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事务条例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重庆市宗教事务管理条例【法规类别】宗教事务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重人发[1996]5号【批准部门】8;821;82101;【批准日期】1995.12.20【发布部门】重庆市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1996.01.26【实施日期】1996.05.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重庆市宗教事务管理条例(1995年9月21日重庆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1995年12月20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1996年1月26日公布重人发〔1996〕5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根据国家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重庆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宗教事务管理适用本条例。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应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或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第四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禁止利用宗教进行违法活动。
第五条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是宗教事务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有关部门按其职责范围协同实施本条例。
第二章宗教活动场所第六条本条例所称宗教活动场所是指开展宗教活动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及其他固定处所。
第七条宗教活动场所应按国务院《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向市或区(市)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申请登记。
第八条宗教活动场所由该场所的民主管理组织自主管理,其合法权益和该场所内的正常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和干预。
第九条宗教活动场所应成立管理组织,其成员由民主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
管理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管理,接受信教公民、宗教团体和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监督。
佤邦宗教事务暂行管理条一、背景介绍佤邦,位于我国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
在这里,信仰自由、民族和谐是长期以来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为了更好地管理宗教事务,维护社会秩序,佤邦政府制定了《佤邦宗教事务暂行管理条例》。
二、佤邦宗教事务暂行管理条例概述1.立法目的《佤邦宗教事务暂行管理条例》旨在规范宗教事务,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和社会稳定。
2.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佤邦境内的宗教事务,包括宗教活动、宗教教育、宗教文化、宗教财产等方面。
3.宗教活动管理宗教活动应当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妨碍社会秩序,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卫生管理等制度,确保宗教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4.宗教教育管理宗教教育应当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实行宗教与教育分离原则。
宗教团体可以设立宗教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宗教教育培训,但不得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宗教教育。
5.宗教文化保护与管理宗教文化资源受到法律保护。
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应当共同保护宗教文化遗产,传承宗教优秀传统文化。
6.宗教财产管理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财产应当合法取得、合理使用、公开透明管理。
宗教财产不得用于非法活动,不得侵占、损毁、处分。
7.法律责任与处罚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相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我国宗教政策与法律法规的衔接我国秉持信仰自由、政教分离的原则,对宗教事务进行依法管理。
在此基础上,佤邦政府制定的宗教事务管理条例,是对我国宗教政策与法律法规的衔接和具体落实。
四、佤邦宗教事务管理的现状与挑战佤邦宗教事务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全隐患、宗教教育管理不规范、宗教文化传承困境等。
五、对我国宗教事务管理的启示与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为宗教事务管理提供法治保障。
2.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监管,确保宗教活动安全有序。
3.规范宗教教育,防止宗教极端思想滋生。
4.保护宗教文化,促进宗教与社会和谐共处。
贵州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0.07.22•【字号】贵州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2号]•【施行日期】2000.1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宗教正文贵州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2号)《贵州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已于2000年7月22日经贵州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现予以公布,自2000年11月1日起施行。
2000年7月22日贵州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2000年7月22日贵州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十七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宗教是指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本条例所称宗教事务是指宗教与国家、社会、个人之间存在的各项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应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宗教团体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国外势力的支配。
第五条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不得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第六条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宗教事务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宗教事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乡级人民政府应按各自职责做好宗教事务工作。
第二章宗教团体第八条本条例所称宗教团体是指信教公民依法成立的佛教协会、道教协会、伊斯兰教协会、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基督教协会及其他依法成立的宗教组织。
第九条宗教团体必须依照国家有关社会团体登记管理规定,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向相应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
辽宁省宗教事务条例辽宁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06年12月1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辽宁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行政管理,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负责有关的行政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宗教事务部门管理宗教事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配合宗教事务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第四条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正常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宗教团体应当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
第六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
第二章宗教团体第七条本条例所称宗教团体,是指依法成立的县以上佛教协会、道教协会、伊斯兰教协会、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基督教协会等宗教团体。
第八条成立宗教团体应当依照国家有关社会团体管理的规定提出申请,经市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查同意后,到本级人民政府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依法取得法人资格。
第九条宗教团体应当按照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
第十条宗教团体可以进行宗教文化学术研究活动。
第十一条开办宗教院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举办宗教教职人员培训班、义工培训班,应当经市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
第三章宗教活动场所第十二条本条例所称宗教活动场所,是指经依法登记的供信教公民进行宗教活动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以及其他固定宗教处所。
湖北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1.01.14•【字号】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6号]•【施行日期】2001.04.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宗教正文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六号)《湖北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已由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于2001年1月1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4月1日起施行。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1年1月14日湖北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2001年1月14日在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上通过)第一条为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三条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违法活动。
