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影响因素~5B829
- 格式:ppt
- 大小:121.50 KB
- 文档页数:8
电泳的基本原理电泳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离技术,它利用生物分子在电场中的迁移性差异来实现分离。
电泳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在电泳过程中,样品中的生物大分子在电场作用下沿着凝胶或液相介质迁移,根据其迁移速度和迁移距离的差异来实现分离。
本文将介绍电泳的基本原理,包括电泳的原理、影响电泳的因素以及常见的电泳技术。
电泳的原理。
电泳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大分子在电场中的迁移性差异来实现分离。
在电场作用下,带电的生物大分子会向电极迁移,迁移速度与其电荷大小、形状、分子大小等因素有关。
通常情况下,带负电的生物大分子向阳极迁移,带正电的生物大分子向阴极迁移。
在电泳过程中,样品中的生物大分子会在凝胶或液相介质中迁移,根据其迁移速度和迁移距离的差异来实现分离。
影响电泳的因素。
影响电泳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电场强度、凝胶或液相介质、pH值、温度等。
电场强度是影响电泳速度的重要因素,电场强度越大,生物大分子的迁移速度越快。
凝胶或液相介质的选择也会影响电泳分离的效果,不同的凝胶或液相介质对生物大分子的迁移特性有不同的影响。
此外,pH值和温度也会影响生物大分子的电泳迁移性,因此在进行电泳实验时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控制。
常见的电泳技术。
常见的电泳技术包括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等。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核酸分离技术,通过琼脂糖凝胶的孔隙大小来实现核酸的分离。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则常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其孔隙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控。
毛细管电泳是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其分离速度快、分辨率高,广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分析。
总结。
电泳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分离技术,利用生物大分子在电场中的迁移性差异来实现分离。
在电泳过程中,样品中的生物大分子会在凝胶或液相介质中迁移,根据其迁移速度和迁移距离的差异来实现分离。
影响电泳的因素包括电场强度、凝胶或液相介质、pH值、温度等。
常见的电泳技术包括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等。
电泳涂膜厚度及均匀性的影响因素电泳涂膜厚度及均匀性的影响因素电泳涂膜厚度及均匀性是涂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该指标的好坏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还影响涂膜的机械性能和防腐蚀性能,最终影响到产品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常常把确保涂膜厚度及均匀性作为重要的涂膜质量要素来严格要求。
1 影响电泳涂膜厚度及均匀性的因素影响电泳涂膜厚度及均匀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几方面。
(1) 设计因素:①阳极工作面积及其与阴极面积之比是否符合工艺要求;②阳极与阳极、阳极与阴极之间的距离是否适当;③电泳槽循环搅拌设施是否完善。
(2) 安装因素:主要是电泳槽倾斜角度及其循环搅拌相关设施安装时是否符合电泳槽液在流动循环时的工艺要求。
(3) 电泳涂料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技术要求。
(4) 工艺参数控制是否得当。
2 确保涂膜厚度及均匀性的措施。
2 . 1 泳涂线在技术设计时需解决好的问题2 . 1 . 1 足够的阳极工作面积及材质的选择阴极电泳涂装的整个过程是由电解、电泳、电沉积、电渗 4 个反应所构成,为了使整个过程良好进行,最重要的条件是要为电泳系统提供足够的电能。
为此,应具备如下条件。
(1) 足够的阳极工作面积不同涂装产品需要不同涂膜厚度。
一般地,阳极面积:阴极面积为 1 : 4 基本符合要求。
同时,为了降低能耗、材耗和涂装成本,阳极面积不能过大。
