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工业遗址地改造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60 MB
- 文档页数:62
工业废弃地到城市公园的转变-以新首钢工业遗址公园为例摘要:随着“贯彻京津翼协同发展战略,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关于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提出功能疏解,用地减量、建设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和海绵城市、塑造首都特色风貌等要求,北京切实发挥引领发展转型的示范作用”的要求。
首钢作为钢铁产业必然要退出首都北京历史的舞台,原有的首钢原址成为了工业废弃地。
本文以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原址改造为研究对象,将原工业废弃地改造成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
让原有的工业废弃地变成城市的遗址公园及冬奥组委会办公区。
通过首钢原址废弃地的改造,提炼关于城市废弃地改造的目的和意义及其改造的解决方式方法,功能定位等,全方位的诠释工业废弃地到城市公园的转变。
以期待能得到更多人的认知、保护、发展和延续。
其特殊的品质和散发出的独特工业文化内涵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
它的改变强化了工业文明的历史记忆,改善了当地空间及当地人群的关系,解决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行之有效的手段。
并为没落的产业带来了转型的生机。
关键词:园林设计;工业废弃;城市公园;改革发展1.城市工业废弃地改造的价值目的首先可以减轻废弃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
最大限度的对于工业的废弃地进行景观恢复和设计,恢复其生态的平衡,为周边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对于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的改造与更新,使其在原有的城市废弃地日益衰败的地段区域及环境恶劣的区域得以复苏和改善.有着突出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随着首钢新的工业园区搬到河北曹妃甸后,原有的首钢老工业园区剩下大批的工业厂房和工业遗迹(如图1)。
废弃地内高炉及厂房日益衰败。
整体拆除将改变首钢将近百年的工业历史遗迹。
而且整体拆除的费用也将非常庞大和困难。
运用景观的方式对于工业遗迹的最大限度的保留,其生态的改造将会焕发这个老工业基地的第二次生命。
(图1,首钢老工业基地现状)1.2其次可以保留更多的工业历史,带来人文价值的提升及城市发展的历史的延续。
郑州市国棉三⼚⼯业遗址的改建及利⽤⼯业遗址的改造及利⽤调研——郑州国棉三⼚专业:城市规划学号:姓名:⼯业遗址的改造及利⽤调研——郑州国棉三⼚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业的发展,那些曾经辉煌的⼯业设施和⼚区成为了历史。
⼀个个废弃的⼚区记载着⼀段段的历史,但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区⼜成为了城市化发展的阻碍。
怎么才能更好的保存这些历史,同时⼜满⾜城市发展的要求,成为了现在城市化进程的⼀个问题。
做好这些⼯业遗址的改造及利⽤成为了⼀个重要的课题,位于郑州市西部的国棉三⼚成为了这些遗址的⼀部分,怎么才能在保存那段记忆的同时不阻碍城市发展?应该做到不是⼀味的拆除推倒重建,这样不仅浪费了⼤量的资源,也不能是传统的建筑风格及⾯貌得以保存及继承,同时破坏了城市⽂脉。
关键词:⼚房办公楼博物馆居住改建位于郑州市西郊的的郑州国棉三⼚见证了属于郑州纺织⾏业的辉煌时期,它独特的建筑群更是那个时代独具特⾊的建筑模式,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应⽤,它已经不能满⾜现代社会的发展,成为⼀所废弃的⼯业⼚区。
随着郑州城市化的发展,它的存在阻碍了城市化,因此对于它的改造和利⽤被提上了⽇程。
通过改造和利⽤它也将成为郑州的⼀道亮丽的风景线。
⼀、背景介绍郑州国棉三⼚的建⽴可以追溯郑州纺织业历史,最早应是1920年,豫丰纱⼚建成投产。
当时,这家曾是中国规模最⼤、设备最先进的纱⼚,因政治局势不稳定等因素影响,1949年便迫不得已关闭。
随后,1951年6⽉,国营郑州棉纺织⼚在原郑州豫丰纱⼚的旧址上改建成⽴。
1953年,国营郑州第⼀棉纺织⼚筹备兴建,原国营郑州棉纺织⼚改组为国营郑州第⼆棉纺织⼚,且两⼚相继投产。
1953年,国家实施“⼀五计划”,其中⼀项就是在郑州投资1.76亿元建设5个⼤型纺织⼚。
1953年,郑州国棉⼀⼚开建;1954年,郑州国棉三⼚开建⽴,该⼚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四通⼋达、⽂化灿烂的锦绣中原腹地。
1954年,郑州国棉三⼚开建,⾄今已50多年。
旧工业建筑的自我更新798工厂的改造一、概述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逐渐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议题。
798工厂,作为中国近现代工业历史的见证者,其独特的建筑风貌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在城市更新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798工厂如何在保持其原始风貌的基础上,通过自我更新与改造,实现由废弃工业区向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华丽转身。
我们将深入分析798工厂改造过程中的设计理念、空间布局、功能定位等方面,以期为类似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798工厂的改造不仅是一次空间与功能的重塑,更是一次文化与艺术的再创造。
它成功地将工业文明与现代创意产业相结合,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与魅力。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798工厂改造背后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为未来的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提供借鉴与指导。
