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解堵技术研究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酸化解堵技术在花土沟油田的应用
酸化解堵技术是一种常用于油田开发中的油层酸化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油层堵
塞问题,提高油井的产能和采收率。
在花土沟油田的应用中,酸化解堵技术也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
花土沟油田属于高温、高压的复杂油藏类型,油层中的石脑油黏度大、渗透率低,易
发生堵塞现象。
酸化解堵技术可以通过注入酸液,溶解沉积在油层表面和孔隙中的堵塞物质,如碳酸盐、石蜡等,改善油层的渗透性,增加储层的有效流动空间,提高油井产能。
花土沟油田地下水含量较高,采用传统的机械解堵方法效果不佳。
酸化解堵技术可以
通过溶解石蜡和有机物质,减少沉积物在井筒和管道中的沉积量,防止管道被堵塞,提高
油井的通透性和采收率。
酸化解堵技术在花土沟油田的应用还需要考虑一些问题。
酸化剂的选取非常重要,需
要根据油层的特性和堵塞物的类型选择合适的酸液,避免对油层和设备造成不良影响。
酸
化解堵工艺的施工需要考虑到油井的特殊地貌和构造,合理安排注酸工艺,提高解堵效果。
酸化解堵技术对环境的影响也需要引起重视,选择环保的酸液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
染。
低渗透油田油水井化学解堵技术摘要:由于低渗透油田的储层和原油物性均比较差,从而导致该油田的自然产能低,特别是伴随着开发时间的不断延长,个别油田可能出现油层堵塞的情况,从而引起产油量下降。
本文以低渗透油田为例,针对这一类型油田堵塞探讨了油层解堵技术。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化学解堵;技术分析引言石油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石油需求量的与日俱增,石油的开采量也不断增大,对石油资源的开采效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石油开采作为一项复杂工程,特别是低渗透油田,油层容易发生堵塞,从而增加了石油开采的难度,因此分析低渗透油田油层解堵技术在提升石油开采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油井堵塞概述油田进入含水期以后,由于水的热力学不稳定性和化学不相容性,地层伤害、井筒结垢等问题时有发生。
作为三次采油的重要方法之一,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获得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的同时,注入的聚合物也常造成油水井的堵塞。
钻井过程中存在钻井液的固相颗粒、固井液的淋滤、射孔液的水锁、试油作业当中的液体以及各种入井流体的滤失等的堵塞问题。
在注水采油过程中,只要有水存在,在各个生产部位都可能随时产生结垢,这些垢统称为油田垢。
其中,蜡、沥青、胶质的混合沉淀物俗称为有机垢,出砂及有机垢的混合物俗称为泥垢,还有细菌垢等。
注蒸汽采油、聚合物驱油、碱水驱油作为提高采收率方法的重要技术,生产中遇到的结垢问题,除了与注水采油时碰到的结垢问题类似以外,还因为驱油时分别有蒸汽、聚合物、碱液的存在,导致硅垢和聚合物垢的生成。
二、典型井例X181井发育油层厚度14.20 m,初期日产液量3.94 m3,日产油量2.62 t,含水率21.2%;投产后产能一直较低,调堵压裂前日产液量 1.33 m3,日产油量0.48 t,含水率57.5%。
井组区域油水关系模拟分析表明,油层存在优势渗流通道,常规压裂容易造成油井含水率进一步上升。
油田开采技术论文油井解堵技术论文一种新型的油井解堵技术摘要:濮城油田经过长期开采,蜡质、沥青质等物质随原油流动由于压力及温度降低,结晶、沉积在出油通道的岩石内壁上造成出油通道堵塞;另外原油中固相微粒体积增大造成出油通道堵塞的越来越严重。
堵塞造成油井产量急速下降,制约着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2006年研制并现场实施了ML环保酶解堵技术,全年实施25井次,见效24井次,累积增油3782.2吨,投入产出比达3.56,且没有造成任何环境污染问题,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场应用证明ML 环保酶解堵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堵塞;产量;ML环保酶;解堵前言濮城油田现处于开发后期,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油田的持续发展,其中油井因为地层堵塞,造成产量下降也是原因的一部分。
对历年堵塞情况进行统计,发现造成油井堵塞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蜡质、沥青质沉积在出油通道的岩石内壁上,造成在近井地带出油通道堵塞,这种情况占45%;二是由于原油中固相微粒体积增大,从而造成地层出油孔道的堵塞,这种情况占37%;三是由于地层中泥质含量较高,因水化膨胀而降低了地层的渗透率,这种情况占12%。
