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考古:四 关中地区的秦墓
- 格式:ppt
- 大小:8.83 MB
- 文档页数:56
秦景公大墓介绍秦公大墓是整个秦公陵园中最早发现、唯一发掘的最大墓葬,故称秦公一号大墓,位于关中平原西部,陕西凤翔境内,位于雍水河西面的三畤原。
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内186具殉人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
尤其是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
最珍贵的是石磬上的文字,多达180多个,字体为籀文,酷似“石鼓文”,依据其上文字推断墓主人为秦景公。
历经十年开掘,直到1986年,在墓室中部,主棺棺顶才露出土面陵区一号大墓呈现在人们眼前。
墓中发掘出了一块铭文,上面记载了秦王族是黄帝之后。
秦公一号大墓虽遭严重盗扰,但仍出土了3000余件珍贵文物。
其中最重大的刻有290多个篆文的石磬有“天子郾喜,龚桓是嗣”,“高阳有灵,四方以鼐”的字样。
帝颛顼号高阳,是黄帝的孙子,这有力地证明了秦人的族属为华夏族,与《史记》的记载是一致的。
此外,出土的3000余件极为精美的金器、玉器、铁器、石器和骨器,充分反映出秦人高超的工艺水平和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从而否定了历来认为的“秦国生产力落后”,“秦国奴隶制统治薄弱”等论点。
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秦国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秦景公?~前537年汉族,嬴姓,名石,是秦桓公的长子,治理秦国长达39年;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诞生于赵国首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两人差着300年左右,按备份算应当是老祖宗了。
后子针秦景公同母弟:“秦公无道。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秦始皇陵墓历史资料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下面由店铺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公元前210年夏,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王赢政逝世。
他被安葬在了一座巨大的陵墓中。
这座陵墓在他生前就开始修建,前后共花了39年时间,修陵顶峰时用工达到70多万人,占到了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10!秦始皇陵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帝王陵墓,它代表了当时世界上科技的最高水平。
据史书记载,项羽带兵进入关中后,先杀了已投降刘邦的秦王子婴和秦王室贵族,然后把咸阳城内掳掠一空,最后一把火烧了咸阳城。
接着,项羽又带兵来到秦始皇陵,命士兵挖掘始皇陵,将陵墓上下所能见到的东西统统运走。
当时运东西的人有30万,30多天还没有运完,足见陵中珍宝之富。
最后,项羽将不能过走的东西一把火烧了,大火烧了许多天。
这可能是秦始皇陵最早和破坏最大的一次劫难。
项羽东撤后,关东的盗贼纷纷涌入秦始皇陵,传说捣毁陵内铜椁以取铜。
再后来,传说有一个牧童在此放羊,羊走进了被乱军挖开的地下穴道,找不到了。
牧童便拿了一个火把,进入墓穴中去找羊,结果失火,大火烧了90多天。
据说,方圆数十里的陵区地面,也随着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几米。
这样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这些记载都被当今考古发现所佐证。
秦始皇陵发现的陪葬坑、陪葬墓几乎都遇到过被盗和火焚的破坏。
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
为了笼络人心,公元前195年,刘邦下令对秦始皇陵妥为保护,安排20户人家住在秦始皇陵附近,作为守陵人看管秦始皇陵。
此后,各朝各代的统治者对秦代帝王陵墓,也都下令保护。
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曾令临潼县保护和修整秦始皇陵。
清朝的陕西巡抚毕沅,还曾为秦始皇陵立碑。
