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鉴赏专题讲解与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9
诗歌鉴赏技巧理解现代诗的内涵与外延诗歌鉴赏技巧:理解现代诗的内涵与外延诗歌是一种独特而美妙的文学形式,它通过抒发情感、描绘景物、反映思想等方式,以诗意、节奏和韵律的独特组合,传达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悟和意境。
而现代诗作为一种与传统诗文迥然不同的诗歌形式,其内涵与外延也承载了特定的意义与风格。
为了更好地理解现代诗的精髓,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诗歌鉴赏的技巧。
一、审视现代诗的诗意表达现代诗倾向于遣词造句的简洁与抽象,抛弃了传统诗歌中绚丽的修辞和明确的意象描绘。
因此,对于现代诗,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诗意的解读。
在鉴赏时,我们可以关注诗歌的隐喻、暗示以及多义性的表达方式。
通过对诗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以及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二、感知现代诗的节奏与韵律与传统韵文和韵律要求相比,现代诗的韵律和节奏更加灵活自由。
有的现代诗甚至完全放弃了韵律和押韵,注重表达内在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鉴赏现代诗时,我们需要倾听诗歌的声音,感受其中的节奏变化和音乐性。
通过诗歌的语调、音节和停顿等元素,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象传递。
三、解读现代诗的文化背景现代诗作为反映当代社会、文化和人类思想的艺术形式,承载着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
因此,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环境对于准确理解现代诗的内涵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考察诗人的思想、政治观点、文化背景等来理解他们创作诗歌的动机和目的。
同时,了解当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现代诗中所蕴含的意义。
四、体味现代诗的前卫大胆现代诗以其出格的表现形式和颠覆传统的思维方式而闻名。
在鉴赏中,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体会现代诗的前卫与大胆。
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欣赏现代诗中的创新和突破。
通过对现代诗中独特的语言运用、意象修辞和结构手法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解读现代诗中隐含的情感和思想。
五、多角度解读现代诗的多义性现代诗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多义性,诗人故意弥漫了一些暧昧和模糊的表达。
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题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词中“胜”的意思是________;作者用“胜”突出了江花色彩的________。
(2)这首词的结尾句,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1)超过(或:胜过);浓艳(或:艳丽)(2)①照应开头“江南好”一句,使全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②点明中心,强化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美与怀恋之情。
【解析】【分析】(1)“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意思是“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胜”的意思是“胜过”。
“胜”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突出了花的艳丽。
(2)从结构上来看,“江南好”是对江南美景的总体赞美,与结尾句呼应;从内容上来看,“能不忆江南”的意思是“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写出了对江南的热爱与眷恋。
故答案为:⑴超过(或:胜过);浓艳(或:艳丽)⑵①照应开头“江南好”一句,使全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②点明中心,强化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美与怀恋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句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作用的理解和赏析。
考生要整体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感悟诗人的情感,结合对诗歌的理解进行作答。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入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①素:不加装饰的船。
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
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答案】(1)清幽恬静(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
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词中“胜”的意思是________;作者用“胜”突出了江花色彩的________。
(2)这首词的结尾句,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1)超过(或:胜过);浓艳(或:艳丽)(2)①照应开头“江南好”一句,使全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②点明中心,强化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美与怀恋之情。
【解析】【分析】(1)“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意思是“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胜”的意思是“胜过”。
“胜”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突出了花的艳丽。
(2)从结构上来看,“江南好”是对江南美景的总体赞美,与结尾句呼应;从内容上来看,“能不忆江南”的意思是“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写出了对江南的热爱与眷恋。
