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课《乌鸦喝水》2016部编版
- 格式:pdf
- 大小:4.30 MB
- 文档页数:7
【导语】《乌鸦喝⽔》是⼀年级上册的⼀篇课⽂,这篇课⽂⽤简洁⽣动的语⾔,描绘出乌鸦由喝不着⽔到喝着⽔的过程,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得到解决。
教育我们遇到问题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乌鸦喝⽔》课⽂原⽂ ⼀只乌鸦⼝渴了,到处找⽔喝。
乌鸦看见⼀个瓶⼦,瓶⼦⾥有⽔。
但是,瓶⼦⾥⽔不多,瓶⼝⼜⼩,乌鸦喝不着⽔。
怎么办呢?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想出办法来了。
乌鸦把⼩⽯⼦⼀颗⼀颗地放进瓶⼦⾥,瓶⼦⾥的⽔渐渐升⾼,乌鸦就喝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根据《伊索寓⾔》改写。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乌鸦喝⽔》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字和1个偏旁,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了解课⽂内容,了解乌鸦喝⽔的过程。
⼆、过程与⽅法 通过朗读并结合⽣活经验体会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学会本课的⽣字词。
【教学难点】 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教学⽅法】 交流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趣味导课 1.教师出⽰相关图⽚。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鸟吗?(乌鸦)能看着图⽚说⼀说它长得什么样?(乌鸦浑⾝长满了乌⿊的⽻⽑,嘴巴尖尖的。
) 2.乌鸦不仅长得不好看,叫声也不好听,但它却⼗分聪明,今天,我们⼀起学习《乌鸦喝⽔》⼀课,⼀起去认识⼀只聪明的乌鸦。
(板书课题)13.乌鸦喝⽔(齐读课题)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字。
2.学⽣借助拼⾳⾃读课⽂,⼀边读⼀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字。
3.学习⽣字词。
出⽰带⾳⽣字:乌 鸦 处 找 办 旁 许 法 放 进 ⾼ (1)学⽣⾃由读⽣字。
一年上册语文人教部编版《乌鸦喝水》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乌鸦、口渴、石头”等词语;(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学习乌鸦聪明、勇敢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2)运用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好习惯;(2)教育学生学会动脑思考,勇于克服困难。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认读与积累;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3. 乌鸦聪明、勇敢品质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2. 课文细节的理解;3. 运用想象力,体会乌鸦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2. 课文原文;3. 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乌鸦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2)提问:“你们知道乌鸦是什么样子的吗?它有什么特点?”(3)引入课文《乌鸦喝水》。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2)教师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乌鸦、口渴、石头”等词语;(3)学生齐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乌鸦为什么感到口渴?它是怎么解决口渴的问题的?”;(2)学生讨论,回答问题;(3)教师总结,强调乌鸦的聪明、勇敢品质。
4. 朗读练习(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2)教师指导,注意语气、表情;(3)学生展示朗读成果。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乌鸦的聪明、勇敢品质;(3)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回家给家长讲课文故事。
六、教学拓展1. 故事续编:让学生想象一下,乌鸦喝到水后会发生什么故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写自己的故事。
2. 乌鸦生活习性介绍:通过查阅资料,向学生介绍乌鸦的生活习性,如它们的饮食、繁殖、迁徙等,增加学生对乌鸦的了解。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乌鸦喝水》课文原文及教案一、概览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课文是《乌鸦喝水》。
这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里的一篇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的魅力吧!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走进这个生动的故事,感受乌鸦的智慧与勇气。
让我们看看它是怎样面对困境,又是如何找到解决办法的。
相信这个故事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和乐趣,那么让我们开始吧!1. 介绍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特点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课文是《乌鸦喝水》,它来自我们手中的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这本教材的特点,让人眼前一亮哦!部编版教材,是国家教育部门组织专家精心编写的,非常权威。
对于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来说,它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础能力的培养。
课文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小朋友们的日常生活,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乌鸦喝水》,就是一篇充满智慧的故事,不仅能让我们认识到勤劳、聪明的乌鸦,还蕴含着丰富的道理。
此外部编版教材还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每一篇课文里,都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而且它的设计也非常人性化,考虑到小朋友们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点,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色彩,让小朋友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是一本充满趣味、富有启发性的好书。
在这里小朋友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感受到乐趣,让我们一起期待接下来的学习吧!2. 简述《乌鸦喝水》这一经典故事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不仅仅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更是一个智慧与创新的象征。
作为课文中的一部分,它的地位非常重要。
首先《乌鸦喝水》是孩子们进入小学后接触到的经典故事之一。