1. 介绍旧工业建筑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价值旧工业建筑,尤其是那些承载着沉重历史痕迹的厂房和车间,不仅仅是砖石和钢铁的堆砌,更是时代的见证者,是工业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活化石。
它们的历史背景深厚,社会价值独特,承载着无数劳动者的汗水与智慧,也记录了工业革命的波澜壮阔。
以798工厂为例,这座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的旧工业建筑群,始建于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遗产。
作为曾经的电子工业基地,它见证了中国从工业初创到蓬勃发展的历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798工厂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工业功能,面临着被废弃或拆除的命运。
正是这些看似过时、即将被淘汰的旧工业建筑,蕴含着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它们不仅是工业历史的见证,更是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
这些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创意潜力和社区参与意义,使得它们成为城市更新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资源。
对旧工业建筑进行自我更新和改造,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这些旧工业建筑可以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吸引更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入驻,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XX大学工业遗产保护——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年级:学号:姓名:专业:指导教师:工业遗产保护——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内容摘要:德国鲁尔工业区曾走过“彻底清除与毁灭”、“毁灭之后再重建”、“回收再利用”到“综合性开发战略”的曲折过程,最后达到了区域复兴的效果,是工业遗产保护的典型案例。
文章综述了工业遗产的概念和价值, 分析了国外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最后针对鲁尔工业区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模式进行了分析,探索总结出了一些成熟有效的操作模式,以期对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保护与再生;鲁尔工业区;蜕变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载着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 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昌盛,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城市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促使城市原有功能结构发生了拆解和重组,许多曾经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业遗存如今也因丧失实用功能面临着闲置、废弃、甚至消亡的窘境,“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生”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渐渐凸显于人们的视野中。
一、工业遗产的概念及价值1. 工业遗产的概念2003 年7 月, 在俄国下塔吉尔大会上通过了专用于保护工业遗产的国际准则,即《下塔吉尔宪章》,其中阐述的工业遗产定义反映了国际社会关于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移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居住、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由此可见,工业遗产无论在时间、范围还是内容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2. 工业遗产的价值工业遗产的主要价值主要包括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审美价值这五个方面, 只有具备了这些价值的工业文化遗产才能成为工业遗产。
1 北京:798艺术区闻名国内外的北京798艺术区,位于北京东郊大山子地区的一角,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一家大型国有工厂,现在成为北京艺术家的一个聚集地。
798厂区占地1平方公里,具有典型的包豪斯风格,是实用和简洁完美结合的典范,所有建筑均由德国设计师设计,厂房窗户向北,这种设计充分利用天光和反射光,保持着光线的均匀和稳定。
本世纪初,厂区一部分房产闲置了下来。
为充分利用这部分房产,厂房被陆续出租。
一批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这里,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成具有国际化色彩的艺术新区。
2 上海8号桥2003 年,8 号桥开始开发,将20 世纪70 年代所建造的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的老厂房经过新的设计改造后注入时尚、创意的元素,打造成沪上时尚创意园区之一,也开启了对城市中心旧厂房的系统及商业化改造这一全新商业形态和运营模式。
改造中,原先那些厚重的砖墙、林立的管道、斑驳的地面被保留下来,使整个空间充满了工业文明时代的沧桑韵味。
