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研究——以东莞市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023.13 KB
- 文档页数:9
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部公交)企业文化建设,以“全心全意为乘客服务”的企业宗旨为引领,在文化品牌塑造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真诚服务、利益共享”的企业经营理念和“和谐、学习、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为载体,激励员工广泛参与,并以时不我待的创新意识,锐意进取,在激发员工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同时,扩大企业社会影响力,文章从企业员工获得感的探索与实践、关爱员工工作于生活的企业发展理念、着眼车厢提升服务质量的基层服务项目、不断创新的员工培训模式、以及企业文化建设队伍打造等几个方面,浅谈深圳东部公交企业文化建设概况。
公交企业文化建设实战型研究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东部公交树立优质的服务品牌形象。
东部公交文化品牌定位2007年,在深圳市公家特许经营改革的浪潮下,深圳公交企业逐步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济、有序竞争”的公交市场格局。
东部公交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提升员工认同感、获得感,东部公交打造企业文化系列品牌项目,凝心聚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随着深圳市公交特许经营改革的完成,东部公交于2010年初基本完成了16家不同企业的初步整合。
成立初期,经济成分多样、经营模式各异, 公司迫切需要夯实管理基础,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东部公交企业文化建设,旨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项文 / 林 琳—— 以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为例DOI:10.16857/11-5903/u.2019.03.014目及文化活动,倡导并实践企业价值理念。
东部公交致力于全心全意为乘客服务的价值导向,并将其凝练到企业文化中,进一步提升企业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从而实现企业凝心聚力,助力公交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东部公交企业文化特点一、企业核心价值观:和谐、学习、创新、发展“和谐”:东部公交实现完全整合、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企业前期发展的前提。
东莞市属人才公寓的运营模式研究--以“莞寓”为例1 练思婷杨民民发布时间:2021-10-27T01:00:25.503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0期作者:练思婷杨民民[导读] 人才公寓逐渐成为城市转型发展、吸引与留住人才的一项公共政策。
广东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广东东莞 523083摘要:人才公寓逐渐成为城市转型发展、吸引与留住人才的一项公共政策。
本研究以莞寓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东莞人才公寓相关政策,深入分析莞寓青年人才公寓的运营模式,提出构建莞版人才安居房政策体系、打造东莞市标杆性的人才住房租赁品牌,以及规范和深化智能化技术与设备的应用等发展对策,为东莞筑巢引凤、服务青年人才。
关键词:莞寓;人才公寓;运营模式;前言近年来,东莞牢牢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人才福利政策,吸引了大量人才入莞,东莞的人才结构改变,带来较大体量的住房租赁需求。
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明确由东实集团下属“东莞市安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市属人才住房运营机构,打造了首个市属青年人才公寓品牌——“莞寓”。
一、东莞市属人才公寓的发展现状(一)人才公寓相关政策解决好人才安居问题,是城市引智聚才、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
自2017年起,东莞市着手推进性房体制改革,把人才安居与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相结合,采取“货币补贴”和“实房配租配售”并行的政策,鼓励人才选择货币补贴的安居方式,租住市属租赁企业房源。
2020年,东莞出台了《东莞市人才安居办法(试行)》、《东莞市安居房配建管理实施细则》,对人才安居对象和标准、安居房建设管理移交分配做了系统规定,为完善住房保障和人才安居体系,规范人才安居房配建管理,满足人才安居需求,助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2021年4月,为解决现有房屋租赁市场与青年人才居住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东莞成为广东省保障性租赁住房试点城市。
东莞迅速制订试点方案,同步开展房源筹集,切实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
公共交通运营成本规制方案研究——以东莞为例发表时间:2018-07-25T15:58:33.3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作者:谢明隆叶钦海[导读] 摘要:国内公交行业一般由政府定价,企业长期处于运营亏损状态,在政府购买公交服务的大背景下,行业健康发展的核心是研究和制定科学合理的政府购买公交服务实施方案,平衡公交服务的“公益性”和“市场性”。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518040摘要:国内公交行业一般由政府定价,企业长期处于运营亏损状态,在政府购买公交服务的大背景下,行业健康发展的核心是研究和制定科学合理的政府购买公交服务实施方案,平衡公交服务的“公益性”和“市场性”。
公众层面维持合理的票价并提供高质量的公交服务;企业层面激励企业压缩运营成本并提高客流效益;政府层面财政可承受且行政成本低。
本文通过对公交运营成本规制方案进行研究,对公交运营各项成本特征进行归纳总结,重点分析人工薪酬、维修费、能耗费等对公交运营成本的影响,进而提出合理的公交成本规制方案,指导政府公交购买服务实施方案的实施,保障公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共交通;运营成本;成本规制;购买服务国务院、交通部和财政部等多部委联合申明要求保障公交服务的公益属性,建立公交领域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合理界定补贴补偿范围,给予适当的补贴补偿;同时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也要求建立政府购买城市公交服务机制;制定并落实公交服务质量考评标准。
对企业收入和成本进行核算,明确公交服务购买量化标准,是政府支付服务购买费用的重要依据。