它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角色,引导孩子们学习如何面对困难并寻找解决方法。
这样的故事能够很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其次《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在教材中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它告诉孩子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放弃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乌鸦喝水人教(部编版)13乌鸦喝水文本分析:这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
课文以“乌鸦喝水”为线索,围绕“乌鸦急着喝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描写了一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获得成功。
本文线索单一,情节明朗,但是事理蕴含其中,需要我们仔细体味。
虽然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但是已经慢慢地学着动脑筋解决一些小问题了,而且他们精力旺盛,好奇心强,总想找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聪明才智。
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们会受到一定启发,今后会更积极主动地多动脑,解决更多的问题。
教学目标:1.认识“乌、鸦”等11个生字和反文旁1个偏旁;会写“只、石”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3.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克服的道理。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2.认识反文旁。
教学难点: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克服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乌、鸦”等11个生字和反文旁1个偏旁;会写“只、石”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借助拼音认识生字;看图,初步理解课文。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师生合作,导入新课。
引导: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鸟(出示乌鸦的图片),你们谁认识它?(生答:乌鸦。
)对,这只可爱的小鸟就叫“乌鸦”。
(大屏幕出示“乌鸦”一词)大家再看看这两个字,有人认识吗?会读的同学把这两个字读给大家听。
(会读的同学领读)谁能很有礼貌地跟乌鸦朋友打个招呼?(课件出示乌鸦图片,生:你好,乌鸦先生!)2.揭示课题,随题识字。
(1)师生互说。
在“乌鸦喝水”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个信息:文章的主人公是谁?(生答:乌鸦。
)乌鸦在干什么?(生答:喝水。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生答:乌鸦喝水。
)教师板书课题。
(2)识记生字。
引导:(学生再次观看乌鸦图)乌鸦浑身长满了乌黑的羽毛,所以“乌”就是黑的意思。
教案标题:第13课《乌鸦喝水》年级:一年级教材版本:人教部编版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理解生字词:乌鸦、瓶子、水、石子、渴、办法、旁边、渐渐、升高。
b.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乌鸦是通过投入石子使水位升高,从而喝到水的。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b. 通过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学生能够体会到遇到困难时,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道理。
b.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渐渐”一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到遇到困难时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道理。
教学准备:1. 课文插图。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插图内容。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内容,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学生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成果,教师给予指导。
三、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水渐渐升高了。
”2.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渐渐”一词的意思。
3.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生字词、课文内容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13乌鸦喝水教课目的:1 认识 9 个生字,会写 3 个字。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3学懂课文内容,学习乌鸦碰到困难自己想方法解决。
4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要点难点:1 认识 9 个生字,会写 3 个字。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学懂课文内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乌鸦图片、实验器械(小口瓶红线小石子)教课流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出示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乌鸦”学生看图介绍乌鸦外形。
教课乌鸦想方法记着这两个字。
乌 _______鸟进行差别。
2.板书“喝水”教课“喝”,谈谈什么时候需要喝水?依据回答教“渴”与“喝”比较。
3.怀疑指引学生提存心义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1.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想方法。
(2)读通句子,不连接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同桌互读,相互帮助。
3.分节朗诵,评论。
(学生评)4.依据反应教课生字,纠正字音。
5.差别形近字。
石——右喝——喝办————力三、再读知意1.读文思虑: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读第一节,怀疑。
3.看图谈谈,你从哪里看出乌鸦口渴了?4.“各处”表演理解并造句。
四、写字1.看板书记字形。
2.描一描右什么发现。
3.写田字格(生说师板书)4.展现学生作业,评论后改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猜谜: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
2.复习生字。
3.出示课题。
二、读文感悟1.自己读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解疑从课文哪里感悟到?3.解决知识点:(1)联系课文,谈谈乌鸦喝不到水的原由?指导朗诵,合课文插图想像乌鸦喝不到水的焦急样子。
(2 )做实验理解乌鸦喝到水的经过。
A理解“逐渐”并仿制说句。
B看插图想一想乌鸦喝水后快乐的心情,指导朗诵。
三、总结全文1 . 理解乌鸦心情变化的心情焦急———快乐———焦急———快乐2.经过多种形式进行朗诵课文。
