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1
- 格式:ppt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54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滨水景观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绍兴市的结构可以说是一个圩田的结构,这个结构与什么紧密相关()。
A:城市规划 B:高楼大厦 C:农业水网 D:交通网络答案:农业水网2.宁波水网填埋的结果是什么()。
A:地域文化逐渐减弱 B: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健康 C:地域文化逐渐强化 D: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答案:地域文化逐渐减弱;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3.下列哪些地区是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
A:低地沼泽 B:沿海平原 C:山前平原 D:河谷平原答案:低地沼泽;沿海平原;山前平原;河谷平原4.以下关于中国运河网络的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A:运河网络联系了中国的自然水系 B:运河网络构筑了自然水系和人工水系之间的联系 C:运河网络只存在于南方地区 D:运河网络始于汉朝答案:运河网络联系了中国的自然水系;运河网络构筑了自然水系和人工水系之间的联系;运河网络只存在于南方地区;运河网络始于汉朝5.关于杭州西湖,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西湖是杭州市的重要水源 B:在2000年左右,西湖面临着污染和淤积等问题 C:历史上西湖经历了几十次的梳理和疏浚,西湖才能完整的保留下来 D:西湖是杭州城市和周边自然的中转过渡区域答案:西湖是杭州市的重要水源;在2000年左右,西湖面临着污染和淤积等问题;历史上西湖经历了几十次的梳理和疏浚,西湖才能完整的保留下来;西湖是杭州城市和周边自然的中转过渡区域6.水系作为城市结构的核心的骨架,形成了城市结构的基础。
()A:错 B:对答案:对7.低地沼泽地区不易种植植物。
()A:对 B:错答案:对8.运河的水量充足是运河贯通的一个基本前提。
()A:对 B:错答案:对9.农业生产是中国传统区域水网和历史景观格局形成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A:错 B:对答案:对10.湖泊具有调蓄水量、调节气候、提供水运条件和承担景观游览等多种功能。
城市滨水景观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景观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滨水景观不仅可以为动植物提供天然的“住所”,河岸两旁的绿化带也可以净化水质,降噪隔音,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解热岛效应,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和舒适度。
此外,东风渠还是郑州主要的泄洪河道,承担着城市防洪、防涝的功能。
根据郑州市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结合生态城市以及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依据郑州河流滨河景观实际情况,进行提升改造。
一、研究对象概况(一)研究区概况郑州处于华北平原以南方向,北临黄河,西依嵩山;年平均气温12℃~15℃,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从热带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植被种类多样,以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主,与华北地区相似。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郑州就是重要的内陆商埠;如今的郑州是中国中部地区的特大型都会和主要经济中心之一、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长江以北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
(二)研究河段概述东风渠是郑州市区由南向北最主要的河流,同时也是黄河和郑东新区水域的连接线,如图1所示。
东风渠-金水东路段河流滨水景观带是郑州重要的滨水景观带,植被群落构成较为丰富,景观配置方式以草-灌-乔为主,由于植物较多,所以夏季较为舒适,遮阴效果好。
本文在东风渠河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河段,进行生态调查和分析,具体采用现场调研结合GIS 地图来获取数据和实地资料,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滨水空间氛围营造、景观功能、滨水设施质量、植物配置的合理性等。
二、东风渠河流景观空间及设施分析(一)滨水空间植物群落是构成滨水空间的重要元素,通过不同地形、植物的季相变化以及植物群落的围合,可以布置出不同的植物空间序列。
东风渠植物围合空间的现状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1.植物搭配层次感缺失在进行绿化带设计时,树种搭配要考虑速生和慢生相结合、常绿和阔叶相结合,以使在不同时节的更替变换中不会产生绿化空白期,空间围合效果不会减弱,能够维持较为稳定的观赏作用。
第5卷第3期2021年6月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JOLRNAL OF SOLTHWEST FORESTRY LN1VERS1TY(Social Sciences)Vol.5No.3Jun.2021普达措国家公园游憩资源价值与特色评价王宝宣巩合德朱贵青杨双娜(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云南昆明650233)摘要:通过实地考察普达措国家公园游憩资源,根据评价指标、方法和等级,参照GB/T 18972—2017中的有关规定,对普达措国家公园游憩资源进行统计和分类,分析普达措国家公园游憩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对游憩资源进行价值与特色评价。
结果表明:普达措国家公园游憩资源共有2个主类,7个亚类,33种游憩资源类型,154处游憩资源单体,其中人文游憩资源单体85个,自然游憩资源单体69个;公园内优质游憩资源的等级普遍较高,三级及以上游憩资源单体为104个,约占公园内游憩资源单体总数的68%,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公园内自然游憩资源“青、幽、秀、柔”,人文游憩资源多姿多彩,游憩资源类型和结构合理,整体品质较高,是发展旅游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支撑,但多数游憩资源仅被开发为观光旅游产品,游憩资源开发有限。
建议利用公园内优越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深度挖掘、探索和完善休闲度假、“文旅”、专项旅游及生态旅游等项目。
关键词:国家公园;游憩资源;空间分布;价值评价;特色评价中图分类号:S7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1914(2021)03-0087-06Evaluation on the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creationalResources in Pudacuo National ParkWang Baoxuan,Gong Hede,Zhu Guiqing,Yang Shuangna(School of Geography and Ecotourism,Southwest Forestry Lniversity,Kunming Yunnan650233,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recreation resources in Pudacuo National Park.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GB/T18972-2017,the recreation resources in Pudacuo National Park are statistically classified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creation resources in Pudacuo National Park are analyzed.Then the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creational resources are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2main catego-ries,7subcategories,33types of recreation resources and154recreation resources in Pudacuo National Park,among which84are human recreation resources and69are natural recreation resources.There are104high-quality recreational resources in the park,accounting for68%of the total number of recreational resources,which have great potential to develop ecotourism.The natural recreation resources and human recreation resources in the park are colorful,and the types and structure of recreation resources are reasonable,which is the solid foundation and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However,most of the recreation resources are only developed as sightseeing tourism products,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creation resources is limited.1t is suggested to make use of the superior natural and 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park to dig,explore and improve the leisure vaca-tion,'cultural tourism',special tourism and ecological tourism projects.Key words:national park,recreational resource,spatial distribution,resource evaluation,characteristic evaluation收稿日期:2021-05-01作者简介:王宝宣(1994—),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地理研究。
