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优化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10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优化 【摘要】:交叉口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和安全的前提下对城市道路交叉口优化设计提出了思路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优化设计 (一)现状 近20年来,我国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一些城市所出现的交通拥挤堵塞问题也是空前严重的。随着现代化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及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交通堵塞、路口延误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人们不断受到出行安全、交通拥堵等问题的困扰。为此,交通问题已经日益引发各城市政府的重视,并成为民众关心的焦点。
(二)现状的分析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的咽喉 ,是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 各向道路在交叉口相互连接而构成路网 ,以沟通各向交通需要 。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的车辆通行能力不是取决于道路区间段,而是道路交叉口,大部分城市道路交叉口还是平面交叉为主。在多数城市道路交叉口中,由于对道路路段、路口的几何设计、信号配置及路面构筑物等因素缺乏整体的考虑,交通工程设计不够协调,从而对交叉口交通产生不利影响,使之成为路网交通的瓶颈。从调查情况看,此类问题在城市道路交通阻塞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合理、迅速地解决这类问题,对于缓解路网压力、疏解地区交通具有重要意义。
(三)方案探索与解决 下面就城市新建道路和原有道路的交叉口问题谈谈近年来平面交叉口持续改进,优化探索方面的新方法。
Ⅰ.城市新建道路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 交叉口位置的选择是确定一个理想和最佳交叉门的首要条件。交叉口的位置一般根据交叉道路的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转向车流的分布和交通量、自然条件和地形条件等因素选定,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平交口立面设计 平交口立面设计是平交口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立面设计主要足依据纵断面,道路横坡进行设计;设计时要使平交口路面等高线圆滑,没有菱角;各右转车道还应考虑车道横坡方向及大小。被交路是新建道路时,立面设计时应考虑与规划标高衔接;如被交路是旧路,立面设计时标高与横坡应与旧路接顺。如旧路设有超高,交叉口应在相接处渐变至同一方向大小的超高。设计时还应考虑整个交叉口的排水,排水不畅,形成积水的交叉口是失败的设计,因此排水设计对交叉口非常重要。排水设计时应考虑排水的方向、坡度及收水口位置,一般交叉口路面水应向四个转角方向汇聚,收水口设置在水汇聚的位置。
城市老街区道路畸形交叉口的优化设计针对城市老街区现有路网中一些畸形交叉口存在的客观事实,从分析这些畸形交叉口带来的交通问题的角度出发,进而提出了对其交通改善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标签:城市老街区道路;畸形交叉口;优化设计我国许多城市老街区都存在多条道路交叉呈不规则状的交叉口,往往成为城市道路交通优化和改善的难点。
若通过改变交叉口几何特征来改善畸形交叉口的问题,务必来带大幅度拆迁。
因此,如何能利用较少资金、较短时间解决城市路网中的“堵点”和“黑点”,是老街区交通管理的难点和重点。
本文提出畸形口的平面优化设计、信号控制等手段,最大程度地发挥原有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延误,并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1、城市老街区道路畸形交叉口优化设计的基本思想1.1 交通渠化设计交通渠化可通过标线、绿化带或交通岛来分隔车道,使交通者按照规定的方向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的行驶。
最终目的是分离不同性质的交通流,进而达到减少冲突点目的。
渠化交叉口的关键之一是增设交通岛,主要分为用于行人过街的避车地点即安全岛;控制和指引交通的导流岛;分隔反向和同向车流的分车岛;用于车辆绕行的中心岛。
通常用高出路面的花岗岩缘石围砌。
关键点之二是合理设置人行横道位置,其间距和位置应适当,不但要尽可能靠近交叉口,且应设在驾驶员视距良好的位置。
當人行道大于16m时,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5m的二次过街安全岛,对于有中分带的道路,可利用中分带设置安全岛;对于无中分带道路,可通过减窄交通岛宽度或利用路口缘石转角曲线扩展空间作为过街安全岛。
1.2 右进右出交通右进右出交通通过限制左转向车流,简化交通流的同时提高节点通行能力。
交叉口处存在不同方向的转向行为,各转向交通流可用通行时间不足路段的一半。
且左转车在各转向车流中引起冲突点最多,对于一个规则的四路交叉口,禁左后车流冲突点可从16个减少至4个。
在左转交通量较大的路口实行全天或高峰小时禁左管理措施,可提高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及通行能力。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问题及设计改善方法摘要:在城市道路之中,道路平面交叉口是城市交通事故高发的地区,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行人与机动车或者非机动车穿行其中,车辆驾驶员通过道路平面交叉口时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较为复杂的操作,具体操作涉及到遵守交通规则,对车辆进行转向,还有避让行人以及车辆等等,在这当中任何一个操作的疏忽或者判断不准确都有可能会发生不安全事故。
