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抱死制动系统4
- 格式:ppt
- 大小:4.67 MB
- 文档页数:77
ABS是英文Anti-lock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刹车系统)的缩写。
据统计,汽车突然遇到情况踩刹车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驾驶者往往会一脚将刹车踏板踩到底来个急刹车,这时候的车子十分容易产生滑移并发生侧滑,即人们俗称的“甩尾”,这是一种非常容易造成车祸的现象。
造成汽车侧滑的原因很多,例如行驶速度,地面状况,轮胎结构等都会造成侧滑,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轮胎与地面的滚动摩擦会突然变为滑动摩擦,轮胎的抓地力几乎丧失,此时此刻驾驶者尽管扭动方向盘也会无济于事。
针对这种产生侧滑现象的根本原因,汽车专家就研制出车用ABS这样一套防滑制动装置。
以前消费者买车,都把有没有ABS作为一个重要指标。
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轿车已经将ABS作为标准配置。
但对于ABS的认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很多驾驶员还不是很清楚,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对ABS的误解。
一些驾驶员认为ABS就是缩短制动距离的装置,装备ABS的车辆在任何路面的制动距离肯定比未装备ABS的制动距离要短,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在冰雪路面上的制动距离能与在沥青路面上的制动距离相当;还有一些驾驶员认为只要配备了ABS,即使在雨天或冰雪路面上高速行驶,也不会出现车辆失控现象。
ABS并不是如有些人所想的那样,大大提高汽车物理性能的极限。
严格来说,ABS的功能主要在物理极限的性能内,保证制动时车辆本身的操纵性及稳定性。
同时,在加速的时候,也能防止轮胎的纯滑移,提高了加速性能和操作稳定性。
ABS是一项在80年代末才兴起应用的新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一般轿车的必装件了。
据统计,汽车突然遇到情况发刹车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驾驶者往往会一脚将刹车踏板踩到底来个急刹车,这时候的车子十分容易产生滑移并发生侧滑,即人们俗称的“甩尾”,这是一种非常容易造成车祸的现象。
造成汽车侧滑的原因很多,例如行驶速度,地面状况,轮胎结构等都会造成侧滑,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轮胎与地面的滚动摩擦会突然变为滑动摩擦,轮胎的抓地力几乎丧失,此时此刻驾驶者尽管扭动方向盘也会无济于事。
电动车安全试验注意要点制动系统自动防抱死测试与故障排除电动车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制动系统是电动车安全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电动车的制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自动防抱死测试以及故障排除。
本文将介绍电动车制动系统自动防抱死测试的注意要点,以及一些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一、制动系统自动防抱死测试注意要点制动系统自动防抱死测试是为了确保制动系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的制动效果,防止车轮因为制动力过大而产生抱死现象。
以下是制动系统自动防抱死测试的注意要点:1. 测试环境选择测试环境应当保证平整、干燥且无明显杂物,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自动防抱死测试之前,应检查制动系统的状态是否正常,包括制动液是否充足、制动管路是否有漏气等。
确保制动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才能进行测试。
3. 制动测试程序根据电动车的具体型号和制动系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试程序进行自动防抱死测试。
测试程序应覆盖不同制动力的情况,以保证在各种紧急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
4. 测试数据记录与分析在进行自动防抱死测试时,应记录相关测试数据,包括车速、制动时间、制动距离等。
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制动系统的性能,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制动系统故障排除即使经过了自动防抱死测试,制动系统仍然可能出现故障。
