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组研修总结(通用12篇)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2
1 小学语文组研修总结(通用12篇)
今年暑假通过研修,能够在网上与许多同行交流、分享经验,让我进一步明确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的理念、结构和特点以及对初中教师的要求,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思想上有了观念的更新,在课堂教学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教学理念的提升
面对当今的形式,时代要求我们不断进步,吸取营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能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在这次学习中我在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自觉地把新的教学理念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二、教学行为的转变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今后我会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能力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继续运用网络资源,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价值,为教育事业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反思教学工作,不断进取
在教学中不断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继续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来更好地适应现在的英语教学。
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我从中收获的知识与经验将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受益。在此,我想起了老舍先生在《养花》一文中末尾的一句话,“……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我想:“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远程研修的乐趣。”我相信,在不断的学习中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近来参加了培训的我,感到真是太幸运了,坐在电脑前,聆听各位专家精彩的讲座,和各位不同地方的同仁们尽情地交流、切磋着各种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真是感到亲切极了,颇有一种“恩师难求,近在咫尺”的感受。虽然很忙 2 碌,但是感到很快乐。这样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技能培训的魅力更在于真实、实效、即时、互动。真实的课堂实录让自己在学习中寻找着差距,实效问题的解决正是教师的内需,即时自主安排可以合理利用时间,互动交流,资源共享达到更有效的进步。正是这次的培训学习不仅给了我课堂探索的方向,也给了我继续探索的信心和勇气。在培训中,我不仅仅收获着,更是进步着。
在这次培训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网络平台的功能真的是非常的强大,它能够整合资源,让老师们平时在教学中的经验总结都能互相交流,同时,老师们遇到的困难也能在网上提出来,让大家一起出谋划策,群策群力,使问题得到了最好的解决,尤其是与专家的在线交流,那真的是给我们洗了一次脑,理论知识得到了丰富,实践能力得到了指导。网络平台也解决了时间空间的限制问题,平时,我们在学校忙于教学,也抽不开身去别处学习,学习的时间、空间很受限制,但是,通过这次培训,我感觉网络的学习模式真的不错,只要在电脑面前,就能和教育专家、教学骨干直接对话,这样的学习机会真的是难能可贵。
在这次培训中,还学习了很多位名师的教学实录,这对我平时的教学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从低段的识字教学到高段的作文教学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课堂教学的实录,切实为我们提供了范例;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教会了学生一种阅读方法,那就是——朗读,细细的朗读,朗读是理解,朗读更是发现,并且要把这种理解、发现送入阅读中去。整堂课给我的启发很大,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应该向她学习,将这种激情带给学生,用我的语言、表情、肢体语言等解释文本,让学生立足文本,去理解、去发现。
这次我参加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学习。我们学校是x月初得到通知的,得到通知后我首先制定学习计划:
1、坚持每天至少有1-2小时上网学习时间;
2、认真选定学习项目;
3、认真观看专家的视频录象,学习各位老师授课的风采和教法。
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学习我有以下的收获和体会:
1、通过这次专题的学习,我认真观看视频。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不断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这次研修解决了我在教学中的许多困惑。提升了我的教学水平。以前,在教学中,我对课堂中的细点问题总是采用“大概 3 式”的处理方式,通过这次研修,看到名师的经典课例使我认识到处理课堂中的细点问题的重要性。使自己在教育理念、师德修养、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3、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与优秀教师的差距所在,今后我将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
4、网络研修,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于这次远程学习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永恒的。这次研修,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上的震撼,理念上的革新,今后我一定积极参与培训下去。
在网络研修中,我具体做了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必修课程,按时完成作业。
2、按要求认真完成教学设计与反思。
