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中新奥法的研究与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312.33 KB
- 文档页数:2
新奥法施工特点及在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实际应用1. 引言在铁路隧道的施工中,采用新奥法施工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选择。
这种技术具有独特的特点,能够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新奥法施工的特点及其在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全面评估,并进行深入探讨。
2. 新奥法施工的特点新奥法施工是一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高效:新奥法施工采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大大缩短工期。
2) 精准:通过先进的测量和定位技术,新奥法施工能够实现毫米级的精准施工,确保隧道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3) 安全:在新奥法施工中,人员作业减少,机械设备替代了部分人力劳动,减少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4) 强韧:新奥法施工采用的材料和设备具有很强的耐磨、耐压、耐腐蚀等特性,能够适应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工程环境。
3. 新奥法施工在铁路隧道中的实际应用在铁路隧道的施工中,新奥法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隧道掘进:新奥法施工技术在隧道掘进中可以实现快速、精准的掘进工作,保证隧道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2) 支护加固:通过新奥法施工,可以采用先进的支护加固设备和材料,有效地加固和保护隧道的结构稳定性。
3) 排水排砂:新奥法施工技术在排水排砂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能够快速、高效地排除隧道内的水沙,并确保隧道的畅通及安全。
4) 施工管理:新奥法施工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整个隧道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监控,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确保施工进度和安全。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新奥法施工技术在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是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充分利用,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奥法施工在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为隧道施工带来更多的革新和突破。
对新奥法施工技术的深入了解和应用,对提高铁路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5. 总结和回顾本文对新奥法施工技术的特点及在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全面评估,并进行了深入探讨。
隧道工程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理1. 隧道工程的背景说到隧道工程,大家脑海中是不是立刻浮现出那些神秘而又深邃的地下通道?没错,隧道就像一条条穿梭于大地腹中的“血管”,把城市和乡村连接得紧密无间。
而新奥法,嘿,这可是现代隧道施工的“绝活”。
这个方法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原理简单,大家只要耐心听我一一道来,保证你听得明明白白,绝不会让你觉得无聊。
2. 新奥法的基本原理2.1. 原理概述新奥法,全名是“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乍一听是不是有点拗口?其实,它的核心理念就是根据地质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尽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地底情况”,选用最适合的“打洞方式”。
比如,面对松软的土壤,可能需要用到喷射混凝土,而在坚硬的岩石中,就得用上更为坚固的工具。
这就像我们打麻将,根据手里的牌,灵活出牌,总不能一味坚持一个套路,对吧?2.2. 施工步骤这新奥法的施工步骤也很有意思,通常分为几个大步骤。
首先,开挖阶段就像是人们在深夜“挖宝”,要小心翼翼,不要惊动地层的“安眠”。
然后,喷射混凝土就像为隧道穿上保护衣,增强稳定性,避免“塌方”这种事儿发生。
接下来,支护结构的设置就像是在给隧道“打针”,加强它的承载能力,确保安全无忧。
最后,随着施工的推进,隧道内部的细节装饰也是不能少的,照明、通风这些设施可是让隧道“活”起来的关键。
3. 新奥法的优势3.1. 灵活性和适应性新奥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灵活性,换句话说,它能像变色龙一样,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策略。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复杂的地质环境,像那些经常出问题的山体滑坡地区,施工难度大,但是新奥法能让你轻松应对。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野外露营,周围环境千变万化,能随时调整自己的帐篷位置,这就能大大提升生存几率。
3.2. 安全性和经济性安全性也是新奥法的一大亮点。
在隧道施工中,稳定性是头等大事。
新奥法强调施工中的实时监测,就像一个“卫士”在随时守护着施工队员的安全。
新奥法隧道施工测量技术的应用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路隧道得以修建,同时新奥法施工技术在我国广泛应用。
对于采用新奥法施工的隧道。