研究和建立服务购买模式下的公交运营和服务质量考核机制,制订考核标准,是强化政府监管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制订服务购买合约框架和条款,规范政企权责,是政府依法、依约监管企业的重要基础。
本文重点对公交企业运营成本进行深入研究,为政府购买公交服务提供量化支撑。
1 东莞市公交发展历程东莞市公交发展经历以下四个时期:(1)萌芽阶段(1929—1985年):始于1929年初,主要从事于公路汽车运输。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公共服务品质评价与提升措施研究公共服务是政府为满足公众基本需求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其品质评价和提升对于提高公众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公共服务品质评价与提升的研究内容,并提出相关的措施与建议。
首先,公共服务品质评价是确保公众满意度的关键环节。
评价公共服务品质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考量,以全面了解公众对服务的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 便利性:公共服务是否方便公众使用,比如是否提供线上线下多种途径进行办理、是否开设足够多的服务网点等。
2. 可靠性:公共服务是否能够稳定、可靠地提供,比如是否按时提供服务、是否有漏洞等。
3. 透明度:公共服务是否透明,比如是否提供清晰的办理流程、规范的服务标准及相应的费用等。
4. 公正性:公共服务是否公正,比如是否依据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待每一个公众用户等。
5. 满意度: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包括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
为了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 技术升级: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比如建立统一的在线平台,方便公众查询和办理各类事务。
2. 多元化服务:根据公众需求,开展多样化的服务,满足不同需求。
例如,增加在线视频会议功能,方便公众远程参与决策。
3. 培训与管理:提升公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通过培训培养优秀的公共服务人才,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公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4. 监督与问责: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公共服务的规范化和高质量。
加强对公共服务机构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5. 及时响应: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纳入到公共服务体系中,及时调整和改进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满意度。
此外,还需要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建立起长效的公共服务信息传递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定期发布公共服务信息公告、开展听证会等方式,主动获取公众意见,使公众对公共服务有更多的参与感。
总之,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公共服务品质评价与提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均等化研究——以常州市教育设施为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均等化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使城乡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相对均衡,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常州市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均等化问题亦备受关注。
本文以常州市教育设施为例,就城乡教育设施布局均等化进行研究。
首先,分析城乡教育设施布局的存在问题。
在常州市,城区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各类学校、培训机构等设施齐全;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欠缺,学校数量较少,教师配备不足,教育质量难以保障。
这导致城乡学生的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不同地区学生之间的教育差距较大。
为了解决城乡教育设施布局的不均衡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
政府可以增加农村学校的建设和改造,提高设施设备的质量,引进优秀教师,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同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辅助设施,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其次,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
常州市可以通过调整学校布局,使教育资源更加合理地分布在城乡之间。
可以在农村地区建设更多的寄宿制学校,解决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同时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可以采取特殊政策,吸引优秀的教育资源进入农村地区,鼓励城市教育机构与农村学校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第三,加强城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常州市可以通过培训计划和奖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工作,提高农村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
此外,可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
最后,加强城乡教育设施布局均等化的监测和评估。
常州市可以建立城乡教育设施布局均等化的监测指标体系,并定期对各个区县的教育设施布局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总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均等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常州市教育设施布局均等化问题的研究,可以为解决城乡教育不平等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建议。