故答案为:⑴超过(或:胜过);浓艳(或:艳丽)⑵①照应开头“江南好”一句,使全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②点明中心,强化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美与怀恋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句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作用的理解和赏析。
考生要整体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感悟诗人的情感,结合对诗歌的理解进行作答。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重登云台山(清)陶澍①又踏金牛顶②上行,海风飞舄③上蓬瀛。
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为访仙人④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
长松迓⑤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
【注】①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
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
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
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
③飞舄(xì):会飞的仙鞋。
④仙人:指三元宫山僧。
⑤迓(yà):迎接。
(1)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现代诗歌的特点与鉴赏现代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与传统诗歌有着明显的区别。
它以其独特的语言表达和审美风格,引起了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关注与探索。
本文将探讨现代诗歌的特点,并介绍一些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一、现代诗歌的特点1. 自由的形式:与传统诗歌的固定形式相比,现代诗歌在形式上更加自由。
它不受格律和韵律的限制,可以无拘无束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诗歌的表达更具个性化和多样性。
2. 独特的语言表达:现代诗歌运用大量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及各种创新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诗歌的意境更富有感染力。
同时,现代诗歌还常常使用白描手法,通过精炼而直接的语言描绘细腻的情感和形象。
3. 唤起思考与共鸣:现代诗歌强调情感的内化和个人体验的表达,通过诗人个人对内心世界的独特诠释,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社会和世界的思考。
现代诗歌通过自由而富有联想性的表达方式,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4. 多样性与包容性:现代诗歌在题材和风格上呈现出多样性和包容性。
它不受传统的限制,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主题和情感,包括爱情、社会、自然等广泛的内容。
同时,现代诗歌也接纳和吸纳了其他艺术形式和文化元素,如音乐、绘画等,使其表达更加丰富多元。
二、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1. 了解诗歌的背景:在鉴赏现代诗歌时,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这有助于读者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意义和诗人的创作意图。
2. 理解语言和修辞手法:现代诗歌常常采用较为抽象和隐喻的语言表达方式,读者在鉴赏时需要通过理解诗句中的隐含信息和修辞手法,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 注重整体感受:现代诗歌注重整体的意境和形象,读者应该注重整体的感受而不仅仅关注诗句的字面意义。
通过诗歌的音韵、节奏和意象的共鸣,得以领悟诗歌更深层次的内涵。
4. 多角度思考和解读:现代诗歌常常存在多重解读和意义的可能性,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尝试给予诗歌不同的解释和诠释。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鉴赏现代诗歌。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词,完成后面小题。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沁园春”是这首词的________,“风骚”原指《诗经》中的《________》和《楚辞》中的《________》。
(2)上下阕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好处?(3)下阕中“惜”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词牌名;国风;离骚(2)上阕以描写为主,下阕以议论、抒情为主。
这样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3)一个“惜”字,定下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
既褒扬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雄才伟略和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又批判否定了他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的不足,饱含惋惜之情。
【解析】【分析】(1)①《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
“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
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②“风骚”是《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它们同被视为中国诗歌发展的源流,对后世中国文学影响深远。
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2)《沁园春·雪》用了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上半阙,融情于景,通过描写壮美的北方雪景,抒发热爱、赞颂祖国大好河山之情。
