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微观经济学考研试题
- 格式:pdf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1
考试真题及典型题1概念题1.供给(武汉理工大学2004试;四川大学2006试)2.供给函数(中山大学2005试)3.恩格尔定律(北师大2001试;财政部2004试;对外经贸大学2006试;华东理工大学2006试;南京大学2007试)4.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人大2002试;北京邮电大学2003试)5.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elasticity, income elasticity, cross elasticity)(武大2000试)6.吉芬商品(Giffen goods)(武大2000、2002、2003试;人大2003试;复旦大学1998、2000试;中山大学2005试;西安交大2007试)7.替代产品(substitute goods)(复旦大学1997试)8.互补商品(complementary goods)9.均衡(Equilibrium)与非均衡(Non-equilibrium)(北大1997试)9. 均衡价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试)10.供给量和供给的变动11.弧弹性(中山大学2005试)2 简答题1.对于厂商来说,其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和小于1对其价格战略(采取降价还是涨价)将产生何种影响?(南开大学2004试)2.目前,中国有些行业实行行业自律价格,给出一个支持论据,给出一个反对论据。
(北大1999试)3.什么是对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售卖者的销售收入(或者说购买者的支出)的关系如何?举例说明之。
(复旦大学1993试)4.简述支撑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的经济学原理。
(天津财大2006试)5.简述需求规律的含义及其特例。
(武大2001试)6.当经济学家观察到一种产品的价格上升而需求反而增加时,他们给出什么样的解释?7.“谷残伤农”,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农民收入的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学原因,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参考答案上海外国语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微观经济学试题一、选择题略(选择题历年所考的知识点比较多,且重复性很小,故略去)二、名词解释1. 恩格尔定律: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的一个规律。
指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在需求的收入弹性的基础上,如果具体的研究消费者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量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映程度,就可以得到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用弹性来定义恩格尔定律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
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2. 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数学经济模型一般是用由一组变量所构成的方程式或方程组来表示的,变量是经济模型的基本要素。
变量可以被区分为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在经济模型中,内生变量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而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外生变量本身不能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参数指数指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以理解为可变的常数。
参数通常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也可以被看成是外生变量。
3.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的某种产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消费数量。
以MRS 代表产品的边际替代率,1X ∆和2X ∆分别是产品1和产品2的变化量。
则产品1对产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公式为:1212X X MRS ∆∆-=。
当产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则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
经济学考研上海外国语大学《811经济学》考研真题一、上海外国语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二、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试卷分析及真题详解(1)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参考书目及真题分析一、参考书目根据2018年中央财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和参考书目”,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参考书目为:1.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九版2.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九版3.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2017年及之前年份,“801经济学”考研指定的参考书目为: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从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近几年考研真题来看,西方经济学部分,单看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教材略显不够,部分考题涉及到中级微观经济学和中级宏观经济学内容。
比如说,2013年考研真题中,最后一道宏观考题,在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书中未予以涉及,倒是在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教材第15章“稳定化政策”的附录中予以了介绍。
因此,建议考生复习西方经济学部分时,指定教材和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的两本教材都要看。
二、真题分析通过研究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可以发现,考题有一定的变化,其中体现在:1.考题难度加大之前年份的考研真题,考生如果认真掌握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的两本教材和逄锦聚的《政治经济学》,专业课取得一个较高的分数(如120分及以上)问题不大。
