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 格式:ppt
- 大小:9.89 MB
- 文档页数:31
情的正确判断及评估。
同时,按VIG CF步骤进行快速、准确、到位的抢救及配合,为病人进一步专科治疗或手术创造了有利条件。
3.2 程序化护理在抢救中的作用严重创伤病人伤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
1h 救治存活性大[5]。
能引起医护人员高度重视,但时间长,病情隐匿者,若不经过详细病情评估,常会贻误病情。
运用程序化护理正是克服了这一缺点,能有序地评估病情和抢救,立即找出致命因素,明确处理重点,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如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和休克时,一名护士先评估病情,通知相关科医生处理尿道损伤,另2名护士同时建立2条~3条静脉通道抗休克,待病情稳定,休克基本纠正后再行骨盆牵引固定。
3.3 应用程序化护理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本组伤员大多为男性健康青壮年,对社会和家庭无疑十分重要。
病人对突遭伤害,特别是肢体或脏器残缺者,心理创伤较大,不积极配合治疗。
我们在应用程序化护理同时对本组12例出现反抗、否认、愤怒等情绪反应的行为,护理人员适时地掌握伤后心理特点和家属反映,采用多接近、多疏导、精神安慰的方法,并认真讲解抢救治疗措施及作用,以缓解其内心矛盾冲突,增强其生活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使治疗进一步有序地进行。
通过应用程序化护理,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救治的保证,使创伤病人有效抢救时间提前了26min,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1.刘喜文,刘冬焕,万宝珍,等.多发伤病人的急救系列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66~1672.刘喜文,高建新,钟月霞,等.严重创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04~1053.赵文静,张亚卓,单 丽,等.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中重度创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265~2674.裘法祖.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265~2675.王正国.创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华创伤杂志,2000,16(1):7~9(收稿日期:2001-01-08)206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配合孔令翔 申翠萍摘 要 1984年4月~1999年10月我院对206例室间缺损病人在体外循环下进行了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配合效果满意。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配合常规器械用物:先心基础包、先心器械包、管道钳包、胸锯、腹包、衣服包(2包6件)、专单包、治疗巾包、盐水垫包、灯把手(2个)、干缸。
一次性用物:各型号手套、大纱布(2包)、小纱布(2包)、手术贴膜、手术清洁袋(2个)、吸引器管(头2个)、骨蜡(1-2包)、鲁米尔(4-6个)、棉绳2-3根、一次性电刀柄、一次性电刀清洁片、一次性刀片22#或23#、11#、15#各一个、爱惜康丝线(小儿:2-0#线1个、0#线1个,成人:0#线2个、1#线1个)、涤纶编制线(小儿:3-0#线4-5个、4-0#线1个,成人:2-0#线4-5个、4-0#线1个)、戊二醛和20ml注射器1支、冲洗器、胸腔引流管(小儿:16#或18#2根,成人:28#2根)、钢丝。
备用物品:普理灵线各型号(根据医嘱开启)、涤纶修补片(大、小)、可吸收线2-0#、3-0#、4-0#、中号胸腔撑开器、除颤器、备用器械包、炒冰仪器。
手术体位:平卧位或侧卧位。
手术步骤:1、铺套好手术托盘,整理手术用物(器械定位放置)、涤纶编织荷包线去单头针、涤纶编织牵引线中分1/2剪断、准备针器收集贴膜、骨蜡揉搓成小球状、配制心包浸泡液备用、整理体外循环管路、插管及接头,中弯钳带7#丝线4~5根、中弯钳带棉绳备用。
清点用物。
2、术野消毒:2把卵圆钳各夹持2块小纱布。
3、铺无菌巾:患者左右侧各一单层中单、切口上下各一双层中单、4小单、1小单擦拭碘伏、贴手术贴膜、患者下肢处放一中单、铺腹单、将手术托盘移置手术床尾就位。
4、切皮:递丝线1根定位。
递纱布及有齿镊,电刀柄、甲状腺拉钩。
协助一助固定整理体外循环管道,递管道钳、直剪刀和碗断管。
5、开胸骨:递长/大剪刀游离剑突、电锯、骨蜡止血。
盐水垫保护切口,递甲状腺拉钩、胸撑牵开暴露胸腔。
6、开心包:递精细镊子、电刀柄,圆针4#或7#牵引心包。
7、游离主动脉、缝荷包:递正针2-0#线或3-0#线1根,反针2-0#线或3-0#线1根,同时递鲁米尔。
右胸小切口微创非体外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手术配合严幸君【摘要】@@ 房间隔缺损(at rial septal defect,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传统治疗方法为体外循环下开胸心内直视修补,但手术创伤大.微创封堵术是由导管介入封堵法移植而来的新技术[1],具有无需体外循环、操作简单、创伤轻、痛苦小、切口美观、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本院对53例ASD患者实施右胸小切口微创非体外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效果较好,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期刊名称】《护理与康复》【年(卷),期】2011(010)008【总页数】2页(P734-735)【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手术配合【作者】严幸君【作者单位】宁波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浙江宁波,3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3房间隔缺损(at rial septal defect,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传统治疗方法为体外循环下开胸心内直视修补,但手术创伤大。
