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壶的装饰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64.87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紫砂壶造型设计与制作紫砂壶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起源于明代,因其独特的造型和艺术价值而备受推崇。
紫砂壶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包括设计、雕刻、成型、烧制等多个环节。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造型设计与制作,它直接关系到紫砂壶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本文将就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与制作进行浅谈。
一、紫砂壶的造型设计1. 灵感来源紫砂壶的造型设计是一个创新和传承并存的过程。
设计师需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又要深谙传统工艺的精髓。
很多紫砂壶的灵感来源于自然界的万物,如花草、山石、动物等,也有的取材于中国古代名画、古建筑等文化元素。
设计师需要通过观察和思考,将这些灵感融入到紫砂壶的造型之中,使之既具有艺术美感,又符合使用的便捷性。
2. 结构和比例紫砂壶的造型设计要考虑到其使用功能和材料特性,从而决定其结构和比例。
通常来说,紫砂壶应该保持整体的平衡和稳定,便于倒茶和握持。
而在比例上,设计师需要按照人体工程学的原理,确定壶身、壶嘴、壶柄等部位的尺寸,使之符合人体的使用习惯,方便日常操作。
3. 因材施艺紫砂壶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其造型的美感,还要充分考虑到所使用的紫砂泥料。
因为不同的紫砂泥料具有不同的质地、颜色和烧制特性,设计师需要根据泥料的特点,调整设计的细节和工艺的处理,使之更具观赏性和实用性。
二、紫砂壶的制作工艺1. 手工造型紫砂壶的制作一般都是采用传统的手工造型工艺。
这要求工匠具有精湛的手艺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根据图纸或设计稿,将泥料捏制成各种形状和纹饰,呈现出设计师的创意和构思。
2. 雕刻和装饰紫砂壶的制作还包括雕刻和装饰工艺。
在壶身上雕刻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题材,同时进行线条、纹饰等装饰,使之更加生动和传神。
这要求工匠具有精细的手艺和耐心,善于运用各种雕刻刀具和工具,表现出紫砂壶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3. 烧制和收尾紫砂壶需要经过烧制工艺。
烧制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紫砂壶的质地和色泽。
工匠需要根据壶的结构和规格,选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烧制,使之既保持泥料的质地和纹理,又展现出特有的紫砂色彩和光泽。
浅谈紫砂壶的装饰技法与出新彭湃(宜兴214221)宜兴紫砂自明清以来,其装饰技法层出不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八种:(1)材质运用。
明代早期的制壶大家时大彬,常在紫砂泥中杂以䃃砂土,成陶后壶面上闪现出浅色的细小颗粒,产生“砂粗、质古、肌理匀”的奇妙效果。
鉴赏家称之为“银砂闪点”,还赞美它“珠粒隐现,更自夺目”。
在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的绞泥装饰,选用泥质相近的不同颜色的泥绞在一起,烧成后产生如云纹、大理石纹等斑斓多彩的效果;(2)线面装饰。
纵向的线面装饰即筋纹壶,如供春的“六瓣圆瓤壶”、时大彬的“玉兰花瓣壶”等,横向的线型装饰有灯草线、子母线、云肩线、凹凸线等。
