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复兴首先就是要尚武
- 格式:doc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5
汉族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吗?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汉族人民的尚武精神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那么,汉族人民真的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吗?本文将从历史、文化、体育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历史上,汉族人民的尚武精神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夏、商、周等古代王朝时期,武器制造、战争技术和军事组织等方面的进步,为汉族人民的尚武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秦汉时期,汉族人民的尚武精神达到了顶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力推行军事化政策,实行兵役制度,加强军队建设,使得汉族人民的尚武精神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扬。
汉武帝时期更是开创了“武功之业”,大力推行武学教育,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武将和军事家。
在唐宋元明清等时期,汉族人民的尚武精神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一。
除了历史,文化也是汉族人民尚武精神的重要来源。
中国的武术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武术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武术强调“以文化促武术,以武术增文化”,在强身健体的也能够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精神追求。
武术不仅是汉族人民的尚武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也是汉族人民尚武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有很多,如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这些项目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培养人们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在现代体育竞技中,中国的射击、举重、跳水、体操等项目表现出色,成为了中国体育的骄傲。
中国的体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为汉族人民的尚武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
汉族人民的尚武精神是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体育等多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对汉族人民的尚武精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和平的发展,人们对于尚武的追求逐渐被其他价值观所取代,这也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我们需要在继承传统的也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注重培养人们的多元化素质,让汉族人民的尚武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扬和传承。
6.4尚武精神第一篇:6.4尚武精神从我做起》主题队会一、班队会目的了解中华尚武精神的灿烂文化,学习历史上民族英雄的民族气节,继承前辈们的优良传统,将我镇的尚武精神作为学习的动力,将尚武精神发扬光大。
二、班队会准备1.动员:一个没有脊梁的民族势必会被世界潮流所淹没,一个没有伟大精神贯穿的脊梁必将被外力所折断。
中华民族正值赶超世界先进文明的机遇期,可谓是时不我待,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是被我们叫的响天掣地,但是我们却为此忽略了一个生产力的倍增器--民族精神。
那就是尚武精神!我们召开一次《弘扬尚武精神从我做起》主题班队会,将我们的民族英雄做一些了解,向他们学习,继承前辈们的优良传统。
2.准备: a.搜集历史材料。
b.学习爱国歌曲。
三、班会过程1.主持人甲宣布:“弘扬尚武精神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赞英雄。
主持人甲:我们祖国历史悠久,几千年来有许许多多令我们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民族英雄。
主持人乙:从古至今,无数英雄人物将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现在,我们就请一小队的队员们来夸夸我们的民族英雄吧!《霍元甲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不光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保卫祖国的爱国将领,在科学领域里也涌现出了无数凝聚着伟大的民族智慧、民族品质和民族精神的杰出人物。
主持人乙: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吗?主持人乙: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太空飞行第一人是谁吗?学生举手回答:杨利伟主持人甲:谁能说说神舟五号升空的情况?让我们再次重温这伟大时刻!2.小队队员介绍神舟五号升空的情况。
主持人甲:是呀!如今的“神州六号”更能说明中国人民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我们中国人真是了不起。
