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38.00 KB
- 文档页数:3
日本竞业园学校学导设计方案姓名课题课型时间王玉娥日本问题生成课学导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运用地图,知道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的组成和主要的城市;知道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A类问题)2.能力目标: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自然环境的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初步学会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B类问题)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及生活技能,使他们懂得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C类问题)学导重点及方法重难点分析1、重点:由于日本作为东亚较突出的国家,各自然要素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故将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设为重点。
2、难点:由于日本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会引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这点知识以前涉及的较少,并且这点对于以后对自然灾害的了解是有利的,所以将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为难点。
因为学生对区域地理接触很少,学生容易忽视从经济和人文等方面来分析一个区域的环境特征,仅仅关注起自然地理特征,这方面的分析探究较生涩,且日本的经济发展原因较多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分析的能力,所以将经济发展作为难点。
问题预设1.你能说出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吗?2.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他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预防?你还了解哪些防震减灾的知识?3.日本的经济有何特点?其发展经济的条件有哪些?4.学习了日本的经济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应向日本借鉴什么?我们济阳县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有哪些?5.日本的文化有什么特点?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1分钟导入:课前屏幕显示富士山图(带樱花),配上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歌曲。
屏幕出示世界地图,指向日本,提问:大家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日本是和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居,和我国一样位于亚洲东部即东亚地区,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日本的一些地理知识。
屏幕出示课题日本。
学生欣赏优美的图片,在温馨的心境中进入今天的学习。
目标咀嚼2分钟1.结合预习时设计的本单元学习目标(已经达成的画对号,未达成的画问号),进一步明确自己这节课的要达到的三维学习目标。
《东南亚》一、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确定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分析东南亚位置的特殊性,特别是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利用东南亚地形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特征,认识主要的国家、河流,分析主要城市的分布与地形、河流的关系;明确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并分析这种气候对东南亚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
2.引导学生探究并认识河流与城市分布的联系、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位置与气候形成的关系。
让学生明白日常消费习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树立地理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
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3.通过阅读“方便面对东南亚红猩猩的影响”材料,增强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的观念,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认识东南亚的华人文化,提高对东南亚的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东南亚的位置、地形及气候特点、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这部分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既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探究,又有人文地理中农业及旅游业等知识的拓展。
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基础,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技能出发,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时政要闻、教材、地图册上的景观图片等教学资源,将地理学习设计成为一次拯救行动(地理考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考察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技能,以及地理归纳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地理信息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与马航失联相关的文字内容及图片,带学生回顾马航事件的影响。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在老师的引领下,感受到东南亚的国家有一天可能会与自己产生联系,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与整个世界息息相关,激起学生学习、认知东南亚地区相关地理知识的兴趣。
【学习目标】1、了解东南亚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区域分析能力。
2、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
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学习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性特征。
热带气候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人口稠密、华人集中分布。
【学习难点】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和国际交往中的作用。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分布和区别。
城市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过程设计(第1 课时)授课时间·········································································【导入新课】【自主学习】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结合图7.19图7.20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
东南亚教学目的1.了解东南亚的居民构成、宗教信仰、及该地区华人的一般情况,掌握东南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热带经济作物、矿产及分布,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
2.通过分析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地理事物的能力。
3.了解华侨对东南亚经济开发所作出的贡献,加深中国人民与这些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及矿产。
教学方法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东南亚地形图》、《东南亚物产图》、热带经济作物图片。
复习提问为什么说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南亚的地形、气候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引入新课我们在了解了东南亚的位置及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再来看一下它的居民构成和经济状况。
学习新教材一、居民(板书)[读图] 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及《世界人种的分布图》。
