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炼金术读后感3篇
- 格式:docx
- 大小:20.27 KB
- 文档页数:8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大学生篇一金融炼金术读后感大学生最近读了一本让我脑瓜子嗡嗡的书——《金融炼金术》。
说真的,刚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完全找不着北。
这一堆复杂的金融概念和理论,感觉就像是在看外星文字。
但是,咱大学生不能轻易认输,硬着头皮往下读,慢慢地,好像还看出了点门道。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金融就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图表,可这本书却告诉我,金融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魔法阵,充满了神秘和变幻。
书中的那些观点,有的让我眼前一亮,有的又让我摸不着头脑。
我就在想,这作者到底是个天才还是个疯子?比如说,书中提到的反身性理论,这玩意儿可真是够新奇的。
它说金融市场不是简单的机械运动,而是参与者的思想和市场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些股市涨跌、汇率波动,背后可能藏着无数人的心思和算计。
读着读着,我又有点怀疑了,这理论真的能在现实中管用吗?可能在某些时候它能解释一些现象,但在其他情况下,又好像不太靠谱。
我觉得金融市场就像是个任性的孩子,有时候你以为你懂它了,它却突然给你一个大嘴巴子,让你清醒清醒。
不过话说回来,通过读这本书,我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至少让我知道了,在金融这个看似冰冷的世界里,其实充满了人性的温度。
也许我以后不会成为金融大鳄,但至少能多一双慧眼,不被这复杂的市场忽悠得晕头转向。
哎呀,不知道你们读这本书的时候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又爱又恨,又迷茫又好奇?篇二金融炼金术读后感大学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读《金融炼金术》的那些事儿。
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我的天,那感觉就像被扔进了金融的汪洋大海,完全不知所措。
我心里就犯嘀咕:“这能看懂吗?”但是,咱大学生,不能怂啊!于是,我就硬着头皮读下去。
读着读着,我发现这书还真有点意思。
它不是那种死板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各种新奇的观点和想法。
书中说金融市场不是单纯的经济现象,而是受到人们的认知和情绪影响。
这让我不禁想到,咱们炒股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因为一时冲动就做出错误的决定?也许就是那一瞬间的贪婪或者恐惧,让我们亏得血本无归。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金融炼金术》是乔治·索罗斯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合了哲学、金融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思想,对市场的本质和人类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金融市场和人类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索罗斯在导论中强调了对真理的兴趣是在金融市场成功的重要品质,这一点让我深受触动。
他将对真理的追求置于人性兴趣之上,说明了两点:一是他将对真理的追求置于第一位;二是他时而对人性进行观察。
这两点意味着,对自我的掌控感会逐渐提升,而自我的掌控感又意味着成功。
自我的掌控感意味着自己所掌握的自然规律与自控的能力不断趋近于平衡,自己所预测的与自己所得到的一致,自己所得到的意味着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行为一致。
前者是真理,后者是人性。
这是他所言明的人生原则,也是他在金融市场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关于股市,索罗斯不相信股票价格是潜在价值的被动反映,也不相信市场的估价符合潜在的价值。
他认为,市场的估价总是失真的,而这种失真就是获利的窗口。
股票价格的变化方向比股息收入更为重要,因此,了解政治、政策对于股市的根本作用至关重要。
同时,他也强调了判断正确之后需要足够的心理素质去支撑,以在波动中保持稳定的判断力。
个体的收益产生于个体与社会群体或团体意识的博弈。
关于外汇,索罗斯明确了三种相互支持与巩固的倾向:赶潮流的投机资本流动增长加强了趋势,强化的趋势为赶潮流的偏向提供了丰厚的报酬,投机的收益引来了新的资本流入。
但当投机性资本的流入无法补偿贸易逆差和上涨的待偿付利息时,趋势会发生转变,即金融与实体制造业的脱离,进而演变为金融危机。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在进行外汇交易时,不仅要关注市场趋势,还要考虑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
关于信贷,索罗斯说明了贷款行为会刺激经济活动,令借方扩大消费或投资于生产性资本。
繁荣的开端时,信贷额度与抵押品价值处于极小值;萧条时,两者处于极大值,同时受到另一个因素影响,清偿贷款需要时间,时间越快,对于抵押品价值的影响就越大。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金融炼金术》是一部在金融投资领域极具思想深度的著作,宛如一座蕴藏着金融智慧的神秘宝库,在我阅读的过程中,它不断地冲击着我对金融市场的既有认知,为我开启了一扇理解金融市场复杂性与反身性原理的新大门。
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对金融市场的理解多是基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是趋于均衡的理性系统,价格反映了所有可用信息。
然而,乔治·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中提出的反身性理论,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打破了这种看似完美的观念。
反身性理论指出,参与者的认知和行为会影响市场的走势,而市场的走势又会反过来影响参与者的认知和行为,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动态的、不断反馈的循环。
在金融市场中,这一现象随处可见。
例如,当投资者普遍看好某只股票时,他们会大量买入,这使得股票价格上涨。
而股票价格的上涨又进一步强化了投资者对这只股票的乐观预期,吸引更多人加入购买行列。
反之,当市场出现负面消息,投资者开始抛售股票,股价下跌,下跌的股价又会加剧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导致更多的抛售行为。
这种反身性使得金融市场远非传统理论所描述的那样是一个客观、稳定的系统,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书中对于信贷和杠杆的论述也让我印象深刻。
信贷在经济繁荣时期的过度扩张往往为危机埋下了伏笔。