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施工程序,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的信息化手段。
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是确保施工安全、指导施工、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
因此,测量工作是监视设计、施工是否正确的眼睛,它始终伴随着施工的全过程,是新奥法构筑隧道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首先对新奥法进行了概述,然后从五大方面详细探讨了新奥法隧道施工测量技术要点,最后简要说明了监控测量结果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新奥法;隧道施工测量;拱顶下沉;地表下沉;围岩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raffic cause in our country, more and more highway tunnels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new method of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our country. For adopting the new metho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 Monitoring is a new method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ndispensable construction procedures, is to ensure that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safe means of informatization. On-site monitoring measurement is the proces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on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supporting system status monitoring, for the primary support and secondary lining of parameter adjustment, is to ensure construction safety, guide the construction,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he important means. Measurements, therefore, is the eye of the monito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s correct, it is always accompanied by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is the new method to construct tunnel is ver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irst has carried on the outline of new Austrian method, and then from the five aspects discusses the new Austrian tunnel method measuring technology main points, and finally briefly illustrates the application in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results.Key words: new Austrian method; Tunnel construction measure; Vault subsidence; Surface subsidence; The surrounding rock新奥法概述新奥法是奥地利工程专家(腊布希维兹)1948后提出并于1962年得以正式命名的隧道施工方法,该方法以其良好的工作效果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在隧道施工中也大量地使用了新奥法。
第1篇一、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理新奥法施工基于岩体力学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自承能力为基点。
其主要原理如下:1. 充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会因应力释放而产生变形,但具有一定的自承能力。
新奥法施工通过合理设计支护结构,使围岩与支护体系共同承担荷载,提高围岩稳定性。
2. 开挖面空间约束作用: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开挖面周围的围岩会受到空间约束,这种约束有助于围岩保持稳定。
新奥法施工通过优化开挖工艺,减小开挖扰动,降低围岩应力释放,从而提高围岩稳定性。
3. 及时支护:新奥法施工强调在隧道开挖后立即进行支护,以控制围岩变形和松弛,确保隧道结构安全。
二、新奥法施工的特点1. 施工速度快:新奥法施工采用全断面开挖,减少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2. 施工成本低:新奥法施工充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降低了支护结构成本。
3. 施工质量好:新奥法施工注重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结构设计,确保了隧道施工质量。
4. 施工安全:新奥法施工通过优化开挖工艺和支护结构设计,降低了施工风险。
三、新奥法施工的工程应用1. 山岭隧道:新奥法施工在山岭隧道中应用广泛,如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等大型铁路隧道。
2. 城市地铁:新奥法施工在城市地铁隧道中应用较多,如北京地铁、上海地铁等。
3. 水下隧道:新奥法施工在水下隧道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如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