社会工作会议上领导讲话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对 2021年全市社会建设工作情况和 2021年主要任务进行汇报。
一、去年我市社会建设的基本情况2021年,我们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核心任务和创建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的奋斗目标,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南方日报》发布的《珠三角竞争力2021年度报告》中,我市在社会治理方面名列第一。
(一)坚持立足现实、统筹推进,系统谋划社会建设全局市委市政府把社会建设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根据我市区域位置、行政架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实际情况,系统谋划,强力推进社会建设各项工作。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建华书记、宝成市长、姚康副书记等市领导多次率队赴省社工委,积极争取省的指导和支持。
去年6 月,我市与省签订共建协议,成为目前全省唯一与省社工委全面共建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的城市。
为推动共建工作的落实,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动员大会,建华书记和宝成市长率领市四套领导班子到各镇街开展点评和检查督促工作。
二是建立组织机构。
我们及时组建市社工委,调整充实 45 个市直单位成为市社工委委员单位,加大了工作的统筹力度。
各镇街于去年 6 月底前全部成立了社工委,配齐配强工作队伍,推动村和社区设立社会建设工作指导员,搭建起纵向到底的组织保障体系。
成立了市社会工作咨询委员会,组建了民情志愿服务队伍,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三是完善政策体系。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意见》及七个配套文件,明确了全市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同时,制定了有关任务分工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部门分工,确保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出台了农村综合改革“1+5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1+X+Y ”、社会组织“1+N ”等系列政策文件,为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
四是主动先行先试。
探索以社会组织形式成立了东莞社会建设研究院。
构建基于公众满意度导向的服务型政府——以广东东莞市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服务型政府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和政府官员广泛探讨和研究的话题之一。
服务型政府是指政府在其服务职能和公共服务中贯彻以人为本、以市民为中心的理念,提供高效、便民、优质的公共服务,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推动政府现代化、优化治理体系和提高政府能力水平的重要方向。
东莞市是广东省面积最小、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其建立当前覆盖所有行政区域的服务型政府是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样本之一。
作为制造业大省的东莞市,政府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向市民提供高质量、便捷的方向转变。
因此,在深入研究东莞市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取得成果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公众满意度为导向,构建服务型政府,对推进区域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开题报告旨在以东莞市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公众满意度为导向,提升东莞市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具体研究目标如下:1.分析东莞市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现状和问题,探究其服务水平和公众满意度水平。
2.研究东莞市服务型政府建设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分析其应对问题和取得成果的原因和机制。
3.探讨以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对提高东莞市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作用,并从政策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推动东莞市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2.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基础和应用价值,为全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
其中,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主要是对东莞市服务型政府建设进行深入分析,以了解其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已经取得的成果等方面的情况;而问卷调查则是对东莞市公众对其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进行量化研究,并据此探讨如何以公众满意度为导向构建服务型政府。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及城乡效率差异研究共3篇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及城乡效率差异研究1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及城乡效率差异研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与农村的差距逐渐拉大。
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和服务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
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和质量问题尤为突出。
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公民基本权益,提供的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在内的一系列公共服务。
