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第一章 领导科学导论
- 格式:doc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6
《领导科学》重点及复习要点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25题,每题1分,共25分)二、多项选择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三、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四、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五、案例分析题(2题,共15分)第一章绪论1. 领导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领导活动产生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和社会分工。
最初的领导活动在原始社会,并随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原始平等、集体领导方式到个人专制、充满阶级剥削和压迫关系的领导方式,又到社会主义新的平等关系、集体领导的方式。
2. 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决策工作专门化(决策与执行都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分离的标志是“事业部制”的产生,其实质是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决策内部又有咨询与决策,即“谋”与“断”的分离。
斯隆因此被誉为带来“组织革命”的“现代组织之父”。
)(二)领导主体集团化(领导主体是由“硬专家”或“软专家”组成的集团,不再是一个人。
)(三)领导方式民主化(“事业部制”及民间咨询机构的出现,也是民主制的发端和主要表现形式。
民主化趋势的另一表现是监督的独立化。
领导方式的民主化必然要求法治化。
)(四)领导方法科学化。
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遵循严格的程序;二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3.把领导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原因?(1)领导工作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需要一门科学,而且这种领导工作实践本身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
(2)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
(3)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对领导工作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进行总结和探索,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就是领导科学。
对领导工作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总结和探索,并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就是领导科学。
4.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领导活动的实践,是领导科学产生的土壤和源泉。
在西方,领导活动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20世纪30年代之后开始的。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1、领导活动是产生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并随着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
2、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概括起来看,人类领导活动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从原始平等、集体领导方式到个人专制、充满阶级剥削和压迫关系的领导方式,又到社会主义新的平等关系、集体领导的方式。
3、领导工作应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原因:(1)领导工作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这种领导工作实践需要一门科学,而且这种领导工作实践本身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
(2)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
(3)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
对领导工作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进行总结和探索,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就是领导科学。
4、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领导活动实践,是领导科学产生的源泉。
(2)现代社会的发展为领导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前提条件。
(3)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领导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4)现代社会的三大分工。
分工的高度发达以及管理的高度发展是领导科学产生的必然结果。
5、领导科学发展的趋势:(1)决策工作专门化;(2)领导主体集团化;(3)领导方式民主化;(4)领导方法科学化。
6、领导科学作为一门科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
7、领导科学在我国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完善于21世纪后。
8、《领导科学基础》的出版是我国第一部领导科学专著,标志着我国这门科学进入初创阶段。
9、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现代领导活动及其发展规律是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领导是领导科学中最基本的范畴。
现代领导活动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领导的各个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规律就是研究对象。
10、领导科学的范围和特点:范围:1)领导活动的主体2)领导活动的结构3)领导活动的过程特点:1)综合性2)应用性3)社会历史性11、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统一,是学习领导科学的根本方法。
