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临湘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14.51 KB
- 文档页数:12
2017~2018高二年级语文(下)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龙山时代的中原文化,包括豫中西的王湾三期文化、豫北冀南的后岗二期文化、晋西南的陶寺文化和陶寺晚期文化,以及关中的客省庄二期文化等。
而龙山时代的北方文化只有一个,即老虎山文化。
其实这些文化都属于广义的中原龙山文化范畴。
龙山时代的中原文化,是在仰韶文化基础上,受到海岱龙山文化的影响发展而来。
中原和北方诸龙山时代文化,均可以公元前2200年左右为界划分为前后两大期,前后期的变化以临汾盆地最剧:龙山后期,原本无鬲的临汾盆地出现大量陶鬲,陶寺文化也就因此而变为陶寺晚期文化,这与老虎山文化的强力南下有关,说明北方和晋西南之间发生了冲突战争。
老虎山文化的南下不止到达晋西南,类似的陶鬲、细石器镞和卜骨还进一步渗透进后岗二期文化、王湾三期文化等当中,理当给这些地区带来一定压力。
稍后王湾三期文化向豫南和江汉地区的剧烈扩张影响,或可视为是来自北方压力的余波。
北方地区自龙山时代的老虎山文化以来,石城猛增,战争频繁,父系家族突显,显示和东方地区一样开始了社会变革,但并没有显著的贫富分化和社会分工现象,墓葬多无随葬品,绝大多数石城不过是御敌之普通石围聚落,这种长期廷续的社会发展和文明化方式,可以概括为“北方模式”,与“中原模式”相对。
中原地区的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开端于更早的庙底沟时代,而于铜石并用时代明显加快了步伐。
中原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
专门武器除铖外还增加了矛、石镞等,精整、量大、形态多样,反映战争专门化程度、惨烈程度空前提升。
北方文化作为中原文化的亚文化,在公元前5千纪至公元前3千纪的漫长时间里,基本都处于从属地位,主要在中原的带动和影响之下发展。
但公元前约2200年以后,北方文化迅速强大并对中原产生强烈影响,其深层原因当在自然环境及其演变过程当中寻找。
北方较中原冬季更为干冷,发展农业的条件有限,狩猎采集和畜牧业程度明显高于中原;北方对气候变化敏感,气候变化对动植物资源及其经济形态的影响程度也远甚于中原。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社会给人两个相互矛盾的印象:一方面,它十分注重平等;另一方面,它又十分注重纲常伦理,表现出严格的等级秩序。
不过,无论如何解释这种印象,它至少说明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同时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差异两个问题。
在西方由正义原则加以处理的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在中国社会同样存在,而且同样也需要某种协调机制。
概而言之,从功能的角度看,中国传统社会,特别是在儒家思想中,对这一关系的处理,是通过“仁”“礼”“义”三项基本原则彼此支撑、相互为用实现的。
“仁”是对他人之爱,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的基础则是对亲人之爱,所谓“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孟子进一步指出:“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亲亲,仁也。
”并且孟子认为,这种爱的基础,是“不忍人之心”,即同情心。
同情即同样的感情,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一心理事实的体现。
因此,“仁”的生发机制,是一个推己及人,由近及远的过程,即把对亲人之爱扩展为对邻人之爱,再扩展到对天下人之爱,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与“仁”所体现的“合和”精神不同,“礼”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尊卑贵贱(纵向)、亲疏厚薄(横向)的差秩格局和纲常秩序,反映“别”与“分”的一面。
“礼”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事实,“礼,国之干也。
”“礼”提供了一套基本的政治架构,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有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后者因此也被称为“礼治社会”。
儒家强调“礼”治,但目的不是造成一个等级森严、上下隔阂的社会,而是通过“礼”的规范与约束,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睦。
用以平衡“仁”与“礼”的就是“义”的原则。
在中国传统文献中,“义”是一个含义比较丰富的概念。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1. A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肯定需要”说法绝对。
文中说“对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艺术类型,应根据传承下来的形式加以保护”,“制定相关法律进行约束”只是针对有些需要用法律手段进行保护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而言的。
C项,“是人们对科技信息感兴趣造成的”以偏概全。