主持人乙:是啊!多年以后我们的祖国一定是繁花似锦,繁荣昌盛,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富强!请欣赏大合唱《爱我中华》3、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从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在学校,我们可以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可以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见到老师要问声好,不管是不是认识的老师,都应该面带微笑、停下脚步,给每位老师带来亲切的问候。
如何继承尚武精神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如何继承尚武精神的演讲。
尚武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蕴含着对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弘扬尚武精神,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首先,尚武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它包括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永不言败的品质。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这种精神,无论是面对困难还是挑战,我们都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进取,永不放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尚武精神也包含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古代,尚武精神是指武士们的勇
猛和战斗精神,但在今天,我们更需要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
只有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我们才能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尚武精神也是一种坚守正义的精神。
在古代,武士们以保卫家园、捍卫
正义为己任,而在今天,我们也需要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坚守法律、遵纪守法的行为。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以正义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继承和弘扬尚武精神。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
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激励他人,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共同努力,继承尚武精神,为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谢谢大家!。
尚武精神,抗战重塑作者:尚忠孝来源:《军工文化》2015年第09期尚武是一种精神,不是好恶斗狠,飞扬跋扈;不是以强凌弱,穷兵黩武;而是胸怀天下,安民强兵;而是一经入侵,绝地反击!中华民族,尚武精神,源远流长。
西汉名将陈汤为汉帝上书中的一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中华民族对于尚武精神的最好诠释。
更有名将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一直在历史长河中激荡。
然而在近代中国,特别是到了晚清末年,尚武精神,几乎快被磨灭殆尽。
《申报》社论评述晚清的官场时说:“今日之执政者,其心思惟欲保全现在之禄位而已,或者欲超越现在之禄位而已,其外,固一无用心者也”。
在没有尚武精神的内驱下留给子孙的只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些不公平条约使得国力迅速下滑。
然而当日本帝国主义在1937年全面侵略已经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时,国人选择了团结一致,抵抗入侵,绝地反击。
他们在这场战火中重新塑造尚武精神,他们用鲜血和爱国书写出最伟大的抗战精神。
前几天重读抗战家书,读到戴安澜将军写给妻子的一句话,“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每每读到这句话,难免热血沸腾,戴将军率中国远征军到缅甸作战。
异国他乡,遭遇日军伏击,生死之际,决心全体牺牲,为国战死。
这种尚武精神就是对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最好的表达。
戴将军殉国以后,毛主席特此写了一首诗悼念,“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让自己感触深刻的还有一位弱女子,她出生在富裕之家,本是大家闺秀。
当国家遭遇危难之际,换上一身戎装,红衣白马女政委,纵横白山黑水间。
她就是赵一曼,作为一名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她毕业于黄埔军校,当“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被党组织委派到东北抗日联军担任团政委,一次任务中被日军俘虏,在遭受老虎凳、灌辣椒水、电刑等各种严厉酷刑后,坚贞不屈,最后被日寇残忍杀害。
“尚武精神”内涵对中华武术传承研究丁国诏史碧莹(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山东济宁273165)摘要: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尚武精神”的内涵及延伸,从现实层面和心理层面分析“尚武精神”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及价值体现,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以武术文化为引领,推动中华武术向前发展。
找出“尚武精神”在传承过程中受限原因的同时,关联新时代大学生对“尚武精神”的发展和传承,进而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