这些服务是城乡居民享有的权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标志。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共服务水平不足。
城乡居民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地区在公共卫生、文化体育等领域存在着较大的服务缺口,甚至出现了“一日诊所”。
二是公共服务平衡差。
城乡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的权利不平衡,城市大多数居民能够享受到高质量、全面的公共服务,而农村地区则相对落后,与城市的比较明显。
三是公共服务缺口大。
以医疗卫生为例,我国医院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尚未完备,服务能力和质量明显不足。
四是公共服务的差异。
城市居民相对于农村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更多,且服务质量更高,这造成了城乡居民的经济差距。
此外,由于不同行政区域之间人口、财政等基础条件的不同,不同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综合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对我国城乡公共服务的现状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布局,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权利,根据居民需求和基础条件,建立完备的服务网络,搭建各层级医、教、保、卫、文五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形成城乡公共服务的良性循环。
其次是要提高服务的供给质量,此时关键是要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公共服务领域的多元化竞争,建立具有竞争性的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合理分配资源,优化整合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品质。
最后是要提高公共服务的使用效率。
各地要加强人才培养,结合区域特色培养和吸引一批基层医疗、教育和文化设施服务的职业人才,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进一步优化城乡公共服务。
第30卷第3期2018年6月广东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Vol.30No.3Jun.2018收稿日期:2018 02 27作者简介:邓春玉(1963 ),男,吉林临江人,东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经济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问题;王悦荣(1964 ),女,吉林公主岭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管理问题㊂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研究以东莞市为例邓春玉1,王悦荣2(1.东莞市社会科学院,广东 东莞 523083;2.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000)摘要:基于国家‘ 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的界定,参考‘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技术指南“(2016版),运用综合评价㊁民意调查等方法,对东莞市及广东其他地级以上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研究显示: 十二五”时期东莞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总体呈逐年提升趋势,年均升速为7.4%;总体水平排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第6位;民意评价等次为 中等偏上”水平㊂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首要的是强化产业发展质量与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和补短板意识,将基本公共服务成本㊁效率㊁清单㊁质量管理纳入政府职能和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管理 三个能力”和 三个水平”㊂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发展态势;民意调查;比较评价;管理建议中图分类号:F2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533(2018)03-0082-09DOI :10.13975/ki.gdxz.2018.03.012公共服务质量概念始于西方国家公共部门质量管理,表征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回应性㊂具有效率㊁效益㊁效果㊁公开㊁公平㊁公正的核心价值取向㊂公共服务质量事关政府民生政策与管理质量,涉及政府公共财政投入㊁人力资源投入㊁服务设施投入的品质与效率㊁效益的最大化㊂美国于1993年颁布了 设立顾客服务标准”行政令,质量化管理已成为美国㊁英国㊁日本㊁韩国发达国家公共服务管理的基本模式㊁已成常态㊂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质量管理㊂国家质检总局‘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技术指南“(2016版)的编制,‘2014年华东地区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报告“的发布,标志着公共服务质量管理工作正式上升为政府行为㊂一㊁公共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国家质检总局借鉴国内外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编制的‘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技术指南“(2016版),是目前为止政府对公共服务质量进行监测㊁评价最具权威性的指引㊂‘指南“关于公共服务含义的界定及其质量监测领域的选取㊁指标的编制㊁评价工作的规28范对于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㊂[1]‘2014年华东地区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报告“对于开展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工作具有范例意义㊂学者对于公共服务质量的评价研究高度关注,取得一系列成果㊂2010年以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㊁博士生导师陈振明带领的团队对公共服务质量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㊂从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角度,选取公共教育等10个领域,构建三维三级指标体系对厦门市公共服务质量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持续改进的建议;[2]对持续改进公共服务质量的方式(服务质量测定㊁认证㊁流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我国在未来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将持续改进公共服务质量作为新的战略与策略纳入到改革议程中来提出了建议;[3]对国内外公共服务质量奖的兴起㊁沿革与现状进行了描述,对国外四个典型的公共服务奖项 