文中说的是“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于现阶段新鲜科技的信息比较感兴趣”,且还有“对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不深人,没有感受到中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魅力”。
D项,“都可以被吸收和借鉴”错误,文中说“这些文化艺术当中有一部分是不能够借鉴和发扬的”故选A。
2. D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D项,本文应该是总分总结构。
文章第一段表明观点—应以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为基础进而发展群众文化;接着,第二至五段分析论证了为什么和怎么样以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为基础发展群众文化;最后一段总说,再一次强调“将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结合起来”的重要性。
故选D。
3. B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否则我们的社会就无法稳定发展下去”说法错误,从第四段来看,这样做只是有利于“社会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稳定发展下去”选项中的说法过于绝对。
湖南省五市十校2018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留住正在消失的乡音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而方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②近年来,留住乡音的呼声之所以越来越高,正是因为许多方言正在萎缩,山歌、童谣、谚语在青少年中逐渐失传,戏曲和曲艺抵挡不住流行音乐的冲击。
现代化越来越快,方言的萎缩如暮春时节万花纷谢,难以抗拒。
一旦乡音荡然无存,模糊的乡愁便会淡出人们的记忆。
③心理语言学研究发现,十来岁少年学得母语,就具备了终生语言能力的70%;同时学会几种语言,不但不是负担,还有助于提高智商。
大批老科学家小时候学方言和国语,长大又学文言和外语,比谁都聪明,就是好例子。
如今的孩子却学了普通话、丢了方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以普通话为基本教学用语是正确的,但在教好普通话的同时,周末组织些唱山歌、讲故事的方言文艺活动,不也很好吗? ④只看到方言妨碍普通话规范是片面的。
方言是通语分化出来的,也曾向通语输送有益成分;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利用对应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
例如,可告诉没有翘舌音的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d”“t”的,就是翘舌音:都屠—者猪储署,迢貂—招召超绍。
有的分不清“f”“h”,可指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b”“p”的,只能是“f”;反饭贩—板扳,非匪痱—排悲;凡是同声旁的字读“g”“k”的只能读“h”;胡湖—古苦,混馄—昆棍。
50年代方言普查后,各地都编过这类对应字表,可惜后来没用于教学。
⑤除了语音对应,方言词汇、句型和普通话不同的,也可以列表对照。
例如:赶趟/来得及,长脚/高个儿,拐脚/瘸腿;斤半/一斤半,卖没了/卖光了,找不他到/找不到他。
方言调查已近百年,材料积累不少,应经挑选后,把本地常见误读音、误用的方言词和方言句式,编成语文补充教材。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汪清六中期末试卷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预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
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四)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签字笔作答。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共36分)一、基础知识。
(15分)1、下列词语读音、字形均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淬.火(sùi)张唐相.燕(xiàng) 变徽之声批亢捣虚B.歃.血(shà) 滑.稽多辩(huá)运筹帷幄曲突徒薪C.垓.下(gāi)锥处.囊中(chù) 身受八疮完璧归赵D.赍.送(jī)斩将刈.旗(yì)颖脱而出米珠薪桂2.下面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A.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
B.对于自己的处女作《过客》,吴宇森用心去拍,也满心憧憬着影片会带来可观的票房。
没想到一语成谶....:《过客》竟成了电影院的过客!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D.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音乐基础尤为扎实,可以说是“十八般乐器” 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电子机票的普及改变了以往必须面对面的购票方式,没有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这必将给代理人市场乃至航空销售市场格局带来巨大变化。