通常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是酸化,经过多年的现场实施证明酸化对于以上三种情况造成的堵塞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且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2006年研制了ML环保酶解堵技术,通过室内实验论证其解堵机理,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ML环保酶解堵机理及性能特点1.解堵机理ML环保酶属于生物酶,是一种水溶性产品,它与堵塞物的反应过程是一个生物反应过程。
ML环保酶不受温度、压力、酸、碱、水矿化度的影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及可控制性。
对于固体颗粒沉淀造成的堵塞:解堵过程中ML环保酶与地层水配成溶液注入污染地层,它与堵塞物进行生物反应,生成酶与油的中间体和表面上吸附有酶的固体堵塞物,然后在采出过程中酶与油分离,固体堵塞物因表面吸附有酶而改变其表面性能具有亲水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出,以达到油井解堵的目的。
酸化解堵技术在花土沟油田的应用
酸化解堵技术是利用酸性化学品进行化学反应,使油井中的垃圾和沉积物溶解并排出来的一种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解决花土沟油田中的油井堵塞问题,提高油井的产油能力。
花土沟油田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油田,目前存在着一些油井堵塞的问题。
这些油井堵塞的原因是油井中积累了过多的垃圾和沉积物,导致原油无法流出。
这些堵塞不仅影响了油田的产油能力,还会带来环境和安全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花土沟油田采用了酸化解堵技术。
这项技术使用的是一种叫做盐酸的强酸,其作用是将油井中的垃圾和沉积物溶解掉。
首先,将盐酸注入油井中,与垃圾和沉积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
这些气体可以将垃圾和沉积物冲出油井,并使原油顺畅地流出来。
在花土沟油田的实践中,酸化解堵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经过技术人员的不断尝试和实验,他们找到了最适合的酸浓度和注入量,使得油井中的垃圾和沉积物可以很好地被溶解和排出。
同时,在使用酸化解堵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酸洒出来引起意外事故。
砂岩油藏油井缓速解堵技术的应用化学解堵技术是砂岩油藏主要应用的增产措施之一。
低压低产区块的砂岩油藏因不配伍的洗井液进入更易产生深部堵塞,这种区块特性决定了对其实施的化学酸化和解堵技术所选用的解堵液必须要较常规解堵液更具有反应速度慢,穿透距离大的特点,这一特点将直接影响到对该类油藏油层的解堵成功率及作用效果。
而目前,对这类油田采用的多是常规酸化解堵酸,因作用速度相对较快,无法较好解决油水井深层次产生的堵塞,故此存在着措施效果差、有效期短的问题。
为切实提高此类油藏化学解堵效果,需要在解堵剂缓速长效深穿透机理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求有效提高化学解堵技术效果。
因此针对我厂复杂断块油藏黄金带及于楼油田,我们开展了缓速酸酸化解堵技术的研究与试验,实施后取得了明显的措施效果,为提高区块采收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标签:砂岩;油井;解堵1 地质概况黄金带油田,储集层以硬砂岩质石英—长石砂岩为主,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胶结物以泥质为主,岩石碎屑以火成岩块为主,胶结类型以孔隙式、接触式为主。
孔隙度从浅到深变小,渗透率逐渐变差。
于楼油田,岩性相对较粗,主要以中-粗砂岩。
岩石类型主要为硬质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及混合砂岩。
胶结物类型主要以孔隙式、孔隙-接触式为主,少量基底式胶结。
胶结物主要为泥质,其次为碳酸盐、方解石等,储层多属于高中渗透层,储层物性较好,非均质性较重。
黄金带、于楼油田多为小断块油田,连通性不好,地层能量较低,油井多属低压、低产,易在生产维护、作业过程中受污染供液不足。
堵塞类主要以粘土膨胀产生的无机类堵塞为主,若低温流体进入易使渗流条件恶化,产生有机堵塞。
针对以上存在的具体问题,需要开展有效的油层解堵工作对堵塞低效油井进行治理。
2 伤害因素分析储层伤害是在外界条件影响下油气层内部性质变化造成的结果,油气层伤害的实质就是有效渗透率的下降。
造成储层伤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随着地层压力的下降,地层自身渗透率降低、连通性变差;b,外来流体与储层岩石矿物不配伍造成的“五敏”现象;c,外来流体与储层流体不配伍产生的无机垢和有机沉淀;d,在油水井生产、作业过程中,各种机械杂质、细菌等被带入地层造成的堵塞;e.润湿性改变、水锁及贾敏效应造成的伤害。
油井脉冲解堵增产技术应用分析摘要:针对定边采油厂低渗透油藏地层能量低、油藏条件复杂,油井生产、措施引起近井地带堵塞等问题,油井脉冲解堵增产技术,在振动和脉冲波双重作用下解除近井地带油层孔道堵塞及污染,改善地层渗流能力,实现油井增产目的。
