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推动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讲课稿
- 格式:pptx
- 大小:16.01 MB
- 文档页数:32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政务创新这一重要议题。
在此,我将以“创新驱动,打造高效政务”为题,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政务创新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简要回顾一下我国政务创新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进政务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电子政务到移动政务,从数据共享到“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涌现,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政务创新的必要性1. 应对时代挑战。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我国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政务模式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创新成为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 提升政府效能。
政务创新有助于优化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3.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政务创新有助于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政务创新的主要举措1. 电子政务建设。
通过建设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政府透明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2. 移动政务发展。
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移动政务应用,让群众随时随地获取政务信息,办理政务事项。
3. 数据共享与开放。
推进政府数据共享和开放,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数据资源,激发创新活力。
4. “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广。
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政务服务模式,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5. 优化政府职能。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精简行政审批,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三、如何推动政务创新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协调政务创新工作,确保创新举措落地生根。
2. 深化改革。
以改革为动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创新活力。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政务创新人才队伍,为创新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4. 营造良好氛围。
广泛宣传政务创新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对政务创新的认知度和支持度。
5. 强化监督评估。
互联网智慧政务大数据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详
细
一、智慧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理念
1、“智慧政务”概念:通过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科学技术,结合政
府工作的实际情况,实现政府的数据集成、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推动国
家政府服务能力的智能化、可视化和全景化。
2、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目的:针对政府部门、政府组织、政府机构及
其他面向社会的数据服务,建立智慧政务大数据平台,通过融合互联网大
数据技术和政务数据,实现智慧政务治理能力的集成、开放、分析和应用,推动政府的大数据治理能力的发展和升级。
二、智慧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
1、建立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体系:结合政府服务和行政管理需求,
建立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智慧政务大数据平台,支持政府部门、政府组织、政府机构及其他面向社会的数据服务,实现政府的数据管理、开放、分析
和应用,以支持政府的信息治理能力的发展和升级。
2、构建政务大数据技术体系:搭建政务大数据技术体系,通过实现
数据采集、信息管理、数据融合、模型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支持政府信
息技术部门正确引导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改善政府的服务能力。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积极构建数字政府作者:王晨光来源:《北方经济》 2018年第1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当前,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数字中国建设步伐的加快,数字政府已成为落实国家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战略行动新的着力点。
数字政府作为数据治理阶段电子政务发展的新趋势,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明确数字政府内涵与外延,理清与网络强国、大数据发展战略的关系等,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内蒙古网上政府推进情况(一)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动构建网上政府近年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在考察浙江、贵州等省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对外政务服务、对内行政办公以及基础政务数据共享等现实需要,提出“两个平台、一个中心”(政务服务平台、政府办公业务平台和政务大数据中心)的建设目标。
2017年6月份,内蒙古自治区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国9个试点示范省区之一,重点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和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联动政务服务试点示范。
呼和浩特、乌海两个城市也被确定为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重点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工程。
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工作思路,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将在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6个盟市和工商、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等5个厅局开展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及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作,计划于2018年5月底前完成试点示范任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逐步向全区推广。
目前,按照审批及服务事项“应进必进”的原则,自治区初步完成本级36个部门、单位498项行政权力及公共服务事项的梳理工作。
内蒙古“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也已上线测试运行,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建成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一体化服务体系,推进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政务服务联动运行。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政务的推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政务信息公开、电子政务服务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
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构建稳定、安全、高效的网络基础设施。
加强信息化建设要着力解决网络覆盖不到位、速度不够快、安全性不足等问题,推动互联网覆盖到更广阔的地区,实现全民上网。
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网络设备和技术,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加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确保政务信息的安全可靠。
二、政务信息公开互联网政务的核心是政务信息的公开透明。
加强信息化建设要推动政府部门主动公开政务信息,提高政务信息公开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政务信息公开应遵循信息公开的原则,包括按照法定程序公开、及时公开、全面公开等方面,确保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在政务信息公开方面,可以借鉴互联网技术,建设政务信息公开平台,提供在线申请、查询和下载政务信息的功能,方便公众获取相关信息。
三、电子政务服务加强信息化建设还要推进电子政务服务的发展,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政务服务转变为电子化、在线化的形式,让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各项政务事务。
电子政务服务应包括在线办事、在线咨询、在线投诉等功能,通过电子化的方式简化行政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让人们享受到更便捷的政务服务。
在电子政务服务方面,可以建设政务服务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电子政务服务,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总结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是当前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政务信息公开和发展电子政务服务等措施,可以实现政府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和便民化。
只有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推进互联网政务的发展。
【在全县“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会上的讲话材料】今天我们召开全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推进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及省政府7月13日召开的“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一网通办,落实‘最多跑一次’”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我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全面开启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提升政务服务工作便民化水平。
前一阶段,在全县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基本具备了国家、省、市要求的“网上审批”、“一号申请、一网通办、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等功能,并成功与省政务服务网和市政务服务平台对接联网,实现了“建起来”和“联起来”的阶段性目标。
但是,对标上级工作要求,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是已进行“三级十同”(省市县三级审批服务事项“十统一”,即:主项名称统一、子项名称统一、事项类型统一、事项编码统一、适用依据统一、申请材料统一、办事流程统一、事项收费统一、办理时限统一、表单内容统一)的32个单位中,有23个单位进驻了行政服务大厅,仍有9个单位未进驻,尚未做到“应进全进”;二是已进驻的单位未对窗口办件人员进行充分授权,除县林业局、人社局、住建局等8个单位外,其余单位均未实现网上办件。
针对这些问题,各相关单位务必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整改,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刚才,县行政服务中心通报了全县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工作情况,工作滞后的单位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刘庆东同志、胡传华同志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各单位递交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承诺书,大家要按照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的时间节点,认真抓好落实。
下面,就加快推进全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我再强调三点:一、提高认识主动抓“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体现,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国家、省、市、县高度重视,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