以下是一些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1. 刹车失灵刹车失灵可能是由于制动液不足或制动片磨损严重导致的。
解决方法是首先检查制动液是否充足,如果不足则及时添加;其次检查制动片的磨损情况,如需要更换及时更换。
2. 刹车异响刹车异响可能是由于制动盘和制动片之间出现异物或氧化而引起的。
解决方法是对制动盘和制动片进行彻底清洁,以确保它们之间没有异物或氧化物。
3. 刹车抖动刹车抖动可能是由于制动盘不平衡或车轮不平衡导致的。
解决方法是对制动盘进行修整,以确保其平衡性;同时对车轮进行平衡调整,以消除刹车抖动。
一、背景介绍ABS,即防抱死制动系统,是一种车辆制动辅助系统,能够有效地防止车辆在紧急制动时轮胎抱死,提高驾驶安全性。
ABS系统中的制动压力调节过程是其核心工作之一。
本文将介绍ABS工作时的制动压力调节过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ABS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ABS系统的工作原理ABS系统是通过传感器监测车轮速度,当监测到车轮即将抱死时,系统会自动调节车轮的制动压力,让车轮保持适当的旋转速度,从而避免抱死。
制动压力调节过程是ABS系统实现这一功能的关键步骤。
三、制动压力调节的过程1. 监测车轮速度ABS系统通过安装在各个车轮处的传感器来监测车轮的旋转速度。
当系统检测到某个车轮的速度明显低于其他车轮时,就意味着该车轮即将抱死,需要进行制动压力调节。
2. 检测制动压力ABS系统通过液压控制单元(HCU)检测车辆制动系统的压力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来调节制动压力。
3. 调节制动压力当ABS系统判断某个车轮即将抱死时,HCU会向相关制动器施加适当的压力,以减小制动力,并让车轮恢复适当的旋转速度。
4. 实时监测和调节整个制动压力调节过程是实时的,ABS系统会持续监测车轮的旋转速度,并根据实时的数据调节制动压力,以确保车辆在急剧制动时能够保持稳定的制动性能,避免抱死的发生。
四、示例分析以一辆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遇到紧急制动情况为例,ABS系统的制动压力调节过程将如下进行:1. 初始化检测当紧急制动发生时,ABS系统会立即启动,并通过传感器监测车轮的旋转速度。
2. 判断压力调节需求在监测过程中,如果系统发现某个车轮的速度低于其他车轮,就会判断该车轮有抱死的风险,需要进行制动压力调节。
3. 调节压力并监测HCU会向相关制动器施加适当的压力,以减小制动力,并实时监测车轮的旋转速度变化。
4. 维持稳定制动ABS系统会持续监测车轮的旋转速度,并根据变化情况调节制动压力,以维持车辆的稳定制动性能。
五、总结ABS系统的制动压力调节过程是通过实时监测车轮的旋转速度,判断是否有抱死风险,然后通过HCU进行制动压力的调节,以维持车辆的稳定制动性能。
制动防抱死系统英文翻译制动防抱死系统(ABS)是一种先进的汽车制动系统,可以提高车辆在紧急制动时的安全性能。
本文将介绍 ABS 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优点,以及 ABS 系统的英文翻译。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制动防抱死系统英文翻译》,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制动防抱死系统英文翻译》篇1制动防抱死系统(ABS)是一种汽车制动系统,它可以防止车轮在制动时抱死,使车辆在制动状态下仍能保持方向稳定性,从而提高车辆在紧急制动时的安全性能。
ABS 系统通过间歇性制动刹车来防止车轮抱死,使车轮在制动时仍然能够旋转,从而增加摩擦力,提高刹车效率。
ABS 系统的英文翻译是 Anti-Lock Brake System,中文意思是“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 系统是目前汽车上最先进、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汽车、摩托车和轻型车辆上。
ABS 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安装在车轮上的传感器来检测车轮的转速和角度,当车轮即将抱死时,ABS 系统会自动进行间歇性制动,使车轮保持旋转状态,从而防止抱死。
ABS 系统可以在一秒钟内进行60~120 次间歇性制动,相当于不停地刹车、放松,即相似于机械的点刹。
ABS 系统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行车时,车辆紧急制动的安全系数,避免在紧急刹车时方向失控及车轮侧滑,使车轮在刹车时不被锁死,从而加大摩擦力,使刹车效率达到 90% 以上,同时还能减少刹车消耗,延长刹车轮鼓、碟片和轮胎的使用寿命。