项目首期从规划、改造、招商、到投入运营管理,历时不到一年,把凝聚着历史底蕴的老厂房变成了吸引创意人才、激发创意灵感、集聚创意产业的新载体。
极富特色的外墙最能体现建筑上新旧结合的设计思路,设计师摒弃了原厂房的白粉涂墙,拿来从旧房子上拆下来的青砖重新组合,以凹凸相间的砌造方式突现了墙面的纹理,例如沿街1 号楼的墙面增加了不锈钢及反光玻璃贴面,夜晚的时候,整个墙面熠熠生辉,很有现代感。
作为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引领者,8 号桥始终专注于研究、打造、反思和再探索属于自身的独特的品牌理念,并依托于此来实现价值。
真正将园区打造成了有品质的生活空间,这显著区别于传统的办公楼宇,更适应创意设计行业所需。
自建成以来,来自各类创意产业行业的顶尖公司纷纷聚集入住8 号桥,直接形成了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第一个样板。
如今8 号桥更是汇聚了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最大传播集团之一的现代传播、全球排名第二的办公家具制造商Herman Miller、唯一独揽四项国际设计顶级大奖的中国设计公司LKK 洛可可公司、全球第二大广告传播集团WPP 旗下成员GREY group 等一系列全球顶尖公司8 号桥既是时尚潮流的代表,更是创新理念的发源地。
摘要 德国具有悠久的工业遗产保护的历史,从政策、保护与开发的方法等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本文将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具体策略和方法,为了解和借鉴德国工业遗产保护的相关经验提供借鉴。
关键词 工业遗产;政策;策略,保护和再利用AB S T R AC T Th e r e is a lo ng his to ry of p rote c tio n ind us tr ia l he r ita g e in G e rm a ny,a n d it h a s a c c um ula te d c o n s id e r a b le德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再利用的政策和策略分析*—以北威州鲁尔区为例An a lys is on t h e P olic ie s a n d S t ra te g ie s fo r P r ot e c t io n a n d Re us e o f In d us t ria l He rit a g e s in G e rm a ny:Ruhr Are a a s a Ca s e S tud y马航1 苏妮娅2Ma Ha ngS onia S choon 德国的工业文化历史悠久,随着产业升级改造,德国采取了积极的更新改造措施,形成了独特的后工业文化景观以及丰富多样的更新改造模式,这与背后的政策、法规以及管理方式等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提出具体的改造政策、规划体系、管理方式、资金来源等,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德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
在德国,属于保护范围内的文物主要包括三类:建筑类文物、可移动的文物与考古遗迹。
建筑类文物包括:单体建筑:城堡、教堂等,建筑构件:建筑的外墙、窗台、雕e xp e r ie nc e fr o m the a s p e c ts of p o lic y,me thods of prote c tion a nd re us e.The a rtic le a na lyz e s th e re le va nt p olic ie s,s tra teg ie s a nd s pe c ific me thods f or the p rote c tion a nd re u se of ind us tria l he rita g e ,tog e the r with a c a s e s s tud y,in orde r to c om pre h e nd the e xp e rie nc e s of prote c ting indus tria l he rita ge in Ge rm a ny.KE Y WO R DS indus tria l h e rita ge ;p olic y,stra te g y;p rote c tion a nd re use*本课题受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0KB09;德国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博士后基金项目。
工业企业改善十大案例1. 德国XX工业区提到工业遗址改造,不得不提的就是德国的XX。
他现在已是绝佳的旅游目的地,但XX工业区原本是以煤炭和钢铁为基础、以重化工业见长的重工业区,二战后煤矿和钢铁厂纷纷倒闭,XX工业区逐渐荒废。
1989年,XX工业区的复兴计划正式实施,旨在通过景观再设计手段让它重现生机。
2.XX石灰石仓XX石灰石仓库建于1910年,曾经是前石灰石矿场的一部分。
旁边的两个砖炉曾让这座建筑成为XX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
该建筑在石灰石工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石头在高高的砖炉内烧制之后运输前会送到仓库储存。
3. 意大利都XX改建公园1998年意大利政府对原有的废弃工业用地推出改建计划。
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城市景观也逐步展现出不同的面貌。
公园拥有5个独立的版块,每个版块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相互联系紧密,成为一个整体。
4.XX工厂位于意大利都灵市的XX工厂建造于1917-1923年间,其设计灵感来源于福特公司位于美国底特律的自动化工厂。
XX工厂长0.53公里,5层楼高,主厂房面积为23万平方米,是装备垂直的生产线,由地面一层进原料,在楼顶试车跑道上检验成品汽车,鼎盛时期曾拥有12000名员工在这里工作。
5. 德国XX景观公园XX景观公园是德国XX的一个后工业景观公园,原址是炼钢厂和煤矿及钢铁工业,工厂导致周边地区严重污染,于1985年废弃。
1991年,由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与合伙人改造成景观公园。
