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资的分类、特点及应急物资的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4
一、总则为保障公司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公司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应急物资的定义及分类1. 应急物资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用于救援、救助、防护、消毒、医疗等各项应急工作的物资。
2. 应急物资分为以下几类:(1)救援物资:包括救援工具、救援设备、救援服装等。
(2)防护物资:包括防毒面具、防尘口罩、防护服、防护手套等。
(3)消毒物资:包括消毒液、消毒粉、消毒剂等。
(4)医疗物资:包括急救药品、医疗器械、消毒棉球、绷带等。
(5)生活保障物资:包括食品、饮用水、帐篷、睡袋等。
三、应急物资的储备与管理1. 应急物资储备(1)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确定应急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2)应急物资储备应按照“分级分类、储备充足、质量可靠、便于调拨”的原则进行。
(3)应急物资储备库房应具备防火、防盗、防潮、防霉变等条件。
2. 应急物资管理(1)应急物资实行专人负责制,确保物资安全、完整。
(2)应急物资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物资的储存条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应急物资的入库、出库、调拨、报废等环节应做好记录,确保物资管理透明。
(4)应急物资的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等环节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四、应急物资的使用与调拨1. 应急物资的使用(1)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物资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应急物资。
(2)使用应急物资时,应遵循“先到先得、按需分配、专物专用”的原则。
(3)使用应急物资后,应做好使用记录,并及时补充库存。
2. 应急物资的调拨(1)应急物资调拨应按照“分级负责、统一调配、就近供应”的原则进行。
(2)应急物资调拨需经公司领导批准,并由应急物资管理人员组织实施。
(3)应急物资调拨过程中,应确保物资安全、完整。
五、应急物资的报废与更新1. 应急物资报废(1)应急物资因过期、损坏、失效等原因无法使用的,应予以报废。
(2)报废应急物资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置。
一、总则为加强应急物资的管理,确保应急物资的安全、有效、及时供应,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应急物资的种类和储备1. 应急物资的种类:应急物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防汛物资、消防物资、医疗救护物资、食品和生活用品、能源物资、通讯设备、应急交通工具等。
2. 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物资储备应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储备、分片供应、动态调整”的原则进行。
储备量应满足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需求。
三、应急物资的管理职责1. 主管部门:应急物资的管理工作由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做好应急物资管理工作。
2. 承担单位:承担应急物资储备任务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储备和管理。
四、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1. 储备要求:应急物资储备应满足以下要求:(1)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2)储备物资质量可靠,性能良好;(3)储备物资的品种、数量、存放位置、有效期等应进行标识;(4)储备物资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物资完好。
2. 管理要求:(1)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应急物资储备计划,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应急物资储备工作;(2)承担单位应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职责;(3)应急物资的存放应保持通风、干燥、防潮、防尘、防火、防盗、防鼠害等;(4)应急物资的出入库应实行登记制度,确保物资的账实相符;(5)应急物资的报废、处理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五、应急物资的调用和供应1. 调用程序:应急物资的调用需经应急管理部门审批,按照“紧急先调、重点保障、分级调用”的原则进行。
2. 供应要求:应急物资的供应应满足以下要求:(1)供应及时、充足;(2)物资品种、数量、质量符合要求;(3)供应过程中确保物资安全、卫生。
六、应急物资的培训和演练1. 培训:应急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开展应急物资管理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应急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开展应急物资供应演练,检验应急物资的储备、调用和供应能力。
应急物资工作手册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情况时有发生。
在这些情况下,应急物资的储备和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应急物资工作手册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指导,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使用应急物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应急物资的分类和储备1. 应急物资的分类应急物资主要包括食品、饮用水、医疗器械、应急药品、防护用品、通讯设备、应急照明等。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应急物资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储备和管理。
