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同步测试(打印版)
- 格式:docx
- 大小:216.16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甲醇燃料电池可使用于笔记本电脑、汽车等。
它在一极通入甲醇,另一极通入氧气,电解质是质子交换膜,它能传导氢离子。
电池工作时,甲醇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电池的总反应是2CH3OH + 3O2 =2CO2+ 4H2OB.负极的反应是CH3OH + H2O = CO2 +6H+ + 6e-C.正极的反应是O2 + 2H2O + 4e- = 4OH-D.电池工作时,H+移向正极2.下列有关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I中Mg为原电池的负极B.装置IV工作时,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碳棒C.装置III可构成原电池D.装置II为一次电池3.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已知反应:Zn(s)+CuSO4(aq)=ZnSO4(aq)+Cu(s)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D.相同条件下,如果1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 mol氢分子的能量为E2,则2E1=E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将Mg、A1片用导线连接后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组成原电池,Al为负极,Mg为正极C.由CO、空气和稀硫酸构成的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是2CO+4e-+2H2O=2CO2↑+4H+D .充电电池可以无限制地反复放电、充电5.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CO 2水介质电池。
电池示意图如图,电极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放电时,温室气体CO 2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24Zn 2e 4OH Zn(OH)----+=B .放电时,1 mol CO 2转化为HCOOH ,转移的电子数为2 molC .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4222Zn(OH)2Zn O 4OH 2H O --=+↑++D .充电时,正极溶液中OH −浓度升高6.《Science 》杂志报道了王浩天教授团队发明的制取H 2O 2的绿色方法,原理如图所示。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石灰石烧制石灰D.在生石灰中加水3.已知:C(石墨)→C(金刚石) ΔH>0,则可以判断()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一样稳定C.石墨比金刚石稳定D.无法判断4.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⑤生石灰跟水反应()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④⑤5.已知:2H2(g)+O2(g)=2H2O(l) ;ΔH= —571.6 KJ/mol, 则2H2O(l) =2H2(g)+O2(g) ;Δ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ΔH 大于0 B.ΔH= —571.6 KJ/molC.该反应可表示36g液态水分解的热效应D.该反应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个数6.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的是()A.反应物的状态B.生成物的状态C.反应物的多少D.表示反应热的单位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燃烧都是放热反应B.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化学反应中放出的能量一定等于吸收的热量D.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才是反应热8.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 2(g)===CO 2(g);△H 1 C(s)+1/2O 2(g)===CO(g);△H 2②S(s)+O 2(g)===SO 2(g);△H 3 S(g)+O 2(g)===SO 2(g);△H 4③H 2(g)+1/2O 2(g)===H 2O(l);△H 5 2H 2(g)+O 2(g)===2H 2O(l);△H 6④CaCO 3(s)===CaO(s)+CO 2(g);△H 7 CaO(s)+H 2O(l)===Ca(OH)2(s);△H 8A .①B .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9.氢气(H 2)、一氧化碳(CO )、辛烷(C 8H 18)、甲烷(CH 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 2(g)+1/2O 2(g)=H 2O(l); △H =-285.8 kJ / molCO(g)+1/2O 2(g)=CO 2(g); △H =-283.0 kJ / mol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l); △H =-5518 kJ / molCH 4(g)+2O 2(g)=CO 2(g)+2H 2O(l); △H =-890.3 kJ / mol相同质量的H 2、CO 、C 8H 18、CH 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A .H 2(g)B .CO(g)C .C 8H 18(l)D .CH 4(g)10.已知在 25℃ ,101kPa 下,1g C 8H 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热量。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一、选择题1.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
