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人体肌肉图解(高清晰)
- 格式:pdf
- 大小:761.00 KB
- 文档页数:12
《肌肉力量训练解剖图谱:新版》阅读随笔目录一、前言 (1)二、肌肉基础概念与知识体系介绍 (2)1. 肌肉的基本构造与功能 (3)2. 肌肉的起止点及作用 (4)3. 肌肉群的分类与特点 (5)三、全身主要肌肉介绍与训练指导 (6)四、核心肌群介绍与训练指导 (7)1. 腹直肌 (8)2. 腹外斜肌 (10)3. 腹内斜肌 (11)4. 腰方肌 (12)五、肌肉力量训练方法与技巧 (14)1. 动力性训练法 (15)2. 静力性训练法 (16)3. 混合性训练法 (17)4. 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8)六、常见错误与纠正方法 (19)七、结语 (21)一、前言在阅读《肌肉力量训练解剖图谱:新版》这部专业且极具价值的著作时,我带着对于人体肌肉力量探索的极大兴趣和求知欲。
这本图谱以其丰富的图像资料和深入浅出的文字描述,让我这个对解剖学略知一二的读者也能够轻松理解并掌握其中的知识。
在翻开这本书的每一页时,我都仿佛置身于科学的殿堂,感受到了肌肉力量带来的无限魅力。
此书的出现,无疑为我在肌肉力量训练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书中的解剖图谱不仅展示了肌肉的分布和结构,还深入解读了肌肉与身体运动的关系。
这本书涵盖了大量的实践知识和最新的科研成果,是一本值得我们多次品读的专业著作。
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学习体验,也是一次对肌肉力量训练领域的深度探索。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这本书的重要性。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专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在实际训练中应用这些知识,如何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标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对于防止运动损伤的重要性,对于健康和运动生涯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积累了知识,也深感自己在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上的成长。
这本书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我探索肌肉力量训练的道路,让我在每一次阅读中都获得了新的启示和领悟。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以这本书为伴,深入探索肌肉力量训练的世界,不断提高自己的训练水平和专业知识。
下面简要介绍人体浅层主要肌肉群的位置与功能。
一、颈阔肌位于颈部前面皮下最浅层,收缩时拉口角向下,并拉紧颈部皮肤。
二、胸锁乳突肌这是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
下固定时,一侧作用可使头转向对侧,并向同侧倾斜;当头部处于正常姿势时,肌肉合力通过寰枕关节横轴的后面而使头前屈。
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帮助吸气。
三、斜方肌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形肌。
近固定时:上部下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中部横纤维收缩,使肩肿骨后缩(靠近脊柱);下部上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和上回旋;上下两部纤维同时收缩,则使肩胛骨向上移动,如臂上举动作。
远固定时:一例收缩,使头向同侧屈;两侧斜方肌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
采用提拉杠铃耸肩、负重直臂侧上举、负重扩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斜方肌充分发展时,肌肉变短,向后拉收双肩,使肩更加宽阔,保持背部正直,头部后仰,可矫正驼背、双肩内扣、头前伸等缺陷,赋予正确的直立姿势。
斜方肌发达是一种健、力、美的标志,是业余健美运动员参加健美竞赛的有利条件。
四、三角肌位于肩部皮下。
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
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部肌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
近固定时,前面肌纤维收缩,使上臂屈和旋内;中部收缩,使上臂外展;后面收缩,上臂伸。
外旋,前、中、后三部分同时收缩,使上臂外展,如臂侧举动作;采用负重直臂平举和侧平举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宽阔、有力、浑圆发达的双肩,是优秀健美运动员的标志。
五、背阔肌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外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
上部被斜方肌遮盖。
近固定时,使上臂伸,如向后摆臂动作,还能使上臂内收和旋内。
远固定时,可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等动作。
由于背阔肌部分纤维起于肋骨,在远固定时,可提起肋骨,所以也称吸气辅助肌。
采用单杠引体向上、向后拉力器、俯立划船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肌肉解剖、起止点及功能讲解高清图,收藏随时查看!躯干肌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1.背肌分为浅、深两层。
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
背深层肌分为:背长肌和背短肌。
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
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2.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
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3.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和腹后壁的腰方肌。
上肢肌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1.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
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