2. 应急物资的储备应急物资的储备是指根据实际需要,提前准备一定数量和品种的物资,以备紧急使用。
在储备应急物资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应急情况下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储备规划。
同时,应急物资的储备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以确保物资的完好和有效性。
三、应急物资的管理和保障1. 应急物资的管理应急物资的管理包括物资的采购、储存、保管、更新和清点等工作。
在采购应急物资时,需要考虑到物资的品质、价格和供应渠道等因素,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安排。
在物资的储存和保管方面,需要选择干燥、通风、防潮、防火的地点进行储存,并对物资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物资的完好和有效性。
2. 应急物资的保障应急物资的保障是指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使用物资。
为了保障应急物资的有效使用,需要建立健全的物资调度和分发机制,确保物资能够迅速到达受灾地区,并得到合理的分发和利用。
同时,还需要对物资的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物资。
四、应急物资的使用和更新1. 应急物资的使用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地使用应急物资。
在使用应急物资时,需要考虑到物资的品质和数量,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
同时,还需要对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和评估,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2. 应急物资的更新应急物资的更新是指根据实际需要,对物资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更新。
2023年防汛防台应急物资管理办法一、总则防汛防台应急物资管理办法是为了加强防汛抗台工作,提升抗灾应急水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区特点制定的,适用于本地区的应急物资管理办法。
二、应急物资的分类(一)预警设备类:包括天气预警设备、台风预警设备等。
(二)抢险器械类:包括排水泵、发电机、抢险工具等。
(三)救援器材类:包括救生艇、救生圈、救生衣、急救箱等。
(四)生活物资类:包括食品、饮用水、毛毯、帐篷、卫生用品等。
(五)通信设备类:包括对讲机、卫星电话等。
(六)医疗物资类: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等。
三、物资储备与更新(一)各级政府应当按照防汛抗台预案,统一组织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二)物资储备应当按照地区防汛抗台需求和历史经验进行定量、定点、定期的储备。
(三)储备物资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可用,并及时更新。
四、物资调拨和借用(一)各级政府应当根据防汛抗台预案,及时调拨和借用所需物资。
(二)物资调拨应当遵循统一组织、集中调配、优化配置的原则,确保物资及时到位。
(三)物资借用应当遵循互利互惠、公平公正的原则,并对借用物资进行记录和追溯。
五、物资保障和管理(一)物资保障是指按照防汛抗台预案,及时调拨和使用所需物资,以提高抗灾应急能力。
(二)物资管理应当遵循统一领导、分类管理、科学配置、规范使用和动态管理的原则。
(三)物资应当建立台账和档案,做到数量清楚、用途明确、存放安全。
六、物资采购和分配(一)物资采购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招标和供应商资质审查,确保物资质量可靠。
(二)物资分配应当根据防汛抗台预案,按照地区需求和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七、物资使用和报废(一)物资使用应当根据防汛抗台预案,按照实际需求组织使用。
(二)物资报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严禁私自挪用和浪费。
八、监督和评估(一)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物资储备、调拨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物资使用合规。
应急技术与管理的应急物资与供应应急技术与管理是一种重要的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性能力,其中应急物资与供应是应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应急物资与供应的合理规划与准备,对于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应急物资的分类与功能、应急物资的供应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应急物资的分类与功能应急物资是指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提供紧急救援和保障生活需求所需要的物质资源。
按照其功能和用途,应急物资可以分为救援物资和生活物资两大类。
1. 救援物资救援物资是指在灾害事件中为了救援被困人员、固定受损设施、清理灾区危险物质等而准备的物资。
救援物资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救生器材(如救生艇、救生圈、救生衣)、救援设备(如抗震救灾帐篷、移动式抢险车)、现场医疗设备(如卫生包、急救箱)等。
救援物资的配备要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和救援需要进行具体的规划和准备。
2. 生活物资生活物资是指在灾害事件中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准备的物资。
生活物资主要包括食品、水源、药品、暖气、床铺、衣物等。
在应急物资的规划和准备过程中,要根据人口规模、受灾程度、救援时间等因素来合理配置各类生活物资,以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和基本生活保障。
