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肿瘤研究·贾英杰教授运用“扶正解毒祛瘀法”在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期的治疗经验朱津丽,李小江,贾英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天津300381)摘要:贾英杰教授认为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期以“正气亏虚,毒瘀并存”为基本病机,治疗时擅用“扶正解毒祛瘀法”为基本治疗思路,黜浊培本,时时关注祛邪与扶正的关系,并重视调畅三焦气机,谨守病机,四诊合参,动态辨治,充分体现中医药在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期的治疗优势。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中医药;贾英杰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1519(2019)08-0739-04作者简介:朱津丽(1985-),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肿瘤临床。
通讯作者:贾英杰,E-mail :jiayingjie1616@ 。
DOI :10.11656/j.issn.1672-1519.2019.08.04编者按:贾英杰教授从医30余年,在继承传统理论总结临床实践基础上,创新性提出“正气内虚,毒瘀并存”为恶性肿瘤基本病机,擅长运用“扶正解毒祛瘀法”治疗恶性肿瘤,并提出“黜浊培本”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大法,创立“消岩汤”,采用多途径、多手段、多方法的“立体治疗”模式,在中医药提高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抑瘤、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显示较好优势,以临床疗效为基础的中医药对放化疗、靶向治疗的增效减毒规范性方案探究,独具治疗特色,并研制出院内制剂消岩颗粒、软坚止痛膏、夏黄颗粒等。
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发展成为以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天津市最大的中医肿瘤医疗中心。
注重中医肿瘤学、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人才的培养、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以及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各阶段增效减毒作用的探索性和科学性研究,形成学科特色。
在教学中,运用中医数字化四诊仪实现血瘀证恶性肿瘤患者的教学验证等。
为进一步推广、分享贾英杰教授及其团队在中医肿瘤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天津中医药》杂志增设了“中医肿瘤研究”专栏,以期为后续中医肿瘤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非小细胞癌化疗方案非小细胞癌(NSCL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在诊断时已经进展到晚期。
针对晚期非小细胞癌的治疗方案,化疗是一种常见的选择。
化疗可以通过使用药物来杀死癌细胞或者阻止它们的生长,从而减缓病情的恶化,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针对非小细胞癌的化疗方案主要包括单药治疗和联合化疗两种方式。
在选择化疗方案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身体状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小细胞癌化疗方案:1. 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一线治疗方案。
对于未接受过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见的第一线治疗方案包括使用顺铂(Cisplatin)联合紫杉醇(Paclitaxel)或紫杉醇联合卡铂(Carboplatin)等。
这些化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非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方案。
对于已经接受了第一线化疗并且病情得到控制的患者,维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维持治疗方案包括使用紫杉醇、吉西他滨(Gemcitabine)等药物进行单药治疗,或者使用顺铂、紫杉醇、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等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3.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后维持方案。
对于已经接受了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化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治疗后维持方案通常包括使用顺铂、卡铂、紫杉醇等药物进行化疗,以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总的来说,非小细胞癌的化疗方案是多种多样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接受化疗治疗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但这些副作用通常是可以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来缓解的。
同时,患者在接受化疗治疗期间也需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及密切关注自身的症状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总之,非小细胞癌化疗方案在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患者在接受化疗治疗期间,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生活质量。
• 714•现物医学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VoL21 NO.4 FEB*2021doi: 10.13241/ki.pmb.2021.04.024保肺膏维持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邢向荣1高宏1A李康2潘玉真1潘琳1(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辽宁沈阳11〇〇32;2辽宁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辽宁沈阳110042)摘要目的:探讨保肺膏维持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7 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沈阳市第二中医院四家医院 住院治疗的48例III-IV期N S C L C经一线化疗后进入维持治疗阶段的带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 药维持化疗,观察组在维持化疗基础上应用保肺膏治疗,治疗后每2个月按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RECIST标准进行病灶疗效评 价,对比两组的疾病控制率、治疗前后K P S评分、体重、中医症状、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治疗后 2、4、6、8、10、12、丨4个月的001率梢低于观察组(/3>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1<^5评分总改善率为9丨.67%,体重变化总改善率为 93.75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 %,66.67 %,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C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 对照组(P C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45.83 %,_P<0.05)。