2.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
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
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
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
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
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下肢肌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1.盆带肌分前后两群。
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
前群(内侧群)有髂腰肌、梨状肌。
后群(外侧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2.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
前外侧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
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块肌合在一起称为腘绳肌或股后肌群。
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3.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
前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
后群有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跚长屈肌、胫骨后肌。
[转]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太好了 [图片]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一、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穴位: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穴位: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
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
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
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常见病穴位按摩:1.扁桃腺疼痛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2.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
最全的人体肌肉图解下面简要介绍人体浅层主要肌肉群的位置与功能。
一、颈阔肌位于颈部前面皮下最浅层,收缩时拉口角向下,并拉紧颈部皮肤。
二、胸锁乳突肌这是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
下固定时,一侧作用可使头转向对侧,并向同侧倾斜;当头部处于正常姿势时,肌肉合力通过寰枕关节横轴的后面而使头前屈。
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帮助吸气。
三、斜方肌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形肌。
近固定时:上部下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中部横纤维收缩,使肩肿骨后缩(靠近脊柱);下部上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和上回旋;上下两部纤维同时收缩,则使肩胛骨向上移动,如臂上举动作。
远固定时:一例收缩,使头向同侧屈;两侧斜方肌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
采用提拉杠铃耸肩、负重直臂侧上举、负重扩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斜方肌充分发展时,肌肉变短,向后拉收双肩,使肩更加宽阔,保持背部正直,头部后仰,可矫正驼背、双肩内扣、头前伸等缺陷,赋予正确的直立姿势。
斜方肌发达是一种健、力、美的标志,是业余健美运动员参加健美竞赛的有利条件。
四、三角肌位于肩部皮下。
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
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部肌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
近固定时,前面肌纤维收缩,使上臂屈和旋内;中部收缩,使上臂外展;后面收缩,上臂伸。
外旋,前、中、后三部分同时收缩,使上臂外展,如臂侧举动作;采用负重直臂平举和侧平举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宽阔、有力、浑圆发达的双肩,是优秀健美运动员的标志。
五、背阔肌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外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
上部被斜方肌遮盖。
近固定时,使上臂伸,如向后摆臂动作,还能使上臂内收和旋内。
远固定时,可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等动作。
由于背阔肌部分纤维起于肋骨,在远固定时,可提起肋骨,所以也称吸气辅助肌。
采用单杠引体向上、向后拉力器、俯立划船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人体肌肉彩图图一:躯干后部
1.斜方肌
2.棘上韧带
3.背阔肌
4.胸腰筋膜
5.骶结节韧带
图二:躯干后部深层
1.肩胛提肌
2.菱形肌
3.棘上韧带
4.下后锯肌
5.竖脊肌
6.胸腰筋膜
7.骶结节韧带
图三:躯干前部
1.胸大肌
2.腹外斜肌
3.腹直肌
4.胸小肌
5.肋间外肌
6.腹内斜肌
图四:上臂段前部
1.肩胛提肌
2.三角肌(前部)
3.三角肌(中部)
4.肱二头肌(长头)
5.肱二
头肌(短头)6.喙肱肌 7.肩胛下肌8.前锯肌17.大圆肌
图五:上臂段后部
1.肩胛提肌 8.前锯肌9.小菱形肌 10.大菱形肌 11.冈上肌1
2.三角肌(后部)
13.肱三头肌(外侧头)14.肱三头肌(长头)15.冈下肌16.小圆肌17.大圆肌图六:前臂段上部
1.拇短伸肌
2.桡侧腕短伸肌
3.桡侧腕长伸肌
4.小指伸肌
5.指伸肌
图七:前臂段下部
6.肱桡肌
7.掌长肌
8.旋前圆肌
9.尺侧腕屈肌 10.桡侧腕屈肌
图八:下肢前部
1.髂腰肌
2.臀中肌4.缝匠肌 5.阔筋膜张肌 6.耻骨肌 7.股薄肌 8.长收肌 9.股
直肌10.股四头肌
2.