在定边油田的应用表明,对低渗透油藏油质较稠的油井,该技术具有改善油层渗流状况的能力,可作为一种辅助增产手段。
关键词:脉冲解堵增产;低渗透油藏;油层堵塞定边油田开发因地层和工程作业等原因,导致油井产量下降,常规压裂、酸化会引起油层的二次污染。
为提高这类油井产量,采用油井脉冲增产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无污染等显着优势。
1 油井脉冲增产装置简介1.1 技术原理油井生产过程中,井下油管内的液柱载荷随抽油机的上、下冲程交替作用在油管上,使管柱作周期性的增载和减载,油管柱周期性的交变载荷激励其做周期性的伸长和收缩。
脉冲解堵增产技术就是利用了油管柱周期性的弹性形变带动井下的增产装置做周期性的上下往复运动,产生周期性的谐振和正负脉冲波施以油层,激励油层发生共振,改善油层渗流状况,解除近井地带的堵塞。
1.2 工作机理该装置主要由谐振器总成、脉冲器总成、正压脉冲调节阀、负压脉冲调节阀、导流中心管、皮碗和扶正器等组成。
zfmc121/124 iii型脉冲解堵增产装置连接在抽油机井泵下端。
抽油机上冲程时,油管柱先于强力抽汲脉冲器弹性蠕动收缩,带动强力抽汲脉冲器上行,在连锁卸载器上的负压脉冲球形阀座与强力抽汲脉冲器上的球形滑阀瞬间接触关闭时,井筒液柱断裂形成负压脉冲,产生强力负压脉冲振动,形成负压脉冲抽吸原油。
抽油机下冲程时,油管柱先于强力抽汲脉冲器弹性蠕动伸长,推动强力抽汲脉冲器下行,正压脉冲调节阀瞬间关闭,脉冲器产生正压脉冲,同时伺服振荡器随之振动,对油层施以正压脉冲解堵,对油井近井地带油层堵塞杂质颗粒进行反向冲击,疏通油层孔喉通道,增强油层孔隙渗流能力。
1.3 性能特点①利用油管弹性能量,通过装置有效工作,将弹性能量转换成振动和脉冲能量,使井筒产生负压强力抽吸原油,增产显着;②通过能量转换使地层堵塞颗粒受到周期性的抽吸和冲击力的扰动,被迫脱离原位,实现疏通油道、扩大油流解除近井地带油层堵塞;③现场施工工艺简单,可与常规修井相配合,无需专门作业,节约安装成本费用。
酸化解堵技术在花土沟油田的应用
酸化解堵技术是一种针对油层堵塞问题的治理技术。
在花土沟油田,酸化解堵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并且获得了极佳的效果。
本文将从酸化解堵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及应用效果三个方面介绍该技术在花土沟油田的应用。
一、原理
酸化解堵技术基于酸化反应原理,通过使用酸性物质(如盐酸等)溶解掉堵塞油层的石灰岩或沉积物等物质,从而恢复油层渗透性。
在酸化过程中,酸性物质与岩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同时溶解出沉积物或石灰质物质,从而消除了沉积物或石灰质物质的堵塞作用。
二、工艺流程
(1)方案制定
在酸化解堵技术的应用中,方案制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
方案制定需要根据油层不同的地质特征、目标层位、油层渗透性、水压力、油层产量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定合适的酸液配方、浸渍时间和浸泡压力等。
(2)酸液注入
按照方案制定的酸液配方,将酸液注入井下,使其均匀分布到油层中。
由于各层渗透性不同,酸液浸泡时间和浸泡压力也有所不同。
(3)清洗油井
酸液浸泡结束后,需要进行清洗油井的工作。
清洗工作的目的是将沉积物或石灰岩等物质的残留物彻底清除,以恢复油层的渗透性。
三、应用效果
(1)增加油井产量
通过酸化解堵技术的应用,油层的渗透性得到恢复,使油井的产量得到了大幅提高。
(2)延长油井使用寿命
酸化解堵技术的应用,使得沉积物或石灰岩等物质的堵塞作用被彻底消除,有效延长了油井的使用寿命。
(3)降低维护成本
通过应用酸化解堵技术,油井的间歇时间得到缩短,可以有效降低维护成本,提高了油田的经济效益。
油井复合解堵技术探讨摘要:采油井生产一段时间后,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产液量、产油量逐渐下降,相当数量的油井是由于油层各种因素造成堵塞渗流通道,使地层中油水流动不畅,而解除油层堵塞,恢复(扩大)渗流通道,就是油田开发生产中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
本文试从这方面对砂岩储层复合解堵技术进行探讨,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商榷。
关键词:油井;砂岩储层;复合解堵技术一.油层近井地带堵塞机理的认识。
我们以储层岩性主要为砂岩,胶结物以泥岩为主的储层为例来考虑。
如果流体条件不良,如:原油含蜡高,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凝固点高,开发又采用人工注水开发,这就很容易在渗流通道产生有机的和无机的垢,造成渗流通道堵塞不畅,严重影响油井产能的正常发挥。
随着地层原油的不断开采,地层压力、温度的变化,在近井地带形成了压降漏斗急剧下降区,加剧了地层中一些无机盐类和有机物的结晶和析出,形成了近井地带及砲眼、井筒等的堵塞。
某油田对注入水和产出水进行了对比分析,一方面注入水中含钙离子48.0960,而产出水为22.0440,产出比注入水中钙离子含量减少了54.167%;注入水中含镁离子19.4480,而产出水为3.6465,产出比注入水中镁离子含量减少81.225%;这是结垢的主要原因,钙镁离子滞留储层,不是以游离状态存在,而是形成了碳酸钙(镁);另一方面注入水的总矿化度为1155.3530,而产出水为4772.4629,增加了3617.1090,主要是产出中增加了钾、钠、氯、硫酸根离子。
