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9
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研究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研究作者:蔡红生(作者)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 2010年6月1日【编辑推荐】《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研究》: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独特的韵味:在这个万物共生的地球上,每一个个体都有它独特的地位。
我们欣赏特色文化,我们追求和谐文化,希冀透过中美大学校园文化这个窗口,窥视并探究这个多彩世界色彩斑谰的文化的冰山一角……【内容简介】《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研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穿科学发展观,运用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比较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纵横交错中以点带面的方法,从文化、校园文化、大学和大学校园文化等基本概念的辨析入手,在寻觅中美大学校园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轨迹的基础上,分别对中美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主体、主要内容和主要载体进行比较研究,最后力图提出中国特色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想选择模式.【目录】第一章导言第一节选题之解释一选题的确立二研究意义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节研讨之路径一研究的基本思路二研究的主要原则三研究的重点及创新第三节概念之辨析一文化二校园文化三大学四大学校园文化第二章中美大学校园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比较第一节中美大学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国大学的产生与发展二美国大学的产生与发展三中美大学产生与发展的相关比较第二节中美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一中国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二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三中美大学校园文化发展历程的比较第三节影响中美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主流文化二宗教信仰三社会发展第三章中美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主体比较第一节大学校长一大学校长的选拔二大学校长的知识背景与职业经历三大学校长在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主体地位第二节大学教师一大学教师的选拔与运用二大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三大学教师在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主体地位第三节大学学生工作者一大学学生工作者的起源与发展二大学学生工作者的价值取向三大学学生工作者在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主体地位第四节大学学生一大学学生的招考录取二大学学生的价值取向三大学学生在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主体地位第四章中美大学校园文化主要内容的比较第五章中美大学校园文化主要载体的比较第六章中国特色大学校园文化的理想选择结语:我理想中的中国特色大学校园文化参考文献后记【序言】我的博士生蔡红生经过八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在去年年底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答辩毕业,其博士论文《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研究》,在盲评和答辩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好评。
美国和中国的大学教育有哪些不同?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加强,美国和中国的教育也愈发受到关注。
特别是大学教育,在两个国家有着不同的体系和文化背景。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美国和中国的大学教育有哪些不同。
一、课程设置1. 美国:强调自由选择,课程开设灵活。
美国大学课程设置非常灵活,学生在大学期间可以自由选修各种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
2. 中国:强调专业分化,课程设置较为固定。
中国的大学课程设置比较固定,学生需要在本专业范围内选择课程学习,同时,大学教育也更加注重专业化和学科领域的划分。
二、教学方法1. 美国:注重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思辨能力。
美国的大学教育注重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2. 中国:注重讲授式教学,强调理论知识。
中国的大学教育注重课堂讲授,教师注重讲解理论知识,学生需要积极听课,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
三、研究生教育1. 美国:研究生教育阶段强调自主研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阶段注重自主研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2. 中国:研究生教育阶段强调跟随导师进行研究成果。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阶段注重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学生需要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积极跟随导师的研究项目,取得研究成果。
四、校园文化1. 美国:注重国际化,多元化文化交流。
美国大学校园文化注重国际化和多元化文化交流,学生可以享受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体验,促进人际交往能力。
2. 中国:注重校企合作,强化社会实践。
中国大学校园文化注重校企合作,加强社会实践与学术研究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美国和中国的大学教育有着不同的教学体系和文化背景。
我们希望透过这篇科普文章,可以更好地了解两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美两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异同点,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
文章首先将对“校园文化”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为后续的比较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文章将从历史、社会、教育等多个维度,分析中美两国高校校园文化形成的背景,揭示两国校园文化特色的形成过程。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比较中美两国高校在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以及行为文化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分析两国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优势和不足。