根据以往的数据统计交叉口在整个公路系统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是,与交叉口相关的事故占所有道路交通事故的一半以上。
2015年全世界总共发生了约4000000 与平面交叉口有关的交通安全事故,这个数据大约占据了所有交通事故的 44%,有大约15000人在平面交叉口因交通安全事故失去生命,占据道路事故死亡率的 23%。
根据相关统计,我国交通安全事故的死亡人数在 2016年突破了10万人,2017 年发生 66.8 万起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是 10.4 万人,2018 年止仍处于上升趋势。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交叉口设计;道路改善;道路设计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车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机动车辆的增加使得在城市道路当中拥堵的现象频频出现,随之而来的便是交通事故会不断发生。
在城市道路当中,平面交叉口的位置处于整个道路的咽喉位置,在整体道路当中,是交通最为汇集的部分,交通事故的发生地以及拥堵地大多发生在这个位置,因此想要改善城市交通安全问题首先要从城市道路当中的平面交叉口入手,基于此,本文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问题及设计改善方法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改善原则在对城市道路的平面交叉口改善时,我们应当遵守的原则为:第一,交叉口的安全性原则,在进行平面交叉口改善工程当中,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保证道路上人群以及车辆的安全,避发生交通冲突,在平面交叉口设置信号灯时,应该采取信号控制的方式来引导叉路口。
第二个原则应该遵循道路交通性原则,在进行道路改善时,必须注意道路的交通情况,不能使道路交通受到阻塞,应该确保道路交通的畅通。
如何优化城市道路平交口设计以及提高平交口的通行能力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迅速,大部分的城市交通路线的设计越来越现代化。
城市交通路线的发展趋势在不断地向纵横交错的蜘蛛网状来进行建设,蜘蛛网道路的设计是需要有连接点的,而道路交叉口就好比蜘蛛网的连接点。
在整个道路交通在占据关键地位的是道路交叉口,它是城市道路交通的关键。
因为在城市道路交叉口会有不同的车辆、行人通过,这就出现了交叉路口对人们存在一个安全性的问题,这一问题促使相关部门需要对城市交通道路平交口设计的重视,这关系到城市交通平交口通行的安全性和快速性。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平交口设计;通行能力1.城市道路平交口的现状分析1.1通过对我国国内城市道路交通平交口的研究分析表明,我国目前一些城市的道路交叉口是十分拥挤的,这是由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在出门代步工具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导致了车辆的增多,各式各样的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再加上城市人口日益增多,交通总体规划跟不上经济发展形势,人群、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抢道,导致了我国国内城市道路平交叉口的严重拥挤,这就出现了道路交通不能满足道路需求的情况,进而加剧了城市道路平交口易出现意外交通事故,这就需要不断的对城市道路交通进行扩展。
(如下图1-1)图1-11.2城市道路平交口是交通道路设计的中心,对于交通路口的设计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发展。
城市道路平交口的组成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其具体包括:平面交叉路口的反复分流、道路的分合交叉,这样的道分布路结构非常的复杂化,使一些对交通规则不熟练地新司机出现错误的道路选择,这样就无疑的加大了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容易出现道路交通拥挤的现象。
还有一些小的城市由于道路交通交叉路口的设施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为道路交叉路口的控制措施较低,这就会发现人群与车辆的相互抢路,所以事实表明,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拥挤度大于常规道路。
(如下图2-1)2.城市道路平交口的设计原则和优化方法2.1交叉口设计的基础要求和内容对交通道路平交口的定义是,不同的道路在同一平面内进行相交被称为道路平交口。
城市道路交叉口平面优化的设计探讨摘要:文章从城市道路交叉口优化设计原则及内容入手,分析了城市道路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从设计步骤与优化方法来解析城市道路交叉口平面设计,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重要节点,是包含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等在内所有交通流在道口路网当中通行的咽喉。
相关统计表明,城区中的车辆,约30%的时间都消耗在交叉口处,因此,交叉口设计是否合理,决定了道路交通系统能否安全、顺畅运行。
1.交叉口优化设计原则及内容交叉口优化设计应与交通组织设计、交通信号控制及交通标志、标线等管理设施设计同步进行。