在经济向好时,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愿意发放贷款,企业和投资者也更倾向于借贷进行扩张或投资。
这种信贷扩张推动资产价格进一步上涨,营造出一种虚假的繁荣景象。
然而,当市场形势逆转,资产价格下跌,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下降,信贷收缩,从而加剧了经济的衰退。
杠杆的使用则放大了这种波动,它在市场上升期能带来高额回报,但在市场下跌时也会造成巨大损失。
就像在房地产市场泡沫时期,购房者和开发商大量使用杠杆,当房价下跌时,他们的资产迅速缩水,债务却依然存在,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问题。
《金融炼金术》还深入探讨了经济周期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索罗斯认为经济周期并非是完全由外部冲击或内在稳定机制决定的,金融市场的反身性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金融炼金术》阅读感想《金融炼金术》是乔治·索罗斯的一部重要著作,这本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后悔没有早点阅读它,同时也对投资领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的晦涩难懂是出了名的,这也导致我一直没有去阅读它。
然而,最近的阅读体验让我意识到,这种误解是不正确的。
实际上,这本书充满了深刻的见解和宝贵的经验,对于任何对投资领域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索罗斯在书中提出了“反身性”理论,这是一个具有哲学性的概念,强调了认知与实践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投资概念,更是一种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深刻洞察。
索罗斯认为,市场参与者的认知和预期会影响市场的实际走势,而市场的走势又会反过来影响参与者的认知和预期。
这种相互作用使得市场的走势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可预测性,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此外,书中对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探讨也让我深受启发。
索罗斯指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社会科学中的观点和理论往往是由人类主观构建的,而人类本身就是社会体系的一部分,无法完全独立于社会体系之外进行研究。
因此,经济学中的公理和假设往往是不完美的,无法完全准确地描述社会现实。
这一观点促使我重新思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并意识到在投资决策中不能仅仅依赖于完美的模型和理论。
在例证部分,索罗斯以日记的形式展示了他的思维过程和投资决策。
这部分内容让我看到了一个投资大师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
索罗斯也会犯错,他也会因为过早卖出而错失更大的牛市,也会因为恐惧而过早抛出并在随后以更高的成本买回。
但他与普通投机者的区别在于,他有自己完整的逻辑和验证方式,能够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
这种对逻辑的坚持和对市场的敬畏让我深受启发。
此外,书中关于债务周期的探讨也让我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信用货币体系下,债务周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而这也是当前货币体系所无法避免的产物。
《金融炼金术》阅读感想在投资领域,乔治·索罗斯的名字如雷贯耳。
他是量子基金的掌舵人,曾在 1997 年狙击泰铢,引发“东南亚金融风暴”,其影响力之大实属罕见。
然而,1998 年,他在对俄罗斯债务危机、日元汇率走势、美国网络股的判断上出现失误,导致量子基金损失近 50 亿美元,最终关闭。
有趣的是,索罗斯在 1994 年出版的《金融炼金术》中提出了“反身性”理论,该理论指出投资不可能永远正确。
他认为,思维和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即反身性。
虽然很多人认为索罗斯的理论难以理解,但如果从“反身性”的本源出发,理解起来就会相对简单一些。
索罗斯有一位名为卡尔·波普尔的老师,他是一位精通科学的哲学家。
索罗斯曾承认,波普尔的思想对他产生了影响。
波普尔认为,所有的经验都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而理论又是可以证伪的,因此应该对之采取批判的态度。
简单来说,人们只能无限接近真理,但始终无法到达。
那么,为什么人们始终无法到达真理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对波普尔有影响的另一个人,即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波普尔曾坦言,他的理论只是对爱因斯坦思想的哲学表达。
现代物理有两支:相对论和量子物理。
爱因斯坦与其他物理学家,包括研究量子物理的科学家海森堡都有密切的联系。
海森堡提出的“测不准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与爱因斯坦的交流。
“测不准原理”的大意是,在测量电子运动时,由于测量工具的原因(光子具有能量),会干扰量子的运动,因此无法准确测量,只能得到一个统计意义上的值。
至此,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是“测不准”引发了“反身性”,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相互影响。
也就是说,你在观察世界的同时,也存在于世界之中。
正如诗中所写:“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反身性”原理不仅在投资领域有应用,还可以指导我们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做出更好的决策。
例如,甲吹牛说自己实力雄厚,乙信了,可能会把货赊给他,而丙又相信“甲的货”物超所值,于是甲就会发一笔财,真的变得实力雄厚了。
《金融炼金术》阅读感想从成长角度来看,我明白了人在世界面前是有限的。
以前,我对索罗斯和《金融炼金术》充满了崇拜,但现在我明白了,这种崇拜只是因为我还没有爬到更高的山头,没有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世界总是比个人大,人在世界面前总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和应对挑战。
从知识角度来看,索罗斯是典型的奥地利学派犹太商人,他的思想深受奥地利学派的影响。
奥地利学派强调有限理性、虚实动荡和适者生存,这些观点在金融市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索罗斯自称受到了奥地利学派的卡尔·波普尔的影响较多,他的投资策略也体现了奥地利学派的思想。