B.这些中学中的百年名校都有着清晰的历史脉络、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办学经验,但在今天这些美誉远播的中学名校仍在当地有着极高的声誉。
C.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对外宣称,东京政府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此举目的是通过购买钓鱼岛的程序化操作,留下历史痕迹。
2018——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
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县(市、区)、考生号填写在答卷规定的位置。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3.除选择题外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須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①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中国的文化不是靠一个外在的神或造物主,而是靠人自己道德的自觉和自律,强调人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
中国家庭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依靠人的道德的自觉和自律,这就是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②对于中国这样一种文化的形成及其特点,我们一定要知道中国文化中的两个优秀传统。
一个是“以史为鉴”,一个是“以天为则”。
关于“以史为鉴”,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强调历史经验的重要性。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每个朝代等到政权相对稳定以后,第一件做的事情是制礼作乐,第二件做的事情就是修前朝的历史。
中国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就是通过“以史为鉴”总结出来的,是这个传统的一个成果。
③西周初期人们反思夏商两代兴亡的原因。
通过对历史的观察,他们看到夏代之前是大禹治水。
当时天下洪水泛滥,民不聊生。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把水灾治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大家拥护他才建立了夏朝。
可是夏朝最后一个君主夏桀却是荒淫暴虐,商部落在成汤的带领下终于推翻了夏朝,建立起商朝,老百姓歌颂他把人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救了出来。
2017—2018学年下期高中学业质量调研抽测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B(A项逆推不当,散文有“叙事与抒情”的特点,但并非凡是具有“叙事与抒情”特征的就是散文。
C项范围扩大,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亦非完全幽默,去掉“完全”变成了绝对化的表述。
D项主客颠倒,原文是“创作的突破推动了理论的突破”,而不是先有“理论的突破”来推进了创作的繁荣。
)2.C(张冠李戴。
不是本文作者使智性的散文蔚然成风。
)3.C(以偏概全。
这不是一篇长体散文应有的状态,而是散文创作应有的全面状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4.(3分)D(小说的主题理解片面。
小说除了揭示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外,更表明借反腐之名去捞取功名也是不对的,同时也反映了仕途唯危,需要步步小心的意思。
)5.(5分)(1)解宝敢喝“贪泉”水,是他坚信“水性无贪”,贪腐的原因是人性变质,与他物无关,解宝就是要证明自己喝而不贪。
(1分)(2)解宝不愿意喝“廉泉”水,是他感念百姓,不想占有哪怕一滴水,也不想沽名钓誉,固守廉洁,喝贪泉不贪,不喝廉泉也廉。
(意合即可,2分)(3)具有敢作敢为、光明磊落、廉洁奉公、正直坚贞等优良品格。
(意合即可,2分)6.(6分)(1)小说最后才出现“解药”,表明前面的故事都在为结尾作铺垫,以“解药”入题增添了小说的意蕴,深化了主题,更耐人寻味。
(2)“解药”具有多层含义:一是以清廉闻名的解宝赴任广州去治腐,解了朝廷的围,是一剂根治贪腐的良药;二是清廉的解宝也可能会中贪图功名的毒,需要朝廷及时警醒,所以朝廷在百姓的联名上书上面搁置了鱼腥草、黄连、连翘等解药;三是官员要过好“名利关”,需时时自我检视反省,才是杜绝贪腐的真正解药。
(3)一语双关,标题“解药”与主人公“解宝”的“解”字相同,暗指“是药三分毒”,反腐不是一次性和一个级别就能完成的。
“解”作姓氏时读“xie”,与“泻药”的“泻”字同音,暗示着反腐弄得不好也会流产。
湖南省临湘市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从赵本山的《不差钱》说起王蒙事实上,赵本山已经成了近年央视春晚的台柱子之一。
他以生活,铺陈笑料,营造喜乐,鞭挞不正之风,追求诚实纯朴与人心深处的古道热肠,引起观众的普遍欢呼。
2009年春节晚会上他带着两个徒弟表演的小品《不差钱》,更凸现了年轻演员的才艺功夫,弘扬了东北地区“二人转”不拘一格的表演特色,含蓄地表达了来自基层所谓“土得掉渣”的文艺走上主流媒体,进入主流文艺生活、进入城市舞台的酸甜苦辣,以及相互整合交流的大趋势。