文章将提出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和建议,以期推动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中美两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中美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国高校校园文化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集体主义和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中,强调和谐、稳定与秩序,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学术氛围浓厚,重视学术研究与创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书法、音乐等元素也在校园文化中得到体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
在校园活动中,传统节日庆典、文艺比赛等形式多样,传承并发扬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美国高校校园文化则更加多元和自由,强调个人主义和创新精神。
在美国,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受到高度重视,校园文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挑战权威。
学术氛围开放,注重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研究方向。
美国高校校园文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力,通过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贡献社会。
在校园生活中,体育竞赛、艺术节、音乐节等活动丰富多样,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和锻炼能力的平台。
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在价值观、学术氛围、活动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高校注重集体主义和传统文化传承,强调和谐与稳定;而美国高校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和挑战权威。
中美校园文化差异校园建筑的差异。
中国的大学校园通常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高高的围墙将学校与外界隔离开来,学校的一切活动几乎都在封闭的围墙内进行。
而美国大学一般没有围墙,是所谓的“无边际大学”、“无围墙大学”,是开放性学校。
学校与其他领地的分界似乎根本不存在,但实际上美国人的心中存在着无形的分界线。
这种差异和中西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
中国的院墙文化自古就有而且闻名于世,人们习惯于用围墙来保护群体或家庭的领地及利益。
围墙是中国民族文化趋于封闭、向心、内敛与含蓄的文化心理的表现,而这种心理又与中国人安于现状、与世无争的出世哲学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分不开。
②另外,院墙文化实际上是对群体隐私的一种维护,中国人一般遵循内部开放,对外封闭的原则,对外界采取封闭防范的态度。
而美国人的房子,包括学校、政府机构等,都是以房屋为中心,四周向外敞开,有的虽然修建篱笆,但也是一些低矮的栅栏,给人以对外开放的感觉。
美国人性格外向、直率,崇尚自由和竞争、爱冒险。
这种敞开的建筑布局与中国的院墙文化相反,体现了美国人对外开放、内部封闭的居住文化心理。
“教”与“学”的差异。
中国大学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上教师只是把提前备好的课程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全盘而被动地接受。
教学方法依然以提问、背诵、作业为主,学生成为机械的记忆工具,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很差。
另外,大学生学术能力也比较差。
可以说中国大学教育培养出了一群考试的“高手”,而非是具备综合能力的实用人才。
美国高等教育非常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校园文化极具崇尚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念。
学校给了学生很大的学习自由空间,如通过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使学生能自主安排学习生活、自由选择学习方式等等。
学生和教师之间关系平等,上课气氛自由轻松,学生可以随时举手发言,而且学生的任何发言都会受到鼓励。
教学方式多样化,如个案讨论、小型辩论赛、论文中期发表报告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国内外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综述及评价作者:张静路佳丁泽国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24期摘要: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在对国内外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进行总体综述后,提出我国校园文化建设要立足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证性研究。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创新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214-01一、国内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综述国内学者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校园文化建设的口号正式提出是在1986年,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热潮。
国内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校园文化的定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学说:意识形态说,有的学者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众意识,是学校根据社会成员的参与以及逐渐养成的认同的群体思想文化意识。
综合说,有的学者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体制、教育环境、校风校风等的综合体现。
氛围说,有的学者认为校园文化是弥漫于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以及他们的环境的氛围等。
第二,校园文化的功能研究,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校园文化的功能有着不同的看法,贾九斌(2009)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与识别》中将校园文化的功能从校园物质文化功能、制度文化的功能、精神文化功能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凌宏彬(2003)在《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中从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协调功能等方面,提出完善学校的总体规划,建设科学有效的校园制度文化,健全校园物质文化和创建校园精神文化方面培养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
第三,关于校园文化的发展方面。
国内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阶段划分不一致:苏国红(1999)从逻辑历史的关系的角度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四个时期,校园文化的萌芽期(1978-1984)这一时期校园文化形式单一,学习热成为主流,校园文化的初建期(1984-1989)政治热冲击校园,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校园文化的重建期(1990-1993,1993-),校园文化失范转向校园文化的全面重建。
试论美国校园文化产品设计及对我国的启示——基于对哈佛
大学COOP文化产品店调研
曹盛盛
【期刊名称】《创意设计源》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基于对哈佛大学COOP校园文化产品店的实地调研,从空间充分的店铺、规划有序的产品分类、开发深入的同类产品、共融互利的企业合作、创意丰富的符号应用、特定人群的特殊礼物六个方面来分析其纪念品设计的特点,比较、分析当前我国校园文化产品开发的不足以及造成差距的原因,进而从意识层面,经营层面、设计层面和产业层面对我国校园文化产品开发提出建议.