4. 地下空间开发:新奥法施工在地下空间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
总之,新奥法施工作为一种先进的隧道施工方法,在我国隧道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和设计理念,新奥法施工将为我国隧道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第2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在交通运输、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奥法(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简称NATM)作为一种先进的隧道施工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新奥法的基本原理、施工方法以及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新奥法施工在隧道中的应用与分析【摘要】新奥法施工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施工方法,在隧道建设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介绍新奥法施工技术及其优势,探讨其在隧道施工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和注意事项,并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
新奥法施工技术的应用为隧道建设带来了革新和进步,为隧道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深入研究新奥法施工技术的应用前景、持续优化与提升以及为隧道建设带来的变革与进步,可以为隧道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推动隧道建设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
【关键词】新奥法施工技术、隧道建设、应用案例、优势、注意事项、发展趋势、应用前景、持续优化、变革、进步1. 引言1.1 新奥法施工在隧道中的应用与分析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领域,对于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奥法施工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施工方法,它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新奥法施工技术介绍新奥法施工是一种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自动化技术进行施工的方法。
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程量,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同时还能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在隧道施工中,新奥法施工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它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施工精度和质量;它可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它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许多隧道工程已经采用了新奥法施工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某隧道工程利用新奥法施工技术,完成了施工周期的缩短,同时提高了工程质量。
在应用新奥法施工技术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要合理设计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顺利进行;同时还要注意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证施工质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奥法施工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未来,新奥法施工技术将不断优化和提升,为隧道建设带来更多的变革和进步。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奥法施工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它将为隧道建设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为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隧道“新奥法”施工工艺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摘要:本文从“新奥法”施工工艺的指导思想出发, 叙述了当前隧道“新奥法”施工工艺技术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指出“新奥法”施工要结合地质情况,选择不同的支护方式,并做到柔性支撑和刚性约束相辅相成;施工中要加强对围岩应力的分析和支护参数机理的研究,使支护工艺更加理性化;同时要引进先进的机具设备、先进的施工方法。
关键词:公路隧道;支护工艺;锚杆;新奥法;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6.10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逐渐向边远山区延伸。
因隧道具有能克服高程障碍,缩短线路长度,减小坡度和曲率等优点,隧道经常作为通过高山地区的路线最终设计方案,公路隧道将成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公路隧道施工工艺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新奥法”作为隧道常用施工方法,有必要对其施工工艺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新奥法”施工工艺技术的指导思想“新奥法”是目前国内外大多数隧道的施工方法。