园林专业大学排名情况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定位:雄厚的专业办学实力、多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大师,全国排名第一位。
学校总体实力:北京林业大学属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办学背景:园林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学科队伍最强的园林教育基地。
学院的前身是1951年由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与清华大学营建系合作创建的造园专业,1956年全国院系调整时调入北京林学院,改名为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
其中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为国家重点学科,同时具有城市规划与设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其中院士2人,学科主要带头人:孟兆祯,规划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9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
陈俊愉,园林及花卉专家,师从华中农业大学已故园艺学教育家章文才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启翔,园林及花卉专家,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王向荣,规划设计专家,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同时还拥有朱建宁、李雄、唐学山、孙筱祥、苏雪痕等一大批规划设计、园艺专家。
学院弱点:办学实力强悍,但内部团结有待加强,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的培养需要多学科合作,需要有人出来整合。
2、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定位:建筑院校中风景园林教育第一高校,根基扎实,成果丰硕,全国排名第二位学校总体实力: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和“985工程”综合性重点大学办学背景:开办的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及其近邻专业已有45年的办学历史,于1958年开办城市规划(城市绿化专门化)班;1979年开办风景园林专业;1986年建立风景园林硕士点。
拥有景观规划设计硕士点及博士点,目前本科设有旅游管理、园林、景观学三个专业。
学科主要带头人:刘滨谊教授,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园林》期刊编委,《城市规划汇刊》期刊编委,《规划师》期刊编委另外有另外有吴人韦、严国泰、金云峰、吴承照等大批优秀规划设计师弱点:毕业学生植物素养不足,植物营造空间意识淡薄3、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定位:实力雄厚,专业性极强,华南地区着名的园林教育基地,全国排名第三位学校总体实力:华东地区专业性较强的林业院校办学背景:1956年创建城市居民区绿化专业,培养了二届本科生。
生态学专业个人简历【导语】一定要用积极的语言,切忌用缺乏自信和消极的语言写你的个人简历。
以下是整理的生态学专业个人简历,欢迎阅读!【篇一】生态学专业个人简历二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5岁(1990年7月16日)居住地:昆明电话:178********(手机)E-mail:最近工作[1年]公司:XXX水电有限公司行业:电力/水利职位:环保水保工程师学历学历:本科专业:生态学学校:西南林业大学自我评价我是一个认真细致的人,办事效率快,学习新事物能力较强,才思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性格开朗,能与他人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本人性格热情开朗,待人友好,为人诚实谦虚。
熟悉环境监测的相关操作步骤,能操作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气相色谱仪等仪器,熟悉环评的理论知识,能进行基本的报告的编写。
性格开朗,待人友善,积极参与各类集体活动。
求职意向到岗时间:一周之内工作性质:全职希望行业:电力/水利目标地点:昆明期望月薪:面议/月目标职能:环保水保工程师工作经验2021/9—至今:XXX摄像设备有限公司[1年]所属行业:电力/水利环境与生态工程院环保水保工程师1.工程建设涉及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监测、监理及验收。
2.对项目组织生产、现场管理全面负责。
3.与地方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就工程建设过程中我方承担的工作进行协调。
2021/2—2021/8:XXX市政研究有限公司[6个月]所属行业:学术/科研固废处理设计所市政工程师1.参与国家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及工程设计。
2.参与实际示范工程-大中型沼气工程。
3.熟悉及掌握垃圾生物处理技术及工艺-两段式厌氧消化处理工艺-CSTR。
4.单独进行科研研究,并独立完成科研成果。
2021/7—2021/2: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6个月]所属行业:建筑/建材/工程GIS实验室景观生态学实习生1.全面学习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知识,包括红树林生态系统,滩涂生态系统及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及解决途径。
2.负责地区存在的生态问题的研究及从红树林、滩涂、海洋等生态系统方面进行编写。
园林专业简介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园林专业简介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园林植物繁育、养护管理与应用,城乡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与设计,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编辑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园林植物繁育、养护管理与应用,城乡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与设计,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
[1]2培养要求编辑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园林植物、观赏园艺、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绘画与表现技法、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与插花艺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与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与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知识技能编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的技术;4.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与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与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5.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与发展动态;6.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护、森林资源与国土资源管理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课程设置编辑专业核心课程: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园林管理等。
[1]主要实践环节:园林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习课程数量较多,主要表现为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等课程实验实习;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综合Studio等课程设计;南方综合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等。