[提问] 东南亚人口分布特点及居民构成情况?(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解] 这里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些地方人口密度可达100人/平方千米以上,如中南半岛各大河的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及马来群岛的一些大岛上。
其中印度尼西亚人口达1.7亿多,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居民构成绝大部分属于黄色人种。
1.人口稠密[提问] 世界上主要有哪三大宗教?亚洲以哪几种宗教为主?(世界上主要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徒和佛教徒主要分布在亚洲)2.宗教信仰多样[教师讲授] 东南亚居民的宗教信仰可以说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是佛教。
如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柬埔寨国旗上的吴哥窟图案,就是著名的佛教建筑,它已成为柬埔寨的象征。
而泰国则规定佛教为国教,它深入到了泰国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家庭和个人。
其次还包括印尼和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教,菲律宾的天主教等。
3.华人与华侨聚居[教师讲授] 东南亚地区还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尤以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居多。
此外新加坡、越南等国也聚居了100万以上的华人。
其中新加坡华人占了全国人口的76%。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学习总览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日本的经济特点。
4.根据资料说出日本的民族、宗教、语言及日本文化的特点。
5.举例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1.日本自然环境特点。
2.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条件。
比较法、读图析图法、小组合作探究等。
三种方法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1.通过列举事实,了解日本的基本国情认识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一般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等)和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交通条件、科技水平等)两方面去分析,这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提供依据。
2.通过地图资料,分析日本的贸易特点。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日本主要工业产品的输出由上一个环节可知日本地域狭小、矿产贫乏。
利用上图资料,可以直观判读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越来越多,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同时也知道了日本大量进口的矿产资源有哪些,来源地在哪里,海运线路有哪些。
而下图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则反应了国内市场狭小的基本国情,产品能大量出口和科学技术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国情也密切相关。
给出这两幅图,意在说明日本的贸易特点:“大进大出”──大量加工进口原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
这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日本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大国。
3.通过地图认识日本工业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除贸易立国外,工业发达也是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重要原因。
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良港众多、海运便利这种优势。
读上面地图要完成三个活动:一是要查找日本主要有哪些工业城市和工业区,二是要说出它们的分布特点,三是能分析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复习日本、东南亚知识回顾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2、了解日本工业发展水平,掌握日本工业的分布特点、加工贸易发达的经济特点及形成原因。
3、知道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具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4、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
5、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6、运用地图找出主要的河流及河流沿岸的城市。
7、结合地形、河流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典例分析1.日本是西北部的岛国,由、、、等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东临______洋,西临______海2.印度地形分布特点:北部是________,中部是_________,南部是__________;被印度称为圣河的是______,该河发源于______山脉,注入__________湾。
3. 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______和________,以________气候为主。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______灾害频繁。
4. 东南亚处于_______洲与_______洲之间, _______洋与______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亚洲的必经之路. 达标检测日本:1、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正确的是()A.①──本州岛 B.②──日本海C.③──朝鲜 D.④──中国2、日本多温泉的原因是()A.所处纬度位置低,气候炎热 B.岛国的地理位置C.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 D.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区读日本工业分布图,回答3~4题。
3、日本的现代工业,主要分布在()A.北海道 B.日本海沿岸地区C.九州岛南部 D.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4、日本工业主要分布于该区域的主要原因是()①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②环境污染较轻③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④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产品主要出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近年来,日本加大海外投资,不断地把工厂迁移到国外。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2节东南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材分析本节课的设置是学生在学习亚洲和日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地区的了解,为下一步学生学习南亚和俄罗斯积累知识基础和加强学法培养。
本节课在本册书的知识结构上有过渡和基础的作用,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教材在设置上分四个部分,内容分别是:“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
本节内容充分利用地图从多角度综合详细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以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图文并茂,使学生对知识一目了然,本节在详细描述东南亚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风光旅游资源农业及居民做了详细的介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 掌握东南亚的组成、主要的河流以及地形特征。
3. 能说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交通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 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树立各国因地制宜发展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1. 马六甲海峡的重要交通意义。
2. 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教学媒体与学具多媒体、地理图册、板图、填充册。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东南亚的风光视频。
二、新课教学(一)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东南亚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国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P22图7.19、图7.20。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明确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东南亚的主要组成部分等。