新奥法的指导思想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围岩自承重能力;以“短进尺、弱爆破、早喷锚、柔支护、早封闭、勤量测”为施工原则;以喷射混凝土、锚杆加固和量测技术为三大支柱;以尽可能减少隧道围岩扰动,容许围岩变形但又不致出现强烈松弛破坏,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结构动态变形为原则,使隧道围岩变形压力与支护结构抗力保持动态平衡。
二、“新奥法”施工工艺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虽然“新奥法”在隧道结构设计和施工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目前支护工艺实践与理论计算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对隧道围岩压力认识不足和支护设计参数不合理或施工工艺落后等引起的隧道工程事故也是屡见不鲜,故有必要对“新奥法”施工工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初期支护初期支护通常采用喷射混凝土、钢支撑、锚杆和钢筋网的组合支护工艺,有时也用到钢纤维喷射混凝土。
简述新奥法施工原理(一)新奥法施工什么是新奥法施工新奥法施工(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是一种先进的隧道工程施工方法。
它在20世纪60年代由奥地利的隧道工程师维里亚姆·斯奈茨(Werner Schnaitt)和费迪南德·鲁加宁(Ferdinand Ruggin)开发。
目前,新奥法施工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的隧道工程中,包括地铁、水坝、金矿等领域。
新奥法施工的原理新奥法施工主要依靠爆破作用和土体固结作用来实现隧道的开挖和支护。
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预支护工作:在开挖隧道之前,先进行预支护措施,如设置锚杆、喷砼、布设钢丝网等,以保证工作面的稳定和安全。
2.开挖工作:通过爆破以及钻孔爆破等方式,将固体岩石、软弱土壤等材料挖掘出来。
3.土体固结工作:在开挖隧道的同时,对其周围的土体进行固结处理,以避免地面沉降、切割面坍塌等事故发生。
4.内衬支护工作:在开挖完成后,对隧道的内壁进行支护措施,如使用砖块、混凝土等材料进行衬砌,以保证隧道的强度和耐久性。
新奥法施工的优点相比于传统的隧道施工方法,新奥法施工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灵活性好:由于该方法使用爆破和固结技术,因此能够适应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需要,如强夯砖土等。
•断面优美:新奥法施工不需要使用模板等设备来进行施工,因此可以创造更加自然且优美的隧道断面。
•施工速度快:相比传统的隧道施工方法,新奥法施工具有更快的施工速度,能够大幅缩短工期。
•成本低:由于新奥法施工具有快速施工、少使用模板等设备等特点,因此其施工成本也相对较低。
总结新奥法施工作为一种全新的隧道工程施工方法,具备灵活性好、断面优美、施工速度快和成本低等优点,是未来隧道施工发展的趋势。
但是在实际施工中,仍需注意安全、环保等问题,以保证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新奥法施工的应用在大型隧道工程中,新奥法施工已成为常用的施工方法,其中一些典型的应用包括:•首都机场城际轨道交通:新奥法施工被用于首都机场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中,这个工程中有100公里的里程,总共有30座车站和2个维修场。
新奥法施工在隧道中的应用与分析
新奥法施工是一种新型的隧道施工方法,它以机械化、自动化为特点,使用先进的施
工设备和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隧道的建设。
本文将对新奥法施工在隧道中的应用
进行分析。
新奥法施工在隧道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奥法施工可以提高隧道的施
工效率。
传统的隧道施工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施工周期长,而新奥法施工则能够通过机
械化、自动化的方式,减少人工投入,提高施工速度。
新奥法施工能够提供更高的施工质量。
传统的隧道施工难免会出现人为误差,而新奥法施工则能够通过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保证施工质量。
新奥法施工可以降低施工风险。
在隧道施工中,存在风险较高的工程
区段,传统的施工方法往往难以应对,而新奥法施工则能够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施工风险,保证工程安全。
新奥法施工在隧道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施工效率,提供更高的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风险。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奥法施工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相信将在未来得到
更加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新奥法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摘要:软弱围堰地质条件极差,给隧道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新奥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软弱围岩施工中的问题,新奥法的开挖,支护,量测的理念使我国隧道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在新奥法的灵活运用及其施工管理中还存在这一定的问题,制约着软弱围岩中隧道施工的顺利进展。
关键词:新奥法;要点;软弱围岩;应用;问题;方法一、新奥法的施工特点及要点新奥法是以岩石力学及现代支护理论为基础,以锚喷支护为主要支护手段,以控制爆破技术和现场监测为为改施工方法的配套技术,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和充分发挥支架的承载能力,实现支护设计,隧道施工和量测有机结合,达到快速、高效、经济、安全地完成隧道施工。