中考重点现代诗歌鉴赏与赏析近年来,在中考语文试卷中,现代诗歌的鉴赏与赏析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题型。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这是一道不容忽视的难题。
本文将从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现代诗歌常见题材两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解析中考重点现代诗歌鉴赏与赏析。
一、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诗歌是一种通过艺术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其独特之处在于音韵、意象和修辞等方面的运用。
在鉴赏现代诗歌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首先,要注意诗歌的整体结构。
一首好的诗歌往往有明确的起承转合、有机的联系和合理的布局。
通过分析诗歌的篇章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其次,要注意诗歌的意象和修辞。
意象是诗歌中用来形象、生动地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形象,修辞则是通过各种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在鉴赏现代诗歌时,我们应该关注诗歌中出现的具体意象,并分析其象征与隐喻的含义。
同时,还要注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这些手法往往能够加深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
最后,要注意诗歌的语言特点。
现代诗歌以语言的新颖性和独特性为特点,常常运用到口语、方言和俚语等。
在鉴赏现代诗歌时,我们要留心诗歌中使用的特殊语言形式,并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现代诗歌的常见题材现代诗歌作为一个多样化的艺术形式,涉及到的主题和题材非常广泛。
不同的题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各异,鉴赏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题材进行适当的分析和理解。
1. 自然题材自然题材是现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它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在鉴赏自然题材的诗歌时,我们可以注意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可以留意其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2. 爱情题材爱情题材是现代诗歌中常见且永恒的一种。
诗人通过对爱情的表达,向读者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情绪。
在鉴赏爱情题材的诗歌时,我们可以关注诗人对爱情的描写方式和情感表达,以及其中蕴含的对爱情的理解和思考。
现代诗歌阅读赏析题目训练一、阅读《星星》(臧克家),完成题目:我爱听人家把星叫做星星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小民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
1、你认为这首诗中那句写得最好?为什么?2、自己的光圈是什么意思?3、“谁也不排挤谁”是什么意思?4、“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什么?5、读完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想?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
(8分)献给毕业班老师的歌有多少欣慰,有多少鼓励,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带着多少叮嘱,带着多少期望,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节选自《献给老师的花束》,作者徐鲁,有改动)1、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句末押韵的字)。
2、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朗读,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A.急促B.高亢C.舒缓D.低沉3、请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诗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6、请以“老师,谢谢你”为话题写四句以上的短诗一首。
三、阅读《当黎明穿上了白衣》完成题目: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短诗的内容。
2、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3、找出句中动静结合的语句,并欣赏其妙处。
4、找出一处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试分析其好处。
四、阅读《露》完成题目: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清晨和黑夜我自生又自灭我不是星星的眼泪也不是璀璨的明珠我就是我一滴纯洁的甘露它们是那么渺小,渺小得没有名字它们用自己的光圈,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一,二,三,你数呵,它们那么多,那么多……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
您用颤抖的声音鼓励着我们:去吧——勇敢的孩子,向着明天,谱写新生活的赞歌!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看,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语文)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甲】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①________的梅花,【乙】词以浪漫的笔调写出了②________的梅花。
(2)从【甲】【乙】两词划线字中任选其中一个,赏析其在词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1)傲然不屈(孤芳自赏);美丽(积极、坚贞)(2)示例1:只;一个“只”字,写出了梅花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同时也写出了作者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坚守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