但是秦始皇陵埋藏丰富,必然会引起各种人物的觊觎。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考研笔记整理)第一章——秦代都城、行宫与直道第二章——秦始皇陵第三章——秦代官吏与平民墓葬第四章——秦各项统一措施第五章——汉代都城第六章——秦汉地方城邑与长城第七章——汉代帝陵与王侯大墓第八章——汉代官吏与平民墓第九章——秦汉时期农业第十章——秦汉时期工商业第十一章——秦汉时期的简牍、帛书和铭刻第十二章——秦汉时期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第十三章——秦汉时期的中外交流及同周边地区的联系第一章——秦代都城、行宫与直道秦都城遗址秦咸阳城遗址位于今陕西咸阳市东约15km的窑店一带,南临渭河水,北依咸阳塬。
秦孝公十三年,秦国正式迁都咸阳,秦惠文王时期,对咸阳城宫室进行了扩建,后直至秦统一全国前,秦咸阳城从渭河北岸向渭河以南发展,最终形成了秦都咸阳的渭北咸阳城与“渭南”宫室苑囿的格局。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对秦都咸阳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扩建。
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工作已开展40多年,已发现战国时代中晚期秦代大量宫殿建筑基址、手工业作坊遗址、居址和墓地,以咸阳塬上今聂家沟至姬家沟之间的遗址最为密集,宫殿建筑遗址群周围大显墙垣遗存,推断这里应为秦咸阳宫殿遗址,以宫殿建筑遗址群为中心,在其西部发现有制陶、冶铸等官府手工业遗址,东部可能为“兰池”及“兰池宫”遗址所在地,西南部大量手工业作坊遗址,秦咸阳城遗址西部发现发掘了大批秦墓,西北部和远郊东南部分布有帝陵区。
宫城城址内发现有西北区、中区和东北区共7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属战国中晚期至秦代,位于亲都咸阳遗址中部地势较高的咸阳塬上。
秦咸阳宫发掘的一、二、三号三处大型建筑遗址中,出土遗物主要包括砖、瓦、瓦当、丝绸等。
“渭南”有秦国的南宫(甘泉宫)、章台、诸庙、阿房宫、上林苑等建筑,其建设始于战国晚。
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发现说明,秦咸阳城的宫殿区安排在都城的高亢之地,宫城宫殿区居东西居中位置,手工业作坊区和居民区邻近渭水;秦都咸阳置南宫、北宫是就其方位而言,南、北宫建筑功能不同,秦北宫当为秦咸阳城之王宫或皇宫,亦秦咸阳宫,为都城之宫城,大朝正殿所在,一直作为秦咸阳城的政治中枢,渭南甘泉宫即为南宫,秦王政上台后,甘泉宫取代了作为外交活动场所的章台,并安排太后居住,使之成为太后之宫,因此甘泉宫与咸阳宫才有南、北宫之称,异于西汉长安城的两宫制,秦代都城“两宫制”是初期中央集权封建帝国都城的布局特点之一。
《秦汉考古》赵化成,高崇文PDF版阅读时间:2011-1-6至2011-1-21一、秦都咸阳、秦始皇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自秦孝公迁都咸阳后,历经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庄襄王、秦始皇、秦二世共七代。
·墓葬以以前在雍城的“集中公墓制”变作了以一代君王为中心的“独立陵园制”。
据推测,秦孝公可能追随其父葬在栎阳附近陵区,而昭襄王、庄襄王及历代秦君多葬在芷阳陵区(秦惠文王和秦悼武王的陵区尚不知晓),而秦始皇则选择在与芷阳一山之隔的骊山北麓。
·秦都咸阳附近还分布有多处平民墓葬区。
其中面积较大,并且进过较多次发掘的有黄家沟墓地、任家嘴墓地、塔儿坡墓地。
·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坑的考古发现1、秦始皇陵:A陵园与陵区:两重城垣,并形成南北长、东西宽的“回”字形陵园;内城墙厚8.3m,外城墙厚14m;内城墙北面有两门,其余东西南各一门,外城墙各面各一门;两重城垣以内遗址遗迹分布密集,多于葬制和葬仪有关,外城垣外遗址遗迹分保护分散,除了兵马俑和马厩坑等特殊设施意外,大多数遗迹属于修建陵墓的从属性遗留。
B坟丘和地宫:坟丘为三层回状阶梯状;墓室(地宫)为口大底小的多级台阶状的竖穴长方坑,长方向墓穴四边皆有斜坡墓道。
测土东侧弹出五条墓道,中间一条长友60m,西侧墓道呈“巾”字形,北墓道有两条。
每条墓道皆有多个大型耳室,埋藏丰富。
-------秦始皇真狠啊,不过确实有意义在,那么多的汞他哪来的怎么炼的呀,再者,怎么做到司马迁说的“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C寝殿与便殿。
2、陵园内外的陪葬坑A石质甲胄坑(胄zhou,四声,和头盔同义,或者指帝王家族的后代):石铠甲和石头盔都用质地均匀颜色青灰的石灰岩片和铜条编连而成,四领一排有规律地摆放,大小比例按真人而制,非常笨重,应属于明器。
B马厩坑:秦始皇陵的马厩坑主要有两处,一在陵西内外城之间,一在陵园外墙东侧。
前者规模较大,但只有两座,一座是“双门道马厩坑”,一座是“曲尺形马厩坑”。
