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4091-2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课程设计2
- 格式:rtf
- 大小:80.26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科学教案:《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堂关于水资源的课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水资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正如同我们每天都需要水来满足渴望,我们也应该了解如何保护和正确利用水资源。
通过学习这个课题,我们将学习到什么是水资源,为什么需要保护水资源,以及如何正确利用水资源。
让我们开始吧!什么是水资源?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水,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等形式存在的水。
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命、发展农业、工业和社会经济都至关重要。
为什么需要保护水资源?水资源的保护十分重要,因为人类对于水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水资源却是有限的。
同时,水也是许多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生存的基础,因此保护水资源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水污染对水资源的威胁水污染是水资源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工业废水、农业农药和城市垃圾等都会进入河流和湖泊,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污染的水资源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也会对水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
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地下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然而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水位下降,甚至出现地下水资源枯竭的情况。
因此,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过度开采也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方面。
如何保护水资源?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具体的方法。
减少污染源减少污染源是保护水资源的根本措施,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我们不能将垃圾倒入河流或湖泊,也不能将废水排入水体。
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使用环保型的清洁用品,减少使用农药等对水资源造成污染的物质。
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为了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我们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水污染事件。
同时,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做起,比如减少洗澡时间、收集雨水用于农田灌溉等。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设计目的 (1)1.2 设计任务 (1)1.3 设计时间 (1)第二章计算说明 (2)2.1 基本资料 (2)2.1.1 河流自然条件 (2)2.1.2 地区气象资料 (2)2.1.3 工程要求 (2)2.2 构筑物类型确定 (3)2.2.1 取水构筑物分类及确定 (3)2.2.2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3)2.3 构筑物设计 (5)2.3.1 取水头部设计 (5)2.3.2 进水管设计 (7)2.3.3 集水井设计 (8)第三章结论 (13)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1.1 设计目的1、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和系统化,培养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设计、制图、查阅资料、使用设计手册和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
2、使学生能通过设计掌握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基本计算方法。
3、掌握工具书的应用方法。
1.2 设计任务南阳市一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1.3 设计时间2013年1月3日——2013年1月6日第二章计算说明2.1 基本资料2.1.1 河流自然条件1、河流水位:最高水位为 35.35 m, (频率P=1%);最低水位为 20.45 m (保证率P=97%)。
2、河流的流量:最大流量为 26500 m3/s;最小流量为 335 m3/s。
3、河流的流速:最大流速为 2.45 m/s;最小流速为 0.5 m/s4、河流的含砂量及漂浮物:最大含砂量 0.45 kg/ m3;最小含砂量 0.0013 kg/ m3。
有一定数量的水草和青苔,无冰絮。
5、河流主流及河床情况河流近岸坡度较缓,主流离岸 75 m,主流最小水深 3.9 m。
岸边土质较好,有一定的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
2.1.2 地区气象资料最低气温:-10℃,最高气温:39℃,最大冰冻深度15㎝。
2.1.3 工程要求净水处理厂供水量为 3.85 万m3/d,供生活饮用和生产需要。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设计1. 背景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推进,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需要进行科学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
2. 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水资源规划和利用的研究,深入了解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掌握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3. 内容3.1. 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分析通过对全球和国内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水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的成因和影响,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发展方向。
3.2. 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通过对水资源管理和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的介绍,学习水资源的分析和评估技术,掌握水资源规划、保护和利用的途径和方式。
3.3. 水资源的利用通过对各种水资源利用方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了解不同水资源利用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熟悉农业、工业和城市等领域的水资源利用技术和管理方法。
3.4.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问题,深刻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严峻挑战和紧迫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途径。
4. 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评估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综合考评的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部分。
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出勤和参与度等,期末考试成绩包括闭卷笔试和开卷论文两个环节。
6. 教学资源本课程设计需要用到的教学资源包括课本、教学PPT、案例分析资料、实验室设备和实习场地等。