如徐友泉的“仿古虎錞壶”,壶的肩部就采用了灯草线装饰;(3)雕漆装饰。
这是宫廷装饰的技法,在紫砂壶外通体髹十几层红漆,四面开光,内雕刻不同的花纹、山水、人物等,见故宫藏“宜兴窑时大彬款紫砂雕漆四方壶”;(4)泥绘装饰。
清代宫代宫廷藏“宜兴窑御题诗烹茶图壶”,此壶一面为泥绘的《庭院烹茶图》,有庭院、山石、树木、文人品茶等画面,用同色泥绘成,形象生动逼真,线型纤细精到;(5)陶刻装饰。
“宜兴窑御题诗烹茶图壶”的另一面为陶刻的乾隆御题诗《雨中烹茶泛游书室有作》用隶书阴刻,笔画精到,诗书双美;(6)雕塑装饰。
由于紫砂泥有极佳的可塑性,可把大自然之美集于一壶,成为立体的画。
如清代塑器大家陈鸣远的“梅桩壶”、“松段壶”,形态逼真、美不胜收;(7)镶嵌工艺。
以镶金银丝为主,先在坯体上刻出凹线,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案,在烧成后把金银丝镶嵌进去,工艺的难度是金银线面与壶面的平整度要保持一致;(8)印板装饰。
印板装饰接近于泥绘,比泥绘更便捷,只要先刻好印板贴在器皿上,把泥嵌入印板的凹线内,取下印板,把线或面清理清晰,节时节工。
如近代蒋祥元制“鸿禧壶”、“鸿禧”两字,即是用印板印成的。
紫砂壶的装饰技法还有镂空雕刻、珐琅彩、粉彩装饰等,都是极尽工巧,把紫砂壶装扮得琳琅满目。
紫砂壶工艺装饰的十五种技法紫砂装饰艺术,让每一把壶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明媚如怀玉,恃美而扬威。
紫砂壶装饰通常有十五种技法:铺砂、绞泥、陶刻、捂灰、印模、剔红、髹漆、嵌泥、嵌丝、泥绘、描金、包金、彩釉、贴花、磨光。
即使再牛的紫砂艺人,也无法全部精通,更别说,其中一些特色装饰技术已经失传。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受一下紫砂工艺技法的魅力!★铺砂铺砂,当紫砂壶坯体成型以后,把事先研磨好的紫砂颗粒,或铺、或点(嵌)或撒,于紫砂壶体表面,再将颗粒按压进坯体表面。
▲铺砂★绞泥绞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紫砂泥料,通过捶打揉和或分层按压,使不同颜色的泥料,融合、绞合在一起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独特图案。
▲绞泥紫砂泥料表面,形成独特的木纹、仿石纹、水流纹、浮云纹等等,多种自然的纹理,效果五彩缤纷、肌理丰富,质感强力,意境浓郁,惹人注目。
★陶刻陶刻,同样是紫砂壶比较常见的一种装饰工艺,主要包括“印刻”和“空刻”两种。
▲陶刻其中“印刻”也被称为底子刻,清刻。
是用过刀法根据墨稿在紫砂壶体上进行镌刻,并保留笔势原貌。
▲陶刻“空刻”指的是不打墨稿,直接在紫砂壶体上进行刻绘。
无论是“绘刻”还是“空刻”都是一种艺术的展现形式,各有千秋,不论高低。
★捂灰捂灰,是我们平时比较常见的一种工艺。
▲捂灰底料仍旧是原矿紫砂泥料,多是紫泥,经过捂灰工艺的紫砂壶,会变换本色,色泽漆黑黯雅,经久泡养更是油润乌亮。
▲捂灰将想要进行捂灰的紫砂壶放入容器之中,然后填满木炭粉,最后入窑烧制,将铁元素与碳元素反应为氧化亚铁,使紫砂壶身表现出特有的暗雅之气。
★印模印模,事先在木板、石板、钢板或聚酯板等模板上,雕刻好已经设计好的图案。
▲印模将紫砂泥片压在印模之上,最后使用工具贴粘到坯体上,起到装饰壶体的作用。
★剔红剔红,俗称雕漆。
在紫砂壶体的表面,髹构几十道大漆,再使用刻刀,在漆层之上,剔刻出精美绝伦的花纹图案。
▲剔红由于制作复杂程度极高,主要作为宫廷用器,极为珍贵,民间很是少见。
浅谈紫砂壶造型设计与制作紫砂壶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之一,也是中国工艺文化的代表之一。
紫砂壶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其制作艺术源自中国古代,经历了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国特有的饮茶工艺。