示例2:俏;一个“俏”字,写出了梅花在严寒中依然一枝独秀的形象,作者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解析】【分析】(1)从“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可以体会出梅花的孤芳自赏,从“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可以体会从梅花的傲然不屈;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可以体会出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
(2)这句话的意思是: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但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
结合诗意及作者经历赏析,“只” 写出了梅花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同时也写出了作者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坚守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
“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
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傲然不屈(孤芳自赏);美丽(积极、坚贞)⑵示例1:只;一个“只”字,写出了梅花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同时也写出了作者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坚守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新)第一章:诗歌鉴赏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节奏、韵律、形象、情感等。
2. 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意象分析、情感分析、手法鉴赏等。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节奏、韵律、形象、情感。
2.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意象分析、情感分析、手法鉴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鉴赏方法分析诗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诗歌的节奏、韵律、形象、情感等基本特点。
3. 实践: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
4. 总结:概括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古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手法。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题材、形式、语言等。
2.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意象分析、情感分析、手法鉴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难点:如何分析古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诗歌,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的题材、形式、语言等基本特点。
3. 实践:分析具体古代诗歌,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
4. 总结:概括古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章:现代诗歌鉴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分析现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手法。
3.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塞。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题诗一般意旨隐晦,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的题目。
这首《无题》一般认为是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B. 颔联诗人用象征的手法,借春蚕、蜡炬这两个典型意象所蕴含的执著精神既表明至死不渝的爱情观又表明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推崇。
C. 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
“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
“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D. 尾联中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2)清人冯班云曾经称赞这首《无题》“秒在首联”,你能结合景物分析首联中“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的妙处么?【答案】(1)B(2)“无力的东风”、“凋残的百花”两个典型意象,既交代了时令:暮春时节,又渲染了离别时凄楚的气氛。
另外,这句诗将别离的伤感与痛苦自然而然寄寓在了景物描写之中,做到了情景交融。
【解析】【分析】(1)B“颔联诗人用象征的手法”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双关),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2)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无力百花残”作用有三:点明离别的季节;渲染离别的气氛;以百花凋零的残春之景烘托离情别绪,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从抒情方式上看,属于情景交融。
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小题。
北陂杏花①王安石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②陂:池。
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
③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2)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
