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光与建筑空间
- 格式:pdf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2
探究室内设计中光环境的设计摘要:光是沟通人与空间交流的重要桥梁,与空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基于光给予人们视觉上的体验,通过感官感知触动心理体验,实现人视觉审美与心理需求的满足。
由此可见,在室内设计中优化光环境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当今追求高质量、高舒适性的建筑环境下,认知光环境及其设计的重要性,探寻室内设计中光环境设计的策略,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室内设施;光环境;光环境设计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加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理念得到巨大改变。
在此背景下,人们对室内设计有了更高追求,光环境设计作为室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建筑功能、构建环境特色、营造建筑空间气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以光环境设计为例,就室内设计中光环境的设计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设计策略,以供参考。
1光环境光与空间具有相辅相成、不可缺一的关系,在室内设计中借助自然光源、人造光源营造的光环境,对增强人的感官体验,提升室内感官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著名室内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认为:“建筑将光凝缩成其最简约的存在。
建筑空间的创造即是对光之力量的纯化和浓缩”。
2室内设计中光环境的设计意义首先,在室内设计中,光环境的设计有利于增强室内空间的艺术效果,提升建筑设计的艺术水平。
例如,圣德尼教堂以彩色玻璃为材料,在教堂外立面设置玻璃窗,通过光线的折射、反射使教堂内充满神秘、梦幻的气息。
基于信徒感官体验,实现对其心理需求的调动,提升信徒对宗教的崇拜与敬意。
其次,在室内设计中,光环境的设计有利于提高室内空间的空间效果,依据建筑空间实际情况,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
例如,在对室内空间进行界定与划分时,除利用实体架构或设立隔断外,也可借助光线亮度与色彩上的差异,提升空间规划的柔性。
如某室内咖啡厅的设计,则是借助光线亮度存在的差异性实现空间层次感的强化,相对于过道而言,饮区的空间更为明亮。
建筑设计与采光作者:范苑来源:《中国房地产·市场版》2014年第10期英国建筑师诺尔曼·福斯特说:自然光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着,这种光可以使建筑富有特征。
光之于建筑空间,就如空气之于生物一样,光不仅消除了室内的黑暗,光影的变化丰富了空间的构成,从建筑内外透光结构聚焦的顶光和柔和的散射光,也使室内空间蒙上了一种神圣感。
人类从外界得到的信息大约有80%来自光和视觉,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塑造良好的采光环境,无论在建筑功能上还是在建筑艺术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建筑功能上,建筑物的采光环境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有利于身心健康。
在建筑艺术上,很多建筑大师利用光与影的神奇变化营造出不同意境的空间。
因此,合理的采光设计是建筑功能与建筑艺术价值得以实现的保证。
所谓采光设计实际上是采光照明设计,它是选择经济合理的采光照明方案,充分利用日光结合人工光源,创造安全、舒适、经济、美观的光环境,保证用户的视觉需求得到满足,实现建筑的价值。
在这里,我们先抛开涉及人工照明的内容重点了解天然采光设计。
在建筑设计当中,建筑物应按其不同使用功能进行采光设计。
不同功能的建筑其采光方式与采光标准均不相同。
在这里我们仅针对居住建筑也就是仅探讨住宅的采光设计。
太阳光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最清洁也最廉价的光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晒太阳对人体健康好处颇多,特别是老年人和生长中的儿童。
所以,住宅设计应当充分利用日光。
我国天然光最丰富的地区是西北和北部地区,向南逐渐降低,四川盆地最低。
采光设计应针对建筑所在地区气候及天然光特点和条件,进行科学的建筑布局、合理的采取技术及构造措施。
建筑朝向是确定建筑整体布局时首先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冷)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晒)止太阳辐射。
日照、采光和通风是评价建筑室内环境的主要因素,三者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
良好的日照、采光和通风有利于建筑节能。
建筑设计中的光影运用技巧在建筑设计的领域中,光影是一种极具魅力和表现力的元素。
巧妙地运用光影,可以赋予建筑独特的性格、氛围和生命力。
