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350.50 KB
- 文档页数:5
FD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我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外商投资也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本文分析了FD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FDI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我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外商投资也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应正确看待外商投资对我国的影响,以趋利除弊。
一、外商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1.外商直接投资总量的变化给我国带来一定的影响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国的外商投资数量增速惊人。
近几年外商投资数量增速放缓,甚至有些时候出现了减少的现象。
当FDI流入我国数量增多的时候,有关外资威胁中国民族经济安全的论调就开始在各界出现。
当FDI开始减少时,人们又会说是中国吸引力下降造成了这种情况,或者是外资找到了更好的投资方向。
其实对于FDI的变化是一种正常现象,它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相应的发生变化。
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来看,每个国家的外商投资数量都在不断的变化中,不必因为数量的改变而大惊小怪。
而且外商投资也不能仅仅从数量上来衡量。
往往很多人只重视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应该从外商投资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效益的角度来看待外商投资数量的变化。
2.外国资本流动方向各个行业不平均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的项目1171个,而其中工业占投资项目总数的71.67%,合同利用外资占总合同金额的60.21%,外商投资企业个数在制造业中平均占70.59%。
外资投向重点在制造业领域。
利用中国的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低廉的资源价格,相对宽松的环保要求,还有正在逐渐成长的市场。
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些资金是在各种优惠政策的刺激下大量使用国内廉价的土地、劳动力、能源和原材料,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国内能源源材料供应的紧张。
而且,由于相当一批企业从事原料药、化工和塑胶制品的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
但这类中小型加工企业主要是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少参与争夺国内市场。
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作为全球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逐渐成为各国争夺外资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FDI目的地之一,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意义外商直接投资是指投资人购买或参股本国以外的企业、工厂、实物资产、技术或资讯,为其自身的经营或管理目的投资经营。
外商直接投资通常是跨国公司扩张国际业务的一种方式,也是跨国公司获取新的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力的一种途径。
外商直接投资的意义首先体现在投资经济的促进作用上。
外来资本的注入可以刺激本地经济的发展,加速本地工业的升级换代,同时也会激发出一定的创新力和动力。
其次,在推动国际间分工与互动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通过跨国公司的管理和创新经验,在国际间提高经济效率、资源配置合理性和市场营销效果。
最后,外商直接投资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提升整体就业水平和社会福利,并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国内以及全球经济系统的稳定性。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促进经济转型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引进外部资本和生产技术的重要手段,能够助力本地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的调整和升级。
以中国IT产业为例,由于国内企业技术和研发实力与国外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外商直接投资为该产业注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模式和资本,对中国IT领域的快速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优化投资环境为了吸引FDI,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如缩短审批时间、降低税率、提高技术转让标准等,从而使中国成为了FDI的热点目的地。
作为FDI的主要接收国,中国对FDI经营方式的完全开放、投资审批日趋简化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度重视等方面的成功实践,极大地加强了国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任感,促使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来到中国。
FDI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发展速度之快,被称为“中国奇迹”。
而在这一高速发展的背后外商直接投资功不可没。
外商直接投资从无到有,截止2015年中旬累计实际投资金额达到330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已经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
在目前我国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重新审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对高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FDI的概念FDI英文全称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国直接投资。
FDI是现代的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FDI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用于他国的生产或经营,并掌握一定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也可以说是一国(地区)的居民实体(对外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在其本国(地区)以外的另一国的企业(外国直接投资企业、分支企业或国外分支机构)中建立长期关系,享有持久利益并对之进行控制的投资,这种投资既涉及两个实体之间最初的交易,也涉及二者之间以及不论是联合的还是非联合的国外分支机构之间的所有后续交易。
主要有三种跨国投资的方式,第一种是在国外直接新建一个跨国公司,也就是俗称的绿地投资;第二种是建立跨国合资企业,也称作联合经营;第三种则是跨国并购。
投资跨国公司是FDI的主要形式。
到1999年为止,5.3万跨国公司约有3.5万亿美元资产。
且跨国公司的投资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且基本上分布于日本,美国,欧盟三极之中。
日本早前的FDI主要投资于东南亚,80年代后,80%投资于美国,20%投资于欧洲。
现在为中国的第四大外资来源国。
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对外投资趋缓。
二、中国FDI当前现状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区域分分布的特点:(1)沿海地区分布密集,内陆地区较少(2)中心城市附近多,其他地区少(3)经济发达地区多,落后地区少。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推进的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战略,在开放政策上实行优先发展沿海地区,特别是几个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
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作者:曹晓祎申玉伟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年第09期【摘要】我国加入WTO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中国成为全球经济体中对FDI最具有吸引力的国家。
为了更深入地探究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通过对1985~2015年共30年间的数据进行选取,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在时间序列基础上进行经济增长和FDI两个变量的动态计量分析。
分析结果指出:外商直接投资(FDI)在经济增长等方面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这侧面说明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所施行的“引进来”政策的有效性,也证实了今后要继续坚定地扩大开放程度,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全球竞争需要更宽广、更深刻的实践。
【关键词】FDI;经济增长;VAR模型;脉冲响应【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9-0012-020 引言我国加入WTO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1世纪初期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下属的“全球投资前景评估机构”指出中国成为全球经济体中对FDI最具有吸引力的国家。
自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虽然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国外投资者对我国的投资热情是没有减少的,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吸收了较多的外商投资。
FDI受到了我国学者的关注,其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效果尤其受到关注,很多学者进行了各种实证研究。
沈坤荣和耿强(2001)使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进行研究,针对内生经济增长、技术外溢和对外商直接投资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