两组治疗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 CD3+、CD4+的细胞计数及CD4+/CD^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淋巴细 胞亚群中CD8+的细胞计数虽较治疗前稍有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培美曲塞维持治疗与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目的: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诱导化疗获益后二线化疗药物培美曲塞(PEM)应用于早期维持治疗与延迟二线治疗的疗效。
方法:81例晚期NSCLC患者(ⅢB或Ⅳ期)均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一线治疗4~6周期后,病情获得缓解或稳定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n=58)和延迟组(n=23)。
所有患者均予PEM(500mg/m2,第1天)联合最佳支持治疗,21d为一周期,同时维生素B12、叶酸、地塞米松预防毒副反应。
结果:早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较延迟组显著延长(6.8±0.7个月比2.7±0.5个月,字2=54.878,P <0.001),而中位总生存期(OS)较延迟组有所延长(14.7±0.6个月比12.4±0.5个月,字2=3.018,P=0.0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腺癌患者中位OS较鳞癌患者显著延长(16.5±0.6个月比11.2±0.5个月;字2=14.734,P<0.001),两组间的药物的安全性与毒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提早应用二线化疗药物培美曲塞维持治疗明显延长患者的PFS,并且没有增加毒性反应,腺癌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生存期。
标签: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二线治疗,培美曲塞过去30年我国肺癌发病率上升465%,其中80%以上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
但由于缺少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70%~80%的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Ⅲ、Ⅳ期)[1],无法对其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其治疗主要是以化疗为主。
然而,对于经过4~6周期的标准一线治疗后取得病灶稳定或缓解的NSCLC患者是否予维持治疗还存在争议[2]。
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应用安全性和耐受性好的化疗或靶向药物,如多西紫杉醇、吉西他滨、培美曲塞、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等维持治疗能够有效延缓疾病进展。
芪连扶正胶囊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优势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芪连扶正胶囊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优势。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32例。
对照组给予最佳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芪连扶正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
观察随访比较2组患者肿瘤控制率、生活质量、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
结果芪连扶正胶囊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和对照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分别为5.4、4.1个月(P<0.05),总生存期分别为12.3、10.6个月(P>0.05);肿瘤控制率观察组为77.42%(24/31),对照组为60.00%(18/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芪连扶正胶囊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芪连扶正胶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DOI:10.3969/j.issn.1005-5304.20__.03.07维持治疗是指恶性肿瘤患者在完成标准周期治疗且疾病得到控制后再接受的延续治疗,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肿瘤控制率以防复发转移、优化治疗效果以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1]。
近年来,完成一线化疗4~6个周期后达到疾病控制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维持治疗备受关注,较热门的药物有培美曲塞、吉西他滨、多西他赛、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但化疗药物的毒性蓄积甚至过度治疗等问题却成为维持化疗的瓶颈,靶向基金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20__Z003)药物的价格昂贵也给患者维持带来不便[2]。
中医药在延长生存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3],开展中医药在晚期恶性肿瘤维持治疗领域的研究是综合治疗的有益补充。
本研究意在探讨观察芪连扶正胶囊维持治疗晚期NSCLC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组织或细胞病理学确诊为NSCLC Ⅲb~Ⅳ期;②一线方案化疗4~6个周期后效果达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或稳定(NC)者;③结束化疗≥1月;④卡氏评分(KPS)>60分,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⑤年龄20~75岁,男女不限;⑥骨髓功能正常者;⑦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好,可坚持随访者。
肺癌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全球每年有超过180万人由于肺癌死亡。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肺癌,主要包括大细胞癌、腺癌以及鳞癌。
该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生存率较低。
虽然靶向治疗的发展速度较快,肺部肿瘤的免疫治疗也快速发展,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有效延长,但是靶向治疗存在耐药性,二线化疗失败患者预后较差。
