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答案刘英版
- 格式:docx
- 大小:85.14 KB
- 文档页数:14
重庆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试卷juan2009 ~2010 学年第1学期开课学院:机械学院课程号:11033325考试日期:2010/01/06/考试方式: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注:1.大标题用四号宋体、小标题及正文推荐用小四号宋体;2.按A4纸缩小打印一、 单项选择题(1分/每小题,共10分)1. 切削用量中对切削力的影响最大的是( B )。
A 、切削速度B 、切削深度C 、进给量D 、切削宽度2. 轴类零件加工中,为了实现基准统一原则,常采用(C )作为定位基准。
A 、选精度高的外圆B 、选一个不加工的外圆C 、两端中心孔D 、选一个中心孔和一个不加工的外圆 3. 经济加工精度系指采用某种加工方法( C )。
A 、能达到的最高精磨B 、能达到的平均精度C 、在正常条以下所能保证的精度D 、在最不利条以下所能保证的精度 4. 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D )。
A 、加工所要求的限制的自由度没有限制是欠定位、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B 、欠定位和过定位可能同时存在。
C 、如果工件的定位面精度较高,夹具的定位元件的精度也高,过定位是可以允许的。
D 、当定位元件所限制的自由度数大于六个时,才会出现过定位。
5.在选择粗基准时,首先保证工件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间的位置要求时,则应以( A )为基准。
A 、不加工表面B 、加工表面本身C 、精基准D 、三者都对6. 在金属切削过程中,可将切削层划分为三个区,那么,加工硬化现象发生在(C )区内。
A 、第一变形区B 、第二变形区C 、第三变形区D 、第一变形区和第三变形区7. 砂轮的硬度是指( B )。
A 、磨粒的硬度B 、磨粒脱落的难易程度C 、结合剂的硬度D 、磨粒、结合剂、气孔的体积比例 8. 减轻或消除自激振动的措施有(B )。
A 、增大系统刚度 B 、增大系统阻尼 C 、增大系统质量 D 、隔振9. 在车削细长轴时,为了减小工件的变形和振动,故采用较大(A )的车刀进行切削,以减小径向切削分力。
第二章答:主运动是由机床提供的刀具和工件之间最主要的相对运动,主运动是切削加工过程中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多的运动。
切削加工通常只有一个主运动。
进给运动是使主运动能够依次地或连续地切除工件上多余的金属,以便形成全部已加工表面的运动。
进给运动可以只有一个(如车削、钻削),也可以有几个(如滚齿、磨削)。
进给运动速度一般很低,消耗的功率也较少。
1.计算切削用量: asp=(dw-dm)/2 Vf=f*n Vc= n dw*n/10002.常用硬质合金有:钨钴类硬质合金(wc+co),钨钛钴类硬质合金(wc+tic+co ),钨钛钽钴类,碳化钛基硬质合金,涂层硬质合金。
钨钛钴类硬质合金适合加工钢料钨钴类硬质合金适用加工铸铁等脆性材料。
同种牌号中,30适合粗加工,01适合精加工。
因为30含钴量较多,其抗弯强度和冲击韧度较高,01含钴较少,耐磨性耐热性较高。
3.45钢锻件粗车选p03HT200铸铁件精车选kO1低速精车合金钢蜗杆选高速钢或p01高速精车调制钢长轴p01高速精密镗削铝合金精钢套k01或钛基类中速车削高强度淬火钢轴陶瓷(氮化硼)加工65HRC冷硬铸铁或淬硬铁陶瓷(氮化硼)4背吃刀量a和进给量f。
背吃刀量a和进给量f都会使切削层面积 A增大,从而使变形抗力和摩擦力增大,故切削力增大。
切削速度v。
,切削速度是通过切削厚度压缩比来影响切削力的。
机床动力不足时应选增大进给量 f.5什么叫刀具的工件角度参考系?什么叫刀具的静态角度参考系?这二者有何区别?在什么条件下工作角度参考系与静态角度参考系重合?答:刀具工作角度参考系,是以实际安装条件下的合成切削运动方向和进给运动方向为基准来建立的;刀具静止参考系,是以“假定主运动方向”和“假定进给运动方向”为基准来建立的。
主要区别:建立参考系的基准不一样。
