穴5-10分钟.效果:点按胸前痛点,点到痛止.(从阴引阳,不知对不对)尺泽属肺经,主气主节(我的理解)急性发作患者均两次治愈,四个月患者三次治愈,两年患者五次不再疼痛.(治后疼痛发作均较以前大大减轻.)6、对侧找阳陵泉下的压痛点,嘱病人连咳三声进针,强烈的酸麻胀感并同时伴随活动患肩,病痛立减8成,这个实例是2周前刚治疗的一患肩周炎1年之久的病人,3次彻底治愈!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穴,效验之果取此意吧,无论怎样治疗只要能更快的减轻病人的痛苦就是好方法.7、5个穴位,治肩周炎肩前部的疼痛取鱼际穴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抬不上的取肩髃穴后背不了的取天宗穴<<指迷>>茯苓丸:肩周炎之神方:茯苓12克.炒枳壳10克,姜半夏9克.芒硝3克.党参15克.白术25克.干姜10克.炙甘草6克.姜黄10克. 五剂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针刺加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综述摘要:温针灸既有针刺通经活络、疏散外邪的作用,又有艾灸驱风散寒、温经通络、祛湿消炎止痛的作用。
两者在功效上相得益彰,在操作上简便易行,既可祛除病因治本,又可温通经脉治标,从而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针刺;加温针灸;肩周炎;五十肩;漏肩风肩周炎顾名思义就是肩部周围的炎症,是指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腱、韧带、腱鞘、滑囊等软组织的急性炎症,或退行性变,致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的一种疾病。
该病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特征,本病常发生在单侧肩部。
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是本,风寒湿邪侵袭或外伤致气滞血瘀是标。
治疗当以补虚泻实为主。
补虚者,补益肝肾、补益气血也;泻实者,温经散寒、通络除湿、祛瘀止痛也。
肩周炎为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会导致肩关节的活动障碍和疼痛。
其属于中医之“痹证”“肩痹”范畴,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肩凝症”。
风寒疲血等阻滞经脉,不通则痛;病久可见经脉气血不通,不能濡养筋肉,而见肌肉萎缩,属于本虚标实之证。
本病虚实夹杂,内在正气不足,营卫虚弱,筋疲骨衰,复因局部感受风寒湿邪,气血阻滞而致。
西医认为肩周炎为钙盐沉着肌腱所致,病理分为凝结、冻结和解冻期。
肩周炎一般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与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不足有关,加之创伤、劳损或外感风寒、气血不畅,外邪凝滞经脉关节面发病。
另外,根据相关研究证实,随着细胞膜通透性的不断增大,使细胞内液不但向外溢出,引发局部组织性水肿情况,也就损坏了局部组织的生理功能,造成代谢紊乱,释放出各种分泌物,而这种分泌物也会增加疼痛感。
治疗应以疏散外邪、通经活络、调和气血为主。
目前,对肩周炎主要是保守治疗,即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理治疗、按摩、推拿、自我按摩等方法。
同时进行关节功能练习,包括主动与被动外展、旋转、伸屈及环转运动,中医学认为,采用针灸治疗肩周炎可起到活血通经、祛风散寒的功效。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在平时,有很多人迫于生活方面的压力,因而需要更加努力的去工作以及劳动,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的,但是长期的过于的劳累也带来很多的问题的,其中很多人就出现了肩周炎的情况,导致手臂的活动出现不适的情况,很多人选择通过针灸治疗的,那么究竟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标准定位】在肩胛部,肩胛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取法】正坐俯伏位,在肩胛冈上窝中点,当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取穴。
天宗【标准定位】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取法】正坐或俯伏位,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之间连线上,当上、中1/3交点,与第四胸椎棘突下间平齐,与臑俞、肩贞成正三角形处是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冈下肌。
皮厚,由第三、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神经重叠分布。
皮下组织内布有旋肩胛动。
静脉的分支。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深筋膜入该肌,及其深面的冈下肌。
前肌由第十一脑神经一副神经支配,后肌由臂丛的肩胛上神经支配。
七星台:穴位名称:肩贞 [经穴] 【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
【主治】:①肩臂疼痛。
②瘰疬,耳鸣。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名称:臑俞 [经穴] 【定位】: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散寒祛风。
【主治】:①肩臂疼痛。
②瘰疬。
