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导语】⾼三的⽇⼦是苦的,有刚⼊⾼三时的迷茫和压抑,有成绩失意时的沉默不语,有晚上奋战到⼀两点的精神⾁体双重压⼒,也有在清晨凛冽的寒风中上学的艰苦经历。
在奋笔疾书中得到知识的快乐,也是⼀种在巨⼤压⼒下显得茫然⽆助的痛苦。
⾼三频道为你整理《⾼三年级政治必修⼆知识点:中华⽂化和民族精神》希望对你有帮助! ⼀、源远流长的中华⽂化 1、中华⽂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2)博⼤精深 2、中华⽂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
①⽂字是⽂化的基本载体。
记载了⽂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字的发明,使⼈类⽂明得以传承,标志着⼈类进⼊⽂明时代。
③汉字为书写中华⽂化,传承中华⽂明,发挥了巨⼤的作⽤。
今天为中华各族⼈民所通⽤,是中华⽂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化⼀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 3、中华⽂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化的认同、对外域⽂化的理解。
(2)还得益于汉字传载和史书典籍存传。
4、近代中华⽂化衰微的原因--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渐没落。
②西⽅近代⼯业⽂明的巨⼤冲击。
5、如何再创中华⽂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才能创造中华⽂化新的辉煌。
(3)中华民族的伟⼤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化的繁荣兴盛。
我们要全⾯认识祖国传统⽂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华⽂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明相协调,既保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化。
中华民族复兴首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2011年03月21日16:27来源:光明网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但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1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为世界所仰慕。
然而100多年前,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鸦片,众多仁人志士在寻求强国梦之时,却放弃了中华传统文化;从20世纪初开始,国人又执迷于“科学”和“民主”,而一再掀起了否定中华传统文化的狂潮。
几十年前,由于某些原因,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又一次遭到浩劫。
也就说,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饱受风霜。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步步提升,国家和全球华人越来越觉得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之复兴意义重大。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华易道文化研究会会长耿奎,在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日本和新加坡等世界各地讲学时就曾经多次提到“中华民族复兴首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
笔者认为,耿奎先生讲出了一个符合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真知灼见,讲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讲出了全球华人的心声。
为何有此说呢?首先,复兴中华传统文化,能赢得世界的至高赞誉和尊重,进而不断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和综合实力。
中华文明、中华传统文化,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惟一绵延至今的。
众所周知,国外最推崇、最敬佩的是中华传统文化。
譬如《道德经》等等早已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欧洲等地流行。
又如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排以上军官人手一册《孙子兵法》。
其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任何一个民族都得有属于自己的民族魂。
即民族复兴首先从文化复兴做起,其实就是从提升民族魂做起。
2007年10月18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文化铸就国魂民韵》的文章。
该文指出,时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认为:“文化太重要了,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名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事实上,与孙家正持有相同看法的全球华人越来越多。
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丧失了很多中华传统文化,即抛弃了不少民族魂,而缺乏民族自信心。
中华民族复兴中关于文化复兴的论述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复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与根基,对于一个国家或族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文化复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使命。
首先,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复兴必须重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辉与智慧。
中华民族拥有众多的传统文化遗产,包括礼仪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这些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化进程中,这些传统文化遗产有时被忽视或者遗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认同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
因此,必须通过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年轻一代重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从而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其次,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复兴必须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也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创新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科技、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对于传统文化遗产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
因此,文化复兴必须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传承与创造相结合的原则,借鉴现代文化和国际文化的优秀成果,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
第三,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复兴必须注重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一个文化的复兴和传承需要靠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织等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大投资力度,为文化复兴提供有力支持;学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使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能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家庭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文化兴趣和认同感;社会组织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和推广活动,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
最后,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复兴必须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文化是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桥梁。
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需要借鉴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成果,也要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智慧传递给其他民族。
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个人心得关于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个人心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我们要坚定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传承与创新。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创新发展,推动中华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加强文化交流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提高全民素质。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我们要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中华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坚持正确方向。
在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保持民族特色和国家尊严,反对崇洋媚外、盲目追随西方文化的错误倾向。
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我们要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促进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
发挥青年力量。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
我们要鼓励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到弘扬中华文化的实践中去,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践行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文化的繁荣兴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作者:李延文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7年第12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这两段话中,有一个贯穿其中的逻辑关系:使命——复兴——文化。