6. 英国XX峡谷XX峡谷建造于1779年,桥梁坐落于中英格兰西部的什罗普郡塞文河畔,对于世界科技和建筑领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是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7. XX博物馆XX博物馆由世博会城市未来馆改扩建而成,而城市未来馆的前身则是建成于1985年的上海南市发电厂主厂房及烟囱。
8. XX江公园XX江公园的场地原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它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终于九十年代后期,几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
规划日报203: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案例城市规划这个行业到底为什么吸引你█1、会议论文|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思考——刘伯英微信公众号:众规武汉摘录:工业遗产保护案例分析1 欧洲工业遗产保护案例工业遗产的类型特别多,英国的铁桥峡谷,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象征,是世界上第一例以工业遗产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
铁桥峡谷以世界第一个用铸铁结构预制构件建造的桥梁而命名。
1709年,在这里发明了焦炭,使得钢铁的产量迅速提高。
峡谷里面有一条河,是用水力作为能源,进行工业生产的(图2)。
图2:英国铁桥峡谷除了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英国特别重视工业遗产外,欧洲的其他国家也特别重视工业遗产。
在德国,有一系列重工业的遗产进入到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中。
德国的弗尔克林根钢铁厂,保留有长达250米的6台高炉,并且一直保持锈迹斑斑的状态,体现出了工业遗产的沧桑感和历史感(图3)。
图3:德国弗尔克林根钢铁厂除了工业生产和重工业的工厂遗址以外还有矿山遗址,拉姆斯伯格有色金属矿,厂房建筑有城堡式的、包豪斯风格的,是著名建筑师设计的。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年代的建筑都保留到现在;措伦二号四号矿井的厂房是按照大学来建的,建筑艺术价值非常高(图4)。
图4:德国措伦二号四号矿井工业遗产里有矿山、桥梁、玻璃厂、建材厂、砖瓦厂、盐矿等,从产业门类来说非常丰富,从建筑的艺术价值来看也是非常高的。
同时,里面也有很多新的规划思想的体现,如乌托邦的思想、社会改良的社会理想等。
因此,工业遗产体现的价值是多方面的。
法国的皇家盐矿就是在乌托邦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建筑设计。
(图5)图5:法国皇家盐矿国际工业遗产与遗存的再利用,方式方法特别丰富,改造成不同功能的工业遗产有很多。
马克西米利安公园所在地区原来是一个煤矿,它现在用洗煤车间做成了儿童公园,洗煤车间装饰成大象,做的非常卡通(图6)。
图6:马克西米利安公园位于意大利的都灵菲亚特汽车厂,原来厂区的规模很大,现在变成了会议中心,商场,酒店,博物馆,会所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图7)。
旧工业景观改造研究现状与动态分析辽宁沈阳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沈阳已形成了较为完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工业体系,然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重工业的发展逐步衰落,遗留了许多废弃工业设施与老旧厂区。
二十世纪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受到城市规划设计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很多废弃工业基地遗留的生产空间被改造成不同的文化艺术景观,将旧工业景观重新激活,达到改善城市生态和文化自信的目的。
本文以沈阳老工业基地改造为例,对比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工业景观现状,分析我国工业景观的未来发展动态。
标签:旧工业景观;工业景观改造;工业文化产业;动态分析一、沈阳市旧工业景观改造研究现状与分析(一)沈阳市工业景观发展背景从新中国到现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沈阳市也对工业也有着极为复杂的情感,作为“共和国武装部”的“长子”,创造了建国初期无数个“第一”,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枯竭、生态的恶化等不良后果[1]。
曾经辉煌一时的钢铁、煤炭产业逐渐没落,使得沈阳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脚步趋于停滞。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铁西新区关于工业文物保护管理意见》,都阐明了关于废弃老旧厂房的改造和进一步升级要求,提出了深入挖掘工业文化,将工业文化遗产作为沈阳的文化标志[2]。
(二)沈阳市工业景观设计现状分析与存在问题伴随着“文化创新产业”受到城市规划设计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很多废弃工业基地遗留的生产空间被改造成不同的文化艺术景观,例如原沈阳铸造厂改造成中国工业博物馆、沈阳油墨厂改造成皇城老妈火锅店、沈阳工业文化廊道的设计修建等。
然而,由于工业遗址再利用理论在我国上不完善,有关政策出台较晚,使得工业遗产的景观价值受到忽视,人民对于工业遗址的转型也无法迅速适应,思想转变仍需时间,这也就是造成沈阳市开发遗址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落后位置。
随着沈阳市工业发展的衰退,沈阳市各界媒体对于工业景观改造和工业文化也宣传甚少,很多市民对此感到陌生,城市的工业气息也不再浓厚。
国内外视觉形象案例分析摘要:当下视觉形象设计已经深入各行各业,视觉形象的应用在各种企业和公共场所都有所体现。