二、应急物资的供应管理应急物资的供应管理是指对应急物资的储备、保管、调拨、更新等工作进行科学、规范和高效的管理。
只有通过有效的供应管理,才能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和充分利用。
1. 储备与保管储备是指将应急物资储存在固定的仓库或储备库中,以保证灾后的及时供应。
储备物资的种类和数量要根据地区的灾害类型和频率进行合理的调配。
同时,储备物资要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质量和可用性。
保管工作要加强对应急物资储库的管理,包括入库登记、出库审批、库存盘点等环节,以确保物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 调拨与配送调拨与配送是指根据灾情和需求,将储备物资按照一定的计划和程序分配到受灾地区,以满足现场救援和抢险需求。
调拨与配送工作要高效有序,并确保物资的安全运输和准确分发。
应急物资管理办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面临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急物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应急物资管理办法是指针对各类灾害和紧急情况,制定合理的物资管理措施,以确保人民群众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援助和支持。
本文将从应急物资的种类、采购与储备、调配和使用等方面阐述应急物资管理办法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应急物资的种类应急物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食品、饮用水、药品、卫生用品、生活用品、救援装备、医疗设备、通信器材等。
这些物资在各种紧急情况下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不同类型的灾害需要的应急物资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地震发生时,重点需要救援装备和医疗设备;而在洪灾中,则需要大量的食品和饮用水等生活物资。
因此,应急物资的管理需根据实际情况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措施。
二、采购与储备1. 采购策略:制定合理的采购策略可以保证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
首先,应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
其次,应建立合理的采购计划,包括采购时间、数量、价格等,并与供应商签订长期稳定的合作协议,以确保物资的优质供应。
2. 储备管理:储备物资是应急响应的基础保障,因此应合理规划储备量。
根据历史经验和风险评估,确定不同类型物资的储备量,并根据有效期进行轮换管理,保证物资的新鲜和有效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储备物资的清单和档案,便于管理和调配。
三、调配与使用1. 调配机制: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和调配机制是应急物资管理的核心。
相关部门应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应急预案,明确指挥部门和调度中心,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响应。
同时,应建立与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行动。
2. 使用管理:在调配过程中,需要依据紧急情况和需求进行合理的物资使用,确保物资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此外,应加强物资的跟踪管理,及时了解物资的使用情况和库存情况,并进行及时补充和更新。
总之,应急物资管理办法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
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是指为保障社会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高效进行,而进行的物资储备和管理工作。
在灾害和紧急情况中,物资的迅速供应和适时调配是保障灾区居民生活和重建秩序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围绕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展开论述,包括储备物资的种类、储备原则、储备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以及储备物资的维护与更新等方面。
一、储备物资的种类为应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需要包含多种物资。
首先,食品和生活必需品是最基础的储备物资。
面粉、大米、食用油、可口水等应保证充足储备,以满足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
其次,医疗物资也是必不可少的。
包括药品、消毒用品、医疗设备等,可用于紧急救治和疫病控制。
此外,灾难发生后,物资运输和通信设备的需求也会急剧增加,因此在储备中应重点考虑交通工具、通信设备、燃油等物资。
此外,水、电、气等公共基础设施的修复也需要物资支持。
因此,应急物资储备还需要包括能源和公共设施修复所需的物资。
二、储备原则储备物资的管理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物资储备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需按需储备。
应急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应根据应对突发事件的需求来确定。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对物资需求的差异性需要充分考虑。
其次,物资需适度储备。
既要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及时提供支持,又要避免储备物资过多造成资源浪费。
第三,物资需多样储备。
应急物资储备应具备一定的多样性,以适应各种突发事件的需求变化。
第四,更新与维护是重要环节。
储备物资应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其质量和功能完好。
三、储备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为有效管理应急物资储备,必须制定合理的储备方案并进行实施。