7. 参考文献1.《水资源概论》(作者:刘开全)2.《水资源管理与规划》(作者:刘宪群)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者:杨建英)4.《水环境系统分析与模拟》(作者:王道久)8. 结语水资源规划和利用是当前和未来的重大课题,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做出应有的贡献。
水的利用和保护(二)一、教材分析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全球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和中国的水资源现状,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全球的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匀,保护水资源是目前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问题,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使同学们更好的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2.知道处理污水的几种常用方法,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技能。
3。
学会液态的过滤操作.4.初步学会利用所提供的信息分析一些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污水处理的三种方法: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
教学难点:粗盐精制的规范操作四、教学准备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资料,多媒体,烧杯、漏斗等过滤法用到的实验器材五、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通过教师演示,学生亲自动手小组实验的方法,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处理突发事情的的能力,2.计算机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图片,直观、形象,大大提高教学的品质。
3.情境教学:利用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学以致用。
4。
讨论、质疑、互动式教学本节课多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交流,增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六、设计理念本节课采用实验、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互动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
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三种净化水的方法,能更好的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对水资源的保护。
七、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先向学生展示海南美丽清澈的海水,再展示一些受污染的水环境图片,叫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欣赏两类不同的图片,小组讨论,发表意见,并全班交流。
用强烈的反差图片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让学生感受到水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有多严重。
水污染1。
用“你们知道造成两种截然不同情境的原因何在"的提问引出水污染的概念:当排放到水中的污染物的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并且造成了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就称为水体污染.2.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造成水污染的几条途径.3.用多媒体展示平常大家熟悉的几种水,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样的水才算是干净的,怎样才能得到干净的水,引出“水的净化"1。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案2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资源的分类及其分布情况,掌握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掌握水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技术。
3. 了解一些现代水资源管理技术,掌握对水资源管理的实践操作。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 水资源的分类及其分布情况2. 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 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及方法和技术4. 现代水资源管理技术及对水资源管理的实践操作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通过图片、地图等多种媒介展现水资源在国内外的分布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课时:水资源的分类及其分布情况通过图表和视频,了解水资源分为地下水、地表水、雨水、海水等类型,以及各类型水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
第三课时: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PPT、视频等展现水资源的利用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如浪费、过度开采、污染等,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迫切性。
第四课时: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及方法和技术通过案例分析、现场参观等手段,学习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及保护的方法和使用的技术,如节水、防污染、以及现代污水处理技术等。
第五课时:现代水资源管理技术及对水资源管理的实践操作通过现场实践操作、实验等方式,掌握实用的现代水资源管理技术,如智能化水资源监控及在线管理系统等。
2.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方法,结合现场实践操作,打造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效果评估1. 学生的考核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实践操作、个人报告及期末考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掌握的水资源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
2.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调查问卷、课程反馈及教师自我评估等方式,评估本次教学的效果并对教学改进提出建议。
五、学习体会本次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案将理论、现实案例、技术操作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一次系列课程里全面了解了水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深入理解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及方法和技术,增强了保护 water 资源意识的同时,还有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着很好的锻炼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很好的提升作用。
守护水资源水资源的课程设计在守护水资源的课程设计中,我们将探讨如何有效管理和保护水资源,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水危机。
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以守护水资源为核心,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水的重要性、当前面临的水危机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水资源。
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活动、小组讨论和案例研究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水资源观念,并培养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利用的意识;2. 了解当前全球水资源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3. 掌握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 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心。