这都证实了渗流通道结垢的现实。
另一个更直观的现实是在油井修井、清蜡检泵时,发现的在深井泵泵筒、花管、油管上的垢片、垢粒,有的固定凡尔结垢卡死,更证实了结垢对渗流通道的堵塞。
通过对形成的垢样的分析,可以清楚的知道垢的组成成分。
不同油田、油井,其垢样的组成成分不尽相同。
以××油田垢样中水不溶物含量达99.7%,其中有机物含量达到7.1%,无机物含量达92.9%,无机物中CaCO3占92%,其余为碳酸镁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聚合物油井综合解堵技术研究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2011年08月10日聚合物驱已经成为国内油田一项重要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效益。
但聚合物容易对地层特别是低渗渗透地层造成堵塞,从而影响了聚合物驱的效果。
本文较系统的探讨了注聚井地层堵塞的原因、类型、机理;对不同的解堵剂体系进行了研究和评价,主要对不同解堵剂体系的最佳加量、温度、以及聚合物浓度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考虑到现场应用条件的限制,研制出了一种注聚井综合解堵剂(JZJ),并对其进行了各种评价。
JZJ解堵剂对HPAM水溶液、注聚井产出液以及HPAM 冻胶都有较好的降粘解堵效果,降粘率为91.5%~97.3%;对各种解堵剂体系的解堵机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注聚井;地层堵塞;解堵剂;解堵机理第1章前言 (1)1.1三次采油相关概念 (1)1.2聚合物驱的驱油机理 (1)1.3注聚井解堵研究现状 (2)1.4研究目的及意义 (2)第2章注聚井地层的堵塞与解堵 (4)2.1注聚井地层堵塞的原因及机理 (4)2.1.1 聚合物本身和水质的影响 (4)2.1.2 油藏地质特征和油井生产状况的影响 (5)2.1.3 油田注聚井储层堵塞的类型 (6)2.1.4 油田结垢的影响 (6)2.2解堵剂的主要类型及其解堵机理 (7)2.2.1强氧化剂型 (7)2.2.2 酸性解堵剂型 (8)2.2.3 生物降解解堵剂型 (8)2.2.4 复合型解堵剂 (8)2.2.5 其他解堵剂 (9)2.3影响聚合物粘度的因素 (9)2.3.1 解堵剂加量对降粘率的影响 (9)2.3.2 温度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 (9)2.3.3 矿化度对降粘率的影响 (10)2.3.4 pH值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 (10)2.3.5 聚合物溶液中氧的影响 (10)2.3.6 物理作用以及微生物对聚合物溶液浓度的影响 (11)第3章实验部分 (12)3.1实验仪器设备和药品 (12)3.1.1 实验用主要仪器设备 (12)3.1.2 实验主要药品 (12)3.2实验与测试方法 (13)3.2.1 实验用溶液的配制 (13)3.2.2 实验条件 (14)3.2.3 聚合物溶液粘度的测定 (14)3.2.4 降粘率的计算方法 (15)第4章解堵剂的研制与评价 (16)4.1解堵剂的研制与筛选 (16)4.1.1 氧化-还原体系对聚合物粘度的影响 (16)4.1.2 有机物体系对聚合物粘度的影响 (18)4.1.3 过氧化-还原体系对聚合物粘度的影响 (19)4.1.4 强氧化物体系对聚合物粘度的影响 (20)4.1.5 温度与时间对聚合物降粘率的影响 (21)4.1.6 不同解堵剂降粘率随时间变化 (22)4.2复配实验 (23)4.3降粘剂体系的最佳加量 (25)4.4不同聚合物浓度对解堵剂降粘率的影响 (25)4.5不同温度对解堵剂降粘效果的影响 (26)4.6解堵剂对污水配制聚合物的解堵效果 (27)4.6.1 不同浓度聚合物(污水配制)对降粘率的影响 (27)4.6.2 污水配制聚合物降粘率随时间的变化 (28)4.7解堵剂破胶能力实验 (29)4.8本章小结 (30)第5章解堵剂作用机理分析 (31)5.1有机物降粘体系降粘机理 (31)5.2过氧化物体系降粘机理 (31)5.3氧化-还原体系降粘机理 (33)第6章结论与认识 (34)致谢 (34)参考文献 (39)第1章前言1.1 三次采油相关概念三次采油[1](EOR也叫强化采油),是指在二次采油后通过向油层注入非常规物质开采石油的方法。
超声波解堵技术原理及应用引言:解堵技术是石油勘探开发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有效地清除储层中的堵塞物,提高油井的产能。
超声波解堵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解堵技术,它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动效应,可以对各种类型的堵塞物进行有效清除。
本文将介绍超声波解堵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一、超声波解堵技术原理超声波解堵技术是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的高频振动效应,对堵塞物进行震动和破碎,从而实现堵塞物的清除。