首先,制定储备计划。
根据相关法规和灾害风险评估,制定应急物资储备的种类、数量和地点等,并将其明确记录下来。
其次,建立储备库。
根据储备计划,建立储备库,存放各类储备物资。
储备库应在合适的位置,便于管理和调配。
第三,建立管理机制。
储备物资的管理应建立科学的机制,明确负责人和责任分工,并制定管理流程和工作制度。
1.引言应急物流是以供应突发性自然灾难、突发性公共卫生大事等突发事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难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一种特别的物流活动。
在应急物流的实现中,应急物资的保障是核心环节。
讨论和研讨应急物资保障的有效对策,提高物流系统应急力量,提高应急物流水平,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用价值。
2.应急物资的特点和分类应急物资是指在应急物流的实施和保隙中所采纳的物资。
在突发性自然灾难和突发性公共卫生大事中,应急物资是应急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
因此,有必要把握应急物资的分类和管理。
2.1应急物资的分类应急物资的种类许多。
不同的应急物资对应急救灾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
因此,有必要对应急物资进行科学的分类。
对不同类型的应急物资实行不同的运输、配送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和作用,保证应急物流的快速实现。
应急物资依据不同的分类方式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1)按应急物资使用的紧急状况可分为一般级、严峻级和紧急级三类。
一般级指有利于灾难救急,有利于减轻灾难的损失且必要的物资。
如环保处理、工程建材、工程设施类物资;严峻级指对减轻灾难损失,缩小灾情范围,对应急救灾工作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必要且重要的物资,如救援运载、防护类物资;紧急级指对应急救灾工作的开展,挽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稳定局势起关键性的作用,必需且极重要的物资,如生命救助、生命支持、临时食宿类物资。
(2)按应急物资的用途可分为十三类,即防护用品类、生命救助类、生命支持类、救援运载类、临时食宿类、污染清理类、动力燃料类、工程设施类、器材工具类、照明设施类、通讯广播类、交通运输类、工程材料类。
防护用品类主要包括卫生防疫设施、化学放射污染设施、消防设施、海难设施、爆炸设施、防护通用设施等;生命救助类主要包括处理外伤设施、高空坠落设施、水灾设施、掩埋设施、生命救助通用设施等;生命支持类主要包括窒息设施、呼吸中毒设施、食物中毒设施、生命支持通用设施如输液设施,输氧设施,急救药品,防疫药品等;救援运载类主要包括防疫设施、水灾设施、空投设施、救援运载通用设施等;临时食宿类主要包括饮食设施、饮用水设施、食品、住宿设施、卫生设施等;污染清理类主要包括防疫设施、垃圾清理设施、污染清理通用设施如杀菌灯,消毒杀菌药水,凝油剂,吸油毯,隔油浮漂等;动力燃料类主要包括发电设施、配电设施、气源设施、燃料用品、动力燃料通用品如干电池,蓄电池等;工程设施类主要包括岩土设施、水工设施、通风设施、起重设施、机械设施、牵引设施、消防设施等;器材工具类主要包括起重设施、破裂紧固工具、消防设施、声光报警设施、观看设施、器材通用工具等;照明设施主要包括工作照明设施、场地照明设施等;通讯广播设施主要包括无线通讯设施、广播设施等;交通运输设施主要包括桥梁设施、水上设施、空中设施等;工程材料主要包括防水防雨抢修材料、临时建筑构筑物材料、防洪材料等。
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一、引言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居民个人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时的保障措施之一。
为了提高应急物资储备的管理效率和应对能力,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进行详细探讨,旨在为相关部门和个人提供有效的管理指导。
二、储备物资种类及数量确定(一)储备物资种类根据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引发的需求,可以将储备物资分为应急救援物资、生活物资和医疗物资等三类。
1. 应急救援物资:包括照明设备、通信设备、应急救援工具等,以应对灾害中的紧急情况。
2. 生活物资:包括食品、水源、防护用品和生活用品等,以满足人员在灾害中的基本生活需求。
3. 医疗物资:包括急救药品、医疗器械、防疫用品等,以应对突发事件中可能出现的伤病情况。
(二)储备物资数量确定储备物资的数量应根据人口数量、灾害风险等因素来确定。
相关部门应进行充分调研和风险评估,制定合理的储备物资数量标准,确保在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时能够满足基本需求。
三、储备物资采购与更新(一)储备物资采购1. 采购方式:可以采取公开招标、询价比价、指定供应商等方式进行采购,确保公平透明。
2. 采购质量控制:应采购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的物资,确保其质量可靠。
3. 供应商选择:应建立供应商库,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合作。
(二)储备物资更新1. 定期检查: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储备物资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超期物资处理:对于储备物资中超过保质期的物品应及时清理和更新。
3. 废弃物品处理:对于无法再使用的物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确保环境卫生和资源利用。
四、储备物资仓库管理(一)仓库选择1. 位置选择:仓库应选择在交通便利、安全性高的地方,并考虑到物资运输的便捷性。
2. 储备设施:仓库设施应满足储存物资的要求,如温度、湿度、通风等。
(二)物资分类储存1. 按种类进行分类储存,确保不同种类物资的使用和管理便利。
[摘要] 研究了应急物资的分类、论文特点以及应急物资的管理要求和管理流程,阐述了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关键词] 物流;应急物流;应急物资;物资管理1.引言应急物流是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
在应急物流的实现中,应急物资的保障是核心环节。
研究和探讨应急物资保障的有效对策,提高物流系统应急能力,提高应急物流水平,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实用价值。