但是,近几年来,考题难度加大,部分考题涉及到中级微观经济学和中级宏观经济学内容。
比如,2013年最后一道论述题为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5章附录内容。
因此,如果考生想专业课取得高分,西方经济学部分,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和曼昆《宏观经济学》一定要看。
2.题型有适当变化2012年及之前年份真题,考题题型非常稳定。
考试真题与典型题1概念题1.均衡与非均衡(Equilibrium, Non-equilibrium)(北大1997试)2.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 static analysis, 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人行2002试;北师大2006试)3.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杭州大学1998试;四川大学2006试)4.稀缺(scarcity)(中财2000试)5.经济模型(economics model)(杭州大学1998试)6.经济人(中央财大2005试)2 简答题1.西方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武大2001试)1. 你如何理解“经济学是试究人类理性行为的科学”?(北师大2007试)2.微观经济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北大2002试)3.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试究以哪些假设条件为前提?(中南财大1997试)4.解释经济活动的流量指标与存量指标,并给出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
(人行2001试)5.根据有关经济学原理,简析我国森林减少、珍稀动物灭绝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
(北师大2004试)6.什么叫理性人假设?试举两例说明微观经济学是建筑在这个假设基础上的。
(人大2005试)7.试概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并说明微观经济学试究的中心问题。
(华中科技2005试)考试真题与典型题详解1概念题1.均衡与非均衡(Equilibrium, Non-equilibrium):(1)均衡一般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的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此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销,也由于在此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正因为如此,西方经济学家进而认为,经济学的试究往往在于寻找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事物变化最终趋于静止之点的均衡状态。
试题答案上海外国语大学200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试题一、选择题略(选择题历年所考的知识点比较多,且重复性很小,故略去)二、名词解释1.现代主流经济学: 新古典综合派放弃“新古典综合”的名称后的自称,又称为现代经济学。
以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使西方经济学体系内部产生了干预和反干预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各种矛盾和不调和之处。
有鉴于此,新古典综合派逐渐确立。
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该学派把包括第一和第三次修补的传统经济学作为研究个量问题的微观经济学,把第二次修补的凯恩斯主义称为研究总量问题的宏观经济学。
认为:前者是以充分就业为分析的前提,后者则着重研究各种不同水平的就业量的情况,因此,两种理论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被纳入同一体系中,而传统的自由放任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代表同一理论体系所涉及到的两种不同的情况。
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出现滞胀,即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给新古典综合派以沉重打击。
新古典综合派不仅无法解释滞胀的存在,而且也提不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按照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不可能并存,同时据其理论提出的政策建议在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时会带来自相矛盾的后果。
许多西方经济学中的其他派别纷纷对该学派进行抨击和责难,包括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和新制度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已经放弃了“新古典综合”的名称,自称为现代经济学或现代主流经济学。
他们除了维持原有的基本观点外,还尽量吸纳其他派别的论点,特别是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
这样,现代经济学成为缺乏统一理论体系的各派学说的混合物。
(王晓晨做,6.9)2.序数效用:是分析消费者行为时,以序数来度量的效用。
序数是指第一、第二、第三……,序数只表示顺序或等级,是不能加总求和的。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一个有点类似于香、臭、美、丑那样的概念,其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考试真题与典型题1 概念题1.经济地租(economic rent)(武大2001试;华中科技大学2005试;厦门大学2006试)2.准租金(quasi—rent)(中南财大2004试;人大1999试;华中科大2002试;中央财大2006试)3.引致需求(derived demand)(武大2002试)4。
边际收益产品(marginal revenue product)(人大1998、2000试;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试;北交大2006试)5。
洛伦茨曲线(华中科技大学2005试)6。
恩格尔系数(复旦大学1999试)7.生产者剩余(华中科技大学2006试;南京大学2006试;西安交大2006试)8。
欧拉定理(中央财大2005试)9.卖方寡头(oligopoly)10。
买方寡头(oligopsony)2 简答题1.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分析,相同质量的劳动应该获得相同的工资率。
但是在我国不同行业或不同地区之间,相同质量的劳动的工资率存在很大的差异,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北师大2005试)2。
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三种情况的区别何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厦门大学2004试)3.解释说明:为什么厂商利润极大化的条件MC=MR可以重新表达为MFC=MRP?假如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那么,利润极大化的条件MC=MR=P就可以表达为MFC=VMP,为什么?作图说明VMP与MRP的区别,以及在产品市场是非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雇佣最后那个工人获得经济利润的情况.(厦门大学2004试)4。