然而,ABS 系统也有其局限性,它仍然摆脱不了一定的物理规律。
在两种情况下,ABS 系统不能提供最短的制动距离。
一种是在平滑的干路上,由有经验的驾驶员直接进行制动;另一种情况是在松散的砾石路面、松土路上,ABS 系统的效果可能不如非 ABS 系统。
总之,制动防抱死系统(ABS)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汽车安全技术,可以提高车辆在紧急制动时的安全性能。
ABS 系统的英文翻译是Anti-Lock Brake System,中文意思是“防抱死制动系统”。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2. 掌握ABS系统的组成和各部件的作用。
3. 通过实验验证ABS系统在紧急制动时的性能。
4. 提高对汽车制动系统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是一种能够防止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抱死的电子控制系统。
其工作原理如下:当驾驶员紧急制动时,ABS系统通过检测车轮转速,实时调整制动压力,使车轮保持一定的滑动率,从而保证车轮在制动过程中始终处于滚动状态,避免车轮抱死,提高制动性能和行车安全。
三、实验设备1. 汽车ABS实验台2. 车轮转速传感器3. 制动压力传感器4. 数据采集系统5. 计算机软件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汽车停放在平坦、干燥的场地上,确保车辆稳定。
(2)连接实验设备,包括车轮转速传感器、制动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和计算机。
(3)检查各传感器和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2. 实验操作(1)启动汽车,使发动机运行在稳定状态。
(2)打开数据采集系统,记录车轮转速和制动压力数据。
(3)进行紧急制动操作,观察车轮转速和制动压力的变化。
(4)重复实验操作,记录不同制动强度下的车轮转速和制动压力数据。
3. 数据分析(1)将实验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绘制车轮转速和制动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分析车轮转速和制动压力的变化规律,验证ABS系统的工作原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车轮转速变化在紧急制动过程中,车轮转速迅速下降,当车轮即将抱死时,转速下降至最低点。
随后,ABS系统通过调整制动压力,使车轮转速逐渐回升,保持在一定的滑动率范围内。
2. 制动压力变化在紧急制动过程中,制动压力先迅速上升,随后在ABS系统的控制下,制动压力在车轮即将抱死时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使车轮转速回升。
3.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验证,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在紧急制动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车轮抱死,提高制动性能和行车安全。
名词解释:ABS防抱死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通过安装在车轮上的传感器发出车轮将被抱死的信号,控制器指令调节器降低该车轮制动缸的油压,减小制动力矩,经一定时间后,再恢复原有的油压,不断的这样循环(每秒可达5~10次),始终使车轮处于转动状态而又有最大的制动力矩。
没有安装ABS的汽车,在行驶中如果用力踩下制动踏板,车轮转速会急速降低,当制动力超过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时,车轮就会被抱死,完全抱死的车轮会使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下降,如果前轮被抱死,驾驶员就无法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如果后轮被抱死,就极容易出现侧滑现象。
ABS这种最初被应用于飞机上的技术,现在已经十分普及,在十万元以上级别的轿车上都可见到它的踪影,有些大客车上也装有ABS。
装有ABS的车辆在遇到积雪、冰冻或雨天等打滑路面时,可放心的操纵方向盘,进行制动。
它不仅有效的防止了事故的发生,还能减少对轮胎的摩损,但它并不能使汽车缩短制动距离,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有所增加。
提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制动踏板一定要踩到底,才能激活ABS系统,这时制动踏板会有一些抖动,有时还会有一些声音,但也不能松开,这表明ABS系统开始起作用了。