三、课程内容1.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全球水资源现状与问题-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 水资源管理与政策- 水资源管理的原则和目标- 水资源管理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国际和国内水资源保护政策的比较分析3.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水的利用方式和效率- 水污染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水资源保护的技术手段和策略4. 水资源保护的实践案例分析- 重点城市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案例研究- 水资源问题解决方案的制定与评估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介绍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课程相关话题,并形成共识。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水处理厂、河流调研等实地活动,以加深对水资源问题的认识。
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估实际水资源管理案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进行评估。
2. 个人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关于特定水资源问题的个人报告。
3. 小组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水资源保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4.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于水资源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水资源与利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2. 使学生了解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的能力;2. 提高学生参与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实践活动的能力;3.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水资源相关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情感;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使其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行动;3. 引导学生树立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地理学科,旨在通过学习水资源与利用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认识,培养其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水资源问题有一定的关注,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讲解我国水资源的总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影响,以教材中相关章节为基础,结合地图、案例进行分析。
- 河流、湖泊、地下水的分布与特点- 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经济发展的关系2.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介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引用教材相关内容,探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
- 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的现状与问题- 节约用水、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与措施3. 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阐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分析保护水资源的措施,结合教材内容,探讨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策略。
- 水污染防治、水源地保护- 水资源合理配置、跨区域水资源调配4.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讲解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教材相关章节为例,分析水资源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水源利用与保护是地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水污染和水危机问题日益严重。
开展水源利用与保护的实践教学至关重要。
本文以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为例,设计一节实践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资源的类型、利用情况、短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水源的保护措施。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实践教学,学生应能:1.理解水的三态及转化过程,认识水资源类型及其分布情况;2.了解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掌握水资源保护措施及方法,探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健康的生态环境建设。
二、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通过身临其境的环境,直观地感受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和保护措施。
2.报告讲解:引导学生收集和整理研究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报告讲解,提升学生的学术素质。
3.分组实践:将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探究水资源的保护方法。
三、教学环节1.环节一:信息收集(20分钟)老师为学生提供教材和相关文献,要求学生小组阅读分析、收集和整理与多种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方面的信息,并用自己的话表达。
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信息收集,比如网络搜索、阅读图书、采访专家等方式。
并在一张大纸上制作“世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大事记”,展示已经收集的有关信息。
2.环节二:现场体验(40分钟)将学生带到周边水源保护区进行现场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收集和记录水资源的类型、质量和顺畅度等相关数据和信息。
同时,教师介绍当前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示学生思考和探索水的节约和保护方法。
3.环节三: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之间交流和分享他们所收集的信息,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水资源的看法和想法,解决其中存在的疑惑。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并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措施。