紫砂壶的造型设计和制作技艺一直备受瞩目,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匠人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一、紫砂壶的造型设计1. 构思:紫砂壶的造型设计首先要有一个构思,这个构思可能来源于自然界的万物,也可能来源于文学、艺术、历史等多种元素。
匠人需要根据这个构思,悉心设计出一款富有创意、特色鲜明的紫砂壶。
2. 形态:紫砂壶的形态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壶身的线条和整体的美感。
匠人在设计造型时,常常会参照动植物的形态,或者取材于传统文化中的图案和符号,使得紫砂壶的形态更加独特和丰富。
3. 结构:紫砂壶是一个实用的茶具,因此在造型设计上,结构的合理性也非常重要。
匠人需要在保持美感的考虑到壶盖、壶口、壶耳等部分的结构设计,确保使用时的便捷和实用性。
二、紫砂壶的制作技艺1. 选料:选料是影响紫砂壶制作成败的关键步骤。
传统的紫砂壶选料多以宜兴紫砂泥为主,而泥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后续的制作工艺和成品的品质。
2. 捏制:捏制是紫砂壶制作的基本工艺,而且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匠人需要把选好的泥料捏成一个完整的壶坯,这个壶坯要符合设计要求,壶身要挺拔匀称,壶口、壶盖和壶耳要与壶身相协调。
3. 雕刻:紫砂壶是一个富有装饰性的工艺品,因此雕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艺步骤。
雕刻的内容可能是自然界的山水花鸟,也可能是一些汉字、符号等。
雕刻工艺需要匠人具备精湛的技艺和敏锐的审美。
4. 烧制:烧制是紫砂壶制作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匠人需要根据泥料的不同特性和壶的设计要求,进行不同的烧制工艺。
烧制后的紫砂壶要色泽均匀,质地细腻,才能成为一件优秀的作品。
三、紫砂壶的鉴赏价值紫砂壶的造型设计和制作技艺是一个需要匠人具备丰富经验和高超技艺的过程。
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制作上,匠人们都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和审美水平,更要具备对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创新的精神。
浅谈紫砂壶造型设计与制作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茶具的一种,紫砂壶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一种艺术品,它的造型设计和制作工艺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和文化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紫砂壶造型设计和制作工艺方面进行浅谈,以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紫砂壶这一传统工艺品。
一、紫砂壶造型设计紫砂壶的造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它涉及到陶艺、雕刻、绘画等多种技艺和艺术手法。
在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中,有几个方面是需要特别关注的:1. 造型的意境紫砂壶的造型设计要体现出一定的意境和情感,这需要设计者对传统文化的领悟和理解,对茶文化的把握和理解。
因为紫砂壶的使用场景一般都是在喝茶的情境下,所以它的造型设计要能够与茶文化相契合,能够诉说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态度。
有的紫砂壶造型设计会采用自然界的元素,如山水、花鸟等,这些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要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2. 造型的功能性紫砂壶虽然是一种艺术品,但它的功能性同样重要。