目前对工业遗址的改造来实现革命文物保护与开发越来越重视,通过挖掘遗址的文化底蕴、分析空间概况、了解人文环境,以重新定义文化价值为核心进行系统地视觉识别设计,以展现国内工业遗址的文化性、宣传性、功能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工业遗址;视觉形象;分析;1.北京798创意产业园(1)视觉形象随着产业转型和城市发展,798艺术区由原国营厂房遗址改建、合并而形成文化创意园,园内保留着原始的工业建筑和空间环境,在此基础上植入了新的功能,新旧融合的文化空间吸引了很多艺术家和游客。
这里以北京文化大革命的中心为主题特色,将国营798厂房和现代艺术相结合,将历史印迹和现代商业融合在一起打造的综合体作为北京独具魅力的艺术园区,呈现出现代感与工业感。
(2)导视系统798作为北京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为吸引广大游客艺术园区有着完善的导视系统,并且大部分标识牌有统一的主题与视觉效果。
如图3.1,798的导视系统的材质主要以红砖、金属为主,颜色则采用材料本身的颜色与机理,为了凸显其历史印记,增加了红锈色和代表工业安全的橙黄色,形成统一的视觉形象,给园区带来了新的活力。
图3.1北京798视觉形象应用现状(图片来源:百度)2 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金陵制造局)(1)视觉形象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位于城市中心地段,园区修复之前是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建立的的金陵制造局,2007年晨光集团在政府的支持下对厂区实施了开创和改造工程,并成为了我国近代工业遗址华丽转身后适应城市发展的先驱建设项目。
园区内完整展现了原有得建筑设施和人文环境,同时注入了休闲文化商业一体化,使其呈现一个新的文化公共空间。
(2)导视系统沿着1865创意产业园的道路两旁,树立的标识牌采用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结合,风格现代简洁,厂区的部分指示标牌以红、黄强调了地方的主题色彩,整个环境用材料和色彩都彰显了厂区的文化特色,为城市形象增添了新的活力。
2023-11-04•工业遗产再利用概述•工业遗产再利用现状分析•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实践案例•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发展趋势与建议•结论目录01工业遗产再利用概述定义工业遗产再利用是指将废弃的工业遗址或建筑进行改造和再利用,以满足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特点工业遗产再利用具有文化、历史、艺术和经济等多重价值,同时也要考虑其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
定义与特点将工业遗址或建筑改造为博物馆、艺术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吸引游客和参观者。
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类型文化旅游将工业遗址或建筑改造为商业用途,如购物中心、办公楼、酒店等,以获取经济收益。
商业开发将工业遗址或建筑改造为城市更新项目,如住宅小区、公共设施、公园等,以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更新促进经济发展工业遗产再利用可以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保护文化遗产工业遗产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再利用可以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满足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需求。
改善城市环境通过工业遗产再利用,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和质量,提高人们的居住和生活质量。
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意义02工业遗产再利用现状分析国内外工业遗产再利用现状国内现状近年来,我国对工业遗产的再利用逐渐重视,一些老旧工业建筑被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博物馆、艺术中心等,如北京798艺术区、上海M50艺术区等。
同时,一些工业遗址被保护下来,如大连的“旅顺口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老铁山近代建筑群”等。
国外现状在工业遗产再利用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德国、美国等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
例如,英国的铁桥谷工业遗址群、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等都通过再利用老旧工业建筑和场地,发展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城市更新样板。
工业遗产再利用的优缺点优点促进城市更新:工业遗产再利用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更新。
提升经济效益:通过将老旧工业建筑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商业中心等,可以吸引投资,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经济收入。
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活用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沈阳铁西旧工业区为例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由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文化逐渐被忽视。