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有何关系?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又是什么?(武大2002试)5。
在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但生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是怎样决定的?(北师大2003试)6.关于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考试真题及典型题1概念题1.供给(武汉理工大学2004试;四川大学2006试)2.供给函数(中山大学2005试)3.恩格尔定律(北师大2001试;财政部2004试;对外经贸大学2006试;华东理工大学2006试;南京大学2007试)4.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人大2002试;北京邮电大学2003试)5.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elasticity, income elasticity, cross elasticity)(武大2000试)6.吉芬商品(Giffen goods)(武大2000、2002、2003试;人大2003试;复旦大学1998、2000试;中山大学2005试;西安交大2007试)7.替代产品(substitute goods)(复旦大学1997试)8.互补商品(complementary goods)9.均衡(Equilibrium)与非均衡(Non-equilibrium)(北大1997试)9. 均衡价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试)10.供给量和供给的变动11.弧弹性(中山大学2005试)2 简答题1.对于厂商来说,其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和小于1对其价格战略(采取降价还是涨价)将产生何种影响?(南开大学2004试)2.目前,中国有些行业实行行业自律价格,给出一个支持论据,给出一个反对论据。
(北大1999试)3.什么是对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售卖者的销售收入(或者说购买者的支出)的关系如何?举例说明之。
(复旦大学1993试)4.简述支撑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的经济学原理。
(天津财大2006试)5.简述需求规律的含义及其特例。
(武大2001试)6.当经济学家观察到一种产品的价格上升而需求反而增加时,他们给出什么样的解释?7.“谷残伤农”,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农民收入的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学原因,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第三章有关考试真题与典型题1 概念题1.补偿预算线(人大2004试;华中科技大学2006试)2.劣等品(Inferior Goods)与吉芬品(Giffen Goods )(北大1997试;西安交大2006试)3.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人大2001试)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中国海洋大学2000试;人大2002试)5.价格-消费曲线(price -consumption curve )(武大2002试;人大2002试;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试;北邮2006试)6.收入-消费曲线(income -consumption curve)(人大2000试;厦门大学2006试)7.无差异曲线(武大2005试;西安交大2006试)8.效用(utility )(中南财大2002试;人行2002试;人行2001试)9.消费者剩余(南开大学2005试;中山大学2005试;厦门大学2006试;中山大学2006试)10.戈森定律(Gossen’s law )(中国海洋大学2000试)11.社会无谓损失(dead weight social loss )与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 surplus )(北大2002试)12.消费者均衡(equilibrium of the consumer )(中南财大2004试;人大1999,2001,2005试;中国海洋大学2001试;中国政法大学2005试;东南大学2002试)13.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重庆大学2004试)14。
显示偏好(华东理工大学2006试)2 简答题1。
当消费者的收入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无差异曲线本身是否会发生变化?(清华大学2004试)2.试述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区别与联系。
(人大2000试)3.用序数效用论说明消费者均衡.(南开大学2005试)4.说明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为什么y x MU Y MU X ⋅∆=⋅∆?说明该等式与边际替代率之间的关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微观经济学试题
一、选择题
略(选择题历年所考的知识点比较多,且重复性很小,故略去)
二、名词解释
1.恩格尔定律
2.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3.产品的边际替代率
4.消费者的均衡条件
5.等成本线
6.机会成本
7.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
8.不完全竞争市场
9.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
10.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本的实际价格
三、问答题
1.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是什么?
2.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3.简述垄断造成的社会损失和对垄断的管理。
4.政府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实现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均等?
参考答案
上海外国语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微观经济学试题
一、选择题
略(选择题历年所考的知识点比较多,且重复性很小,故略去)
二、名词解释
1.恩格尔定律: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的一个规律。
指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在需求的收入弹性的基础上,如果具体的研究消费者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量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映程度,就可以得到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用弹性来定义恩格尔定律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