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445KJ 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CH4(g)+4O2(g)== 2CO2(g)+4H2O(l); ΔH=+890kJ·mol-1B. CH4(g)+2O2(g)== CO2(g)+2H2O(l); ΔH=+890kJ·mol-1C. CH4(g)+2O2(g)== CO2(g)+2H2O(l); ΔH=--890kJ·mol-1D. 1/2CH4(g)+ O2(g)== 1/2CO2(g)+ H2O(l); ΔH=--890kJ·mol-12.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H2(g)+1/2O2(g)=2H2O(g);ΔH=aKJ·mol-1,H2(g)+1/2O2(g)=H2O(l);ΔH== bkJ·mol-1,2H2(g)+O2(g)=2H2O(l);ΔH== c kJ·mol-1,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B.a、b和c均为正值C.a<bD.2b== c3.1gH2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H2(g)+O2(g)=2H2O(l);ΔH=-142.9kJ·mol-1B. 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C. 2H2+O2=2H2O ;ΔH=-571.6kJ·mol-1D. H2(g)+1/2O2(g)=H2O(g);ΔH=--285.8kJ·mol-14.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6O+3O 22CO2+3H2O,完全燃烧一定量的无水酒精,放出的热量Q,为完全吸收生成的CO2,消耗8mol·L-1的NaOH溶液50mL时恰好生成正盐。
6.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同步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反应热ΔH 的正负判断错误的是( )A .()()()2222H g O g 2H O l += Δ0H <B .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金刚石)=C(石墨) Δ0H <C .温度越高,颜色越深:()()2242NO g N O g ΔH>0D .()()()()()()4223222NH Cl s Ba OH 8H O s BaCl s 2NH g 10H O l +⋅=++ ΔH>02.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 .碳酸钙高温分解B .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C .灼热的炭与CO 2反应D .甲烷在O 2中的燃烧反应3.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22Ba OH 8H O ⋅ 与NH 4Cl 的反应B .乙醇燃烧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 .NaOH 与HCl 反应4.下列有关能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能可转变为电能B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基本特征之一C .化学反应能量转换遵守能量守恒定律D .化学变化时断裂化学键需放出能量5.如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上有气泡B .锌片为正极,铜片为负极C .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D .该装置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6.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①中Mg作负极,电子流向:Mg→稀硫酸→AlB.②中Al作负极,OH‾迁移方向:Al→外电路→MgC.③中Fe作正极,电极反应式:2H++2e‾═H2↑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O2+4e‾+2H2O═4OH‾7.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能量变化符合图像的是()A.C(s)+CO2(g) = 2CO(g)B.CH4(g)+2O2(g) = CO2(g)+2H2O(l)C.NaOH(aq)+HCl(aq) = NaCl(aq)+H2O(l)D.Ba(OH)2·8H2O(s)+2NH4Cl(s) = BaCl2(aq)+2NH3(g)+10H2O(l)8.如图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①Zn为正极,Cu为负极;②H+向负极移动;③电子是由Zn经外电路流向Cu;④Cu极上有H2产生;⑤若有1mol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的H2为0.5mol;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A.①②③B.③④⑤C.④⑤⑥D.②③④9.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生成2molAB吸收b kJ热量B.该反应热ΔH=(b-a)kJ·mol-1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10.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D.有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11.化学电源应用广泛。
【同步训练一】一、选择题1.在O H R O H R 2322n m y x +++++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对系数m 和+3R 的正确判断是( )A .m =4,+3R 是氧化产物B .m =2y ,+3R 是氧化产物C .m =4,+3R 是还原产物D .m =2y ,+3R 是还原产物2.多硫化物-2S x (x =2~6),在碱性溶液中被-ClO 氧化为-24SO ,而-ClO 被还原为-Cl ,在该反应中若消耗-ClO 与-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x 的值为( )A .2B .3C .4D .53.m mol FeS 与n mol FeO 的混合物放入c mol ·1L -的3HNO 溶液v L 中完全反应后,测得产物为33)Fe(NO 、42SO H 、NO 、O H 2,则反应的3HNO 中,未被还原的3HNO 的量为( )A .63(m +n )gB .189(m +n )gC .3(m +n )gD .[v ·c -3(m +n )]mol4.在反应O H NO S )Cu(NO HNO S Cu 22332+++→+中,若得到0.5mol 还原产物,则转移电子总数为(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A .0.4A NB .0.8A NC .1.2A ND .1.5A N 5.在22323O HF Br HBrO OH BrF f e d c b a ++++中,若有0.3mol O H 2被氧化,则被水还原的3BrF 的物质的量是( )A .0.6molB .0.4molC .0.45molD .0.2mol6.已知-I 、+2Fe 、2SO 、-Cl 和22O H 都具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的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2222SO I O H Fe Cl <<<<-+-.则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A .