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赏析出自元代诗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赏析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峰峦如聚:形容重岩叠嶂,群山密集,绵亘不断。
「山河」句:言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历代皆为军事要地。
张养浩于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关中旱灾,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
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本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
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望西都,意踟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③西都:指关中一带,周、秦、汉、北朝、隋、唐等朝均在这里建都。
④踟躇:原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这里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
⑤「伤心」句:言经过秦汉的故都,想起那「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兴亡往事,引起无穷的伤感。
⑥「宫阙」句:言在无数的战乱中,过去的宫殿已经化为了一片焦土。
宫,宫殿。
阙,王宫前的望楼。
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修辞一、原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二、翻译:(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内心想得很多(心情很不愉快)。
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三、详细解析:“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华山周围的山峰仿佛都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波涛汹涌就像发怒一样。
“山河表里潼关路”: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是通往潼关的交通要道。
“望西都,意踌蹰”:遥望古都长安(今西安),心中思绪万千,感到十分迷茫和不安。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经过秦汉时代的宫殿遗址,看到那些曾经辉煌壮丽的宫殿如今已经变成了尘土,令人感到十分伤心和感慨。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论是封建王朝的兴盛还是灭亡,最终受苦的都是普通百姓。
这句话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和百姓的悲惨命运。
三、多种修辞手法1.拟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中,“聚”字赋予群山以守卫潼关的生命和意志,形象地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怒”字则赋予黄河水以人的情感,写出了黄河水奔腾汹涌的气势,从听觉上写出了潼关处于黄河边的险要地势。
2.对偶:“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中,一句写山,一句写河,形成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增强了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3.借景抒情:全曲通过描写潼关的雄伟地势和秦汉宫殿的遗址,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百姓命运的深切同情。
4.对比: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中,作者通过对比封建王朝的兴盛和灭亡,揭示了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普通百姓始终受苦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2023年最新的张养浩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赏析3篇张养浩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赏析3篇张养浩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赏析(1)shān pō yáng ·tóng guān huái gǔ山坡羊·潼关怀古zhāng yǎng hào张养浩fēng luán rú jù ,bō tāo rú nù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shān hé biǎo lǐ tóng guān lù 。
山河表里潼关路。
wàng xī dū ,yì chóu chú 。
望西都,意踌躇。
shāng xīn qín hàn jīng xíng chù ,gōng què wàn jiān dōu zuò letǔ 。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xìng ,bǎi xìng kǔ ;wáng ,bǎi xìng kǔ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赏析(2)《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晚年的散曲代表作。
天历二年(1329年),朝廷以“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任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他却不顾高龄体弱,随即“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星夜奔赴任所。
途经潼关时,由眼前所见,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于是,写作了本首《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在他以“山坡羊”为曲牌所写作的九首怀古之作中,《潼关怀古》是思想性和艺术性最高的。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古诗文: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的给**位考生筛选整理了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古诗文: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古诗文: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古诗文: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ﻭ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ﻭ
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ﻭ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ﻭ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古诗文: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ﻭ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ﻭ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以上是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古诗文: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翻
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汇聚,(黄河的)波涛像是发狂似的滚滚。
潼关外存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壮丽,地势险峻。
眺望古都长安,陷入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注解:⑴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⑵峰峦例如共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
共聚:收拢;围困⑶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指波涛汹涌。
⑷“山河”句:外面就是山,里面就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峻。
具体内容指潼关外存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即为内外。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毒也。
”备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潼关:和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第一关城建在华山山腰,北望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道,非常险峻,为古代进陕门户,就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⑸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⑹犹豫:迟疑、停留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于思索,则表示心里不平淡。
一作“斜阳(chí chú)”。
⑺“伤心”二句:谓目睹秦汉遗迹,旧日宫殿尽成废墟,内心伤感。
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
秦汉经行处:秦朝(前年~前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指秦汉故都遗址。
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⑻启:指政权的统治者巩固。
启、亡:指朝代的盛衰更迭。
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
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
文言文《山坡羊·潼关怀古》相关知识汇总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翻译山坡羊作者:张养浩潼关怀古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良多。
(心情很不愉快)使人伤心的是经由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为了泥土。
封建王朝树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仍是受苦。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重点字词⑴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⑵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
聚:聚拢;包围⑶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指波涛汹涌。
⑷“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即内外。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无比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⑸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而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⑹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一作“踟蹰(chí chú)”。