遵循人车分隔、机非分隔,各行其道的设计原则,根据交通流量和流向充分利用交叉口的时间和空间资源,妥善处理各交通流之间的干扰,以达到分离和控制交通流,使交叉口各交通流达到有序、安全、通畅。
主要内容包括:车道功能划分,机动车进、出口道设计,交叉口内部区域优化设计,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设计以及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标志标线等管理设施设计。
2.城市道路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2.1没有配备过街行人的保护措施在道路右侧建设渠化岛并加设右转弯机动车道,但是却没有在路口转弯处设置减速带或者对行人的保护措施,给等候过街行人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部分道路平面交叉口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预留出指定区域供过街行人等候,或者预留空间过小,使得一些行人不得不在路面边缘或者机动车道上等待,极易诱发交通事故。
对于部分双向四车道或者更多车道的路口,由于路面较宽,在有限的时间内可能部分行人无法一次通过路口,则需要在路中间设置行人驻足区,而这类区域往往都没有保护措施,只是用黄线进行划分,面对来来往往的车辆行人的安全无法得到实质性的保障。
2.2平面交叉口角度设置不合理不同的道路交叉的时候,其交叉的角度不能超过45°,但也不是说交角越小越好。
交角过小,一方面不利于行车,另一方面也给司机正确判断路口交通状况以及路口距离增加难度。
道路交叉口改造设计优化方案摘要:文章依据工程实例分析了城市道路交叉口改造设计方案,强调了优化道路交叉口改造设计的重要性,立足于道路交叉口拥堵现状提出了建设交通岛、增加车道数量、偏移道路中线、规划道路渐变段等有效策略,对提高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效果、保障通行安全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道路交叉口;改造设计;优化方案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速度加快,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交通问题,交通拥堵、秩序混乱等问题日益严峻,影响着人们正常生活与出行,甚至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道路系统中,道路交叉口非常重要,因运行效率较低,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稳定运行的阻碍之一,非常容易产生交通安全事故。
对此,应掌握道路交叉口拥堵现状及其成因,针对性设计,采用多种手段优化改造设计,降低城市道路系统运行压力。
一、工程概述某A路段交叉口位于城市中心区域,此区域较为繁华,周围矗立着商品住房、文娱场所等。
此区域长度为500m,宽度为26m,路段区域设计为双车道,交叉口设计为四车道,道路两旁设置了停车位。
此路段交通量大、人流量大,在上下班高峰期出现了严重的拥堵现象,将此交叉口设为圆心,其周围约800m半径内没有公共停车场。
二、道路交叉口拥堵现状及成因(一)拥堵现状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事故类型具有特殊性,因道路行驶方向差异性较大,交叉路口车辆具有多种行驶形式,如正常行驶、加速启动、直角转弯等,提高了汽车追尾等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究其原因,司机驾驶不当、行人行为不当是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但是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事故还受多种因素影响,甚至是几种因素联合引起的。
同时,交叉口长度、车道宽度等环境因素也是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此可知,优化城市道路交叉口改造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二)拥堵成因1.出行集中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仅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还间接加快了生活节奏,导致城市居民出行时间从自由性转为固定性,上下班时段成为交通高峰期,由此加重了道路交叉口的拥堵现象,提高了城市交通压力。
交叉口优化设计内容1.引言1.1 概述交叉口优化设计是指在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中对交叉口进行设计和优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交叉口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关键节点,直接影响着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
在现代城市交通中,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和交通流量的增大,交叉口容易出现拥堵、事故等问题,给城市交通与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许多困扰。
为了解决交叉口问题,交叉口优化设计成为一项必要的工作。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使交叉口的交通流量得到最优化的分配和调控,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同时确保交通的安全性。
通过优化交叉口的布局、信号灯控制等因素,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排队长度,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果。