undefined【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类别】:手、足太阳、阳维脉、阳蹻脉交会穴穴位名称:天宗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作用】:舒筋活络,行气宽胸。
【主治】:①肩胛疼痛。
②气喘。
③乳痈。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名称:秉风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作用】:舒筋活络【主治】:肩胛疼痛,上肢痠麻。
中医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评估与机制研究摘要: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其症状包括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肩周炎的治疗中。
针对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和机制进行评估和研究,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总结现有研究,评估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1. 引言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包括肩袖损伤、肩关节周围炎症等。
该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但效果并不理想。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近年来在肩周炎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评估2.1. 临床疗效评价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评价通常包括疼痛缓解、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
现有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肩周炎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肩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2.2. 影像学评估通过影像学方法评估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肩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改变。
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以减少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厚度,改善关节的活动度,体现了针灸对于肩周炎的治疗作用。
3.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制研究3.1. 神经调控机制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患者的疼痛感受和肩关节功能,从而起到治疗肩周炎的作用。
一些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脑内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改变脑区的活动,进而影响肩周炎的症状。
3.2. 炎症调控机制针灸对于肩周炎的治疗也与炎症调控有关。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4. 讨论与展望针灸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肩周炎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研究样本较小、研究设计不够严谨等。
今后的研究可以拓宽研究样本范围,采用更为科学严谨的研究设计,进一步探究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和机制。
肩周炎针灸诊疗技术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的炎症性病症。
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特征。
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的右肩,故又称“五十肩”,有自愈倾向,预后良好。
本病属于中医学“肩痹”、“冻结肩”、“漏肩风”的范畴。
一、中医病因病机五旬之人,正气不足,营卫渐虚,筋骨衰颓,复因局部感受风寒,或劳累闪挫,或习惯偏侧而卧,筋脉受到长期压迫,遂致气血阻滞而成肩痛。
肩痛日久,由于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以致患处发生肿胀粘连,最终关节僵直,肩臂不能举动。
二、临床表现本病早期以剧烈疼痛为主,功能活动尚可;后期则以肩部功能障碍为主,疼痛反而减轻。
初病时单侧或双侧肩部酸痛,并可向颈部和整个上肢放射,日轻夜重,患肢畏风寒,手指麻胀。
肩关节呈不同程度僵直,手臂上举、外旋、后伸等动作均受限制。
病情迁延日久,常可因寒湿凝滞、气血痹阻导致肩部肌肉萎缩而疼痛反而减轻。
可将本病分为三期:(1)急性期:病期约1个月左右,亦可延续 2~3个月。
本期患者的主要表现是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是由于疼痛引起的肌肉痉挛,韧带、关节囊挛缩所致,但肩关节本身尚能有相当范围的活动度。
(2)粘连期:病期约2~3个月,本期患者疼痛症状已明显减轻,其表现为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肩关节因肩周软组织广泛粘连,活动范围极小,外展及前屈运动时,肩胛骨随之摆动而出现耸肩现象。