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细胞在生长、增殖以及转移过程中,都会出现血管新生,因此,在抗肿瘤药物治疗中,要多使用抗血管生成的药物。
在非小细胞癌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可以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受体产生抑制作用,还能够对干细胞因子受体、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以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等靶点产生高效抑制的作用,进而对肿瘤细胞的血管新生产生全面抑制作用。
根据多项研究发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较好。
比如,盐酸安罗替尼就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本文主要介绍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知识。
肿瘤与新生血管的相关关系在肿瘤细胞的增殖、维持高代谢、远处转移等过程中,新生血管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肿瘤如何应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姻赵琳[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诊通肿瘤72的生长速度较快,会导致周围环境缺氧。
在缺氧条件下,肿瘤组织会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
当VEGFR-2(VEGF受体)与VEGF结合,酪氨酸激酶会发生自磷酸化,激活信号下游的酶,比如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大鼠肉瘤(Ras),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
靶向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抗血管形成的作用临床中有抗肿瘤的多靶点药物,具有强效、全面抑制新血管形成的作用,主要的作用靶点包括干细胞生长因子(c-kit)、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
安罗替尼维持治疗应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究摘要:目的:分析安罗替尼维持治疗应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抽选我科室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选奇偶数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复查,观察组采用安罗替尼维持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缓解情况,不良反应率。
结果:根据数据分析对比显示,观察组病情缓解情况,不良反应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中,采用安罗替尼,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发展,且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安罗替尼维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一种常见的肺癌类型,占据了肺癌的大多数病例(约85%)。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类肺癌,与小细胞肺癌相对应[1]。
非小细胞肺癌包括几种亚型,主要包括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
吸烟是最主要的非小细胞肺癌的致病因素。
其他风险因素包括二手烟暴露、职业暴露(如石棉、放射性物质等)、空气污染、家族遗传因素等均会导致疾病诱发。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通常无明显症状,晚期病例可能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治疗方案通常根据病情和分期确定[2]。
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多种因素而异,包括分期、肿瘤的特征、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治疗反应等。
既往医院并没有特别采用维持治疗,这就导致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并不好,且不够稳定,甚至多数患者还会出现各种不适。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医院开始实施安罗替尼维持治疗,安罗替尼(Alectinib)是一种口服靶向治疗药物,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它被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通过抑制ALK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了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3]。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56期171投稿邮箱:sjzxyx111@0 引言随着对肺癌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中医在辨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的独特优势。
中医的辨证施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同时降低患者的治疗负担[1]。
1 资料与方法刘某,男,57岁,确诊肺癌伴乏力1年零1个月。
该患缘于1年零1个月前因间断乏力、咳嗽、咳痰、痰中带血,遂于吉林省肿瘤医院行相关检查,确诊为“肺腺癌”,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拒绝手术治疗,给予6周期化疗(具体化疗方案不详),化疗过程中出现Ⅲ°骨髓抑制,给予升血及输血治疗,出现胃肠道反应。
病程中患者乏力。
今日患者及家属为求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于我院门诊就诊,拟“肺腺癌”收入我疗区。
病程中病人体重下降约5Kg。
现症:乏力、活动后气短、口粘、饮食及睡眠欠佳、二便尚调。
既往湿疹病史10余年;预激综合征病史12年。
呼吸正常,呼吸节律整齐,深度不均匀,呼吸运动不对称,肋间隙正常。
双侧语颤不对称,呼吸活动度不对称,无胸膜摩擦感。
右下肺叩诊呈浊音,无皮下捻发感,右下肺呼吸音弱,左肺及右上肺呼吸音粗,语音传导正常。
自备吉林省肿瘤医院病理出院诊断书示:右肺上叶周围型肺癌CT2aN3M0 Ⅲb 期、双肺结节、阻塞性肺炎、心包积液、甲状腺双叶结节。
自备吉林省肿瘤医院肺CT 示:右肺上叶长径约4.2cm 的肿块,CT 值约36HU,可见分叶及毛刺征,临近肺内密度减低及支气管充气征,呈气肿性改变;双肺下叶直径小于6mm 的磨玻璃小结节,边缘欠清晰;右肺下叶小钙化灶;右肺中叶条索影,边界欠清晰;各叶段支气管通畅;叶间裂无移位。
给予艾迪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在此基础上,运用补肺化积汤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日1剂,早晚分服),共15d,间歇18d。
共治疗3个疗程。