参考书目1.《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2.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3. 《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俞孔坚、李迪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4.《景观形态学》.吴家骅着.叶南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5. 《环境设计史纲》.吴家骅编着.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6. 《环境心理学》.林玉莲,胡正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建筑画环境表现与技法》.钟训正.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8.《建筑制图》.钟训正.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9.《景观设计艺术》.顾小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10.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美)弗朗西斯.D.K钦着,邹德侬,方千里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811. 《建筑色彩环境设计》,施淑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12.《城市环境创造——景观与环境设施设计》,于正伦着,天津大学出版社13.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美]约翰.0.西蒙兹着.,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4. 《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美]尼古拉斯·T·丹尼斯.[美]凯尔.D.布朗.刘玉杰.吉庆萍、俞孔坚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 5.《园林景观设计实践方法》.[美]莱诺·G·汉尼鲍姆编着.宋力(主译),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6. 《21世纪城市灯光环境规划设计》.MlNKAVN城市灯光环境规划研究所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7.《风景园林设计》.王晓俊编着.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8. 《设计词典》.张乃仁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 《园林绿化小百科》,李嘉乐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 《园林规划设计》,王汝斌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1.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杨赉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年22. 《对岸的风景——美国现代园林艺术》.夏建统编着,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23.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王浩,谷康、孙新旺、陈蓉、朱晓雯着,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24.《风景建筑小品设计图集》,[日]奉田幸夫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25. 《建筑小环境设计》.,刘文军、韩寂着,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26. 《公共艺术设计》.施慧着,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27.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版)》,朱昌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8.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周俭,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29. 《建筑外环境设计》,钱健、宋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30. 《环境艺术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31. 《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田银生、刘韶军,天津大学出版社32. 《多层住宅的空间与造型设计》,肖蓝,天津大学出版社,199633 . 《居住区规划设计》,白德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34. 《居住区规划设计》,朱家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35. 《低层居住群空间环境规划设计》,刘延枫、肖敦余,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36. 《环境心理学》,徐磊青、杨公侠,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37. 《居住区环境设计》,黄晓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38. 《住宅人居环境设计》,林其标、林燕、赵维稚,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39. 《居住区的绿化模式》,方咸孚、李海涛,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40. 《居住区景观设计》,章俊华,任莅棣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1.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建》,金涛、杨永胜,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42. 《人聚环境学》,刘滨谊,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43.《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刘滨谊,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 44.《城市的印象》,[美]凯文·林奇着,项秉仁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5. 《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王向荣,任京燕 .《中国园林》2003(3):11-1846. 《景园建筑学》,[美]西蒙得着,王济昌译,台隆书店47. 《外部空间环境设计》,[日]庐原义信着,尹培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48. 《景观设计》,郑曙阳,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49. 《景观艺术设计》,刘曼,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0.《环境景观设计》,郑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51.《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林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2.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53. 《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美]阿尔伯特J·特拉利奇着.王求是、高峰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254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着,俞孔坚,孙鹏,王芳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 55. 《交往与空间》,[丹麦]杨·盖尔着,何人可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956. 《俄勒冈试验》,[美]c·亚历山大.M·西尔佛斯坦.S.安吉尔,石川新.D·阿布拉姆斯着,赵冰,刘小虎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257. 《建筑模式语言》,[美]c·亚历山大,s·伊希卡娃,M·西尔佛斯坦,M.雅各布布逊,Z·菲克斯达尔金,S·安吉尔着,王听度、周序鸿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258. 《存在·空间·建筑》,[挪威]诺伯格·舒尔茨,尹培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659. 《风景规划——欧美景观控制方法与实务》,[日]西村幸夫编着,张松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60. 《城市意向》,[美]凯文·林奇着,项秉仁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361.《绿色建筑技术手册设计·建造·运用》,[美]Public Technology Inc.