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公开课 赛课
- 格式:ppt
- 大小:5.09 MB
- 文档页数:36
《抗日战争》教案一、教案背景分析《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一颗夺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璀璨明珠。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段历史,对于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抗日战争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背景、战争进程、战争影响等内容,培养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2.掌握抗日战争的整体进程;3.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传承抗战精神。
三、教学重点1.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2.掌握抗日战争的整体进程。
四、教学难点1.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传承抗战精神。
五、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抗日战争中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严峻与残酷,增强学生的体验和理解能力;2.案例研究法:以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人物为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分析战争的发展过程;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交流观点,促进互动和思考。
六、教学内容一、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1.列强侵略和国家危机2.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3.全面抗战的爆发二、抗日战争的整体进程1.长城抗战2.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3.西安事变和国共合作4.八年抗战的艰苦斗争5.抗战胜利和抗战精神的传承三、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1.中国民族意识觉醒2.丧失的人口和物质损失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推动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传承抗战精神1.参观纪念馆和遗址2.组织祭奠活动3.开展主题班会或讲座七、教学评估1.课堂回答问题;2.小组讨论;3.写一篇感受抗日战争的心得体会。
八、教学参考资源1.教材:《中国近代史》2.资料、图片等:《抗日战争百科知识》、《抗日战争实时资讯》等参考资料。
九、教学延伸1.利用影视剧、纪录片等多媒体资源加深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了解;2.邀请老兵等亲历者为学生讲述抗日战争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3.组织学生进行抗战文化传播活动,传承抗战精神。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模拟法庭审判的情形,知道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了解侵华日军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并能正确表述国共双方在抗战中的各自作用。
2、通过模拟法庭辩论的形式,明白论从史出。
在情境中,体会民族团结、民族觉醒、民族力量等,激发民族意识。
3、通过对战争的反思,用心体会和平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更进一步上升到对生命的尊重。
2学情分析认知基础:高一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和影视作品欣赏,对抗战历史已有初步了解。
心理特征:高中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情感上具有较为正确的价值观,但容易偏激。
学习能力:自主阅读与语言文字、口头表达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全民族抗战的史实——特点——意义与价值【教学难点】认识全民族抗日的价值,以史为鉴,如何让民族意识为民族复兴服务4教学过程4.1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整个单元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
学了本课,对民族团结、反对侵略,追求民主、反对暴行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方面,抗日战争是百年来整个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战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既是改变百年败局的大事,又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步伐;另一方面,抗日战争也是中国站在世界政治舞台、树立国际形象的转折点,所以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建议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所进行的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保卫战。
《抗日战争》这节里,从三方面描述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
第一目“全民族抗战”阐述了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侵华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然后进一步阐明了国共两党领导的两个抗日战场的情况;第二目“日军的滔天罪行”则通过三个事例。
抗战胜利班会教案一、主题:抗战胜利班会教案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中国抗战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培养学生对抗战胜利的认识和感恩之心;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打开话题:介绍抗战胜利的意义和影响;2. 回顾抗战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3. 分组讨论:抗战期间的英雄事迹;4. 观看相关视频素材;5. 学习《义勇军进行曲》;6. 讨论分享抗战胜利的意义。
四、教学步骤:1. 打开话题:介绍抗战胜利的意义和影响(10分钟)教师通过简短的介绍,引起学生对抗战胜利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明白抗战的意义和影响是重大的,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 回顾抗战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0分钟)教师梳理抗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束等重要事件,让学生了解抗战期间的艰苦斗争和重要转折点,并重点介绍中国在抗战期间的民族英雄和典型事迹。
3. 分组讨论:抗战期间的英雄事迹(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抗战英雄,介绍他们的事迹和贡献。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阅读相关书籍来获取信息,并展示给全班。
4. 观看相关视频素材(15分钟)在班会上播放相关的抗战胜利纪录片或相关视频素材,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更直观地了解抗战胜利的场景和意义。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进行欣赏和讨论。
5. 学习《义勇军进行曲》(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义勇军进行曲》的背景和意义,并向学生教授歌词和旋律。
全班齐唱《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感受到民族精神和奋斗精神。
6. 讨论分享抗战胜利的意义(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抗战胜利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重要意义,包括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解放、社会进步等方面的成就。
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对抗战胜利的认识和感想。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班会教案的设计,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抗战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了解抗战胜利的意义和影响。
同时,通过与班级其他同学的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培养对抗战胜利的认识和感恩之心。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七大召开的时间和内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义。
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共七大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重点难点】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如右上图)。
经过八年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
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全民坚持抗战1.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回答问题: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工矿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2.教师讲述:面对出现了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争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
