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故都的秋》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都的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文章,积累字词,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以及严谨呼应的结构。

教学重点: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以及严谨呼应的结构

教学难点: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以及严谨呼应的结构

导入课文

一、习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标出自己读得不准字音;解释词语。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鲈.鱼( )房檩.( )潭柘.寺( )驯.鸽( )廿.四桥( ) 普陀.寺()潜.意识()平仄.( )落蕊.( ) 细腻.( ) 颓废

..

..(.).混沌(.).

2.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落寞:

(2)颓废:

(3)隽永:

(4)秋士:

(5)潜意识:

(6)疏疏落落:

(7)不能自已:

(8)一叶知秋:

(9)不远千里:

二、估

1、题目《故都的秋》有什么含义?

2、故都的秋给作者的整体感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3、除了“故都的秋”之外,文中还写到哪里的秋?它有何特点?

4、梳理文章文章结构

三、授:教师引导、点拨

四、用

1、第一段主要写作者怎样的感受?

2、北国之秋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3、第二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宕开一笔,先写江南之秋?

4、“混混沌沌”、“半开半醉”在文中指怎样的状态?

五、结

附:阅读资料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县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宋诗词和小说杂剧。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同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巨大影响。1923年发表《春风沉醉的晚上》。l923__1926年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1932年12月发表《迟桂花》,1933年移居杭州后写了不少山水游记和诗词,1935年发表《出奔》,抗战爆发后,赴武汉参加抗日救国运

动,后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一九四五年九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达腊。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社会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其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触,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时代背景:

从1921年9月到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他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居住近三年,这段时间里,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下许多的游记散文。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

作者在对北平秋的描绘中,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意;“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

五、结

故都的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赏析本文秋景,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故都的秋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和悲凉、伤感之音。

一、习熟读课文,阅读积累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2、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4、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陶潜《酬刘柴桑》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6、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

7、秋声万户竹,塞色五陵松。——李颀《望秦川》

8、落木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9、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李白《赠庐司户》

10、远岸秋白沙,连山晚照红。——杜甫《秋野五首》

1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12、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13、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钱起《题苏公林亭》

14、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15、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秋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

16、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17、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18、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19、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2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二、估

1、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面?分别是哪几幅?

2、选出你最有感触的一幅画,结合自己的体味进行鉴赏。

3、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都写到了南国之秋,其作用是什么?

4、《故都的秋》中作者为什么认为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5、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与“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三、授教师引导、点拨

四、用阅读课文3-5段,完成下面问题。

1、第一节里,“感到十分的秋意”的“十分”的意思是()A.副词,很。B.形容程度深。

C.意思即“十二分”。D.程度副词,非常,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