4.环节四:保护水资源活动(60分钟)根据小组讨论结果,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书 (04)(一) 设计说明书第一章概述 (05)1.1 设计依据和设计范围 (05)1.2 自然条件资料 (05)第二章设计水量 (06)2.1 各项用水量 (06)2.2 最高日用水量 (06)2.3 设计水量 (06)第三章给水水源及取水工程 (06)第一节给水水源3.1.1取水规模确定 (06)3.1.2地区水源选择情况及水源选择 (06)3.1.3取水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06)3.1.4水源地位置 (07)第二节取水构筑物3.2.1设计原则及设计特点 (07)3.2.2取水构筑物型式 (07)3.2.3取水头部选择 (07)3.2.4进水间的设计 (07)第四章取水泵站的设计 (08)4.1 泵的选择 (08)4.2 泵房布置 (08)4.3 主要设备选择 (08)(二)设计计算书第一章设计水量计算 (08)1.1 最高日用水量计算 (08)1.2 设计水量计算 (09)第二章设计水量 (09)2.1 取水头部设计 (09)2.2 进水间设计 (10)2.3 进水孔设计 (11)第三章取水泵站计算 (11)3.1水泵的选则 (12)3.2泵房布置 (13)3.3泵房标高设计 (14)结束语 (14)参考文献 (15)一、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设计要求通过课题设计,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给水工程中取水工程的设计内容、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学会根据设计原始资料正确地选定设计方案,正确计算,对取水工程进行设计。
要求学生对取水工程的设计思想,从取水点布置、取水构筑物选择、操作联系、生产管理以及物料运输等各方面考虑,进行合理的布置设计。
掌握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书的编写内容和编制方法,并绘制工程图纸。
设计内容1、水源选择2、取水方案及位置的确定3、取水构筑物形式和设备设计计算并绘图。
设计资料(一)水源和水质1、地下水:该县基本无合适地下水可以开采利用。
2、地表水该县拥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全市平均年降水深1568毫米,平均年降水总量748530万立方米,平均年径流深730mm,平均年径流总量355300万立方米。
水资源规划利用课程设计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基础,还是支撑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因此,对水资源进行规划与利用成为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规划利用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课程设计。
一、水资源规划利用的重要性1. 维持生态平衡:水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各种物种的生存环境。
2. 保障人类生活: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
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包括饮用水、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等。
3. 支撑经济发展:水资源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可以支持工业生产、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4. 防止水资源浪费: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在一些地区尤其匮乏。
规划和利用水资源可以减少浪费,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耗。
二、课程设计内容为了提高学生对水资源规划利用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可以设计以下课程内容:1. 水资源概述:介绍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当前面临的问题。
2. 水资源状况分析:通过统计数据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当前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利用中的困难和挑战。
3. 水资源规划原则:介绍水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统筹规划、可持续利用、保护优先和科学决策等,培养学生的规划思维能力。
4. 水资源利用技术:探讨水资源利用的各种技术和方法,包括水资源调度、节水措施、水资源保护和水处理技术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介绍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包括水资源评估、水资源配置和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6. 案例研究:选取一个实际的水资源规划利用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估该案例中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0244091-2班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任务
某市一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
二、设计目的
1、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和系统化,培养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设计、制图、查阅
资料、使用设计手册和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
2、使学生能通过设计掌握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基本计算方法。
3、掌握工具书的应用方法。
三、主要资料
(一)河流自然条件
1、河流水位:
最高水位为 35.00 m, (频率P=1%);最低水位为 20.10 m (保证率P=97%)。
2、河流的流量:
最大流量为 27000 m3/s;最小流量为 320 m3/s。
3、河流的流速:
最大流速为 2.48 m/s;最小流速为 0.6 m/s
4、河流的含砂量及漂浮物:
最大含砂量 0.47 kg/ m3;最小含砂量 0.0015 kg/ m3。
有一定数量的水草和青苔,无冰絮。
5、河流主流及河床情况
河流近岸坡度较缓,主流离岸约50—100m,主流最小水深3.8—4.0m。
岸边土质较好,有一定的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
(二)地区气象资料:
最低气温:-10℃,最高气温:39℃,最大冰冻深度15㎝。
(三)工程要求
1、净水处理厂供水量为 35000 万m3/d,供生活饮用和生产需要。
(四)设计资料和参考书。
1、设计资料
设计任务书及教材《水资源与取水工程》
2、参考书
《给排水设计手册》第1、3、10、11册。
《给排水快速设计手册》第l册。
《给水排水标准图集》90S321-1(格栅)、90S321-6(格网)
四、课程设计成果
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2、取水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图一张(2#)。
3、绘制取水头部平面图和剖面图一张 (2#)。
4、集水间平面图和剖面图一张(2#)(图例1:100)
五、设计时间:第15周(2011.12.5——11)
六、设计要求
1.自觉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
2.设计计算说明书:
字迹工整,干净整齐;
设计思路清晰,内容充实,原理正确,方案合理,内容表述准确;
计算有公式,公式有说明、出处;
3.图纸:
设计方案合理,线条层次分明,图面整洁,尺寸标注整齐统一;达到扩初设计施工图的要求。
七、成绩分类: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档。
八、成绩评定办法及标准
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在设计期间的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答辩、出勤等情况综合评定。
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其中,设计图纸占50%,设计说明书占30%,答辩占10%,出勤占10%。
成绩评定标准如下:
优:能认真完成设计指导书中的要求,设计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图纸整洁,设计方案合理,设计说明书内容充实。
良:能较好的完成设计指导书中的要求,能独立完成设计任务,设计方案基本合理。
中:能完成设计指导书中的要求,设计方案基本合理。
及格:能基本完成设计指导书中的要求,设计图纸一般。
不及格: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以不及格论:
1)未达到设计指导书的基本要求。
2)设计缺勤累计达三分之一以上者。
九、指导教师:肖晓存何亚丽余海静谭水成
环境与市政工程系系
2011/12/1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设计题目: 某市一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设计周数: 一周
班级:0244091-2班
指导教师:余海静肖晓存何亚丽谭水成
发题日期:2011年12月5日
完成日期:2011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