(2) 阳极结构及选用材料阳极除了给电泳系统提供电能外,现代技术还赋予它另外一个功能:将系统在电泳过程中所产生的酸和阳极在工作时被腐蚀的产物封闭住,以防止其干扰电泳槽液的稳定。
为此,工作阳极就做成盒式的或管式的,也就是让仅起到提供电能作用的阳极在一个被封闭的“盒”内或“管”内工作,这就是复合阳极。
复合阳极是电泳系统最为关键的装置。
根据复合阳极的主要功能及其辅助功能的要求,复合阳极应由3 个元件构成:阳极、阳极罩、支撑架。
为了保证系统电能的供给。
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及提高复合阳极的使用寿命,对复合阳极及元件还提出了如下要求。
▪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
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带电颗粒(内在)▪1.被分离物质的性质▪2.电泳介质的PH▪3缓冲液的离子强度▪4.电场强度移动速度(外在)▪5.电渗现象▪6.支持介质的筛孔一.被分离物质的性质▪1.被分离物质的带电荷量和电泳速率成正比。
▪2.分子量大小与电泳速率成反比。
▪3.带电物质的颗粒形状也和电泳速率有关。
二.电泳介质的PH1.电泳介质的PH决定带电物质的解离程度,即是物质所带净电荷的多少。
对于像氨基酸,蛋白质等两性电解质而言,介质的PH和PI相差越大,粒子带的电荷就越多,电泳速率就越快。
2.电泳介质采用缓冲溶液。
当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时,选择一种以能扩大各种蛋白质所带电荷量差别为PH 值的缓冲溶液,以利于各种蛋白质的有效分离。
三.缓冲液的离子强度▪.离子强度:是指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摩尔浓度与其价数平方乘积总和的1/2。
离子强度的单位是mol/L。
由于与离子浓度有关。
电泳液中的离子增加会使电泳迁移率降低,原因是带电的离子会吸引相反符号的离子聚集在其周围,相成一个与运动粒子符号相反的离子氛。
它使该离子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降低了该粒子的迁移率。
四.电场强度▪1.电场强度是指单位长度(每一厘米)支持物体上的电位降,它对泳动速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当电压在500V以下,电场强度在2-10v/cm时为常压电泳。
电压在500V 以上,电场强度在20-200V/cm时为高压电泳。
▪3.一般,电场强度越高,带电颗粒移动速度越快。
五.电渗现象电场作用下液体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称为电渗。
其产生的原因是固体支持物多孔,且带有可解离的化学基团,因此常吸附溶液中的正离子或负离子,使溶液相对带负电或正电。
应尽可能选择低电渗作用的支持物以减少电渗的影响。
六.支持介质的筛孔▪支持介质的筛孔对电泳迁移率有明显影响。
筛孔越大,泳动速率越快。
蛋白质电泳迁移率的影响因素蛋白质电泳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定量蛋白质的方法,通过电场将带电的蛋白质分子进行分离。
在蛋白质电泳中,蛋白质的迁移率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影响蛋白质电泳迁移率的因素进行探讨。
1. 分子大小和形状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和形状对其电泳迁移率有显著的影响。
一般来说,较小的蛋白质分子迁移速度更快,而较大的蛋白质分子迁移速度较慢。
此外,蛋白质的形状也会影响其迁移率。
线性蛋白质分子通常比较容易迁移,而球形蛋白质分子则相对较难迁移。
2. pH值pH值是影响蛋白质电泳迁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蛋白质具有等电点,即在特定的pH条件下,蛋白质的带电量为零。
当溶液的pH值与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时,蛋白质会带有净电荷,从而影响其迁移率。
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因此在不同的pH条件下,它们的迁移率也不同。
3. 缓冲剂缓冲剂在蛋白质电泳中起到维持溶液pH值的作用。
不同的缓冲剂对蛋白质的迁移率有不同的影响。
常用的缓冲剂如Tris和HEPES,它们具有不同的离子强度和能力来稳定蛋白质的电荷状态。
适当选择合适的缓冲剂可以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从而影响蛋白质的迁移率。
4. 温度温度对蛋白质电泳迁移率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蛋白质的迁移率越快。
这是因为在较高温度下,分子的热运动加快,电荷在电场中更容易迁移。
5. 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蛋白质电泳中的关键参数,它对蛋白质的迁移率有直接影响。