联合国公共服务奖” 欧洲公共部门奖” 美国政府创新奖” 加拿大卓越公共服务奖”的设计与实施及其经验进行了深入剖析;[4]对漳州行政服务标准化的创新实践进行了剖析,指出漳州的创新实践为 公共服务质量管理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本土案例,行政服务标准化的实质是促进行政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不断满足民众对高质量行政服务的需求,并为行政服务质量改进提供了新机制㊁新途径及新方式”[5]㊂英国赫尔大学博士生陈文博对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问题进行了综述研究,[6]对英国医疗卫生领域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机制建设的经验进行了分析㊂[7]李彬等从时空差异的角度对辽宁省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进行了测度和分析㊂[8]史卫东等从空间差异的角度对山东省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进行了测度和分析㊂[9]赵大海等从公众满意度测评的角度对国内外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测评进行了综述研究,并以我国大城市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测评为例构建了指标体系进行了测评㊂[10]上述学者的综述研究和实证研究对于东莞及其广东地级以上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评价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㊂二㊁东莞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发展态势按照国家‘ 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的界定,对东莞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评价选取教育㊁医疗卫生㊁文化体育㊁社会服务㊁残疾人服务5个领域,从提升质量实际出发,构建了由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㊁基本公共教育㊁基本医疗卫生㊁基本公共文化体育㊁基本社会服务㊁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6个一级指标㊁80个二级指标的分析评价框架㊂以2010年 十一五”末为基年㊁2015年 十二五”末为报告年(数据源于东莞统计年鉴),测得东莞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发展态势(见表1)显示:表1.东莞市2011 2015年公共服务质量指数项目20112012201320142015财政支出106.1105.5119.4122.8139.1教育99.098.297.0101.4104.2医疗卫生102.5109.0112.4110.9110.5公共文化体育102.0182.4169.2190.3200.5社会服务109.5135.5134.1143.5160.3残疾人公共服务93.096.4125.7134.2142.5总指数102.0121.2126.3133.8142.9 十二五”时期,东莞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总体呈逐年提升趋势,年均提升速度为7.4%,高于7.3%的人均GDP年均增速,低于8%的GDP年均增速㊂其中,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年均提升速度为6.8%,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年均提升速度为0.8%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年均提升速度为2.0%㊁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年均提升速度为14.9%㊁基本社会服务年均提升速度为9.9%㊁38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年均提升速度为7.3%㊂基本公共文化体育和社会服务年均提升速度高于 十二五”时期7.3%的人均GDP和8%的GDP年均增速,质量提升相对较快,基本公共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年均提升速度远低于 十二五”时期7.3%的人均GDP和8%的GDP年均增速,质量提升相对较慢㊂三、东莞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民意评价根据公共服务质量民意评价需求,本次调查(2016年)设计了由政府重视程度㊁均等化程度㊁财政投入水平㊁人力资源素养㊁设施保障能力㊁资源配置效率㊁社会效益7个维度,涵盖公共安全㊁公共教育㊁公共医疗卫生㊁公共文化体育㊁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5个领域和公共服务社会化119项三级调查指标构成的民意调查指标体系㊂问卷发放采取定向发放㊁现场发放㊁访谈发放等方式进行,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9份,回收率为98.9%㊂等级划分按照目前国际通行的民意调查的赋值原则进行,80分以上为优秀水平,70 80分为良好水平,65 70分为中等偏上水平,60 65分为中等偏下水平,60分以下为较低水平㊂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显示:居民对东莞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处于中等偏上水平㊂从调查的7个维度看,居民关于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视程度评价最高,评价等次为良好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人力资源素养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保障能力㊁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水平㊁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5项指标评价等次处中等偏上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产生的社会效益评价等次处中等偏下水平㊂居民关于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工作重视程度的评价最高,说明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