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王长庆,龙惟定,杜鹏飞,黄治锺,潘毅群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662. 《风景园林植物配置》,[英]Brian Clouston主编,陈自新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1263.《建筑环境心理学》,常怀生编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12 64. 《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马铁丁,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10 65.《环境行为学概论》,李道增编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66.《现代设计史》,王战,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67.《建筑环境学》,徐科峰,钱程,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768. 《景观小品》,日本标识景观编委会编着,刘云俊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69. 《建筑光环境》,詹庆旋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70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与营建技术》,杨永胜、金涛,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771.《视觉与视觉环境(修订版)》,杨公侠,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72.《城市夜景照明技术指南》,肖辉干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73.《室外景观照明》,[美]兰德尔·怀特希德着,王爱英、李伟译,沈天行审校,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74. 《城市夜景观规划与设计》,王晓燕编着,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75.《城市广场灯光环境规划设计》,程宗玉,吴蒙友编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76. 《建筑物理》,柳孝图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77.《西方建筑——从远古到现代》,[英]比尔·里斯罗着,陈健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78. 《中国建筑史》第五版,东南大学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79.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刘滨谊,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780.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俞孔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881. 《美学基本原理》,刘叔成等,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782.《美学原理》,杨辛,甘霖,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98383.《旅游心理学》,甘朝有,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199884.《中国名胜与历史文化》,葛晓富,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998 85.《中国旅游地理》,刘振礼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198886.《环境评价》.陆雍森编着,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87 《风景名胜与园林规划》.姚亦锋着,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88.《风水理论研究》,王其亨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89. 《旅游美学》,乔修业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199090. 《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王铁着,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991.《理想景观——城市景观空间系统建构与整合设计》,金俊着,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992. 《环境艺术设计》,吴家骅、朱淳着,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1293. 《景观建筑形式与纹理》,凯瑟琳·迪伊编,周剑云.唐孝祥,侯雅娟译,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0294. 《景观艺术设计》,陈六汀、梁梅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795.《景观设计学》,约翰·西蒙兹着,俞孔坚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6. 《图解城市设计》.金广君着,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97. 《城市环境共鸣设计》,G.卡伦原著,刘杰、周湘津编译,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898. 《建筑外部空间》,志水英树等编,张丽丽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99. 《现代滨水场所建设的关键_亲水规划设计》. 丛磊,徐峰.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06).[7].100. 《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要素》. 黄翼. 城市规划,No110,Oct12002. 101. 《城市滨水区空间环境设计与城市功能》. 龚维超.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1,18 (2):41–44.102 . 《城市高密度地区公共空间的人性化整治》. 高蓉,杨昌鸣.中外建筑,2003,27-30.103 . 《城市滨水景观塑造中的文化再生——德阳市旌湖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构思》. 贡宇.中国园林,2003,(7):29–32.104. 《城市空间的修补,接驳,缝合与触媒—北京西单文化广场设计创作与体会》.建筑创作,2000.3.105. 《滨水景观设计》. 日本土木学会编,孙逸增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06. 《城市滨水区域景观研究》. 薛凌.长沙: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处,2006.4.107.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诺曼.K.布思.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08. 《商业中心区步行街交通规划——以王府井步行街为例《城市交通》. 程颖,2000年第1期109. 杨重光,步行街:城市建设的热点110. 《城市规划设计手册》,郑毅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3 111.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指南》. 赵天宇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0.3 112. 《广场,从远古走来》. 王成武.《城镇聚焦》2002.4113. 《居住区规划设计》,重庆建筑大学编着,114. 《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主编,同济大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 115. 《城市滨水区发展与城市竞争力关系研究》.孙施文,王喆.116. 《现代景观设计教程》,冯炜李开然编着,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7 117. 《景园规划与设计》. 刘福智等编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0 118. 《景观设计》,曹瑞星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119. 《建筑效果图制作精萃》,陈志民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 120. 《景观设计师培训考试教材》121. 《景观设计基础教材》.陈炯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122. 《场地规规划》123 . 《公共空间设计与实训》.金范九.许建均,河北美术出版社124. 《景观设计理论与技法》125.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建1.2.3.4》126. 《景观设计国际版》127. 《景观设计》128. 《亚太景观》.贝思出版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29. 《室内与环境设计实训》.吴剑锋,林海著.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130.《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美)里德,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著,陈建业,赵寅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全国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大学概况全国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大学概况教育部门并没有公布权威的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但是公布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结果,而环境生态工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的下属专业,具有参考意义。