其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超声波的化学效应。
1. 超声波的机械效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高频的机械振动,这种振动会对堵塞物产生冲击力,从而使其受到破坏。
超声波的机械振动可以产生高达几百万次/秒的频率,能够产生强烈的震动效应,使堵塞物的结构发生破坏,从而实现解堵的效果。
2. 超声波的化学效应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局部压力和温度变化,这种变化会引起介质中的物理化学反应,从而对堵塞物产生破坏作用。
超声波的压力变化可以促进液体中的溶质溶解和分解,使得堵塞物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结构破坏。
二、超声波解堵技术应用超声波解堵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应用于各个环节的解堵工作。
1. 油井堵塞物的清除超声波解堵技术可以应用于油井中的各类堵塞物的清除,包括油污、砂粒、水垢等。
通过超声波的高频振动效应和化学效应,可以有效地将这些堵塞物破坏和清除,恢复油井的正常产能。
2. 油藏裂缝的清除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裂缝的形成会导致油藏的堵塞和产能下降。
超声波解堵技术可以对油藏中的裂缝进行清除,通过超声波的振动效应和化学效应,可以破坏裂缝中的堵塞物,恢复裂缝的通透性,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
3. 沉积物的清除在油藏中,由于油气的存在,会导致一些沉积物的形成,这些沉积物会对油藏的开发造成一定的影响。
超声波解堵技术可以对这些沉积物进行清除,通过超声波的作用,可以将沉积物破碎和清除,提高油井的产能。
4. 油井管道的清理油井管道中常常会出现管壁附着物的问题,这些附着物会对油井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酸化解堵技术在花土沟油田的应用
酸压解堵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油田采油技术,通过注入酸液改变储层的渗透性来提
高油井产能。
在油井开采过程中,尤其是在长时间的开采中,油井内会产生沉积物和垢层,导致油井产能下降,需要进行解堵处理。
花土沟油田是一个以高含硫、高含杂质油藏为主
的油田,对于解决油井堵塞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将介绍酸化解堵技术在花土沟油田
的应用情况。
一、酸化解堵技术原理
酸压解堵技术是通过在油井内注入酸液,使油井内的岩石发生化学反应,改变岩石渗
透性的一种技术。
酸液可以溶解沉积物和垢层,使其变成易于流动的状态,从而提高油井
产能。
使用的酸液通常是盐酸、硫酸、盐酸加硝酸等。
在油井内注入酸液需要考虑注入酸
液的浓度和注入压力,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化学性质需要用不同的酸液浓度和压力。
在花土沟油田的应用中,酸化解堵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注入酸液,提高了油
井产能,解决了沉积物和垢层堵塞的问题。
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注入酸液需要考虑与岩
石物理化学特性的匹配性,并且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酸液浓度和注入压力,否则容
易造成井下事故。
三、总结
酸化解堵技术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油田采油技术,在花土沟油田的应用中也取得了一定
的成效。
不过在应用中需要考虑酸液类型、酸液浓度和注入压力等因素,并且操作人员需
要进行严格的防护措施。
未来,随着油田采油技术的不断进步,酸化解堵技术在花土沟油
田的应用也将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为花土沟油田的开采贡献力量。
油井解堵第三章常见⽓井堵塞防堵(解堵)技术3.1 结蜡堵塞防堵(解堵)技术⽬前,国内外采⽤抑制油井结蜡的⽅法有机械⽅法、热⼒⽅法、化学⽅法和物理⽅法。
针对沙溪庙组⽓藏采⽤的经济有效的防蜡⽅法有热⼒⽅法和化学⽅法。
热⼒⽅法中,在冬季采⽤井⼝加温,只需保持⽓流温度在22℃以上就不会发⽣蜡堵塞。
同时还必须保证井筒清洁,防⽌采⽓管柱内出现粘附节流引起⼤量蜡析出和⽔合物产⽣。
根据国内⼤多数⽓藏的⽣产特点和产出流体特征,开发出防蜡剂JD—3,其主要功能和优点有:①清蜡功能:具有使蜡质、沥青质乳化、分散、润湿、反转性能,它的⾮极性基团能将蜡、胶质沥青等卷离成微⼩的液粒⽽脱离附着物,极性基团伸向⽔,使液粒表⾯形成⽔膜,阻⽌液粒再聚集。
②成防蜡功能:能与蜡同时乳化或共晶,破坏蜡晶的⽅向,致使晶体扭曲,防⽌蜡晶继续⽣长,从根本上破坏其⽹络结构,从⽽达到抑制蜡晶析出、长⼤、沉积的作⽤。
③加注⽅便:对密封系统橡胶元件⽆损害,对油管、套管等⾦属⽆腐蚀,可⽤泡排车泵注[8]。
3.2 出砂堵塞防堵(解堵)技术预测油、⽓井是否出砂或出砂量的多少,必须研究地层的出砂临界流速及临界压差,定量分析地层的出砂程度。
不同的地层其岩⽯⼒学性质是不同的,当外界因素超出了地层固有的临界参数值,地层就会遭受破坏。