微创封堵术是由导管介入封堵法移植而来的新技术[1],具有无需体外循环、操作简单、创伤轻、痛苦小、切口美观、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
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本院对53例ASD患者实施右胸小切口微创非体外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效果较好,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3例,男15例,女38例;年龄12~45岁,平均年龄(21±3.1)岁;体重 25~52 kg,平均(35.0±8.6)kg;均经心脏彩超检查确诊为中央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脏各瓣膜启闭正常,并排除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的可能;房间隔缺损直径为16~35 mm,平均(23±5)mm,上残边4~15 mm,平均(9±4)mm,下残边 6~22 mm,平均(12±4)mm。
1.2 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后全身麻醉,安置患者平卧位,右侧用沙袋垫高30°,右手臂悬挂于固定架上。
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配合适应症 1 房间隔缺损伴重度肺高压如以左向右分流为主应争取手术治疗基础操作1 麻醉:全身麻醉+体外循环。
2 体位:平卧位,胸背部垫一软垫。
3 物品准备:先心器械包,心外敷料,心外被,体外盆,心外胸骨锯,电刀,导尿包,桡动脉穿刺包,小儿心外单包,持物钳,灯炳,手术衣,刀片(21号、11号)各一,编织线(1号、7号)各2板,骨蜡,5—0滑线2根,空针(5毫升、20毫升、50毫升)各一只,5×12或6×14涤纶线手术步骤:1 常规消毒铺巾,贴无菌手术膜,胸骨正中切口,用电动胸骨锯自下而上沿正中锯开胸骨,骨膜出血用电凝止血,骨髓腔用骨蜡止血。
2 用小开胸器牵开胸骨,用精细镊子,脑膜剪子剪开心包,用8×20圆针7号线将心包固定在两侧胸壁的软组织上。
3 换大号开胸器,用测量钳测主动脉和肺动脉直径。
用米氏钳游离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并放置阻断带和阻断管,用下腔静脉游离钳游离下腔静脉并放置阻断带。
4 肝素化(3mg/kg体重)。
5 在升主动脉远端用6×14涤纶线(小儿用5×12涤纶线)缝双重同心荷包,并套橡胶管,线末端夹蚊钳,主动脉根部用6×14涤纶线缝荷包并套橡胶管,线末端夹蚊钳。
6 右心耳用6×14涤纶线缝荷包套橡胶管,线末端夹蚊钳,在靠近下腔静脉入口处的右心房外侧用6×14涤纶线缝荷包,套橡胶管,线末端夹蚊钳。
7 在左心房用6×14涤纶线带垫片双头针缝荷包,套长一点的橡胶管,线末端夹蚊钳。
8 用11号尖刀片在荷包线内切开全层主动脉,插主动脉管,收紧荷包线,7号线结扎主动脉管和橡胶管。
9 分别在右心耳、右心房和左心房荷包线内用11号尖刀片切开插入,上腔、下腔和左房引流管,收紧荷包线,用7号线将引流管和橡胶管结扎。
10 建立体外循环,在主动脉根部荷包内插入灌注针头,并与冷血管连接好,用7号线将橡胶管和灌注针头结扎。
全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护理配合摘要】目的:分析并观察全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护理配合。
方法:本次研究我们抽取了20例全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手术的过程中进行护理配合,并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患者满意程度进行比对。
结果:根据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指标变换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根据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得出结论,患者采取全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同时结合了护理配合,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运用。
【关键词】全胸腔镜;隔缺损修补术;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279-02微创治疗理念已被广泛接受,并成为21世纪外科发展的重要趋势,电视腔镜技术是实现微创外科的重要途径[1]。
随着电视腔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日臻成熟,外科已经入微创时代。
在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尽可能减轻医源性创伤始终是医学发展的主旋律。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各种微创技术一直在不断的创新。
电视胸腔镜是全新的胸外科手术方法,具备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和对美容影响小等优势[2]。