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国民党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共产党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青年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妇女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华侨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4.教师强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中国抗日战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2)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知道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了解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明确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地图与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史料研读、概括、分析、运用、论从史出等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习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现实,冷静剖析历史、正视历史,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培养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2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乡级学校,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
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
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
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3重点难点重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知道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
难点: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与国共合作的重要性;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全民族的抗战☆新课引入——全民族的抗战☆教学流程(一)民族危亡:国难当头,探寻出路◎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七七事变”的内容,让学生想一想:“当日本开始大规模侵华时,中华民族要避免亡国灭种的唯一出路是什么?设计意图: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历史的必然。
只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实现全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民族抗争:国共合作,携手抗日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多媒体呈现图1: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图2: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日演讲。
抗日战争的胜利优质课公开课教案20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活动过程1、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革命歌曲《团结就是胜利》。
讲解1945年的国际国内形势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2、新课讲授(1)中共七大(让学生观看视频比结合课本P103—P104内容,讨论并归纳出本次代表大会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①时间:1945年4月地点:延安(学生回答)②背景(在肯定学生回答后详细讲解)③内容(学生回答,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行归纳讲解)提问:团结体现在哪里?胜利体现在哪里?师:(肯定学生回答,进行归纳)团结是因为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全体党员空前团结。
胜利是此次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中国人民期盼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日本无条件投降(2)抗日战争的胜利①日本无条件投降A、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抗战胜利和日本投降并且阅读课本P104内容,找一找哪些因素促使了日本无条件投降a、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
b、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中国东北的日军。
(苏联投入174万人与日本最为精锐的陆军关东军进行殊死搏战)c、中国抗日军民展开大规模反攻。
(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将原本分散的抗日革命根据地一一连通,彻底粉碎了日本想要灭亡中国的迷梦)B、课件打出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图,直观的了解这三股强大攻势,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C、播放视频:过渡二:抗战胜利后,举国欢庆,阔别大陆50年之久的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优质课抗日战争胜利讲稿(5篇模版)第一篇:优质课抗日战争胜利讲稿抗日战争的胜利引言(约5分钟)我第一次来到同学们中间,很高兴和同学在一起,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好不好?不过要请同学们说出歌名来?[播放《黄河大合唱》之七《保卫黄河》片断。
] 大家知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最流行,最鼓舞人心的抗日歌曲。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
[板书课题] 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把这次课的内容细化为三个主题,主题一艰难岁月(即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主题二黎明时光(即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三凯歌高奏(即抗日战争胜利)。
最后给大家带来一个‚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的课后寄语,就是希望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而努力奋斗。
新课教授(35分钟)经过前面几次课的学习,抗日战争的情况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了。
芦沟桥的枪声还在我们的耳旁回响,南京大屠杀的惨景历历在目,台儿庄的血战的悲壮和百团大战的宏伟,极大地增强了我国抗日军民的斗志,也让我们的悲痛心情得到希许安慰。
抗战经过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已经接近反攻阶段,更加残酷,更加艰难。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第一个主题。
主题一艰难岁月(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约8分钟)想一想,根据地严重困难是怎样形成的?1941年,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抗战已接近战略大反攻阶段,日军必败已成定局。
日寇象秋后的蚂蚱,作最后的挣扎,日军主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大扫荡,请看大屏幕,日寇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加上长期战乱,民不聊生,根据地处境十分困难。
根据地严重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让同学们举手说一说,对)根据地面积不断缩小;根据地人口下降;由1亿下降到5000千万。
八路军、新四军数量减少;由40万人减少到30多万人。
物资供应困难。
野菜、树皮充饥。
现我们来一个角色转换。
假如你就是一名当年根据地的军民,面对如此严重的困难,你会想些什么办法帮助根据地度过难关呢?(请同学举手说一说,对)加强政权建设,调整土地政策,调动一切抗日人士的积极性(全民抗战)。
抗日战争的教案一、引言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伟大斗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篇章。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抗日战争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国家荣誉感。
本文将根据当前中学历史课程的设置,提出一份抗日战争的教案,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抗日战争的基本背景、起因和过程,掌握抗日战争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和比较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2课时)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包括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中国经济的薄弱与日本的侵略冲突等。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中相关章节和听取教师讲解进行学习。
2. 抗日战争的重要事件(4课时)介绍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如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八路军、新四军等。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小组讨论把研究成果进行展示。
3. 抗日战争的英雄人物(3课时)介绍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如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林则徐、叶挺等。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了解英雄人物的同时,体验他们的思想和行动。
4. 抗日战争的胜利(2课时)介绍抗日战争的胜利,包括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淮海战役等。
通过探究战争的胜利因素,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5. 抗日战争的意义(2课时)讲解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包括:巩固中国人民的抗日意识,增强国家凝聚力和自豪感,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传授基本知识;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3.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动;4. 小组展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展示,共享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