+-++++++4H SO 2Fe O2H SO 2Fe242223B .2HI SO H O 2H SO I 42222+++C .O 2H O SO SO H O H 2224222+↑+↑+D .-++++2I 2Fe I 2Fe3227.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O 4H 3O 2Mn 6HO H 2MnO 222224+↑+++++-B .O H 6O 42Mn 6HO H 32MnO 222224+↑+++++- C .O H 8O 52Mn O 6H O H 52MnO 2222224+↑++++-D .O H 12O 52Mn H10O H 72MnO 222224+↑+++++-8.离子-x 72O M 和-2S 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3272M H SO M d c b a x+O H S 2f e +.若a =1,b =3,则-x 72O M 中M 的化合价为( )A .+2价B .+3价C .+4价D .+6价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222232CO O 2H Ca 2H )Ca(HCOB .碘化钾溶液跟适量溴水反应:--++2Br I Br 2I 22C .将金属钠加入水中:↑+++-+22H 2OH Na O 2H NaD .将氯气通入氯化亚铁溶液中:-++++2Cl 2Fe Cl 2Fe32210.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 A .+4NH 、+3Al、-24SO 、-3NOB .+K 、+Na 、-2S 、-23SO C .+K 、+4NH 、-24MnO 、-24SO D .+Na 、+K 、-3NO 、-3HSO 11.一定可用“O H CaCO OH HCO Ca2332+↓++--+”表示的反应是( )A .石灰水与碳酸氢钙溶液反应B .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氢钙溶液反应C .小苏打溶液与石灰水反应D .用石灰纯碱法降低由+2Mg引起的暂时硬度12.某溶液中含有-Cl 、-23CO 、-24SO 分别用①+Ag 、②+2Ba 、③+2Ca一一沉淀出来,正确的沉淀顺序是( )A .①②③B .②①③C .③②①D .②③①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醋酸加入氨水:O H NH COO CH O H NH COOH CH 243233++++-⋅B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Ag Cu AgCu 2++++C .碳酸钙加入醋酸:O H COO 2CH CO COOH 2CH CO 232323++↑+--D .硫氰化钾溶液加入三氯化铁溶液:+-++23[Fe(SCN)]SCN Fe14.在相同温度下,下列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用1Q 和2Q 表示,)()()(O H O 21H 222气气气+11Q H -=∆; )O(H 2)(O )(H 2222液气气+22Q H -=∆,则( )A .1Q >2QB .1Q =2QC .21Q <2QD .1Q =212Q E .211Q =2Q 15.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O(H 2)(O )(H 2222液气气+ 1H ∆=-571.6kJ ;)O(4H )(CO 3)(O 5)(H C 22283液气气气++ 2H ∆=-2220.0kJ ,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共5mol ,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3847kJ ,则混合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体积比是( )A .1∶3B .3∶1C .1∶4D .1∶116.现有CO 、2H 和2CO 组成的混合气体116.8L (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放出的总热量为867.97kJ ,并生成18g液态水.已知:)O(H 2)(O )(H 2222液气气+ 1H ∆=-571.6kJ ,)(CO )(O 21)(CO 22气气气+ 2H ∆=-282.8kJ .则燃烧以前混合气体中CO 的体积百分率最接近于( )A .80%B .60%C .40%D .20%17.1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 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O(H 2)(O )(H 2222液气气+ H = -142.9kJ B .)O(H 2)(O )(H 2222液气气+ H =-571.6kJC .O H 2O )(H 2222+气H =-571.6kJD .O H 2)(O )(H 2222气气+H = -571.6kJ18.已知:)O(2H )(CO )(2O )(CH 2224液气气气++ 11Q H -=∆)O(H 2)(O )(H 2222气气气+ 22Q H -=∆ )O(H 2)(O )(H 2222液气气+ 33Q H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 (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 .0.41Q +0.053QB .0.41Q +0.052QC .0.41Q +0.13QD .0.41Q +0.22Q19.以A N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O(H )(2CO )(O 25)(H C 22222液气气气++H = -1300kJ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10A N 个电子转移时,放出1300kJ 的能量B .有1A N 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 的能量C .有2A N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 的能量D .有8A N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 的能量 20.已知)O(2H )(O )(2H 222气气气+ 1H ∆=-484kJ )(O )(2H 22气气+)O(2H 2液 2H ∆=-572kJ ,若将标准状况下2H 和2O 混合气体点燃爆炸后,再恢复到原状况时气体体积减少3.36L ,则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A .24.2kJB .25.2kJC .27.6kJD .28.6kJ二、填空题1.写出下列的离子反应方程式(1)将少量的2Cl 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_____________. (2)将过量的2Cl 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_____________.(3)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2Ba(OH)溶液至沉淀完全_____________.2.