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的三大视角教学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240.50 KB
- 文档页数:5
社会学三大方法论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采用了三种主要的方法论,分别是实证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和社会构建主义。
这三种方法论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各有不同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本质和运作机制。
实证主义是社会学中最早出现的方法论之一,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来获取客观的社会现象和规律。
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现象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测量和验证,从而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统计分析等。
这种方法论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测量和预测,强调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和统计结果,从而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的规律和趋势。
符号互动主义是社会学中另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强调个体在社会交互中的意义构建和交流。
符号互动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符号和意义的交流所创造出来的,个体的行为和意义是相互关联的。
符号互动主义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参与观察、访谈和文本分析等。
这种方法论注重对个体行为和交互过程的理解,强调主观性和个体意义的重要性。
通过符号互动主义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交互的意义和动力,揭示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社会构建主义是社会学中相对较新的方法论,强调社会现象的构建和多样性。
社会构建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社会成员通过语言和符号的共同构建而产生的,没有固定的本质和真相。
社会构建主义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批判性理论、解构分析和叙事研究等。
这种方法论注重对社会现象的解构和批判,强调多元性和权力关系的重要性。
通过社会构建主义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权力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实证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和社会构建主义是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三种方法论。
它们分别强调了社会现象的客观性、主观性和构建性,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解释社会。
在具体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根据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论,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以获得更深入的洞见和理解。
社会学考点1.社会学的提出:“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来的。
2.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视角:一、功能主义的视角二、冲突论的视角三、互动论的视角A: 功能主义的视角强调这样一种模式,即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
功能主义强调道德共识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
当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分享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时,这种道德共识就存在。
功能主义者认为秩序和平衡是社会的常态。
这种社会平衡建立在社会成员所分享得到的共识的基础上。
B: 冲突论强调人们因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
该理论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即构成社会的各部分远不是作为整体一部分而平衡运行的,实际上,它们是互相冲突的。
C: 它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往的,他们又是如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的。
倾向于互动论视角的人,有时被称为微观社会学家,因为它们研究个人和小的群体而不是大规模的社会结构。
乔治·米德通常被认为是互动理论视角的奠基人。
3.社会学的功能: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4.社会学产生的背景:.社会变革:发生在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的“两次伟大的革命”引领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变革,它们成为了社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工业革命,产业革命自然科学的发展15世纪下半叶,欧洲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到17世纪形成了一场科学革命。
18世纪和19世纪前期,自然科学取得三项重大成果。
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社会科学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15世纪下半叶,欧洲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到17世纪形成了一场科学革命。
18世纪和19世纪前期,自然科学取得三项重大成果。
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社会科学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的兴起: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为社会学的实际研究提供了具体的资料和数据,也给社会学的研究提出了课题,还推动了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社会学的三大理论视角一、关于社会的划分尽管许多经典社会学家都以对社会的划分来作为他们的理论基石,但他们却从未在划分社会类型的方式上达成过共识。
而这些不同分类框架常常由于对划分出的社会类型所持有强烈的价值判断而带有缺陷。
如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将所有社会分成三组:原始社会、野蛮社会和文明社会(言下之意,非西方社会就理所当然的成了原始、野蛮社会);孔德将社会划分为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主义(科学)阶段;而马克思则从经济基础的角度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及其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
波普诺在其著作《社会学》一书中则从社会成员如何生存(即他们的生存方式)为基础,考察了由伦斯基发展出来的分法。
即:狩猎采集社会(Hunting and gathering society)、园艺社会(Horticultural society)以及几乎同时代出现的游牧社会(Pastoral society)、农业社会(Agrarian society)、工业社会(Industry society)、后工业社会(Postindustrial society)。
二、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视角(Structural Functionalism)功能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在生物学占统治地位的19世纪发展起来的,并深受物种进化论的影响。
孔德和斯宾塞提出了功能主义最基本的原则:社会与生物有机体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
后来的追随者更坚持任何社会系统都回像人体系统一样自然地协调发挥作用以确保系统自身的稳定或均衡,社会中的各部分对社会的稳定都发挥着一定的功能。
因此,从功能主义的视角来看,社会实在功能上满足整体需要从而维持社会稳定的各部分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涂尔干常常被视为当代功能主义的奠基人。
他把社会看做是一个由道德价值观上的共识来规范的特殊有机体。
他对以机械团结为基础的社会和以有机团结为基础的社会做了区分。
《关注社会,多视角思考》教案第一章:了解社会现象1.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社会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1. 社会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方法1.3 教学步骤1. 引入社会现象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社会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
第二章:多视角思考的意义2.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多视角思考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多视角思考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1. 多视角思考的意义和重要性2. 多视角思考的运用方法2.3 教学步骤1. 引入多视角思考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多视角思考的意义和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视角思考问题。
第三章:社会问题的多视角分析3.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多视角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1. 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 多视角分析社会问题的方法3.3 教学步骤1. 引入社会问题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视角分析社会问题。
第四章: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4.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1. 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步骤2. 研究方法的运用4.3 教学步骤1. 介绍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2. 讲解研究方法的运用。
3. 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讨论5.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多视角思考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2 教学内容1. 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2. 小组讨论的技巧5.3 教学步骤1. 给学生提供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引导学生运用多视角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