从古老的庙宇到现代的摩天大楼,光影始终是建筑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能够塑造空间感。
通过合理地安排光线的进入和阴影的分布,可以让原本狭小的空间显得开阔,也能使宽敞的空间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比如,在一个长方形的房间中,如果从一侧的高窗引入光线,会在对面的墙壁上形成长长的阴影,从而在视觉上拉长了房间的深度。
其次,光影能够强调建筑的形态和结构。
突出的结构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明显的阴影,从而清晰地展现出建筑的轮廓和线条,增强其视觉冲击力。
比如,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其悬挑的楼板在阳光下形成的阴影,凸显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独特的结构之美。
再者,光影可以营造氛围和情感。
温暖柔和的光线会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而强烈的直射光则可能带来活力和激情。
在宗教建筑中,常常利用神秘的光影效果来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引发人们内心的敬畏之情。
那么,在建筑设计中,有哪些具体的光影运用技巧呢?窗户的设计是关键之一。
窗户的形状、大小、位置和朝向都会影响光线的进入方式和量。
例如,长方形的窗户能够引入均匀的光线,适合用于需要充足自然光的办公空间;而圆形或拱形的窗户则能创造出独特的光影图案,增加空间的艺术感。
此外,窗户的高度也很重要。
低窗能够提供接近地面的光线,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高窗则可以将光线投射到较高的位置,营造出明亮而通透的室内环境。
天窗的运用也是一种常见的技巧。
天窗能够让光线从顶部直接进入室内,避免了周围建筑物或障碍物的遮挡,为室内提供充足而均匀的自然光。
在大型公共建筑如博物馆、图书馆中,天窗的设计不仅能够满足照明需求,还能成为建筑外观的一个亮点。
遮阳设施的设计不仅能够控制光线的强度和角度,还能创造出富有变化的光影效果。
建筑对室内光环境的控制与优化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室内空间舒适性的追求不断提高,建筑对室内光环境的控制与优化变得愈发重要。
室内光环境的品质不仅直接关系到居住者的视觉体验,更与人们的健康和心理状态息息相关。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合理地控制和优化室内光环境成为了摆在设计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首先,建筑的朝向和窗户设计是影响室内光照的关键因素。
合理选择建筑的朝向,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源,充分降低人工照明的需求。
南北朝向的建筑可以在冬季接收到更多的阳光,提高室内的温暖感;而东西朝向的建筑则能够获得更充足的自然光照,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此外,窗户的大小、位置和材质也决定了光线的进入和反射程度。
采用大面积的窗户和透明材质,可以让更多的自然光进入室内,使室内空间变得更加明亮,同时增加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其次,建筑设计中的光线导入和控制设施对室内光环境的优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使用天窗、采光井等设施,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实现室内光环境的均匀分布。
同时,在建筑的布局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光线的进入路径,避免光线直接反射到人们的眼睛,产生眩光等不适感。
可以通过合理设置隔断、窗帘、百叶等控制设施,调节光线的进入和反射角度,从而实现室内光环境的优化。
此外,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室内装饰的布置也会对光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选择具有光线反射性能的墙面、地板材料,可以增加室内的光亮度;选择吸音材料、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可以提升居住者的舒适感。
在室内装饰的布置中,应注意避免强烈反射光线的镜面材料和物品的过度使用,以免产生眩光和视觉疲劳的感觉。
同时,合适的色彩选择也可以对光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浅色调的墙面、家具和装饰品可以增加光的反射度,使室内空间变得更加明亮、宽敞。
最后,室内照明设备的选择和运用也是实现室内光环境控制与优化的重要手段。
灯具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
在白天,应优先使用自然光照明,避免过度依赖人工照明。
窗的尺寸对建筑空间的影响探析1引言光,帮助我们感知空间,而建筑,则是捕捉光的容器。
自然光与建筑相互碰撞,在光与影的交织下,能够塑造出丰富的空间形象,演绎出精彩的空间效果。
窗是自然光进入建筑空间最简洁有效的途径。
窗的尺寸,关系到自然光在建筑空间中呈现的形象,进而影响到在光影塑造下建筑空间的形象。