家用液化气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10g 丁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00kJ .试写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已知1mol 液态水气化时需吸收44kJ 热量,则1mol 丁烷完全燃烧产生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3.根据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①)O(H )(O 21)(H 222气气气+H =-241.8kJ②)(CO )(O )(C 22气气固+H =-393.5kJ③)(H )CO()(O H )(C 22气气气固++H =131kJ则碳燃烧生成CO 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CO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4.(1)0.3mol 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62H B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 的热量.乙硼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2)已知)O(2H )(CO )(2O )(CH 2224液气气气++H =-890kJ ,现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共0.75mol ,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18g 液态水,并放出515kJ 热量.则一氧化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3)燃烧1g 液态有机物,只生成二氧化碳气体0.05mol 和液态水1.2g ,放出热量33.63kJ ,该有机物的蒸气对2H 的相对密度为30.写出该有机物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2H 、42H C 、62H C 各1mol 分别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分别为285.8kJ 、1409.5kJ 、1558kJ .试写出42H C 与2H 生成62H C 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已知①)(O P )(O 5)(P 10424固气固,白磷+ H =-2983.2kJ②)(O P 41)(O 45)(P 1042固气固,红磷+H =-738.5kJ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________.5.智利硝石矿层中含有碘酸钠,可用亚硫酸氢钠与其反应来制备单质碘. (1)试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短线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及总数.(2)已知含氧酸盐的氧化作用随溶液酸性的加强而增强,在制备试验时,定时取样,并用酸化的氯化钡来检测-24SO 离子生成的量,发现开始阶段反应速率呈递增的趋势,试简述这一变化趋势发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1.某工厂所制水煤气中,各组合气体的质量分数如下:2H CO 2CO 2N 4CH6.43% 67.82% 14.82% 10.71% 1.02%在25℃,1.01×510Pa 的状况下,该水煤气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如果现有31m 这种水煤气,完全燃烧时可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kJ .其中2H 、CO 、4CH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O(2H )(O )(2H 222液气气+ H =-571kJ )(2CO )(O )2CO(22气气气+H =-566kJ)O(2H )(CO )(2O )(CH 2224液气气气++H =-890kJ2.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42H N )和强氧化剂过氧化氢,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mol 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 的热量.(1)写出肼和过氧化氢的结构式.肼:________,过氧化氢:________. (2)写出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O(H )O(H 22气液H =+44kJ ,则16g 液态肼与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kJ .(4)上述反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在酸性条件下有以下反应关系:①3KBrO 能将KI 氧化成2I 或3KIO ,其本身被还原为2Br ; ②2Br 能将-I 氧化为2I ;③3KIO 能将-I 氧化为2I ,也能将-Br 氧化为2Br ,其本身被还原为2I .现向含有1mol KI 的硫酸溶液中加入含a mol 3KBrO 的溶液,a 的取值不同,所得的产物也不同. (1)试将讨论的结果填入表中:编号 a 的取值范围产物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①2I 、-Br② 5161<<a③ 2I 、-3IO 、2Br④(2)此表编号③中,当)(IO )(I 32-=n n 时,a 的值为________.【同步训练一】 一、选择题1.A 2.D 3.B C 4.D 5.D 6.C 7.C 8.D 9.A C 10.A 11.B C 12.C 13.B C 14.C 15.B 16.C 17.B 18.A 19.A D 20.D二、填空题1.(1)-++++2Cl 2Fe Cl 2Fe 322(2)-+-++++6Cl 2Br 2Fe 3Cl 4Br 2Fe2322(3)--+-+++↓+++OH O 2H BaSO 2OH Ba SO H 242242.)(O H 5)(CO 4)(O 213)(H C 222104液气点燃气气+−−→−+ H =2900kJ ;2680kJ .3.)(CO )(O 21)C(2气气固+H =110.8kJ)(CO )(O 21)CO(22气气气+H =282.7kJ4.(1))(O H 3)(O B )(O 3)(H B 232262液固点燃气气+−−→−+ H =2165kJ(2))(CO )(O 21)CO(22气点燃气气−−→−+H =280kJ (3))(O H 4)(3CO )(O 29)O(H C 22283液气点燃气液+−−→−+H =2017.8kJ(4))(H C H )(H C 62242气气→+ H =137.3kJ(5))(P 4)(P 4固,红磷,白磷固H =29.2kJ5.(1)(2)开始阶段由于-3HSO 被氧化生成+H 和-24SO ,酸性增强,反应速率增大. 三、计算题1.0.608g ·1L -;10592 2.(1)(2))(O 4H )(N )(O H 2)(H N 222242气气液液++H =641.625kJ(3)408.8 (4)生成2N 和O H 2,对环境无污染3.(1)①61a 0≤< ②2I 、2Br 、-Br ③56a 51<< ④56a ≥;-3IO 、2Br (2)8/15。