重合条件:通常的进给速度远小于主运动速度(合成速度角n <2所以在一般安装条件下,刀具的工作参考系与静止参考系差异甚小,可以用刀具的静态角度代替工作角度,也就是说在大多数场合下(如普通车削、镗削、端铳、周铳等),不必考虑工作角度,即可以认为这两个参考系是重合的。
重庆大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试卷juanA卷B卷2009 ~2010 学年 第 1 学期开课学院: 机械学院 课程号: 11033325考试日期: 2010/01/06/考试方式:开卷闭卷 其他 考试时间: 120 分钟一、 单项选择题(1分/每小题,共10分)1. 切削用量中对切削力的影响最大的是( B )。
A 、切削速度B 、切削深度C 、进给量D 、切削宽度2. 轴类零件加工中,为了实现基准统一原则,常采用( C )作为定位基准。
A 、选精度高的外圆B 、选一个不加工的外圆C 、两端中心孔D 、选一个中心孔和一个不加工的外圆 3.经济加工精度系指采用某种加工方法( C )。
A 、能达到的最高精磨B 、能达到的平均精度C 、在正常条以下所能保证的精度D 、在最不利条以下所能保证的精度 4.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D )。
A 、加工所要求的限制的自由度没有限制是欠定位、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B 、欠定位和过定位可能同时存在。
C 、如果工件的定位面精度较高,夹具的定位元件的精度也高,过定位是可以允许的。
D 、当定位元件所限制的自由度数大于六个时,才会出现过定位。
5. 在选择粗基准时,首先保证工件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间的位置要求时,则应以( A )为基准。
A 、不加工表面B 、加工表面本身C 、精基准D 、三者都对6.在金属切削过程中,可将切削层划分为三个区,那么,加工硬化现象发生在( C )区内。
A 、第一变形区B 、第二变形区C 、第三变形区D 、第一变形区和第三变形区 7.砂轮的硬度是指(B )。
A 、磨粒的硬度B 、磨粒脱落的难易程度C 、结合剂的硬度D 、磨粒、结合剂、气孔的体积比例8.减轻或消除自激振动的措施有( B )。
A 、增大系统刚度B 、增大系统阻尼C 、增大系统质量D 、隔振9.在车削细长轴时,为了减小工件的变形和振动,故采用较大( A )命题人:陈旭组题人:张伟审题人:罗虹命题时间:2009/12/28教学院 专业、班 年级 学号 姓名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严肃考纪、拒绝作弊封线密的车刀进行切削,以减小径向切削分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考试大纲一、考试对象修完该课程所规定内容的机械工程类专业的本科学生。
二、考试目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本课程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和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机械设计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是:题型尽可能多样化,题目数量多、份量小,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要占6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要占20%左右,较难的题目要占20%左右。
有适当的梯度;覆盖面大;多样化;命题与答案及评分标准应同步进行;试题必须简明、清晰、准确;确保考试与补考同等要求。
四、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第1章绪论了解制造与制造技术,制造系统,制造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先进制造哲理与生产模式(批量法则,成组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并行工程,精良生产与敏捷制造)。
第2章几种毛坯热成形方法简介1、铸造2、锻压/3、焊接第3章各种加工方法简介1、车削加工;2、铣削加工;3、刨削加工;4、磨削加工;5、钻削加工;6、镗削加工及光整加工的简单介绍。