最初窗只是外墙上的洞口,在西安半坡遗址中,就已经发现开在屋顶的洞口,这可以认为是最早的窗,这时它的采光效果还很差;随着技术的发展,木材、砖石等建筑材料的使用使窗的面积增大。
随着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各种新材料和新结构形式使建筑师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更加自由的设计窗的形象。
柯布西耶设计的条形长窗、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大面积玻璃幕墙,都引领了新的采光方式。
而到了科技进步的今天,窗的设置可以更加自由,窗的位置可以不受拘束,窗的尺寸也可以更加自由,不同尺寸的窗配合建筑设计,可以塑造出各种不同的空间形象。
接下来,抛开窗的形状、位置等其它因素,仅就尺寸来讨论一下其对塑造建筑空间的影响。
2如何确定窗的尺寸虽然随着建造技术的发展,窗的设计有了很大的自由,但是窗的尺寸并不能随心所欲设定,它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如不同的功能对开窗面积有严格的要求,如采光要求很高的图书馆阅览室,窗洞口的面积与房间总面积的比值为要求达到1/5到l/6[1]。
而住宅起居室对光照的要求就比较低,窗洞口的面积与房间总面积的比值为1:7就可以[2]。
除了上述技术方面的因素外,场地、环境、建筑空间本身对光照形式和氛围的需求、空间使用者的感受、自然光的路径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建筑师对窗的尺寸的设计,进而影响建筑空间中自然光影的形式。
因此,要确定一个窗的尺寸,就要从空间的性质和功能出发,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1)空间的性质和功能不同,其所需光照量及强度就不同,根据空间对光照的不同需求来设计窗的尺寸;(2)希望达到的空间氛围及艺术效果。
光影可以帮助空间营造风格迥异的空间氛围,特殊设计的光照效果和光影甚至对空间氛围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解读建筑照明设计的原理与技巧建筑照明设计是一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技术,它为建筑赋予了独特的氛围和个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建筑照明设计的原理与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建筑照明设计的原理1. 光的特性光的特性是建筑照明设计的基础,主要包括颜色、亮度、方向和空间感。
颜色会影响建筑的氛围和视觉效果,亮度决定了建筑物的明暗程度,而方向可以引导人们的视线流动。
在照明设计中,合理运用这些光的特性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2. 可视性与舒适性建筑照明设计的首要目标是提供良好的可视性和舒适性。
可视性指的是人们在建筑环境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周围的物体和环境,而舒适性则包括避免刺眼的强光和阴影过重的效果。
设计师需要结合建筑的功能和使用需求,合理安排光源的类型、数量和位置,以实现良好的可视性和舒适性。
3. 照明层次与动态效果建筑照明设计通常采用多层次的照明布局,包括主照明、辅助照明和装饰照明等。
主照明提供基本的照明效果,辅助照明用于补充主照明的不足,而装饰照明则用于强化建筑的形态和氛围。
此外,动态效果如灯光的变化和色彩的渐变也可以为建筑增添活力和变化。
二、建筑照明设计的技巧1. 照明设计与建筑风格的协调照明设计需要与建筑风格相协调,以突出建筑物的特点和风格。
不同的建筑风格可能有不同的照明需求,如古典建筑可能需要柔和而温暖的照明,现代建筑则可能更适合冷色调和简洁的灯光线条。
照明设计师必须仔细研究建筑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灯具和灯光效果,以达到最佳的协调效果。
2. 照明设计与功能需求的平衡建筑照明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如办公室需要提供充足而均匀的照明,商业空间需要突出产品或展示区域。
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功能需求和设计效果,平衡灯光的明暗、强度和方向,以满足建筑的多重需求。
3. 照明设计与节能环保的结合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照明设计也需要考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采用高效的光源和控制系统可以降低能耗,并通过智能控制实现灯光的自动调节和节能运行。
建筑空间中光构成设计的影响因素作者:王莉莉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7期摘要:建筑空间中“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光之于建筑空间,形同日月之于地球。
日落月没一切美丽的景色尽皆消失。
在建筑空间中光的作用,使空间变得美丽、震撼能引起观者情绪的波动。
关键词:建筑空间;光;设计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069-02一、光构成的设计形式因素(一)以光塑形的空间光作为建筑空间构成的一种元素,参与到空间的构成语言中,在其中成为重要的角色。
图1是一个图书馆的外立面的的一个局部,回廊与白色的园墙时而并拢时而分开,若即若离。
简练的轮廓线、简洁干净的外墙、玻璃与墙面的强烈对比,在光的投射与反射下,顿时让整个空间立体生动起来。