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2)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托物言志)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
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
【解析】【分析】(1)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大意。
诗题“北陂杏花”点明了诗歌的题材,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所咏之物是“杏花”,所处环境是“北陂”。
首句先写晶莹清澈、清雅可人的“一陂春水”,突出杏花生长的环境的清丽、洁净,烘托出傍水而开的杏花雅致清艳俏丽之美,“一陂春水”环绕着盛开的杏花,杏花与环境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颔联从“杏花”与杏花在水中的倒影两个不同角度,用“妖娆”来状写杏花的鲜艳绚丽。
水中倒影荡漾,岸上的杏花绚丽繁茂,共同妖娆于大自然的山水间,花与影相互映衬,相映生辉。
此时大地还是一片萧索,只有这杏花的形和影傲然开放在天地之间,从而昭示了春天的到来及其美丽,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2)“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可看出诗人不仅仅是在赞颂杏花,主要是借杏花表达诗人的感情:要保持自己如北陂杏花那样像雪一样纯洁美好的品性,决不成为任人碾压的尘土。
依据步骤,形成的答案:通过对妖娆美丽,占尽春光,花落逐春水,芳魂无玷的杏花这一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王安石坚守自己的节操和见解,坚持变法改革的志向。
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柳枝词(宋)郑文宝亭亭①画舸②系春津,直到行人酒半酣③。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①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
②画舸(gě):即画船。
③半酣:半醉。
(1)诗中短语“烟波与风雨”一语双关,请写出你的理解。
(2)这首诗从多个不同角度表现离愁别恨,试选择两个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既指现实中的烟波和风雨,又指社会的险恶,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逆境。
(2)①诗题中“柳”,谐音“留”,暗含惜别之意;②首句描写“画舸”“春潭”,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离别时的不舍之情;③面对离别,借酒浇愁;酒只半酣,船却起锚,隐含离别的不舍和无奈;④画船、柳枝、春潭几个意象构成静谧优美的意境,反衬了离别时愁绪的零乱;⑤末句中“载将离恨”,将抽象无形的离恨化为可载之物(化虚为实),突出离愁的深重。
【解析】【分析】(1)公元975年(北宋开宝八年)宋灭南唐后,郑文宝仍被宋朝廷录用,被任命广文馆生。
此诗乃作者宦途中所作,抒写诗人在运河之上、隋堤之畔的客舟之中的一段离情别恨。
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最后一句诗的内容,可知“烟波与风雨”一语双关既指现实中的烟波和风雨,又指社会的险恶,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逆境。
(2)诗人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有多种方法,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侧面烘托等。
因此答题的时候只需任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如从“题眼”方面分析,诗题中“柳”,谐音“留”,暗含惜别之意;从衬托手法分析,首句描写“画舸”“春潭”,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离别时的不舍之情;画船、柳枝、春潭几个意象构成静谧优美的意境,反衬了离别时愁绪的零乱。
故答案为:⑴既指现实中的烟波和风雨,又指社会的险恶,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逆境。
⑵ ①诗题中“柳”,谐音“留”,暗含惜别之意;②首句描写“画舸”“春潭”,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离别时的不舍之情;③面对离别,借酒浇愁;酒只半酣,船却起锚,隐含离别的不舍和无奈;④画船、柳枝、春潭几个意象构成静谧优美的意境,反衬了离别时愁绪的零乱;⑤末句中“载将离恨”,将抽象无形的离恨化为可载之物(化虚为实),突出离愁的深重。
2024届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教案2:现代诗歌欣赏承载着华夏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中华诗歌历史悠久,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和代表作品。
而现代诗歌则秉承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充满了异想天开的想象力,极富个性与情感,成为了文学世界里的佼佼者。
因此,在高考备考中,对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阅读技巧及鉴赏力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代诗歌的特征现代诗歌是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产物,以20世纪初到70年代为其创作的黄金时期。
现代诗歌的创作,具有着强烈的思想性、艺术性和个性化。
它跳脱了传统的格律模式,以自由而灵活的形式出现,加之作者拒绝束缚,敢于挑战时代,在诗歌中留下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意象。
现代诗歌创作的特征在于它的笔触丰富、意象大胆、表达自由,它所呈现的内容更是各种文化、意念的融合。
与此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不同于传统诗歌的文学上的约束,可以自由创作,表达作者想表达的任何想法和情感。
二、现代诗歌的阅读技巧1、打破固有观念,尝试新颖的阅读方式——现代诗歌的创作风格多元细腻,常常需要读者运用想象力、联想等手段,与作者一起共同构建意象。
所以,在阅读现代诗歌时,我们应该摒弃固有观念,通过尝试新颖的阅读方式,如视觉化阅读、多元语言阅读、抽象感性阅读等方式去发掘诗歌蕴含的深意。
2、抓住核心,寻找「任务」和「动机」——现代诗歌的主题多为情感和现实题材,有着强烈的逻辑思维和理性价值,通过深入阅读和鉴赏,我们能够抓住诗歌的核心,窥得作者细致入微的思考和创作意图。
3、关注细节,捕捉「词语」和「语言的运用」——现代诗歌大多不按常理出牌,其中蕴含的意象和信息十分隐晦。