⑺“伤心”二句:谓目睹秦汉遗迹,旧日宫殿尽成废墟,内心伤感。
伤心:使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
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经行处,经由的地方。
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张养浩。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前言】《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
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这种同情与关怀的出发点是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在传统的五七言诗歌中本为常见,但在元代散曲中却是少有。
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注释】⑴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⑵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
聚:聚拢;包围⑶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指波涛汹涌。
⑷“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即内外。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⑸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⑹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一作“踟蹰(chí chú)”。
⑺“伤心”二句:谓目睹秦汉遗迹,旧日宫殿尽成废墟,内心伤感。
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
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意思及赏析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意思及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1张养浩峰峦2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3潼关路。
望西都4,意踌躇5。
伤心秦汉经行处6,宫阙7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山坡羊:元曲牌名。
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北。
2峰峦:山峰和山峦。
3山河表里:潼关地势险要,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4西都: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5意踌躇:思绪起伏翻腾。
6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7宫阙:泛指宫殿。
华山的群峰像是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的波涛如猛兽怒吼,地动山摇,凶险的潼关要道就在华山与黄河之间。
遥望古都长安,万千思绪弥漫心头。
秦汉的遗址令人伤心,曾经的万千宫殿都化作了焦土。
一朝兴起,百姓要出钱出力去搭建宫殿;一朝灭亡,百姓流离失所餐风宿雨,怎样都是这些老百姓们遭殃!【大一爱一之美】很多人说,战争带来灾难,黎民百姓生灵涂炭。
但张养浩把历史看得更深,从“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样的历史规律来看,不论是王朝兴盛还是王朝衰败,都是贵族之间的权利游戏,真正受苦受罪、勤劳却不能果腹的都是百姓,是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于是发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样的一声呼喊,打破了好大喜功的帝王的美梦,他对百姓的同情和一爱一也传递给了后世的人。
【赏析】这首作品的观点与以往赞颂盛世、控诉乱世的诗文迥然不同,在作者看来,不管怎样都是百姓受罪,于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我们看事情也要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个现象,写作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分析本质的原因。
这样的文章才有深度。
【启示】这首元曲的作者张养浩,在十九岁时就被荐为东平学正,后来一直做到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的职位。
但他看到元朝的朝廷已经黑暗腐败,便以要奉养年迈的父亲为名,辞官家居,此后很久都没有再任官职。
八年之后,也就是天历二年(1329),朝廷第七次以“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的诏书命张养浩赈灾,他不顾高龄体弱,接到诏书的半夜就奔赴任所。
山坡羊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坡羊》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
所作的。
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
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下面小编整理了山坡羊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山坡羊》译文及注释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
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注释:
⑴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⑵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
聚:聚拢;包围
⑶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指波涛汹涌。
⑷“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
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即内外。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
必无害也。
”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
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⑸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⑹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赏析【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原曲】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依旧受苦。
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作者】张养浩(1270--1329)元散曲家。
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
曾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
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
辞职归隐,屡召不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
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
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背景】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
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
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
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主题思想】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赏析】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像,突出了历史的变迁.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翻译
《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
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相关的翻译吧!
原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
①山坡羊——曲牌名,决定这首散曲的形式;“潼关怀古”才是标题。
本文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②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③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④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古称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
⑤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
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⑥伤心——令人伤心的是,形容词作动词
⑦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6-25)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指秦汉故都遗址。
⑧宫阙——宫殿。
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翻译
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
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
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
中心思想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这首小令是元文宗天历年间,关中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在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触发了追念古代情怀而作的,表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这支流传的小令,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的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
它像一支高烧的红烛,照亮了人们的眼睛,
使之认识到象征封建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它的倒塌也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
这便是它所闪耀的思想光辉。
至于铸辞精当,造型生动,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乃其余事。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把潼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潼关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发出一声沉甸甸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奇叹。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