第一章绪论领导与领导科学第一节领导概论一、领导的科学概念(3)(一)领导的特性(4):全局性;超前性;超脱性(二)领导的基础(4)(三)领导的类别(5)二、领导职能(5):(一)引导;(二)组织;(三)协调(四)监督(五)教育第二节领导科学的产生一、领导科学的产生前提(10)(一)领导活动普遍性(10)(二)领导原理和领导艺术的相通性(11):分层原则;领导活动的特性;二、领导学产生的标志(13)(一)决策从日常的生产、管理中独立出来(13):西蒙(二)咨询从决策中独立出来(14)三、领导学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15)(一)我国存在着研究领导活动规律的客观要求(15)(二)领导学的兴起也是建立马克思主义领导学的客观要求(16)(三)领导学也是我党领导艺术提高和升华的需要(17)第三节领导科学和领导活动(18)一、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18):规律;主体;主导)二、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20):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目标;客观环境三、领导活动的特性(22):权威性;综合性;超前性和战略性;服务性;间接性;第二章领导工作思路第一节政府领导工作的正确定位(27)●政府领导如何借鉴市场定位的观念和方式(27):1.要充分认识到定位的重要性;2.要树立正确的定位也就是科学决策的观念;3.定位要有特色,有个性并不能人云亦云千篇一律;4.区域发展的定位最好要与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相联系;5.定位后要注重舆论宣传;6.要注意定位的稳定性;●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30);1.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2.是适应公共行政民主化、社会化、多元化发展的需要;3.是应对入世的需要;4.是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的需要;4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政府职能存在问题(32):1.政府职能过宽;2.权力过分集中;3.组织结构不甚合理;4.指挥和控制机制不够健全;5.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不完备;6.行政管理体制缺乏应变能力;一、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与相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3):1.要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2.要抓好生产、流通、消费和分配四个环节的良性循环;3.要调整经济结构,消除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二、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及相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5):1.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对市场进行监管;2.从根本上解决好执法部门的财政供给问题;3.全面推进综合执法;4.要创新监管手段;三、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与相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6)四、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与相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7)第二节服务性政府的新定位(38)一、从全能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39)二、从审批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40)三、从高成本政府转向高效率政府(40)第三节加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42)一、建设服务型政府势在必行(42)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思路(43):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三、建设服务型服务的途径(45)(一)继续推进机构改革,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所在(45)(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问题;(45)(三)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46)(四)积极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46)第三章领导方法第一节领导方式与管理模式(50)一、领导方式的连续性(50):罗利特坦纳鲍姆;沃伦施米特;二、几种领导方式:怀特(50);李皮特;利克特三、五种领导风格(51):吉米道南;约翰麦克斯韦尔四、十种管理风格(52):利昂埃沃特曼五、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55)第二节领导科学思维(59)感知觉;思维;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一、领导科学思维的重要性(59)二、思维定势错位的典型表现(62):价值错位心向;疏于思考心向;贪得无厌心向;狭隘自私心向三、注意思维科学化的几个主要因素(64):情绪因素个体;动机因素;定势因素;迁移因素;启发因素第三节领导决策一、领导决策定义和类型(67)(一)领导决策的定义(67):基本要素:(二)决策的类型(68):按目标性质、对象范围、主体、目标要求、方式和科学程度不同;条件和后果分;二、决策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69)(一)决策是领导职能的核心和基础;(69)(二)决策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70)三、领导正确决策的基本要求(70)(一)坚持正确的决策原则(70):实事求是;民主;系统;效益;创新;可行;择优;时效(二)建立完备的决策体制(72):信息系统;咨询系统;决断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反馈系统(三)遵循规范的决策程序(75):发现问题,确立目标;科学预测,拟定方案;分析评估,择优决断;实施方案,修正完善第四章领导班子建设第一节领导班子结构配置(81)一、破圈与护班(81)搞小圈子的危害:影响班子团结;影响党的事业发展;影响个人发展;影响党的形象;损害群众利益二、领导班子结构的最佳配置(83)(一)党政两个一把手的优化配置(83):一强一弱;各有所长;性格互补、志趣相投(二)班子中正职和副职的优化搭配(85):1.班子领导中,正职领导的年龄相对大,副职领导的年龄相对小,对工作有利;2,选配正职应重宏观运筹能力,而副职应重专业性及操作能力(三)班子中副职领导的优化搭配(86):1.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结构优化;2.要注意搭配不同年龄的副职领导,以利于工作和班子团结;3.选配副职要重视配合意识(四)应尽量减少领导班子的职数(87):1.要坚持大事集体研究,不搞一人说了算;2.要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分工不分家;3.要摆正位置,不越权越位,也不固执己见;4.对人有褒扬之语,要按组织程序讲,不当面讨好;5,要话讲当面,不背后论人非;6.要正反面意见都听,不偏听偏信;7.要按程序传达领导班子集体决策意见,不跑风漏气;第二节领导班子的建设一、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91)二、建设团结协调的领导班子(93)(一)领导干部要做团结的模范(93):要出于公心,不要自私自利;要豁达大度,不要小肚鸡肠;要搞五湖四海,不搞小圈子;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搞个人说了算;搞好团结要有宽阔的凶狠(二)搞好领导班子团结的对策(97):1、科学合理的结构是营造班子内部团结气氛的客观基础;2.增强整体效能是实现班子内部团结的关键条件;3.广告周期性调整是创造班子良好团结状况的有效途径;4.加强知道建设是搞好班子内部团结的坚强保证三、班子成员间如何增加感情(99)1.建立感情,要把共同的事业追求作为“奠基石”;2.维系感情,需要一把手成为“吸铁石”;3.发展感情,要把日常小事作为“铺路石”;4.加深感情,要把关键时刻作为“试金石”四、班子成员的共事之道(102)1.要承认别人的领导风格;2.要划清两种感情联系的界限;3.要提倡主动让步;4.要把维护其他成员的领导权威当作自己的责任;第三节党政一把手间的关系处理一、如何处理党政一把手关系(104):1.建立重大问题议事规则,依靠制度解决可能产生的矛盾;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领导科学》期末复习大纲一、说明(一)基本要求:认真听课,对所授内容的基本理论框架要清楚,熟记基本概念的含义,全面复习。