然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文化离不开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活力。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阶段,如何挖掘城市文化的特征,如何处理城市发展过程中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沈阳铁西老工业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分析了铁西工业区的建筑空间布局和特点,并结合“中国工业博物馆和工业文化特色城区”建设项目,明确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提出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融入景观设计,历史与现代相结合,充分发挥其文化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工业文化遗产;近现代建筑;景观设计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城市文化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城市文化又能成为设计的亮点。
城市文化包含了许多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历史文化、社会秩序等[1]。
城市文化建设是继公共设施的生产和建设之后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高级阶段。
文化建设是继公共设施的生产和建设之后,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高级阶段。
城市历史文化是城市内涵的集中表现,历史文化赋予了城市独特的氛围,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对社会的发展和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1.沈阳铁西区旧工业区的文化背景1.1历史文化背景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是沈阳市的中心城区,也是中国的工业区之一。
沈阳市铁西区成立于1938年1月1日。
满洲里铁路公司有限公司和傀儡奉天市政府共同出资,成立奉天工业用地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规划以及西部工业区的建设和土地征用。
日本财团在铁西建造了大量工厂,以掠夺中国的资源,与此同时,日本关东军利用一些工厂进行军事生产。
1938年1月1日,满洲国奉天市政府实施了《县令》,由于其位于铁路的西侧,因此被正式命名为铁西区[2]。
1.2工业文化背景铁西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素有“东方鲁尔”之称。
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措施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见证,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以及开发需要有专门的措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措施,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摘要:辽宁本溪是中国钢铁工业文明的发源地,本溪湖工业遗产群是中国文化遗产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饱经风霜,亲历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崛起和成长,它是体现城市文明和特色的宝贵财富。
本溪的工业不仅蕴藏着深厚的工业文化内涵,更承载着钢铁工业发展的历史语言。
本溪湖工业文化遗产群已经成为本溪工业文明的标签,2013年正式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之而来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也势在必行。
1本溪湖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存在的问题1)当前采用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依然是本溪湖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主要模式,政府部门仍占据管理的主导地位,因此往往缺乏有针对性的推动政策,尤其是国家层面上的支撑政策。
同时,政府相关的领导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责任主体不明确,因而导致执行力不强。
2)在保护开发过程中民间力量非常微弱。
只出现寥寥几个自发的民间组织发出自己的声音,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单纯依靠个别企业、相关部门采取保护措施是非常有限的,需要大众的广泛参与,激起社会各界对工业遗产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并参与保护活动。
3)工业遗产保护的具体规划部门对工业遗产的文化定位不准,缺乏准确专业的文化价值评估和开发团队组织的建设,没有明确而长期的生态保护计划与举措,对本溪湖工业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理念并没有在初期计划中充分体现。
2本溪湖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对工业遗产历史挖掘不深。
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要发掘它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意义,本溪湖工业遗产群不仅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践行者,也是留存下来的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本溪矿产资源的如山证据。
由于对工业遗产的重要价值和历史意义认识不够,历史、文化、科普教育的重要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公众也缺乏保护文化遗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