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矿井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详尽版)
- 格式:ppt
- 大小:5.08 MB
- 文档页数:30
潘北矿井矿井综合自动化及信息管理系统综合自动化网络平台技术方案Z版概述潘北矿井是一座煤矿,生产能力大、工作面众多,管理任务繁重。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综合自动化及信息管理系统。
本文将介绍潘北矿井综合自动化及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案。
一、前置条件简述1、综合自动化网络平台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2、综合自动化网络平台必须能够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进行交互,使其能够流程化,降低管理成本。
3、综合自动化网络平台必须具备完整的信息追溯功能,能够针对信息泄露、误操作等风险进行快速回溯。
二、方案设计1、综合自动化系统架构综合自动化网络平台主要由四个系统组成:采控系统、调度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
采控系统:采用国内领先的自研采控技术,实现矿井煤机和通风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调度系统:实现针对生产计划的调度,包括特种车辆、人员、设备等的调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安全监控系统:采用现代化的高清视频监控技术,实时监控工作面和所有的相关设备、区域、人员等,保障生产安全。
信息管理系统:负责对生产情况、调度情况、安全情况等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包括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和展示等。
2、综合自动化系统详细设计a. 采控系统煤机系统设计采用模块化的多级交流调制,结合先进的电池技术实现超高效节能;通风设备系统与煤机系统联动控制,按需调节通气量,同时应用风速、压力和温度传感器监测环境异常,切换控制策略,提高通风系统的运行效率。
所有数据都通过全网通网络传输,数据中心实时监测,确保生产信息快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决策层。
b. 调度系统调度系统主要对生产计划进行管理,解决煤矿生产管理方面的短板,从而实现生产力的薄弱环节,带动资源配置结构的升级,采用大数据算法、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不断优化煤矿生产流程,提高煤矿生产的快捷性、精准性和透明性。
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一、引言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是为了提高煤矿生产效率、降低事故风险、保障矿工安全而设计的一种集成化管理系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的设计目标、功能模块、技术架构和实施方案。
二、设计目标1. 提高煤矿生产效率:通过自动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实现煤矿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减少人力资源投入,提高生产效率。
2. 降低事故风险:通过实时监测、预警和报警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概率。
3. 保障矿工安全:提供矿工定位、呼叫救援等功能,确保矿工的安全和紧急救援能力。
三、功能模块1. 人员管理模块:包括矿工信息管理、矿工定位、考勤管理等功能,实现对矿工的全面管理和监控。
2. 设备管理模块:包括设备状态监测、设备故障预警、设备维修管理等功能,实现对煤矿设备的实时监控和维护。
3. 安全监测模块:包括瓦斯检测、火灾监测、温度监测等功能,实时监测煤矿的安全状况,预警和报警。
4. 生产管理模块:包括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过程监控、生产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对煤矿生产过程的全面管理和优化。
5. 报表和统计模块:包括数据分析、报表生成、统计分析等功能,为煤矿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四、技术架构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前端采集子系统、中间数据处理子系统和后端管理子系统。
前端采集子系统负责采集各种传感器数据和矿工信息,中间数据处理子系统负责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后端管理子系统负责实现各个功能模块的管理和控制。
1. 前端采集子系统:a. 传感器数据采集:通过布设在煤矿各个位置的传感器,采集煤矿设备状态、瓦斯浓度、温度等数据。
b. 矿工信息采集:通过矿工佩戴的定位设备,采集矿工的位置信息、工作状态等数据。
2. 中间数据处理子系统:a. 数据存储和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并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b. 数据传输和通信: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到后端管理子系统,并与其他子系统进行通信。
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一、引言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是为了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保障煤矿安全以及实现煤矿信息化管理而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综合性系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的功能、架构、技术要求以及实施步骤。
二、系统功能1. 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煤矿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如瓦斯浓度、温度、湿度等,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中央服务器。
2. 报警与预警功能:系统能够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实时报警和预警,及时通知相关人员,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 煤矿生产管理:系统能够对煤矿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包括生产计划制定、设备调度、生产进度监控等。
4. 安全管理:系统能够对煤矿的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包括事故隐患排查、安全培训、应急预案等。
5. 能耗监测与节能管理:系统能够对煤矿的能耗进行监测,并提供相应的节能建议,以降低能源消耗。
6.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供决策支持,帮助煤矿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
三、系统架构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采集模块:负责实时采集煤矿各项参数的数据,并将其传输至中央服务器。
2. 传输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中央服务器,采用网络通信技术,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3. 存储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查询。
4. 分析模块:负责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供数据报表和图表,以帮助管理者做出决策。
5. 控制模块:负责对煤矿设备进行控制和调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进度的顺利推进。