即: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要以文化的繁荣兴盛作为精神支撑。
一、文化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进步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先进文化能够推动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文化。
落后的文化则与之相反,它阻碍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是一种消极的、颓废的、倒退的文化。
一部人类文化史,记载了文化发展进步的历程,也反映了先进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
每一个时代的先进文化,总是拓展着人们的视野,激励着人们的斗志,锤炼着人们的品格,激发着人们的创造,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展示着巨大的力量。
中国近代以来发生的、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与文化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告诉我们:文化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进步。
1840年鸦片战争到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在帝国主义面前始战终弃,屈膝投降,这种失败的命运是必然的,因为这场军事战争实际上是一场文化较量:资本主义代表的先进文化与清王朝代表的腐败落后的封建文化的较量。
这场较量从反面告诫我们:没有先进文化引领的民族必然失败,哪怕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也不例外。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更能说明先进文化对社会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
在96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既植根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之上,也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沃土之中,顺应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宝贵结晶。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作者:程冠军来源:《领导文萃》2014年第18期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其系列重要讲话中大力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由此足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刘余莉长期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深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寻中华文化繁荣和复兴的路径,本刊专访了刘余莉教授。
《领导文萃》:党的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
我们认为,所有的自信一定是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上我们是一个文化大国,今天我们却不是一个文化强国,您认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重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刘余莉:中华文化,广大精微,历久弥新,孕育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百折不挠,至今仍屹立于世界东方。
然而,在历经“五四”打倒“孔家店” 和建国后特别是“文革”对经典的误读及对圣贤的批判后,一些人对中华文化的误解达到了顶端,以至于一度丧失了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西方的经济增长、物质繁荣和科技发达,盲目的崇洋媚外、不加选择的“拿来主义” 盛行,导致了一批年轻人不认同中华五千年的养生文化,却以吃西方的垃圾快餐为荣;读不懂祖宗的文言文,却以看英文电影为乐;不能欣赏礼仪之邦的礼乐文化,却以传唱外文通俗歌曲为流行……凡此种种,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一个没有高尚文化熏陶的民族,犹如一个没有高尚精神支撑的躯壳。
令人欣喜的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也是文化梦,因为我们要以优秀的中华文化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重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路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进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
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的复兴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文化的定义和意义出发,探讨中国文化复兴的过程和路径。
一、文化的定义和意义文化是一种国家、一群人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它蕴含着民族的智慧、情感和创造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独特魅力。
文化的复兴意味着在当代社会中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因此,中国文化的复兴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
二、中国文化复兴的背景和紧迫性在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历史变革和外来文化冲击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曾经遭受了一定的挫折。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面对全球化的冲击和文化多样性的竞争,中国文化的复兴变得尤为紧迫。
只有通过传承和创新,使中国文化迎合当代社会的需求,才能在世界文化的大潮中保持自身独特的魅力。
三、中国文化复兴的路径1. 加强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是培养公民文化素质和塑造国家文化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使每一个国民都能够了解、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将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自觉性。
2. 挖掘传统文化的智慧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智慧结晶,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和挖掘传统文化的智慧,我们可以寻找到适合当代社会的思想资源,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3. 创新文化产业为了推动中国文化的复兴,我们还需要发展文化产业。
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可以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传播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4. 弘扬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文化的复兴不仅仅是在国内推进,也需要通过对外交流和文化输出,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内容1.引言1.1 概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指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繁荣富强、国家繁荣昌盛的伟大目标。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屈辱和挫折,中华民族陷入了危机之中。
然而,自20世纪以来,中国领导层倡导着伟大复兴的战略思想,为中华民族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伟大复兴的意义不仅仅是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其卓越贡献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伟大复兴使得中华民族能够重新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每个个体都应当负起自己的责任,积极行动起来。
无论是从事科学研究、教育事业,还是从事经济发展、社会改革,每一位中国人都有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是光明的。
中国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崛起,在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发展正对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力,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崭新风貌。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应当坚定信心,在追求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只有每个人齐心协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创造出一个更加繁荣、和谐的国家和社会。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内容安排。
下面是对文章结构的具体描述: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单介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主题,突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说明本文的内容组织方式,按照大纲的顺序,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整篇文章的逻辑思路清晰明确,层次分明,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即通过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激发读者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注和思考,增强个人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中国正在大气磅礴地走向世界,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正在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经济的腾飞,更重要的是古老文明重新焕发生机,以新的姿态和形式走向世界。
我们要非常珍惜、发扬中华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传统,在中国经济崛起、政治影响扩大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和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挖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促进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将传统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中国现实的软实力,在进一步与全球普世价值的融合中,不断增进中国的文化认同,通过国家文化主权,逐渐扩展中国文化的对外影响,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价值体系的主导的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