在这里实体建筑、蓝天与阳光完美结合起来,造就了一个动人的“光的空间”。
在建筑大师贝聿铭在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种,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借着光的可塑性,表现自然光在与顶棚和墙面之间的互动,营造了光与影构成的变幻空间。
(二)光空间的层次性老子云:“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说的是实体和空间的关系,而在光构成与空间的设计中,实体与空间的关系也是一样,对于照明,不应该把光作为目的,光应该作为空间的注解和线索而体现起价值。
在建筑空间内部,由于光的层次性,丰是富了内部空间的结构,营造出不同氛围的光构成空间。
图2是苏州博物馆的一个内部空间的局部,若隐若现的光层次感预示着空间的递进。
(三)亮度分布的整体性著名的照明学者William m指出:“光线如饮食一样,必须平衡,并且与人的生理上的需要和参与的活动有关。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提倡‘针对性’的方法来设计工作空间的照明,而不是传统的、浪漫的,并且常常是无效的‘笼统的’设计方法。
后者要求在一个空间中的每个角落均有相同的照度,以供给其中一部分作业所需要的最高照度水平,完全不顾这种作业可能布置在哪里和工作中出现的频繁程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微 作者:孙尚璞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7年第01期
摘要:人类感知和体验空间及造型是通过视觉认知来提供信息的,而人类的视觉感知是靠光来实现的。这也说明了光影在视觉和空间造型上的极重要地位。对于建筑设计这类基于人类视觉感知的艺术,光影可谓是建筑设计的灵魂所在,它能够通过特殊的氛围塑造激发人类情感,使建筑能够触动心灵。
关键词:光影;建筑设计;应用 前 言 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的主要光影是自然光影,这种应用也有悠久的历史了。比如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等等,都是将光影和建筑完美融合的典范。本文将引用众多例子,分析其中的光影运用,从而探讨光影对建筑设计的烘托塑造。
一、光线的艺术表达成分 1.光线与材质的联系 建筑空间的艺术氛围是由墙和空间,光和影表现出来的。建筑空间只有通过光和影,才能成为艺术。光让建筑的轮廓更清晰,影让建筑的阴影更有深度。光影在建筑空间中的作用不仅仅是照明、表现空间材质的属性特点。光影形成的光线可以对建筑空间的材质属’性起到强化和突出的作用。光影形成的光线能改变构成建筑空间的材质纹理。比如,粗糙的毛石、光滑的玻璃、不同年轮的木质等都可以通过光不同时间的照射生成的影来表现材质肌理的不变化。
2.光线对人心理的作用 当建筑的表面材质是金属板时,光照射在金属板上反射出的光使得建筑物与众不同。因为金属板对光的反映是很敏感的,它随着光源的变化而变化,并对周围的建筑环境直接产生折射。日本安藤忠雄设计的“光的教堂”和“水的教堂”,光的教堂是建在一个幽静的住宅区内,布局是由原来木构建筑形式以及与阳光之间的关系决定的。一个能容下3个直径5.9米球体的长方体,一道斜墙以25度角插入墙内,墙高度低于建筑18厘米,并形成了一个空间及一个入口。教堂的入口是沿着斜墙,通过墙上一个1.6米宽5米高的开口,一个转向面对教堂前面的入口,当人们往前走时,地面向台阶降下来,一堵有十字形开口的墙就在面前。当光照进来时就形成了光的十字架,它随太阳的移动而移动。教堂室内采用光强烈的明暗对比来突出强调光的折射效果,光线穿过“十”字洞口时,营造出光与影的猛烈碰撞。教堂的内部昏暗又深沉,但祭坛上面的十字光带是最醒目动人的。因为光只有被照射在黑色的背景上才能展示出它最与众不同的效果。“水的教堂”的整体建筑设计好似一个被光环怀抱着的世界,光的微妙对比给这建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筑的空间变化增添了庄严和肃穆的氛围。建筑空间中通过巧妙地运用光与影形成的光线完美的营造出建筑空间的主题氛围,把设计师想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光与影形成的光线强弱突出设计的宗旨,以至能达到强化空间精神主题的作用。
浙江建筑第23卷第6期2006年6月 建筑空间的动感与光影 陆林海 (舟山市普陀区教育局基建科,浙江舟山318000)
摘要:针对建筑设计中出现的追求动感性建筑形态和空间运动的趋势。分析了光影与空间互动方法的设计,作为营造空间 动态视觉意象的参考。 关键词:实体界面;形态;事物运动;光影;动感空间 中图分类号:TU--0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707(2006)06—0015—04