在造型设计上,需要考虑到壶身的容量、壶嘴的倾斜度、手柄的握持舒适度等因素,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紫砂壶的实际使用效果。
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不能只是空洞的艺术表现,更应该是与实际使用相关的实用设计。
二、紫砂壶制作工艺紫砂壶的制作工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设计师、泥料匠、雕刻师、烧制师等多个工种共同协作完成。
在此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环节是需要特别注意的:1. 泥料的选择紫砂壶的原料主要是紫砂泥,而不同的紫砂泥具有不同的质地和特点,因此在制作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泥料。
要制作颜色深邃的紫砂壶,就需要选用颜色较深的紫砂泥;要制作质地细腻的紫砂壶,就需要选用颗粒细腻的紫砂泥。
泥料的选择是影响紫砂壶质量的第一要素。
2. 成型工艺紫砂壶的成型一般有手工成型和轮盘成型两种方式。
手工成型是一种手工艺制作,需要工匠用手将泥料捏成所需形状;轮盘成型则是一种机械成型,需要利用轮盘和模具完成。
紫砂壶装饰:泥绘、雕漆、描金、贴花、绞泥……(附图)如果你不了解紫砂来纯色紫砂文化就对了紫砂壶常见的装饰主要有两类:一是紫砂坯胎体上的装饰;二是在紫砂壶表面的装饰,以及结合这两类装饰技法的多种装饰手法的综合运用等。
具体来说,主要的装饰技法有:泥绘装饰、雕漆装饰、描金装饰、贴花装饰,绞泥装饰等等。
泥绘装饰:即是用紫砂泥化为泥浆,利用壶胎的附吸能力进行堆雕绘刻、画工细雅、其素静精制,耐读耐看文气足。
泥绘装饰流行于清代十七世纪晚期。
其工艺方法是在制作完工的壶坯上,须有一定湿度,用本色(制壶泥)或其它色泥,制成细泥浆,堆绘花鸟、山水或图案纹样。
用泥浆堆画,须有一定的厚度,恰似薄意雕的浮雕透视效果。
▲清乾隆无款堆泥绘山水圆壶▲ 乾隆杨履康制泥绘山水图如意圆灯壶紫砂雕漆装饰是紫砂传统装饰技法之一,流行于明末清初。
所谓紫砂雕漆,主要是以紫砂为胎,用朱漆一层层堆上,少则八、九十层,多则达一、二百层,待半干时描上画稿,再用刀剔刻。
花纹隐起,富贵华美,颇有庄重感。
此法亦称作“剔红”,亦名“红雕漆”、“雕红漆”。
传世品时大彬《雕漆四方执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全壶体、嘴、把、钮、口、盖均用朱红漆雕饰,唯底部为髹黑漆。
展现出明代宫廷雕漆工艺富丽华贵的特点,同时也显示紫砂雕漆装饰工艺的顺畅优雅风格。
壶底部漆层下刻有“时大彬制”四字楷书款,为紫砂雕漆珍品。
▲时大彬雕漆四方执壶描金装饰是指在紫砂壶坯上描金的装饰方法,一般用在贡品紫砂壶和外销紫砂壶的制作上。
其方法是先在描金的纹样处涂上一层底釉,在 750℃一 800℃窑温下烧成,再用金水在釉纹上描画,然后再回炉烧制。
制作描金紫砂壶一般都是两个人合作完成,一个是专门的制壶巧匠,一个是专业书画作者,因此通常落款会署上两个名字。
描金紫砂壶的特点是壶坯看起来似有颗粒,但手感平滑,摸上去感觉温润细腻;常用竹节形、圆弧形等壶式,壶形优美典雅;由于描金书画难度高,因此描金紫砂壶多出于宫廷名家之手。
紫砂壶装饰手法壶身装饰手法分为刻绘、泥绘、彩绘(彩釉)、镶金(镶银)、包银(金)、描金、银把、藤把、镂雕、铺砂等。
刻绘:是紫砂主要装饰技法之一。
它以刀代笔,以刻代绘,融诗、书、画、刻诸艺术于一体,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泥绘:泥绘是紫砂传统装饰技法之一。
它以笔为工具,以紫砂泥料为“墨水”为“颜料”,以绘代工,以绘代笔,或绘山水花鸟,或绘人物博古,或绘书法诗词,或绘人生格言,融诗书画诸艺术于一体,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泥绘采用正宗的紫砂泥料为“墨水”、“颜料”,在茗壶上绘书绘画,这是紫砂艺人历史上的一大创造。
彩绘:又称彩釉,是紫砂传统装饰技法之一。
创始于清康熙、雍正时期。
它先用釉料在烧成的紫砂素胎上,堆绘纹样的底层,再用彩色勾画,后用低温烧烤。