二、新奥法在软弱围岩施工中的应用(一)软弱围岩的主要工程地质特点软弱围岩一般指岩质软弱、承载力低、节理裂隙发育、结构破碎的围岩。
岩体破碎、粘结力差,浅埋地段容易发生坍塌冒顶;围岩强度低、遇水易软化,若变形过大甚至可以造成衬砌开裂;开挖后的变形周边岩体极易沿结构面产生松弛,滑移和坠落等变形破坏现象。
(二)软弱围岩的变形与破坏特征软弱围岩的工程地质性质决定了它在隧道工程中的变形特征,即开挖后自稳能力差,表现出“自稳时间短,易坍塌”的特征。
隧道的开挖,使先前支撑隧道洞身围岩被移走,洞壁临空;造成围岩应力进行重新调整,围岩与洞壁均向隧道净空方向变形。
这种变形主要表现为掌子面的水平鼓出;浅埋隧道表现为地表下沉,形成沉降槽;拱顶下沉和边墙收敛。
若这种变形不及时控制,则可能发生隧道塌方。
常见的有两类:(三)施工方法及采取相应的措施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围岩类别,隧道埋深,断面尺寸,以施工安全为前提和工程质量为核心,并结合隧道的使用功能,施工技术水平,施工机械装备、工期要求和经济可行性等因素的综合考虑研究选择。
施工方法基本采用台阶法,分部开挖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
新奥法施工在隧道中的应用与分析从技术角度来看,新奥法施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浆加固技术,二是隧道支护技术。
注浆加固技术是通过将注浆材料输入到隧道围岩中,让其与围岩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新的无机材料,从而强化围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组合式隧道支护技术是将预制的钢模板、钢筋网和混凝土构件组合起来,安装在隧道内部,用于支撑周边的土体和岩体,防止隧道坍塌。
注浆加固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针对不同的围岩类型和局部条件,采取不同的注浆材料和施工方法,实现最佳的加固效果。
注浆材料通常包括水泥、无机注浆材料和聚氨酯等,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配,以达到所需的硬度、黏度和延展性。
此外,注浆施工过程中还可以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量,以确保注浆材料能够充分填充围岩裂缝和空隙,提高加固效果。
隧道支护技术是一种常见的隧道保护措施,其优点在于支撑力度大,能够有效地控制隧道的变形,保护隧道安全运行。
在新奥法施工中,支护技术常常采用的是钢模板和混凝土构件的组合式支护。
钢模板的优点在于结构坚固,施工便捷,能够满足各种类型的隧道需求。
混凝土构件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制,达到更好的支撑效果。
总的来说,新奥法施工在隧道建设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
它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
当然,新奥法施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隧道建设中相互干扰的问题、围岩变形与注浆反应的关系等。
对于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相关技术的持续创新来加以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在隧道建设中,工程质量和安全永远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只有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前提下,才能选择最适合的施工方案和技术,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确保了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浅谈新奥法原理在隧道开挖中的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加大了隧道工程的建设。
进行隧道和城市地下工程的开挖的时候已经广泛的使用新奥法,从而确保了工程安全、高效、经济,因此加强对隧道开挖中的新奥法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本文分析了新奥法原理在隧道开挖中的运用。
标签:新奥法原理;隧道开挖;运用引言:新奥法作为隧道设计与施工的一项新技术已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在山岭隧道中得到应用,而且在城市松软地层隧道建设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体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1、新奥法的概念及其发展1.1、什么是新奥法隧道施工新奥法是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的简称,在20世纪70年代,新奥法传入我国以后,在我国的隧道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发展。
新奥法与传统的建设方法不同,它强调发挥围岩自身的一种承受作用,用以薄层的柔性支护与围岩相接合形成一种支护系统,不仅使得其能更好的改善岩石的受力性能,也减少了在开挖过程中导致开挖量大等一些问题。
新奥法技术与传统的技术相比,在经济适用和安全的性能方面都进行了优化。
1.2、新奥法隧道施工的实践与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奥地利学者拉布西维兹站在岩石力学的角度,通过对阿尔卑斯山中的隧道,进行的一些实践研究,提出了现在我们说的新奥法。
这种方法的提出,是当时的一种对于隧道建筑而言较为先进的方法。
它是通过一种“拱效应”,来实现增强围岩自身的承受能力的一种方法,把喷射混凝土技术和锚杆技术结合在一起,达到给与岩石的一种支持和保护作用。
这种开挖方法,主要针对的是一些比较软弱的岩层开挖,在这些软岩层中的主要构成是一些瓢土、粉砂及泥石灰等。
它们的自身承受的能力是比较小的,容易产生变形,影响到地表的环境。
2、新奥法基本理论目前,新奥法已成为在软弱破碎围岩地段修筑隧道的一种基本方法。
新奥法的基本要点可归纳如下:1)岩体是隧道结构体系中的主要承载单元,在施工中必须充分保护岩体,尽量减少对它的扰动,避免过度破坏岩体的强度。
公路隧道工程新奥法施工分析发布时间:2022-11-30T01:48:24.78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5期第8月作者:陈奇舞[导读] 新奥法除了作为支护施工的一种方法,更是使得实时监控施工运行成为可能。