应用范围已涉及胸外科的大部分领域,显示出美好的应用前景。
我们在进行全胸腔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同时结合了护理配合,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并且患者的满意程度也很高,所以我们针对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比对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我们抽取了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的20例全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
我们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同意进行本次研究,并且两组患者均符合房间隔缺损型先心病的诊断标准。
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室护理配合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室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探究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中护理配合技术,推进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手术护理的发展。
方法对我院现有先天性心脏病病例中采用间隔缺损封堵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
结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作为区别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有多年临床经验。
与之相关的术中护理技术也日渐完善。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手术室护理引言房间隔缺损(房缺)是指左、右心房之间的房间隔存在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5%~20%。
房间隔缺损治疗的传统方法是经心脏外科行缺损的修补术,但需要开胸和建立体外循环,存在较大的手术创伤和较高的并发症。
随着介入手术的不断完善成熟,介入治疗房问隔缺损的技术已成为房间隔缺损治疗的主流方法。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将蘑菇伞封堵器通过心导管技术,在缺损口左右侧打开封堵器伞盘,在超声心动图监视下,封闭缺损。
本文就其术中护理作如下论述:一、配合案例张某,女,21岁,2个月前体检心脏彩超提示,诊断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缺损间距为0.25cm。
无气喘,无四肢末端发紫,无晕厥、黑蒙史等。
听诊:于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2/6级柔和样收缩全期杂音。
拟定2014年5月21日,在局部麻醉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2014年5月20日,手术室收到择期手术通知单,并安排手术间。
二、器械2.1手术器械无菌导线套、100mm场F16导尿管(中段)两根、细钩针、长电刀头、2/0-3/0编织缝合线3根。
2.2器械护士的配合器械护士提前准备无菌导线套,将彩超导线套住,探头用无菌手套包裹,7号线结扎[1]。
心包悬吊用蚊式钳钳夹线尾端,心肌荷包线由细钩针牵引穿过导尿管,尾端用rubble钳钳夹。
使用彩超探头前及术中随时用碘伏液润滑皮肤,保证探头正常工作。
封堵器有时会反复收回再放置,每次回收要彻底清洗。
内推管前推打开前、后伞时,用20ml注射器抽取温盐水沿套管注入,保证润滑。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操作规范根据ASD胚胎学发病机制和解剖学特点可将ASD分为继发孔型和原发孔型,前者常见占ASD的60%〜70%,是介入治疗主要选择的类型;后者占ASD的15%〜20%,需手术矫治。
尽管传统上认为小于10mm的小型ASD无心脏扩大和症状,可不作外科手术治疗,但考虑到小型ASD可能并发矛盾血栓和脑脓肿,而且这两种并发症好发于成年人,尤其是 60岁以后,因此成年人小型ASD也主张行介入治疗。
【适应证】1.通常年龄三3岁。
2.继发孔型ASD直径三5mm,伴右心容量负荷增加,忘36mm的左向右分流ASD。
3.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的距离三5mm;至房室瓣三7mm。
4.房间隔的直径>所选用封堵伞左房侧的直径。
5.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
6.外科术后残余分流。
【相对适应证】1.年龄<2岁,但伴有右心室负荷。
2.ASD前缘残端缺如或不足,但其它边缘良好。
3.缺损周围部分残端不足5mm。
4.特殊类型ASD如多孔型或筛孔型ASD。
5.伴有肺动脉高压,但QP/QSNL5,动脉血氧饱和度三92%,可试行封堵。
【禁忌证】1.原发孔型ASD及静脉窦型ASD。
2.心内膜炎及出血性疾患。
3.封堵器安置处有血栓存在,导管插入处有静脉血栓形成。
4.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
5.伴有与ASD无关的严重心肌疾患或瓣膜疾病。
6.近1个月内患感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未能控制者。
7.患有出血性疾病,未治愈的胃、十二指肠溃疡。
8.左心房或左心耳血栓,部分或全部肺静脉异位引流,左心房内隔膜,左心房或左心室发育不良。
【介入器材选择】目前国际上有 Amplatzer、Cardioseal、GoreHelix、StarFLEX 等多种ASD 封堵器用于临床,但在我国仅有Amplatzer双盘型封堵器广泛用于临床。