2.应急物资的特点和分类应急物资是指在应急物流的实施和保障中所采用的物资。
在突发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物资是应急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
因此,有必要掌握应急物资的分类和管理。
2.1应急物资的分类应急物资的种类很多。
不同的应急物资对应急救灾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
因此,有必要对应急物资进行科学的分类。
对不同类型的应急物资采取不同的运输、配送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和作用,保证应急物流的快速实现。
应急物资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1)按应急物资使用的紧急情况可分为一般级、严重级和紧急级三类。
一般级指有利于灾害救急,有利于减轻灾害的损失且必要的物资。
如环保处理、工程建材、工程设备类物资;严重级指对减轻灾害损失,缩小灾情范围,对应急救灾工作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非常必要且重要的物资,如救援运载、防护类物资;紧急级指对应急救灾工作的开展,挽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稳定局势起关键性的作用,必须且极重要的物资,如生命救助、生命支持、临时食宿类物资。
(2)按应急物资的用途可分为十三类,即防护用品类、生命救助类、生命支持类、救援运载类、临时食宿类、污染清理类、动力燃料类、工程设备类、器材工具类、照明设备类、通讯广播类、交通运输类、工程材料类。
防护用品类主要包括卫生防疫设备、化学放射污染设备、消防设备、海难设备、爆炸设备、防护通用设备等;生命救助类主要包括处理外伤设备、高空坠落设备、水灾设备、掩埋设备、生命救助通用设备等;生命支持类主要包括窒息设备、呼吸中毒设备、食物中毒设备、生命支持通用设备如输液设备,输氧设备,急救药品,防疫药品等;救援运载类主要包括防疫设备、水灾设备、空投设备、救援运载通用设备等;临时食宿类主要包括饮食设备、饮用水设备、食品、住宿设备、卫生设备等;污染清理类主要包括防疫设备、垃圾清理设备、污染清理通用设备如杀菌灯,消毒杀菌药水,凝油剂,吸油毯,隔油浮漂等;动力燃料类主要包括发电设备、配电设备、气源设备、燃料用品、动力燃料通用品如干电池,蓄电池等;工程设备类主要包括岩土设备、水工设备、通风设备、起重设备、机械设备、牵引设备、消防设备等;器材工具类主要包括起重设备、破碎紧固工具、消防设备、声光报警设备、观察设备、器材通用工具等;照明设备主要包括工作照明设备、场地照明设备等;通讯广播设备主要包括无线通讯设备、广播设备等;交通运输设备主要包括桥梁设备、水上设备、空中设备等;工程材料主要包括防水防雨抢修材料、临时建筑构筑物材料、防洪材料等。
(3)按引起应急物资需求的原因可分为自然灾害类应急物资、事故灾害类应急物资、公共卫生事件类应急物资、社会安全事件类应急物资、经济安全事件类应急物资五类。
自然灾害类应急物资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突发事件所需的应急物资;事故灾害类应急物资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突发事件所需的应急物资;公共卫生事件类应急物资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等突发事件所需的应急物资;社会安全事件类应急物资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突发事件所需的应急物资;经济安全事件类应急物资主要包括金融安全、物价异常波动、因突发事件造成的能源(煤、电、油)以及生活必需品供应严重短缺事件等突发事件所需的应急物资。
(4)按应急物资的使用范围可分为通用类和专用类。
通用类物资适合一般情况下救灾工作的普遍需要,也是比较重要的物资。
像食品、饮用水、药品等几乎每次应急救灾都是必需品而专用类物资则适用于不同的灾情,具有特殊性,应当视情况而定。
如发生疫情后所需要的专门的疫苗、药品,发生洪灾后所需要的救生艇、救生衣等。
2.2应急物资的特点筹措应急物资必须正确认识应急物资的特点。
只有对应急物资的特性需求、供应商、地理分布等非常了解,才能保证在灾情发生时,迅速、可靠地筹措到必须物资。
与普通物资相比,应急物资具有以下特点:(1)不确定性。
由于灾情发生的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具有不可预测性,这就决定了应急物资的数量、发放范围、运输方式等不能确定。
(2)不可替代性。
应急物资的用途非常特殊,是在特定环境下启用的特殊物资。
如疫情发生后使用的疫苗,战场救护用的血液等都不能用其他物资代替。
(3)时效性。
应急物资要发挥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就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送达需求者手中,才能发挥其效用和价值。
超过时限就失去了应急的意义,也就不再称为“应急物资”了。
(4)滞后性。
应急物资的启用是在灾情发生后,根据灾害的强度、波及范围而使用,时间上滞后于灾情的发生。
3.应急物资的管理3.1应急物资管理的要求应急物资的管理是对应急物资在需求分析,筹措,储存,保障运输,配送和使用直至消耗全过程的管理。
对应急物资进行妥善的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物资理化性质的影响,保证其价值的充分发挥,保证在应急情况下各种物资的合理配发和使用。
是实现应急物流快速保障的重要物质基础,论文也是衡量应急物流保障水平的显著标志。
应急物资在管理过程中的具体要求有:“注重质量,确保安全,合理存放,优化流程,准确无误,全程监控。
”“注重质量”是应急物资管理的首要环节。
应当视质量为生命,没有可靠的质量保证就不会有高水平的应急物流。
这就要求根据应急物资所处的具体自然环境,保持其自身的理化特性,为物资储存、运输、搬运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安全”是应急物流和应急物资管理的根本要求。
安全工作是应急物资管理工作的基础。
由于应急物流追求高速度,因此在应急物资的运输、配送、发放等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做到安全稳妥,无事故发生,确保万无一失;“合理存放”要求对应急物资存放的空间位置合理化,便于快速搬运、配送和管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优化流程”是应急物资管理的内在要求。