第4章机床与夹具(2学时)1、机床简介2、工件装夹与机床夹具概述。
第5章切削过程及其控制1、切削刀具的基础知识2、切削过程/3、切削力4、切削热与切削温度5、刀具磨损、破损与使用寿命5、磨削原理。
第6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1、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与工艺方法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3、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4、典型零件加工路线的拟定五、题目类型1、选择题2、判断题、是非题3、改错题4、填空题5、简答题6、计算题7、分析题8、综合题每套试卷由命题老师从以上题型中参考选取。
六、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1、考试方法:笔试(闭卷)2、记分方式:100分制3、考试时间:100分钟执笔人:年月日审核人:年月日批准人:年月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章习题2-4答案装夹有两个含义,即定位和夹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答案【篇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ss=txt>3-1 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哪几种?答:(p69-70)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
具体参见第二版教材p69图3-2。
3-2 试以外圆磨床为例分析机床的哪些运动是主运动,哪些运动是进给运动?答:如图3-20(p87),外圆磨削砂轮旋转nc是主运动,工件旋转nw、砂轮的横向移动fr、工作台往复运动fa均为进给运动。
3-3 机床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试分析其主要功用。
答:(p70-71)基本组成部分动力源、运动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支承系统。
动力源为机床运动提供动力;运动执行机构产生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传动机构建立从动力源到执行机构之间的联系;控制和伺服系统发出指令控制机床运动;支承系统为上述部分提供安装的基础和支承结构。
3-4 什么是外联系传动链?什么是内联系传动链?各有何特点?答:外联系传动链:机床动力源和运动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联系。
如铣床、钻床传动链;内联系传动链:执行件和执行件之间的传动联系。
如车螺纹、滚齿的传动链。
外联系传动链两端没有严格的传动关系,而内联系传动链两端有严格的传动关系或相对运动要求。
3-5 试分析提高车削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
答:(p76)提高切削速度;采用强力切削,提高f、ap;采用多刀加工的方法。
3-6 车刀有哪几种?试简述各种车刀的结构特征及加工范围。
答:(p77)外圆车刀(左、右偏刀、弯头车刀、直头车刀等),内、外螺纹车刀,切断刀或切槽刀,内孔车刀(通孔、盲孔车刀、)端面车刀、成形车刀等。
顾名思义,外圆车刀主要是切削外圆表面;螺纹车刀用于切削各种螺纹;切断或切槽车刀用于切断或切槽;内孔车刀用于车削内孔;端面车刀切断面;成形车刀用于加工成形表面。
3-7 试述ca6140型卧式车床主传动链的传动路线。
答:(p82)ca6140型卧式车床主传动链的传动路线:3-8 ca6140型卧式车床中主轴在主轴箱中是如何支承的? 三爪自定心卡盘是怎样装到车床主轴上去的?答:(p83-84)3-9 ca6140型卧式车床是怎样通过双向多片摩擦离合器实现主轴正传、反转和制动的?答:如教材图3-17和3-18所示,操纵手柄向上,通过连杆、扇形齿块和齿条带动滑套8向右滑移,拨动摆杆10使拉杆向左,压紧左边正向旋转摩擦片,主轴实现正转;若操纵手柄向下,通过连杆、扇形齿块和齿条带动滑套8向左滑移,拨动摆杆10使拉杆向右,压紧右边反向旋转摩擦片,主轴反转。