彩釉装饰大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彩釉堆绘,内容有花鸟、山水、人物和图案书法纹饰等,俗称“双皮釉”。
一种是器物周身浇釉,以釉作皮,润泽如膏,光可鉴人作镜,俗称“单皮釉”。
镶银(金):紫砂金银丝镶嵌装饰,是紫砂传统装饰技法之一。
它是在紫砂胎体上布局镶嵌图案纹饰,将需要镶金嵌银的图案雕刻绘成并抽金银丝细槽线,在紫砂坯体经高温锻炼后,才进行镶嵌。
包金(银):紫砂包锡装饰,包金、包银、包铜装饰,是紫砂传统装饰技法之一。
清中期朱坚(石梅)精于此术。
常见形式有壶体全包或壶体包锡,嘴把镶金、镶玉、镶红木等。
描金:是紫砂传统装饰技法之一。
所谓描金,原先是用在漆器中的最常见的方法,一般在髹(xiu)漆表面,用金色描绘。
紫砂借鉴移植这种方法,直接在茗壶胎体上以真金研磨的金彩粉饰于事先设计布局好的图案上。
它运用多种手法,加绘金彩,融诗、书、画、铭为一体,技法娴熟,画意清逸典雅,用笔刚劲流畅,绘画精确工整,诗画相配,显得庄重典雅。
镂雕:是紫砂传统装饰技法之一。
所谓镂雕,它采用的是一种“镂”的技法,本指物状的镂空之意。
镂、镂刻、镂雕是相关联的,密不可分的,俗称为镂空,实质是一种镂雕。
浅谈紫砂壶的装饰技巧作者:刘惠萍来源:《佛山陶瓷》2014年第07期摘要:在泥色装饰中,还有其他的手法运用,主要有绞泥、调砂、铺砂等。
绞泥是源于唐代瓷器绞胎手法的紫砂新工艺,唐代绞胎工艺是用白褐两种色调的瓷土相间揉合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胎上即具有白褐相间的类似木纹的纹理。
关键词:紫砂;装饰;镶嵌;线条1 前言紫砂作为优秀陶瓷艺术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生产工艺、鲜明的地区风格、浓郁的民族特色蜚声海内外,深受人们的喜爱。
宜兴紫砂艺术是反映时代风尚的产物,时代的审美取向,是宜兴紫砂长盛不衰的生命所在。
在器物造型上,能够起到美化器物的部分是自体装饰,它包括线条装饰、泥色装饰、绞泥装饰、印版纹装饰等。
2 紫砂的装饰技巧2.1 线条装饰线条装饰在我国陶器上的使用可谓源远流长,以二维的平面形态组成,如折线、曲线、直线、点线来适应造型的变化。
紫砂壶的线条装饰,是茶壶造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代表性的立体线条有灯草线、子母线、云肩线、凹凸线以及花瓣纹、菱纹和云水纹。
线纹的运用,既是一种装饰的艺术手段,又起到确保成型时粘接处及边缘部分的应力,增加了它本身的实用功能。
尤其是在筋囊器和光货茶壶上表现的明显,线、纹应用于器口、器底、和器足,可以增强壶体的牢固,造型的韵律和节奏。
有时,是一种以瑜掩瑕的艺术手段,有时是为了使方形器形的突出部分“匿角藏锋”。
装饰线多种多样,如皮带线、凹线、圆线、膳肚线、碗口线、弄堂线、腹线、方线、侧角线、隐线等。
2.2 泥色装饰泥色装饰也是诸多装饰手法中的一种,紫砂原矿泥具有丰富的色泽,在朱、紫、米黄三种基色下,还有深浅、浓淡的多种变化,泥色的运用,使紫砂陶的装饰有了丰富的色彩。
这种泥色装饰多用于花货茶壶,在仿生的自然类型壶体上,选用近似自然的泥色来塑造,著名艺人吴云根就喜欢用双色泥表达主题,较多地用竹为题,竹节为壶身,挺拔刚劲,辅以几片小竹叶,舒展有姿,色调和谐,相互呼应。
朱可心的“彩蝶壶”,壶体紫色,壶嘴的卷叶和壶把的藤条是墨绿色,壶摘手上停歇着一只仿生的蝴蝶,栩栩如生。
【传统文化】江南“壶”说:紫砂壶的装饰工艺【传统文化】江南“壶”说:紫砂壶的装饰工艺现今的紫砂壶,绝大多数都附有装饰工艺。
而大多数的装饰工艺,对于喜欢紫砂壶的朋友来说,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因此,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各种装饰工艺的来由和具体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逐一聊聊紫砂壶的装饰工艺。
1.陶刻。
陶刻工艺,就是以刀代笔,将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刻绘于陶器之上。