禁止利用宗教名义进行邪教活动。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的领导;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宗教事务;各有关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好宗教事务方面的工作。
第五条宗教团体必须根据国家规定经县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后方可开展活动。
在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得重复成立相同或者类似的宗教团体。
同一宗教内的教派不得成立单独的宗教团体。
第六条宗教团体应当坚持独立自办的原则,其内部事务不受国外势力支配。
宗教团体应当按照核准的章程开展活动,并接受宗教事务部门的行政管理。
第七条宗教教职人员经所在宗教团体和同级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可以在该宗教团体登记的行政区域内开展教务活动。
本省宗教教职人员应邀到省外或者省外宗教教职人员应邀到本省主持宗教活动的,应当经本省有关宗教团体报省宗教事务部门同意。
《宗教事务条例》2004年1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6号公布,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修订,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其包括总则,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宗教活动,宗教财产,法律责任,附则等共九章内容。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三条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与社会稳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等违法活动。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间、同一宗教内部以及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之间制造矛盾与冲突,不得宣扬、支持、资助宗教极端主义,不得利用宗教破坏民族团结、分裂国家和进行恐怖活动。
第五条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在对外经济、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动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条件。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机制,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条件。
黑龙江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发布单位】80801【发布文号】【发布日期】1997-06-12【生效日期】1997-07-01【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地方法规【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黑龙江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1997年6月12日黑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第一条为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根据《》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宗教事务,是指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与国家、社会、群众之间存在的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条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第四条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或者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第五条第五条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及正常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六条第六条宗教行为、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违反国家宪法、法律、法规的活动。
宗教行为、宗教活动不得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教育。
第七条第七条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应当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不受外国势力支配。
第八条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是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各自的职责,协助做好宗教事务工作。
第二章宗教活动第九条第九条宗教活动应当在宗教活动场所和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认可的场合内进行。
第十条第十条信仰宗教的公民可以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按照各教的教义、教规和习惯进行宗教活动,也可以在自己家里过宗教生活。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信仰宗教的公民集体举行宗教活动,应当由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主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发布日期:2011年12月19日(1994年7月16日自治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9次会议通过1994年7月16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8—15号公告公布1994年10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有利于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第三条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教职人员正常的教务活动和信教公民正常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和干预。
第四条宗教活动应当在宪法、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禁止宗教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和妨碍国家行政、司法、教育、婚姻等制度的活动。
第五条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实行自治、自传、自养。
外国组织和个人在自治区境内进行宗教活动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办理。
第六条各个宗教、各个教派应当在爱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互相尊重、互不干涉、求同存异、和睦相处。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制造不同宗教或教派之间的纷争。
第七条宗教教职人员,是指担任一定宗教职务并履行职责的信教公民。
第八条宗教教职人员应当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爱国守法,有较高的群众威望和宗教学识。
第九条宗教教职人员由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组织举荐,信教公民讨论同意,经宗教团体审查核准并颁发证书。
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宗教活动场所委派、指定宗教教职人员或撤销其宗教职务。
第十条宗教教职人员应当在本县(市、区)范围内选定。
本地确无适当人选,需要跨县(市、区)、州(地、市)聘用的,应当分别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
《宗教事务条例》学习体会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新阶段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重申了这一基本方针,要求全面做好党的宗教工作。
2004年11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426号令,发布了《宗教事务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这是我国第一部宗教方面的综合性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宗教方面的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05年3月1日《条例》已经实施,至今一年多,我浅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制定《条例》的法律依据。
宪法是制定本《条例》的基本依据。
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
二、《条例》有着很明确的立法主旨,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和建立和谐社会的立法理念。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理念,围绕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等治国方略。
这些治国方略在《条例》的立法理念中表现也非常充分。
三、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
依据《条例》明确法律责任。
《条例》第六章中除第三十八条明确专指国家工作人员责任追究之外,其余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等七条,不仅对任何组织和个人约束力很强,而且对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和宗教活动场所活动行为的约束力也很强。
《条例》中的责任追究又根据情节轻重有行政处理、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
由此可见,《条例》比以往任何宗教法规
的刚性、权威性、约束性、规范性都强,不可掉以轻心,马虎对待。
四、宗教界贯彻实施《条例》应当注意的重要问题。
1、依据《条例》牢牢把握重大原则。
2、依据《条例》维护和行使合法权益。
3、依据《条例》履行好法律义务。
《条例》中每章每条不仅明确了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明确了法律义务。
五、学习贯彻执行《条例》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1、《条例》各章各条其名词概念和规范性的事项既高度概括,又提法精确,且很具体,在学习领会《条例》条文时应当字字推敲,句句斟酌。
2、《条例》中有“备案”许可和“审核”、“审批”许可的规定,要在求其甚解的基础上牢牢掌握。
3、《条例》中多有“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提法,与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有联系,在学习和贯彻实施中不可忽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学习掌握。
4、《条例》中条文与条文之间相互联系,在学习贯彻实施中要掌握各章各条的关联性
5、《条例》明确了宗教事务部门是执法主体,有关部门负有行政管理方面的责任,但也承担着依法办事、文明执法的责任,同样受着法律的约束,滥用职权、违法办事也要受到法律追究。
总之,《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对宗教工作领导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重要保障,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认真贯彻实施《条例》,对于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维护宗教领域的团结和睦,保持社会的安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