利用光影营造富有情感的建筑空间是建筑设计 中的重要手段。光的存在使建筑空间内物质形态的 表现和关联情感的实现成为可能,光不单停留在显 现物体,其空间视觉不仅是对感性材料的机械镜像, 而是对空间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光不是表现的目 的,在反对那些传统静止的、封闭的建筑空间的同 时,更需推崇空间的运动性、关联性、动感性的心理 反应…。建筑不仅是为人类提供栖息的物质外壳, 建筑用材也不仅是实现建筑容器的物质手段,而是 利用光影来融合空间中的各种因素,赋予建筑和空 间以生命,深人体现空间的人性化原则。 1 空间实体界面的物理形态 当光被孤立出来时只能表现为一种静止的、表 皮的形式,所能感觉的是其亮度和热度。人们被大 自然壮丽景象所感动的是光和自然共同造就的,而 不是孤立的光的本身。路易・康说过:“太阳一直 不曾明白它是何等伟大,直到它射到一座房屋的侧 面。” 光与建筑空间的实体界面无法分开,光的质 地感、韵律感、立体感、流动感等艺术表现的描述,其 实是光影与界面的质地、形态、色彩等互为影响的视 觉反应,物质界面的动感艺术形态设计,使光影刻画 出空间动感艺术成为可能。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其《建筑形式的动态》一 书中指出:可以通过形状的几何特性、尺寸、面积和 位置来表达建筑的性质。他认为存在一系列决定着 艺术表现和意义的心理立场,如扩张、收缩、推动、上 升、下降、前进、后退等,运用它们可增加建筑的表现 力。点、线、面、体等集合元素在人的知觉中具有一 定的表现特质,这种形式感不是逻辑推理的产物,而 是人的心理与环境模式的一种呼应 。设计通过 对实体界面的形状、材料质地、色彩等人们可感知的 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激活和诱发心理暗示,使空 间给人以质感、量感、力度感、运动感、和谐感等各种 心理感受。 实体界面多以静态的物质形式存在,如果说产 生的动感停留在平面的话,那么有了光和影的作用, 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所渲染的动感则是立体的、 深刻的和具有内涵的。 1 1韵律与节奏 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往往由于有秩序、 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而激起人们的美感,这种美称 为韵律美。空间围合构件以某种形式重复出现,在 实现实体动感韵律的同时,间隙间洒落的光影更将 动感韵律美赋予整个室内空间。贝聿铭设计的达拉 斯音乐厅侧厅,采用钢架和玻璃形成维护界面,钢架 呈扇形状发散,仿贝壳的肌理特征有规律重复,竖向 骨架由上向下扩散,水平骨架呈弧形向下倾斜。钢 骨架建立起非常具有动感的渐变韵律,在墙面、台 阶、地面、夹层平台上落下的各种形态的明暗交错的 骨架的光影,所产生的多变的、非单一节拍的韵律节 奏则使整个室内空间灵动起来,好像空间被光注入 了灵魂。见图1。
建筑设计中的光学原理应用光学原理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够影响建筑物的采光、视野和空间感。
在建筑设计中,光学原理的应用可以使建筑物更加舒适、功能更加完善。
下面将从采光、视觉效果和空间感三个方面探讨光学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采光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通过光学原理的应用,可以使建筑物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益。
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布局窗户和采用透明材料来增加采光面积,使室内光线更加充足。
此外,还可以采用天窗、光管等技术,将光线引入室内,提高采光效果。
通过光学原理的应用,可以创造出明亮、舒适的室内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光学原理在建筑设计中还可以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
通过合理利用光线的折射、反射和透射,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
例如,在建筑物的外立面设计中,可以利用光的折射原理,选择不同的材料和颜色,使建筑物呈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在室内设计中,可以通过光线的透射和反射,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
光学原理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感,还可以提升人们的视觉体验。
光学原理在建筑设计中还可以影响空间感的营造。
通过光线的引导和控制,可以创造出开阔、通透的空间感。
在建筑物的布局中,可以通过设置玻璃隔断、挑空等手法,使室内空间与外部环境产生联系,增加空间的延伸感。
此外,还可以利用光线的投射和反射,营造出不同层次的空间感。
通过光学原理的应用,可以打破空间的局限,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体验。
光学原理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光学原理的应用,可以改善建筑物的采光、视觉效果和空间感,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和功能性。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光学原理,并灵活运用,以创造出与人们需求相适应的建筑物。
只有将光学原理与建筑设计相结合,才能打造出更加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
室内的光影与照明效果对空间设计的影响摘要:灯光的运用是现代居室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室内的照明效果除了满足照明的基本功能外,对于营造氛围、美化环境、渲染风格、分割空间等都起着非常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现代居室中的照明和光影效果被设计师们赞誉为“视觉的魔术师”。