3、进取建立研修日志,并发表主题帖,在教学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进取向专家及其他学员教师请教,还主动发表回复帖,证明自我看法。
经历这次网络教研生活,我受益匪浅,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由“单纯、简单教书型教师向学习、研究型教师转变”,以前看来是盲从、可笑而遥不可及的,然而,网络教研却帮忙我在不知不觉中成功完成了教师主角的转换。
每一次网络教研活动,都是我很好的学习、反思过程。我在交流研讨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在学习中我不能不反思,真是不比不明白,以前我总对自我的教学感觉良好,但听了别人的见解,才深感自身的不足,直觉汗颜,真有如坐针毡之感,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每一次网络教研活动,都为我搭建了教学研究的平台。当我认真、反复观看每一节课例后,我总是围绕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探讨,反思自我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结合课例,开展讨论,构成自我的观点,然后再与同行、专家共同探究。我在教学中的困惑受同行、专家们的点拨、阐述而豁然开朗,如梦初醒。对于研讨 4 中的疑问,我也会在教学实践中作进一步探究。
网络教研让我的学习、工作、思想改变了很多,我们学校每一位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网络教研中去。尽管我在校是一线教师,在工作、生活的重负有时让我难以有喘息的机会,但我还是每一天都准时融入在网络研修中,积极参与在线研讨活动。几位辅导教师是我们学校网络教研的骨干,每一次活动都有他们精彩、独到的发言。他们工作经验丰富,是我业务上好导师、顾问,每一次活动他们总是进取发表自我的真知灼见.成了名副其实的“网虫”。我明白,这是大家对网络教研的挚爱,更是对自我教育事业的热爱。
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担负着培养未来社会有用人才的重任,在这个学期中,我有幸参加网络教育研修。经过近期的学习、研修,我有以下会:
从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十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但学习让我们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培养上,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他们才能在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适应激烈的竞争。
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说,网络研修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它不仅吸纳了当今最新的技术,而且又致力于应用于课堂的教与学之中。既丰富教师本身的知识技能,又为现行的教育体制注入活力。这种研修是以学员为主体,各种资源为辅助,为学员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在整个的研修过程中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又熟练掌握了计算机技能,还增强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在研修过程中,我努力认真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些想法还每来得及实现,但是我的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将引导我在研修结束以后,还要进行认真的修改和完善。无疑这将对我的日常工作是起到决定性的知道作用。
这次研修课程的设置非常科学,经常由问题导入,由思考结束,这种研修充分地挖掘了老师们的学习潜能,有效地提高了老师的教科研能力。我在此次远程研修的过程中,就尝到了研究的甜头,找到了做了一个研究性老师的努力方向,如果我们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都当作教科研的课题,那我们的教育生活就会天天充满悬念,时时充满探索,当然也就会不断地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此次研修带给我的冲击太多太多,远非一篇文章所能容纳,我希望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地举行这样互动式的研修活动,那会让 5 更多的老师在登陆网站的同时,开始攀登自己事业上新的高峰。
虽然研修已接近尾声,本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精神,我将此次学到的本领实际应用到教学第一线中去。
有幸被选为远程研修的学员代表,参加了10月14日上午在进校生化实验室进行的袁志勇教授的专家视频答疑。今天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和大家分享。说句心里话,以前听讲座的时候从来没有这么用心,因为那些讲座听起来枯燥乏味。可是袁教授的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一个半小时的讲座结束之后,我竟然还有没听够的感觉,而且收获颇丰!袁教授的讲座是关于作文教学的,题目是课堂教学内容有效的思维三段论。袁教授运用三个简单的固定句式,就解决了作文教学中后部的构思问题。而且他还在讲座过程中穿插了三个故事,分别是《鹦鹉的故事》,《三头牛的尾巴》和《聪明的屠夫》。多么细心的袁教授,三个故事不仅让长长的讲座有趣生动,而且还暗示大家要用自己的思维与智慧去展开教学,找准事物的关键,学做聪明的屠夫。
所以我一定要用“精辟”来形容袁教授的讲座。“什么什么样”一个句式加上“本人、他人、直接事物、间接事物”就概括出了作文教学的精华。袁教授用固定的句式教会学生作文。
最让我觉得精彩的还是袁教授嘴里说的死去活来.事情是这样的:有老师向袁教授表示质疑,如果作文教学的句子,都按照死的套路来进行,那么作文写出来千篇一律,还有什么新意可言?袁教授回答说:给他一个死的模式,它就是真的死的,可如果给他若干个死的模式,就可以避免千篇一律。不给他一个死的他就没有规矩、章法。用多个死构知他活的认知模式。这段死去活来用的是不是够精彩?!这不是急中生智,而是源于袁教授渊博的学识,潜心的研究。
还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袁教授称自学成才的学生为“自摸和”,而老师教会的学生为碰和。倡导广大教师要让学生“碰和”,不然就体现不出老师的价值。多么形象的比喻啊,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前提是先把孩子教会,如果孩子都学不会又怎么会去爱呢?但是教师一定要把孩子教会,而不是全指望学生自己学会。
这次袁教授的讲座和视频答疑为我前段时间的研修学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为我的学习增色不少。我打算在周一的作文教学课堂上就将袁教授的思维三段论运用起来,帮助我更好的进行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