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抗毒素TAT工作流程及皮试方法的改进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16 MB
- 文档页数:22
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TAT)
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TAT)介绍:
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前需进行皮内试验防止注射时出现过敏反应。
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TAT)正常值:
阴性。
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TAT)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阳性:注射后15~30min内局部皮肤出现红晕(硬肿大于1cm);或皮
肤出现皮疹、发痒、皮炎、结合膜炎、口腔炎、喉头水肿、恶心、头晕、心悸甚至血压下降,严重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大汗、迷、发绀、呼吸困难,乃至惊厥死亡。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过敏史的人或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人。
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TAT)注意事项:
检查前注意:极少数患者,可在皮肤试验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常
于注射后数秒至5分钟内开始,先皮肤瘙痒、四肢麻木,继则气急、胸闷、发绀、心跳加快、脉细、血压下降、大量出汗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病人死亡。
故应做好抢救准备,如常备盐酸肾上腺素、氢化可
的松、中枢兴奋药和抗过敏药。
所以皮试前应听从医生嘱咐。
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TAT)检查过程:检查方法:皮内试验。
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法及脱敏注射法
1、皮试液的配制与试验方法
取1支含1500国际单位的破伤风抗毒素药液0.1毫升,加生理盐水至1毫升(即150国际单位/毫升)
取0.1毫升(15国际单位),做皮内注射。
注射后20分钟观察反应结果。
2、皮内试验结果判断
阴性:局部无反应或反应轻微,全身无不适。
阳性:局部反应为皮丘红肿,硬结大于1.5厘米以上,红晕大于4厘米,有时出现伪足或有痒感,全身过敏反应与青霉素的血清病型反应相同。
3、脱敏注射法
试验结果为阳性,因病情需要又必须注射时,则采用脱敏注射法。
原则是采用小剂量,每隔20分钟肌肉注射一次。
使用本法时应备0.1%肾上腺素1mg,以防意外。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法
脱敏原理:为小剂量变应法所致生物活性介质的释放量少,不至于引起临时反应,短时间内连续多洗注射以逐步消耗体内已形成的IgE,最终可以大量的注射抗毒血清而不致发病,但这种脱敏是暂时的,经过一定时间后,IgE能再产生,重建致敏状态。
以后如果再用抗毒血清需重做皮内试验。
注意事项:
(1)脱敏过程均采用肌肉注射法。
(2)内次注射后需密切观察。
(3)在脱敏过程中发现病人有全身反应,如气促、紫绀、荨麻疹及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停止注射,并迅速处理(同过敏性休克)。
(4)反应轻微时待症状消退后,酌情将注射的次数增加,剂量减少以顺利地注入所需的全量。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与注射办法的改进破伤风抗毒素,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血浆经物理、化学方法精制而成。
用于救治破伤风患者,也可用于有潜在破伤风危险的外伤病员,作为被动免疫的预防注射[1]。
由于TAT对于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注射后可引起过敏反应,使用前必须做过敏实验。
结果阴性,方可进行注射。
若结果阳性,由于TAT是一种特异性抗体,没有可以替代的药物,需采用脱敏注射法进行注射。
笔者通过10年对780名外伤患者TAT皮肤过敏实验两种方法对比发现,改进后的皮试和注射方法对护理人员在皮试结果判断上有很大的帮助,降低了假阳性结果的发生率,减轻了病人由于多次注射带来的痛苦。
1 资料与皮试方法1.1两种皮试方法均采用1ml注射器,4号或4.5号针头抽吸TAT原液,避免用超过4.5号针头抽吸,针头越大残留在针头的TAT液越多,导致皮试液浓度偏高。
TAT液为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有限公司的制剂(1500U/支0.6ml )生理盐水适量。
1.1.1方法称之为传统法,吸TAT原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处,取0.1ml在前臂掌侧内段作皮内注射,20分钟后观察结果。
1.1.2方法称之为改进法,吸TAT原液0.05ml加生理盐水至1ml,取0.1ml在前臂掌侧内段作皮内注射。
1.1.3两种皮试方法结果判断标准阴性:局部无红肿,全身无异常反应。
阳性: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范围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或有痒感。
/假阳性:皮丘稍大或红,但不超过1.5cm,红晕范围介于3 -4cm者,局部无瘙痒及全身症状。
1.2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χ2检验2 结果随机将780名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皮试。
传统组符合皮试结果阴性的有228例,占58.5%,阳性105例,占26.9%,假阳性57例,占14.6%。
改进组皮试结果阴性的有357例,占91.5%。
阳性31例,占7.9%,假阳性2例,占0.6%。
经统计学处理,对比分析,结果见表1所示。
破伤风抗毒素(一).皮试液剂量:每ml含150IU的TAT生理盐水溶液为标准,皮内注入0.1ml含TAT15IU,20分钟后观察实验结果。
(二)结果判断:1、阴性:局部无红肿,无异常全身反应。
2、阳性:局部皮丘红肿,硬结大于1.5cm,红晕超过4 cm,有时出现伪足,主诉痒感,全身过敏反应,血清病型反应同青霉素,试验结果证实为阳性反应时,须用脱敏注射法。
(三)阳性脱敏注射法机理:小量抗原进入体内后,同吸附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 结合,释放出少量的组胺等活性物质,不致对机体产生严重损害,因此临床上不出现症状,经过多次小量的反复注射后,可使细胞表面的IgE抗体大部分,甚至全部被结合而消耗掉,最后可以全部注入所需药量而不发生过敏反应,方法:多次(分四次)每隔20分钟注射一次,每次注射后均需密切观察,脱敏过程中,发现病人有全身反应,如气促,发绀,荨麻疹及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止注射,并迅速处理;待症状消退后,酌情增加注射次数,减少剂量,以顺利注入所需的全量。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法次数抗毒血清生理盐水注射法1 0.1ml 0.9 ml 肌肉注射2 0.2 ml 0.8 ml 肌肉注射3 0.3 ml 0.7 ml 肌肉注射4 余量稀释至1 ml 肌肉注射青霉素过敏试验(1)皮试液剂量:青霉素过敏试验液的剂量以每ml 含200—500U,20分钟后观察试验结果。
青霉素皮试试验液的配制青霉素钠加0.9%氯化钠溶液每ml药液青霉素钠含量要点与说明(ml ) (u /ml ) 80万u 4ml 20万 用5 ml 注射器,6-7号针头 0.1ml 上液 0.9 ml 2万 下用1ml 注射器,6-7号针头 0.1ml 上液 0.9 ml 2000 每次配制时均需将溶液摇匀 0.1ml 上液 0.9 ml 20 配制完毕换接421号针头,妥善放置 2、试验方法:确定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于患者前臂掌侧下段皮内注射青霉素皮试溶液0.1 ml 含青霉素20或50u ,20分钟后观察,判断并记录试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