交叉口优化设计的意义在于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优化交叉口的布局和信号灯控制等因素,对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交叉口优化设计,可以在不增加交通设施投资的情况下,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提升城市交通运行的质量和水平。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交叉口优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对交叉口优化设计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展望未来交叉口优化设计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交叉口优化设计的相关内容,旨在为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为改善交通拥堵和提升交通效率做出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长文的概括和组织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脉络和内容组成。
在交叉口优化设计这篇长文中,文章结构部分应包含以下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和阐述交叉口优化设计的相关内容:第一部分:引言- 1.1 概述:对交叉口优化设计进行简要介绍,强调其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 1.2 文章结构:对本篇长文的结构进行解释,提供整体框架的概述。
- 1.3 目的: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为读者提供预期成果。
第二部分:正文- 2.1 交叉口优化设计的概念和意义:详细介绍交叉口优化设计的定义、背景和意义,探讨其在交通规划与管理中的作用。
市政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优化设计方法摘要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逐步提升,城市的道路拥堵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平面交叉路口的交通路口较为复杂,再加上过去的路口设计不够合理,使得车辆拥堵现象更为严重,行人与车辆碰撞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针对这一问题,对市政道路平面交叉路口的设计问题展开全面细致地分析研究,进一步说明平面交叉路口的设计原则,并提出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改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的道路拥堵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市政道路;交叉路口;优化设计一、市政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问题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城市的平面交叉路口都存在设计不合理之处,极大地影响了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具体表现如下所示:(一)交叉路口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国的城镇化起步较晚,再加上诸多历史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交叉路口的结构都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这种问题在老城区表现地尤为明显。
首先,城市地区的交叉路口非常多,诸如不规则交叉口、锐角交叉口、错位交叉口、T型交叉口非常多,这些路口的通行能力非常差,在早高峰、晚高峰时期很容易出现堵车问题。
然后,部分交叉路口在规划设计时,对通行量预测不到位,要么是车道太少,容易出现堵车问题;要么是车道太多而车流量非常少,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二)车道划分不合理科学合理的车道划分是保障通行的重中之重,但是我国很多城市的平面交叉路口车道划分不够合理。
首先,平面交叉路口的交通压力比较大,正常情况下交叉路口的车道数量要多与标准路段的车道数量。
但是不少平面交叉路口的车道数量少于标准路段,导致大量的车辆汇集于此,极易发生车辆剐蹭、车辆追尾等事故。
然后,平面交叉路口的交通路况比较复杂,再加上交叉路口车道引导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堵车的风险。
例如有的单向四车道只设置一个左转车道,而且第一、二车道之间有长实线,导致左转车辆出现大量拥堵,甚至会影响第二、三车道的正常通行。
(三)交叉路口缺乏渠化设计当下很多市政道路平面交叉口都没有渠化设计,极大地影响了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的交叉口设计与优化研究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交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合理的交叉口设计和优化能够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事故发生率,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就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的交叉口设计与优化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交叉口设计的重要性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络中不可或缺的节点,它连接了道路中的交通流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