较高的电场强度可以加快蛋白质的迁移速度,但过高的电场强度可能引起样品扩散过快,导致带上的蛋白质模糊不清。
综上所述,蛋白质电泳迁移率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分子大小和形状、pH值、缓冲剂、温度和电场强度都是影响蛋白质电泳迁移率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调节这些因素可以优化蛋白质电泳的分离效果,进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字数:448)。
首页-电泳涂装影响阴极电泳涂装的因素发布时间:2005-9-13 资料来源:中国涂装网累计点击数:13315.2.1 前言20世纪60年代美国福特(Ford)汽车公司率先开发了阳极电泳涂料,主要用作汽车底漆。
70年代以后,阴极电泳涂料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阴极电泳涂料除保留了阳极电泳涂料的优点外,还具有可避免工件的阳极溶解、泳透力高、抗腐蚀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已广泛用于汽车、家电、仪器仪表、玩具、五金及工艺品等的表面涂装。
有关阴极电泳涂料的进展我国已有一些文献报道,我们对阴极电泳涂料的一些最近的发展动向也进行了阐述。
电泳涂料的基料树脂的组成和结构对涂层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阴极电泳涂料是一个多相分散体系,被涂基材的表面组成与结构、电泳前处理以及涂装工艺参数对涂层的性能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就影响电泳涂装的主要因素对电沉积涂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5.2.2 影响阴极电泳涂装的因素5.2.2.l 基材的表面性质阴极电泳涂装过程中,作为阴极的基材,如低锌、普锌或含锌镍的磷化钢板由于电解作用,沉积的涂层会有缺陷,影响电沉积涂层的防腐性能。
此外,电泳时阴极表面碱性增强(开始电沉积时阴极附近的pH值约12),会使部分磷化膜溶解、基材表面微观结构发生变化,影响整体涂层的性能。
目前,解决的措施是改进磷化工艺,使基材表面覆盖Zn与Mn、Ca、Fe等金属的复合磷酸盐[Zn2M(PO4)2·H2O](式中M为Fe、Ni、Mn和Ca),以提高磷化膜的耐碱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基材表面上电沉积的涂层其热性能也有差异。
如在氧气气氛下,未经过磷化处理的钢板上电沉积的环氧涂层在450℃即开始热降解,热降解残余量约25%;表面镀锌-镍合金的钢板在520℃开始热降解直至完全。
这是因为不同基材表面对阴极放氢反应的催化活性不同,导致环氧主链的吸氢反应程度及涂层的多孔性呈现差异,从而影响了热降解速率。
此外,基材对于树脂的固化温度也有影响,比如镀镍表面环氧树脂的固化温度可降低20~30℃。
电泳简介电泳涂料基础知识简介电泳原理⼀、电荷的来源任何物质由于本⾝的解离作⽤或表⾯上吸附其它带电质点,在电场中便会向⼀定的电极移动。
作为带电颗粒可是⼩的离⼦,也可是⽣物⼤⽣⼦,蛋⽩质、核酸、病毒颗粒、细胞器等。
其中,组成蛋⽩质的氨基酸次单元体为两性物质,在⼀定的pH条件下可解离带电⽽形成电荷来源。
⼆、泳动度不同的带电颗粒在同⼀电场的运速度不同,其泳动速度⽤迁移率(mobility)来表⽰。
泳动度即带电颗粒在单位电场下的泳动速度。
可以下公式计算:U = v/E = (d/t)/(V/l)=dl/Vt⼀般所带净电荷数越多,颗粒越⼩,越接近球形,则在电场中泳动速度越快,反之则慢。
可见泳动度与球形分⼦、介质黏度、颗粒所带电荷有关。
三、影响电泳速度的外界因素影响电泳速度的外界因素之关系可以右式表⽰v = εE D / Cη由此式显⽰泳动速度(v)与电动电势(ε),所加的电场强度(E)及介质的介电常数(D)成正⽐,与溶液的黏度(η)及常数(C)成反⽐。
1.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指每厘⽶的电位降,即电位梯度。
电场强度越⾼,则带电颗粒泳动越快。
2.溶液pH :溶液的pH值决定带电颗粒的解离程度。
如对蛋⽩质⽽⾔,溶液pH值离等电点pI越远,则所带净电荷越多,泳动速度越快。
3.溶液的离⼦强度:离⼦强度会影响颗粒的电动电势(ε),缓冲液离⼦强度越⾼,电动电势越⼩,则泳动速度越慢;反之,则越快。
4.电渗现象:液体在电场中,对于⼀个固体⽀持物的相对移动,称为电渗(electrosmosis)现象。
所以电泳时,颗粒泳动的表⾯速度⼒是颗粒本⾝的泳动速度与由电渗携带颗粒移动的速度和。
5.对⽀持物的选择:⼀般要求⽀持物均匀,吸附⼒⼩,否则电场强度不均匀时,会影响区带的分离及实验结果与扫描图谱均法法重复。
6.温度对电泳的影响:电泳过程中由于通电产⽣焦尔热,热对电泳有很⼤影响。
温度升⾼时,介质黏度下降,分⼦运动加快,引起⾃由扩散变快,迁移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