关键词:尚武精神 传承 发展 价值中图分类号:G8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23)29-0113-04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of "Militarism" and Its Inheritance ofChinese WushuDING Guozhao SHI Biy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cienc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Jining, Shandong Province, 273165China)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militarism"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and analyze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value embodiment of "militarism"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from the practical and psychological levels. As a carrier of fin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ushu takes Wushu culture as the guid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While finding out the reason why "militarism" is limited in the process of inheritance, it is necessary to link the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militarism"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nd then establish good values and outlook on life, so as to form a good spiritual outlook.Key Words: Militarism;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Value“尚武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征,成为中华民族开展文明哲理性的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精神强,发展才能更长久,势头更强劲。
当代尚武崇德精神之思辨武崇德精神是中华民族百余年形而上的精神追求与谋求,它深植于人们的血脉中。
自古以来,尚武崇德精神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以正气和内在力量为基础的正义观念贯穿全国,让我们的民族有了一种和谐统一的精神现象。
尚武崇德精神的本质在于政治、社会、道德的结合,它的根源和本质源于中国人民传统的“三个革命”理念:文明革命、士兵革命和政治革命。
文明革命是指通过文化教育实现民众文化大革命;士兵革命指在尊重法治的情况下,崇尚勤勉敦厚,以强烈的意志感召政权以及社会发展的进步;政治革命指在尊重法治的情况下,以民主的方式来促进社会文明和民间公益的发展。
这三个革命理念构成了中国文化尚武崇德精神的定义:即尊重法治、遵纪守法、勇毅爱国、创新发展。
尚武崇德精神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它成为每个人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它要求人们要尊重法律、尊重礼仪、遵守纪律、舍己为人,自觉行善、奉献社会。
“武”促进社会的和谐,维护国家安定,保护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德”则要求人们必须以诚信、友善、公正的态度行事,弘扬团结互助和社会公德。
在当代,尚武崇德精神的内涵正在更加深入地完善和发展,从更符合现实需要的角度来解读尚武崇德精神的内涵。
作为民族精神,尚武崇德精神要求人们要尊重法律,拒绝伪装、谎言、投机取巧,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以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参与社会事务,解决社会矛盾,实现共同发展。
尚武崇德精神要求人们要坚守廉洁,相互关心、尊重、支持,维护公平正义,支持弱势群体,遵守普世价值,拒绝任何形式的暴力、血腥、恐怖等违法犯罪行为。
以改革创新、坚持国家自主、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基础,努力崇尚尚武崇德精神,以公平、正义的社会改革工程和文化思想引领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自身的发展,让更多的民众在尚武弘德的精神中凝聚力量,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综上所述,尚武崇德精神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中,贯穿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当代的社会发展中,它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一、爱军尚武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一)爱军尚武是强国兴邦的国民意识。
人类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一旦有一天有国无防,到头来只能落得个“国将不国”的下场。
例一、曾经强盛一时的古罗马帝国最终逐渐分裂和衰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国民的尚武意识淡薄了,甚至把当兵打仗这样事关国家命运的大事也交给了外籍雇佣兵;例二、拿破仑曾致力于培养法国官兵勇武善战的精神,使法国一度称霸于欧洲,但后来的拿破仑三世却把国民的尚武精神弄得精光,国防松驰,军队战斗力下降。