而之所以没有称“壶刻”的原因,是由于这种传统工艺原来主要是用来刻绘陶瓶、陶罐、陶盘、花盆等紫砂品的。
现在紫砂界有一些紫砂装饰大师,原来就是从事这些工作的,而现在大多改行刻紫砂壶的原因,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吧。
从事传统刻绘的宜兴艺人,现在大多在刻紫砂壶了,而从事陶刻的,大多是近几年外来的艺术家和艺人。
现今的紫砂壶刻绘那是相当的火,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有三点:一是陈曼生之后,就有了“字依壶传,壶以字贵”一说;二是现今从事紫砂壶制作的艺人大多属于“急就型”人才,对于工艺繁琐的“花货”不擅长,故以制作“光货”为主;三是现今紫砂壶的器型95%还停留在模仿古人的基础上,需要靠刻绘来提升紫砂壶的观赏型、文化性和艺术性。
其实对于紫砂壶上要不要刻、刻什么以及怎么刻的问题,还需要做专业的研究,今天就不详述。
2.雕塑。
此处的雕塑,不是指用紫砂泥创作的雕塑作品,而是指用于紫砂壶上的装饰。
具体包括捏塑、贴塑和琢刻的工艺。
塑,是用紫砂泥料造成人物、动物、植物的形象。
捏塑,可达至类似圆雕或高浮雕的效果。
贴塑,则达到类似浅浮雕的效果。
贴塑常用不同颜色的泥,以丰富塑造对象的自然效果。
雕,是琢刻去不必要的泥料,使形象鲜明生动。
以雕塑工艺装饰的紫砂器,就是行内所说的“花货”。
此工艺盛于陈鸣远,至蒋蓉之后,逐渐没落。
现今宜兴的此类紫砂壶,主要靠模型上色完成。
3.彩釉。
这是紫砂壶烧制后再施加釉彩,经二次烧成的一种工艺。
常见有珐琅彩、粉彩、炉钧、蓝彩、满彩和点彩等。
彩釉以铅作熔剂,壶上彩绘人物、花卉、山水等图案,经800℃左右的红炉焙烧而成。
2019年12月第52卷第6期37浅谈紫砂壶的装饰技法与出新彭湃(宜兴 214221)宜兴紫砂自明清以来,其装饰技法层出不穷,归 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八种:(1)材质运用。
明代早期的 制壶大家时大彬,常在紫砂泥中杂以砂土,成陶后壶 面上闪现出浅色的细小颗粒,产生“砂粗、质古、肌理匀”的奇妙效果。
鉴赏家称之为“银砂闪点”,还赞美 它“珠粒隐现,更自夺目”。
在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 师吕尧臣的绞泥装饰,选用泥质相近的不同颜色的泥绞在一起,烧成后产生如云纹、大理石纹等斑斓多 彩的效果;(2)线面装饰。
纵向的线面装饰即筋纹壶,如供春的“六瓣圆瓢壶”、时大彬的“玉兰花瓣壶”等, 横向的线型装饰有灯草线、子母线、云肩线、凹凸线等。
如徐友泉的“仿古虎鐸壶”,壶的肩部就采用了灯 草线装饰;(3)雕漆装饰。
这是宫廷装饰的技法,在紫 砂壶外通体糅十几层红漆,四面开光,内雕刻不同的花纹、山水、人物等,见故宫藏“宜兴窑时大彬款紫砂 雕漆四方壶”;(4)泥绘装饰。
清代宫代宫廷藏“宜兴 窑御题诗烹茶图壶”,此壶一面为泥绘的《庭院烹茶图》,有庭院、山石、树木、文人品茶等画面,用同色泥 绘成,形象生动逼真,线型纤细精到;(5)陶刻装饰。
“宜兴窑御题诗烹茶图壶”的另一面为陶刻的乾隆御题诗《雨中烹茶泛游书室有作》用隶书阴刻,笔画精到,诗书双美;(6)雕塑装饰。
由于紫砂泥有极佳的可 塑性,可把大自然之美集于一壶,成为立体的画。
如 清代塑器大家陈鸣远的“梅桩壶”、“松段壶”,形态逼真、美不胜收;(7)镶嵌工艺。
以镶金银丝为主,先在 坯体上刻出凹线,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案,在烧成后把金银丝镶嵌进去,工艺的难度是金银线面与壶 面的平整度要保持一致;(8)印板装饰。
印板装饰接近于泥绘,比泥绘更便捷,只要先刻好印板贴在器皿 上,把泥嵌入印板的凹线内,取下印板,把线或面清 理清晰,节时节工。
如近代蒋祥元制“鸿禧壶”、“鸿禧”两字,即是用印板印成的。