名词解释:制动力分配(EBD)EBD的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Brake force Distribution,即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
汽车在制动时,因为四只轮胎所附着的地面条件不同,其与地面的摩擦力也不同,制动时就容易产生打滑、倾斜和侧翻等现象,为了有效的避免这种现象,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就应运而生,它的作用就是在汽车制动的瞬间,通过对四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情况进行感应、计算,得出不同的磨擦力数值,使四只轮胎的制动装置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和力量制动,并在运动中不断高速调整,从而保证车辆的平稳、安全。
有人认为EBD比ABS先进很多,其实不然。
从技术实现上,EBD仅仅是在ABS的控制电脑里增加一个控制软件,机械系统与ABS完全一致。
车辆ABS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你知道吗?刘女士前些天刚提了一辆途岳车,一天,她驾驶着自己的爱车去上班时,突然,路上窜出一辆电动车,紧急情况下,刘女士一脚把车辆的刹车踩到了底,随即她就听到了车辆前部传出一声刺耳的噪音,同时,车辆刹车踏板也不住的震颤,这种情况把她吓了一跳,她认为自己的车辆刹车方面存在故障,随后便联系了我站,要求解决。
针对上述情况,老司机听后肯定会轻飘飘的回答一句:正常现象,ABS起作用了。
那么,什么是ABS,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下面我们一块来学习学习。
ABS是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的英文缩写,在车辆紧急制动时,其可控制各车轮制动力的大小,使车轮处于边滚边滑(滑移率在20%左右的峰值附着系数滑移率)的状态而不刹死,以达到提高制动效能目的,有效防止紧急制动时车辆的侧滑和甩尾,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转向操纵性,同时,还能减少轮胎的磨损。
ABS工作的过程如下图所示:第1阶段:常规制动阶段。
此阶段ABS并不介入制动压力控制,制动轮缸的进液电磁阀打开,出液电磁阀关闭,制动压力仅随着制动主缸的输出压力变化而变化,此时的制动过程与常规制动系统的制动过程完全相同。
第2阶段:制动压力保持阶段。
此阶段ABS控制单元判定有车轮趋于抱死时,控制该车轮制动轮缸进、出液电磁阀全部关闭,使该车轮的制动压力保持不变。
第3阶段:制动压力减小阶段。
如果该车轮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保持一定时,ABS控制单元判定该车轮仍然趋于抱死,则会控制该轮的出液电磁阀打开,进液电磁阀仍然关闭,该制动轮缸中的部分制动波就会经过处于开启状态的出液电磁阀流回储液器,使该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迅速减小,该车轮抱死趋势将开始消除。
第4阶段制动压力增大阶段。
此阶段,随着该轮制动轮缸制动压力的减小,当ABS控制单元检测到车轮的抱死趋势已经完全消除时,则打开该轮的进液电磁阀,关闭出液电磁阀,同时,驱动ABS电动液压泵运转,向制动轮缸泵输送制动液,加上制动主缸输送的制动液,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迅速增大,车轮又开始减速转动。
Magotan B8L 电路图编号 33 / 107.2016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自 2016 年 7 月起这个部分,重点是4个轮速传感器,每个轮速传感器有两根线,连接到ABS电脑=白色=黑色=红色=褐色=绿色=蓝色=灰色=淡紫色=黄色=橘黄色=粉红色ABS 控制单元, 左侧驻车电机J104 - ABS 控制单元N99 - 右前 ABS 进气阀N100 - 右前 ABS 排气阀N101 - 左前 ABS 进气阀N102 - 左前 ABS 排气阀SB1 - 保险丝架 B 上的保险丝 1SB2 - 保险丝架 B 上的保险丝 2SB17 - 保险丝架 B 上的保险丝 17T2kd - 2 芯插头连接 , 黑色T17f - 17 芯插头连接 , 黑色T17n - 17 芯插头连接 , 黑色T46 - 46 芯插头连接TIUR - 车内的下部右侧连接位置V282 - 左侧驻车电机D78- 正极连接 1(30a),在发动机舱导线束中 W49- 连接,在底板导线束中W60- 连接(S),在底板导线束中* - 依汽车装备而定保险丝来的12V17孔的中间插头左侧手刹电机ws=白色sw=黑色ro=红色br=褐色gn=绿色bl=蓝色gr=灰色li=淡紫色ge=黄色or=橘黄色rs=粉红色右前转速传感器, 真空传感器, ABS 