这样一来,法军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一败涂地;例三、二战前,正当纳粹德国加紧扩军备战,频频对邻近小国伸出魔掌的时候,法国政府却一味地执行“绥靖政策”,自以为是欧洲最大的陆军强国,并且拥有“坚不可摧”的马奇诺防线,疏于战争训练,在战争的危险日益临近的时候,国防费仍得不到满足,兵工厂因为武器长期不定型没有活干,法军的装备迟迟得不到更新,甚至连军官的手枪也不够,直到遭到全面进攻的第二天,才开始考虑到意大利订购手枪,其结果可想而知,法国在短短6个星期里就让德国给灭掉了。
例四、1990年8月2日凌晨2时,伊拉克军队由坦克和装甲车开路,长驱直入南面的邻居科威特只用了35个小时就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这么快被占领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科威特国民的尚武意识差,毫无准备。
以上几个例子都是外国的,在我国历史上,爱军尚武精神同样维系着国家的安危。
历朝历代,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都注重奖励“耕战”主张兵农合一,为的是更有效地培养军民的爱军尚武意识。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利用文武并重的政策,把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昌盛推到了巅峰。
宋代中后期的一些帝王将相,渐渐开始重诗文,轻武事,以致后来北方部族的入侵都无力阻挡。
像北宋只能靠杨门女将冲锋陷阵。
清朝后期,腐败的清政府贪图安逸,疏修武备,造成我们所族有国无防,达到了“战则丧师,和则辱国”的地步,屡遭劫难。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这么大一个中国竟然抵御不了只有41条船,不足4000千多名士兵的英国远征军,开了割地赔款的“先河”。
2015-01-17社会学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文化学者钱文忠说,今天整个中国社会对中国武术或中国武学远远不够重视,虽然我们都在讲中华民族复兴,但中华民族复兴靠什么?首先前提就是国民得有一个能让中华复兴的身体,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前不久看到一段资料,在中国北方、南方、东部、西部四个大城市,初三学生体检的一项指标中,同龄的中国初三男学生的肺活量只有韩国男生的60%,这让我们非常震惊。
“我们最近也经常看到一些中学的中长跑面临取消,结合我们的独生子女政策考虑,如果我们再不去关注国民的身体,中华复兴就没有具有合格身体的人,而人总是最基础的。
”
钱文忠认为,我们对中国的传统,长期以来有一个误解——认为中国人是文弱的。
但实际上,这是错的。
儒家出来不文弱:孔子的父亲是武士,曾经一个人托起城门,掩护别人出逃;孔子本人也是有武功的,不然他怎么敢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怎么当别人围困时处变不惊呢?孔子的弟子也都是有武功的,他最得意的
弟子中就有在前线跟敌人拼杀而阵亡的。
孔子留下来的图像也是佩剑的。
儒家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一大半是有武的含义的。
所以儒家出来不文弱。
儒家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都是足够的证明。
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一定是尚武的,汉朝、唐朝、元朝等等都是尚武。
所以,中国历史上只要是成为我们民族记忆的强盛朝代,一定是尚武的,不尚武的朝代都是非常孱弱的,比如南宋、明朝中晚期。
汉民族尚武精神被磨灭是在清朝,“君子动口不动手”是在清朝流行的。
而过去的君子是文武双全:上得了马、写得了字、拉得起弓、画得了画、舞得了刀、奏得起琴。
大家只要稍微留意就可以注意到,中华武术在改革开放中的标志性意义:改革开放初,当时中华民族昂扬的、开放的、勇于拼搏的一种精神,是通过一部电影《少林寺》张扬出来的。
往前推,当中国的海外移民向全世界表达中华民族的气势时,也是李小龙通过中华武术去表达这种精神。
基于这些理由,钱文忠强调,中国民族的复兴,一定要尚武。
武术育人功能不可忽略,尚武绝对不意味着轻文,但不尚武,文根本没有物质(身体)基础。
现在中华武术是放在体育的范畴去认识,我认为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比较好。
中国的古汉语中都是单音节字,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我们要把体和育分开来解读,武术有非常好的健身强体的功能,同时它更重要的是有育人的功能,武术既能强身,又能育人。
育人通过一整套武术的文化内涵和背后的文化支撑,我们知道武术有独特的礼仪,有独特的境界观——武者止戈为武,武的最高境界是平和、和谐、是不争,这些都是它有一整套育人的东西。
而现在在体育的范畴,我们过多倾斜于它的“体”,忘了它的“育”。
现在武术在大众心目中的影响。
非常有意思,如果从汉语词的角度,练武之人大致可以分为5个层次:武夫——贬义词,只会打打杀杀;武人,还是偏贬义,目前我们整个社会,包括新闻宣传、影视、学术研究都把习武之人停留在武夫和武人的级别上,把练武和粗鲁等同于刚强,暴力等同于坚强,这是不对的;武师,比较中性;武士,这是我们所忽略的,其实武士应该是中国武术的主体,要有武的技能、有士大夫的担当;武侠,这是最高的境界,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侠义精神。
钱文忠说,“我觉得中国的9年义务教育中必须普及中国武术,要硬性规定。
如果我们的孩子一直如此文弱,我不相信我们的民族会有光明的未来。
”季羡林强调,文人也应尚武,季羡林少时还自学过“铁砂掌”,而且也会和顽童打架,这些都没有影响他后来巨大的学术成就和正直为人,反而促成其强健体魄和充沛精力“现在的家长都会花力气送孩子学钢琴、学小提琴,学音乐、学舞蹈、学跆拳道,但很少有送孩子去学武术的,这是非常悲哀的,是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失去的最宝贵财富。
”
自古以来所有最伟大的人物都非常重视习武修德,孔子的父亲是武士,孔子本人武功高强、儒家教育体系中六艺有2艺就是武术(驭、射),孙中山练武强身、他提出“尚武精神”,毛泽东练武强身、他说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有时间跑跑步、打打拳,邓小平长期坚持运动、他说太极拳好;周恩来总理更是武术高手,在战争中,他把武术攻防(阴阳)原理运用的淋漓尽致,多次化险为夷,最后取得了革命胜利,只是他深藏不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