(3)缓解期:为本症的恢复期或治愈过程。
本期患者随疼痛的消减,肩关节的挛缩、粘连逐渐消除而恢复正常功能。
三、辨证分型本病若以肩前中府部疼痛为主,后伸疼痛加剧者,证属太阴经证;以肩外侧肩髃、肩髎处疼痛为主,三角肌压痛,外展疼痛加剧者,证属阳明、少阳经证;以肩后侧疼痛为主,肩内收时疼痛加剧,证属太阳经证。
四、治疗(一)基本治疗[治则] 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处方] 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加减] 证属太阴经者加尺泽、阴陵泉;证属阳明、少阳经者加手三里、外关;证属太阳经者加后溪、大杼、昆仑;痛在阳明、太阳配条口透承山。
肩周炎针灸穴位在哪里肩周炎的全称叫肩关节周围炎,俗称五十肩,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以肩部或肩周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疾病,在床上属于一种退行性病变,主要的发病年龄在50岁左右。
现阶段,在临床上认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肩部周围的软组织肌肉群发生退行性变,再加上生活中一些诱因,比如受凉、受伤等,引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炎症。
肩周炎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是肩部疼痛和活动障碍。
现阶段,在临床上主要采用中医的方式进行治疗,在诸多治疗方式之中针灸为主,大部分患者的疼痛可以得到立刻的缓解,并且日常活动得到明显的改善。
大多数的人都是可以正常恢复的,不管是什么疾病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是脱不开关系的,所以平时一定要有好的生活习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肩周炎针灸穴位。
1什么是肩周炎肩周炎及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
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
它的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一年以上,较长者可达两年,发病年龄大多在五十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由于五十岁左右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肩胛下肌、三角肌等,这些肌肉和韧带发生慢性炎症以后彼此相互粘连,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然后在肩关节活动的时候会诱发剧烈疼痛。
肩周炎一般来说分为三个时期,急性期以疼痛为主,急性期过后就进入了冻结期,以活动障碍为主,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彼此相互粘连,导致活动障碍。
冻结期过去后就进入到恢复期,恢复期活动障碍慢慢减少,疼痛也慢慢减轻,然后慢慢恢复正常。
2肩周炎针灸穴位2.1六透穴六透穴是肩髃、臂臑、肩前缝、肩后缝、腋前、腋后六个穴位互相透刺,选用合适的针对患者的肩髃透刺臂臑,臂臑透刺肩髃,肩前缝透刺臂臑,肩后缝透刺臂臑,腋前透刺腋后,腋后透刺腋前等,对患者的身体的进针的时候在4公分到5公分的深度,留针的时间30分钟。
放血徒伤其筋!慎之;五、牵引等活动关节类手法须酌情使用。
对体质壮实者,可边牵摇,边按揉局部,加速粘连松解。
对不耐痛之体质瘦弱或虽肥而肉薄者,勉力为之,多徒增其苦。
27 介绍本人多年来针灸治疗肩周炎一经验方法现介绍本人多年来针灸治疗肩周炎一经验方法,虽不为我所创,但用之临床,其效确如创制者所言甚佳,我并在“百度”中搜索相关内容尚未发现有此报道。
辽宁王艳春以临床摸索发现的肩陵穴[阴陵泉穴下九分处],治疗肩周炎有效率100%,治愈率96.7%。
首创效著、前无记述,后有先赞奖。
美国有《屯间报》、香港之《明报》均有报道,曾获市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
其法是:捻转提插,得气为要,活动关节最佳;以左治右,上病下取。
个人体会:该法用于肩周炎初起者效果更好,轻者一次,重者不过三次,我一般留针15~30分钟,但必须配合活动患处关节。
有时遇有复发或顽固者,配合经验方肩周炎药酒方服用月余效果均很好。
怪三针:董氏奇穴正会(百会)、次白(右)、鼻翼(左)组成,主治范围十分广泛,对于各种怪病及神志疾病都有治疗作用笔者用“怪三针”治面瘫针法和步骤是:先针百会、后针左鼻翼、最后用次白,次白下针完毕,患者患侧立即有热感出现手法为正确,否则无效。
【下泉穴】部位:在膝关节外侧面正中央直上二寸五分。
解剖:(肌肉)在髂胫束后方,股二头肌腱前方。
(血管)有膝上外侧动、静脉。
(神经)皮下有股外侧皮神经末支。
(肺部与面部之机动神经)解剖:(肌肉)在髂胫束后方,股二头肌腱前方。
(血管)有膝上外侧动、静脉。
(神经)皮下有股外侧皮神经末支。
(肺部与面部之机动神经)主治:面部麻痹、面部神经跳、口歪、眼斜。
取穴:当下泉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八分。
【上泉穴】部位:在中泉穴之直上二寸。
主治:面部麻痹、面部神经跳、口歪、眼斜。
取穴:当中泉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八分。
他人病案:男37,右面瘫7天,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先针用火针开感冒三针,后针中泉下泉,起针后加火罐,射黑血甚多,再口腔内黏膜白色反应点刺出血,三天后用怪三针2次,痊愈。