因此,通过实验和计算求得地层的强度参数和临界参数值(如:泊松⽐、杨⽒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内聚⼒、内摩擦⾓等),就可以对油⽓层的出砂情况进⾏预测[13]。
⼀、出砂预测⽅法1)现场观测法(1)岩⼼观察:⽤⾁眼观察、⼿触摸等⽅法来判断岩⼼的强度。
若岩⼼⼀触即碎,或停放数⽇⾃⾏破裂,则表明该岩⼼疏松、强度低,在⽣产过程中易出砂。
(2) DST测试:如果DST(Dillstem test)测试期间油、⽓井出砂,甚⾄严重出砂,那么油、⽓井在⽣产初期就可能出砂。
有时DST测试期间未见出砂,但仔细检验井下钻具和⼯具,会发现在接箍台阶处附有砂粒,或者DST测试完毕后下探⾯,若发现砂⾯上升,则表明该井肯定出砂。
华北油田晋45断块注水井解堵技术研究一、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1.3 研究内容及意义1.4 论文结构二、断块注水井解堵技术现状探讨2.1 油井堵塞的成因及分类2.2 常见解堵方法2.3 断块注水井堵塞特点及解堵难度三、华北油田晋45断块注水井堵塞状况分析3.1 晋45断块基本情况介绍3.2 断块注水井的产能表现及堵塞状况分析3.3 堵塞原因探究四、解堵技术研究及应用4.1 解堵技术研究方法与流程4.2 可行的解堵方案及原理解释4.3 解堵实验验证及效果分析五、总结与展望5.1 研究结论5.2 不足与展望5.3 工业应用前景及实践价值附录参考文献致谢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油田开发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注水是一种常见的油田改造方法,是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然而,随着油田水驱采收进入中后期,随着注水次数的增加,部分注水井变得越来越难以维持生产,常常遇到堵塞等问题,影响油田正常开采,对油田开发造成了不利影响。
因此,注水井堵塞的解决一直是油田开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研究方向。
华北油田是我国主要的油气生产基地之一,其晋45断块是油田中的重要注水区,该断块注水井出现堵塞等问题时,将直接影响油田的正常运行,严重制约了油田采收率的提高。
因此,开展晋45断块注水井解堵技术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国内外在注水井解堵方面一直在探索,并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手段,如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机械方法等。
近年来,长周期泵冲洗和超声波解堵等新型技术也被广泛应用。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本文将以华北油田晋45断块注水井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这些注水井的堵塞情况,探索多种解堵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并验证这些技术的解堵效果,从而提出更为高效、实用、可靠的晋45断块注水井解堵技术,为后续的注水井解堵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思路。
1.4 论文结构本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研究内容及意义,并简单介绍了论文结构。
酸化解堵技术在花土沟油田的应用酸化解堵技术在油田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花土沟油田是中国大庆油田的一个重要油田,其油层构造复杂,地质条件艰苦,油井产能低,沉积砂岩层中常有残余油藏和堵塞现象。
酸化解堵技术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在油井中注入酸液来溶解堵塞物质,提高油井产能,改善采油效果。
本文将从酸化解堵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应用效果等方面对其在花土沟油田的应用进行介绍。
一、酸化解堵技术原理酸化解堵技术是指在油层地层中使用酸性溶液对地层中的碳酸盐、硫化物、铁盐等矿物质进行溶解,以清除油井堵塞物质,恢复油井产能的一种技术。
酸化解堵技术的原理是利用酸性溶液与地层中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溶解矿物质并清除堵塞物质,从而恢复油藏的渗流性,提高油井产能。
1. 起井作业:确定需要进行酸化解堵的油井,进行开井作业,确保井口畅通。
2. 酸液配制:根据油层地层的特点和堵塞物质的组成,选用适当的浓度和类型的酸液,并在配制过程中添加表面活性剂等助剂。
3. 酸化注入:将配制好的酸液通过注酸管道注入到需要进行酸化解堵的油井中,控制酸液的注入速度和压力,确保酸液充分地深入到油层地层中。
4. 反应停留:在酸液注入后,停留一段时间,让酸液与地层中的矿物质进行充分的反应,实现堵塞物质的溶解。
5. 中和处理:在酸液注入和反应停留一段时间后,进行中和处理,采取适当的方法中和残余酸液,防止对油井产生不良影响。
6. 清洗井筒:进行清洗作业,清除油井中残留的堵塞物质和酸液,确保油井的产能和稳定性。