尽管我知道在知识精英中不无对于小品与大众文艺的白眼,但人们已经无法不正视这个赵本山“现象”的意味深长即以地道的东北土腔土调攀登央视文艺殿堂的连续成功。
赵本山将本来在某些人包括我本人心目中未必能登大雅之堂的喜剧小品提高到了骄人的水准。
正像金庸为武侠小说、张艺谋为大制作的奥运会开幕式文艺展演树立了后来人难以企及的标杆一样。
同时我们并不满足,我们有更高的与更多方面的期待。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文化的普及、热闹与和谐,我们还需要文化的巅峰、文化的巨人、文化的前瞻。
我们期待的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新果实。
我们不但需要有模仿秀的天才,更需要提供原型、新型的创造者、发明者,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文化宗师。
我们希望得到笑料,更希望笑的背后有洞见式的深邃。
我们追求群众的喜闻乐见,我们还期盼对于群众的振聋发聩或者春风化雨或者洗涤启迪。
我们需要思想、需要艺术、需要想象力,需要应对挑战的勇气与本领,需要全面小康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树一帜的也是汲取了一切精神营养的哲学、伦理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苗头与思考,需要正视历史也正视现实,能够为今天的、乃至于明天的读者观众解惑释疑、能够带领读者观众探索真理消化真理的作家艺术家学者。
我们需要大众化,也需要化大众,就是说,我们期待全面的文化的繁荣与振兴,期待人民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期待文化艺术巨匠的新人辈出,我们期待今天的文化艺术发展能够无愧于前人,同样也不会害怕后人的审视。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经预言过“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
现如今的文化生活格局,比较起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大大的丰富多彩了。
我们当然会重视普及,重视民族民间,重视工厂农村连队,同时我们也必然会重视专家学者,重视大学与科研机构,叫做重视大众也重视小众,重视大众与小众沟通与互补。
以2009年春节文艺活动为例,在央视春晚的同时,各种媒体文艺部门与文艺团体也分别组织了不同的春节文艺献礼。
它们同样不乏精彩,同样应该得到足够的关注与切磋。
我相信这样的共识会推动我们的文化艺术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大提高。
1.下列关于赵本山及其小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近年来,赵本山已经成为央视春晚的台柱子之一,他的小品以农民化的风格表现当代生活,铺陈笑料,营造喜乐,赢得广大观众的普遍欢迎。
B. 小品《不差钱》充分展现了年轻演员的才艺功夫,弘扬了东北地区“二人转”不拘一格的表演特色,含蓄地表达了来自基层所谓“土得掉渣”的文艺走上主流媒体的酸甜苦辣。
C.知识精英群体中不少人对小品这种文艺形式持不屑态度,但因为赵本山以地道的东北土腔土调连续进入央视文艺殿堂,他们不得不不正视赵本山“现象”。
D. 正像金庸为武侠小说、张艺谋为大制作的奥运会开幕式文艺展演树立了后来人难以企及的标杆一样,赵本山将喜剧小品提高到了骄人的水准。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赵本山的小品成功登上大雅之堂,引发了作者对于民族文化的更多更深的思考,引发了作者对于民族文化繁荣和向更高品位迈进的期待。
B. 我们的文化更需要的是提供原型、新型的创造者、发明者,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文化宗师,同时也需要那些有模仿秀的天才。
C. 我们的文化需要得到笑料,更需要笑的背后有洞见式的深邃;我们艺术作品要追求群众的喜闻乐见,还需要对于群众的洗涤启迪。
D. 我们重视普及,重视民族民间,重视工厂农村连队,同时重视专家学者,重视大学与科研机构;只要既重视大众也重视小众,大众与小众就必然能够沟通与互补。
3.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农民化的语言做派、幽默与“狡黠”,适合表现当代生活,铺陈笑料,营造喜乐,鞭挞不正之风。
B.我们期待的中华民族的智慧新果实指的就是我们更需要的文化的巅峰、文化的巨人、文化的前瞻。
C.独树一帜的也是汲取了一切精神营养的哲学、伦理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苗头的出现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D. 2009年春节各种媒体文艺部门与文艺团体分别组织的不同的春节文艺献礼与2009年央视春晚一样不乏精彩。
二、文言文阅读(19分)吕太后本纪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
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
王且亦病,不能奉诏。
”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
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王来,未到。
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
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
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