治疗后,复查肺CT,结果示:右肺上叶长径约4cm 的肿块,可见分叶及毛刺征,临近肺内密度减低,呈气肿性病变;双肺下叶直径小于6mm 的磨玻璃小结节,边缘欠清晰;右肺下叶小钙化灶;右肺中叶条索影,边界欠清晰;各叶段支气管通畅;叶间裂无移位。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节拍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评价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约85%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
NSCLC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尤其是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临床疗效和生存率较低。
吉西他滨(Gemcitabine)和顺铂(Cisplatin)是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其联合应用已在NSCLC 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吉西他滨主要通过干扰DNA 合成来抑制细胞增殖,而顺铂则能够诱导细胞凋亡,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节拍化疗在晚期NSCLC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并且较少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有关该治疗方案在晚期NSCLC的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生存分析以及不良反应分析的资料仍不够充分,因此本研究旨在对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节拍化疗在晚期NSCLC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深入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节拍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探讨该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具体包括评估患者的疗效情况,包括肿瘤缩小程度、生存期延长、疾病控制率等方面的指标。
也将对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以评价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通过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和长期生存情况的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治疗策略,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推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节拍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临床实践的进步。
1.3 研究对象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预后较差,传统的化疗对其疗效有限。
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选取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选择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往往病情较重,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来延长生存时间;由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机制复杂,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择;研究对象的选择还考虑到了临床实践中容易观察到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等因素,以便更全面地评估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节拍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74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2012年7月第2卷第13期·药物与临床·吉西他滨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李 俊 郭晓红 孙爱华 何 樱 袁 霞▲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广东惠州 516001[摘要]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 选取50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4周期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给予吉西他滨1 250 mg/m 2,d1、8;顺铂25 mg/m 2,d1~5,21 d 为1个周期。
将获得CR+PR+SD 的3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吉西他滨1 000 mg/m 2,d1、8,21 d 为1个周期,行6周期化疗维持治疗;对照组给予最佳支持治疗。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2.6%、26.3%,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5.2、3.5个月,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总生存期分别为11.6、9.8个月,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毒副反应一般轻微,最主要毒性反应是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
结论 吉西他滨维持治疗可以延长初治有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毒副反应可耐受。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吉西他滨[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3-74-02▲通讯作者自1985年以来肺癌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至2005年我国每年肺癌已超过50万,发病人数居世界第一。
其中80%为非小细胞肺癌。
由于早期诊断技术的局限性及缺乏早期特异性临床表现,约70%~80%的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不能手术,预后甚差。
化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可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目前的临床研究证明,两种药物(其中一种为铂类药物)联合化疗是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1],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中位生存期延长2个月,1年生存率提高10%。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经过初始治疗病情控制后,为稳定病情在耐药产生前采用具有良好耐受性的化疗药物或靶向药物或中医药维持治疗,这一模式已被大多数患者接受。
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维持治疗尚有较多争议,中医药维持治疗已显示较多优势。