图九:下肢后部
2.臀中肌
3.臀大肌7.股薄肌 11.股二头肌 12.半腱肌 13.半膜肌 1
4.腓肠肌
图十:小腿前部
1.胫骨前肌
2.趾长伸肌
3.拇长伸肌
图十一:小腿后部
1.腓肠肌
2.比目鱼肌
3.胫骨后肌
4.趾长屈肌 7.跟腱。
1.斜方肌:上背及中背的表层肌肉,并根据其肌纤维走向分成上、中、下三部分。
起点:枕外隆凸,上颈线,颈韧带,第七节颈椎至第十二节胸椎的棘突。
止点:上束纤维——锁骨外侧1/3及肩峰突,中下束纤维——肩胛棘上唇及尖端功能:上束纤维——上举及外旋肩胛骨,协助头部后仰,侧屈及旋转中束纤维——内收(缩回)肩胛骨,下束纤维——下压肩胛骨2.棘上韧带:棘上韧带,是架在各椎骨棘突尖上的索状纤维软骨组织。
起点:自第7颈椎棘突,止点:于骶中嵴。
棘上韧带在颈部特别发达,构成颈部两侧肌肉之间的中膈,故称项中膈或项韧带(据近年解剖学发现,该韧带止于第3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二十二,止于第4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七十三,止于第5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5。
从未发现骶椎上韧带附着)。
棘上韧带是由腰背筋膜、背阔肌、多裂肌的延伸(腱膜)部分组成。
分3层,深层连接相邻2个棘突,且与棘间韧带交织在一起;中层跨越2到3个棘突;浅层跨越3到4个棘突。
作用:是与弓间韧带一起在棘间韧带帮助下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由脊神经后支的神经末梢分布,是极敏感的组织,一旦受到损伤,可通过脊神经后支传入中枢,引起腰痛或牵涉性下肢痛。
3.背阔肌:是位于胸背区下部和腰区浅层较宽大的扁肌。
由胸背神经支配。
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背动脉和节段性的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可以肩胛线为界,线的外侧由胸背动脉分支供血,线的内侧由节段性动脉供血。
起点:6-12胸肋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和下3-4肋。
止点:肱骨结节间沟由胸背神经支配作用:伸展、内收、内旋肱骨,攀爬时拉起肢体4.胸腰筋膜:胸腰筋膜在胸背区较为薄弱,覆子竖脊肌表面,向上续项筋膜,内侧附于胸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附于肋角,向下至腰区增厚,并分为前、中、后三层。
后层覆子竖脊肌后面,与背阔肌和下后锯肌腱膜愈着,向下附于髂嵴,内侧附于腰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在竖脊肌外侧缘与中层愈合,形成竖脊肌鞘。
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内侧附于腰椎横突尖和横突间韧带,外侧在腰方肌外侧缘与前层愈合,形成腰方肌鞘,并作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向上附于第12肋下缘,向下附于髂嵴。
正常人体解剖学(十四五教材)密切。
-眶上裂:是蝶骨大小翼之间的骨裂,呈三角形,长约22mm,位于眼眶后部上壁与外壁交界处。
-垂体窝:内有脑垂体控制内分泌系统,蝶骨体中间,-卵圆孔:大脑里神经血管进出的地方-形如蝴蝶,是位于前方的额骨、筛骨和后方的颞骨、枕骨之间的骨头。
其横向伸展于颅底部,分为体、小翼、大翼和翼突四个部分。
下颌骨-下颌头:位于耳郭前方,张口闭口运舌骨犁骨上颌骨鼻骨-位于上颌骨的后方,是二块的L形骨,形成硬腭的后面部份,鼻腔的侧壁及底板的一部份,以及眼眶底板的一小部份。
分隔鼻腔与口腔的硬腭后面部份是由腭骨的水平板所形成。
-下鼻甲(Inferior nasal concha)有二-骶角:-骶管裂孔:坐下时最远端是尾骨,向上的就是该孔,向外1指是第一个骶孔,15°角向上可以依次找到其它骶孔-骶前,后孔:椎间孔形成,共8个-骶骨棘突融合在一起-是胸廓前方一块长形扁平,领带状骨,肱骨尺骨,桡骨足骨关节的构成,特点及运动:构成特点运动颅骨的连接颞下颌关节又名下颌关节, 颞骨的下颌窝作关节窝,下颌骨的下颌头为关节头。
关节腔内有关节盘,其周缘与关节囊相连,并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
关节囊附于关节结节、下颌窝下颌头的周缘关节囊前襞薄,后襞厚,外侧襞有外侧韧带加固;临床常见下颌关节前脱位。
向下拉,再向后推复位。
下颌骨上提,下降,前进,后退及侧向运动。
躯干骨的连结脊柱由椎体组成整体观脊柱前面观:椎体从第2颈椎向下逐渐增大。
脊柱后面观:椎骨的棘突连贯成纵嵴。
脊柱侧面观:四个生理弯曲: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
刚出生的孩子脊柱是平的,三个月会抬头,形成颈曲,6-8个月会坐,形成腰曲。
尾椎向前,保护盆底。
坐的时候,不能让尾椎扎到座位上。
功能: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外前曲后伸侧屈和旋转运动椎体间的连结1.椎间盘:纤维环(纤维软骨):呈同心圆排列,前宽后窄;髓核(胶状物):富有弹性。
颈、腰部椎间盘的特点:前宽后窄、前厚后薄;但椎体后方有后纵韧带加强,故后外呈薄弱处;临床常见椎间盘后外脱出。
[标签:标题]篇一:人体最强壮的肌肉人体最强壮的肌肉绝对力量第一名是咀嚼肌,1986年福罗里达州Lake City的Richard Hofmann在2秒内释放了442公斤的咬合力。
并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动态力量的第一名是眼外肌。
眼外肌可以在看1小时书的过程中至少牵拉眼球运动10000次。
而且人能连续看书几个小时。