此外,我还从书中了解到了更多关于奥地利学派的知识,这让我对经济学和社会科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从投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只能在自己的能力圈磨豆腐。
资本市场老手的优势在于他们能够冷静地观察投机,但他们的能力圈也存在局限性,即精英主义和缺乏对穷人的同情。
因此,他们在世界观上存在巨大的短板,只会吐槽抱怨政府。
相比之下,巴菲特则是关注赛道企业基本面,关注但不迎合投机的典型代表。
他的投资策略注重企业的长期价值,而不是短期的投机行为。
索罗斯则是趋势派,不是技术派,他找主流的趋势和误区转折点,早进早退。
只要不头脑发热,不追涨杀跌,老手们已经建立了强大的优势。
从犹太人的角度来看,奥地利学派确实有很多干货,犹太人的影响力也确实很大。
但共济会的影响力是否真的如货币战争所描述的那样巨大,还有待商榷。
此外,还有很多伟大无私的犹太人,如马克思、托洛茨基和霍布斯鲍姆等,他们的贡献和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共产主义视为犹太人的阴谋,而应该从更全面的角度去理解和评价它。
从一个比较好的启发来看,每个人都活在有限性和错误偏见中,就像盲人摸象一样。
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偏见,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和应对挑战。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
在书中,索罗斯提出了反身性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市场参与者的观点和行为会影响市场的走势,而市场走势又会反过来影响参与者的观点和行为。
这一理论强调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以及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羊群效应。
他认为,市场的波动是由投资者的情绪和偏见所驱动的,而这些情绪和偏见又会影响市场的走势。
因此,投资者需要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偏差和羊群效应,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市场的波动。
索罗斯还强调了市场的趋势和反转。
他认为,市场的趋势是由投资者的共识所驱动的,而当这种共识被打破时,市场就会发生反转。
因此,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的趋势和反转信号,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市场的变化。
他还提出了利用反身性理论来分析市场的方法,这一方法包括确定市场的主流偏见、分析市场的参与者、评估市场的趋势和反转信号等。
此外,索罗斯还强调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他认为,投资者需要认识到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来降低风险。
他还提出了一些风险管理的方法,如分散投资、控制仓位、设置止损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投资者降低风险,提高投资的成功率。
《金融炼金术》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以及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羊群效应。
同时,我
也学到了一些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对我未来的投资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金融炼金术读后感(精选8篇)金融炼金术读后感篇1大众传媒提到索罗斯的时候,前面经常有个诨号叫“金融大鳄”。
这很容易给人一个印象,索罗斯是个惟利是图的家伙,甚至是大魔头一类的人物。
几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正严重的时候,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公开指责索罗斯窃取了马来西亚人民的财富。
在这场危机中,传媒对索罗斯最好的评价大概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亚洲国家的经济体制和政策是不是“无缝的蛋”尚有争论,索罗斯是“苍蝇”这事好像已经铁板钉钉了。
等到我拜读完索罗斯的大作《金融炼金术》之后,发现索罗斯完全不是媒体描写的那个样子。
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一书中致力于阐述他自己的理论:反身性理论。
索罗斯从他的老师波普那里汲取了一个重要的科学哲学原理:对于科学方法来说,完备的知识是不可企及的,科学家们的工作就是不断检验似真的假说并提出新的假说。
但是索罗斯并不同意他的老师所阐述的“科学统一性原则”。
这一原则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使用同样的方法和标准。
索罗斯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自然现象属于一个世界,科学家的陈述属于另一个世界。
自然现象可以充当独立的客观标准,科学则赖此判断其陈述的真理性或有效性。
但在社会科学中,不存在这样的客观标准。
由此他提出了自己的反身性理论:由于不完备理解的问题,事件的参与者会形成固有偏见,他们根据这个固有偏见作出的决策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发展进程。
事件的参与者与事件本身构成一种被索罗斯称为的反身性关系。
在这里,不会有均衡的结果,只有一个永无止期的变化过程。
反身性理论是一个立意甚高的理论,它所要批判的对象是主流经济学,甚至是现在所有的社会科学。
索罗斯甚至认为,“社会科学”一词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隐喻,在这个领域里,只有炼金术。
相对于以完美无缺的完全竞争理论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来说,反身性理论的确更符合人们的常识。
人们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宁的世界里,主流经济学描述的完美图像恐怕一分钟也没有存在过,而索罗斯所说的“繁荣/萧条序列”则到处可见。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金融炼金术》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籍,通过索罗斯的亲身经历和投资策略,展现了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读完这本书,我对金融市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投资哲学和人生智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被索罗斯的投资哲学所吸引。
他主张市场是充满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的,因此投资者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勇于冒险的品质。