合理的交叉口设计能够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交叉口的合理设计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
通过科学的交通流分配和信号控制优化,可以减少车辆的等待时间,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
2.改善交通安全:合理设计的交叉口可以减少车辆之间的碰撞和事故的发生。
通过设置适当的道路标志、信号控制系统和交叉口几何设计,可以提高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性,保障行人的出行安全。
3.减少交通拥堵:合理的交叉口设计可以合理引导交通流,减少交通拥堵的发生。
通过科学的信号控制系统和道路容量的合理配置,可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有效减少车辆排队长度,缓解道路交通拥堵。
二、交叉口设计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的道路工程设计中,我们也会面临一些交叉口设计的问题。
1.缺乏综合考虑:由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复杂性,交叉口设计常常面临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和限制。
在交叉口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交通方式的需求,并进行综合权衡,以实现最佳的设计效果。
2.设计不合理:一些交叉口在设计时,由于考虑不周或缺乏科学依据,导致交通流分配不均匀,车辆容量不足,甚至是事故多发的交叉口。
这种设计不合理不仅会增加交通拥堵,还会危及交通安全。
3.未来发展需求不足:由于城市道路交通的不断发展和交通流量的增加,许多旧有的交叉口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和未来的通行需求。
这就需要对现有的交叉口进行改造和优化,以适应未来的交通需求。
三、交叉口设计与优化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交叉口设计存在的问题,提高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交叉口设计与优化:1.综合交通规划:在交叉口设计前,应进行充分的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交叉口选型及优化设计摘要:近年来,人们对于出行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而持续增长,车辆私有化逐渐增加,并提高了对出行品质的要求。
随之而来的就是交通拥堵的现象持续发生,这类现象的发生主要就是由于道路建设的速度和建设管理水平远落后于交通运输的增长。
城市交通的发展可以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甚至改变地区的产业布局。
但是落后的城市道路不仅导致安全事故频发,还会降低人们的出行体验,甚至制约城市经济发展。
对于城市道路而言,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且制约着整个城市交通路网的通行能力。
其是两条或两条以上道路的交汇点,由于交叉口处各个方向同时汇入,交通量大,转向多,极易导致交通秩序混乱。
因此,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进行优化是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的关键。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选型;优化设计1交叉口类型道路平面交叉口类型多样,主要由现场道路划分、周围建筑物分布情况等决定。
按照交叉口的交叉形式,主要分为十字形、Y形、X形、T形、环形交叉口、错位形交叉口和多路交叉口等。
不同的交叉口类型具有不同特点,具备不同功能。
如:十字形交叉口是最基本、最常见的类型,具有路口形式简单、渠化设计便捷、视野开阔等优点;X形交叉口若交叉角度过小,易对右转方向车辆人员造成盲区;多路交叉口一般由五条或五条以上道路形成,较为少见,交通组织状况复杂,不便于管理。
2城市道路交叉口选型及优化设计2.1工程概况本文以某城市生产路与淮海路交叉口改造工程为依托,对城市道路交叉口选型及其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
生产路北接高速公路出入口,南与主城区道路相连通;淮海路连接居民区与高新开发区。
随着交通量日益增加,该交叉口交通拥堵现象愈发严重。
2.2渠化设计渠化是上文提到的交通分离的一种措施,要求对行人、车辆进行引导、隔离,使交通实体得以互不干扰且安全有序。
其目的主要是将各类交通流按其性质特点的不同限制在特定车道内,减少交织干扰。
若采用设置交通岛进行渠化,往往可将停车线前移,同时不规则路口可通过交通岛尽量调整,使其趋于正交,有效减小了通过交叉口的距离;增加进出口车道的数量,匹配相交路段的通行能力,调节和控制区域交通流量。
城市道路交叉口平面优化设计探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城市道路交通越来越拥堵,尤其是道路交叉口。
因此,对于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平面设计进行优化,已成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之一。
本文将探讨城市道路交叉口平面优化设计的重要性、优化方法和实例。
其次,城市道路交叉口平面设计优化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通行效率。