测试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检测题(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能量的判断和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由C(s,石墨)===C(s,金刚石) ΔH=+1.9 kJ·mol-1可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B.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更多C.由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可知:含1 mol CH3COOH的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等于57.3 kJD.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ΔH=-285.8 kJ·mol-1答案 A2、BeCl2是有机反应的催化剂。
铍和氯气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E2是正反应的活化能B.该反应的ΔH<0C.加入催化剂,ΔH减小D.ΔH=E2-E1答案 B3.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CH 3COOH 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 .CH 4→CH 3COOH 过程中,有C―H 键发生断裂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 键D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答案】D4.由N 2O 和NO 反应生成N 2和NO 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生成1 mol N 2时转移4 mol e -B .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C .N 2O(g)+NO(g)===N 2(g)+NO 2(g)ΔH =-139 kJ·mol -1D .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成键释放能量之和答案 A5.25 ℃、101 k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 518 kJ/mol 。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考试时间 100 分钟满分 120 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Mg : 24 Zn :65Ca: 40 Ba: 137 S: 32 Al : 27 Cl : 35.5 Fe:56 Cu: 64 Ag : 108 I: 127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 小题,每题 3 分,共 24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反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能在常温下发生与该反应的△H 值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1 -1B 、中和热△ H= - 57.3kJ mol·,所以 1.00L 1.00mol L· H2SO4与稀的 NaOH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放出 57.3kJ 的热量-1 -1C、用等体积的 0.50mol L·盐酸、 0.55mol ·L NaOH 溶液进行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会使测得的值偏大D 、在 101KPa 时, 1molCH 4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就是CH4的燃烧热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能发生反应D、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3、已知: H+ (aq)+OH -(aq)===H 2O(l) △ H =-57.3 kJ ·mol-1。
现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浓硫酸、稀醋酸分别和 1L 1mol ·L-1的 NaOH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 H 、△H 、△ H ,1 2 3 则△ H1、△ H2和△ H3的大小关系为A 、△ H 1=△ H2>△ H3 B、△ H3>△ H2>△ H1 C、△ H 3>△ H 1>△ H 2 D、△ H 2>△ H1>△ H34、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 1 mol 氢气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 Q1 kJ,破坏 1 mol 氯气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 ,形成 1 mol 氯化氢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 、 Q1 + Q2 > Q 3B 、Q1 + Q2 > 2Q 3 C、 Q1 + Q2 < Q3 D 、Q1+ Q2 < 2Q 35、分析下表中的四个热化学方程式,判断氢气和丙烷的燃烧热分别是“嫦娥一号”液氢① 2H2(g)+O 2(g)=2H 2O(l) △ H=-571.6kJ mol·-1发射火箭燃料( H2)② 2H2(l)+O 2 (l)=2H 2O(g) △ H=-482.6kJ mol·-1③ C3H 8(l)+5O 2(g)=3CO 2(g)+4H 2O(g) △ H=-2013.8kJ ·北京奥运会丙烷mol -1“祥云”火炬燃料( C3H8)④C3H 8(g)+5O 2(g)=3CO 2(g)+4H 2O(l) △H=-2221.5kJ mol·-1A 、 571.6 kJ mol·-1, 2221.5kJ ·mol -1 C、 285.8 kJ mol·-1, 2013.8 kJ mol·-1 B、 241.3 kJ mol·-1, 2013.8 kJ mol·-1 D、 285.8 kJ mol·-1, 2221.5 kJ mol·-16、已知蓄电池在充电时作电解池,放电时作原电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2分X 1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氧化还原反应的木质是化合价发生变化B 、 有单质产生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 、 氧化剂在同一反应中既可以是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D 、 还原剂在反应屮发生还原反应 5.