第二章答:主运动是由机床提供的刀具和工件之间最主要的相对运动,主运动是切削加工过程中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多的运动。
切削加工通常只有一个主运动。
进给运动是使主运动能够依次地或连续地切除工件上多余的金属,以便形成全部已加工表面的运动。
进给运动可以只有一个(如车削、钻削),也可以有几个(如滚齿、磨削)。
进给运动速度一般很低,消耗的功率也较少。
1.计算切削用量:asp=(dw-dm)/2 Vf=f*n Vc=πdw*n/10002.常用硬质合金有:钨钴类硬质合金(wc+co ),钨钛钴类硬质合金(wc+tic+co ),钨钛钽钴类,碳化钛基硬质合金,涂层硬质合金。
钨钛钴类硬质合金适合加工钢料钨钴类硬质合金适用加工铸铁等脆性材料。
同种牌号中,30适合粗加工,01适合精加工。
因为30含钴量较多,其抗弯强度和冲击韧度较高,01含钴较少,耐磨性耐热性较高。
3. 45钢锻件粗车 选p03HT200铸铁件精车 选k01低速精车合金钢蜗杆 选高速钢或p01高速精车调制钢长轴 p01高速精密镗削铝合金精钢套 k01或钛基类中速车削高强度淬火钢轴 瓷(氮化硼)加工65HRC 冷硬铸铁或淬硬铁 瓷(氮化硼)4背吃刀量a 和进给量f 。
背吃刀量a 和进给量f 都会使切削层面积A 增大,从而使变形抗力和摩擦力增大,故切削力增大。
切削速度v 。
,切削速度是通过切削厚度压缩比来影响切削力的。
机床动力不足时应选增大进给量f.5什么叫刀具的工件角度参考系?什么叫刀具的静态角度参考系?这二者有何区别?在什么条件下工作角度参考系与静态角度参考系重合?答:刀具工作角度参考系,是以实际安装条件下的合成切削运动方向和进给运动方向为基准来建立的; 刀具静止参考系,是以“假定主运动方向”和“假定进给运动方向”为基准来建立的。
主要区别:建立参考系的基准不一样。
重合条件:通常的进给速度远小于主运动速度(合成速度角η<2︒),所以在一般安装条件下,刀具的工作参考系与静止参考系差异甚小,可以用刀具的静态角度代替工作角度,也就是说在大多数场合下(如普通车削、镗削、端铣、周铣等),不必考虑工作角度,即可以认为这两个参考系是重合的。
重庆大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试卷juan2009 ~2010 学年 第 1 学期开课学院: 机械学院 课程号: 11033325考试日期: 2010/01/06/考试方式:考试时间: 120 分钟一、 单项选择题(1分/每小题,共10分)1. 切削用量中对切削力的影响最大的是( B )。
A 、切削速度B 、切削深度C 、进给量D 、切削宽度2. 轴类零件加工中,为了实现基准统一原则,常采用( C )作为定位基准。
A 、选精度高的外圆B 、选一个不加工的外圆C 、两端中心孔D 、选一个中心孔和一个不加工的外圆 3. 经济加工精度系指采用某种加工方法( C )。
A 、能达到的最高精磨B 、能达到的平均精度C 、在正常条以下所能保证的精度D 、在最不利条以下所能保证的精度 4. 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D )。
A 、加工所要求的限制的自由度没有限制是欠定位、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B 、欠定位和过定位可能同时存在。
C 、如果工件的定位面精度较高,夹具的定位元件的精度也高,过定位是可以允许的。
D 、当定位元件所限制的自由度数大于六个时,才会出现过定位。
5.在选择粗基准时,首先保证工件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间的位置要求时,则应以( A )为基准。
A 、不加工表面B 、加工表面本身C 、精基准D 、三者都对6. 在金属切削过程中,可将切削层划分为三个区,那么,加工硬化现象发生在( C )区内。
A 、第一变形区B 、第二变形区C 、第三变形区D 、第一变形区和第三变形区 7. 砂轮的硬度是指(B )。
A 、磨粒的硬度B 、磨粒脱落的难易程度C 、结合剂的硬度D 、磨粒、结合剂、气孔的体积比例 8. 减轻或消除自激振动的措施有( B )。
A 、增大系统刚度B 、增大系统阻尼C 、增大系统质量D 、隔振 9. 在车削细长轴时,为了减小工件的变形和振动,故采用较大( A )的车刀进行切削,以减小径向切削分力。
A 、主偏角B 、副偏角C 、后角D 、刀尖圆弧半径10. 在材料为45#的工件上加工一个Φ40H7的孔(没有底孔)要求Ra =0.4,表面要求淬火处理,则合理的加工路线为( C )。