因此,在阅读时,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细节,捕捉其中颇具特点的词语和语言的运用,多一份耐心多一份领悟,才能真正地领悟到现代诗歌深邃的内涵。
三、现代诗歌的鉴赏力提升1、有意识地加强文化素养——现代诗歌大多蕴含着自己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其语言运用和表达手法,还应该加强对文化艺术素养的理解,这样才能深入展开诗歌阅读,正确地把握现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意蕴,真正做到才情高、识见广、博雅深。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水仙子·咏江南 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___,曲题是________。 (2)下列对本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曲中“淡”字增添了几许诗意盎然的淡淡秋意。 B. “看沙鸥舞再三”句为江南美景平添了几分孤寂。 C. “卷香风十里珠帘”一句暗示了江南水乡的富丽。 D. “爱杀江南”作结尾,既突显主题,又直抒胸臆。 【答案】 (1)张养浩;咏江南 (2)B 【解析】【分析】(1)《水仙子·咏江南》是元代文学家张养浩创作的散曲。 (2)B错误,“看沙鸥舞再三”写得是作者张养浩本人闲洒自适得怡然之味。 故答案为:⑴张养浩;咏江南;⑵B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考生在平时注意识记、积累,完成此题不是难事。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辨析的能力。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
的情感和写作特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歌开头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2)请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为下文铺垫。 (2)诗人借周瑜火烧赤壁的胜利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的抑郁不平。 【解析】【分析】(1) “折戟”为小;“赤壁之战”为大,“国家的命运”为大。“折戟”是引起诗人抒发感情的工具,同时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做铺垫。 (2)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借赤壁之战这则历史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故答案为:⑴ 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为下文铺垫。 (2) 诗人借周瑜火烧赤壁的胜利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的抑郁不平。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方法及作用,注意结合句子内容,明确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及 铺垫 作用。 ⑵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明确句意,结合时代背景明确思想感情。
现代诗歌鉴赏专题讲解与训练第一部分现代诗歌鉴赏讲解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和富有音乐感、形象感的艺术美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因此,诗歌一般来说就具备如下特征:跳跃性、形象性、音乐性、抒情性等。
接触了解并学会欣赏诗歌,是高一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之一。
下边,我们就诗歌的一些特征作些总结学习。
一、诗歌是“抒情”的艺术“抒情”是诗歌的灵魂。
俗话说:“有情天地内,多感是诗人。
”诗人郭沫若说:“诗人是感情的宠儿。
”诗歌表达的感情应该是我们心中早就发生的,而不是诗歌自己制造出来的。
试看郭沫若的诗歌《我是一条天狗》: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光线底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嚼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诗人强烈的感情,在诗句中喷薄而出。
感情是诗人的动力,是灵感的泉源,是文采的魂魄。
二、诗歌是诗人与自然的对话在诗歌中,“人”和“自然”是一融为一体的,是“物我合一”的。
在这里,自然就是人的外化,人就是自然的分子。
诗歌里也讲究“比喻”和“拟人”,但这里的修辞已经没有了痕迹,甚至看不清哪是本体,哪是喻体。
有人这样描述:落日下山了,它走了,可是它留下一样东西,就是晚霞。
晚霞长长的,好像落日签的名。
这是大自然的景色。
可是,人间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在支票上签名。
签名的支票也许必须在一年之内兑现,期限是有限的。
那落日签的名,签的很美,可是,也有有效期,有效期间是黄昏。
黑夜来到,“签名”就不见了。
所以,用人事来解释大自然,这是一种同情的模仿,一种创造的想象。
可见,诗歌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何等的亲切。
请看诗人宗白华的《春与光》:你想要了解春么?你的心情可有那蝴蝶翅的翩翩情致?你的歌曲可有那黄莺儿的千啭不穷?你的呼吸可有那玫瑰粉的一缕温馨?你想要了解光么?你可曾同那疏林透射的斜阳共舞?你可曾同那黄昏初现的冷月齐颤?你可曾同那蓝天闪闪的星光合奏?“春”与“光”,如何描述?什么颜色?什么温度?什么形状?什么质地?……似乎很抽象,似乎也飘渺,甚或似乎很虚无。
然而,只要将它与“人事”相融合,那么其颜色,其温度,其形状,其质地……一切都跃然纸上。
再看陈敬容的《雨后》:雨后的黄昏的天空,静穆如祈祷女肩上的披巾;树叶的碧意是一个流动的海,烦热的躯体在那儿沐浴。
我们避雨到槐树底下,坐着看雨后的云霞,看黄昏退落,看黑夜行进,看林梢闪出第一颗星星。
有什么在时间里沉睡,带着假想的悲哀?从岁月里常常有什么飞去,又有什么悄悄地飞来?我们手握着手、心靠着心,溪水默默地向我们倾听:当一只青蛙在草丛间跳跃,我仿佛看见大地在睒着眼睛。
“当一只青蛙在草丛间跳跃,我仿佛看见大地在睒着眼睛。
”如此写法,是写蛙跳?还是写地睒?似乎都是,又都不是,那分明是诗人的心在跃动。
三、诗歌的建筑形式的美闻一多在新诗创作理论中提出了“建筑美”的主张。
实际上,诗歌的建筑形式美历来就是诗歌的美学特征之一。
古代诗歌,尤其是律诗和绝句,呈现出的就是整齐方正的建筑美;现代诗歌的建筑美就更加丰富多样了。
在诗歌的分行形式和断句排列上,诗人都煞费苦心。
同学们在阅读诗歌的时候,可以特别注意一下诗人对诗歌的建筑形式的设计,或许会给我们欣赏诗歌带来更多的愉悦。
请看伊蕾的《黄果树大瀑布》:白岩石一样砸下来砸下来诗人为了突出瀑布的飞泻气势,用了一个“砸”字。
不仅如此,还在形式上将“砸”“下”“来”三字用分行竖列的方式呈现,其外在形式就是一座“气势恢弘”的“瀑布”了。
有同学可能会认为,所谓诗歌,就是散文的分行排列。
这就不对了。