3 . 你感觉这是一只如何的乌鸦?你会夸一夸吗?4 . 指导背诵。
部编版《乌鸦喝水》教案乌鸦喝水教案及反思(6篇)部编版《乌鸦喝水》教案乌鸦喝水教案及反思篇一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4个词语,熟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鼓舞学生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设法解决。
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精确把握“找、看、放、升“的字形。
理解“处处、上升“的意思。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忙学生坚固地把握字形。
1、一幅画有瓶子、小石子、大石块和草叶的背景图及一只头可以活动的乌鸦(可用破硬纸板做)。
有条件的可预备一个与插图相仿的玻璃瓶,瓶子里装好半瓶水,一堆小石子。
2、分别抄录4段课文的4块小黑板。
3、生字卡片。
4、让学生留意观看或做一做:一只装满白开水或饮料的杯子,参加一些冰糖,水会怎么样?第一课时一、形象揭题,学习生字1、出示“乌鸦”图(板书:乌鸦)。
2、乌鸦虽然全身乌黑,长得不好看,可是很爱动脑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乌鸦的课文(板书:喝水),留意看教师写“喝”字,想一想:“喝”为什么是口字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端正地拿书,用心看书,仔细听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词儿连续,句子不读破。
读完后给课文第一段标上序号。
三、以读为主,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段。
⑴乌鸦为什么要喝水呢?谁来读一段?(出示课文第一段)⑵“渴”是个生字,再读两遍。
想一想,“渴”为什么是“氵”?⑶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进一步点拨:一个人淌了许多汗,太阳又火辣辣地照着,感觉很渴。
想想看,“一只乌鸦口渴了,处处找水喝”会是什么样呢?谁情愿表演给大家看看?⑷乌鸦跑了很多地方去找水,真着争啊,谁情愿再读读第一段?留意“找”是翘舌音,全班多读两遍。
⑸他读出了乌鸦焦急的样子,全班读一读。
2、学习其次段。
⑴这时,乌鸦观察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多快乐啊!谁来读一读这句?“瓶”是后鼻音,再读一读。
(出示其次段课文)⑵“看”是生字,再读几遍。
13乌鸦喝水教学目的1.认识“乌、鸦〞等11个生字和反文旁1个偏旁,会写“只、石〞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3.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考虑、积极想方法解决的道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认识反文旁。
教学难点1.问句的朗读。
2.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考虑、积极想方法解决的道理。
教学策略识字写字(1)识字。
本课11个生字中,“放、旁〞是后鼻音;“进〞是前鼻音,与熟字“近〞的读音一样,与熟字“今〞的读音也比拟近似;“处、找〞是翘舌音,要提示学生读准字音。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反文旁,可先回忆学过的折文,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拟,发现偏旁变换位置后,笔画的差异。
如横撇变成横与撇两笔,字形变得瘦削挺拔。
在帮助学生识记的时候,可以在“处、放〞这两个字中比照学习。
可以根据汉字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根底,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如“乌〞字可以与“鸟〞字比照记忆,并结合“乌〞是黑色的意思,和乌鸦外形特点相联络。
“鸦、进、旁〞可以根据形声字特点借助偏旁识字;还可以通过组词进展识记,如“乌鸦、找出、方法、旁边、放进、许多、到处〞,这些词语是由生字组成的,而且和课文内容亲密相关。
(2)写字。
本课要书写的“只、石、多、出、见〞5个字,按构造可以分为独体字和上下构造的字两类。
独体字的书写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写得端正,不要偏斜。
上下构造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两个部件的互相配合。
朗读指导加强朗读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读,体会乌鸦遇到困难,靠自己想方法战胜困难的过程。
读第1自然段,“到处〞一词语速可以稍慢,突出乌鸦四处找水的辛苦。
“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这句话中的“水不多〞和“瓶口又小〞可读得平稳一些,“喝不着水〞要读得急促、快速,突出乌鸦想喝又喝不着水时的焦急心情。
问句的朗读是重点,也是难点。
“怎么办呢?〞是乌鸦的自问,是因为它发现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是它的绝望、焦虑心情的表达。
13.乌鸦喝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的变化。
(2)认识本课生字,掌握“乌鸦”、“瓶子”、“水”、“石子”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乌鸦喝水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乌鸦喝水的过程。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乌鸦喝水的过程。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出示乌鸦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乌鸦的特点。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乌鸦喝水的课文。
2.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的变化。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3)指名读课文,检查读音是否准确。
3.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
(3)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研读课文(1)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思考乌鸦喝水的过程。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乌鸦喝水的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4)学生总结:乌鸦通过投放石子,使水位升高,从而喝到了水。
5.实践活动(1)学生动手实验:投放石子,观察水位变化。
(2)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体会乌鸦喝水的智慧。
6.总结全文(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乌鸦喝水的过程。
(2)学生谈收获,培养善于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
7.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思考: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如何解决?四、板书设计乌鸦喝水- 乌鸦- 瓶子- 水- 石子- 水位升高- 喝到水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课文、讨论思考、实践活动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明白了乌鸦喝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