他认为投资成功并不是靠运气或者盲目跟风,而是需要对市场趋势和影响因素有深入的理解和判断。
这种投资哲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投资是一项需要智慧和勇气的挑战,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被索罗斯的投资策略所震撼。
他通过运用反身性理论和宏观经济分析,准确地预测了市场的走势和泡沫的破裂。
他的投资策略注重长期价值投资和灵活的资产配置,能够在市场波动中抓住机会并规避风险。
这种投资策略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投资需要具备全局观念和长远的眼光,不能被短期的波动所迷惑。
同时,投资者还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不断追求卓越和进步。
《金融炼金术》还让我认识到了金融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索罗斯认为,市场是不可预测的,投资者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和谨慎。
他强调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分散投资和灵活配置资产来降低风险。
这种风险管理理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在投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动态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避免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
我从这本书中看到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
索罗斯在投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勇气、智慧和判断力,让我深刻地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他认为投资是一种思考的艺术,需要具备深刻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同时,他也强调了谦虚、谨慎和自省的品质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这些人生智慧和哲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在投资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我。
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健。
“市场永远是在一个故事和反故事之间交替出现。
”这句话揭示了市场的一个核心特征:不确定性。
索罗斯认为,市场并不是完全由事实和理性驱动的,而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参与者的心理、媒体的报道、政治和经济环境等。
《金融炼金术》阅读感想《金融炼金术》是乔治·索罗斯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提出了“反身性”理论,这一理论对金融市场的分析和投资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金融市场和投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索罗斯认为,在证券市场上,预期与事件之间存在着双向联系,这种联系导致两者之间缺乏对应,即“反身性”。
市场参与者的认知缺陷与生俱来,而他们的认知又会影响市场的实际进程,从而进一步强化或改变他们的认知。
这种双向联系使得市场价格的形成并非完全由理性的供求关系决定,而是受到参与者认知和预期的影响。
反身性理论对理解金融市场的波动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它指出,市场参与者的情绪、偏见和预期并非完全理性,而是会对市场产生影响。
当市场参与者普遍乐观时,他们可能会推动股价上涨,从而进一步增强乐观情绪,形成自我强化的趋势。
相反,当市场参与者普遍悲观时,他们可能会抛售股票,导致股价下跌,进一步加剧悲观情绪,形成自我实现的下跌趋势。
这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波动性,使得准确预测市场走势变得非常困难。
然而,反身性理论并不是要否定市场的有效性,而是强调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它提醒我们,市场并非完全有效,参与者的认知和预期存在着缺陷,这为投资者提供了机会。
索罗斯的投资策略正是基于对反身性的认识,他试图利用市场的偏差和错误来获取超额收益。
在投资实践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反身性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策略。
一方面,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于市场的预期和主流观点,而应该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当市场普遍乐观时,我们要保持警惕,不盲目跟风,寻找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泡沫。
当市场普遍悲观时,我们也不能过于恐惧,要善于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另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对市场的基本面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分析。
虽然市场参与者的认知偏差会对市场产生影响,但最终市场价格还是会回归到基本面。
了解公司的真实价值、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宏观经济的状况,有助于我们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
《金融炼金术》是一本讲述金融投资和理财的书籍,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作者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和实战经验,揭示了金融市场的规律和风险。
他指出,金融投资不是简单的赌博或者侥幸,而是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掌握市场的运作原理和各种投资工具的特点。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和技巧,才能在市场中寻找到真正的收益机会。
此外,本书还提出了许多投资策略和方法。
作者强调了长期投资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稳定获得收益的长期投资才是可持续的。