据研究看电影时的眼外肌运动远比看书要频繁,每小时远大于10000次,而且普通人也能看好几个小时电影。
绝对力量的一个无法测量的冠军是子宫肌肉。
生孩子时的强力宫缩,使子宫肌肉产生人体最强力量。
但这个力量受激素和其它生化因素影响,因此无法测量。
心脏肌肉是力量耐力之王,因为它从人出生跳到死亡。
孤立的肌肉,最有力的是臀大肌(前面的咀嚼肌是一个肌群)。
臀大肌是主要的抗重力肌,维持人的直立。
人类所有直立完成的动作,都要臀大肌发力。
小腿比目鱼肌(或者算上腓肠肌)。
小腿肌肉是对外发力最强肌肉,并不是说小腿肌肉本身可以产生多大的力量,而是提踵时脚尖为支点,小腿肌肉利用了省力杠杆原理,表现出对外的发力很大。
顺便科普一下,人体的大部分骨骼肌发力牵拉骨骼都是以费力杠杆形式完成的。
人体肌肉的功能之王当属舌头。
舌头内富含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其由八块肌肉组成,是人体真正文武双全的肌肉。
文可以控制口腔进出气流辅助说话,除了普通人说话都需要舌头参与外,那些说德语、俄语等有大量大舌音的人舌头肌肉也会得到锻炼,当然你不要小看饶舌歌手的舌头。
舌头可以搅拌食物,辅助咀嚼动作。
舌头有味蕾,本身又是人体五感中的味觉器官。
舌头同样是表达爱意的终极利器,法式热吻需要良好的舌肌控制力。
篇二:最全的人体肌肉图解下面简要介绍人体浅层主要肌肉群的位置与功能。
一、颈阔肌位于颈部前面皮下最浅层,收缩时拉口角向下,并拉紧颈部皮肤。
二、胸锁乳突肌这是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
下固定时,一侧作用可使头转向对侧,并向同侧倾斜;当头部处于正常姿势时,肌肉合力通过寰枕关节横轴的后面而使头前屈。
人体肌肉分布图人体经络走向图肌肉解剖图说明(一)胸大肌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胸上肌和胸大肌两部分。
其功能是使上臂向内、向前、向下和向上;臂部向内旋转。
可通过所有角度的卧推;所有角度的飞鸟;双杠臂屈伸;仰卧上拉;俯卧撑;重锤双臂侧下拉来训练。
(二)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面皮下。
其功能是弯屈肘部;掌心向上放下前臂;使前臂向前弯起至肩部。
训练方法是各种方式的弯举;划船动作。
(三)胸锁乳突肌这是位于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其功能是使头和颈向侧曲;头和颈部旋转,颈向前或后弯屈。
可通过戴练颈帽动作;摔角的角力桥;助力和自我抗力动作来锻炼。
(四)前臂屈指肌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
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此肌肉。
(五)斜方肌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肌。
其功能是上举和放下肩带;移动肩胛骨;头部倒向后和侧面。
可通过耸肩,力量上举,颈后推举,侧平举,划船动作来训练。
(六)三角肌位于肩部皮下。
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
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部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
它的功能是使手臂举到水平位置;手臂分别向前、中、后举到一定方向的高度。
可通过各种哑铃和杠铃推举、卧推(前束),哑铃上举到前、后和背后;引体向上来训练。
(七)肱三头肌位于上臂后面皮下。
其功能是使手臂伸直和拉向后方。
可通过臂屈伸,屈臂下拉,窄握仰推,各种手臂屈伸动作,划船来训练。
(八)肱桡肌位于前臂肌的最外侧皮下,呈长扁形。
近固点时,可使前臂屈。
远固点时,可使上臂向前靠拢。
采用负重弯举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肉的力量。
(九)肱肌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的深面。
起于肱骨体下半部前面,止于尺骨粗隆。
作用是为屈肘。
训练方法同肱二头肌。
(十)背阔肌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
上部被斜方肌遮盖。
其功能是使手臂拉向下和后;肩带下压;躯干侧向一边。
最全的肌肉起止点图解人体的肌肉按部位可分为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和头颈肌。
●躯干肌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
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
背深层肌分为背长肌和背短肌。
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
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
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和腹后壁的腰方肌。
●上肢肌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
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
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
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
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
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