1. 提高油井产能通过酸化解堵技术,能够清除油井地层中的堵塞物质,恢复地层渗透性,提高油井的产能。
在花土沟油田的应用中,酸化解堵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提高了油井的产能和稳定性。
2. 改善采油效果花土沟油田的沉积砂岩层中常有残余油藏和堵塞现象,这对采油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酸化解堵技术的应用改善了采油效果,加速了油藏的开发和采收。
3. 减少作业成本与传统的机械清堵和水力压裂作业相比,酸化解堵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且效果显著。
聚能解堵技术及其应用摘要:海南3断块具有中孔中低渗的油藏特征,多年注水开发过程中,因储层受到伤害(堵塞),注水井压力呈逐年上升趋势,致使部分注水井无法达到配注量。
为了保证区块注水量,控制区块原油产量递减,通过对区块油层堵塞原因综合分析,2011年开始实施聚能解堵试验,确定了聚能解堵技术的选井条件,为海南3区块高压注水井的降压增注找到了一条好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注水堵塞聚能解堵降压增注一、注水现状及问题海南3断块处于辽河断陷盆地中央低突起南端,海南-月东披覆构造带的北端。
油层埋深2500左右,储层粘土含量14.2%,孔隙度21.8%,孔喉半径平均3.2um,属于中孔中低渗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孔隙介质具强亲水性。
该区块于2000年9月开始注水,7口注水井的平均单井注水压力7.4MPa。
目前有注水井37口,其中常压注水25口,平均注水压力13MPa;增压注水12口,平均注水压力17.5MPa。
海南3断块单井注水压力呈逐年上升趋势,注水压力上升是储层伤害(堵塞)所致,主要原因包括[1]:注入水的粒径中值、细菌超标;该块地层水矿化度高易产生无机垢堵塞孔道;粘土颗粒运移堵塞储层孔道;蜡质、沥青质析出堵塞储层孔道。
二、聚能解堵技术应用1.解堵机理[2]聚能冲击解堵技术是利用火药在目的层附近快速燃烧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气体压裂地层,达到清除近井地带蜡质、沥青质、垢等堵塞物,恢复油层导流能力的目的。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1.1机械作用岩层在高温高压气体作用下产生微裂缝,解除近井地带沉积污染及颗粒堵塞。
1.2热作用火药燃烧产生高温,清洗近井地带沉积的蜡和胶质。
1.3化学作用注入的解堵剂具有处理火药爆炸燃烧后产生的残渣、洗油破乳和溶解胶质、沥青的能力,可有效清除注水层蜡质和堵塞物。
2.选井原则油层渗透率大于20×10-3μm2,近井地带有粘土膨胀、颗粒运移、注入水机杂超标等污染,套管与固井质量合格。
3.工艺设计通井至油层以下50m,洗净井筒;随油管下入聚能棒至油层中部,投棒引爆;泵入解堵剂焖井4小时。
油井解堵技术研究及应用
【摘要】为保证油田持续高产稳产的需要,许多油田二次加密井数量增多。
与此同时,新老油水井油层堵塞污染的情况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有些区块表现得相当严重。
为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必须研究新的技术和方法,改善油层的渗透率。
本篇论文就是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油井解堵技术的论文文献,归纳总结了。
【关键词】油井解堵油层渗透率
近年来众多国内外专业人士致力于油井解堵技术的研究,开发研制了各种不同的解堵技术。
根据油井地层特点和堵塞性质的不同,在采用解堵措施时,应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堵技术。
1 油井地层堵塞机理和特征
地层堵塞的特征是多方面的,几乎所有的井在堵塞前都有一定的前兆,如油井产液、产油、含水、动液面、地层压力、井底压力、出油剖面等方面都会有所显示,因此,识别地层是否堵塞是容易的,但要回答诸如堵塞的特征以及如何解堵等深层次的问题就显得较为困难。
1.1 油井堵塞机理
(1)历次作业对地层造成伤害。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层内岩石颗粒、流体成分非常复杂,外来的注入流体与地层接触会产生一些堵塞物,如钢铁的腐蚀、细菌繁殖产生的有害无机离子和细菌菌体及代谢产物,这些物质沉积在射孔炮眼周围或进入油层,使地层的渗透率大幅度下降。
(2)不合理的开采方式及生产参数导致油井堵塞。
为了取得较高的原油产量,现场一般采用较大的生产参数,在用大压差生产过程中,会出现液面下降,产液能力下降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地层中的微粒运移和流体运动阻力增加造成的。
(3)注入流体与地层流体不配伍。
在开发和施工作业过程中,注入流体与地层流体不配伍可在地层内形成盐垢、乳化物或细菌堵塞,使孔隙吼道流通断面不断缩小,地层渗透率不断降低。
1.2 油井堵塞特征
(1)以堵塞成分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对于生产时间极短的井,堵塞物大多以有机物为主;对于生产时间较长,以往又进行多次增产措施的井,其堵塞物成分往往相当复杂,从总体上看,表现为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存。