他还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投资工具,如股票、债券、基金等,并详细解释了它们的特点和风险。
通过这些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选择投资工具,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此外,本书还强调了投资者的心态和行为对投资结果的影响。
作者指出,成功的投资不仅仅依赖于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还需要正确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投资者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左右,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随波逐流,才能在市场中取得稳定的回报。
总的来说,这本《金融炼金术》是一本对于金融投资和理财有着深入而全面的介绍的好书。
通过阅读本书,我不仅对金融市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投资技巧和方法。
我相信,如果能够将书中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更聪明、更成功的投资者。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在一个平凡的周五,市场波澜不惊,我仅对上海机场进行了一笔加仓。
其他事宜,留待周日再议。
今日想与大家分享一本近两日品读的书籍:乔治·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
索罗斯在金融界声名显赫,地位仅次于股神巴菲特。
他出生于匈牙利,后移民美国,与巴菲特同为 1930 年生人,如今已逾九旬。
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也是投资复利的关键所在。
在金融领域,他最著名的两场金融战役是:1992 年成功狙击英镑,被誉为打垮英格兰银行之人;1997 年狙击泰铢,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
其货币投机才华可见一斑,投资实力亦令人惊叹。
他自1969 年创立的“量子基金”,取得了年化 35%的超额收益率,令华尔街望尘莫及。
然而,索罗斯不仅是一位金融家,更是一位哲学家。
我最早认识他是在上小学时,读过他的传记,深感其人生传奇,留下了深刻印象。
后来上大学时,我又重读了那本传记。
读索罗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读自己。
尽管当时我还年幼,但某些经历却与我产生了共鸣,因此读起来颇有感触。
当然,在研究生期间,我曾数次冲动想读这本书,但最终都未能如愿,或许是因为水平和实力不足,或许是缺乏勇气和契机,也可能是头脑中的某些偏见在作祟。
无论如何,最近我终于开始了这部名著的阅读。
《金融炼金术》既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哲学思想在金融领域实践的记录。
用索罗斯本人的话说,就是将资本市场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试验场。
毋庸置疑,书中有大量语言晦涩难懂,涉及众多概念,需要在安静而专注的状态下才能读进去。
我花了两周时间阅读此书,通常是在下班后躺在沙发上看一个小时。
我阅读此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我对哲学有着浓厚的热爱。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后来发现自己爱思考问题,硕士便考取了哲学专业。
尽管工作已有数年,但我深感哲学对我整个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毕业后,我也一直在坚持阅读相关书籍。
书中的核心概念是反身性,这一哲学概念深受其导师卡尔·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哲学的影响。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本周读了两本书,第一本是梁恒写的《与索罗斯一起走过的日子》,这本书记载了他和索罗斯20年的珍贵友情,这本书是碰巧接触到的,于是就有了看第二本的欲望;第二本是索罗斯写的《金融炼金术》,这本书一开始我不敢读,因为很多人评价是哲学书,一般人看不懂。
索罗斯没有用精确的数字,更多的是用很宏观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其中贸易逆差、利率、汇率、经济、美元指数等都变成了变量,并且组合成了一些公式,索罗斯用变量的方式去解读里根时代的繁荣,国际的借贷等宏观事情,难怪书名叫做炼金术,索罗斯是在实验自己的理论。
这次读后感谈谈一个非常宏观的主题,也就是索罗斯书中的第七:"里根大循环"这是一个循环促进了美国的繁荣的循环,它牺牲了债务,但其他的一切都是良性循环,生生不息,为美国的80年代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崇拜的人中里根肯定算一位了,他经常提到里根是伟大的总统,他希望美国像里根时代那样强大。
索罗斯的书中就详细解释了里根时代的繁荣大循环。
索罗斯对里根繁荣的理解:里根上任后第一个预算方案是减税并且增加国防支出,这两事情会造成政府大量的资金流失,所以里根选择了最小阻力方案,就是借债,结果就是庞大的预算赤字。
美联储当时的政策是货币的供应非常严格,所以美国借了这么多债务,直接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几乎借不到钱,这产生了1982年的国际债务危机。
为了应对国际债务危机,美联储1982年降低了利率,放松了货币供应,美国预算赤字迅速增长,市场钱多了便不再像以前那么压抑,经济起飞了。
压抑久了之后的释放,市场当时处于需求非常旺盛的开端,这么旺盛的需求导致了利率再次被拉高,银行大胆争取存款,金融资产的回报率非常高,外国资本被吸引过了,部分是因为金融资产高回报率的诱惑,部分也是由于里根总统所激发的信心。
美元强劲,强势的美元再加上正值利率分别促进了持美元的不可阻挡的热潮。
强势的美元吸引了进口,而进口又起到了满足过热需求、平抑物价水平的作用。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大学生篇一金融炼金术读后感大学生最近读了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哎呀,这可真是一本让我又爱又恨的书啊!说起来,一开始我是抱着满满的期待翻开这本书的,想着能从中学到什么点石成金的神奇秘诀。
可能你们会笑我天真,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儿啊!但谁不想在金融的世界里呼风唤雨呢?读着读着,我发现这书里的理论可不是那么好懂的。
什么反身性理论,搞得我晕头转向。
我就在想,这索罗斯是不是故意把话说得这么绕啊?也许人家就是要显示自己的高深莫测吧。
不过,仔细琢磨琢磨,又觉得这里面好像有点意思。
他说的市场不是完全理性的,参与者的认知和行为会影响市场,反过来市场又影响参与者的认知。
这让我想到了我之前炒股的经历,我总是跟着别人的推荐买股票,结果亏得一塌糊涂。
说不定就是因为我没有自己的思考,只是盲目地跟着市场的风向跑。
但是吧,有时候我又觉得索罗斯的理论太绝对了。
难道市场就真的没有一点规律可循吗?我觉得可能还是有一些基本的经济规律在起作用的。