收稿日期:2006-12-06江苏陶瓷JiangsuCeramics第40卷第2期2007年4月Vol.40,No.2April,2007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辉煌于当今的宜兴紫砂壶,以其优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古朴的色泽及良好的性能而驰名中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过程,紫砂工艺日趋成熟。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许多消费者购进紫砂壶不仅是用于饮茶,而是从欣赏的角度去观赏它们,因此对紫砂壶的造型、装饰等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推动了紫砂业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在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中,造型和装饰是决定紫砂壶质量和艺术价值的较关键的工艺。
一件较好的紫砂制品,必须同时具有较高的制作水平和装饰水准,这样不但能满足不同层次使用者的需要,而且能提高使用者的鉴赏、审美能力,陶冶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
宜兴紫砂装饰是在造型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属性,与造型艺术相交相融,珠联璧合,两者互动,这在中国民间工艺中是不多见的。
纵观宜兴紫砂壶的发展,其装饰工艺都是围绕紫砂泥本身的特性,采用线条、浮雕、镌刻等手法,偶尔也有包金、包银、包锡、镶玉等装饰手法,并有用泥料的自然色泽堆绘及各种釉料彩绘等手法。
而目前,除了运用上述装饰手法外,大量贵重的工艺材料亦被广泛运用于紫砂壶的装饰,不仅有金银丝镶嵌,还有珍珠、钻石、象牙、红木等贵重工艺材料运用到紫砂壶装饰上来。
本文就紫砂壶传统和现代的装饰方法作简要阐述。
雕塑。
陶瓷中的雕塑装饰在我国商代起就已盛行,紫砂壶雕塑装饰工艺,最早见于宋代宜兴羊角山古窑址出土的紫砂残片中。
最具代表性的为“龙头形壶嘴”,其制作方法为捏塑。
泥料和制作工艺相当粗糙,但就是这种近乎原始的紫砂雕塑器装饰方法,后来演变成为紫砂花货类的装饰工艺,由静止的雕塑器皿演变成为局部可活动的紫砂壶,如现在流行的龙头、凤嘴、莲子、枯树、梅段、百果、鱼化龙、松鼠、葡萄等。
印花。
ART ESSAYS艺术随笔18CERAMICS SCIENCE & ART紫砂壶的传统装饰技法与现代装饰技法创新葛秋儿紫砂壶的造型千变万化,每一种款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而紫砂壶的装饰技法更是让每一把壶都变得各有不同,明媚如怀玉,恃美而扬威。
传统的装饰技法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六种:(1)泥绘装饰。
以泥饰泥的装饰手法称为“泥绘”,其是将紫砂泥调成浆状,用毛笔在有一定湿度的壶坯上绘制诗文短句、花鸟山水图案等,素净精致,巧妙地将壶的寓意通过装饰表达出来,也更为经典耐看。
泥绘装饰流行于清初17世纪晚期,分为本色泥绘与异色泥绘,这种装饰技法需要创作者有扎实的书法绘画功底,这样在创作时才能一笔创作出良好的艺术效果,《曼生却月壶》则是这类技法的代表作品之一。
《曼生却月壶》运用的是异色泥绘,作者创作时以黑泥堆绘,堆画出山峦叠起,远山飞舟的曼妙景象。
壶面的泥绘层层叠进,各种景象的搭配组合又匠心独运,细节处理十分精巧。
(2)陶刻装饰。
陶刻是用刻刀(钢刀或竹刀等)在未烧制的紫砂壶体表面刻上文字或图画,进行装饰的一种技法。
在陶刻装饰中通常用到两种方式,一种是刻底子,一种是空刻。
刻底子是先在紫砂壶的生胚上用毛笔勾勒出所设计好的刻绘内容,定稿后再按照壶面的草稿下刀镌刻:空刻则是有刻绘与书画经验的陶刻艺人,目测位置、安排格局后,直接在生胚上以刀代笔进行镌刻创作。
这种技法要求作者借指腕运力,并且刻绘敏捷,同时要注意镌刻时力度顿挫有神、线条变化有致,才能使作品活泼生动。
刻绘好后不上色的陶刻称为“清刻”,刻后加颜色的叫“着色刻”;而在泥坯未干时刻绘称“湿刻”,泥坯干后刻绘则称“干刻”。
陶刻作为装饰艺术,并不是简单地将书画在紫砂陶上搬移再现,或只以师傅稿本抄录摹写,或把坯体当做纸张施展书画技艺,而是应该注重不同的创作立意需要有不同的表现风格,使得书画与刻绘的风格能与紫砂壶壶型及泥料质感协调,这才符合艺术创作的精神。
(3)彩釉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