1. 通过读图教师指导学生说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
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课时1)学习目标:1、记住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记住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记住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三、重点1、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课前回顾1、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其中日本是属于地区。
2、日本工业区有、、、、;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和沿岸。
3、、日本人主要属于人种,民族。
日本文化就是典型。
导入学习过程一、自学12页“十字路口的位置”部分内容1、读图7.19“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7.20“东南亚的地形”,东南亚位于,范围包括和两部分。
2、东南亚的纬度大部分位于~之间,地处带。
3、东南亚被称为“十字路口”是指其地处洲与洲、洋与洋之间的地理位置。
读图7.20和7.21“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及左面的文字,完成完成23页活动及下列问题:1、马六甲海峡位于和之间,是从、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洋和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此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它的“海上生命线”。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读10页图6.13“亚洲的气候类型”,看图并思考: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②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2、读①图“曼谷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归纳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②图“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归纳出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分析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③说出以上两种气候的异同:3、东南亚水稻种植的条件:5、读图7.24和24页的文字,填表:三、书25页:探讨如何协调农业生产和东南亚热带雨林保护的关系。
反馈检测(一)选择题1.东南亚位于( )A.太平洋与南极洲之间B.亚欧大陆与大洋洲之间C.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D.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2.关于马六甲海峡,说法正确的是( )A.介于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B.介于马来半岛与爪哇岛之间C.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D.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3.马来西亚盛产的主要经济作物为( )A.油棕和天然橡胶B.金鸡纳和油棕C.椰子和金鸡纳D.蕉麻和油棕4.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高温多雨B.气候温和,降水丰沛C.炎热少雨D.全年高温多雨5.被誉为“千岛之国”的世界最大群岛国家是( )A.菲律宾B.马来西亚C.印度尼西亚D.日本6.世界稻米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是( )A.印度尼西亚B.菲律宾C.马来西亚D.泰国7.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A.泰国B.缅甸C.越南D.老挝(二)综合分析读新加坡图,回答问题并填写下表:(l)新加坡地处马来半岛南端,属________气候。
第一节日本导学案(1)【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形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并通过地图、景观图以及文字介绍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自主学习】相信你是最棒的1、日本是位于洋西北部的国,由、、、等四个大岛及数千个小岛组成。
2、日本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这对日本的、、海上运输和十分有利。
3、日本首都,位于平原。
4、日本著名的山峰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它其实是座。
5、日本是个多、的国家。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日本火山、地震知识探讨:1、读课本P20图7.5,想一想: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2、火山是灾害,但也可以为人类所用,你知道它们如何造福人类吗?3、说说你知道的防震常识。
4、日本地震频发,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都不严重,其防震方面有哪些是我国可以借鉴的?【展示交流】给自己一次精彩展示的机会,交流互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课堂小结】谈谈自己的收获,提出你的困惑和疑问我们共同解决【目标自测】细心高效的你,赶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旅的果实吧1、日本首都所在的岛屿是()A北海道 B本州 C 四国 D 九州2、按亚洲的地理分区,日本和中国都属于()A东亚 B东南亚 C 南亚 D 中亚3、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 领土主要由岛屿组成C境内山岭众多,平原狭小 D 人口众多,工业发达,经济活动频繁4、日本的四大岛屿按自北向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 B北海道、九州、四国、本州C北海道、四国、本州、九州、 D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5、下列国家中,离日本最近的是()A中国 B 蒙古 C 朝鲜 D韩国6、作为日本的象征,被日本人奉为神山的是()A 白头山B 雪峰山 C关东山 D富士山7、日本四大岛屿中,面积最大的是()A北海道 B 本州 C 四国 D九州8、小明到去日本旅游归来,下面对日本之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享受美味生鱼片 B 到热带雨林探险C游富士山,泡温泉 D观赏樱花二、读图回答问题: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岛屿:B C D E国家:F G 。
第一节日本学习目标: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2.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3.教学重点:多火山地震4.教学难点:领土组成自主学习:(15)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1、读18页课文及图7.1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分布在的东面,的西北。
主要由、、、等个大岛、及其周围的海域组成。
是一个的国家,海岸线,多优良。
2、在图7.2中找出日本的主要城市是日本的首都,还有、、、、。
3、读图7.2日本的地形以为主,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日本著名山峰山平原,二、阅读“日本地形图”1、(自然地理特征思考题),日本的位置领土主要四个大岛北海道、、九州和,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
2、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再从图中火山的符号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也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是一个多和的国家。
3、[探究题活动2]:读图7.5-7.7分析完成,1、日本在板块和的交界处。
合作探究:(5分钟)展示质疑:(15分钟)课堂测评:(10分钟)一、填空1、东亚包括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国家,日本居民主要是______民族。
2、日本是太平洋西部的岛国,由、、、四个大岛3、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因为它处于和交界处。
4、日本的地形以______和______为主,该国最大的平原是______平原,最高的山 _在的交界处。
板书:一、位置和领土组成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二、多火山、地震课后反思:在知识点的顺序上,有一定的改变,将“人口与民族”的内容融合到“日本的位置”,一并学习。
在“领土组成”的内容后,加入“海岸线特点”学习,为后续课程有关“经济”的学习作铺垫。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东南亚【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通过读图了解农作物的分布特点。