A 、前角不变,后角减小;B 、前角变大,后角变小;C 、前角变小,后角变大;D 、前、后角均不变。
B )o B 、使夹具在机床上定位 D 、使夹具在机床上夹紧《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填空题(每空1分,共75分丿1. 切削时工件上形成的三个表面是已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和待加工表面。
2. 工件与刀具之间的相对运动称为切削运动,按其功用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其中 主运动消耗功率最大。
3. 在磨削过程中,磨料的脱落和破碎露出新的锋利磨粒,使砂轮保持良好的磨削能力的 特性称为砂轮的白锐性。
4. 按照切削性能,高速钢可分为普通性能高速钢和高性能高速钢两种,超硬刀具材料主 要有陶瓷、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三种5. 在CA6140车床上加工不同标准螺纹时,可以通过改变挂轮 和离合器不同的离合状 态来实现。
6. CA6140上车圆锥面的方法有小滑板转位法、尾座偏移法 和靠模法。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圆车刀的主偏角增加,背向力F p 减少,进给力F f 增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8・切削用量要素包括切削深度、进给量、切削速度三个。
9.加工脆性材料时,刀具切削力集小在刀尖附近,宜取较小的前角和后角。
10. 在车削外圆时,切削力可以分解为三个垂直方向的分力,即主切削力,进给抗力和切 深抗力,其中在切削过程中不作功的是切深抗力。
11. 金刚石刀具不适合加工 铁族金属 材料,原因是金刚石的碳元素与铁原子有很强的 化学亲和作用,使之转化成石墨,失去切削性能。
12. 研磨可降低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但不能提高加工精度中的 位置精度 。
13. 滚齿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范成运动。
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在于多了一 条附加运动传动链。
14. 为了防止机床运动发生干涉,在机床传动机构中,应设置一互锁 装置。
重庆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答案(刘英版)第二章答:主运动是由机床提供的刀具和工件之间最主要的相对运动,主运动是切削加工过程中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多的运动。
切削加工通常只有一个主运动。
进给运动是使主运动能够依次地或连续地切除工件上多余的金属,以便形成全部已加工表面的运动。
进给运动可以只有一个(如车削、钻削),也可以有几个(如滚齿、磨削)。
进给运动速度一般很低,消耗的功率也较少。
1.计算切削用量:asp=(dw-dm)/2 Vf=f*n Vc=πdw*n/10002.常用硬质合金有:钨钴类硬质合金(wc+co),钨钛钴类硬质合金(wc+tic+co),钨钛钽钴类,碳化钛基硬质合金,涂层硬质合金。
钨钛钴类硬质合金适合加工钢料钨钴类硬质合金适用加工铸铁等脆性材料。
同种牌号中,30适合粗加工,01适合精加工。
因为30含钴量较多,其抗弯强度和冲击韧度较高,01含钴较少,耐磨性耐热性较高。
3. 45钢锻件粗车 选p03HT200铸铁件精车 选k01低速精车合金钢蜗杆 选高速钢或p01高速精车调制钢长轴 p01高速精密镗削铝合金精钢套 k01或钛基类中速车削高强度淬火钢轴 陶瓷(氮化硼)加工65HRC 冷硬铸铁或淬硬铁 陶瓷(氮化硼)4背吃刀量a 和进给量f 。
背吃刀量a 和进给量f 都会使切削层面积A 增大,从而使变形抗力和摩擦力增大,故切削力增大。
切削速度v 。
,切削速度是通过切削厚度压缩比来影响切削力的。
机床动力不足时应选增大进给量f.5什么叫刀具的工件角度参考系?什么叫刀具的静态角度参考系?这二者有何区别?在什么条件下工作角度参考系与静态角度参考系重合?答:刀具工作角度参考系,是以实际安装条件下的合成切削运动方向和进给运动方向为基准来建立的;刀具静止参考系,是以“假定主运动方向”和“假定进给运动方向”为基准来建立的。
