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2
六年级下册语文让真情自然流露作文教学设计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首先,老师跟我们解释了"真情自然流露"是什么意思。
原来这就是说,在写作文的时候,我们要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自然地表达出来,不要刻意去修饰或者矫揉造作。
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字才会有生命力,才能打动读者的心。
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就是关于一个作家写作的过程。
有一次,这位作家写了一篇文章,别人都说写得很好。
但是作家自己并不满意,因为他觉得这篇文章太过于刻意雕饰,失去了真实的感情。
于是他重新修改了这篇文章,尽量保持自己的原始想法,最后这篇文章才获得了大家的赞赏。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真挚的感情表达是多么重要!一篇好的作文,就像一个鲜活的生命,充满了作者的真心实意。
反之,如果作文里都是些虚假做作的句子,那就好比一具空荡荡的行尸走肉,没有了生气。
那么,我们该怎样在写作文时自然流露真情呢?老师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要先想清楚写作文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说我们要描写一个人或事物,就要先明确自己对这个人或事物的看法和感受。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情感基础,我们在写作时才不会东拉西扯,失去主题。
第二,多采用生动的细节来表达情感。
一些虚generalu的笼统描述是难以流露真情的。
相反,我们要努力去回忆或观察具体的细节,把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准确地呈现出来。
比如说我描写妈妈温柔体贴,不如说她每次为我熨好校服在我还在梦乡时就把它叠好放在床头。
第三,要用自己平时最自然的语言书写。
有些同学为了让作文看起来高雅一些,会刻意使用很多生僻的词语和复杂的句式。
但这样反而会让文章显得不自然。
我们最好是用最朴实的语言,就像我们日常交谈时说话一样,这才能真正把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
第四,保持一颗单纯的心。
我们在写作时要像个孩子那样天真烂漫,用最纯朴的眼光看世界,把最质朴的情感娓娓道来。
如果我们的内心被太多的思虑和负担压垮了,那就难以自然流露真情实感了。
六年级作文指导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确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提高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表达情感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质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作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积累、表达的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写作文吗?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就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写好作文。
2.作文写作基本要求师:要想写好作文,要明确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1)主题明确:作文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出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内容具体:作文要围绕主题进行具体描述,使文章内容丰富、生动。
(3)结构清晰:作文要有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结构要清晰。
(4)语言流畅:作文的语言要自然流畅,表达要清晰。
(5)书写规范:作文的书写要规范,字迹要工整。
3.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师:要想写好作文,我们需要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活动:(1)让学生在教室里观察周围的同学、物品等,找出一个有趣的场景或细节。
(2)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这个场景或细节,分享给其他同学。
(3)教师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描述,进行点评和指导。
4.表达情感,真情实感师: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表达情感:(1)让学生回顾自己生活中的一次感人经历,用语言描述出来。
(2)教师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描述,进行点评和指导。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作文更具表现力。
5.实践练习师:下面,我们来实践一下刚才所学的内容。
请同学们以“我的老师”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1)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完成作文后,进行展示和交流。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学会了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表达情感。
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精选六篇)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常见的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
2.在作文训练中引用古诗词,完成有关文化的习作。
3.用实际的学习行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身边的常见的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
【教学难点】在作文训练中引用古诗词,完成有关文化的习作。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分组搜集传统文化的资料(包含名称、内涵、形式)【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播放《我的中国心》歌曲同学们,这首《我的中国心》歌词里有一句“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你们可以想想,什么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子民身上的“中国印”?汉语汉字早已经成为工具逐渐出现在全世界人的视野里,那到底什么是你们身上、我们身上的“中国印”?学生回答。
同学们,其实我们从出生到成长,都会在中国固有的文化氛围里浸润,过传统节日,住传统房屋,吃传统食物,听传统的曲目,一辈一辈流传下来。
好像没有特别稀奇的地方,然而就是这平常的传统,是我们身上的“中国印”。
这堂课,我们就了解传统文化,看看传统文化给我们的写作会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二.了解传统文化。
1.小组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围绕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包含哪些具体种类?你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哪种种类?)2.小组展示。
明确: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身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含: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含: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含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初中作文教案初中作文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初中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
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学生:……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① 2 ×3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 ×3=② -2 ×3-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 ×3=③ 2 ×(-3)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 ×(-3)=④ (-2)×(-3)-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2)学生归纳法则①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同号得(-)×(+)=()异号得(+)×(-)=()异号得(-)×(-)=()同号得②积的绝对值等于。