陈奇舞44088219871215****摘要:新奥法除了作为支护施工的一种方法,更是使得实时监控施工运行成为可能。
全方位提高隧道围岩强度和承载性是新奥法保障施工安全性的有力措施,新奥法工程施工方法紧紧围绕围岩力学、支护结构体系的原理进行工程设计,将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用以抵抗结构变形作为基本设计原则,以严格预防岩层松动为最终目的。
新奥法施工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提升工程质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公路隧道工程,新奥法,技术方案1新奥法机理奥地利学者拉布西维兹率先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出新奥法这一概念,这在当时是一种从未谋面的工程方法,被学术界取名新奥法。
针对施工中的围岩变形难题,新奥法是一条有效的解决途经,新奥法采取混凝土喷射和锚杆结合的方式,显著提升了围岩承载性,从而达到解决围岩变形的目的。
新奥法区别于常用的钢木支撑法,是隧道施工方式的一项进步。
新奥法秉承的是一种全新的施工理念,是根植于锚喷支护技术的基础上的一种理念,但又是对锚喷技术的一种突破和延伸。
此外,新奥法还对隧道施工和地下洞室相关理论的大跨越现代化进步做出了贡献,为隧道工程技术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新奥法施工特点2.1及时性:新奥法采取所采取的喷锚支护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扩展施工面,首先,在无特殊情况下,前端的围岩变形可以由锚杆消除,在消除围岩变形的可能性之后,可以极大地减少岩壁松动。
其次,为应对环境情况的多变,在有需要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用新奥法进行超前支护,以保证岩壁的稳定性。
为达到坚固围岩的目的,此时的新奥法利用混凝土喷射初始的粘性所产生的聚合力,能够显著降低岩层的变形程度。
2.2封闭性:一方面,爆破隧道产生的裂缝极易导致围岩变形或坍塌,新奥法使用的高速喷射混凝土可以填补爆破裂缝,有效降低安全隐患。
隧道施工新奥法
新奥法就是应用岩体力学的基本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通过采用及时的“锚喷支护”或更进一步的喷锚预支护等联合支护手段有效的抑制围岩的松弛变形,并通过监控量测手段及信息处理,调整支护参数,从而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一种施工原理。
概括的说,新奥法隧道施工的三大要素实质就是“光面爆破(控制爆破)、锚喷支护及监控量测”。
新奥法施工原则:“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结合实际制订出施工方案,确保安全生产。
具体措施如下:
(1)施工前应对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进行详细的了解、分析,进行必要的现场调查核实(超前地质预报)。
(2)超前预注浆,根据工作面地质情况,拟定注浆的方案,精心布管,严格注浆工作,控制好注浆压力,密切关注注浆量,确保达到理想的加固效果。
(3)严格控制开挖循环进尺,对不良地质地段,应适当缩短开挖进尺,环形开挖留核心土,必要时喷混凝土封闭开挖工作面,并选用具有足够刚度和早强的支护设计,适当加厚喷射混凝土喷层,及早完成锚喷网联合支护,必要时采用双层钢筋网或增设临时钢支撑措施,以控制围岩变形。
(4)及时施作仰拱形成封闭结构,为保证仰拱及早受力,仰拱设计可选用早强混凝土。
(5)初期支护封闭后及时进行背后回填注浆。
(6)加强施工现场监控量测,选择合理的监测项目,及时反馈信息,以掌握施工中围岩和支护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以确定施工工序,保证施工安全。
新奥法施工特点及在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实际应用1. 引言在现代铁路隧道的建设中,新奥法施工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施工方法。
本文将对新奥法施工的特点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在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实际应用。
2. 新奥法施工的定义新奥法施工技术是一种全断面隧道开挖方法,旨在提高安全性、效率和施工质量。
与传统的钻爆法相比,新奥法施工采用机械设备进行开挖,可以同时进行支护和掘进工作,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3. 新奥法施工的特点3.1 深度:新奥法施工技术适用于各种隧道断面类型,包括圆形、椭圆形和广义多边形断面。
它可以应对各种复杂地质条件,如软土、岩石和水文条件。
3.2 广度:新奥法施工技术可以适用于各种隧道长度和宽度。
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调整,满足不同规模的工程需求。
3.3 高质量:由于新奥法施工技术使用机械设备进行开挖,施工质量更加稳定可靠。
它可以减少钢筋混凝土管片的变形和裂缝,提高隧道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
3.4 高效率:新奥法施工技术可以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机械设备可以连续进行开挖和支护工作,不需要等待爆破烟雾消散,节约了施工时间。
4. 新奥法施工在铁路隧道中的实际应用4.1 施工流程:在铁路隧道的施工中,新奥法施工可以分为预制和现场施工两个阶段。
预制阶段包括隧道模具的制作和管片的预制,现场施工阶段包括开挖、支护和安装管片等工作。
4.2 施工技术:新奥法施工技术使用钻掘机进行隧道开挖,同时进行支护和掘进工作。
先将模具放置于开挖面前,然后由钻掘机进行掘进作业,同时支护钢筋混凝土管片。
4.3 应用效果:新奥法施工技术在铁路隧道施工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它在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的还大幅降低了施工风险。
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得到了业主和监理方的一致好评。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新奥法施工技术在铁路隧道施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施工风险。