3.根据地形图说出中南半岛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并能说明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重点:通过东南亚相关地理知识的学习,学会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难点:学会运用资料分析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性。
【自主学习】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_______,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
就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与我国山水相连;在中南半岛的东南方,有大小岛屿个,我们习惯上叫它南洋群岛。
2.东南亚位于_____洲与_______洲、_______洋与_______洋之间的“___________”上。
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__________和_________重要的海上通道。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_____带,以和气候为主,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和马来半岛南部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于气候。
2. 东南亚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__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1.东南亚是海外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2.东南亚是近些年来旅游的一大热点地区,主要的旅游胜地有缅甸仰光的;印度尼西亚的;柬埔寨的;越南的;还有“花园城市”之称的。
【互动探究】活动一:探究、“十字路口”的位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活动。
材料一:新网2014年11月21日电据法新社报道,美国地质勘探局测定称,当地时间21日下午18点10分(北京时间18点10分),印度尼西亚马鲁古海域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为48千米。
印尼当局称,地震带来的震感强烈,但暂无伤亡报告。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导学案年级:教师:课题第二节东南亚(第1课时)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了解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2..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结合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4.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重、难点重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中南半岛地形特点。
难点:东南亚两种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自主合作探究过程1.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扼守这“十字路口”的“咽喉”要道是()A.马六甲海峡B.土耳其海峡C.台湾海峡D.巴拿马运河2.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A.南沙群岛B.菲律宾群岛C.日本群岛D.马来群岛3.一艘运载粮食的货轮正在泰国的某港口装船外运,船上的货物最有可能是()A.小麦B.玉米C.稻米D.小米4.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是()A.老挝B.文莱C.泰国D.马来西亚5.在课本景观图上看到东南亚人民吃米饭,生产橡胶和棕油。
可以推测,东南亚农业生产的特色是()A.以水稻和温带水果为主B.以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C.以小麦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D.以小麦和温带水果为主6.“泰国黑米、香米”这些稻米相信大家都尝过,它们以其优良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不仅泰国,而且越南、缅甸也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原因之一:这里有适宜水稻生长的( ) 的气候条件。
A.炎热干燥B.温和多雨C.高温多雨D.寒冷干燥7.下列国家中与中国陆界相邻的是()A.越南、老挝、缅甸B.泰国、印度尼西亚C.泰国、柬埔寨D.菲律宾、新加坡归纳小结:读右图回答:(1)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主要位于_____半球______半球②海陆位置:位于_____洲东南部,南邻_____洲,东临_____洋,西临_____洋,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__________”,图中F__________海峡(位于B__________半岛和E__________岛之间)是咽喉要道,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一)~初一地理第一节日本位置地形识记内容:海域:太平洋、日本海、朝鲜海峡、濑户内海、东京湾四大岛屿:北海道岛、本州岛(最大)、四国岛、九州岛日本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日本最高峰:富士山城市:东京(首都)、横滨(日本最大的海港)一、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北部的岛国)海陆位置:东临A太平洋,西临B日本海,隔C朝鲜海峡与D韩国相望纬度位置:大致处于23°N~46°N之间,大部分处于北温带2、领土组成:由北向南依次为:E北海道、F本州、G四国、H九州等四个大岛及周边的数千个岛屿组成3、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峰是富士山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5、交通: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6、多火山地震: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7、日本矿产资源贫乏,森林资源、水力资源丰富二、经济特点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不利条件: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对外依赖严重2、工业特点: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3、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美国、西欧、东亚、东南亚4、日本主要工业区:①京滨工业区、②名古屋工业区、③阪神工业区、④濑户内工业区、⑤北九州工业区5、日本工业的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三、文化1、民族;大和民族服饰:和服2、日本的国花:樱花第二节东南亚1、位置纬度位置:东南亚绝大部分处于热带海陆位置: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见图)①马来半岛②苏门答腊岛2、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3、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4、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特点: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
姓名课题课型时间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问题复习生成课
学导目标知识目标:能够运用地图,知道日本、东南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的组成和主要的城市;知道印度的人口增长的特点及人口过渡增长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
掌握俄罗斯的位置、地形、河流、气候及特点;简单分析印度的农业分布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印度的环境和资源与人口的关系,对比我们中国的人口,增强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认识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学导重点及方法重难点分析
由于日本作为东亚较突出的国家,各自然要素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故将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设为重点。
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关系,自然环境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他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农业经济的发展。
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是重点,经济也是难点。
学习时必须从它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特点去突破。
对经济特点应分别从资源与工业分布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上去突破。
问题预设1.印度的地形特点及主要的地形区是?你能根据课本印度图总结印度的地势特征吗?
