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研究中的相关指标
- 格式:ppt
- 大小:495.50 KB
- 文档页数:39
一、名解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防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验证暴露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是按照疾病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和对照,分别追溯其既往 (发病前)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暴露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将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试验人群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的效果。
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一般发病率水平的时候称为流行。
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病例的现象。
由于社会因素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地高于其他地区,这种情况与地区自然条件无关。
: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只在这些地区存在。
:是指某些传染病可在某一地区长期存在,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独立地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传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染给人。
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种类及宿主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现象。
:指研究对象(人)曾经接触某因素,或者具备某些特征,或者处于某种状态。
:是反映暴露与发病 (死亡) 关联强度的指标,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是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说明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排出这些因素或特征的干扰。
就病例对照研究而言,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
但观察者和资料收集分析者知道。
研究对象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分组情况,也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处理措施。
病的阳性者和可疑阳性者,指定就医,以便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方法。
队列研究中hr含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队列作为一种经典的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被广泛应用。
它是一种特殊的线性数据结构,具有"先进先出"(First-In-First-Out,FIFO)的特点,即最先进入队列的元素最先被取出。
在队列中,元素按照入队的顺序保存,并且只能在队列的一端(称为"队尾")插入元素,而只能在另一端(称为"队头")删除元素。
队列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队列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HR(Human Resources,人力资源)的研究中,队列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和应用。
HR作为一个关键的管理与组织学科,涉及到人员招聘、培训、绩效评估、员工关系等各个方面。
而队列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可以为HR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从队列的定义和特点开始介绍,进一步探讨队列在HR研究中的应用。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HR在队列研究中的含义,并对HR研究的启示和展望进行讨论。
通过对队列在HR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的深入探索,旨在为HR管理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启示,进一步推动HR管理与队列理论的结合与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主要围绕着队列在HR研究中的含义展开,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
以下是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引言部分首先会给出对整篇论文的概述,简要介绍队列在HR研究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接着会详细介绍文章的结构,并阐明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目的,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队列的定义和特点以及队列在HR研究中的应用。
在队列的定义和特点部分,我们将对队列的概念进行详细解释,并介绍队列的基本特性,如先进先出(FIFO)等。
这将为读者建立起对队列的基本理解。
接着,在队列在HR研究中的应用部分,我们将探讨队列在人力资源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从招聘、员工培养、绩效评估等多个方面展示队列在HR研究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并结合案例和数据进行说明。
简述队列研究危险度评价的指标队列研究危险度评价的指标是用来衡量队列中的危险程度的指标,其中包括人员密度、排队等待时间、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
在实际应用中,队列常常出现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如交通拥堵的路口、地铁站、机场候机厅、大型活动现场等。
对队列中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价,可以帮助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理措施,提高安全性。
首先,人员密度是队列研究危险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人员密度指队列中的人员数量与队列空间的比值。
人员密度过大会导致人员之间的相互阻挡和压力过大,增加踩踏和窒息的风险。
因此,人员密度越大,危险程度越高。
其次,排队等待时间也是衡量队列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排队等待时间指的是人们在队列中等待的时间长短。
排队等待时间过长会导致人们的耐心降低,情绪不稳定,增加摩擦和冲突的风险。
同时,长时间等待也会使人们身体疲劳和不适,增加身体健康问题的风险。
因此,排队等待时间越长,危险程度越高。
另外,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也是衡量队列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突发事件包括火灾、地震、暴力冲突等。
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导致队列中的人员群体恐慌,引发踩踏、挤压等意外事故。
因此,队列中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越强,危险程度越低。
除了以上几个指标,还可以考虑其他一些指标来评价队列的危险程度,如安全出口数量、疏散通道的宽度、安保人员数量等。
安全出口数量反映了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通道数量,数量越多,危险程度越低。
疏散通道的宽度反映了人员在逃生过程中的通行能力,宽度越宽,危险程度越低。
安保人员数量反映了队列管理和维护的能力,数量越多,危险程度越低。
综上所述,队列研究危险度评价的指标包括人员密度、排队等待时间、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安全出口数量、疏散通道宽度、安保人员数量等。
这些指标能够全面衡量队列中的危险程度,帮助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保障人员的安全。
第六章队列研究一、教学大纲要求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类型;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死亡比、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限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熟悉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确定研究队列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人时的概念。
了解队列研究的基本步骤;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及其克服方法,特别是失访偏倚及错分偏倚;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二、学大纲精要(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队列研究(cohort study)也是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方法之一。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两组一定的时间,观察并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和比较暴露组和菲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如果暴露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非暴露组该病的发病率,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系。
队列研究有时也称为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或发病率研究(incidence study)。
2.队列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研究开始时暴露已经发生,而且研究者知道每个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
3.队列研究是发病率研究,所关心的是某病在人群中发生的概率(累计发病率)和发生速度(发病率)。
因此在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不应当患有所研究的疾病。
在队列研究开始之前,常进行一次横断面研究。
4.队列研究的人群一方面开始时不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同时要求每个研究对象在随访过程中均有可能成为所研究疾病的病人。
5.队列研究资料可直接用来计算疾病的发病率,累计发病率和归因危险度。
如果知道人群中暴露的比例,也可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
归因危险度和人群归因危险度反映了疾病预防中的意义。
6.队列研究可以计算相对危险度RR,RR的本质是比(rate ratio)或危险比(risk ratio),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
队列研究常用的率的指标
指标是企业实施并管理活动和过程的一种工具,其主要作用在于提供某项活动的实施
情况进行可比较和度量,其中涉及到广泛的技术和组织工具。
指标可以用来衡量队列的性能,那么队列研究中常用的指标有哪些呢?
一、服务时间指标
服务时间指标是队列研究中最重要的指标,它指的是观察对象的决定的服务过程的比率。
时间指标包括系统平均服务时间、平均延迟时间,以及系统平均响应时间,这些指标
可以衡量每个客户每次办理程序所需要的时间,也可以用于衡量顾客返回服务流程的情况。
二、排队系数
排队系数是衡量队列系统的另一种指标,可以用来衡量队列的效率,排队系数是指系
统中完成服务的客户数量和总共服务的客户数量之比。
该指标可以反映出客户是否有效地
使用队列系统,如果排队系数较高,表明客户有效地利用了服务系统,而如果排队系数较低,则表明客户没有充分利用服务系统。
三、处理率
处理率是指队列中服务可以处理的客户占总客户数的比率,这个指标可以结合前述的
平均服务时间和排队系数,反映出系统的性能水平,较高的处理率说明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四、排队长度
排队长度是反映系统满负荷的另一个指标,也称为系统容量指标,它指的是在某一时
间点,系统中等待办理业务的客户数量,该指标可以反映出在给定服务时间和排队系数的
情况下,客户需要等待多长时间才能完成服务。
总结来说,队列研究中常用的指标包括服务时间指标、排队系数、处理率和排队长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衡量队列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客户服务的情况,并用于完善队列系统,提高服务效率,满足客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