控制单元G45 - 右前转速传感器G608 - 真空传感器J104 - ABS 控制单元N225 - 动态行驶控制转换阀 1N226 - 动态行驶控制转换阀 2N227 - 动态行驶控制高压转换阀 1N228 - 动态行驶控制高压转换阀 2T2ng - 2 芯插头连接 , 黑色T3dz - 3 芯插头连接 , 黑色T17 - 17 芯插头连接 , 黑色T17c - 17 芯插头连接 , 蓝色T17h - 17 芯插头连接 , 黑色T17k - 17 芯插头连接 , 蓝色T46 - 46 芯插头连接 , 黑色TIUL - 车内的下部左侧连接位置132- 接地连接 3,在发动机舱导线束中643- 接地点 3,在发动机舱内右侧D51- 正极连接 1(15),在发动机舱导线束中电脑板5V、信号、搭铁轮速传感器是重点ws=白色sw =黑色ro =红色br =褐色gn =绿色bl =蓝色gr =灰色li =淡紫色ge =黄色or =橘黄色rs =粉红色右后转速传感器, 左后转速传感器, ABS 控制单元, 右侧驻车电机 G44 - 右后转速传感器G46 - 左后转速传感器J104 - ABS 控制单元N133 - 右后 ABS 进气阀N134 - 左后 ABS 进气阀N135 - 右后 ABS 排气阀N136 - 左后 ABS 排气阀T2jy - 2 芯插头连接 , 黑色T2kb - 2 芯插头连接 , 黑色T2kg - 2 芯插头连接 , 黑色T17g - 17 芯插头连接 , 棕色T17o - 17 芯插头连接 , 棕色T46 - 46 芯插头连接 , 黑色TIUR - 车内的下部右侧连接位置V283 - 右侧驻车电机100- 接地连接 1,在 ABS 导线束中 B208 - 连接 1(伺服电机),在车内导线束中 B210 - 连接 2(伺服电机),在车内导线束中 J5- 连接 2,在 ABC 导线束中 J7 - 连接 3,在 ABC 导线束中 J8- 连接 4,在 ABC 导线束中*- 截面积视装备而定ws=白色sw=黑色ro=红色br=褐色gn=绿色bl=蓝色gr=灰色li=淡紫色ge=黄色or=橘黄色rs=粉红色左前转速传感器, ABS 控制单元G47 - 左前转速传感器G200 - 横向加速度传感器G201 - 制动压力传感器 1G202 - 偏转率传感器G251 - 纵向加速度传感器J104 - ABS 控制单元T2nk - 2 芯插头连接 , 黑色T17a - 17 芯插头连接 , 棕色T17i - 17 芯插头连接 , 棕色T46 - 46 芯插头连接 , 黑色TIUL - 车内的下部左侧连接位置V64 - ABS 液压泵B663- 连接(底盘传感器 CAN 总线,High),在主导线束中B664- 连接(底盘传感器 CAN 总线,Low),在主导线束中B672-连接 1(底盘/组合仪表 CAN 总线,High),在主导线束中B676- 连接 1(底盘/组合仪表 CAN 总线,Low),在主导线束中 D184- 连接(左前转速传感器 +),在发动机舱导线束中D185- 连接(左前转速传感器 -),在发动机舱导线束中CAN线,网络线,用于电脑板与电脑板之间传递信号ws=白色sw=黑色ro=红色br=褐色gn=绿色bl=蓝色gr=灰色li=淡紫色ge=黄色or=橘黄色rs=粉红色轮胎监控显示按钮, 数据总线诊断接口, 组合仪表E492 - 轮胎监控显示按钮J533 - 数据总线诊断接口KX2 - 组合仪表K47 - ABS 指示灯K118 - 制动系统指示灯K139 - 驻车制动器指示灯K155 - 电子稳定程序和 ASR 指示灯K220 - 轮胎压力监控显示指示灯T10la - 10 芯插头连接T18 - 18 芯插头连接T20e - 20 芯插头连接 , 红色A192- 正极连接 3(15a),在仪表板导线束中B398- 连接 2(舒适 CAN 总线,High),在主导线束中 B407- 连接 2(舒适 CAN 总线,Low),在主导线束中 B506- 连接(舒适/便捷系统,High),在车内导线束中 B507- 连接(舒适/便捷系统,Low),在车内导线束中* - 依汽车装备而定网关ws=白色sw=黑色ro=红色br=褐色gn=绿色bl=蓝色gr=灰色li=淡紫色ge=黄色or=橘黄色rs=粉红色中控台开关模块1 , ASR 和电子稳定程序按钮, 机电式驻车制动器按钮 , 车载电网控制单元EX23 - 中控台开关模块 1E256 - ASR 和电子稳定程序按钮E538 - 机电式驻车制动器按钮E540 - AUTO HOLD 按钮J519 - 车载电网控制单元K213 - 电控机械式驻车制动器指示灯K237 - AUTO HOLD 指示灯L76 - 按钮照明灯泡SC8 - 保险丝架 C 上的保险丝 8SC34 - 保险丝架 C 上的保险丝 34T8ar - 8 芯插头连接 , 黑色T8bx - 8 芯插头连接 , 黑色T10ag - 10 芯插头连接 , 黑色T12p - 12 芯插头连接 , 黑色T73a - 73 芯插头连接 , 黑色T73c - 73 芯插头连接 , 黑色TI - 车内的连接位置278- 接地连接 4,在车内导线束中810- 中部仪表板左侧中央管处的接地点A1- 正极连接(30a),在仪表板导线束中A19- 连接(58d),在仪表板导线束中A38- 正极连接 2(15a),在仪表板导线束中A192- 正极连接 3(15a),在仪表板导线束中X98- 连接(开关照明、对讲机),在选装装备导线束中* - 依汽车装备而定手刹开关。