2.读教材P41及图7.45说出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你能在地图上准确指出它们的位置及分界线吗?(地形区分界线即俄罗斯的主要河流11)
3.读P46-48说出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及其职能.认识俄罗斯的交通分布及主要运输方式。
4.读图7.38、7.39说出印度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印度为什么水旱灾害频繁?面对这样的自然条件印度是如何发展农业生产的?对你家乡的农业生产有何启示?
5.学习了印度之后试总结我国和印度有哪些相同点吗?如何来解决?
6.结合中国和俄罗斯的实际情况谈一谈两国可以在哪些方面开展经济合作?
过程时
控
学导内容设计
情境创设1分
钟
诗情导入
大屏幕展示改变的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诗句,设问:印度与中国的地缘关系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对身边的邻居印度开始深入了解。
目标咀嚼2分
钟
过渡:那么我们这节课来探讨哪些内容呢?明确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分发《问题导读—评价单》,让学生先自读目标,然后结合自己原来的学习情况,说出自己本节课最想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读—划---说---写
自主探究二次发现6分
钟
【旁白】优秀不是一天炼成的,需要有任务的支撑。
本环节的任务是阅读、开放式寻找、自主记忆
1.组织学生快速浏览引领问题,带着问题进一步读文本,寻求答案。
2.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关注:
个辅名单:6班:刘庆森张乐朱吉涛陈微李慧萍郭晨
7班:曹田宇艾贻山柏玉莉黄天宇赵孟琦王伟
8班:孙岩赵华梁高琦高海宁祁新路继勇
9班:金兴漫刘艺李鹏杨安然张琪周瑞
10班:冯明宇田玉叶刘欣宇刘志伟怀初远杨峰3.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4.指导学生记录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图说位置
要了解一个国家,先要知道它在哪里,也就是它的地理位置。
下面我们就用地图导学的方式认识印度的地理位置。
展示印度在世界上的位置图和印度主要邻国图,引导学生读图完成下列方框中1、2、3题,然后让学生进行指图回答印度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相对位置。
印度在世界上的位置图印度主要邻国图
小组合作二次生成6分
钟
相信自己行;自己就能行;合作交流行;大家就能赢。
1.快速交流引领问题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要求各组及时把本组生成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2.走进小组,指导学生记录小组?的问题。
关注:
个辅名单:6班:刘庆森张乐朱吉涛陈微李慧萍郭晨
7班:曹田宇艾贻山柏玉莉黄天宇赵孟琦王伟
8班:孙岩赵华梁高琦高海宁祁新路继勇
9班:金兴漫刘艺李鹏杨安然张琪周瑞
10班:冯明宇田玉叶刘欣宇刘志伟怀初远杨峰
3.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8分钟之后注意提醒学生看黑板,同时交流黑板上各组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学生结合图分析
班级合作问题生成7分
钟
我们每个人的智慧都是值得赞赏的,小组的智慧更是无穷的,不要埋没了它,让它出来见见太阳,小组竞争展示开始。
1.鼓励学生及时展示交流
2.教师参与活动。
3.教师进行赏识性评价。
精讲点拨
审题答案方法拓展3分
钟
指导全班合作,及时提供预设问题,打开学生思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仍重答案、思路、延伸
1.针对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让各组选派代表展讲,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分析。
2.学生在学习本节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会写不会说的情况,在此可以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并试着写出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地理术语的能力。
展讲指导
有一篇游记这样写道:印度叫辛格的人特别多,走在大街上,喊一声辛格,会有十几个人回头,最让我震撼的不是辛格多,而是人实在是多!”那么印度人口究竟怎样多呢?请看图片。
展示一组图片在火车上、在码头上、在街道上、在集会上。
让学生从感官上体会到印度的人口多。
看变化,展示1993—2011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提问:你能从图中读出印度人口的哪些特点?答案: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数字)、印度人口增长速度快等。
思路:析漫画,展示印度手机与厕所的漫画图,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印度有手机的人多,有厕所的人少印度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读数据,分析数据“印度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思考21世纪谁来养活印度?从而引出印度的粮食生产。
拓展:中国人口现状及采取计划生育取得的效果
读图7.38、7.39说出印度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印度为什么水旱灾害频繁?面对这样的自然条件印度是如何发展农业生产的?对你家乡的农业生产有何启示?B类
点拨:
归纳总结问题延伸2分
钟
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学习已经告一段落,相信同学们都有更大的收获了,那么请大家通过知识树来
1、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2、你还有什么疑问?
3、你对老师还有什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