第四章战国秦汉考古一、战国秦汉考古的特点1.“历史时代”:文字大量用于文献记载和史书的大量出现;简牍、帛书大量出现,成为重要的考古材料;2.进入到考古学上的铁器时代:铁器在生产领域取代了铜器和石器,铁器和畜力(牛马)犁耕一起成为封建社会最先进的生产力;3 .在社会经济方面,冶铁技术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青铜器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继续发挥主要作用,漆器制作技术崛起,陶瓷业也获得相应发展;4、城市和商业发展迅速,金属铸币开始出现;5、墓葬形式除流行三代以来的竖穴土坑木椁墓以外,新出现横穴的砖石墓和崖墓,玉衣随葬代替以前的用鼎制度。
二、战国文化(一)燕下都遗址1.位于河北易县城东南。
2.该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宽约4000米,东西长约8000米。
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城是主体,西城是军事性的附郭。
宫殿区出土有高达74.5厘米的青铜铺首及兽面纹半瓦当、陶排水管道等。
3.“人头墩”的发现:燕下都遗址城南2.5公里处,有14个高约10米、直径达几十米的圆形夯土墩台,其中均埋葬着大量人头骨,(2000余个)距今约有两千多年。
(可能是公元前284年乐毅伐齐大胜时从战场带回的齐军首级。
)(二)邯郸赵城遗址1、位于河北省邯郸市。
2、由位于西南的宫城(习称赵王城)及东北的郭城组成。
宫城包括东、西、北3座小城,平面呈品字形,总面积达505万平方米。
西城中部偏南的龙台,南北长296米,东西宽265米,现高19米,是战国时期最大的夯土台基。
郭城为居民区,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4800米,东西宽约3200米,城内发现有冶铁、制陶等手工作坊遗址。
(三)楚都纪南城1.东周时期楚国郢都遗址,因在纪山之南,俗称纪南城,从公元前689年到前278年一直为楚国都城。
位于荆州古城(江陵)以北5公里处。
2、纪南城是战国七雄之都保存最为完整者,被史学界誉为不可多得的“完璧”,是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
3、纪南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450米,南北宽3588米,城垣保存完好,高出地面3.9—7.6米,城墙底宽30—40米,墙外有城濠,城墙上有城门。
Jan. 2021Vol. 24 No. 12021年1月第24卷第1期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 an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历史文化研究】秦国中小型墓葬葬式演变及秦墓渊源研究林泽生(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 475000)摘要:根据众多秦国墓葬考古材料发现,秦人墓葬葬式有直肢葬和屈肢葬,其葬式与社会等级密切相关,贵 族多采用直肢葬,平民多采用屈肢葬。
随着考古资料发现的增多,可以发现战国时期秦国中小型墓葬中的直肢葬 逐渐增多,意味着秦国葬式中的等级色彩逐渐消失。
各种研究表明,嬴秦墓葬习俗来源于东方,而中小型墓葬习俗 与辛店等文化相似,其下层平民族群是否来自辛店文化,还有待更多的考古资料证实。
以秦国中小型墓葬为例,研究秦墓在春秋到战国时期葬式的演变规律及其原因,并探索嬴秦与平民墓葬的渊源。
关键词:直肢葬;屈肢葬;等级制度;葬俗;葬式中图分类号:K878.8文章编号:1008 - 777X (2021) 01 - 0049 - 05屈肢葬是秦墓中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区分秦国 与山东诸侯国墓葬的主要因素之一,除了屈肢葬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直肢葬。
这两种葬式同时并 存,屈肢葬多见于中小型墓葬,大型墓葬多为直肢 葬。
韩伟先生在《试论战国秦的屈肢葬仪渊源及其 意义》⑴204—文中,认为秦国奴隶主贵族阶层采用直肢葬,而屈肢葬是奴隶或解放奴隶的葬仪。
赵化城 先生在《寻找秦文化渊源的新线索》口“中提到嬴秦王室成员即高级贵族可能采用的是宜肢葬,而中小 贵族及一般平民则采用屈肢葬。
战国中期以后,小型秦墓中宜肢葬迅速增加,屈肢葬相对减少,到了 西汉屈肢葬渐渐消失。
腾铭予先生《论秦墓中的直 肢葬及相关问题》⑶一文中指出:从春秋早期到战 国中晚期葬式有明显的变化过程,主要是在A 类墓中发现直肢葬到在C 、D 类墓中以宜肢葬为主。
优课秦汉考古答案秦汉考古-河南大学-学堂在线1.单选题(2分)近年来,以()的方法,对秦始皇陵地宫结构进行了探查,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A自然科学B科技考古C多学科结合D田野考古正确答案:C2.单选题(2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秦始皇陵陵园之内的()遗址、园寺吏舍遗址、陵园门阙遗址的发现与发掘至关重要。