③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3、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作文《审题立意》教学设计作文《审题立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能够准确理解题目含义,确定文章主题,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二、教学内容1、审题立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如何准确理解题目含义,确定文章主题。
3、如何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写作中审题立意的重要性,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
2、新课内容讲解(1)审题立意基本技巧和方法。
①理解题目含义:要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每个词语,明确题目要求写什么内容,限制了哪些方面,有哪些关键词需要特别注意。
②确定文章主题: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文章的主题,并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阐述。
③审题立意四字诀:引申、扩展、深化、转移。
即根据题目要求,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选择最佳的立意方向。
(2)如何准确理解题目含义,确定文章主题。
①逐字分析:对题目中的每个字进行分析,确保理解其含义。
②词语联想:根据题目中的每个词语,展开联想,寻找更多的相关信息。
③整体把握:将各个词语联系起来,整体把握题目的含义。
(3)如何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①观点要有深度:要选择有深度的观点进行阐述,避免过于肤浅或流于表面。
②论证要有深度:要运用丰富的论据和严密的逻辑进行论证,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③举例要有深度:要选择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阐述,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3、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的审题立意技巧和方法,对一些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立意练习,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加深记忆。
四、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尝试写一篇作文,运用所学的审题立意技巧和方法。
作文教案《感谢》(苏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作文教案《感谢》(苏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作文教案《感谢》(苏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选题背景本篇作文教案选取了《感谢》这一话题,这是因为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态度值得深思。
每天我们都有许多人在为我们所做的事情而付出,但我们很少注意到这些细节。
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挑战他们思考和写作能力的好题目,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生活,在学术上也有意义。
二、教学目标1.学习和理解“感谢”这一概念;2.了解“感谢”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对我们个人所带来的好处;3.学会感恩,并理解感恩的含义和意义;4.通过学习和写作,改进学生的写作技能;三、教学重点1.学生对题目进行彻底研究,用感性的方式理解感恩;2.理解感恩的真正含义,并认识到其重要性;3.学会表达感恩之情,并加以恰当的表达;4.学会撰写一完整有感情无语病的文章。
四、教学方法1.讲授课堂,以讲座和讨论的形式;2.小组讨论,由学生针对某些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3.口头演讲,让学生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点;4.作品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创新。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当有人帮助你时,你是否感激他们?当遇到险境时,你是否感激那些帮助你的人?为什么要感激别人?认识“感谢”这一概念。
第二节:主体1.讲解:感谢的概念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2.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感激之情的理解和看法;3.通过案例分析和情境演示,展示感恩的意义和价值;4.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展示,分享感恩和对感恩的理解和认识;5.讲解和分析优秀感恩文章的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
第三节:总结1.通过课程加强学习的主要任务;2.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和表达“感谢”的含义和价值;3.让学生思考并写出一个感恩的文章。
六、教学材料1.关于感谢的相关资料书籍;2.有关感恩、感激的电影和电视节目;3.真实案例和情况;4.有关感激之情的文章。
七、教学方式1.基于学生参与的学习,有利于思考和表达个人观点;2.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习者的感受和情感反应;3.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写作和表达;4.适当的让学生自由发展和创造。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白真情自然流露在文章中的作用。
2.激发学生倾吐内心情感的欲望。
3.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的技巧和方法,使文章能够达到真情自然流露的效果。
教学重点:了解和学习写作的方法,引导训练,从而掌握技巧。
教学难点:体会方法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一些感人的文章和片段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文章中最能打动人的东西莫过于真实的情感,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用情打动人。
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理解“真”的涵义的呢?学生说。
1.真人真事。
2.亲身经历。
3.符合客观实际的事等。
二、感受真情,师生互谈师:叶圣陶曾经说过“学生的作文也就是他的生活”可见在现生活,流露真情的重要。
下面给大家发几篇文章,请大家仔细阅读,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让我们为之动容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
(《秋天的怀念》片段,《背影》的片段,两篇学生作文)学生说,教师总结。
精描细绘见真情(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等)万事求实见真情直抒胸臆见真情(大胆的抒发自己的真情)巧妙地安排结构(设置悬念线索安排欲扬先抑等手法)用第一人称描写叙述师:大家说的棒极了,确实任何好的文章都是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那么真情也需要我们用语言渲染和包装,才能达到感动人的效果。
下面给大家放映几段影片的片段,大家觉得是那些语言,那些动作,那些情节波动了你的心弦?(放录象 1.表现亲情的一则广告 2.电影《我的兄弟姐妹》片段 3.歌曲《天亮》片段师旁白:大家即将听到的这首歌是韩红的《天亮了》,这首歌曾打动了亿万电视观众,可是谁知道这动人的歌声背后,还隐藏着一个真实的、催人泪下的故事。
那是1999年10月,在贵州的一个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
而就在缆车下滑即将坠地的那一瞬间,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
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年轻的父母却失去了生命。
儿子的生还,是他父母的双手托起的一个奇迹。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教学评一致性教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启发学生自由地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有序地、重点突出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3.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启迪学生展开大胆、丰富、新奇的想象,并指导学生有序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三、课前准备1.课前学生绘制自己心目中未来的学校构想图。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二课时为写作及讲评)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源。