也许是我还没理解透他的意思?总之,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在金融的迷宫里转了一圈,似懂非懂。
但至少让我明白了,金融这玩意儿,没那么简单,不能想当然。
我还得继续学习,继续琢磨,说不定哪天我也能悟出点属于自己的“炼金术”呢!你们觉得呢?篇二金融炼金术读后感大学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聊聊我读《金融炼金术》的感受。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挺忐忑的,就怕自己看不懂。
毕竟我只是个大学生,金融知识也就那么一丢丢。
可没想到,一翻开书,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索罗斯在书里提出的那些观点,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比如说反身性,这玩意儿以前我可从来没听说过。
我就在想,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不能完全相信市场的表现?也许市场表现出来的繁荣只是一种假象,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读的过程中,我还不断地拿自己身边的例子来对照。
像之前买基金,看着涨得厉害就一股脑冲进去,结果亏惨了。
现在想想,不就是被市场的表象给迷惑了嘛!难道这就是索罗斯说的我们的认知影响了市场,然后市场又反过来影响我们的认知?不过,这本书也不是那么好消化的。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金融炼金术》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金融类书籍,作者通过对金融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为我们揭示了金融炼金术的真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金融领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作者通过对金融历史的回顾,向我们展示了金融炼金术的源远流长。
从古代的货币兑换到现代的金融衍生品,金融炼金术一直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炼金术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变社会结构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金融炼金术的重要性,也让我对金融领域的发展前景有了更乐观的态度。
其次,作者通过对金融市场的分析,向我们揭示了金融炼金术的核心原理。
作者指出,金融炼金术的本质在于对风险的管理和资产的配置。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工具,才能够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和资产的增值。
这让我对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金融产品的投资有了更明智的选择。
最后,作者通过对金融炼金术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向我们展示了金融炼金术的成功之道。
通过对成功和失败案例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金融炼金术实践者都具备着良好的风险意识、优秀的投资技巧和坚定的执行力。
这让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也让我对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阅读《金融炼金术》,我对金融领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金融炼金术的原理和方法,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金融从业者。
同时,我也相信金融炼金术会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金融领域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金融炼金术》阅读感想《金融炼金术》是一本由乔治·索罗斯所著的书籍,它融合了哲学、历史、金融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探讨了金融市场的运作和投资者的心理。
最近,我再次阅读了这本书,收获颇丰。
让我谈谈索罗斯的哲学观点。
他认为,市场参与者的偏见和错误预期会影响市场的走势,而这种影响又会反过来影响参与者的决策,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趋势。
这种观点与传统经济学的观点有所不同,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是有效的,价格反映了所有的信息。
索罗斯的观点提醒我们,市场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投资者的情绪和心理因素也会对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
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投资者和市场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投资者的行为会影响市场的走势,而市场的走势也会反过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这种反身性理论对于理解金融市场的波动和趋势非常重要。
例如,当市场处于牛市时,投资者的乐观情绪会推动股价上涨,从而进一步激发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趋势。
相反,当市场处于熊市时,投资者的悲观情绪会导致股价下跌,从而进一步加剧投资者的悲观情绪,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趋势。
此外,索罗斯还强调了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他认为,投资者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控制自己的风险,避免过度投资和冒险行为。
他还提出了一些风险管理的方法,如分散投资、止损等,这些方法对于投资者来说都非常实用。
在阅读《金融炼金术》的过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索罗斯的智慧和洞察力。
他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非常准确,对于宏观经济关系的把握也非常到位。
他的投资策略和方法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然而,《金融炼金术》也并非完美无缺。
这本书的结构和论证并不算特别紧凑,有些地方的阐述也比较模糊。
此外,索罗斯的一些观点也存在争议,例如他对自由市场的看法和对政府干预的态度。