2002年起,经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注册国产ASD封堵器并应用于临床,价格仅为进口同类产品的1/3左右。
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配合体会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ASD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房间隔在发生、吸收、融合时出现异常,左右房间隔间残留未闭的房间孔,分原发孔缺损和继发孔缺损,可单独存在亦可并发其他心血管畸形。
ASD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在心房水平存在左向右分流,分流量大小主要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和左右房之间的压力阶差。
按缺损的部位分为:卵圆窝型缺损,上腔静脉型缺损,不腔静脉型缺损。
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常选择上腔静脉型缺损。
我院胸腔镜辅助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两例效果满意,先将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0~42岁,平均体重46~52kg,手术时间2009年9月25日。
1.2 麻醉方式:采用全麻双腔+单腔气管插管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方法为股动静脉插管或手术操作窗口上腔静脉插管转流。
1.3 手术方法:为在第6肋间腋中线做切口,置入胸腔镜,于右胸骨旁第3或4肋间做2切口,腋前线第4肋间做第3切口。
置入手术器械,切开心包,右心房切口修补房缺。
2 手术配合2.1 术前访视病人,了解病人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既往史,查阅患者超声诊断,做好心理护理,减少病人的术前恐惧心理,陌生感,更好的配合医生手术。
2.1.1 物品准备:常规心脏外科手术器械,胸腔镜专用手术器械如:套管、推结器、乳突牵开器、小开胸器、光学试管,胸腔镜成像系统,4/0-6/0prolene,4×12无损伤线6~8根,长电刀头、除颤仪、常规开胸器、体外循环手术器械。
2.1.2 手术体位:病人采取仰卧位、右侧垫高15度显露右腹股沟以备股动静脉插管,进行体外转流。
2.2 术中配合2.2.1 巡回配合,核对姓名、床号、年龄、手术名称,做好心理护理,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协助麻醉医生建立动脉通道,全麻插管,建立劲内静脉。
留置导尿,将电刀负极板贴置患者左上肢肩背部,术前准备处置完毕后在手术医生协助下摆好体位,协助连接中心吸引装置,高频电刀,胸腔镜成像系统,密切观察手术进展程度,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手术配合温方圆【摘要】@@ 经胸小切口微创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是近年治疗ASD的外科新方法[1].传统是在体外循环直视下修补术,手术疗效确切,但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另一方法是经导管封堵术,但技术操作复杂,出现意外情况处理困难,适应证相对较窄.新方法不需要正中开胸,不需要体外循环,无辐射,只需要在胸骨右缘第四肋间开一3cm左右的小切口,在超声引导下经胸送入封堵器,将ASD封堵即可.我院于2008 年 7月~2009年6月开展并成功完成了13例经胸小切口微创ASD封堵术,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现将护理介绍如下.【期刊名称】《临床护理杂志》【年(卷),期】2009(008)005【总页数】2页(P30-31)【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外科学;外科手术;微创性;心脏导管插入术;手术中护理【作者】温方圆【作者单位】610072,四川省人民医院手术室,成都【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1;R473.6经胸小切口微创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是近年治疗ASD的外科新方法[1]。
传统是在体外循环直视下修补术,手术疗效确切,但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
另一方法是经导管封堵术,但技术操作复杂,出现意外情况处理困难,适应证相对较窄。
新方法不需要正中开胸,不需要体外循环,无辐射,只需要在胸骨右缘第四肋间开一3cm左右的小切口,在超声引导下经胸送入封堵器,将ASD封堵即可。
我院于2008 年 7月~2009年6月开展并成功完成了13例经胸小切口微创ASD封堵术,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1.1 临床资料13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21~51岁,体重45~65kg。
ASD直径为20~32mm,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1~3级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固定分裂。
术前均行胸部X线片及心脏彩超检查,确诊为继发孔型ASD(中央型),缺损周边情况适宜行封堵术,无禁忌证。
1.2 手术方法采用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取仰卧位,右胸部垫高,常规消毒铺无菌单。