下列哪一组溶液的反应可用H ++ OH ==H 2O 表示()A 、硫酸和氢氧化顿B 、硫酸和烧碱C 、硫酸和氢氧化铜D 、硫酸和氨水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八、化学反应屮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最时发生吸热反应C 、Ba(OH)2・8出0与NH 4C1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 、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是吸热反应7. 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Cu 2+s Ba"、C 「、SO 42- B. Na\ Fe 3\ SO 42-> OH - C. H\ Na\ CO 32_> NO3— D. K +> Na\ CL 、OFT 8. 下列反应屮,不属于氧化述原反应的是 A 、2CO+O 2 2CO 2B 、CH4+2O2 CO2+2H2O二気比驾AC 、2KCIO3 E 2KC1+3O 2 rD 、2Fe(OH)3=^=Fe 2O 3 +3H 2O9. 下列四种物质的溶液,其中一种与其它三种能发生离子反应,这种物质是 A 、H 2SO 4 B 、KOHC 、BaCl 210. 下列反应中,水做氧化剂的是2. 3. 4. 下列变化中,需加入还原剂的是(s 2_-*s co 2-*co)烧碱 D 、洒精( )A 、SO 32_->SO 2 B 、 C 、C02 - H2CO3D 、 卜-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液氯 B 、食盐水 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 、酒精B 、蔗糖C 、酩酸C 、D 、硫酸D 、Na2CC )3A. C12+H 2O=HC1+HC1O B 、C+H 2O^=CO+H 2C 、CaO+H 2O=Ca(OH)211. 下列化学反应离了方程式,D 、CO2+H2O 二H2CO3 不能只用 Ba 2+ + SO 42_=BaSO 4表示的是A、氯化顿溶液跟稀硫酸混合B、硝酸顿溶液跟稀硫酸混合C、氯化锁溶液跟硫酸溶液混介D、氯氧化锁溶液跟硫酸铜溶液混合12.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离子反应的是( )C.水电解D.氢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13.下列物质中含有口由移动的CL离了的是()A、KClOg 溶液B、MgCl2溶液C、液态HC1D、NaCl 晶体14.向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分別加少量SO3固体后,溶液中离子个数不变的是()A、SO.32'B、CO32-C、Ba2+D、Mg2+15.1998年出现的全球温度大幅度升高,产牛了显著的“厄尔尼诺”现象,干旱和暴雨灾难危害了许多地区。
第六章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2课时化学反应与电能(解析版)基础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将铁片和银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盐酸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D )A.负极有Cl2逸出,正极有H2逸出B.负极附近Cl-的浓度减小C.正极附近Cl-的浓度逐渐增大D.溶液中Cl-的浓度基本不变解析:铁片、银片、稀盐酸构成的原电池,负极反应Fe-2e-===Fe2+,正极反应2H++2e-===H2↑,溶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负极附近Cl-浓度变大,但整个溶液中Cl-浓度不变,只有D项正确。
2.电子计算机所用纽扣电池的两极材料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式: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A.锌为正极,Ag2O为负极B.锌为负极,Ag2O为正极C.该电池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该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的pH增大解析: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Zn被氧化,应为电池的负极,则正极为Ag2O,故A错误,B正确;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C错误;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发生反应Zn -2e-+2OH-===ZnO+H2O,OH-浓度减小,溶液的pH减小,故D错误。
3.鱼雷是一种水中兵器。
它可从舰艇、飞机上发射,它发射后可自己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遇到舰船,只要一接触就可以爆炸。
用于攻击敌方水面舰船和潜艇,也可以用于封锁港口和狭窄水道。
鱼雷采用Al-Ag2O动力电池,以溶有氢氧化钾的流动海水为电解液,电池反应为2Al+3Ag2O+2KOH===6Ag+2KAlO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Ag2O为电池的正极B.Al在电池反应中被氧化C.电子由Ag2O极经外电路流向Al极D.溶液中的OH-向Al极迁移解析:A项,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Al化合价升高,失电子的作负极,即铝单质作负极,则Ag2O作电池的正极,正确;B项,根据电池总反应,铝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正确;C 项,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由铝流向氧化银,错误;D项,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即OH-移向Al极,正确。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6.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关于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由于我国煤和石油的储量十分丰富,所以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在我国并不十分重要B.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C.现在人类社会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D.