《金融炼金术》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投资策略和方法。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金融炼金术》是乔治·索罗斯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阐述了他的投资哲学和方法论。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金融市场和投资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索罗斯的投资理念强调了市场的不稳定性和反身性。
他认为,市场参与者的偏见和预期会影响市场的走势,而市场走势又会反过来影响参与者的预期和行为。
这种反身性使得市场具有自我强化或自我修正的能力,投资者可以通过对市场反身性的理解来获取超额收益。
索罗斯的分析方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注重对宏观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研究,认为这些因素会对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他强调了对市场趋势的洞察力和对转折点的把握,以及及时调整投资组合的重要性。
此外,他还提到了风险管理和止损的重要性,认为投资者应该设定合理的止损点,以避免损失过大。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对索罗斯的投资策略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方面,他的投资哲学和方法确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市场的深入研究和对反身性的把握,他能够在市场波动中获取收益。
然而,另一方面,投资是一项复杂而充满风险的活动,没有一种方法是绝对可靠的。
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得投资者永远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变数。
此外,索罗斯的观点也引发了我对投资与道德的关系的思考。
他在书中提到了利用市场的不稳定性来获取利润的行为,并认为这是一种“反身性的操作”。
这种观点引发了对于投资行为的道德评判和社会责任的讨论。
在追求投资回报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考虑到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总的来说,《金融炼金术》是一本具有深刻思想和实践价值的著作。
索罗斯的投资理念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但我们在应用这些理念时也应该保持谨慎和理性。
投资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市场的变化。
同时,我们也应该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注重风险管理和社会责任,以实现可持续的投资回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从索罗斯的经验中汲取一些有益的教训。
首先,我们应该保持对市场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3篇大众传媒提到索罗斯的时候,前面经常有个诨号叫“金融大鳄”。
这很容易给人一个印象,索罗斯是个惟利是图的家伙,甚至是大魔头一类的人物。
几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正严重的时候,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公开指责索罗斯窃取了马来西亚人民的财富。
在这场危机中,传媒对索罗斯最好的评价大概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亚洲国家的经济体制和政策是不是“无缝的蛋”尚有争论,索罗斯是“苍蝇”这事好像已经铁板钉钉了。
等到我拜读完索罗斯的大作《金融炼金术》之后,发现索罗斯完全不是媒体描写的那个样子。
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一书中致力于阐述他自己的理论:反身性理论。
索罗斯从他的老师波普那里汲取了一个重要的科学哲学原理:对于科学方法来说,完备的知识是不可企及的,科学家们的工作就是不断检验似真的假说并提出新的假说。
但是索罗斯并不同意他的老师所阐述的“科学统一性原则”。
这一原则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使用同样的方法和标准。
索罗斯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自然现象属于一个世界,科学家的陈述属于另一个世界。
自然现象可以充当独立的客观标准,科学则赖此判断其陈述的真理性或有效性。
但在社会科学中,不存在这样的客观标准。
由此他提出了自己的反身性理论:由于不完备理解的问题,事件的参与者会形成固有偏见,他们根据这个固有偏见作出的决策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发展进程。
事件的参与者与事件本身构成一种被索罗斯称为的反身性关系。
在这里,不会有均衡的结果,只有一个永无止期的变化过程。
反身性理论是一个立意甚高的理论,它所要批判的对象是主流经济学,甚至是现在所有的社会科学。
索罗斯甚至认为,“社会科学”一词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隐喻,在这个领域里,只有炼金术。
相对于以完美无缺的完全竞争理论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来说,反身性理论的确更符合人们的常识。
人们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宁的世界里,主流经济学描述的完美图像恐怕一分钟也没有存在过,而索罗斯所说的“繁荣/萧条序列”则到处可见。
在中国股市不长的历史中,绩优、资产重组、网络等概念相继登场。
每一次热炒过后,留下的都是一片狼藉。
几年前的海南房地产热潮到现在仍然是沉重的负担。
再往远一点说,中国的“文革”、纳粹德国的兴衰,其中都可以看到一时的参与者的“主流偏向”对实际历史本身带来的灾难性的影响。
书中还有个非常有趣的“悖论”。
索罗斯写道:“跨越国境的国际资本转移深受欢迎,应予,但投机资本的运动具有累积不稳定的危害,有必要建立一个令投机行为无利可图的体系。
”众所周知索罗斯是管理投机资本最出色的基金管理人,但他竟然主张完全遏制投机行为,真是颇为奇怪。
但仔细想一想也不奇怪。
一个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人怎么可能在金融市场上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呢?这种人太多了。
“玩火者必自焚”,他们都被金融市场吞噬了。
只有索罗斯深知我们现在金融体制的缺陷,这才使他成为最出色的投资家。
索罗斯本人希望以伟大的经济学家甚至是科学家的身份名垂青史,但他这方面的贡献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
传媒认为索罗斯只是个“失败的哲学家”,这可能很不公平。
索罗斯对抗的是整个的经济学界甚至是社会科学界。
如果他了,他就是哥白尼或伽利略一流的人物。
但是单凭《金融炼金术》这一本书还不够,虽然这本书对主流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批判有足够的分量,但他的反身性理论本身的建设还远远不够。