工作得到了居民的认可,但是基本公共服务产生的社会效益评价相对不高㊂从调查的5个公共服务领域和公共服务社会化方面看,基本公共教育评价最高,评价等次为良好水平;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㊁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㊁公共服务社会化评价等次处中等偏上水平;残疾人生活保障㊁公共安全管理评价等次处中等偏下水平㊂居民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评价最高,说明居民对东莞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努力认可度较高,但是残疾人生活保障㊁公共安全管理认可度不高,说明需要进一步强化㊂(一)基本公共服务政府重视程度㊂居民对公共教育㊁公共文化体育㊁公共安全和公共医疗卫生四个领域政府重视程度评价等次为良好;对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化和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政府重视程度评价等次为中等偏上;其中,对政府公共教育重视程度评价最高㊂居民对市委市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得到了较高程度的认可㊂居民认为还需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的具体项目主要集中在:社会治安发案率的控制,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向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购买养老服务㊁残疾人救助服务㊁公共文化体育服务㊁社区综合服务㊁公办学位等方面㊂(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㊂居民对公共教育㊁公共文化体育和公共医疗卫生均等化程度评价等次为中等偏上;对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服务均等化程度评价处中等偏下水平;其中,对公共教育均等化程度的评价最高㊂居民认为应进一步提高均等化程度的具体领域主要集中在人力㊁设施区域配置和公平享有机会方面㊂具体表现在:社区与工业区警力和设施配置,户籍居民与异地务工人员子女享有公办高中(含中职㊁技校)以下教育机会,优质学校设施和教师资源区域配置,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人力和设施资源区域配置,户籍居民与异地务工人员享有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机会,户籍居民与常住非户籍居民享有养老服务㊁残疾人社会救助服务机会等㊂(三)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水平㊂48居民关于公共教育投入水平的评价最高,评价等次为良好;对公共医疗卫生㊁公共文化体育㊁公共服务社会化和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水平评价等次为中等偏上水平;对公共安全投入评价等次为中等偏下水平㊂居民认为还需进一步提高财政投入水平的具体项目主要集中在人力㊁设施提升水平的投入㊂具体表现在:社会治安㊁公共安全保障设施投入,公共文化体育场㊁馆㊁站㊁设备管理维护经费投入,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投入及场所㊁设施建设投入,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以及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残疾人救助服务的投入㊂(四)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㊂居民对公共教育㊁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等次为中等偏上;对公共文化体育㊁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化和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等次为中等偏下;其中,对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最高㊂居民认为需要提高配置效率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集中在公共医疗卫生㊁公共文化体育和公共安全的区域科学化和精准化配置,减少资源闲置浪费㊂(五)基本公共服务人力资源素养㊂居民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人力资源素养评价最高,评价等次为良好水平;对公共服务社会化㊁公共医疗卫生服务㊁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和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服务人力资源素养评价等次为中等偏上;对公共安全服务人力资源素养评价等次为中等偏下㊂居民认为应当进一步提高素养的服务工作人员主要集中在:警务人员,初中教师,公共文化体育场㊁馆㊁站㊁中心服务人员,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社会办基本公共服务机构人员等㊂(六)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保障能力㊂居民对公共教育设施保障能力评价最高,评价等次为良好;对公共服务社会化㊁公共医疗卫生㊁公共文化体育㊁公共安全和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保障能力评价等次为中等偏上㊂居民认为应进一步提高设施保障能力的具体项目主要集中在:公共安全设施,公共文化体育场㊁馆㊁站㊁器材㊁设备维护和更新,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设施保障㊂(七)基本公共服务社会效益㊂居民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产生的社会效益评价最高,评价等次为中等偏上;对公共文化体育㊁对公共服务社会化和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社会效益评价等次为中等偏下;对公共安全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社会效益评价等次为低㊂居民认为需提高社会效益满意度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社会治安㊁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公共消防安全事故发案率的控制,幼儿园㊁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效果的提高,医患关系的协调处理,向社会购买社区综合服务㊁养老服务㊁文化体育服务㊁残疾人救助服务㊁教育服务规模的扩大,公益文化活动社会参与面的扩大,大型赛事的社会宣传效益的提高,体育文化养老救助服务的社会享有度㊂四、东莞与广东其他地级以上市比较评价构建由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㊁基本公共教育㊁基本医疗卫生㊁基本公共文化㊁基本社会服务㊁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6个一级指标㊁59个二级指标的分析评价框架㊂选取 