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城区的规划与更新_以无锡古运河周边地区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老城区的规划与更新

——以无锡古运河周边地区为例

高凌陶来利

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建设重点、经济重心的转移,原来城区的功能逐渐抽空并转移到新的开发地区,原有的城区成为了老城区,笔者通过研究无锡古运河周边地区的建设情况,阐述了无锡老城区规划与更新的方法。

关键词:无锡; 老城区; 更新

1 前言

在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缓慢的时期,城市形态基本稳定,城市空间结构变化不大,有的城市甚至许多年用地没有增长,这并不是坏现象,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需要稳定的物质空间,社会的发展和公民的归属感也需要这种稳定的空间。近二十年来,经济建设发展和土地政策变化等因素使城市建设用地剧烈扩张,开发区、新城和科技园区等横空出世,城市用地规模激增,城市建设重点、经济重心的转移,原来城区的功能逐渐抽空并转移到新的开发地区,原有的城区变成为了老城区,建筑功能名存实亡,文化传承举步维艰,人口逐步迁出,老城区面临着从功能到形态的重整旗鼓。

无锡城市因河而生,依河而建,古运河周边地区集中体现了无锡老城的空间形态和文化特征。面对城市空间结构从单核发展向多核心发展的趋势,无锡老城从“保护入手、文化优先、整体设计、节点出彩”四个方面应对老城建筑衰败、功能弱化和人口减少的现状。

2 保护入手——古运河保护规划

2.1 古运河历史与现状

无锡具有7000多年人类生活史、3100多年文字记载史和2200年建城史,现已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经历了辉煌灿烂的吴文化的洗礼,古代大运河漕运经济的发展和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崛起,无锡古运河沿线历史遗存丰富,见证和承载了吴文化、运河文化和工商文化这三大文化的源起与兴衰,它成为我国京杭大运河上历史最久、文化内涵最丰富、传统风貌最浓厚的河段之一。古运河可以说是无锡的一条母亲河,无锡在汉初建县时,无锡城的建筑依河而建,引运河水为城中直河,作百姓交通、饮水、洗涤之用,又筑护城河,作为防御之用。而该地区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古运河自2003年实行船舶禁航以来,其货运功能已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随着近几年对古运河水体净化及环境整治工作的逐步展开,古运河的水质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沿线尤其是没有改造的地区及工业集中的区段,仍有不少排污现象,水质不稳定,同时,由于运河沿线建筑密集,基本上没有成片绿化,缺少可以反映无锡特色的生态景观。而且运河沿线用地由于经过了漫长的时间积淀而成,所以出现用地混乱,老企业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缺乏宏观指导,土地利用功能转换不当的局面,无法体现古城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2.2 古运河保护规划

古运河保护规划以维系运河风貌的完整性,保护运河沿线的历史遗存,凸现运河文化特色为目标,强化运河两岸沿线用地的整合与开发,展现运河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保护规划范围包括解放前的京杭大运河和环城河,河段总长18.21公里。按照核心段、控制段、协调段的原则划分为五个区段,规划对核心段、控制段、协调段分别提出不同的控制要求,实现了恢复风貌,改善自然生态、恢复人文生态,实现保护、开发与利用的良性互动。

2.2.1 协调区段控制要求

岸线属性以生产性岸线为主,局部为生活性岸线;强调沿河工业建筑的序列感和建筑立面的连续性;建筑风格突出现代建筑的简约风格;建筑色彩以淡雅的中性色系为基色,高饱和度艳丽色彩占外墙面积不大于5%;环境布置应控制沿河绿化带的生态性,强调植被的地域性。

2.2.2 控制段控制要求

岸线属性以生活性岸线为主,局部为生态绿地;沿河居住建筑呈组团布置,沿河形成渗透性界面,避免建筑界面的单一乏味;居住建筑适当加入江南地区的建筑符号;建筑色彩以淡雅的中性色系为基色,可适当点缀暖色系;硬质岸线与软质岸线相结合,生态绿地以自然景观为主。

2.2.3 核心段控制要求

岸线属性以生活休闲服务性岸线为主;现状建筑与新建建筑应协调统一,强调建筑立面的韵律感;建筑风格结合历史遗存,以江南水乡特色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为主;建筑色彩以清新淡雅的白色、浅灰色为主,统一在古典灰的色调;环境布置适当增建一些古色古香的构筑物,空分利用空间布置有文化氛围的沿河景观,强调沿河驳岸的立体景观。