(2)大部分井堵塞半径较小,集中在近井地带3~5m以内。
对于高压、高产井来说,由于油流入井后压力大幅度下降,造成各种垢和微粒在射孔孔眼附近堆积。
因此,近井地带堆积的堵塞物较多,且强度较高。
对低压、低产井来说,由于流速较小,堵塞物会在较深部位沉积。
(3)入井流体的伤害是造成油井堵塞的一个重要原因。
来自注水、作业、修井等措施的入井流体如果选择不当,则会造成地层细菌发育、结垢、地层润湿性的改变以及二次沉淀等危害,以地层中细菌发育和结垢最为严重。
2 物理解堵法
2.1 井下电脉冲解堵
井下放电技术是在充满水或油水混合物的井里,产生一定频率的高电压脉冲电流,对地层激发周期性压力波和强电磁场,产生空化作用,解除油层污染。
电脉冲解堵增产机理主要有三个方面:
(1)反复辐射可以转换成压力波,能够改造裂缝和产生新的微裂缝;
(2)在脉冲作用下,压差交替变换大小和方向,使液体由滞留区向排液活动区流动;
(3)产生压力波和空化作用,解除油层孔道里的沉积物,起到解堵作用。
电脉冲解堵技术主要适用于产量递减比较快,油藏动用程度差,油井供液能力低、裂缝连通性差、注水水窜严重、水驱油效率低及原油乳化物堵塞严重的区块。
2.2 负压法地层解堵技术
此增注工艺是借助于悬挂式封隔器与井下负压发生器来实现的。
地面泵组负责输送工作液,通过负压发生器,对地层造成一定的负压,在给定的处理时间内保持不变;停止泵送工作液,负压发生器停止工作,地层恢复静压。
以开、关地面泵组的方法,对地层造成压降,从而对地层形成瞬时的、周期性的、可控制的负压,实现对井底近井地带的处理。
负压法地层解堵增注工艺适于确认因地层堵塞而使注水量下降的老井,以及进行酸化、表面活性剂解堵措施前(用于提高酸化效果)或后(用于彻底排酸,减少二次伤害)的井。
该措施使用应避开油层出砂、吐砂严重的井,以免造成卡井事故;避开近期水力压裂的井,以防压裂砂返吐。
负压法地层解堵技术是一种实用可靠的解堵增产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它有处理效果好,有效期长;施工工艺简单,施工费用低;对地层无任何伤害;用负压方的同时可实现强采强排。
特别是酸化后的井,不仅能彻底排酸还能简化排酸工艺等优点,所以应用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3 水力振动解堵
水力振动解堵是借助一种专门装置-水力振动器形成振动冲击波,并使振波在地层孔隙通道中传播,从而使堵塞物松动或疲劳破裂并脱落,达到清除岩石孔隙中堵塞物的目的。
现场使用证明,水力振动解堵技术与酸化解堵技术具有同等的解堵效果,特别是井壁解堵。
水力振动解堵可单独作为增注措施应用,也可同酸化解堵一起使用,即先酸化后振动。
在使用水力振动法解堵时,振动频率应根据污染深度来确定,振动压力不得超过地层破碎压力,以免造成新的油层污染。
在选择作业井时,一般要求油层埋藏较深,油层压力较高,射孔井段与油层井段一致,使用振动解堵效果最佳。
如果注入水为工作液,油层压力必须高于静水柱压力,这样,被振开的堵塞物才有可能从油层间回流到井筒而被举升出地面。
水力振动解堵技术适用范围广,对环境无污染,施工简便安全,综合成本低;对地层及油、套管没有伤害;声波解堵技术是一种物理方法,能较好的解除泥浆污染、泥质粉沙、垢、机械杂质等造成的油水井近井地层堵塞。
配合其他化学药剂解堵效果会更好。
但由于自身的作用机理在实际应用时存在能量衰减快,作用半径小,不适合深度堵塞油水井应用;可以解除井壁附近地层的污染堵塞,但无法防止地层微粒的再次运移,所以有效期较短;能量作用存在盲区,有的炮眼冲击不到影响了成功率等问题。
2.4 高压水射流解堵
高压水射流解堵技术是利用井下可控旋转自振空化射流解堵装置,同时产生低频旋转水力波、高频振荡射流冲击波和空化噪声(超声波),三种物理作用共同作用于地层来达到解堵的目的。
高压水射流还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复合解堵,使解堵效果更好。
施工过程中确保泵压达到设计要求,中途不得停泵;必须停泵时,及时大排量彻底反洗井,防止砂埋井下管柱,造成卡钻。
储层埋藏浅,成岩作用弱,胶结疏松,出砂较严重的油层,应先进行化学防砂预处理,再实施高压水射流深穿透解堵,避免造成地层垮塌。
采用与地层配伍性好、粘度低的轻质工作液,有利于冲蚀穿透地层岩石,提高解堵效果。
高压水射流技术施工简单、成本低,对地层因外来固相颗粒、机械杂质侵入、地层出砂、粘土膨胀、原油胶质、沥青质堵塞近井地带造成地层渗透率降低,解除堵塞增产效果显著。
尤其适用于具有酸敏、水敏物性,不易实施酸化等其他解堵措施的油水井。
对低渗透层、堵塞严重的井可采用高压水射流解堵和酸化解堵联作的方法以提高解堵效果。
但不适合地层压降大的易漏失地层、出砂严重的地层、深部污染、堵塞地层,且地上高压设备技术不成熟因定位问题井下喷嘴的数目有限制。
3 结论
(1)在使用解堵增注技术时,必须首先分析堵塞原因及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还须注意防止引起新的地层伤害。
(2)为了提高解堵效果,延长有效期,可采用多种工艺技术综合使用的方法。
例如可以在高压气体压裂后再进行酸化处理,这样的解堵效果很好。
(3)严格控制注入水的质量,合理开发油田,防止地层堵塞。
参考文献
[1] 水井解堵增注技术综述.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3
[2] 地层堵塞特征及解堵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