关键词:灯光居室空间照度光影环境风格造型材质色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灯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环境照明而步入环境艺术领域,因此一些专家和学者提出了“灯光环境艺术”这个崭新的概念。
在照明设计方面,专业的照明设计队伍和机构尚待培育。
照明设计单纯依靠电气工程师或照明器材供应商、装修公司完成的局面应当改变。
根据国外经验,重大的照明工程,特别是景观和装饰照明工程的设计大都是具备照明专业知识的建筑师,艺术家主持完成,从方案构思开始,贯彻到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全过程。
当前我国建筑师,规划师的照明专业知识不足,特别是缺乏参与光环境设计的意识和主动性,因此现实的照明工程中设计精品寥寥无几。
室内光照是指室内环境的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光照除了能满足正常的工作生活环境的采光、照明要求外,光照和光影效果还能有效地起到烘托室内环境气氛的作用。
色彩是室内设计中最为生动、最为活跃的因素,室内色彩往往给人们留下室内环境的第一印象。
色彩最具表现力,通过人们的视觉感受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类似物理的效应,形成丰富的联想、深刻的寓意和象征。
光和色不能分离,除了色光以外,色彩还必须依附于界面、家具、室内织物、绿化等物体。
室内色彩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物的性格、室内使用性质、工作活动特点、停留时间长短等因素,确定室内主色调,选择适当的色彩配置。
一、现代居室空间功能的划分和灯光照明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现代居室空间根据人们生活习惯和功能的划分可以分为:客厅、卧室、书房、餐厅、厨房、卫浴间等。
由于各种居室空间所承载的功能不同,它们对照明有着不同的要求。
比如客厅既是会客的场所,又是主人休闲娱乐的空间,它应有温暖热烈、稳重大方的灯光配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照明方式,照度(是指灯光到达照射物表面的数量表示)可以随意调节,既让客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感,又满足自己休闲娱乐的照明要求;卧室是休息睡眠的场所,光线需要柔和、温暖,能根据需要调节光线强弱,从而给人以舒适、安静的感觉;书房(工作室)是学习和工作的地方,要求照度较高,光线均匀;餐厅为了就餐的方便,既要求光照投射在桌面上又要避免光线直射眼睛。
第34卷第4期 ・74・ 2 0 0 8年2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l ARCHITECTURE Vl01.34No.4
Feb.2008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04 0074—02 论光线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和影响
温国栋 摘 要:深入探讨了光对建筑空间的作用,从寻求光明与黑暗之间的统一和寻求光的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两方面,就 如何正确使用光进行了研究,以帮助设计师充分发挥光的作用,创造出既符合功能要求,又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建筑。 关键词:光,室内空间,环境,功能性,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TU113 文献标识码:A
光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视觉环境中最活跃的因 素,对光的理解和探究,东西方各有不同的理解和历程。传统西 方建筑注重独立的“形”的塑造,认为形是形本身的实体,建筑就 犹如一座座实体雕塑一般。光影的质量是衡量环境成功与否的 一个重要标志。 东方文化所理解的“形”是从“无”开始的,早在老子《道德经》 中就曾有过精辟的论述。空间,按照中国人理解就是“空”,虚空, 但不是虚无,而是无中生有,虚实相生,因而中国建筑在光的运用 上也显得含蓄和通透,甚至让人觉得是无意而为。 1光对建筑空间的作用 1.1 光构筑空间 光对空间秩序的调整,整体感的营造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光和构成建筑空间的实体构件一样,在表现空间、调整空间的同 时也能创造空间,冈纳・薄凯利兹说:“对于我,没有光就不存在空 间。”光的强弱虚实会使空间尺度改变,比例与形状的感觉也会有 所不同,光强的部位视觉清晰,而弱的部位视觉模糊,这与距离远 近的视感变化相似,故空间就有了深度感、层次感。另外,光还叮 以分割空间,创造子环境并给人以区域感,这种分割虽然不如实 体分割那么强烈,但却十分方便、灵活。 1.2光塑造形体 光是视觉感知的基本,光照到物体表面勾勒出它们的轮廊, 在物体的背后聚集阴影,给予它们以深度。沿着光明和黑暗的界 限,物体被清晰地表现出来获得自身的形式,展现相互之间的关 系。如果没有适当的光,实体的立体感就显示不充分,相互关系 也交待不清,会使设计中很多富有美感的特征失去作用。如小沙 里宁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小教堂,在较小的室内空间中,利用圣坛 上的金属片反射天窗投射下来的自然光线,闪光的金属片好象是 来自天国的片片雪花,在这里光是灵魂,金属小片只是承载光的 载体,如果没有光的作用,只靠金属片的造型,则要大大逊色了。 