十二五”末2015年数据(数据源于广东统计年鉴和广东社会统计年鉴),运用加权TOPSIS综合指数法(常用方法,略)[11]测得21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指数(见表2)显示:东莞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总体水平排第6位,低于珠海㊁深圳㊁广州㊁中山㊁佛山5市,与东莞市人均GDP广东位序一致㊂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排第6位,低于珠海㊁广州㊁深圳㊁中山㊁惠州,主要因为人均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不高,拉低了位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质量排第6位,低于珠海㊁中山㊁佛山㊁深圳㊁广州;基本卫生医疗服务质量排第5位,低于中山㊁广州㊁佛山㊁深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58质量排第10位,低于珠海㊁清远㊁广州㊁深圳㊁佛山㊁肇庆㊁汕头㊁惠州㊁韶关,除文化站㊁公共图书馆设施排位靠前外,很多人均指标包括从业人员㊁人均藏书量位序都不高;基本社会服务质量排第8位,低于珠海㊁深圳㊁中山㊁佛山㊁广州㊁江门㊁韶关;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排第1位㊂从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规模和人均指标看,相当部分规模指标位居广东前列,总体上规模指标位序好于人均指标㊂表2.广东省21市2015年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指数市别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服务残疾人服务财政支出总指数广州0.7730.7360.5640.4670.5430.8220.651深圳0.7930.6880.5580.5810.5310.8180.662珠海0.9430.6470.6750.6510.4280.9170.710汕头0.4960.5900.4420.2800.1270.6220.426佛山0.8000.7330.5250.4850.3750.6150.589韶关0.4050.5790.4070.4500.1520.5930.431河源0.3120.5200.3320.2820.1200.6090.363梅州0.3390.5600.3660.3230.2350.6060.405惠州0.4720.5860.4070.4310.2400.6640.467汕尾0.2480.5130.2850.2250.0910.5800.324东莞0.6890.6720.4060.4320.5950.6370.572中山0.8670.7500.3790.4860.5430.6700.616江门0.4750.6540.4020.4510.2290.6060.470阳江0.3180.5360.2860.3130.2830.5720.385湛江0.3120.5460.2430.3520.2320.6330.386茂名0.3300.6210.2340.3010.1440.6180.375肇庆0.3790.5730.4630.3710.3200.6090.453清远0.3230.5610.6010.3480.2690.6100.452潮州0.4230.4860.2990.2170.1830.5560.361揭阳0.4180.5520.2400.2610.2260.6080.384云浮0.3390.6140.4040.2690.1470.5860.393 (一)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水平㊂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规模指标位居前列㊁但是人均指标处于中等水平㊂ 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规模较大,均值达到263.6亿元,居广东第4位,低于深圳(907.2亿元)㊁广州(843.5亿元)㊁佛山(273.6亿元)㊂其中,公共安全投入处第4位,教育㊁文化体育与传媒投入居第3位㊁投入较大,医疗卫生投入居第13位㊁投入相对偏低㊂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均值占比为59.4%,处第6位,比揭阳㊁湛江㊁汕头㊁茂名㊁广州分别低5.3㊁4.9㊁4.1㊁2.9㊁0.1个百分点;人均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均值为3179.3元,处第9位,分别相当珠海的35.5%㊁深圳的37.7%㊁广州的49.1%㊁中山的73.6%㊁惠州的77.6%㊁佛山的85.0%㊁韶关的95.1%㊁河源的98.5%㊂(二)基本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水平㊂68教师资源规模和生均指标位序都不高㊂小学教师为20217人㊁处第8位,普通中学教师为27765人㊁中职教师2326人㊁处第6位㊂生工比,中职㊁中学相对偏低,分处第14㊁19位;生师比,中职㊁中学相对偏低,分处第13㊁15位;专任教师与教职工之比,小学㊁中职㊁中学相对偏低,分处第21㊁13㊁20位㊂(三)基本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水平㊂人力和床位㊁设备资源规模指标位居前列,但是人均指标位序相对偏低㊂卫生事业机构工作人员㊁卫生技术人员㊁执业(助理)医师㊁医生㊁注册护士分别为54403人㊁44791人㊁15667人㊁15889人㊁19782人,医院床位为26715张㊁医院万元以上设备为36796台,处第3位㊂千人拥有床位数和卫生事业机构工作人员数㊁医疗机构平均拥有床位数和卫生工作人员数㊁医院平均拥有医生数和床位数㊁医院床位与卫生技术人员之比位序相对偏低,分处16㊁9㊁19㊁17㊁11㊁8㊁19位㊂(四)基本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水平㊂文化用房规模和人均面积相对较大㊁位序较高㊂文化站公用房屋面积为470760平方米㊁处第1位,公共图书馆公用房屋面积为53650平方米㊁博物馆公用房屋面积为73630平方米㊁处第4位,群艺馆(文化馆)公用房屋面积为5550平方米㊁处第21位㊂万人拥有文化机构公用房屋面积为731.3平方米,处第3位,万人拥有文化文物事业机构从业人员数㊁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位序相对偏低,分处第21㊁14位㊂文化文物事业机构从业人员为1305人,处第14位㊂(五)社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水平㊂从业人员规模指标居前列,但是人均指标位序偏低㊂律师为1991人㊁法律顾问为4778人㊁处第4位,调解员为11665人㊁社会组织为3733个㊁处第5位,持证社工为4889人㊁处第3位㊂万人拥有法律援助人员㊁律师(法律顾问)人员㊁公证员㊁调解人员㊁持证社工人数㊁社会组织数量㊁社会团体数量位序相对偏低,分处第21㊁6㊁20㊁15㊁6㊁10㊁21位㊂(六)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水平㊂助残服务人力资源人均指标较大㊁位序较高,但是场所面积指标相对较小㊂体现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的多数助残服务率指标位居广东前列㊂助残志愿者达到3088人㊁处第3位;按比例就业达到6102人㊁处第4位㊂残疾人百人拥有社区康复协调员为1.59人㊁居首位,残疾人百人拥有助残志愿者为8.4人㊁处第2位,残疾人百人拥有体