书中只有关于这个理论的轮廓的大致阐述,不足以和汗牛充栋的主流经济学、社会科学理论相抗衡。
《金融炼金术》只是一个起点。
也许在百年或千年之后,人类除了科学这种认识世界的方式之外,还有索罗斯开创的炼金术。
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一书中致力于阐述他自己的理论:反身性理论。
索罗斯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自然现象属于一个世界,科学家的陈述属于另一个世界。
自然现象可以充当独立的客观标准,科学则赖此判断其陈述的真理性或有效性。
但在社会科学中,不存在这样的客观标准。
由此他提出了自己的反身性理论:由于不完备理解的问题,事件的参与者会形成固有偏见,他们根据这个固有偏见作出的决策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发展进程。
事件的参与者与事件本身构成一种被索罗斯称为的反身性关系。
在这里,不会有均衡的结果,只有一个永无止期的变化过程。
反身性理论的确更符合人们的常识。
书中还有个非常有趣的“悖论”。
索罗斯写道:“跨越国境的国际资本转移深受欢迎,应予鼓励,但投机资本的运动具有累积不稳定的危害,有必要建立一个令投机行为无利可图的体系。
”众所周知索罗斯是管理投机资本最出色的基金管理人,但他竟然主张完全遏制投机行为,真是颇为奇怪。
只有索罗斯深知我们现在金融体制的缺陷,这才使他成为最出色的投资家。
金融市场的复杂性超出人们的一般想象,它可能接受参与者某种思想的影响,但事实或结果在多数情况下决不是参与者的想当然。
其中的关键是,思想也必须接受事态的影响,而且在相互影响中推进。
在均衡和趋势面前,传统经济学家否定趋势的存在及意义,而金融投机家则相反。
大凡金融投机家以追逐趋势为投机手段,在预期趋势来临和追逐趋势过程中获取利润。
均衡概念意寓市场是即时静止的和终于静止的,而趋势概念或不均衡概念则意寓市场是运动的,运动是市场的本质。
索罗斯金融理念在两个方面显示出它应有的价值。
一个方面是提出市场本质上不均衡、不稳定的观点,从而有别于传统经济学,指出它与传统经济学关于市场的区别是事实与幻想的区别,金融投机家对市场的研究着眼于认为市场的现实是什么,并根据趋利避害原理对现实加以运用。
另一方面,在理论上解释了价格趋势运动的过程和原因,从而解决了市场真正底和顶的意义。
前者对是否存在干预市场的可能提供了新思路,后者对投资者如何分析市场、如何提高投机绩效提供了帮助。
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索罗斯的分析法属于一种创新的分析方法。
乔治索罗斯可谓是金融圈里最出名的投机客。
93年成功打败英格兰央行,做空英镑赚到20亿美元。
97年亚洲金融危机更被人指责为始作俑者并赚得巨额利润。
创办量子基金28年,资产由400万美元变成了60亿美元。
对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任何金融业者都不得不心怀敬畏。
其地位如同篮坛的乔丹,八卦圈的宋祖德。
最近难得闲下来有时间,正是满怀敬畏和憧憬的心情打开了索大爷的着作《金融炼金术》。
在写我对这本书的理解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索罗斯和这本书先。
索大爷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家庭,老爸是律师,家境富裕。
1944年为躲避战争灾难,全家开始流亡并最终在1947年来到英国。
在伦敦经济学院读了个本科,专业是哲学。
没错,索同学当时学的就是哲学,而且此后他再也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那些博士头衔都是名誉的。
“离开大学后经历了多次不明智的尝试,最后成为一名国际股票套利商,先是在伦敦,后来在纽约。
”其实从索同学的讲述来看,当时就是一个股票分析师,向美国人推销欧洲股票。
在挖逐渐在几家投行崭露头角之后,他的野心也逐渐暴露出来。
不甘心为别人打工的他在1969年与他人合伙创办了量子基金。
此后就是他在金融市场中的几十年惊艳演出。
80年代末在旗下几只对冲基金走向正规,逐步退居二线,开始从事促进国际自由化、开放化工作和慈善活动。
其间还来过中国,估计也曾试图鼓动中国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复兴之路。
《金融炼金术》是一本讲金融市场的书,但既不同于学术大师的“固定收益手册”,也不同于股市名嘴的“股市金手指”、“股神秘籍”之类。
它更像一本索罗斯在讲自己对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的认识的哲学基础。
所以我觉得加一个副标题可以更好的理解这本书的内容《金融炼金术索罗斯金融哲学的理论基础及实务》。
这里强调哲学基础,主要是索同学似乎对自己的哲学基础颇为得意,在书中反复强调。
特别是在再版的序中,索同学更是通过对前版序中一些对经济学理论的批评进行了自我批评,来进一步展示自己对金融、对经济的认识在哲学高度的高人一等。
然而读完了整本书之后,我觉得索同学的嚣张是有资本的。
可以说在之前读过的任何一本关于经济、关于金融的书中都没人探讨过索同学的反射理论;在实际的投资者中自然也没有其他人按照他这种理论去理解市场和进行投资或投机。
传统的经济金融理论假设参与者是理性的,总会根据当前的供求关系做出利益最大化的决策。
而供求关系由基本面决定,在分析框架中属于给定的因素。
比如说股票市场,股票的内在价值决定了股票的价格,价格会有波动,但市场最终会是正确的,在供求双方的博弈下价格最终会趋于均衡状态——股票的内在价值。
而索同学在工作中发现,股票的价格经常大起大落,很少会停留在均衡状态。
难道所有经济学家都在骗人不成?在书本中找不到答案的索同学充分体现了爱读书不死读书的钻研精神,在反复思考、系统分析后发现了问题所在。
1、不能像研究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研究者是独立于研究对象存在的,换句话说自然科学的研究是客观的。
例如两个数学家对一个猜想进行研究,他们最终的成果——证明过程可以有一个客观的统一的标准被其他数学家所验证。
而如果他们的证明过程如果是正确的,那他们对猜想的结论一定是一致的,要么都认为是对的,要么都认为是错的。
研究的对象,某个数学猜想不会因为某个数学家的研究而从对的变成错的。
而在社会科学中,比如金融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判断会影响市场本身。
如果一个研究员发布报告说某只股票具有投资价值,股价难免受到影响。
2、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不全是理性的。
事实上这句话估计所有经济学家都认同,但传统的经济学总是在假定人是理性的前提下研究问题。
经济学家都回避了这个问题,认为如果没了这个假设,就无法研究经济学。
而索同学说:错了!传统的经济学在人是理性的假设下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这跟现实世界完全不符,以后经济学再这么走下去是没有前途的。
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判断难免有偏差,应该考虑在允许这种偏差的存在下研究金融市场,这才是现实意义的经济学。
3、市场很少处在均衡状态,研究均衡状态的学说都可以认为是没用的,应该去研究价格变动的过程。
这点确实很有道理,对于金融市场来说,参与者关注的就是价格的变动,就是要在动态的过程中赚钱,而不是知道在未知的某个均衡状态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