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能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2、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或与水发生反应后,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 A.生石灰与水反应 B.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 C.浓硫酸加入水中 D.硝酸铵晶体加入水中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的是( )①地热能 ②煤 ③天然气 ④太阳能 ⑤生物质能 ⑥石油 ⑦风能 ⑧氢能 A.②⑤⑦⑧ B.①④⑤⑦⑧ C.③⑤⑦⑧ D.②③⑥⑦⑧ 4、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B.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C.4NH Cl 与()22Ba OH 8H O ⋅反应 D.灼热的炭与2CO 的反应 5、下列装置中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A. ①③⑤B. ②④⑥C.①⑤⑥D. ②③④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伴有能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②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③吸热反应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放热反应不加热就会发生④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状态、质量有关 A.①② B.② C.①③ D.②④7、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其自由水分子减少并形成碱性溶液。
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法测水泥的初凝时间。
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总反应为222Cu Ag O Cu O 2Ag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的电极反应式:22Ag O-2e 2H O 2Ag 2OH −−++=B.2 mol Cu 与1 mol 2Ag O 具有的总能量低于1 mol 2Cu O 与2 mol Ag 的总能量C.电池工作时,OH −向2Ag O /Ag 电极移动D.水泥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导致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引起电动势变化8、科学家已获得了气态N 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同步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焓变用ΔH表示,单位是kJ·mol-1;反应热的单位是kJ2.已知:在相同状况下,要使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熔融的Al2O3可以制得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是一个放出能量的反应B.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时放出能量C.相同状况下,反应2SO2+O2=2SO3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2SO3=2SO2+O2是一个吸热反应D.氯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氯气时放出能量3.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现给出化学键的键能(见下表):由此计算出反应H22A. +679kJ·mol-1B. -183kJ·mol-1C. +862kJ·mol-1D. +183kJ·mol-14.对于放热反应A+B=C+D,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E A、E B、E C、E D分别表示物质A、B、C、D所具有的能量)A. E A>E BB. E A>E B+E CC. E A+E B>E C+E DD. E A+E B<E C+E D5.已知:H—H键的键能(断裂时吸收的能量或生成时释放的能量)为436kJ·mol-1,H—N键的键能为391kJ·mol-1。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ΔH=-92.4kJ·mol-1计算出N≡N键的键能是A. 431kJ·mol-1B. 945.6kJ·mol-1C. 649kJ·mol-1D. 896kJ·mol-16.实验测得:101kPa的条件下,1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85.8kJ的热量,1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时放出890.3kJ的热量。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①CH4(g)+2O2(g)=CO2(g)+2H2O(l)ΔH=+890.3kJ·mol-1②CH4(g)+2O2(g)=CO2(g)+2H2O(l)ΔH=-890.3kJ·mol-1③CH4(g)+2O2(g)=CO2(g)+2H2O(g)ΔH=-890.3kJ·mol-1④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A.①②③④B.②C.②③④D.②④7.已知:①N 2(g )+O 2(g )=2NO (g ) ΔH 1=+180kJ·mol -1;②N 2(g )+3H 2(g )2NH 3(g ) ΔH 2=-92.4kJ·mol -1;③2H 2(g )+O 2(g )=2H 2O (g ) ΔH 3=-483.6 kJ·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则ΔH 2=E 1-E 3B. 1mol H 2燃烧生成H 2O 放出的热量小于241.8kJC.由反应②知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 N 2和3mol H 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 1 kJ ,若通入2mol N 2和6mol H 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 2 kJ ,则184.8>Q 2>2Q 1D.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为4NH 3(g )+5O 2(g )=4NO (g )+6H 2O (g ) ΔH=+906kJ·mol -18.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①CH 3OH (g )+H 2O (g )=CO 2(g )+3H 2(g ) ΔH 1=+49.0kJ·mol -1;②CH 3OH (g )+12O 2(g )=CO 2(g )+2H 2(g ) ΔH 2=-192.9kJ·mol -1。