【总页数】4页(P34-37)
【作者】曹盛盛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途径与实践--以校园文化产品设计为例 [J], 王俊涛;王宝德;肖慧
2.试论基于3D打印技术的创意文化产品设计 [J], 穆王君
3.3D打印在校园文化产品设计中的应用r——基于在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实践 [J], 白涛;虞慧岚
4.贵州黔东南苗族银饰手工工艺研究——以校园文化产品设计为例 [J], 贺红
5.以泰山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产品设计 [J], 杜宝萱;刘静;张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中外大学校园文化差异的对比——英语(师范)11101班李万景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高等教育由于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形成了多元化的高校文化体系。
通过分析、对比我国与欧美高校文化的核心差异,强调可供我国大学吸收与借鉴的因素和有价值的文化成果。
结合国情,为我国建设更加丰富和完善的大学校园文化谏言献策。
关键词: 校园文化; 高等教育; 欧美文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 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
要进步,要创新就要不断地学习,并及时引入鲜活的元素使大学教育工作时刻保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不可否认的是欧美高校校园文化就为我国高等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1、大学校园文化的含义从广义上说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为主体的校园生活与学习生活的总和。
狭义地讲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以德育活动、课内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校园生活的思想行为表现活动为载体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其产生与学校的产生是同步的,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也包含着校园文化发展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影响着高校自身的发展,同时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作用。
因而建设合理的、科学的大学校园文化既是新时期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同时又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进步的需要。
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教育制度、经济体制等诸多因素不同,中外校园文化建设各有特点。
欧美国家中美国教育发展十分迅速,充分发育的市场经济体系,兼容并包的各民族文化杂交系统以及高度的思想自由、学术自由氛围,使美国校园文化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与中国呈现一定的差异。
美国校园文化分析随着世界日益全球化,美国作为全球最领先的国家之一,在文化方面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美国校园文化是美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美国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美国校园文化,并探讨其中的特点和影响。
一、社交文化美国校园文化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社交文化。
美国大学生普遍强调自由、平等和多元性,并积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
这种社交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开放和自由。
在美国校园里,学生们可以自由地交往和互动,并拥有自己的社交圈。
美国校园文化中的社交是多元化的。
在校园里,学生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包括学术活动、组织活动、聚会和社交俱乐部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拓展自己的社交圈,结交新朋友,并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特长和能力。
美国学生社交圈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主要得益于学校提供的平台和资源。
二、学术文化美国校园文化除了广泛的社交文化外,还有着普遍尊重和推崇学术的文化氛围。
在美国,学生们特别重视学术成就和知识水平。
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业和考试。
在美国大学中,学生们经常被要求写大量的报告和文章,并且完成各种多样的作业。
这些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并为他们的日后的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美国校园文化中,学术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学生们会通过各种考试和作业来证明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知识水平。
这种竞争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种激励,鼓励他们在学术上不断进步。
三、创业文化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创业文化已经成为美国校园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美国高校中,创业有着许多优势,例如学术资源丰富、创新意识强烈、科技研发力量强大。
在校园里,创业者可以得到各种支持和帮助,例如有专业团队提供创业指导、资源共享和融资支持等。
创业在美国校园文化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流行文化,成为了许多年轻人追求成功和创新的方式。
尽管创业面临许多风险和挑战,但在美国校园里,大多数人仍然愿意尝试创业并为之奋斗。
作者: 王淑侠
作者机构: 商丘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157-15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6期
主题词:�决胜21点》;校园文化;教育体系;多元文化
摘要:由于传统文化、国家政治制度以及经济发展的特点,美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放自主的教育体系;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课外生活;多元文化的交叉融合。
电影《决胜21点》是反映美国大学校园生活的票房大片,浓缩了美国大学的校园文化特征,让我们更直接更形象地感知美国校园文化,从而正确认识美国的大学校园文化。