1.3光表现材质 在室内环境中,有些很平常的材料,经过合适贴切的灯饰及 光影烘托会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本・克莱门茨通过视觉渠道感 受到的触觉特性称作“视觉质感”,并指出:“要视觉可辨范围内的 任何明暗变化都能产生一种视觉质感、强光、层次、反射光和阴 影,所有这一切都是和质感有关的因素。”表面光滑的材料可以产 生强烈的反光,但它们在没有直接光的照射下会显得黯淡无光。 例如玻璃、抛光金属、抛光石材,这些材料在强光下给人以强烈的 视觉刺激,令人精神振奋,但如果运用不当,又会造成光的泛滥和 污染,加重人的视觉和心理负担。表面粗糙的材料,例如天然石 材和未经加工的木材,因为没有光的直接反射,色彩会表现得更 加真实,很多设计师钟情于这些未经表面加工的材料,因为它们 给人以亲切感,而对于具有一定透明度的材料来说,光更展示了 它的无穷魅力。 1.4光装饰环境 路易・康说:“我家的墙上不施色彩,不愿使自然光的效果受 到干扰。光线在一日之间,一年四季中的改变,赐色彩予我们,地 面家具以及种种材料上的反光,形成了光线的空间,也就是我的 空间光线是一种基调,红光产生绿影,绿光产生红影……当我明 白了这一切,我不再涂色,而以光线为依凭。由此获得的色彩,令 人叹为观止,但无从驾驭。”光除了在色彩上给环境以无穷变化的 装饰外,另外,它本身的造型效果也能极大地丰富空间环境。例 如本来平淡无奇的结构构件排列起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除了结 构本身的立体感明确了,也为地面和墙面撒下一条条阴影,随着 阳光移动为空间带来变化,强调了建筑的节奏感和空间深度。 1.5光烘托环境 对环境气氛的烘托是光极为重要的特性之一,建筑空间根据 其功能类型的不同需要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艺术气氛。如教堂空 间需要有神圣崇高的氛围,中庭空间需要灿烂明快,休息空间需 要宁静亲切,娱乐空间需要活泼激奋,每种空间气氛都会使身处 其中的人们受到感染,产生与这个建筑空间功能相同的心理情 趣。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合理用光来达到。在迪斯科舞厅里反光 球将各色透射灯的光分散反射到空间各处,整个空间变得零乱、 跳动,人们只能从瞬间闪亮的部分得到片断的视觉印象,眼花缭 乱,热血沸腾。但如果白天走进这些舞厅空间,你会发现它只是
·269·
建筑规划与设计
【摘 要】光与建筑空间是建筑设计永
恒的主题,本文通过分析建筑空间的形式及建
筑师对光与空间的理解,将建筑空间中的光分
为两种:“照射在建筑上的光”和“充满空
间的光”。这样的分析使得光与建筑空间的关
系上升到一种哲学的思考,从而为今后的建筑
设计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关键词】光 建筑 空间现代建筑中的空间问题已经被明确提出并成为建筑设计的核心与本质,这一点应经是毋庸置疑的。在此基础上有人提出“建筑赋予空间以秩序,人类通过空间形成秩序”,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认可,但该观点更多的是去强调建筑对空间的形成作用,而没能把光创造空间和赋予空间秩序的作用提到更重要的高度上。本文通过剖析光与建筑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以及他们共同的作用,来证明光与建筑共同创造空间并赋予空间以秩序。一.关于光光对人类来说就是生命,甚至比生命更加重要。人类对光的渴望促使人类利用火把进行照明,到了近代更是又发明了电灯,让人类远离了黑暗拥有了更多的光。正是因为对光的渴望,人类才脱离了洞穴创造了建筑。光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光对于建筑的重要意义。光对于建筑形式的构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光更是被建筑师所重视,甚至成为建筑的生命。著名的美国现代建筑师路易斯·康对光和建筑的关系是这样描述的:“……自然光给予空间特性,自然光给予建筑生命,因为建筑是由光的环境照射而产生生命。基于此,除非给予他(建筑)生命(光),否则没有一个空间是真实的……”。柯布西耶,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关于光与建筑的关系,他曾有过这样的论述:“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我的建筑设计当中大量地使用光。对于我来说,光是建筑最为重要的基础。我通过光进行建筑设计”。另外,他在《走向新建筑》一书中为“建筑”作出过一个著名的界定:“建筑是一些搭配起来的体块在光线下辉煌、正确和聪明的表演。我们的眼睛是用来观看光线下的各种形式的,光明和黑暗显示形式,使立方体、圆锥体、球体、圆柱体和方锥体等这些伟大的原始形态轮廓分明地浮现出来。”不仅仅是路易斯·康和柯布西耶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如此重视光的作用,可以说要想设计出成功的建筑就必须把光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来考虑,不考虑光因素的建筑作品都是不成功的。二.关于空间关于空间的哲学思考很早就已经存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一章中有这样的阐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空间”一词成为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始于现代建筑的兴起,这使建筑设计达到了更高的理论层次,达到哲学的高度。