在交叉口设计中,通过合理的车行道设计、转向车道设置、交通信号控制等设计,可以减少车辆拥堵的发生,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首先,应充分考虑道路交通不同阶段的流量及其变化趋势,合理设置车道线、转向车道等交通设施。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道路流量变化法、社会平衡时间最短法、最优比例法等方法进行交叉口平面设计。
其次,要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制定合理通行规则,规范道路交通流动。
因此,应根据交通流量分时段设置交通信号灯,并设置交通警察和路标标识等交通设施,增加交通流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最后,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交叉口进行智能化控制,实现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缓解。
例如,采用移动自组网、虚拟交通卡等技术手段,进行交通管理和调度,提高交通的智能化、精准化和效率化。
针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国内外多个城市已经开始针对道路交叉口的平面设计进行优化。
例如,上海市通过道路交通网络规划,对城市交叉口进行优化设计,设置不同的通行类型,增设转弯车道等交通设施,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伦敦市采用现代化交通控制设施,对城市交叉口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智能化交通管理和调度,实现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缓解。
总之,城市道路交叉口平面优化设计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交叉口平面优化设计,在提高交通通行效率、安全性和舒适度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市政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优化设计方法摘要: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交叉口是路网的节点,对路网由线向面扩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平面交叉口,车流、人流相互交叉,相互影响,不仅交通事故多,而且通行能力低于连续路段。
因此,应采取措施改善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和畅通,确保人们的出行安全,提高整个路网的交通效率,以及市政道路工程交通系统的针对性和安全性,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科学设计城市道路工程平面交叉口。
关键词:市政道路;平面相交;优化设计;方法分析1交叉口设计形式1.2四岔路口在市政道路工程平面交叉口的设计中,四叉交叉口在设计形式中的使用也比较频繁,主要包括X形交叉口,如平面交叉口。
X形平面交叉口主要是在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采用锐角的形式,以提高平面交叉口的管理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当两条道路相交时,不能在交叉口使用,应尽量采用较大的锐角,锐角角要大于70°。
横向交叉口具有良好的便利性,因为它可以用于许多不同形式的市政道路工程平面交叉口。
在应用四岔路口设计形式的过程中,应根据市政道路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以提高平面交叉口设计形式的实用性。
1.2三岔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当主干道和次干道交叉时,通常选择三岔路形式。
三岔还包括T型和Y型两种形式,其作用是分流交通。
此外,一条主干道的尽头和另一条主干路的交叉口,通常选择三岔路设计。
1.3复合交叉口5条或以上道路的交叉口为复合交叉口。
与其他形式相比,这种交叉口占地面积更大,管理难度更大。
1.4环行交叉口中心岛设置在交叉口的中心,以使其周围的交通流向不同的方向,这是一种设计。
在环岛上,车辆通常沿一个方向逆时针行驶。
这种设计形式,不仅可以避免车辆拥堵现象,而且可以降低事故率。
2市政道路工程交叉口常见问题2.1平面交叉口面积设计不合理如今,许多市政道路缺乏交通组织的合理性,设计者简单地复制集合,导致交叉口的设计面积过大。
城市道路交叉口平面优化设计探讨城市道路交叉口平面优化设计是城市交通规划和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交通逐渐变得拥堵,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交叉口平面优化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
交叉口平面是指交叉口所在道路的路面布置和交通流动情况。
其设计目标是保证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同时给予交通参与者足够的视野和反应时间。
在平面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车流量、行人流量、车速、路段情况等因素。
正因为这些因素的差异,交叉口平面设计也不可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在交叉口平面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是转向弧线与半径的设计。
转向弧线是车辆在交叉口内的行驶轨迹,而半径则直接影响车辆的转弯半径和行驶速度。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根据车流量和车速等因素,合理地确定弧线半径,以保证车辆的安全和通行效率。
同时,在交叉口平面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行横道的位置和规划。