新奥法施工技术还可以灵活调整,适应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工程需求。
新奥法施工在隧道中的应用与分析一、新奥法施工技术的概述新奥法(New Austrian)法施工技术是一种起源于奥地利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它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隧道施工中。
新奥法施工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变形为基础进行施工,通过不断地观测和调整来保证地下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新奥法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系统观测: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表和地下物理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2. 变形控制:以地质条件为基础,根据地质变形特点进行变形控制,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3. 应变控制:对地下工程的应变量进行监测,掌握地下工程变形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应变的发展。
4. 钻孔爆破:在隧道施工中,采用钻孔爆破技术,通过爆破来实现对隧道的开挖和构造。
新奥法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降低施工风险,保障施工安全。
二、新奥法施工在隧道中的应用隧道工程作为地下工程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施工难度和风险较大。
传统的隧道施工,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施工周期长,安全隐患较大。
越来越多的施工单位开始尝试采用新奥法施工技术来进行隧道施工。
1. 地质勘察:在隧道施工之前,首先要进行地质勘察,了解隧道所处地质情况,包括岩性、地层构造、构造面形态等,为后续的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2. 地层开挖:使用新奥法施工技术,可以采用钻孔爆破的方式来进行隧道地层开挖,相比于传统的人力开挖,可以大大提高开挖效率。
3. 地下支护:在隧道开挖的利用新奥法施工技术进行地下支护,通过控制变形和应变,对隧道进行支护,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5. 施工进度控制:通过新奥法施工技术,可以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应用,新奥法施工技术在隧道施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隧道施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1. 优势(1)提高施工效率:新奥法施工技术可以通过变形控制和施工监测,提高隧道施工的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隧道施工中新奥法的研究与运用
发表时间:2012-04-11T10:04:37.683Z 来源:《赤子》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刘君宇
[导读] 新奥法主要创始人L·V·拉布采维茨在1934年就试图将喷浆方法用于地下工程。
刘君宇
(中铁上海工程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首先,阐述了新奥法的历史发展进程;其次,探讨了新奥法的基本原理以及施工中应注意的要点;最后,提出了新奥法在具体施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该问题的意见。
关键词:隧道;新奥法;原理;应用
1 新奥法的历史与发展
新奥法主要创始人L·V·拉布采维茨在1934年就试图将喷浆方法用于地下工程。
他在1942~1945年建造的洛伊布尔隧道中采用了双层薄衬砌,即先喷一层混凝土,待变形收敛后再喷一层。
1944年,他发表了有关喷混凝土的论文,并指出了围岩动态随时间变化的重要性。
1948年,又指出了量测工作的重要性。
1948~1953年喷混凝土在奥地利首次用于卡普伦水力发电站的默尔隧洞。
最早在欧洲推广使用锚杆的是1951~1953年建造的伊泽尔-阿尔克电站的有压输水隧洞。
1953~1955年修建普鲁茨-伊姆斯特电站的有压输水隧洞时,按照拉布采维茨的建议,充分采用锚杆而获得成功。
1957~1965年是着手发展新奥法的时期。
拉布采维茨于1963年将这一方法正式命名为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
1964~1969年又提出了在岩石压力下隧道稳定性的理论分析,强调采用薄层支护,并及时修筑仰拱以闭合衬砌的重要性。
根据实验证实,衬砌应按剪切破坏进行设计计算。
奥地利的马森贝格道路隧道由于地质不良,用比国法失败后,改用新奥法使闭合隧道衬砌环的经验取得成功,并在1971年及1974年分别用于地压很大的陶恩隧道和阿尔贝格隧道。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引入了新奥法,并得到了迅速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无论在硬岩隧道还是在软岩(土)隧道中,应用新奥法都有不少的成功实例,并积累了不少经验,制定了众多的“规程”或“标准”,但是我国应用新奥法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充分的了解隧道开挖过程中地层发生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加固方法和相应的支护措施,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这才是新奥法的精神实质。
世界各地有足够多的成功实例证明,只要针对地层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并采取正确的监测手段和实行严格的管理和纪律,新奥法才是安全的、有效的、经济的。
2 新奥法的基本原理与要点
新奥法的核心及基本原理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支护要充分发挥围岩的承载能力。