标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中医药治疗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无论城市或是乡村,男性或是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都是肺癌,80%以上的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70%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已经为晚期或局部晚期[1]。
晚期NSCLC患者往往伴有广泛的脏器转移,对于行为状态评分(PS)为0,1和2的患者,采用含铂双联方案化疗4~6周期,有效率为20%~40%,但大部分患者会在3~4个月病情出现进展,所以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对肿瘤治疗的认识和理念的更新,提出了肿瘤维持治疗这一概念。
1晚期NSCLC维持治疗现状
1.1晚期NSCLC的化疗维持治疗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NCCN指南推荐一线标准化疗方案为含铂双联方案,如吉西他滨+顺铂,紫杉醇+顺铂(卡铂),多西他赛+卡铂,培美曲赛+顺铂,完成4~6周期后,当病情达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或稳定,采用其中一种非铂类药物维持治疗,目前常用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每3w重复,多西他赛35mg/m2,第1,8,15每4w重复,有研究证实此二药在维持化疗中可见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PFS)延长的生存益处。
培美曲赛600mg/m2,第1d,每3d重复,此药已经被美国FDA批准用于用于标准一线治疗后无进展晚期非肺鳞癌患者的维持治疗[2]。
此三药静点时间短,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
1.2晚期NSCLC的靶向维持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是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分子生物学差异,通过封闭受体,抑制血管生成,阻断信号传导等机制作用于肿瘤细胞特定的靶点,进而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
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靶向药物主要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其对于EGFR突变NSCLC的疗效已被认可,对于EGFR野生型其作用仍有争议。
埃可替尼是我国资质研制的EGRF-TKI类药物,二、三线治疗NSCLC有效且安全,对于既往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具有较优的疗效和安全性。
贝伐单抗是针对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靶向药物,其在晚期NSCLC的维持治疗中在PFS的延长上也获得了阳性结果[3]。
1.3晚期NSCLC化疗及靶向维持治疗存在的争议虽然晚期NSCLC维持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尚无相关的研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维持治疗是在保证较好的生活质量,在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范围内进行的治疗,但化疗药物具有毒性积累的副作用,多次维持化疗很可能会造成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免疫功能
受损,且目前维持治疗的模式尚不完善,临床医师很难维持治疗的”度”。
至于分子靶向药物,其价格昂贵,让许多患者望而怯步,同时其皮肤不良反应也使很多患者被迫停止用药。
2中医药在晚期NSCLC中维持治疗的应用
2.1中医药治疗晚期NSCLC的优势近几十年来,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多家临床医疗单位开展了中医药防治肿瘤的重大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结果。
中国中医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林洪生教授通过中药干预晚期NSCLC的临床研究发现,在中医药的参与下,晚期NSCLC患者的症状改善,体力状态评分及中位生存期较西医组有明显的统计学优势,且中医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10.92个月)较西医组(8.46个月)延长2.5个月[4]。
南方医院肿瘤中心的一项以中药中位NSCLC的巩固性维持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中医药维持治疗晚期NSCLC 患者的2年、3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6个月[5]。
多项研究均已显示中医药治疗肿瘤作用和缓持久,随不能在短期内缩小瘤体,但在改善症状,长期稳定瘤体,减轻毒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具有较好的特色和优势。
在我国中医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临床上中晚期NCSLC患者广泛地应用中药汤剂和中成药,无论PS较好或PS偏差的患者均可从中获益。
2.2中医维持治疗NSCLC的治疗原则中医认为,肺肾阴虚内热及脾虚痰盛贯穿于肺癌的始终,中晚期肺癌的治疗应着眼于扶正与祛邪并重。
针对晚期NSCLC的中医维持治疗,林洪生教授总结了三个治疗原则,即益气扶正,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中医理论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癌瘤的发生发展与正气不足或虚衰密不可分,因此益气固本扶正贯穿治疗始终。
活血化瘀是中医抗肿瘤转移的主要法则,肿瘤患者”定痛不移”,”昼轻夜重”,”舌暗紫瘀”等特征与中医血瘀证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多处于浓、凝、粘、聚的高凝状态,这无疑加重了肿瘤转移的几率,而活血化瘀药改善高凝状态从而降低转移几率。
”热毒”病机在肿瘤发病中非常常见,古今文献中有很多关于恶性肿瘤的发生因热(火)蕴结所致的论述,研究表明清热解毒药可通过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调解机体免疫力,抑制血管生成等途经发挥抗肿瘤作用。
3结论
目前晚期NSCLC的维持治疗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化疗及靶向药物维持治疗仍存在较多争议,中医药的维持治疗有优势,希望更多的肿瘤医师多多关注中医药治疗肿瘤的进展,让更多的肿瘤患者从中医药中受益。
参考文献:
[1]石远凯.肺癌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0-305.
[2]屠小龙,舒琦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进展[J].肿瘤学杂志,2010,16(8):595-599.
[3]张力,黄岩.靶向治疗与化疗并重[J].临床肿瘤学论坛,2012,23(11):4-7.
[4]林洪生,张英.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循证医学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10(4):121-125.
[5]李金翰.中医药用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巩固性治疗的对照性临床观察[J].中国肺癌杂志,2007,10(6):5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