6. 用户界面模块: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对系统进行操作和管理。
四、技术要求1. 传感器和监测设备:选择稳定可靠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能够准确采集煤矿各项参数的数据。
2. 网络通信技术:采用高速稳定的网络通信技术,确保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可靠性。
3. 数据存储和管理:选择高性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并提供高效的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
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一、引言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为了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保障煤矿安全以及减少人力成本,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的定义、功能、架构以及实施步骤。
二、定义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将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集成和自动化管理的系统。
该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控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实时监测和采集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实现对煤矿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智能分析和远程控制。
三、功能1. 实时监控: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煤矿井下环境数据、矿工工作状态、设备运行状态等,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2.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通过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给决策者参考,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3. 远程控制: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可以远程监控和控制煤矿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包括井下采掘设备、通风设备、输送设备等,实现对煤矿生产过程的远程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4. 报警与预警:系统通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报警,提前预警,帮助矿方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
5. 数据存储与分析:系统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并提供数据分析功能,帮助决策者了解煤矿生产过程的趋势和规律,为他们提供决策支持。
四、架构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1. 硬件方面:包括传感器、监控设备、数据采集设备、通信设备等。
传感器用于采集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监控设备用于实时监测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状态,数据采集设备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传输,通信设备用于实现系统内部和外部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2. 软件方面: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远程监控与控制软件、报警与预警软件、数据存储与分析软件等。
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一、引言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是为了实现煤矿生产过程的全面自动化管理而开辟的一款软件系统。
该系统的设计目标是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保障矿工的安全,并提供全面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的功能、架构、技术要求以及实施计划。
二、系统功能1. 实时监测与报警功能:- 实时监测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如瓦斯浓度、风速、温度等。
- 根据设定的阈值,及时发出报警信息,以保障矿工的安全。
2. 生产调度与优化功能:- 根据煤矿的生产计划,自动调度设备的运行状态,优化生产效率。
- 根据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提供生产决策支持,优化生产过程。
3. 设备状态监测与维护功能:- 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报警。
- 提供设备维护计划和保养指导,延长设备寿命,减少故障率。
4. 数据分析与报表功能:- 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数据分析,提供报表和图表展示。
- 支持数据挖掘和预测分析,提供决策支持。
5. 人员管理与培训功能:- 管理矿工的个人信息和工作记录,提供人员调度和考勤管理。
- 提供培训计划和培训材料,提高矿工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三、系统架构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1. 传感器模块:- 安装在煤矿生产现场,负责实时监测各项指标,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模块。
2. 数据采集模块:- 负责接收传感器模块传输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
- 提供数据接口,供其他模块使用。
3. 控制中心模块:- 负责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调度和优化。
- 监控设备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报警。
4. 数据分析模块:-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生成报表和图表。
- 提供决策支持和预测分析功能。
5. 人员管理模块:- 管理矿工的个人信息和工作记录。
- 提供人员调度和考勤管理功能。
四、技术要求1. 系统平台:基于云计算平台,支持分布式部署。
2. 数据采集: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实现高精度的数据采集。
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一、引言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是为了提高煤矿生产效率、降低生产事故风险、优化资源利用以及保障矿工安全而开发的一种综合性软件系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的架构、功能模块以及技术要求。
二、系统架构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主要包括前端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与存储模块、监控与预警模块、决策支持模块以及用户界面模块。
1. 前端数据采集模块前端数据采集模块负责采集煤矿现场各种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浓度、振动等传感器数据,同时还可以接入视频监控系统,实时获取矿井内部的图像信息。
2. 数据处理与存储模块数据处理与存储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和存储。