於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
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
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
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
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
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
”丞相乃如辟彊计。
太后说,其哭乃哀。
吕氏权由此起。
乃大赦天下。
九月辛丑,葬。
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
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微时妃也微:指地位微贱B.高帝属臣赵王属:托付C.将兵居南北军将:将级军官D.号令一出太后一:全、都5.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吕后“残忍奸诈”的一组是(3分)( )①所诛大臣多吕后力②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③常留守,希见上,益疏④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⑤发丧,太后哭,泣不下⑥元年,号令一出太后A.①②④B.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④⑥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死,吕后以惠帝年少,便派人毒死她所怨恨的戚夫人之子赵王。
B.如意立为赵王以后,好几次差点取代了太子,靠着大臣们的辩争,加上留侯张良的计谋,太子才得以没有被废黜。
C.吕后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名为“人彘”。
D.惠帝非常不满吕后掌政,于是欢饮无度,最终抑郁而死。
吕后遂临朝称制,为中国帝后专政的第一人。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②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逍遥游)三、古代诗歌鉴赏默写(19分)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8—9题(11分)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8、本诗第二句中的两个“自”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析。
(5分)答:9、请结合全诗,赏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
(6分)答:10.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题2分,共8分)①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当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我们能够感受到陶渊明“无官一身轻”的愉悦.。
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一样驰骋疆场。
③荀子在《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结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四、现代文阅读(共22分)墨城红月宗璞①一过兴安岭,觉得天气猛然一凉。
车窗外不再是无边的青纱帐,先是些高高低低的灌木丛,再过去,就是均匀绿色。
这就是呼伦贝尔草原么?直到看见那黑色的,又有些透明的河水,才恍然,确实又来到草原上了。
②不知为什么,这里的大大小小的河水都有那样一种黑色,它一点不浑浊,只显得有些冷,有些重。
但它自己一点不觉得,只顾流着。
草原上的中心城市海拉尔,意思是“墨城”。
墨城(海拉尔)便在这样一条河旁。
③草原毫无遮拦,这样开阔,这样坦率,只是一个劲儿的绿。
④天呢,却是变化多端。
它常常显得离地很近,有时站在四不靠的草原上,总觉得天还是可以用手摸得到的,在大桥上看日落,真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了。
太阳如同从炉中锻出的铁,红得发白。
沉下去以后,天边还久久地染着余光。
我便想,那一块天,一定很烫很烫。
⑤那云也奇怪。
它仿佛不在天上,而在地上,应该说,就是在那天和地的交界上。
像要往上飘,又像要往下落,让人摸不着头脑。
有时乌云密布,天阴沉沉的,滴得下水来。
忽然间云在空中活动起来,大块大块地往天边滑去,太阳马上就光灿灿的,照得人睁不开眼。
天也骤然升高了,就是飞,也难得上去了。
那些云,都集中到一堆,落到天地的边缘上,好像是谁在那刷了一笔浓墨。
想来那里一定会下大雨,让丰盛的草原畅饮一番。
再等一会儿,这一“笔”勾销了,却又在天的另一边,添上了一笔。
这看不见的笔挥来挥去,云层就汹涌而来,呼啸而去,忙个不停。
⑥一个傍晚,千变万化的落照已经过去了。
只在天地间有一道明亮的红云,直从暮色中透过来。
我站在桥上望着它,等它隐去,然而它竟不,只执拗地横在那里。
等着等着,云层中忽然起了一团红光,像是个正燃烧的火球,滚了一阵,又倏地消失了。
紧接着一个火球又是一个火球,都是那样闪着红光,滚滚而逝。
⑦过了几天,便是中秋节。
我看天的兴趣也达到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