人行横道是行人过马路的重要设施,对于人行安全和交通协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如果人行横道设置不当,则会影响车辆通行效率,增加交通拥堵。
因此,在平面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人行横道的位置和数量。
除此之外,在交叉口平面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道路宽度、车行道数、交通信号灯、中央隔离带等方面。
其中,道路宽度越宽,车辆通行效率也就越高,但同时也会增加行人过马路的时间和广告牌的数量;交通信号灯的位置和数量也需要根据车流和行人流量进行合理设置,以保证交通协调和行人安全。
综上所述,交叉口平面优化设计在城市交通规划和设计中尤其重要。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事故率、减少交通拥堵,同时也能提高市民出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因此,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深入了解交通状况和需求,灵活应用各种设计手段,以做出最优方案。
同时,在实现方案时,需要注重工程质量和技术规范,以保证设计效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浅析我国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优化设计摘要:在我国,平面交叉口是交通事故的集中发生地。
城市的交通事故抽样统计表明,发生在交叉口的交通事故数约为全部道路交通事故数的30%。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为此提出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的关键问题,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渠化; 视距;导流岛abstract :in china, the intersection is the concentration of traffic accidents occurred . the sample statistics of the city’s traffic accident shows that the number of traffic accidents occurred in the intersection is about 30% of all road traffic accidents. urban road intersection traffic safety is a very complex issue , this paper proposed key issue of intersection design for peer reference.keywords : urban roads; intersection ; design; canalization ; horizon ; diversion island一、主要原则平面交叉口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1)保证视距保证视距是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十分有效的方法。
与城市交叉口不同, 城市道路交叉口往往没有显著的特征,交叉口速度过高的部分原因是驾驶员并没有看到前方交叉口的存在。
如果保证了视距,能清楚地了解相交道路车辆行驶状况,很多交通事故可以避免。
(2)降低车速交叉口处超速是十分危险的。
超速可能是驾驶员未意识到交叉口的存在,也可能是驾驶员意识到交叉口的存在也不减速,因此有必要采取速度控制技术。
(3)提前警告在视距难以保证时,必须加以警示,提示驾驶员采取提前必要的措施,保障安全通过交叉口。
如交叉路口警告标志用以警告车辆驾驶人谨慎慢行,注意横向来车,设在平面交叉路口驶入路段的适当位置。
(4)明确路权只有明确路权才能保证交通安全有序。
明确路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空间上明确车流冲突点的位置和减少冲突点的数量;二是从时间上明确车流行驶的路权和减少冲突点的个数。
在没有信号控制的情况下,必须给予主要道路交通优先权,对次要道路采取停车让行、减速让行等控制措施。
(5)尽量设置左右转弯车道在平面交叉口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条件,尽量在进入交叉口之前将转向的交通流与直行的交通流分开,即设置左右转弯车道。
(6)尽量缩小交叉口通过距离尽量减少交通流通过交叉口冲突地区的距离,将停车线尽可能前移,对方出口尽量前靠,使得车流在通过交叉口时受到干扰最少,通过时间最短,交通信号控制绿灯有效率最高。
(7)保持直行车道直线状尽量让占主流方向的直行车道在进出交叉口段保持直线状,使得直行车辆在交叉口前后不需要变换车道顺利通过交叉口,从而提高主干流的通行效率。
(8) 分别拓宽左右转弯车道在直行车道的部分左右转弯车道应该在保证直行车道成直线的前提下向左右两边分别拓宽,使得左右转弯的车辆从直行车流中分离出来,同时也不干扰主要道路的一般直行车流的通畅行驶。
二、视距保证两相交城市道路间,由各自停车视距所组成的视距三角形内不应存在任何有碍通视的物体。
平面交叉口的视距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树木、建筑物、围墙、广告牌、交通标志等。
应对城市道路所有的非信号控制交叉口进行排查,整治视距不足的路口,清除阻挡视距的障碍物或将障碍物设置成通透型,减少事故隐患。
对于不断生长的树、灌木、草等,必须定期修剪。
停车视距由三部分组成:停车视距由三部分组成:驾驶员反应时间内行驶的距离s1,开始制动汽车到汽车完全停止所行驶距离s2 (制动距离),再加安全距离s0 (5~10m)。
按下式计算:st=s1+s2+s0=(u1t/3.6)+u12/(254φ2)+s0 式中:t——驾驶员反应时间,取2.5s;φ2——路面与轮胎之间的纵向摩阻系数,因轮胎、路面、制动等条件不同而异,计算停车视距一般按路面潮湿状态考虑;u1——行驶速度。
当设计速度为120~80km/h时为其85%;当设计速度为60~40km/h时为其90%;设计速度为30~20km/h时为其100%。