ABS防抱制动系统第一节概述一、ABS发展历程早在1928年防抱制动理论就被提出,在20世纪30年代机械式ABS 就开始在火车和飞机上获得应用。
BOSCH公司在1936年第一个获得了用电磁式车轮转速传感器获取车轮转速的ABS的专利权。
1968年KELSEY—HAYES(凯尔塞·海伊斯)研制生产了称为“SVPE —TRACK”的两轮ABS,该系统由ECU根据电磁式转速传感器输入的后轮转速信号,对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进调节。
1971年BUICK(别克)公司研制了由ECU自动中断发动机点火,以减小发动机输出转矩,防止驱动车轮发生滑转的驱动防抱死系统。
1975年,WABCK(瓦布科)与BENZ(奔驰)公司合作,首次将ABS 装备在气压制动的载货汽车上。
1978年,WABCO公司推出了彩和数字式电子控制装置的ABC—BOSCH2ABS,并且装备在BENZ轿车上。
1983年BOSCH公司推出了在BOSCH2ABS基础上改进的BOSCH2 ABS。
1984年TEVES(戴维斯)首先推出了整体式ABS—TEVES MKⅡ,该系统将防抱死制动城市力调节装置与制动玉缸和液压制动助器组合为一个整体。
1985年道德被装备在FORD公司生产的LIN CKLN·MARK(林肯·马克)VⅡ型轿车上。
1985年BOSCH公司对其BOSCH2S ABS进行了结构简化和系统优化,推出了经济型的ABS—BOSCH2E ABS。
1986年BOSCH公司又率先推出了具有制动防抱和驱动防滑转功能的防抱控制系统—BOSCH2V ABS/ASR,并首先装备在BENZ轿车上。
二、ABS的特点1)ABS只是在汽车的速度超过一定以后(VK51㎝/h或8km/h),才会对制动过程中趋于抱死的车轮进行防抱制压力调节。
2)在制动过程中,只有当被控制车轮趋于抱死时,ABS才会对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进行调节。
3)ABS都具有自我诊断功能,能够对系统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测。
2024年汽车防抱死系统市场分析现状概述汽车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是一种能够防止车辆在紧急制动时车轮封锁的安全系统。
该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车辆制动时的操控性和稳定性,减少了车辆在制动过程中打滑或失控的风险,从而提高驾驶者的安全性。
本文将对全球汽车防抱死系统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增长趋势、竞争格局和主要市场驱动因素等。
市场规模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汽车防抱死系统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全球汽车防抱死系统市场在2019年的规模约为100亿美元。
市场增长趋势1.技术升级: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防抱死系统也在不断升级。
新一代的ABS系统不仅具备防抱死的基本功能,还加入了更多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特性,如电子制动力分配(EBD)和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汽车制动系统的效能,进一步推动了市场增长。
2.政府法规推动:为了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了强制性的汽车安全标准,其中包括对汽车制动系统的要求。
这些法规的引入使得汽车制造商不得不在新车上安装ABS系统,从而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3.消费者安全意识提升: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的关注和认知度的提高,他们对于安全配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ABS系统作为一项关键的被动安全配置,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消费者对车辆安全性的需求推动了ABS市场的需求增长。
竞争格局目前,全球汽车防抱死系统市场存在着许多竞争激烈的厂商。
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他们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技术研发来提高产品性能和功能。
同时,市场进入壁垒也较高,新进入者面临着巨大的技术和资金难题,限制了市场的竞争程度。