预处理包括数据校验、去噪和数据转换等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清洗过程主要是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比如对于超过阈值的数据进行报警或剔除。
存储模块采用分布式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3. 监控与预警模块监控与预警模块是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的核心模块,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煤矿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该模块可以根据预设的规则进行数据分析和异常检测,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发送预警信息给相关人员。
4. 决策支持模块决策支持模块根据监控与预警模块提供的数据,结合煤矿的生产情况和规划目标,进行决策分析和优化。
该模块可以提供多种决策支持功能,比如生产调度、资源配置、安全评估等。
5. 用户界面模块用户界面模块提供了友好的图形化界面,供矿工、管理人员等用户进行系统操作和数据查看。
界面模块支持实时数据展示、历史数据查询、报表生成等功能,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三、功能模块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具备以下主要功能模块:1. 实时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煤矿内部的各项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浓度、振动等,同时还可以实时显示视频监控画面,确保矿工的安全。
2. 预警与报警系统可以根据预设的规则进行数据分析和异常检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将及时发送预警信息给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煤矿行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是一种集成为了现代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系统,能够实现煤矿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本文将从系统概述、功能特点、应用优势、发展趋势和技术挑战等方面对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一、系统概述1.1 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的系统。
1.2 该系统集成为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功能模块,能够实现对煤矿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1.3 通过该系统,煤矿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二、功能特点2.1 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2 远程控制:系统支持远程控制功能,矿工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对煤矿设备进行远程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2.3 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为煤矿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匡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
三、应用优势3.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系统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功能,煤矿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提高生产效率。
3.2 提升安全性:系统能够监测煤矿生产环境的安全指标,匡助企业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安全。
3.3 降低成本:系统的智能化管理能够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降低企业成本。
四、发展趋势4.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未来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将更多地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更智能化的管理和决策支持。
4.2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融合:系统将更多地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的存储和分析,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4.3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系统将更多地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五、技术挑战5.1 安全性挑战:随着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提高,安全性问题也将成为一个挑战,煤矿企业需要加强系统的安全性保护。
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引言概述:煤矿是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份,然而,煤矿事故频发、煤矿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向来困扰着煤矿行业。
为了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性和生产效率,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的内容。
一、智能监测与预警1.1 煤矿环境监测: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煤矿环境指标,如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及时预警环境异常情况,确保矿工安全。
1.2 煤矿地质监测:利用地质雷达等设备对煤矿地质进行扫描和分析,实现对矿井结构、地质构造等关键信息的监测,提前发现地质灾害风险。
1.3 煤矿安全监测:通过视频监控、声音识别等技术手段,对煤矿生产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事故隐患,确保矿工安全。
二、智能调度与管理2.1 煤矿生产调度:通过自动化调度系统,实现对煤矿生产设备、人员等资源的合理调度,提高生产效率。
2.2 煤矿物流管理:利用RFID技术对煤矿物资进行追踪管理,实现对煤矿物流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提高物资运输效率。
2.3 煤矿能耗管理:通过智能能源监测系统,对煤矿能耗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优化能源利用,降低能耗成本。
三、智能安全与救援3.1 煤矿安全管理:利用智能安全管理系统,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全方位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3.2 煤矿事故预警:通过智能预警系统,对煤矿事故风险进行预测和预警,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3.3 煤矿救援装备:引入智能救援装备,如无人机、机器人等,提高煤矿事故救援效率和安全性。
四、智能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4.1 煤矿生产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煤矿生产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分析,匡助煤矿管理者了解生产情况,优化决策。