3 文化优先——无锡“环城古运河文化廊道工程”策划

在编制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无锡组成了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深入挖掘了无锡环城古运河历史文化内涵,研究与保护沿岸文物遗迹(包括堤岸、桥梁、纤道、码头、渡口、古城、老街区、古村落、工厂、商店、仓库、堆栈、旧民居等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无锡“环城古运河文化廊道工程”策划,策划结合古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把该河道段建设为能与两岸景观相互协调、交融互动、虚实相生的独具无锡特色和个性魅力的历史文化长廊、休闲亲水步道和旅游黄金水道。

在整体上,无锡旧城尚存“龟背形”的传统格局,形成了老城区整体空间特色体验。无锡城市发展与运河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最早的无锡城依河而建,引运河水入城,城内河道密布、四通发达,为典型江南水乡城市。后因城市发展,城内河道多数被填,但是无锡旧城原先“龟背形”格局至今尚存,是古运河重要空间形态。策划在龟背形环城古运河的内圈和外圈的塘岸石驳上,建成以文化为魂、实景为体的“无锡千家万韵诗廊”和“无锡千年古城画廊”,从而人们可以“城中看河、河(船)中看城”,形成时空结合、底蕴丰厚的景观长廊。今年吴文化节的游船活动,首次试水“城中看河、河(船)中看城”的空间体验,数万计的市民在古运河边参与了这个活动,这也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文化体验。

4 整体设计——古运河周边地区整治概念规划

保护规划对古运河历史资源进行了调研和价值的分析,确定了保护的范围、目标和原则;明确了古运河的区段划分以及对其的保护控制要求,并普查了古运河沿线的历史文化遗存。而《古运河周边地区整治概念规划》在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控制古运河沿线的整体风貌和景观环境。规划河流总长约9公里,用地约4.3平方公里,规划内容为沿河两侧功能定位、空间

结构规划、景观风貌控制。

在尊重无锡“龟背形”旧城格局的基础上,规划强调保护和修复原有的“运河环城,四门八区”的空间格局。“运河环城”指古代运河穿城而过、近现代运河绕城而过,经历史演变形成的环城运河整体景观区。“四门”指历史上的东门——靖海门、南门——望湖门、西门——试泉门、北门——控江门,代表了无锡城与东海、太湖、二泉、长江水脉相通的地理格局;“八区”指根据环城运河各区段的不同历史文化内涵,选择其最核心的人文内涵或地标建筑作为题材,分别命名的“蓉湖溯源、北塘米市、莲蓉烟雨、站前灯火、熙春朝晖、望湖薰风、梁溪晓月、旧城怀古”等八个主题景观功能区。①1

规划同时明确了保护和修复日晖巷和淘沙巷两个历史地段及业勤纱厂、振新纱厂、绿萝居等历史建筑;明确了截污清淤、引水济流、水位控制的水系治理要求;布局了旅游服务、文化博览、创意设计、娱乐休闲、酒店餐饮等功能设施;明确了沿线建筑整治要求;提出了以“文化导向、强化主题、突出品牌”为目标,水陆并行、协调互动、文化体验的旅游规划方案。

5 节点出彩——历史街区和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

无锡古运河周边的历史地段包括惠山古镇、清名桥沿河历史文化街区、淘沙巷历史地段和日晖巷历史地段等。惠山古镇是市区最完整的具有高度复合多元文化特征的历史文化街区,清名桥沿河历史文化街区是具有古运河水乡传统风貌和独特历史文化特点的综合功能区,为了有效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复兴和激发地段的活力,对历史文化街区分别编制了保护规划,提出格局风貌、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要求和措施。同时,古运河周边地区是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工业遗产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锡工业遗存保护的重点是1895年到1949年近代民族工商业时期的工业遗存以及建国后国有大中型企业创建时期的工业遗存,通过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业建筑,开展保护性再利用,将进一步发挥工业地段内遗存的建构筑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老城区启动了南长街清名桥沿河保护整治工程、古运河支流惠山浜龙头下的惠山古镇祠堂群保护整修工程、运河公园建设工程等,这些节点成为了人们驻足休闲、体验文化的好场所。

6 结语

老城区维系活力的第一步是它的独特性,抢救性的保护文化遗产是更新老城区的首要工作,同时通过老城区的整治,也改善和提高了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和风貌的完整性。创新型的功能填充入古旧的物质实体是第二步,只有功能的更新才能使老城区有长久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无锡市古运河保护规划》文本。

[2] 《无锡环城古运河综合整治规划》文本、说明书。

[3] 《无锡市工业遗产保护规划》文本。

作者简介

高凌(1981—),女,硕士,无锡市规划局规划编制管理处。

1摘自《无锡环城古运河综合整治规划》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