全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结果序号学校代码学校名称评选结果110003清华大学A+2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A+310247同济大学A+410001北京大学A510027北京师范大学A610284南京大学A710335浙江大学A810005北京工业大学A-910055南开大学A-1010056天津大学A-1110141大连理工大学A-1210248上海交通大学A-1310294河海大学A-141035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1510561华南理工大学A-1610008北京科技大学B+1710246复旦大学B+1810251华东理工大学B+1910286东南大学B+2010384厦门大学B+2110422山东大学B+2210423中国海洋大学B+2310486武汉大学B+2410487华中科技大学B+2510491中国地质大学B+2610532湖南大学B+2710558中山大学B+2810610四川大学B+2910611重庆大学B+3010674昆明理工大学B+311070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B+3210010北京化工大学B3310019中国农业大学B3410108山西大学B3510151大连海事大学B3610183吉林大学B3710255东华大学B3810269华东师范大学B3910280上海大学B4010288南京理工大学B4110290中国矿业大学B4210299江苏大学B4310337浙江工业大学B4410497武汉理工大学B4510596桂林理工大学B4610732兰州交通大学B47100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4810022北京林业大学B-4910079华北电力大学B-5010112太原理工大学B-5110270上海师范大学B-5210295江南大学B-531030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B-5410403南昌大学B-5510406南昌航空大学B-5610476河南师范大学B-5710533中南大学B-5810619西南科技大学B-5910698西安交通大学B-6010700西安理工大学B-6110710长安大学B-62107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B-6311414中国石油大学B-6410002中国人民大学C+6510016北京建筑大学C+6610058天津工业大学C+6710145东北大学C+6810291南京工业大学C+6910307南京农业大学C+7010332苏州科技大学C+7110359合肥工业大学C+7210361安徽理工大学C+7310427济南大学C+7410559暨南大学C+7510730兰州大学C+7611799重庆工商大学C+7711845广东工业大学C+7810004北京交通大学C7910011北京工商大学C8010082河北科技大学C8110252上海理工大学C8210292常州大学C8310298南京林业大学C8410353浙江工商大学C8510386福州大学C8610429青岛理工大学C8710459郑州大学C8810495武汉纺织大学C8910504华中农业大学C9010530湘潭大学C9110593广西大学C9210613西南交通大学C9311035沈阳大学C9410057天津科技大学C-9510126内蒙古大学C-9610150大连交通大学C-9710191吉林建筑大学C-9810216燕山大学C-9910240哈尔滨商业大学C-10010264上海海洋大学C-10110357安徽大学C-10210394福建师范大学C-10310426青岛科技大学C-10410538中南林业科技大学C-10510564华南农业大学C-10610602广西师范大学C-10710635西南大学C-10810697西北大学C-10910708陕西科技大学C-11011065青岛大学C-11111078广州大学C-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简介本专业为各类学校、科研院所、环境生态保护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培养系统掌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基本理论,系统掌握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生态治理与恢复相关的基本技能,基本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 58XIANGCUN KEJI 2016年12期(下)云南省建水监狱绿化景观改造设计沈丹1刘扬2(1.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24;2.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及对人性的关怀,监狱环境景观的优化成为城市建设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本着“生态、秩序、人本、文化”的理念,对云南省建水监狱环境景观进行改造。
以“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构思,将“方圆”的形象用于设计之中,形成二轴、二片、八区、八点的总体布局结构与景观格局,并以现代风景园林设计风格与符号形象体现建水监狱的时代风采,最终将建水监狱建成融监狱功能、传统文化和绿色生态发展为一体的现代化监狱。
[关键词]监狱景观;改造设计;文化;生态[中图分类号]TU98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6)36-58-3监狱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窗口,综合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体现着时代的特征[1]。
几千年来,阴森可怖、残酷无情主宰了人们对监狱环境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监狱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由一开始只是满足简单的囚禁过渡到改造、教育罪犯以及发展成具有心理医疗和学校教育功能的区域[2]。
随之,监狱的硬件环境设施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2002年,国家司法部颁布的《监狱建设标准》明确规定,“监狱的规划是确保监狱安全,是切实做好对罪犯的依法管理、严格管理、文明管理的需要。
监狱的规划要做到监狱建筑物布局、建造规范合理,监舍、教室、监区环境清洁整齐,车间、场院设置有序。
”监狱这一特殊的区域场地对环境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服刑人员的户外主要活动场所,监狱环境景观的建设不仅仅只是满足使用者审美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缓解服刑人员精神的高敏感度,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改造、生活环境,使其在舒适的教化环境中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整个改造过程,增加改造的信心[3]。
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马国强;周杰珑;丁东;周泳欣;缪志缙;和正军【摘要】Based on the con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wildlife resources eco-tourism value, scientific research, conservation significance and other aspects, it is attempted to establish eco-tourism wildlife resour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national parks. Choosing the Pudacuo national park in Shangri-La as study objective, following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objectivity, comprehensiveness, universality, maneuverability and stability,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using combination of 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 and AHP method, the initial structure of wildlife resource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national parks eco-tourism was established. This system consists of three indicators, including 4 level 1 index, 10 level 2 index and 3 level 3 index. Through literature collection, collation and analysis, combined with field survey , verification and expert advice for the Pudacuo national park in Shangri-La,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national parks was trial applied in Pudacuo. A fin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sorted out and formed 4 level 1 index, 6 level 2 index and 18 level 3 index.