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下肢肌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
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
前群(内侧群)有髂腰肌、梨状肌。
后群(外侧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
前外侧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
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块肌合在一起称为腘绳肌或股后肌群。
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
前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
后群有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跚长屈肌、胫骨后肌。
外侧群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人体各个部分肌肉的英文人体各个部分肌肉的英文斜方肌(Trapezius)、三角肌(Deltoids)、肱二头肌(Biceps)、肱三头肌(Triceps)、肱桡肌(Brachioradialis)、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菱形肌(Rhomboids)、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腹直肌(Rectus Abdominus)、腹斜肌(Obliques)、腹横肌(Tranverse Abdominus)、竖脊肌(Erector Spinae)、髂腰肌(Iliopsoas)、臀肌(Gluteals)、股后肌群(Hamstrings)、股四头肌(Quadriceps)、阔筋膜张肌(Tensor Fascia Latae)、内收肌群(Adductors)、胫骨前肌(Anterior Tibialis)、腓肠肌(Gastrocnemius)、比目鱼肌(Soleus)提肩胛肌(Levator Scapulae)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锁骨下肌(Subcavius)喙肱肌(Coracobrachialis)大圆肌(Teres Major)肩胛下肌(Supraspinatus)小圆肌(Teres Minor)棘下肌(Infraspinatus)棘上肌(Subscapularis)肘肌(Anconeus)Brachialis肱肌Supinator旋外肌Pronator Teres旋前圆肌Longus Colli 颈长肌Logus Capitis 头长肌Rectus Capitis Anterior 头直前肌Rectus Capitis Lateralis 头直侧肌Retus Capitis Posterior Major 大头直后肌Obliques Capitis Superior 头上斜肌Obliques Capitis Inferior 头下斜肌Intertransversarii 横突间肌Rotators Longus & Brevis旋转肌Multifidus 多裂肌Semispinalis Thoracis 胸半棘肌Semispinalis Cervicis 颈半棘肌Semispinalis Capitis 头半棘肌Iliocostalis Lumborum 腰髂肋肌Iliocostalis Thoracis 胸髂肋肌Iliocostalis Cervicis 项髂肋肌Longissimus Cervicis 颈最长肌Longissimus Capitis 头最长肌Spinalis Thoracis 胸棘肌Spinalis Cervicis 颈棘肌Splenius Cervicis 颈夹肌Splenius Capatis 头夹肌Quadratus Lumborum 腰方肌Scalenus Anterior 前斜角肌Scalenus Medius 中斜角肌Scalenus Posterior 后斜角肌Sternoceleidomastoid 胸锁乳突肌Retus Abdominis 腹直肌External Oblique 腹外斜肌Internal Oblique 腹内斜肌Diaphragm 横隔膜External Intercostals 肋间外肌Internal Intercostals 肋间内肌Levatores Costarum Longis 提肋骨长肌Levatore Costarum Breves 提肋短肌Serratus Posterior Superior 后上锯肌Serratus Posterior Inferior 后下锯肌Pyramidalis 锥形肌Psoas Major腰大肌Psoas Minar腰小肌Iliacus髂肌Gluteus Maximus臀大肌Gluteus Medius臀中肌Gluteus Minimus臀小肌Tensor Fasciae Latae阔筋膜张肌Pectineus耻骨肌Adductor Magnus内收大肌Adductor Brevis内收小肌Adductor Longus内收长肌Piriformis梨状肌Obturator Externus闭孔外肌Obturator Internus闭孔内肌Gemellus Superior上孓肌Gemellus Inferior下孓肌Quadratus Femoris股方肌Rectus Femoris股直肌Vastus medialis股内侧肌Vastus Intermedius 股中间肌Vastus Lateralis 股外侧肌Biceps Femoris 股二头肌Sartorius 缝匠肌Semitendinosus 半腱肌Semembranosus 半膜肌Gracilis 股薄肌Popliteus 腘肌Soleus 比目鱼肌Gastrocnemius 腓肠肌Plantaris 跖肌Tibialis Anterior 胫骨前肌Tibialis Posterior 胫骨后肌Extensor hallucis Longus 伸足拇趾长肌Extensor Digitorum Longus 伸趾长肌Peroneus Tertius 第三腓骨肌Peroneus Longus 腓长肌Peroneus Brevis 腓短肌Flexor Hallucis Longus 屈足拇趾长肌Flexor Digitorum Longus 屈趾长肌。