请看下边的文段:昨天在七号公路上,一辆汽车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撞在一株法国梧桐树上,车上四人全部死亡。
倘若分行排列如下,请读一读,感受一下和原文有无区别。
昨天在七号公路上,一辆汽车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撞在一株法国梧桐树上,车上四人全部死亡。
然而,如果我们做这样的排列:昨天在七号公路上一辆汽车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撞在一株法国梧桐树上车上四人全部死亡如此形式,就将“时间”“事件”“结果”凸现出来了。
整个诗歌的外在形式,就是一辆流线型的汽车正高速右行的样子,其动感十足的形式本身,不正加重了诗歌的主题色彩吗?因此,诗歌的形式美,不仅是一种可以单独欣赏的美,更是一种能为诗歌主旨服务的无声力量。
四、“意象”是诗歌的生命周国平说:“诗的使命是唤醒感觉、复活语言。
内感觉的唤醒即捕捉情绪,外感觉的唤醒即捕捉意象。
复活语言,就是使平常的词在一种全新的组合中产生不同寻常的魅力。
所以诗就是通过语言的巧妙搭配把情绪翻译成意象。
”可见,意象之于诗歌,何等意义。
我们不妨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说说“意象”之于诗歌的价值:在这首诗中,徐志摩以“金柳”、“青荇”、“柔波”、“彩虹”、“青草”等几个意象来构成诗作的主体,这几个意象虚实相生,画面感极强,很好地体现了“新月”诗人对诗歌“图画美”的追求。
同时,作者在意象熔铸上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点化传统”,作者选择了一些传统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又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从而使读者产生了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阅读感受。
正如什克洛夫斯基所说:“艺术的手法就是使事物‘陌生’,使形式难懂,增进认知的难度和长度,因为感知的过程本身是以审美为目的的,因此必须延长。
”“那河畔的金柳”。
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俗,因而柳树在古典诗歌中,往往用来表现离别之情,正所谓“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歌词九首》)。
《诗经·采薇》中即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秦观的“西城杨柳弄春姿,动离忧,泪难收”(《江城子》)也是如此。
作者选择它来表达离情,当然是准确而富有韵味的。
不过,中国古人写柳树,其色彩大多为绿色,而其形态亦多作“垂柳”,很少有把柳树写成金色、比作新娘的。
这样写柳树,就在柳树意象的传统含义上涂抹上了一层异域风情,让人既能感受到作者细腻的中国式的感情,又能想象出一幅异域的康河夕照图,比起简单地写柳树,其艺术效果当然要好得多。
由这一幅画面,读者又能联想到徐志摩那传奇般的爱情史,诗歌的艺术容量就更大了。
“软泥上的青荇”。
《诗经》的第一篇《关雎》中即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写爱情,徐志摩也敏锐地抓住了康河中的荇草,将其点化为自己与康桥情感的化身。
进一步来看,荇这种水草,在古典诗歌中还有另一种含义。
唐人张籍《送友人卢处士游吴越》云:“试问渔舟看雪浪,几多江燕荇花开”,皮日休《青门闲泛》则云:“青翰虚徐夏思清,愁烟漠漠荇花平。
”《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诗,林黛玉替贾宝玉题以农村风情见长的“杏帘在望”一景诗云:“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这些都是以荇写田园牧歌式的优雅生活的例子。
徐志摩心中的康桥恰是如此,这种境界,与古代诗人借荇来表达的情思,颇有相通之处。
五、诗歌的凝练与跳跃性诗歌语言是最凝练最俭省的语言,正是因为这种俭省,才铸就了诗歌的“空白美”。
这种“留白”,正是诗歌的含蓄所在,读者对于诗歌的品读愉悦,也往往来酬阅读中的“补白”。
试看下边的一首小诗:这一把过往的热情,(这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地在我心里流过)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地流去)(但)你仍要保存着真(挚的情意)!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一样是)满天的星,(所有的一切都和从前一样)只有人不见,(我们当年会面的情景已经)梦似的挂起,(但黑夜仍记得你说的话:“我爱你!”)你问黑夜要回(“我爱你”)那句话——(话已出口,怎能要得回去?)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句话的)回音!诗歌因为括号内的词句的加入,使得诗歌的空白全无,那么,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也就完全抹去了,也就使诗歌失却了含蓄的美丽。
六、诗歌的“非常态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是诗人情感的物化。
这种语言,便带有诗人情感的特质。
因此,在诗歌,就经常会出现一些“非常态”语言:奇妙的比喻,离奇的想象或联想,字词的活用,语序的颠倒,成分的缺失……这些,都是诗歌语言的常见特征。
请看下边的诗歌,余光中的《碧潭》:如果碧潭再玻璃些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如果舴艋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很明显可以看出,诗节中“玻璃”和“舴艨”,都发生了词性的变化,都由名词活用成了形容词。
虽看似不合语法,然而,要远比说成“如果碧潭再透明些”和“如果舴艋再小些”要好得多。
第二部分相关训练一、请比较下边一首诗歌的原稿和两次修改稿,体会一下作者修改的理由及其修改的效果的变化。
落红(一稿)花瓣使者(二稿)慢慢凋零花瓣使者(三稿)轻轻飘落凋零花瓣化作春泥飘落飘重回母亲怀抱是俏皮的天使落带着银铃的笑那是天使的耳朵倾听大地的心跳二、根据诗歌主题和结构特点,补写一个诗节,使诗歌完整。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让我怎样感谢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几篇学生诗歌习作欣赏夜(赵雅楠)一拨琴弦,搅乱了夜的寂静;风动,树动,星未动。
云遮了月,月追着云,是谁恋着谁?聚了散,散了又聚,几时方能相依?窗前萦绕余音,如一阵落花,又恰似一阵冷雨……这凄清的月啊,怀揣着残破的梦想。
独享这夜的寂寥。
小小的雀儿,连你也笑我迷惘的神魂?我且收一碗星辉。
将今夜收藏……凤凰台上忆吹箫(龙静萍)流苏扬,璎珞碎,清风卷浮尘,幽烟金猊醉。
多少沧桑浸风雨,多少峥嵘煞天雷。
执子手,孤舟唱晚,一箫,一剑,独傲江湖何须悔?战歌扬,山河碎,喋血溢古道,谁管临安醉。
蝼蚁噬尽忠良血,朱门白骨孤儿泪。
逢乱世,黄花遍地,屈指,伏尸,力挽狂澜怎不累?黛眉扬,愁心碎,箫音难释然,怨笙何以醉?碧莲溪畔护花铃,图等解铃未曾回。
试梅妆,镜中人老,叹惋,流珠,化作金凰,舞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