%基于野生动植物资源生态旅游价值、科学研究、保护意义等方面综合考虑,尝试建立适用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选择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等为研究对象,遵循科学性、客观性、综合性、普适性、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逻辑框架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共分3级指标,其中1级指标4个,2级指标10个,3级指标40个.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结合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等的实地调查、验证及专家咨询,将初步拟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普达措国家公园进行尝试性应用,整理筛选出最终评价指标体系,形成1级指标4个,2级指标6个.3级指标18个.【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年(卷),期】2011(036)004【总页数】6页(P109-114)【关键词】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普达措国家公园【作者】马国强;周杰珑;丁东;周泳欣;缪志缙;和正军【作者单位】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昆明650216;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昆明650216;迪庆州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普达措旅游分公司,云南迪庆674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9.91;S788.2;F316.23野生动植物资源存在于各个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以及一些还未被保护管理的区域,既具有生态旅游价值,又有科学研究、生物保护及教育意义.目前,风景名胜区侧重于对景观区域的保护,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的规划重视不够,对风景名胜区内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不力,重开发、轻保护.而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也存在不足,强调了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而忽视了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生态旅游的需要,也意味着重视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而忽视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态旅游价值.国家公园[1]是集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为一体,是一国政府对某些在天然状态下具有独特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区域划出一定范围而建立的公园,属于国家所有并由国家直接管辖.对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地貌的原始状态,以及科学研究、科学普及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公众游乐、了解和欣赏大自然神奇景观提供了场所.它既强调了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也发挥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态旅游价值.世界自然联盟对国家公园做了权威的定义[2]:“国家公园是指那些陆地和海洋地区,他们被用来为当地或子孙后代保护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排除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开采和占有行为;提供在环境上和文化上相容,精神的、科学的、教育的、娱乐的和游览的机会.”因此,对于国家公园资源评价体系的要求更为严格、精确,相应子项动植物资源评价指标也尤为重要,要满足科学考察、休闲旅游、保护物种等多方面因素.但目前国内仅有大量有关生态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或是仅针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保护的文献,缺乏具体到生态旅游资源当中的重要部分——野生动植物资源兼具旅游、保护等为一体方面的文献,而适用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更为缺乏.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为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加强自然区域管理,我国还将不断增加国家公园数量.因此,就需要及时构建适用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完善国家公园管理,并更好地起到物种保护、生态旅游建设等国家公园宗旨.1 国家公园生态旅游资源中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1.1 研究现状1.1.1 美国国家公园标准美国制定的国家公园标准[3]强调资源的特殊性和典型性,认为国家公园是为游憩、公众利用和欣赏以及科学研究等提供了最理想机会的地方.由于全面和长期的研究及科学探索记录,国家公园属于一种极其重要的生态或地质基准点.国家公园应拥有罕见的生态多样性(如物种、群落或栖居地),一些物种或群落分布在某个特定区域中,而它们在这些区域中的自然分布是不寻常的(例如,一个相对较大的种群分布在其自然生态域的边界上,或者以孤立的形式存在).除了拥有罕见的生态多样性外,还应该具有极高的植被景观等.对于集中栖居着的珍稀动植物物种,特别是那些已正式确定的濒危物种,国家公园是否能够为该濒危物种的长期生存繁衍提供十分必要的避难地,以及是否具有稀有的或特别丰富的化石资源,都是美国国家公园评价当中的重要标准.1.1.2 我国国家公园标准根据《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DB53/T 299-2009),笔者认为野生动植物科学与保护价值评价指标应满足代表性、完整性、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和脆弱性.具体而言,代表性是指国家公园内主要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分别在全球、全国或同一生物地理区内具有代表意义.完整性是指该生物地区最大限度多样性特点的动植物栖息地及其生态系统状况.多样性是指国家公园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相对多度与丰度.稀有性是指国家公园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中属于珍稀濒危的特有物种数量.自然性是指国家公园内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生境的完好或退化程度,生态系统结构保持原生性的程度,以及人为干扰和外来物种引入情况等.脆弱性着重说明特有种、群落及野生动植物生境对环境改变或干扰的敏感程度.1.2 存在问题国内外对于国家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评价侧重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而忽略了其经济、美学等其他重要价值.目前而言,对于野生动植物资源科学研究、保护方面已有国家相关标准和一些学者研究,相关指标已经非常成熟,笔者加以借鉴.而如何全面综合地兼顾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各项价值,体现国家公园意志,同时又必须避免各项指标内容上的相互交叉区以及定量评价时的重复加权,是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 研究方法2.1 基础资料收集查阅有关生态旅游资源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通用方法等基本情况,收集有关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国家或地方政府评价标准和相关技术规程资料作为参考和借鉴.2.2 评价指标构建及指标筛选原则参照《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DB53/T 299-2009)、《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 -200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指标》(LY/T 1863-2009)、《中国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1999)等相关评价指标,对比国内外国家公园以及一些保护区标准的共同要素和异同点,根据现有动植物资源研究成果,结合国家公园的含义及功能意义,并联系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实际存在的问题,采用逻辑框架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系统,初步构建出全面且可行性较高的适合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体系的指标.