现代建筑思想当中对空间概念的解释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森佩尔的“围合体”理论。该理论认为空间是一种围合体,是用墙体与天花等围合形成的空间,整个围合体和被围合的空间共同组成建筑体。第二种是“连续体”理论,以风格派和包豪斯的李西斯基及莫霍利-纳吉为代表。他们认为空间是一种“连续体”,强调内外空间的连续性和延伸性。第三种是施马索夫的“身体的延伸”理论。该理论认为空间是“身体的延伸”,由身体在某种体量中想象性的延伸而感知其空间。这种观点是建筑界对“空间”的一种特殊理解。以上对空间概念的理解,无论是如何理解空间、创造空间,其最终的目的是要形成建筑体而为人服务。人离不开光,那么建筑业同样也离不开光,无论哪一种空间理论都必须创造出有光存在的空间,才能称之为建筑空间,也才能满足人的使用需求。三.照射在建筑上的光对于光与建筑的关系在我们看来有这样两种形式,一种是照射在建筑上的光,也可以称之为照射在物体上的光;另一种是充满建筑的光,也可以理解为充满空间的光。首先我们来探讨什么是照射在建筑上的光。照射在建筑上的光,就是光、建筑、阴影所共同组成空间的一种形式,这种观点来源于柯布西耶对光与建筑的理解。柯布西耶认为,光投射在物体上,就会产生出明亮面和黑暗面,这是造型的原点。这与希腊——罗马的古典造型理论是一致的,与巴黎学院派的理念也是共通的。柯布西耶在他的建筑作品朗香教堂的设计中对光的处理就采用了强烈的光影对比手法,尤其小祭坛的光塔更是采用了绝妙的光影处理手法。人们看不见光源,只能看见光像微小的颗粒一样降落下来。为了能使肉眼清晰的看见撒落下来的光,柯布西耶特意将墙壁的表面进行了拉毛水泥处理。从上部投射下来的光所形成的光塔,是柯布西耶在青年时代就梦想实现的设计理念。这样的光与建筑的表现手法在古代希腊神殿中表现得更为深刻,比如雅典卫城上的帕蒂农神庙,或者意大利南部遗留下来的帕埃斯图姆。虽然它们只留下一部分柱子和墙壁,连屋顶都没有,其内部空间如何,曾经有怎样的光线照射,这些都很难再现。不过只要围着神殿四周的柱廊环绕一周, 就参与到这个空间当中了。我们能从中感受到的是建筑四周列柱所形成的具有强烈光影对比的条纹图案洒落在我们身体上,并从我们的身体交互穿过的情形。在古代罗马的万神庙中我们更可以看见黑暗中一道光线从空中射入,空间因此而诞生的充满戏剧性的形态——一个球形空间被从正上方开设的天窗射进来的一道光束所照亮,圆形光束洒落在神殿内部的墙壁上,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移动,为这个球形的几何学空间增添了无穷无尽的变化。四.充满空间的光
柯布西耶对于光的观点可以总结为“投射
在建筑上的光”,然而建筑师赖特却和他的观点
截然相反。赖特认为“影视陈腐建筑师笔下的游
戏。现代的建筑师,现在要利用光来造型。扩
散光、反射光、折射光……,光是为光本身而
存在的,影是多余的。”密斯也发表过与赖特类
似的观点:“在实际使用玻璃做模型的时候,我
发现了一件事情,即在建筑的处理的事情上,
最重要的通常是反射光的处理,而不是光和影
的效果。赖特和密斯对光的认识观点可以总结
为“充满空间的光”。
古希腊罗马的建筑可以称之为“照射在建
筑上的光”,那么哥特式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正是
“充满光”的空间。这类空间共同的特点是由半
透明的、连续的墙体围合而成。哥特式建筑就
属于这种围合,彩色玻璃镶嵌在整个墙面上。
因为建筑是石头建造的,所以肯定有很多石头
柱子,但是由于飞扶壁的特殊结构形式,很多
柱子都与墙面脱开,布置在墙面的外侧,而留
在墙面上的柱子也被分成若干纤细的柱子,完
全没有了重量感。从内部空间来看,这些纤细
的柱子的束隐蔽在彩色玻璃的黑框中,一般情
况下肉眼很难看到,在视觉上完全消失了。建
筑外部的光透过这样厚重的彩色玻璃墙壁就变
成了柔和的散光,充满整个空间。如果假设内
部空间是光的集合的话,那么一定希望内部空
间对于外部来说是一个发光体,我们从外部观
看哥特式教堂的时候,它的确是这样的。无数
的尖塔和小尖塔向外部扩散呈放射状,而且其
外部轮廓也附带有很多突出的锯齿状的元素。
我们认为这样的表现形式所表达的正是光的放
射形态,这样的空间形式也就成为了“充满空间
的光”。这样的光与空间的形式也被后来的许多
建筑师运用并加以极大的发展。例如19世纪建
造的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赖特设计的犹太
教堂、密斯设计的大量玻璃幕墙建筑、意大利
建筑师安德烈亚·玛费伊和矶崎新最新合作设
计的意大利Maranello的一座社区图书馆都是
“充满光的空间”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 [日]香山寿夫著.宁晶 译 建筑意匠十
二讲.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0
[2] [法]勒·柯布西耶著.陈志华译. 走向
新建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
[3] 朱雷著. 空间操作.南京:东南大学出
版社,2010.9
解读光与建筑空间
梁旭方 张烨烨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解读光与建筑空间
作者:梁旭方, 张烨烨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刊名:
建筑与文化
英文刊名:Architecture & Culture
年,卷(期):2013(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zywh20130425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