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B. 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C. 1mol CH 3OH 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192.9kJD.对于反应②,1mol CH 3OH (g )和12mol O 2所具有的总能量比1mol CO 2(g )和2mol H 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9.(11分)断开1mol AB (g )分子中的化学键使其分别生成气态A 原子和气态B 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A —B 键的键能。
下表列出了部分化学键的键能E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表示为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则该反应为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ΔH=________(用含有a 、b 的关系式表示)。
(2)若上图示表示反应H 2(g )+12O 2(g )=H 2O (g ) ΔH=-241.8 kJ·mol -1,则:b=________kJ·mol -1,x=________。
(3)历史上曾用“地康法”制氯气,原理:用氯化铜作催化剂,在450℃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与氯化氢反应产生氯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忽略温度和压强对反应热的影响,根据(2)中的有关数据计算当反应中有1mol 电子转移时反应的能量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2分)过渡态理论认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
图1所示是1mol NO2与1mol CO恰好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1)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活化能是________kJ·mol-1。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上述反应是可逆反应,则其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活化能为__________________kJ·mol-1。
(3)图2是某学生模仿图1画出的NO(g)+CO2(g)=NO2(g)+CO(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则:E3= __________________kJ·mol-1,E4=__________________kJ·mol-1。
11.(16分)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 0.55mol·L-1 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量其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量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性迅速倒入(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B.揭开硬纸片,然后用玻璃棒搅拌C.轻轻地振荡烧杯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4)现将一定量的稀NaOH溶液、稀Ca(OH)2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L 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
(5)假设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6)能不能用Ba (OH )2溶液和硫酸代替NaOH 溶液和盐酸来测定中和热?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3分)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主要能源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机物M 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 ,转化过程如下:光照暗处若该转化放出的ΔH=+88.6kJ·mol -1,则M 、N 相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CH 3OH (l )的燃烧热为238.6kJ·mol -1。
CH 3OH (l )+12O 2(g )=CO 2(g )+2H 2(g ) ΔH=-akJ·mol -1,则a__________________(填“>”“<”或“=”)238.6。
(3)使Cl 2和H 2O (g )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 和CO 2,当有1mol Cl 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kJ 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
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高温条件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4Al (s )+3TiO 2(s )+3C (s )=2Al 2O 3(s )+3TiC (s ) ΔH=-1176kJ·mol -1。
该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mol 电子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同步测试参考答案1.A2.C 由题意可以推测,如果一个反应过程放出能量,那么使该反应向反方向进行则需要吸收能量,C 项正确;氢气和氧气反应、氢气和氯气反应、铝和氧气反应都是放出能量的反应,水、氯化氢和氧化铝分解都是吸收能量的反应,故A 、B 、D 项错误。
3.B 拆开1mol H 2和1mol Cl 2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E 拆=436kJ·mol -1+243kJ·mol -1=679kJ·mol -1;形成2mol HCl 所放出的能量E成=431kJ·mol -1×2=862kJ·mol -1,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ΔH=E拆-E成=679kJ·mol -1-862kJ·mol -1=-183kJ·mo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