通过实地调查,收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现状、生境现状、生态旅游开发情况等资料,并通过对专家咨询关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意见和建议,以求验证指标的精准度.评价指标应符合科学性、客观性、综合性、普适性、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2.3 评价指标构建方法主要采用逻辑框架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逻辑框架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简称LFA)[4]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工具,其核心是项目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于评价者来讲,可以事先明确项目应该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对项目的成功计划和实施进行监督与检测.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家——匹兹堡大学的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其分成不同的组成因素,依照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从属关系,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分析结构模型.据此进行大量的抽样调查,对大量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和计算,归纳总结而得出量化结论[5].本研究采用逻辑框架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指标中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内在因素与外部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为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策划者、评价者提供简单、清晰、直观的层次逻辑框架,有效保护的同时又可较好地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3 研究结果3.1 评价指标初步筛选基于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各种属性,首先对各因素作全面的文献资料查阅分析,然后再进行因素分解,并结合专家的意见.笔者分析概括出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垂直逻辑关系,按其内在结构关系排列为若干层次,即科学保护价值评价、生态旅游价值评价、经济使用价值评价、负价值等1级指标4个(目标层),2级指标10个(项目层)和3级指标40个(指标层)(表1).3.2 评价指标再筛选的讨论及分析3.2.1 科学保护价值1)物种多样性评价野生动植物资源,物种多样性调查评价是基础,在《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DB53/T 299-2009)、《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 -200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指标》(LY/T 1863-2009)、《云南碧塔海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民族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等标准和书籍中,均有对物种多样性的调查要求和标准,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南滚河国家公园等也大体对物种多样性各项指标有描述或统计数据.国外的国家公园[3]也对珍稀物种、物种丰度等做出了强调.资源丰度与几率[6]是指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疏密度.资源集合度[7]即生态旅游资源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类型数量和资源数量.集合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游客在生态旅游区游览所需时间和景点变换所需的时间,这对于生态旅游发展十分重要.在理论上说,一个物种的分布范围应是连续的,但目前“边缘种群”由于种种原因呈点状或者斑块状分布.该物种处于分布区边缘地带的种群,在强大的环境压力下经历着不同的自然选择;又由于缺乏与中心分布区种群的个体交流和基因交流,可能在形态和遗传上都会发生分化,因此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生物学的最基本原理是通过研究现存的动植物及其化石、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分布得到的.对于一些已经灭绝的物种,只能通过化石探索研究,这就需要大量的化石资源.因此,以上指标都应予以保留.而对于模式标本与模式标本产地一项,模式标本是指凡描述和发表动物、植物的新种(包括新亚种),必须指定一个标本作为命名的模式标本,它是物种鉴定的对照标本,世界上每个种只有一个对应的模式标本(正模)[8].但绝大多数模式标本存在于国外博物馆或者科研部门内,因此,这项指标对于我国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意义不大,应删除.表1 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指标体系Tab.1 Structure of Wildlife Resources Evaluation System for National park Ecological Tourism 总目标层目标层项目层指标层初步筛选指标物种种类物种多样性(C1)资源量科学保护价值(B1)遗传多样性(C2)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A︶生境状况(C3)生物群落种类数目(D1)珍稀、濒危物种(D2)特有性(D3)模式标本与模式标本产地(D4)资源数量(D5)资源集合度(D6)资源分布(D7)资源丰度和几率(D8)高阶分类阶元丰富度(D9)边缘种群(D10)化石资源(D11)染色体多态性(D12)蛋白质多态性(D13)DNA多态性(D14)脆弱性(D15)生境自然性(D16)面积适宜性(D17)群落组成(D18)群落结构(D19)群落动态(D20)游憩价值(C4)生态旅游价值(B2)教育价值(C5)美学价值(C6)文化价值(C7)观赏价值(D21)知名度和影响力(D22)对游客的吸引度(D23)娱乐消遣功能(D24)保健功能(D25)资源科学普及(D26)教育保护意义(D27)文化艺术品(D28)邮票的价值(D29)地域文化标志(D30)传统习俗文化(D31)市树、市花 (D32)美化、绿化用途(C8)经济使用价值(B3)商业用途(C9)负价值(B4)动植物造成的负面影响(C10)庭院观赏(D33)改善治理环境选种(D34)食用价值(D35)药用价值(D36)工业用价值(D37)建筑价值(D38)野生动物资源的负价值(D39)野生植物资源的负价值(D40)2)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评价的重要部分.但如果要按遗传多样性实测方法对评价区全部物种的遗传信息,或者不同物种种群中个体的遗传多样性作出评价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和经费均不允许.所以,对一个地区遗传多样性评价更多采用的是定性评价或者说预测评价.因此遗传多样性指标予以去除.3)生态系统状况脆弱性的评价是以珍稀物种数量、种群特有性、数量、分布、丰度与几率等为基础来进行评价的,有大量重叠部分,所以应删除.同样,对于生物群落评价而言,也是由物种多样性为基础的,为避免重复加权,所以也予以删除.生境自然性[8]是指区域内的生态系统遭受人类干扰的程度.一般讲,人为增加的外来物种必然会对物种的结构、物种丰度、种群平衡、原有生态位等造成影响,或者构成威胁,甚至毁灭原有生态系统.虽然有些引进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一时难以评估,但外来物种肯定会降低系统的自然性.生态系统的自然程度越高,物种群落受人类干扰的程度越小,基本无人类居住和耕作的生态环境,以及基本保持原始状态的种群结构,其保护价值越大,应予以保留.面积适宜性[8]是指能够容纳保护对象并维持其生存的面积大小.任何保护区均需要足够大的面积容纳保护对象并维持其生存.面积适宜性还常与国家公园、保护区等的形状、位置、边界压力及缓冲区等因子有关.他们可用于共同评价保护区的有效保护状况.总之,较大面积的国家公园或保护区更具重要性,它可支撑较大的肉食与草食性动物种群,抵抗外来冲击与威胁的能力更大,应予以保留.3.2.2 生态旅游价值1)游憩价值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生态旅游的一部分,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有观赏价值,但同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样不易量化.不过,观赏价值、知名度和影响力等都可从对游客的吸引度上折射出来,所以仅保留对游客的吸引度一项指标.游憩价值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还有娱乐消遣功能,此项可通过针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的项目进行量化评价.因此,保留此项指标.对于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健价值,贝利[9]认为,每个人都生存在社会中并从野生动植物上获得好处.参加户外娱乐活动可使人的身体与精神的健康水平提高,显示出保健价值.这不仅对个人有价值,对他人也是有价值的.一个健康并保持心情愉快的人不会增加社会在药品、收入或家庭事务方面补贴的福利负担,也不会增加社会的犯罪活动倾向.