由停车视距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车速和纵坡都对视距三角形产生影响。
因此,可以通过速度控制和纵坡变化来使视距三角形减小,从而在保证交通安全的情况下减小清障的范围。
三、速度控制速度控制是保障交叉口视距三角形,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
速度控制的方式有很多,如限速标志、振动标线、减速丘、减速路面等。
在交叉口的速度控制设施选择必须慎重,要根据限速要求和车辆运行状况综合考虑。
对于速度较高的主要道路方向,应选用限速标志、振动标线等设施,而在速度较低的次要道路方向,应选用减速丘、减速路面等设施。
对于两个方向的道路等级都较低时,可以将交叉口的人行横道甚至整个交叉口做成减速路面。
有时,通过合理的改变交叉口附近的景观、路侧状况、路面颜色等,也会起到速度控制的效果。
四、加强警示在视距三角形不易满足,又不宜控速、变坡的情况下,必须通过交通标志标线、道口标柱、频闪警示灯等警示车辆驾驶员前方存在交叉口,注意小心驾驶。
路口警告标志、注意行人标志、人行横道线都可以预示交叉口的存在,必要时可以采取增加标志数量、加大标线跨度、加强标志标线的反光性能等措施。
在交叉口,导向箭头是必不可少的,在车速高的交叉口,可以多设几组导向箭头,并增加导向箭头的设置间距,以预示前方交叉口的存在。
道口标柱设在城市道路沿线较小交叉口两侧,用来提醒主要道路车辆提高警觉,防范小路口车辆突然出现而造成意外。
对于较大的交叉口应每侧设置多根,甚至可以进行引导性的布置,连成一排,以显示有所区别。
频闪警示灯设置在危险点起点以前,警示车辆驾驶员前方危险,应减速慢行。
其可以设置在事故多发的交叉口之前,一般的交叉口不宜设置。
五、交叉口渠化渠化就是在道路上用交通标志标线或者导流岛等设施,使不同类型的交通、不同方向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像渠道内的水流一样,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的通过。
渠化最常用的设施就是导流岛。
导流岛可分为凸台导流岛和标线导流岛两种。
对于大型交叉口,为了避免导流岛设置不当,宜先使用标线导流岛,实施一段时间后,按实际车流行驶轨迹作调整,再做成凸台导流岛。
另外还可以采用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橡胶柱或突起路标导流岛,即将橡胶柱或突起路标与标线配合使用。
交叉口道路中线偏移也是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开辟左转专用车道的一种较好的渠化设计方法。
由于地形限制无法拓宽进口道时,可以采取道路中线向左偏移的方法,使出口道适当压窄以便增加进口道车道数。
实践证明,由于进口道车速较出口道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渠化之后必须有相应的标志标线及相关设施配合,否则很难保证渠化的效果。
凸台导流岛应注意其尖角端部处理。
兼做安全岛的导流岛应注意设置人行道,道口应设置橡胶柱,而且路缘应注意隔离,以保证行人集中于人行横道过街。
行人及非机动车穿越道路存在较大风险时,建议设置中分带的前端保护。
当接入口为各小区支路、进村道以及低等级城市道路时,由于交叉口支线道路宽度一般只有3~5m,不会超过两车道宽度,并且与主线垂直相交,交叉口一般都比较小,不适合设置导流岛做渠化设计,多采用简单的简易式交叉口。
此类交叉口最重要的就是保证视距,视距三角形内不应存在高于1.2 m的障碍物。
视距不易保证时,可通过降低支线车辆速度起到减小视距三角形的作用。
视距无法得到保证时,应通过设置交通标志标线、道口标柱等警示主线车辆驾驶员,必要时应控制主线车辆的速度。
建议所有几何条件允许的交叉口都做渠化设计。
针对不同几何型式的交叉口的特点,其渠化设计也不相同,分述如下。
(1)十字型十字型交叉口是指两城市道路的中线在交叉口处相交无错位且交叉角在75°~90°之间的规范型交叉口。
十字型交叉口在无信号控制下设计的原则是优先保证主要道路畅通,次要道路交通先在交叉口前“停”,让行主要道路的原则。
对于无信号交叉口,支线必须采用“停”标志和停止标线,支线右转车辆与主线直行车辆汇合时,采用“让”标志及相应标线。
渠化过程中应尽量通过中央凸台鱼肚皮开辟左转专用车道。
信号控制交叉口一般情况下不需设置太多常规标志,让行标志在有信号灯情况下可以不设。
有凸台导流岛时设置两侧通行标志,有中央凸台鱼肚皮时设置右侧通行标志。
一般交叉口不设置人行横道警告标志,在事故多发位置才设置。
人行横道标志在无信号控制时设置。
图为:十字平面交叉口示意图(2)t型t型交叉口的交叉角在75°~90°之间。
t字横线为主要道路,设计原则同样是优先保证主要道路的畅通,次要道路让行主要道路的原则。
渠化过程中应尽量通过中央凸台鱼肚皮开辟主要道路的左转专用车道和次要道路的左转加速车道。
应在交叉口处设置两个导流岛,必须避免一个导流岛的渠化形式。
因为一个导流岛的设计会使交叉口在主要道路上的冲突点增加一倍,同时在次要道路上也形成左右转车流在三角点交错,增加了在次要道路上的冲突点。
次要道路车道数不宜增加,以免冲突点增多。
图为:t字平面交叉口示意图(3)x型x型交叉口的交叉角小于75°。
x型交叉口渠化设计与十字型交叉口基本相同,但锐角部分应设置三角导流岛,钝角部分由于半径过大而不再设置三角导流岛。
由于驾驶员坐在驾驶室的左侧,以锐角驾车进入x型交叉口的司机很难发现右后方驶来的车辆,经常导致抢行事故,建议在交叉口主要道路设置待行区。
待行区设计的最大特点是使次要车流分两阶段通过交叉口,每个阶段的行驶距离减少了一半,而且也只需要让行一部分冲突车流,除了可以改善交通安全外,还可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图为:x形平面交叉口示意图(4)y型y型交叉口的主要道路在交叉口处转弯或者与次要道路的交叉角小于75°。
y型交叉口的渠化宜在锐角部分设置三角形导流岛,钝角部分由于半径太大而不再设置三角形导流岛。
采用凸台式导流岛时,导流岛上的两侧通行标志特别重要,应力求醒目。
图为:y形平面交叉口示意图另外,如x型交叉口一般,为避免车辆抢行事故,应如t型交叉口一样设置左转加速车道。
受用地限制无法保证转弯半径时可以将y 型交叉渠化为t型交叉,即保持钝角右弯车道的基本线形,并通过合理布置交通岛来保证其他转弯车道所需的线形;当交角过大时,钝角右转弯应改为s形曲线,以避免过大的导流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