A便房B便殿C寝殿D地宫正确答案:C3.单选题(2分)中原地区汉代官吏与平民墓葬墓室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发展,墓室高度渐次增高,满足了合葬和()的丧葬习俗的需要。
A二次葬B墓中设奠C迁葬D单人葬正确答案:B4.单选题(2分)()是西汉时期规模仅次于帝陵的大型墓,其数量较多,分布范围较广。
A亲王墓B诸侯王墓C列侯墓D太子墓正确答案:B5.单选题(2分)江苏徐州狮子山汉墓是西汉时期()国的诸侯王墓。
A楚B吴C齐D鲁正确答案:A6.单选题(2分)江苏盱眙大云山一号墓的墓主最有可能是()。
A吴王刘濞B江都王刘建C江都王刘非D楚王刘戊正确答案:C7.单选题(2分)汉代东西方陆路绿洲之路的交通主要干线东起()。
A洛阳B长安C敦煌D阳关正确答案:B8.单选题(2分)()发现数量居秦汉铁器之首。
A车马机具B兵器武备C生产工具D日用器具正确答案:C9.单选题(2分)关中地区汉代官吏与平民墓葬的形制方面,()流行时间早,形制多样。
A砖室墓B砖石合筑墓C洞室墓D竖穴土坑墓正确答案:C10.单选题(2分)公元前200年,长乐宫建成,刘邦从()迁都长安。
A栎阳B咸阳C洛阳D彭城正确答案:A11.单选题(2分)山东长清双乳山一号墓出土的()属全国同类器中最精美的之一。
A玉枕B金缕玉衣C玉覆面D金饼正确答案:C12.单选题(2分)秦都咸阳的市府和民营手工业作坊,基本集聚于一处,它们主要分布在城址()部。
A西南B东北C东南D西北正确答案:A13.单选题(2分)河北保定满城一号汉墓的墓主是()。
A中山简王刘焉B窦婉C中山靖王刘胜D中山穆王刘畅正确答案:C14.单选题(2分)()以后,秦国诸秦王陵均置于秦咸阳城东南部的骊山西麓,形成秦“东陵”陵区。
《战国秦汉考古》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战国秦汉考古:战国秦汉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到东汉末年(公元220年左右)这一历史阶段的物质文化遗存,包括城址、墓葬、手工业遗址、出土文物等,通过对这些考古资料的研究,揭示战国至秦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面貌。
2. 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于1974年被发现。
这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地下陶俑军阵,反映了秦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术和军事组织形态,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3. 长信宫灯:长信宫灯是西汉时期的一件青铜灯具,因器身铭文有“长信”字样而得名,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该灯造型优美,结构精巧,既能照明又具有良好的环保功能,体现了汉代工匠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科技智慧。
4. 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西汉初期轪侯家族的墓葬群,主要包括三座大型竖穴土坑木椁墓。
其中以一号墓最为著名,出土了保存完好的辛追夫人尸体以及大量珍贵文物,如丝绸服饰、帛书、漆器等,为研究西汉早期的社会生活、丧葬习俗及科学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5. 金缕玉衣:金缕玉衣是汉代高级贵族死后殓服的一种,用金丝将各种形状的玉片联缀成形似人体的衣服,象征着死者在阴间的尊贵身份与永恒不朽。
目前我国已发现多套金缕玉衣,是研究汉代丧葬制度和工艺美术的重要实物证据。
二、填空题1.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________的统一。
答案:度量衡2. 西汉时期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________中包含《老子》甲乙本等珍贵文献资料。
答案:帛书3. 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灵寿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其中以错金银铜版“兆域图”闻名,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________。
答案:建筑平面设计图4.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是新疆________出土的汉代织锦,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文化的交流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