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村社区 创造美好生活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农村社区创造美好生活

——安徽省农村社区建设纪实

安徽省地处长江下游的西部,总面积13.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82万,现辖16个地级市、105个县(市、区)、15417个行政村,农村人口3100万。安徽这片江淮大地锦绣多姿,教育发达,文化昌盛,历史底蕴深厚,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份、全国创新型试点省份。

安徽人民历来敢为人先,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安徽,是农村大包干的发源地,是全国率先进行税费改革的试点地区。起步于2007年的农村社区建设,为安徽的农村体制改革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为安徽的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统筹谋划创制先行

安徽省坚持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行政村范围内,依靠全体居民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着力整合各类资源,强化自治和服务功能,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养,努力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制机制。

安徽省坚持把农村社区建设与美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2007年5月,《安徽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拉开了农村社区建设的序幕。随后7份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文件陆续出台,分别就健全农村社区治理机制、提升农村社区管理水平、加强农村社区服务、实现农村社区建设标准化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2013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6年,初步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字幕:到2016年,初步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农村新型管理体制逐步形成,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字幕: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今年,省委1号文件、省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农村社区建设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农村社区建设形成了层层落实、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

民政部对安徽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非常关心,李立国部长亲自赴安徽进行调研指导。安徽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省委书记王学军、代省长李锦斌都曾亲临农村社区,视察指导农村社区建设。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徐立全和副省长梁卫国经常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全省各地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理念,多措并举,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安徽特色的发展思路:一是突出顶层设计,二是突出城乡统筹,三是突出标准规范,四是突出法治建设。(字幕:一是突出顶层设计,二是突出城乡统筹,三是突出标准规范,四是突出法治建设。)

试点引路是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全省陆续确定了23个省级试点县、360个试点乡镇和4500个试点村,有力带动了农村社区的稳步发展。(字幕:省级试点单位:23个县(市、区)、360个乡(镇)、4500个村。)各地坚持分类施策,对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明确不同的建设路径。注重因地制宜,普遍实行“一村一社区”,以行政村为单元有效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有些地方实行“一村多社区”或“多村一社区”等不同模式。

淮北,这颗皖北平原上的璀璨明珠,近年来着力统筹城乡社区协调发展,累计投入8000万元用于村级“8145”工程建设,重点建好“八室、一场、四栏、五中心”。(字幕:“八室”:全程代理室、党员活动室、信访调解室、文体活动室、技术服务室、村干部工作室、农家书屋和警务室;“一场”:公共活动广场;“四栏”:党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政策宣传栏、信息发布栏;“五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议事中

心、党员活动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文体娱乐中心。)实施绿化、硬化、亮化、排水、垃圾中转等基础设施改造,村庄道路、水电、通讯设施同步跟上,农村社区建设呈现出万紫千红的亮丽景象。

合肥、滁州等地开展示范农村社区和“五个十”农村社区创建活动,(字幕:创建十大生态绿化村、创建十大休闲旅游村、创建十大民俗风情村、创建十大特色产业村、创建十大乡风文明村。)打造了一批“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村韵浓、村味足”的农村社区示范点。

黄山、宣城等地强化农村社区文化认同,把农村社区建设与徽文化传承有机融合,保护传统古村落,创新和发展乡贤文化,注重发挥村规民约、村训家训、村民自治章程的作用,保持了农村社区的乡土特色。

马鞍山、芜湖等地开展农村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职业化的尝试,实现了岗位职业化、报酬职级化、管理规范化。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增强了自治功能,提升了服务水平,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了美好乡村建设。(字幕:增强了自治功能,提升了服务水平,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了美好乡村建设。)

铜陵、淮北等地率先完成了省级标准化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黄山市屯溪区、马鞍山市当涂县、铜陵市铜陵县、淮

北市杜集区、池州市贵池区被命名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

规划引领强化服务

2012年省委、省政府明确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美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三年来,省级财政、福彩公益金累计投入2.2亿元、市县财政配套投入10亿元用于农村社区建设。

各地把强化为民服务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率先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搭建农村社区服务平台,健全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努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社区就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安全、养老、助残等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社区法治建设成效明显,社区文体活动日益丰富。

各地普遍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动员居民群众、各类基层组织和驻村单位参与农村社区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

活动。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困难家庭的社区支持、关爱和互助体系。

很多地方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经营性服务机构进入农村社区,设立金融、邮电、交通、餐饮、农村超市等便民服务网点,为农村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市场化服务。

各地大力培育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引导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参与农村社区服务。省民政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