主要市场驱动因素1.不断增长的汽车产量:随着全球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汽车产量也在持续增加。
增长的汽车产量为汽车防抱死系统市场提供了巨大的需求,推动了市场的扩大。
ABS系统分析及常见故障诊断摘要: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能防止汽车在常规制动过程中由于车轮完全包死而出现的后轴侧滑、前轮丧失转向能力等现象,汽车采用防抱死系统目的是充分利用车轮与路面的附着力,保证最佳的制动状态。
本文着重介绍汽车ABS系统的控制方式及控制原理,主要车型的ABS系统组成、控制电路和故障检测方法。
关键词:防抱死控制方式控制原理故障检测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BS)能防止汽车在常规制动过程中由于车轮完全抱死而出现的后轴侧滑、前轮丧失转向能力等现象,从而充分发挥轮胎与路面间的潜在附着力,最大限度地改善汽车的制动性能,以提高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和转向操纵能力,从而满足行车安全需要。
一、ABS系统的原理和优点ABS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当车轮趋于抱死,及滑移率进入非稳定区时,迅速降低制动系统的压力,使车轮滑移率恢复到靠近理想滑移率的稳定区,通过自动、高频率地对制动系统压力进行调解,使车轮滑移率保持在理想滑移率附近的狭小范围内,以充分利用车轮与路面间纵向峰值附着系数和较高的横向附着系数,从而实现防止车轮抱死并获得最佳的制动性能。
(一)、滑移率对制动效能的影响1、滑移率汽车制动时,车轮的速度变慢,汽车车身的速度也随之降低,车轮处在机滚动有滑动的状态。
为了表征车轮纵向滑移量在车轮运动中所占的比例,引入滑移率的概念,滑移率λ的定义如下:λ =V rwV-*100% 式中:V-车轮中心的纵向速度,m/s;r-车轮滚动半径,m;w-车轮角速度,rad/s。
车轮在路面上纯滚动式,λ=0;车轮抱死时即在路面上纯滚动时,λ=100%;车轮在路面上边滚动边滑动时,0<λ<100%。
λ越大,纵向滑移在车轮运动中所占的比例越大。
汽车制动效能的高低主要反映在对地面最大附着系数的利用率上,附着系数ϕ与滑移率λ的关系如图1所示。
纵向附着系数ϕB随滑移率λ的增大急剧上升,并在λ=15%~30%时达最大值,若λ继续增大,纵向附着系数ϕB则逐渐减小。
汽车ABS系统的原理、分类、使用买车时,ABS系统已经成为必备的装备之一,但您是否真正了解ABS系统呢?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ABS系统,下面针对ABS 系统进行简单介绍:制动性能是汽车主要性能之一,它关系到行车安全性(不过多少人买车有真正关注过这个,特别是一些小排量的车)。
评价一辆汽车的制动性能最基本的指标是制动加速度、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及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ABS(Ant-ilock Brake System)历史:制动力调整装置设计思想的提出在20世纪20年代末,当时有人获得了这方面的一项专利(具体是谁就不知道了)。
五十年代,世界上第一台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 在1950 年问世,首先被应用在航空领域的飞机上,Knorr 公司(位于慕尼黑,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以生产制动系统著称的公司)的防抱制动装置(ABS) 开始用于火车。
当时的纯机械式测试接收记录装置还不能适应汽车技术的较高要求,所以当时的车用ABS起的效果不是很好。
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终于得出:“测试车轮转数的传感器以及调节转数的控制仪是实现目标所必不可少的”这是车用ABS系统研制的重要理论依据!70年代,奔驰公司开始设想并在新闻界宣称要在轿车、载货车和大客车上使用电控式ABS,但尚无成熟的、大批生产的产品。
1978年,奔驰公司首次在S级豪华型轿车上装用了ABS。
1984年,开始在S级、SL级轿车和190E汽油喷射汽车上成批装备了ABS。
从1992年10月至今,在德国,ABS已属各类轿车的基本装备。
目前,最新的ABS已发展到第5代,现今的ABS还有多方面的功能,比如:1、电子牵引系统(ETS)2、驱动防滑调整装置(ASR)3、电子稳定程序(ESP)4、辅助制动器再说ABS的分类:按机械式、电子式分类,两者有以下不同1、电子式ABS是根据不同的车型所设计的,它的安装需要专业的技术,如果换装至另一辆车就必须改变它的线路设计和电瓶容量,没有通用性;机械式ABS的通用性强,只要是液压刹车装置的车辆都可使用,可以从一辆车换装到另一辆车上,而且安装只要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