(二)测试的目的1. 对基本的概念、知识点、理论掌握理解的程度;2. 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试卷的组成试卷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一)导论领导科学产生的客观必然性、条件领导科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二)第一章领导的含义领导的含义领导的两种属性领导者与管理者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领导的演变(三)第二章领导的职能与权力引导(目标管理的三个阶段)指挥的方式组织的内容协调的内容教育的内容职权.权力的关系职责权三者的关系科学授权(四)第三章领导的决策决策的定义、特点决策的类型(按级别划分、按地位划分、按认可度划分、按程序划分)经验决策的定义、特点科学决策的定义、特点调查的类型科学决策的原则科学决策的体制(五)第四章领导的素质领导素质的含义、特点、内容领导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的具体内容党中央当前对行政领导执政能力的具体要求(六)第五章领导的方法基本的领导方法、具体的领导方法的内容及两者的相互关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方法的理论基础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方法的主要障碍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方法的含义及注意的问题目标的特点发挥下属积极性的原则、方法会议准备的内容(七)第六章领导的艺术领导艺术.领导经验、领导科学的关系领导艺术的定义、特点法定权的定义、特征影响权的定义、作用“以己观人”的弊端理事的原则幽默的形式(八)第七章领导的绩效领导绩效的含义领导绩效考评的内容(总的内容、具体的内容)领导绩效考评内容、方法的原则领导绩效考评中的定量分析法当前我国的党政领导应树立的正确的政绩观三.复习题(红色答案来自答疑系统,答案仅供参考)(一)单项选择题(请从所给的四个选件中选择出1个正确答案。
领导科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领导活动的历史演变一、领导活动的产生领导活动是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人类最初的领导活动在原始社会就有了。
领导活动是产生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和社会分工的。
二、领导活动的发展封建社会:领导指挥的职能一般是由生产资料的占有者行使,即奴隶主和地主是天然的领导者。
资本主义社会:领导体制剥削阶级专制统治和奴役的实质并没有改变。
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的需要,专家式领导、专家集团式领导应运而生并逐渐普遍化,科学领导的产生已不可避免。
社会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社会,领导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不存在专制统治和奴役的问题。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是同志式的平等关系,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
三、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①决策工作专门化②领导主体集团化③领导方式民主化④领导方法科学化第二节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应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①领导活动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领导活动实践需要一门科学,而且领导活动实践本身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②它有其他领域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③它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二、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领导活动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20世纪30年代之后开始的。
①与最近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还是现代社会分工发展与深化的结果。
③是人类领导思想成果长期积累和才能,是人类领导艺术长期凝练、提高和升华的产物。
三、领导科学在我国的兴起首先,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其次,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总结党的丰富领导经验和领导理论的需要。
再次,领导科学的产生是借鉴古今中外领导思想和管理理论的结晶《领导科学基础》出版标志着我国这门科学进入初创阶段。
第三节领导科学研究对象、范围和特点一、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现代领导活动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领导的各个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规律就是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图1-1 管理方格图
在管理方格图中,共有5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型领导”——虚弱型管理。
型领导”——俱乐部型管理。
型领导”——中庸型管理。
型领导”——任务型管理。
型领导”——团队型管理。
领导权变理论
菲德勒的领导权变模型
年起,经过10多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领导权变理论。
其权变理论的基本前提是:领导绩效是领导方式和领导情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如果领导方式与情境相容,那么这种领导就是有效的;如果领导方式不能满足领导情境的需要,那么这种领导将失去有效性。
领导者必须是一位具有适应能力的人。
确认领导风格。
分析情境因素。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领导者的职位权力。
进行领导与情境的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