小的时候,我就曾经幻想过,如果我能够像小鸟一样,有那样一对翅膀,那该多好啊!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有一对翅膀,你想做些什么?(板书:想象)(二)揭示本次作文主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最富有想象力的少年时代是在我们舞水小学度过的2.出示课件:舞小的过去,现在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想一想、写一写未来的学校。
(板书:未来的学校)(三)启迪学生的想象。
1.过渡:再经过50年、年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未来的学校又会是怎样的呢?2.创设情境。
(卡通课件,进入未来)3.在音乐和导游的.语言感染下,你仿佛见到了什么?4.小组交流:把你心目中未来学校的样子说给组内的同学听。
5.学生自由地想象,班级交流各自的想法。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大胆设想以下方面:(1)未来学校将会建在哪儿?(2)未来学校学习的场所是怎样的?(3)来来学校运动场是怎样的?(4)你认为未来学校还应该有哪些建筑和配套的设施?(5)你对未来学校的教师有哪些要求?(6)未来学校学生怎样学习?(7)未来学校会培养出怎样的学生?6.讨论,交流:你觉得同学们的想象怎么样?(学生评说。
教师板书:大胆丰富新奇)(四)指导学生完整口述自己设计的未来学校的样子。
1.学生出示自己绘制的未来学校构想。
好朋友作文教学设计好朋友作文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好朋友作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好朋友作文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懂得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2、学习运用抓住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游戏激趣、小组合作、范文引路等,让学生会观察,会说,会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欣赏他人,见贤思齐,传递正量。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2、让学生学会运用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人物。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真实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板题审题,抓关键词。
1、板题读题。
2、审题方法。
(一审写作对象,二审写作范围,三审写作内容)(一两件事小伙伴特点)二、紧扣文本,借鉴写法。
1、游戏:“猜猜他/她是谁?”2、析文鉴法:①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②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人物。
(1)描写人物的外貌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点。
(板书:抓住特点)(2)要表现一个人,我们还要抓住他的具体事例,这就是“以事记人”。
(板书:以事记人)(3)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片段分析。
三、启发选材,展影回忆。
1、选材练习。
2、生活镜头浏览,启发选材。
四、以说带写,写前交流。
1、在生活中,你们肯定结识了不少小伙伴。
同学,邻居,亲友的孩子……你是不是也很了解他们,喜欢他们?他们做过的事是不是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我们也来讲讲自己最喜欢的小伙伴的故事吧!你最想把谁介绍给我们呢?你所要介绍的这个人的哪几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出示课件1、你最想介绍的小伙伴是谁?2、他(她)有什么特点?3、你准备用哪一两件事来介绍呢?2、互动交流,点拨引导。
作文教学设计:
细节描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及细节描写的作用
2、探究细节描写的方法,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细节描写的方法,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
【教学难点】
探究细节描写的方法,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猜人物,导入细节描写
1、忽然,他看见脚底下有东西在动,他猫腰一看,原来是一堆报纸。他刚要伸
手拿报纸,“哗”地一声响,从报纸堆里坐起一个睡得迷迷糊糊的孩子,光光的
脑袋上只有三根毛!(三毛)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山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
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
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
总结:上面的人物细节都有力地展现了相关人物特点,抓住细节,才能突显
人物的特点。我们同学写出的文章总是描写不具体、抒情不细腻,显得空洞抽象、
平淡单薄,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更不能打动人心。其实缺乏细致的观察、没
有生动的细节描写是造成这种作文状况的主要原因。
二、解疑答惑
1、弄清什么是细节描写(过渡语:要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还得先了解细节描写
的含义)
明确: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
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2、弄清细节描写的分类。
细节描写的分类:
(1)人物细节描写:外貌、语言、动作、情态、心理
(2)景物细节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动物、静物
(3)生活细节描写:情节、事件的细节描写
三、方法探究
(一)重温经典
欣赏四个片段,找出细节描写?(每位同学选一个片段,探讨、交流写得好不好?
好在哪儿?)探讨归纳方法。
1、动作细节描写: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
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外貌细节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
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鲁迅《孔乙己》)
3、心理细节描写: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
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
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
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都德《最后一课》)
4、景物细节描写:层层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
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
色》)
(二)讲练结合
师:我们以人物的细节描写为例,来讲解如何运用细节描写。
例1、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写具体)
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有多“差”?
示例: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
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冰心《小桔灯》)
(三)方法归纳( “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1、细致观察事物
2、选择典型细节
3、精心锤炼词语
4、善于运用修辞
(注意:①在描写的过程中要细化描写,把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景
物特点等写具体,不要太笼统。②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味、听、嗅、触、视)细
腻描摹。③细节描写不是一味的细就好,不等于重复啰嗦,应抓住人物最传神的
特征来写。)
(四)要求:
1、真实。失真的细节往往使文章丧失表现力。 所以一定要认真观察生活,尊重
客观生活的实际,决不能凭空想象,这是恰当运用细节描写的基础。
2、典型。必须抓住最能体现人物或情节特点的细节。记住我们到底要表现什么。
3、细微
4、生动
5、新颖
四、总结归纳
精彩的细节描写源自对生活细心的观察,请记住这样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
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写班上一位同学抓住其外貌特征,突出反映他
性格爱好的主要方面(150字左右)写完后读一读,大家猜猜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