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第2节 区域差异笔记归纳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03.51 KB
- 文档页数:2
2008年高考地理复习资料专题二十一:中国的区域地理与差异●高考考点1、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及港澳台地区的主要区域地理特征2、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3、我国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4、我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5、中国的区域地理和区域差异是近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而且往往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分值较高,应给予高度重视●重点讲解1存在问题存在问题7、我国东部、中西部经济地带我国主要的农业基地、工业区优势 交通便利、经济国际化程度高科技文化水平高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地带东部地带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淡水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防洪问题较严重 进一步发挥沿海的地区优势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的农业 进一步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面积辽阔,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优势 有大面积的天然林场和牧场中部地带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较发达 沿边贸易上有较大优势中西部地带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问题较突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工业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 大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沿边优势,发展边境贸易●真题解析[例1](2003年江苏地理卷)下图是在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
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A 、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 、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 、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平原 D 、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平原 ⑵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A 、春小麦、亚麻、甜菜B 、冬小麦、玉米、水稻C 、棉花、春小麦、大豆D 、油菜、茶叶、春小麦[思路串讲]第(1)小题,根据图上的有关经纬度和地形分布状况,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为B 。
图中的⑤是东北平原,其主要的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亚麻等,故第(2)小题正确答案为A 。
中国自然地理考点搜索〖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区域地理概述——区域和区域差异(知识讲解)考点解读1.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知识清单1.区域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________单位,它是人们在____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特点: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____特点,以及一定的面积、____ ____和________。
区域内部的________相对一致。
3.区域差异:不同区域由于________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进展________、进展⑨________等也存在差异。
4.地理环境差异: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差不多上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然而在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矿产资源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
长江三角洲纬度较低,是________季风气候,松嫩平原纬度较高,是________季风气候;长江三角洲以________土为主,松嫩平原以________土著称;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________,而松嫩平原则有较丰富的________等矿产。
5.对区域进展的阻碍:地理环境对⒅________生产活动的阻碍尤为明显,对其他生产活动,如商业贸易、⒆________生产活动的阻碍也较大。
参考答案:1.空间地理差异2.区位形状边界特定性质3.地理环境水平方向4.气候条件土地条件亚热带温带水稻黑贫乏石油5.农业工业要点精析要点一:如何完整地认识一个区域只有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一个区域,才是完整的认识。
这要紧包括清晰区域的类型、区位的特点、区域间的差异、区域内的共性、边界的形状。
可简化为下图:【典型例题】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点相对一致C.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D.区域依照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能够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纳综合指标解析:一样行政区划之类的区域是有明确界线的,像一些自然分区一样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如自然带植被,A错;一样区域之间差异明显,区域内部某些特点相对一致,B错;区域界线有自然形成的,也有人为主观划分的,但不是任意划分,而是依照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能够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纳综合指标,C错;故选D。
中国自然地理考点搜索〖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阔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中国自然地理考点搜索〖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中国自然地理考点搜索〖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2014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必修3:区域发展差异一、主要内容1、东、中、西差异(1)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三大经济地带范围如下图:(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见重难点)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我国南方与北方是针对东部地区而言,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
3、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范围如下图:二、重难点讲解1、列表比较东、中、西部发展差异2、列表分析我国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自然因素地形位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多为低平的丘陵和平原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海拔较高,高原、山地面积大,地形起伏较大气候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位于非季风区,干旱区、高寒区面积广大,尤其西部大部分省区气候恶劣自然资源相对贫乏非常丰富社会因素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分布密度较大,综合经济实力较强较低,城市分布密度较小,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发展滞后科技、教育和文化比较发达,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集中比较落后,人才缺乏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能力强对外开放程度目前仍较低,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积极加强对外联系经济因素发展基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近代科学技术集中的地区,发展基础好发展基础较差产业结构相对优越,第二、三产业比重远大于第一产业,生产力水平较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3、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经济特区:1980年8月,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8年4月13日,全国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批准设立海南省,划为海南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又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的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第27讲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掌握区域的内涵和特征。
(区域认知)2.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认知)3.掌握从静态(横向)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1.以世界或我国某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差异。
2.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材整体感知][再现基础知识]一、认识区域1.区域的含义(1)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区域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划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易错提示】“区域”和“地域”的异同它们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
但“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