新奥法根据现代岩石力学支护围岩共同作用原理,明确指出围岩是承载的主体,初次支护和最终衬砌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和调动围岩的强度,帮助围岩实现自撑,使隧道尽快形成一个能自撑的土壤或岩石承载环。
围岩一旦风化松动,岩体强度会大幅度降低,要发挥围岩的承载能力,首先一点就是尽可能不损害围岩原有的强度。
贯用的木支架和钢拱支架不能避免围岩出现松动,采用喷混凝土或锚喷支护封闭围岩壁面可以防止围岩风化和松动,减少围岩强度的降低。
因此,喷锚或锚喷支护是新奥法的重要特征。
从力学角度讲,新奥法构筑的隧道可以认为是由围岩支承环与一次被覆、二次被覆构成的厚壁圆筒。
支承环厚壁圆筒只有在全圆周上没有任何缝隙时才能起到圆筒的作用,形成闭合环非常重要。
围岩的工作特性取决于衬砌的封闭时间,因此,除非确认底板围岩是非常坚硬而无需设置底拱外,一般都要设仰拱,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尽快对底板进行支护以形成闭合环。
(2)建立二次支护概念。
巷道开挖初期的应力调整过程中,围岩变形量大、速度快。
为适应这一特点,新奥法要求支护既能抑制围岩变形、防止围岩开裂松动,又要具有一定的可缩性,允许围岩适度变形,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支护受力,充分发挥围岩的支承能力。
锚杆支护是一种可缩性支护,但是喷层、混凝土衬砌却是刚度较大的脆性支护;喷层厚度大则刚度大,在变形压力作用下很快就会破坏。
为提高喷层和衬砌的柔性,初次支护要采用厚度较薄的薄壁结构,以减少弯矩,提高其变形适应能力。
当初次支护强度需要增强时,可以使用锚杆、钢筋网及钢拱架,而不是增加喷层或衬砌的厚度。
初次支护在于有控制地允许围岩变形,充分发挥围岩的支护能力,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好的支护效果。
二次支护的作用是提高支护的安全度,根据新奥法原则,二次支护也应采用薄壁结构,当围岩变形稳定后适时地完成。
(3)建立隧道施工量测体系。
新奥法强调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系统的现场监测工作,以掌握围岩活动规律和巷道安全程度。
新奥法的初次支护参数设计,是在岩石力学基本理论基础之上,按照围岩分类及工程类比方法确定的,只有通过现场实测,才能对设计参数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达到最佳支护效果。
因此,量测工作是评价初次支护是否合理、施工方法与工艺是否正确、围岩状态是否稳定和确定二次支护时机的科学依据。
监测工作伴随着巷道施工的全过程,量测工作的好坏,是按新奥法施工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
3 新奥法的运用
新奥法讲的是一个具体应用岩体动态性质的、比较完整的力学概念。
它包含的内容相当宽泛,也极为深入。
新奥法要求它的使用者既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又要有扎实的岩土力学理论知识。
因而也导致了人们对新奥法的认识和理解上的分歧。
尤其是工程现场上人们运用新奥法的水平差异很大,带来的结果也大不一样,有的还造成了惨痛的失败和教训。
以至于有人一度对新奥法的工程原理和使用价值产生疑虑。
以下将概要指出新奥法在现场运用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及自己的一些观点,希望能引起大家重视。
(1)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及施工顺序违背新奥法的力学原理,形成了安全隐患,以至发展为坍塌事故。
如在软弱、破碎及含水量较大的地层中采用长台阶法进行开挖施工,就会造成隧道起拱线以下的边墙部位应力变化过大、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恶化而失稳。
而且没有临时仰拱措施的长台阶法施工难以实现及早封闭成环的原则要求。
近些年来屡次发生的隧道“关门塌方”多数由于这种原因形成。
在新奥法指定的工程原则下,可采用的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和工程参数有多种可能,应充分考虑具体条件及其变化趋势,做出较为合理的选择,并在实施中加以修正和补充。
(2)监测系统不完善使得信息要素缺失,新奥法在实际运用中遇到困难。
原本量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就是新奥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新奥法需要继续深入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目前大多数施工现场监测数据以位移(A类)为主,应力、应变(B类)为辅,通过定量分析求知两类变量的关系。
实际上用的最多的收敛位移值是相对值,然而用于判断围岩和支护稳定程度的应该是位移、形变或应力的绝对值。
在同一隧道断面中,当各部分围岩的岩性和产状差异较大时,常规的分析判断结果会出现较大的差误,须要增加另外的检测手段进行对照和修正。
如果现场监测只有数据采集而没有处理、分析,也没有信息传递及反馈,那么所谓的“新奥法”则有其名,而无其实,工程实施若盲人瞎马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3)施工管理水平和操作人员素质距离新奥法的技术组织要求相差太远,施工流程和质量指标难以达到规定,使得新奥法在实行中大打折扣。
譬如,在软弱、破碎的地层中施工。
不按照“喷-锚一网一支一喷”的标准程序走,而
是省却工序,边挖边支,最后再喷。
结果形成开挖面较长时间地裸露,临空面围岩出现较大的松弛和变形,自稳能力有了不同程度地下降;更为恶劣的情形是在支撑背后超挖空洞里填塞石块和杂物,以喷射混凝土覆盖之;还有支撑接头连接强度不足、轴线偏离超标的情形等。
这些不规范、不道德的操作行为降低了围岩和支护的设计承载能力,埋下了严重的质量隐患,并危机施工安全,甚至造成隧道坍塌。
所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也应该是施行新奥法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铁道部基本建设总局.铁路隧道新奥法指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8.
[2]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涂光钧,段继华.新奥法及在我国采用新奥法的建议[Z].
[4]新奥法原理在隧道施工中的实践运用与探讨[J].山西建筑,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