4.2 煤矿安全数据分析: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对煤矿安全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提供安全决策支持。
4.3 煤矿生产效率优化:通过数据分析,找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生产效率。
五、智能维护与保障5.1 煤矿设备维护:通过设备远程监测和故障预警系统,实现对煤矿设备的实时监测和维护,提高设备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引言概述: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是一种集成为了各种先进技术的系统,旨在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介绍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的五个主要部份,包括数据采集与监测、智能化设备与控制、安全监控与预警、生产调度与优化以及信息管理与分析。
一、数据采集与监测:1.1 传感器技术:利用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传感器实时监测煤矿环境参数,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1.2 无线通信技术: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煤矿各个区域的数据实时传输,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1.3 数据存储与处理:建立大数据平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二、智能化设备与控制:2.1 自动化设备:引入自动化设备,如智能化采煤机、输送机等,实现煤矿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2.2 远程控制技术:利用远程控制技术,实现对煤矿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减少人工干预,降低人员伤亡风险。
2.3 人工智能应用: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预测和故障诊断,提前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煤矿生产的连续性。
三、安全监控与预警:3.1 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全方位的视频监控系统,对煤矿生产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3.2 智能化报警系统:利用智能化报警设备,对煤矿各个区域的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提高事故应急响应能力。
3.3 安全预警模型: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建模,建立安全预警模型,预测潜在的安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四、生产调度与优化:4.1 生产计划优化:基于煤矿生产的实时数据和需求,优化生产计划,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4.2 运输调度优化:利用智能调度算法,对煤矿内部的运输车辆进行调度,减少运输时间和能源消耗。
4.3 能耗监测与管理:通过对能耗数据的监测和分析,优化能源使用,降低能耗成本,提高煤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信息管理与分析:5.1 数据集成与共享: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不同子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和共享,提高信息流通效率。
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系统以 Profibus 或 ControlNet 工业现场总线为核心,配合网络控制器和网络传感器构成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
系统可以实现在矿调度室集中控制井上、下机电设备,监测各种环境、工况信息,可以与管理层实现信息交换,实现管控一体化。
1.系统构成:系统由信息层、控制层和设备层组成。
信息层:可以与地理信息系统、生产调度指挥系统、矿井各种管理系统汇接,按信息流方式实现煤矿现代化管理。
控制层:井上由 100M 工业以太网构成冗余环网,井下由 Profibus(或 ControlNet)现场总线构成冗余环网,网络控制器也是环网的一个节点,并可与远程 I/O 相连。
设备层:设备的执行机构和网络传感器均通过现场总线直接挂在以太网或现场总线上。
工业电视视频系统,在本系统中需单独布线。
2.系统特点:①可形成快速环形冗余网络,重构时间严格小于 300ms。
②网络控制器可以监测控制井下机电设备和设备附近的环境参数,又是网络的一个节点。
③采用生产者/客户模式的先进的网络技术。
3.系统主要指标:带宽:12M传输技术:RS-485 双绞线、双线电缆、光缆传输距离:< 9.6km (RS 485), < 26km (多模光纤)波特率:19.2Kbit/s 到 12Mbit/s总线存取:总线上最多站点(主-从)设备数是 126通信:点对点(用户数据传送)或广播(控制指令)诊断功能:能对故障进行快速定值系统无故障运行时间:> 1/8000 小时系统示意图如下所示:集团公司计算机网络WEB服务器束管、安全监控系统主运输监控系统通风机监控系统排水监控系统供电监控系统其他系统WINCCWINCC冗余操作员服务器 1 WINCC WINCC交换机WINCC WINCC主井分站压风机分站工程师站OSM100M工业以太网冗余操作员服务器 21#变电所分站地面井下通风机分站采区变电所分站KJD15A KJD15A网关主斜井皮带机分站2#变电所分站中央变电所分站KJD15AKJK5KJD15A工作面顺槽皮带机PROFIBUSCONTROLNET皮带输送机KJD15A 皮带输送机KJD15A中央泵房分站KJD15A远程分站KJD15A-2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示意图。
矿山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系统开发背景及简介:对于矿山来说目前需要的信息化系统有:安全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工业电视系统、调度电话系统、无线通讯系统、IP广播系统、信息化网络系统等多种系统平台。
但诸多系统均需要在井下敷设各自的线缆、安装各自的设备,导致“线缆设备挂满墙”的现象,存在施工、维护上的困难与重复劳动,尤其在采面变动中,耗时长、设备线缆损耗大。
系统概述:矿山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wifi 技术,同时具人员定位管理功能、wifi无线通信功能、百兆工业以太环网功能,并可并入及涵盖IP广播系统、数字工业电视、有线(固定电话)和WIFI 无线技术的综合交换及调度一体化、具工业信号的其它系统,尚属国内首创,并具独立自主知识产权,且向国家申请了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
在本系统中,采用了WiFi 无线通信技术,Super 2.4G 技术以及网络交换技术,是国内矿山最新一代的无线通讯人员定位综合管理系统,系统基于标准工业以太网,由井上核心服务器、井上交换机、井下矿用交换机、井下本安型多功能基站、井下电源箱、矿用本安型WiFi手机、Super 2.4G双向标识卡及其他配套设备组成。
本系统在完成语音通讯和人员定位的同时,矿用基站的无线接入功能还支持系统对视频、图像信号传输,亦留有RS485接口支持瓦斯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各类终端数据信号的传输。
配合KS-D100多媒体调度台、KS-F100语音服务器使用的情况下,更可以实现井上井下通讯一体化、有线无线调度一体化、调度行政通讯一体化、日常生产指挥调度和应急救援通讯一体化,完整的实现了国家安监总局要求的“六大系统之通信联络系统”的功能要求中提到的“既可以组成独立有线通信调度系统,也可以组成独立的无线通信调度系统”要求。
该系统各个功能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组合和扩展,极大方便了各类用户的不同选择需求;模块化设计及灵活组合,更使系统的整体造价、设备安装架设工程量、维护量大幅缩减,系统的整体扩展性大幅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