2.区域的类型类型含义举例均质区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自然区域如高原区、平原区;人文区域如方言区、水田农业区功能区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城市经济区以城市为中心,并且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3.区域的特征二、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区域差异的形成:地理位置不同→气候差异+地形的影响→自然环境差异→社会经济差异。
2.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日本英国自相似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温暖湿润然环境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多有运河连通矿产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似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及其布局临海型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占突出地位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有“世界工厂”之称。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知识归纳总结一、导言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学科的地位日益凸显。
在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中,区域地理知识点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将归纳总结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中区域地理知识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大家系统地掌握相关内容,为未来的考试和实际应用做好准备。
二、区域地理概述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地球各区域地理环境的特征、差异及其原因。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地球各大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及其相互联系,以及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1.世界地理:掌握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及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
了解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世界主要经济地带和自然地理区域。
2.中国地理:深入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掌握中国各大区域的地理特征。
熟悉中国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分布特点,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3.区城比较:通过对比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异同点,探讨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例如,可比较中国南方与北方在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当地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环境问题:分析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了解环境污染的特征和防治措施,探讨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
5.资源利用:研究全球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状况,了解资源紧缺带来的问题,如能源危机、水资源短缺等。
提出合理利用资源的策略和措施,探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四、复习方法建议1.系统性复习:按照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系统地整理出各个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可采用树状图、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2.对比学习: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将相似的区域进行比较,如中国南方和北方,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加深对区域特征的理解。
3.实践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观察当地的地形、气候、植被等情况,分析这些要素对当地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 中国自然地理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 界线 主要地形 海拔 一 昆、祁、横 高原、盆地 4000米以上 二 ↓ 三大高原、三大盆地 1000-2000米 三 雪、巫、太、大 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 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 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 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⑹山脉构成地形骨架(用简单示意图表示)
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知识全套复习笔记汇编(完整版)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区域的含义,特征含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在地里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特点: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同一区域,指标利用单一),可变性2.松嫩平原和长三角地区在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资源、工农商业方面的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位置30°N附近,东部沿海中部,长江入海口位于43°N-----48°N,东北地区中部气候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带季节及生长期短。
中温带,半湿润土地长期耕作改造的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较分散肥沃的黑土,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多集中连片资源矿产资源匮乏石油资源丰富农业水田耕作业,种植水稻、油菜、棉花,一年两熟至三熟,水产业较发达旱地耕作业,种植玉米、大豆、春小麦、甜菜、亚麻、马铃薯,一年一熟黄金玉米带工商业水产业较发达,商业贸易发达适宜发展畜牧业地理位置:①经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相对位置民勤:①经纬度位置:北半球中纬度,东半球,北温带②海陆位置:西北内陆③相对位置:南依祁连山,北靠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河西走廊东部。
3.长江中下游为何早期农业发展缓慢①河流交叉纵横,湖泊星罗棋布②土质黏重③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4.在资源调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农业中的应用①资源调查,环境调查与监测,农业长势监测和估产②环境与灾害监测③防灾减灾④道网设计RS特点:①精度高,质量高②获取信息全面准确③效率高,节省人力物力④范围大⑤受地面限制小⑥动态监测5.GPS的组成及特点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卫星组成)GPS 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内。
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 卫星。
四大导航系统:美国GPS 、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中国北斗中国北斗: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水、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领域、导弹导航。
高考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考已成为我国大学招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考考试内容众多,其中地理科目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而区域地理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成为高考考试中的热点。
本文将对高考区域地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范围包括地球上各个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区域地理的研究对象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等多个方面,具有综合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二、区域地理的分类与特点1. 按地理范围划分,区域地理可分为全球区域地理、大洲区域地理、国家区域地理、区域经济地理等。
各个区域地理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2. 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调研、统计分析等。
通过实地考察可以直观地了解一个地区的特点,通过调研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量化和比较。
3. 区域地理的研究结果主要以图表和报告形式呈现。
其中,地图是区域地理研究中最常用的表达工具之一,可以直观地展示出一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三、中国的区域地理特点及其影响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区域地理特点。
这些特点在经济发展、人口分布、文化传统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中国的区域差异明显。
中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发达,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2. 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
为了弥补不同地区的发展差距,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政策,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
3. 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由于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较为适宜居住,人口分布在南方地区较为密集,而北方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
这种人口分布特点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世界的区域地理特点及其影响1. 不同洲际的区域差异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