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研究摘要:本文通过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研究,提出中国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更多借鉴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先进和成熟的经验,争取创办更多的世界一流大学。
关键词: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特色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75-03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传承和创造人类文化的高等学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大学发挥着巨大作用。
正如中国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所说:“21世纪,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或快或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拥有知识和人才资本的高等学校,将由经济社会的边缘走向经济社会的中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
大学校园文化更是作为一个国家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引领社会思潮的灯塔、传播社会文明的舞台和承载民族文化的脊梁。
美国拥有4000多所大学,这些大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美国是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强国,在2010年的全球性大学排行榜中,美国独占鳌头。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公布的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前10名的大学中有8所美国大学,前20名的大学中有17所美国大学,前50名的大学中有35所美国大学,前100名大学中有54所美国的大学,前200名大学中有89所美国大学。
这些世界一流的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很多在美国及全球各个领域展现出卓尔不凡的才能,为社会进步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美国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独具特色,造就了众多的世界一流大学。
美国的大学校园文化在创新精神、自由精神等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学习借鉴的目的就是要加强我国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创新,加速超越,争创中国更多的世界一流大学。
1 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人在大学校园生活与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群体精神及其所附载体。
大学校园文化的特色是指大学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上所表现的个性特点,以大学人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精神面貌为表征,反应出大学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2 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的特色2.1 严格的大学校长遴选制度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灵魂人物和引领者,是大学的首席学术和管理领袖,是所任职大学的象征,始终与大学的变革与发展息息相关,对于大学的繁荣和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起着核心领导作用。
美国的大学校长遴选非常严格。
大学宪章赋予了董事会遴选出的校长职责和权利,一旦现任校长任期将满或由于现任校长提出辞职而出现职位空缺,就由校董事会启动校长搜寻及遴选程序。
一般情况下,校长必须在自己不打算继续担任校长的前一年向董事会提出辞职,请求并经董事会同意后,由董事会指定一个校长搜寻委员会,由搜寻委员会负责发布招聘校长的广告,对候选人进行全面考察,组织完成候选人的面试和筛选工作,然后将最终候选人提交董事会,由董事会进行表决。
例如,2006年在哈佛大学第28任校长的搜寻工作中,除了遵循例行的校长搜寻程序外,董事会还成立了教师和学生两个咨询团。
咨询团主席和校友协会会长经常参加搜寻委员会的会议,而搜寻委员会的代表也定期参加咨询团的会议,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确保大学利益相关者之间能够协同努力并及时交流信息。
经过严格的选拔,由29位哈佛大学校友组成的监督委员会于2007年2月11日批准任命历史学家德鲁·吉尔平·福斯特为哈佛大学校长。
福斯特成为哈佛大学的第28任校长,也是该校建校历史上被任命的第一位女校长。
哈佛大学负责挑选校长的专门委员会认为,她是一名及其优秀的管理人员,拥有卓越的人际处理能力。
的确,这种严格、公正的遴选程序使一批杰出校长的产生有了制度上的保障。
在美国,是否拥有学者的头衔或身份,对一位校长职位的竞争者来说,并不是能否成为大学校长的先决条件。
美国大学校长选拔不迷信权威,而是采用“外部选拔模式”,绝大部分校长是从其他学校的校长或教务长中产生的,从本校产生的校长或企业、公司的领导人来担任校长的人并不多见。
德鲁·吉尔平·福斯特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有过20多年的习教经历,在那里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担任妇女研究项目主任。
2001年,她进入哈佛。
毋庸置疑,跨校求学与工作的背景有利于吸收各自单位的经验之长,综合形成特色和优势,有利于学校的良性发展。
在美国大学的最高领导机构实际上是大学的董事会,这是美国大学管理制度的一个显著特色。
2.2 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美国人的创新精神是世界公认的。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早期的西进运动中,美国人就是要把荒野变成城市,荒野开拓者们在西部边疆的艰难历程使美国人成长起来。
美国人那种吃苦耐劳、勇于开拓、大胆探索、弘扬个性的精神正是在开拓西部的运动中造就的。
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也并没有直接从英国、德国移植过来,他们重视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又富有改革精神,既没有英国大学“为教育而教育”的传统,也没有德国大学“为学术而学术”的惯例,而是借鉴外国大学办学的先进经验并开拓性地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发展了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
20世纪,美国依靠大学的发展一步步登上了科学高峰。
美国拥有一流大学的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全世界一流大学中,美国至少有2/3。