优化物资管理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流环节,节省物流时间,符合应急物流追求时空效益最大化的特点“;准确无误”是体现应急物资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应急物流的高速高效运转并不是以牺牲准确率为代价的,而是要求准确掌握应急物资的数量、规格、品种、型号等信息,对应急物资的储存、配货、发放等过程做到绝对准确,严防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严肃认真,做到不错、不乱、不差;“全程监控”是指对应急物资在需求、筹措、储存、运输、配送到消耗整个过程动态和静态监督控制,需要收集应急物资的实时信息,为指挥机构判断情况,做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2应急物资管理的流程当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系统,包括启动应急物流中心和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并建立应急指挥机构。
应急指挥机构根据事件的大小、性质、影响范围等,对所需应急物资作初步的需求分析,并通过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查询应急物资的储备、分布、品种、规格等具体情况,决定应急物资的发放、数量、种类等,随后通过各种渠道筹措应急物资,组织运输与配送,直到送达需求者手中。
应急物流中心利用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对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存、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和监控,并将应急物资的相关信息反馈于信息系统,以供指挥机构分析情况得出决策。
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内含应急物资数据库,可供查询搜索应急物资的各种信息,还可以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可视化技术等现代物流技术对应急物资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掌握最新动态。
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为应急物资的调度、运输、配送提供优化模型,为指挥机构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以便应急物资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最安全的方式运送到需求者。
应急物资管理的全过程就是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物流中心在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对应急物资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反馈并得出决策的过程。
因此应急物资的管理必然依赖于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应急物流的快速实现必须加强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
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是为满足应急救灾工作而建立的专用信息系统,对应急物流活动起重要的支持作用。
应急物流系统的优化,物流各环节的优化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如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最佳物资储备量、运输线路的选择等都需要依靠应急物流信息系统。
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①应急物流组织指挥。
为应急物流情况收集分析、物流计划拟制、物流供应链关系划分、物流业务组织与协调、应急救灾工作等提供信息处理手段。
②应急物流处理能力掌握。
各类应急物资、装备的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运力、应急物流配送中心的存储收发能力、码头港口吞吐能力等相关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③应急物流资源掌握。
主要应急物资、经费、设施、设备和土地等相关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④动态控制与指挥。
对应急物流人员、装备、应急物资和运输工具的类别、数量、质量、位置、状态变化、情况处置和运输组织等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并可对途中的运输过程进行指挥调度。
⑤应急物流业务处理。
应急物流作业相关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如网上统计、请领、计划、调拨、结算、公文处理等。
⑥辅助决策功能。
建立应急物流的各种模型,为应急指挥机构和人员提供优化决策和选择。
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可由若干子系统组成,包括灾情监测预报系统,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物资筹措系统,运输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综合数据库等。
除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外,应急物资装备在应急物资的管理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城市的应急物流能力,很多城市已经着手组建应急物资装备库,如北京将在2007年新建一个大型医疗应急物资装备库,将储存1 000人份的药品、外伤包扎物品、防护服、担架和应急发电设备、破拆工具等。
一旦发生社会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公共事件,救援物资可以和急救人员同步调配到位,这将大大提高北京面对公共灾害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
4.结束语我国应急物流的研究在近年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初步形成,法律法规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尽管如此,我国应急物流的实践基础还很薄弱,还不能完全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管理还包括应急物资的筹措和采购、应急物资的储备、应急物资的运输和配送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