主要区别:建立参考系的基准不一样。
重合条件:通常的进给速度远小于主运动速度(合成速度角η<2?),所以在一般安装条件下,刀具的工作参考系与静止参考系差异甚小,可以用刀具的静态角度代替工作角度,也就是说在大多数场合下(如普通车削、镗削、端铣、周铣等),不必考虑工作角度,即可以认为这两个参考系是重合的。
6主偏角对切削加工有何功用?一般选择原则是什么?Kr=90°的车刀适用什么场合? 答:主偏角r κ对切削力的影响:随着r κ的增大,c F 先减小后增,在r κ=60o ~75o 时,c F 到达到最小值,但c F 的变化范围约在10%?以内。
主偏角的功用:减小主偏角,参加切削的刀刃长度会增加,刀尖角r ε增大,从而使刀具寿命提高;减小主偏角可使工件表面残留面积高度减小,从而可减小表面粗糙度。
然而,减小主偏角会使径向力p F 增大,在工艺系统刚性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引起振动,这不仅会降低刀具寿命,也会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大。
主偏角的选择原则:由主偏角的功用可知,当工艺系统刚性较好时宜选较小的主偏角,反之则选较大的主偏角。
r κ=90o 的车刀适用于系统刚性较差、车端面、车外圆、多阶梯轴等的场合。
7甲、乙二人每秒钟切下的金属体积完全相同(即生产率相同),只是甲的吃刀深度比大1倍,而走刀量f 比乙小1倍。
试比较二人主切削力的大小,由此可得出什么有益的论?答:生产率:sp c D D c fa v b h v Q 10001000==由于甲乙两人的sp a 与f 的乘积相同,那么甲乙两人的主切削速度c v 也相同.主切削力:c c F c F c F F nc y x sp F c K v f a F c C = 通常情况下: cc F F y x ≥ 所以,Fc 甲> Fc 乙即甲的主切削力较乙的主切削力大一些。
有益的结论:在同等生产率下,应该采用较大的进给量来减小主切削力,延长刀具寿命。
8温度T 常系数c 切削速度v 进给量f 背吃刀量asp切削温度与切削用量之间的关系T=cv 0.41f 0.14asp 0.049切削用量(a sp 、f 、v c )中,哪个因素对刀具寿命影响最大?哪一个因素对刀具寿命影响最小?为什么? 答:切削用量与刀具寿命的关系为:p n m Tsp c a T f C 111⋅⋅=v当用硬质合金车刀车削b =0.65GPa 的中碳钢时,切削用量与刀具寿命的关系为: 由此可见,切削速度c v 对刀具寿命影响最大,其次是进给量f ,背吃刀量sp a 影响最小。
10.甲、乙、丙三人高速车削?b =750N/mm 2的碳钢。
切削面积( a sp ? f )各为 10?0.2,5?0.4,4?0.5,三人的经济耐用度Tc =60min ,比较三人的生产率,解 释生产率不同的原因。
答:生产率: sp c D D c fa v b h v Q 10001000==切削速度(硬质合金车刀):15045020C .sp ..a f T v c v =因为,丙乙甲f f f <<所以,丙乙甲v v v >>因此,丙乙甲Q Q Q >>即甲的生产率最高,乙的生产率次之,丙的生产率最低。
11.刀具寿命一定时,从提高生产率出发,选择切削用量的顺序如何? 从降低切削功率出发,选择切削用量的顺序又如何?为什么?答:当用硬质合金车刀车削?b ?=?0.65GPa 的中碳钢时,切削用量与刀具寿命的关系为: 生产率: sp c D D c fa v b h v Q 10001000==从上面的公式中可以看出:切削速度c v 对刀具寿命影响最大,其次是进给量f ,背吃刀量sp a 的影响最小。
而切削速度c v ,进给量f ,背吃刀量sp a 对生产率的影响是相同的。
所以,从提高生产率出发,首先选择较大的背吃刀量sp a ,其次选择合适的进给量f ,最后确定切削速度c v 。
切削功率:4106⨯⋅=c c c v F P 而切削力:c c F c F c F F nc y x sp F c K v f a F c C = 刀具寿命:15045020C .sp ..a f T v c v =通常情况下:c c F F y x ≥所以,从降低切削功率出发,首先选择较小的切削速度c v 其次,选择较大的进给量f ,最后确定背吃刀量sp a 。
12.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什么?从刀具寿命出发,按什么顺序选择切削用量? 从机床动力出发,按什么顺序选择切削用量?为什么?答:选择切削用量时,要综合考虑切削过程的质量、生产率和成本等问题。