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配合魏凯静;于恩杰;刘丹丹【期刊名称】《天津护理》【年(卷),期】2010(018)001【总页数】2页(P22-23)【关键词】胸腔镜;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手术【作者】魏凯静;于恩杰;刘丹丹【作者单位】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天津,300457;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天津,300457;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天津,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传统心脏直视手术需劈开胸骨,建立体外循环,手术创伤大。
而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1〕(total thoracoscopic cardiac surgorg,T TCS)的最大优点在于不开胸的前提下保证手术效果,最大可能减少手术创伤,不须切断肌肉,可以分离肋间肌肉入胸,不用开胸器,无骨骼损伤,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后疼痛轻〔2〕。
我院进行了4例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例,男2例,女2例,年龄3~13岁,体重16.5~42 kg。
其中 3例室间隔缺损,膜周部5~8 mm,1例房间隔缺损,10 mm,均为左向右分流。
1.2 手术方法采用单腔气囊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患者取仰卧位,右侧垫高30度。
右侧腹股沟纵切口,分离股动、静脉,体重≥35 kg患者经股静脉插入双极管建立体外循环。
体重<35 kg患者采用股动脉、股静脉、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分别于右胸骨旁第3肋间(2孔)、右近腋前线1 cm第3肋间(3孔)、右侧锁骨中线第6肋间(1孔)经胸腔镜下确定右膈神经的位置,从右膈神经的上方切开心包,上至升主动脉根部,下至下腔静脉根部。
体外循环开始后,套带法阻断上、下腔静脉,阻断钳钳闭升主动脉,冷晶体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后完成手术。
2 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是一项新技术,尚未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术前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访视中针对家属阐明此项技术与传统手术方法的不同,及其开展的成熟性,安全性及优点。
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伞堵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目的探讨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伞堵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
方法选择在我院使用此种方法治疗的86例患者,对手术护理配合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本组病例中79例伞堵成功,7例术中中转行体外循环直视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恢复顺利。
结论熟练掌握手术方法及步骤,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提高理论及业务水平,从而达到高质量的护理配合。
标签:房间隔缺损;伞堵;护理;微创房间隔缺损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的20%,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胸+体外循环直视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闭合伞封堵术是近年来开展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O)的一种新手术方法,它和传统的手术方法比较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无需体外循环、无需输血等优点。
与导管介入手术方法比较仅需心脏超声监测,避免X射线照射,适应症更广,不受年龄和体重限制,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低,是一种集导管介入和传统治疗方法优点于一体的新手术方法[1]。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86例,年龄5~36岁,术前心脏彩超确诊为房间隔缺损,无合并其他畸形,其中中央型ASD63例,下腔型ASD23例,6例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
在全麻插管下行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伞堵术。
手术时间40~60 min,伞堵成功患者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术毕均拔除气管插管送回病房,术后5~7 d 康复出院。
1.2方法1.2.1用物准备常规心脏手术包、电刀1把、小胸撑1个、套管1个、进口笔式持针器1把、4-0普理灵线2根、7×17和4×12无损伤线数板、4-0三角针微乔1根、20 ml注射器2付、各种型号国产封堵伞及输送系统。
1.2.2手术配合全麻插管后取平卧位,右侧垫高15°;取右前胸第4-5肋间斜切口入路,有齿镊23号刀片切皮,小拉钩拉开皮肤,电刀依次切开胸壁各层,小号胸撑撑开切口;暴露心包,剪开心包并用7×17无损伤缝线悬吊,蚊式钳固定,右侧心包缝在一块纱块垫上用蚊式钳固定在胸壁铺巾上,暴露右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