针灸治疗肩周炎30例 摘要】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针灸治疗肩周炎。结果 痊愈15例,显效9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肩周炎以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在治疗上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疗效各不相同,针灸治疗肩周炎有着安全、价廉、疗效显著等特点,且无毒副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地运用。 【关键词】 肩周炎 针灸 治疗 肩周炎中医又称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等。多发于40到60岁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以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活动功能障碍为主。日久可导致患侧肩部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痹症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变部位在肩部经脉和经筋,肝肾不足气血虚弱为其本,风寒湿邪侵袭或外伤致气血瘀滞是其标,在治疗上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疗效各不相同,其中针灸治疗疗效较佳,且无毒副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女17例 男13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62岁,本组患者均为单侧型病程最长两年最短一个月,均有明显的肩痛及压痛,疼痛夜间加重甚则夜不能寐,伴有不同程度的肩关节活动受限及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萎缩。 1.2 临床表现 1.2.1 眩晕:眩晕是颈椎病病人的常见症状。 1.2.2 头痛:头痛和眩晕症状一般同时存在。其中枕大神经病变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原因。 1.2.3 视觉障碍:少数病人可出现视力减退或视野缺损,严重者甚至可以引起失明现象。 1.2.4 突然摔倒:当病人颈部旋转时突然感到下肢发软而摔倒。临床特征是:发病时病人意识清楚,短时间内能自己起来,甚至行走。 1.2.5 根性症状 (1)颈部症状:颈部疼痛、颈部酸胀、颈部发僵活动或者按摩后好转;活动颈部有“嘎嘎”响声; (2)肩部症状:双肩发沉;肩部酸痛胀痛;颈部肌肉痉挛,按压颈部有疼痛,有时疼痛剧烈;劳累、久坐和姿势不当加重; (3)背部症状:背部肌肉发紧、发僵,活动后或者按摩后好转; 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以2寸毫针针刺患肩对侧阳陵泉,进针一寸半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同时配合患侧上肢运动运动幅度以患者能承受为度。行针十分钟后起针。出针后取患肩肩髃,肩前,肩贞,臂臑,曲池为主穴进行针刺,配合辩经取穴,手阳明经证痛以肩前为主者加合谷,手少阳经证痛以肩外侧为主者取外关,手太阳经证痛以肩后侧为主者取后溪。常规进针,施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起针。治疗后嘱患者做功能锻炼,如患肢的爬墙动作,患肢后旋背手动作及外展动作,幅度由小到大以患肩能承受为度以增大患肩的活动范围,10日一个疗程,三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好转:临床症状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3.2 结果 痊愈15例,疼痛消失,患肢运动自如,随访一年未复发。显效9例患肢疼痛明显减轻,患肢活动轻度受限,但未恢复正常。好转6例,肩部疼痛较治疗前减轻,关节活动较治疗前进步。总有效率达100%。 4 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以脏腑虚寒、经络阻滞为基本病机,从脏腑而言本病属本虚标实证,多由于正气虚弱或外伤劳损后风寒侵袭肩部,导致局部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阳陵泉为胆经合穴,足少阳经循行路线过肩,且肩部为手三阴、手三阳经及部分足经经筋结聚之所,根据上病下取之原则选筋会阳陵泉能调和气血、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止痛通经,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配合局部取穴,以疏通肩部局部经络气血,此外加上辩经取穴增强治疗针对性以提高疗效。 中医认为肩周炎发生的原因不同,致病有寒、热、虚、实之别,邪气侵犯的经脉及病变的部位不同,所以只有在中医八纲辨证与循经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下,才能得到满意疗效。针和灸都是根据祖国医学中的经络学说,通过体表的穴位,施行一定的操作手法,以通调营卫气血,调整经络脏腑的功能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上可根据病情单用针刺或灸法,但联合应用更为普遍,针灸治疗手法也很多。 5 预防保健 5.1 适当增加工间休息长期从事案头工作的人,应增加工间休息和活动时间,以增强全身的血液循环,消除局部肌肉疲劳,预防和缓解颈椎的劳损。 5.2 配合日常的颈椎病辅助工具增强颈椎肌肉,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 5.3 合适的枕头对预防和治疗颈椎病有重要意义。习惯侧卧者应将枕头充塞到面部与肩部的空隙中,以减轻颈部的负担。 5.4 平时应防止颈部外伤及落枕,以免颈椎韧带损伤,使颈椎的稳定性受到破坏,进而诱发或加重颈椎病。 5.5 加强颈部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