育健身指导员达到0.23人㊁处第3位,残疾人百人拥有康复人才达到1.26人㊁处第4位,每百残疾人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26.7平方米㊁处第5位㊂残疾人持证率为97.5%㊁社区康复服务开展率和社区康复服务建档率为100%㊁个体及其他形式就业率为7.2%㊁公益岗位就业率为1.2%,居首位;社区康复服务率为41.5%㊁残疾人在业率为25.2%㊁按比例就业率为15.9%㊁处第2位㊂五、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的建议目前,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管理,要将基本公共服务成本㊁效率㊁清单㊁质量管理纳入政府职能和质量管理体系,着力在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成本㊁效率㊁清单㊁质量㊁标准化㊁法制化管理上下功夫,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从业人员素养和社会办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要在优化整合政府办与社会办之间㊁政府部门办之间㊁社会办之间㊁市镇办与社区基层办之间财政扶持资源㊁人力资源配置上下功夫㊂具体要提高 三个能力和三个水平”㊂(一)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管理能力㊂1.将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纳入政府质量管理体系㊂质量管理是建设质量强市的基本路径,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管理是加强政府职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㊂基于目前质量强市建设行动计划范围的有限性,从产业与社会质量管理两手都要抓㊁两手都要硬的战略考虑,要进一步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管理意识,更加充分认识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的重要性㊂建议市政府出台78东莞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强市建设行动计划,建设公共服务质量监测平台,形成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监测长效机制,将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管理常态化㊂2.构建东莞特色的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指标体系㊂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的效能如何,监测领域的选择㊁指标设定与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㊂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编制的‘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技术指南“(2016版)和‘ 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结合东莞市的实际,体现东莞特色,公共服务监测可设定为 环境治理㊁公共交通㊁义务教育㊁医疗卫生㊁人口计划生育㊁安全监管㊁养老服务㊁文化体育㊁公用设施㊁残疾人服务㊁就业创业服务㊁信息化服务”十二个领域;可设定公共服务 政府重视程度㊁均等化程度㊁资源配置水平㊁资源配置效率㊁人力资源素养㊁设施保障能力㊁社会效益”七项一级客观指标和调查指标㊂采用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形成公共服务质量客观指数和居民评价指数㊂(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效率管理能力㊂1.将效率管理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管理体系㊂效率与质量是基本公共服务高水平管理与发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加强效率管理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内在途径㊂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效率的关键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㊂东莞市公办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管理,主要是部分领域部分财政专项政策资金的绩效评价和部分领域的整体绩效评价,且这一有限的评价仅局限在公办领域,公办与社会办效率的比较评价还是一个新课题㊂为此,应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效率管理意识,将效率管理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效率公办与社会办比较机制,促使基本公共服务效率管理常态化㊂建议市政府分领域㊁分项目有序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公办效率与社会办效率比较研究工作,为市政府制定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政策提供参考㊂2.建立基本公共服务降成本社会化倒逼机制㊂降成本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基本公共服务效率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要强化建管并重㊁注重服务设施的保养和维护㊁提高使用效率㊂建立基本公共服务降成本社会化倒逼机制是降成本提效率的有效路径㊂东莞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成本测算结果(见表3)显示:人力成本,小学至高中阶段,教育部门办学高于社会办学;资金成本,教育部门办学都高于社会办学㊂基于测算结果,建议市政府全领域㊁常态化开展公共服务政府办与社会办成本监测工作,建立公共服务降成本社会化倒逼机制,倒逼政府办公共服务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㊂表3.东莞市2014年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标准人成本(均值)教育等级办学性质人力成本(个/百生)资金成本(元/生)教职工教师总成本行政成本工资成本学前教育教育部门办13.37.211760.13320.05670.3社会办14.67.77254.12374.74344.6小学教育教育部门办6.15.511229.82488.76764.4社会办4.63.63669.91357.91997.9初中教育教育部门办8.67.520367.34590.39847.9社会办5.84.66373.13217.12613.8高中教育教育部门办7.77.118694.45747.99683.2社会办6.66.224835.215361.57411.3中职教育教育部门办6.35.820823.57321.29089.4社会办7.75.79774.63803.54393.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