所谓合理的切削用量是指在充分利用刀具的切削性能和机床性能(功率、扭矩)以及保证工件加工质量的前提下,能获得高的生产率和低的加工成本的切削用量。
从刀具寿命出发: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在机床、刀具、工件的强度以及工艺系统刚性允许的条件下,首先选择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sP a ?,其次选择在加工条件和加工要求限制下允许的进给量f ,最后再按刀具寿命的要求确定一个合适的切削速度c v 。
从机床动力和刚性的限制等条件出发:选取尽可能大的进给量f ;最后根据刀具耐用度确定最佳的切削速度c v 。
13.何谓砂轮硬度?它与磨粒的硬度是否是一回事?如何选择砂轮硬度?砂轮硬度选择不当会出现什么弊病?答:砂轮硬度是指砂轮表面的磨料在磨削力的作用下脱落的难易程度。
砂轮的硬度软,表示磨粒容易脱落; 砂轮硬度硬,表示磨粒较难脱落。
显然砂轮硬度是由结合剂的粘结强度和数量所决定的,而与磨料本身的硬度无关。
选择砂轮硬度的一般原则:磨削软材料时,选用硬砂轮;磨削硬材料时,选用软砂轮。
前者是因为在磨削软材料时,砂轮的工作磨粒磨损很慢,不需要太早的脱离下来;后者是因为在磨削硬材料时,砂轮的工作磨粒磨损较快,需要较快地更新。
砂轮硬度选择不当:砂轮选得过硬,磨钝的磨粒不易脱落,砂轮易堵塞,磨削热增加,工件易烧伤,磨削效率低,影响工件表面质量;砂轮选得过软,磨粒还在锋利时就脱落,增加了砂轮损耗,易失去正确的几何形状,影响工件精度。
第三章3-3 试列出CA6140车床主运动传动链的传动路线,并计算主轴最高、最低转速及转速级数。
答:传动链的传动路线如下:主轴最高速度:16371.163750634139303434502301301450≅==主轴n r/min 主轴最低速度:103.10582680208020582243512301301450≅==主轴n r/min 正转转速级数:2×3×(1+(2×2-1))=24级反转转速级数:1×3×(1+(2×2-1))=12级3-6 CA6140车床主运动传动链中的双向多片摩擦离合器的作用是什么?答:当压紧离合器M1左部的摩擦片时,轴1的运动经齿轮副56/38或51/43传给轴2,从而使轴2获得两种转速。
当压紧离合器M1的右部摩擦片时,轴1的运动经右部摩擦片及齿轮50传至轴7上的空套齿轮34,然后再传给轴2上的固定齿轮30,使轴2转动。
这时由于轴1至轴2的传动中多经过了一个中间齿轮34,因此,轴2的转动方向与经M1左部传动时相反,反转转速只有一种。
当离合器M1处于中间位置时,其左部和右部的摩擦片都没有被压紧,空套在轴一上的齿轮56,51和齿轮50都不转动,轴1的运动不能传至轴2,因此主轴停止转动。
3-7 CA6140车床主轴的支承配置了什么轴承?如何调整其间隙?答:配置了双列圆柱滚子轴承,推动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
前轴承径向间隙的调整方法如下:首先松开主轴前端螺母1,并松开前支承左端调整螺母5上的锁紧螺母钉4.拧紧螺母5,推动轴套3。
调整妥当后,再将前端螺母1和支承左端调整螺母5上的锁紧螺钉4拧紧。
后支承中轴承11的径向间隙与轴承10的轴向间隙是用螺母14同时调整的,其方法是:松开调整螺母14上的锁紧螺钉13,拧紧螺母14,推动轴套12,轴承11的内环和滚珠,从而消除轴承11的间隙;拧动螺母14的同时,向后拉主轴15及轴套9,从而调整轴承10的轴向间隙。
主轴的径向圆跳动及轴跳窜动公差都是0.01MM。
主轴的径向圆跳动影响加工便面的怨毒和同轴度;轴向跳动影响加工端面的平面度对中心线的垂直度以及螺纹的螺距精度。
当主轴的跳动量超过公差值时,再前后轴承精度合格的前提下,只需适当地调整前支承的间隙即可,如跳动仍达不到要求,再调整后轴承。
3-10 外圆磨削与外圆车削相比有何特点(试从机床、刀具、加工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以此说明外圆磨削比外圆车削质量高的原因。
答:1)机床结构方面:磨床结构较车床简单、紧凑、传动链更优化;2)刀具方面:砂轮加工效果较车刀精细、高效;3)加工过程方面:磨床操作方便,易于控制,主轴旋转平稳。
由上可以看出:对于外圆磨削,操作方便、传动链短、主轴旋转平稳,刚度大、砂轮加工精度高;对于外圆车削,传动链长、主轴旋转平稳度不够,刚度不大、车刀加工精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