从代表全球最高科学成就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情况来看,1901年至1933年,美国获得86项中的7项,获奖人7人;1934年至1945年,美国获得26项中的9项,获奖人12人;1946年至1996年,美国获得153项中的96项,获奖人157人,大大超过同一时期英、德、法三国的总和。
美国的大学更是富有创新精神。
斯坦福大学1951年率先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发展大学园区,实现资本、技术和人才的集聚,成就了今天的硅谷,开创了大学办学的新思路。
康奈尔大学成立于1865年,是美国最重要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其办学目的就是“让所有想学习的人都能够找到要学习的课程”。
学校开设各类课程达4000多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就是让学生离开舒适区(comfort zone)。
康奈尔大学的创新精神影响了整个美国高等教育。
哈佛大学建于1636年,是美国最古老的大学,比美国建国还早140年。
建校350年来,创造了辉煌的教学科研成绩。
哈佛大学的校风崇尚自由竞争和个人奋斗,崇尚冒险和创业,到目前为止,美国有8位总统、40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出自哈佛。
2.3 独一无二的自由精神美国大学自治、不受政府控制是美国大学校园文化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大学的自治大大地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美国,任何组织都能建立大学或私立学院。
然而美国大学的自治并非一开始就产生了,而是源于学校的不断努力争取。
美国的达特茅斯学院是殖民地时代建立起的一所私立学院。
19世纪初,在该学院董事会内部矛盾发生后,其州议会企图通过修改特许将该学院重新组织为州立大学,州高级法院的判决支持了州议会,但联邦高级法院却支持了该学院,认为“州议会的行为侵犯了学院的建立特许”。
这项判决对美国大学的自治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美国大学学术自由蔚然成风。
学术自由是学者不受雇佣他们的院校的控制和限制,拥有自由进行科研、教学和出版的权利。
最初美国大学的学术自由也是受到限制的,大批教师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维护自身的职业安全,1915年成立了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简称aaup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在联合会的努力下,实现了“学术自由和教授终生职位的原则”,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被大多数四年制高等院校广泛接受,现已经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基石。
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讲演时提到,斯坦福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秘诀是他们始终把学术自由作为“大学不可或缺的灵魂”。
美国的大学为新思想的产生创造了宽松的自由探索真理的空间和环境。
学术自由是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的精髓。
2.4 独具匠心的校训美国大学的校训历史久远,注重个性,尊重个人价值,表达独特,别具一格,更多地体现服务社会的思想,呈现浓厚的宗教色彩。
哈佛大学的校训有多重提法,被提到最多的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斯多德为友,更应与真理为友(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but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关于哈佛的校训也有不同的提法: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经验和知识,更重要的在于他是否有正确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提到更多的是:为增长才干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
从不同的哈佛校训都能反映出求实崇真的哈佛精神。
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自由之风永远吹拂(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
康奈尔大学的校训是: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想学的科目。
(i would found an institution where any person can find instruction in any study.)哥伦比亚大学的校训是:在上帝的神灵中我们寻求知识(in thy light we shall see light.)。
从几所大学的校训内容不难看出美国大学人张扬个性,追求真理,崇尚自由的一贯作风,是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的突出体现。
3 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给我们高校建设带来的启示3.1 赋予大学充分的自主权各级政府应赋予大学更多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大学的积极性。
在大学校长的选拔上,采用内部选拔和外部选拔同步进行的方式,这样在某种程度上避免内部选拔的校长视野比较偏于狭隘,办学思想和办学行为相对保守和封闭,难于逾越本校的历史传统和环境,从而限制了视野的拓展,不利于大学办学思想的改革和创新。
在大学自治方面,要按照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要充分体现大学办学更大的自主权,减少各级政府和部门对大学的干预,保持大学相对的独立性。
在学术自由方面,要大力弘扬“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积极倡导学术自由,大力发挥教师的作用,不断加强大学学术权力的分量,逐步实现行政权力从学术权力分离,不再干扰学术权力,从而建立真正自由的学术环境,促进更深层领域的科研探索。
3.2 提升创新精神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大学的本性旨在对未知世界的认识,对新事物进行探索,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探索未知而求真,更重要的在于求真基础上的不断创新”。
我们要学习美国大学文化的创新精神,积极创设环境,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注重对知识的创造和运用,鼓励学生不唯上、不唯书,不拘于传统,不盲目崇尚权威,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追求自我飞跃和突破,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教育;大学要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加大科技投入,培养国家需要的大批科学家和发明家,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