人体各个部分肌肉的英文人体各个部分肌肉的英文斜方肌(Trapezius)、三角肌(Deltoids)、肱二头肌(Biceps)、肱三头肌(Triceps)、肱桡肌(Brachioradialis)、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菱形肌(Rhomboids)、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腹直肌(Rectus Abdominus)、腹斜肌(Obliques)、腹横肌(Tranverse Abdominus)、竖脊肌(Erector Spinae)、髂腰肌(Iliopsoas)、臀肌(Gluteals)、股后肌群(Hamstrings)、股四头肌(Quadriceps)、阔筋膜张肌(Tensor Fascia Latae)、内收肌群(Adductors)、胫骨前肌(Anterior Tibialis)、腓肠肌(Gastrocnemius)、比目鱼肌(Soleus)提肩胛肌(Levator Scapulae)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锁骨下肌(Subcavius)喙肱肌(Coracobrachialis)大圆肌(Teres Major)肩胛下肌(Supraspinatus)小圆肌(Teres Minor)棘下肌(Infraspinatus)棘上肌(Subscapularis)肘肌(Anconeus)Brachialis肱肌Supinator旋外肌Pronator Teres旋前圆肌Longus Colli 颈长肌Logus Capitis 头长肌Rectus Capitis Anterior 头直前肌Rectus Capitis Lateralis 头直侧肌Retus Capitis Posterior Major 大头直后肌Obliques Capitis Superior 头上斜肌Obliques Capitis Inferior 头下斜肌Intertransversarii 横突间肌Rotators Longus & Brevis旋转肌Multifidus 多裂肌Semispinalis Thoracis 胸半棘肌Semispinalis Cervicis 颈半棘肌Semispinalis Capitis 头半棘肌Iliocostalis Lumborum 腰髂肋肌Iliocostalis Thoracis 胸髂肋肌Iliocostalis Cervicis 项髂肋肌Longissimus Cervicis 颈最长肌Longissimus Capitis 头最长肌Spinalis Thoracis 胸棘肌Spinalis Cervicis 颈棘肌Splenius Cervicis 颈夹肌Splenius Capatis 头夹肌Quadratus Lumborum 腰方肌Scalenus Anterior 前斜角肌Scalenus Medius 中斜角肌Scalenus Posterior 后斜角肌Sternoceleidomastoid 胸锁乳突肌Retus Abdominis 腹直肌External Oblique 腹外斜肌Internal Oblique 腹内斜肌Diaphragm 横隔膜External Intercostals 肋间外肌Internal Intercostals 肋间内肌Levatores Costarum Longis 提肋骨长肌Levatore Costarum Breves 提肋短肌Serratus Posterior Superior 后上锯肌Serratus Posterior Inferior 后下锯肌Pyramidalis 锥形肌Psoas Major腰大肌Psoas Minar腰小肌Iliacus髂肌Gluteus Maximus臀大肌Gluteus Medius臀中肌Gluteus Minimus臀小肌Tensor Fasciae Latae阔筋膜张肌Pectineus耻骨肌Adductor Magnus内收大肌Adductor Brevis内收小肌Adductor Longus内收长肌Piriformis梨状肌Obturator Externus闭孔外肌Obturator Internus闭孔内肌Gemellus Superior上孓肌Gemellus Inferior下孓肌Quadratus Femoris股方肌Rectus Femoris股直肌Vastus medialis股内侧肌Vastus Intermedius 股中间肌Vastus Lateralis 股外侧肌Biceps Femoris 股二头肌Sartorius 缝匠肌Semitendinosus 半腱肌Semembranosus 半膜肌Gracilis 股薄肌Popliteus 腘肌Soleus 比目鱼肌Gastrocnemius 腓肠肌Plantaris 跖肌Tibialis Anterior 胫骨前肌Tibialis Posterior 胫骨后肌Extensor hallucis Longus 伸足拇趾长肌Extensor Digitorum Longus 伸趾长肌Peroneus Tertius 第三腓骨肌Peroneus Longus 腓长肌Peroneus Brevis 腓短肌Flexor Hallucis Longus 屈足拇趾长肌Flexor Digitorum Longus 屈趾长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