但保健价值不易量化,应舍去.2)教育价值国外的国家公园,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新西兰峡湾国家公园及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在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理念中均有强调教育作用[2,10].教育价值可通过在自然保护中心和公园的陈列中心以动物、植物标本或实体等方式来提高人们对其环境的了解程度来实现,达到资源科学普及和保护物种环境的目的,并可量化评价.而资源科学普及直接影响到物种环境的保护程度,因此仅保留资源科学普及一项.需要指出的是,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教育对象除了游人外,还有当地居民.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可使其充分认识到保护是他们生存发展的根本,也能使其具备保护必须的知识和技能.3)美学价值King[11]认为野生动植物的美学价值是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自然美所赋予的价值和野生动植物的艺术欣赏价值,包括一部分游憩价值,以及与野生动植物有关的文化艺术品、邮票的价值.Shaw[12]认为野生动植物的美学价值还应包括人们对某个或某些物种的存在本身所赋予的价值.对很多人来说,尽管永远不会在野外观赏到某些物种,但是能够确认这些物种在野外自由生存本身就十分重要,也就具有很高的价值.文化艺术品、邮票等实体可定量,但为了使系统更加优化,可将美学价值归到商业经济价值当中,将通过销售等途径获得的经济效益作为量化数据进行评价.4)文化价值King[11]认为野生动植物的文化价值是其存在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利益,具体体现形式包括野生动物作为人们口头或文字交流的主题所具有的价值,与野生动物有关的传统、习惯的价值,野生动物作为地域文化标志所体现的价值等.虽然同样不易量化,但可归到教育价值资源科学普及内容中,使得教育普及内容更加丰富详细.3.2.3 经济使用价值1)美化绿化用途家庭、企业等需要植物美化环境,各地均有选取市树市花、城市绿化、治理环境等用途的需求,因而需要选用某些植物或植被.这也是野生植物的一项功能,但相关报道较少,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相关性也并不紧密,所以删除此项.2)商业用途在美国、墨西哥、厄瓜多尔三国国家公园考察报告中指出[2],国家公园要把保护融于开发中,在开发中实现保护,不能为保护而保护.应切实维护周边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充分体现社区的意志,使社区居民得到实惠,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显示出该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商业价值的重要性.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工业价值、建筑价值,以及上述的美学价值产品等经济用途均可量化评价,但为了使系统优化,将所有细化的指标合并为商业价值一项总指标.3.2.4 负价值野生动植物负价值存在于动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动物与植物之间,同时也表现在对人类日常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经济方面造成的损失.野生动植物的负价值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诸如野生动物啃食树苗从而影响了森林的更新,造成林业损失;大型草食动物、小型哺乳动物等采食青牧草及干牧草和农作物影响人类生产活动;外来入侵物种影响当地植物生存等.比如,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黑熊、猕猴、野猪啃食农作物,影响当地社区居民生产劳作,同时发生黑熊攻击人的事件,对当地居民构成人身威胁.外来植物凤眼莲、曼陀罗、菰(茭白)、马缨丹等在云南的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中因环境适宜而大面积地生长繁殖,严重影响到当地物种生长,甚至使部分植物退化甚至消失,植物群落组成、结构改变等严重后果.野生动植物的负价值对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开发、规划、合理分区等具有重要意义,不可忽略和替代,应予以保留.4 结论通过最终筛选,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指标结果为1级指标4个(目标层),2级指标6个(项目层),3级指标18个(指标层)(表2).表2 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指标体系Tab.2 Structure ofWildlife Resources Evaluation System for National park Ecological Tourism 总目标层目标层项目层指标层筛选后的指标物种种类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A︶科学保护价值(B1)物种多样性(C1)资源量生境状况(C2)游憩价值(C3)种类数目(D1’)珍稀、濒危物种(D2’)特有性(D3’)资源数量(D4’)资源集合度(D5’)资源分布(D6’)资源丰度和几率(D7’)高阶分类阶元丰富度(D8’)边缘种群(D9’)化石资源(D10’)生境自然性(D11’)面积适宜性(D12’)对游客的吸引度(D13生态旅游价值(B2)’)娱乐消遣功能(D14’)资源科学普及(D15’)经济使用价值(B3)教育价值(C4)商业用途(C5)商业价值(D16负价值(B4)动植物造成的负面影响(C6)’)野生动物资源的负价值(D17’)野生植物资源的负价值(D18’)5 讨论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涉及保护、旅游、教育、经济等多方面领域,因此评价指标具有涉及面广、不确定性强、难以比较、定量困难和缺乏标准等特点.指标数量的多少也具有两面性,指标多而全更能反映考核对象的方方面面,但可能也会掩盖一些重要指标的决定性作用.本研究的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是以现有国家、地方政策法规、保护区评价指标等,以及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等旅游现状作为研究背景构建的.但需要指出,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研究过程,需要在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之间找到平衡点.笔者初步构建的评价体系是不完善的,科学性还有待提高,仅能为下一步进行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提供参考,希望能够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科学保护、生态旅游、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推动作用.参考文献:[1]李中晶,张路妍.试论我国国家公园的建立标准和建立程序[J]. 燕山大学学报,2005(6):96-97.。
林学类专业介绍专业名称:林学门类:林学类学科:农学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农学学士主要课程:森林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林木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土壤肥料学、森林环境学、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森林生态学、测量与遥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教学综合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般安排28-30周。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与检疫、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林业、农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森林培育(包括经济林栽培)、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鼠害防治、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林木良种选育、造林、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与检疫、林火管理及野生植物利用的基本训练,具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林学、生物学、植物保护学、环境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林木生理生化分析和森林资源调查、评价的方法,掌握林木良种选育、林木栽培抚育、森林病虫鼠害防治和林特产品加工利用的技术;4.具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培育、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管理的基本能力;5.熟悉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和国土绿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了解国内外林学学科理论前沿、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前景、林业科技发展趋势以及林业生产发展动态。
就业前景和方向:林业的就业前景十分看好,毕业生主要到林业、农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
专业点评:林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学科,它是在其他自然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