江锦凡(2004)通过经济增长模型估计中国的GDP增长,最后得出结论为1%的GDP增长中有19.3%来源于FDI。
1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理论1.1 VAR模型应用干扰模型和传递函数模型因为经济系统所呈现出的信息的反馈性受到阻碍,在实践基础上,被解释变量的时间路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解释变量的时间路径产生影响。
浅析FDI在中国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FDI(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1. 引言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是指跨国公司或者个人在其他国家建立或者购买企业,并对其进行管理和运营的投资行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向来是全球最受欢迎的FDI目的地之一。
本文将从FDI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2. FDI在中国的发展现状2.1 FDI的总体情况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近年来,中国吸引了大量的FDI。
以2022年为例,中国吸引了超过1.3万亿美元的FDI,位居全球第二。
这一数据表明,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2 FDI在不同行业的分布FDI在中国的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创造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等领域。
创造业向来是中国吸引FDI的主要领域,其吸引力源于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相对便宜的劳动力成本。
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则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2.3 FDI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中国的FDI在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沿海地区向来是FDI的主要集聚地,其中华东地区特别突出。
这主要得益于沿海地区的发达的交通和基础设施以及相对开放的经济环境。
同时,近年来,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也在加大吸引FDI的力度,通过政策优惠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吸引更多的外资。
3. FDI在中国的发展趋势3.1 服务业的FDI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因此,服务业领域将成为未来FDI增长的重点。
例如,金融服务、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领域的FDI将会持续增长。
3.2 创新驱动的FDI增长中国正在加快从创造大国向创新大国的转变,创新驱动的FDI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外国企业将更加愿意将技术和研发中心设立在中国,以便更好地参预中国市场和创新生态系统。
3.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中国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如“一带一路”倡议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为FDI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FDI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作者:刘云鞠濛忆冯鹭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18期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外国直接投资(FDI)发展迅速,同国际贸易、技术转让一起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日趋改善,越来越多的外企来华投资,我国利用外资的成效已经十分显著。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来说,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我国应该采取有效利用外资的对策,以便更大程度上发挥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降低或避免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危害。
关键词:FDI;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02一、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一)我国吸收外资的数量和金额80年代之前,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仍旧比发展中国家的多,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待外资投入政策的改变,从拒绝排斥到将融合外资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因而国际直接投资逐渐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获取国际资本的主要方式。
FDI占资本总流量的比例正在逐步提高。
FDI政策不断完善,中国近年来吸收FDI的量在整体上是呈现大幅上升趋势的,中国已经是吸收外资较多的国家。
截止2012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45267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37.16亿美元。
中国商务部外资司2013年的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1-3月份全国吸收外资投资统计中,我国最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5467家,同比下降10.36%,但是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300.05亿美元,却比同期增长1.44%。
3月,全国最新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2907家,同期相比下降19.6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45.21亿美元,同期相比增长5.65%。
(二)外商投资的主要产业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外来直接投资目标国中,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的产业结构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虽然中国的外资投资量仍位居亚洲第一,其中的是制造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而服务业比重相对快速增长,是外资企业投资的产业最主要变化。
浅析FDI在中国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FDI在中国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引言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跨国公司或个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投资并控制或参与经营活动的行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了大量的FDI,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FDI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浅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FDI在中国的发展现状1. FDI的总体情况根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吸引了超过1400亿美元的FDI,位居全球第二。
这一数字显示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FDI流入国之一的地位。
2. FDI的行业分布中国吸引FDI的行业主要包括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信息技术行业等。
制造业一直是中国吸引FDI的主要领域,其优势包括劳动力成本低、市场规模大以及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支持政策等。
3. FDI的地区分布中国的FDI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上海和江苏等地。
这些地区拥有发达的交通和基础设施,以及相对较高的人口密度和消费能力,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4. FDI的来源国分布中国吸引的FDI主要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等地区。
亚洲国家,特别是香港、新加坡和日本等,一直是中国吸引FDI的主要来源。
三、FDI在中国的发展趋势1. 持续吸引FDI的政策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支持,以吸引更多的FDI。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出更多的开放措施,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提高外资在金融、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比例限制,以进一步吸引外资。
2. 投资重点的转变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未来FDI的投资重点将逐渐从传统制造业转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和绿色环保等领域。
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倡议,将进一步推动FDI在高新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资。
3. 区域发展的差异化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存在差异,未来FDI的发展也将呈现出差异化的趋势。
浅析FDI在中国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引言概述: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跨国公司或个人在一个国家的企业中进行的投资行为。
FDI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浅析FDI在中国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FDI在中国的现状:1.1 FDI的规模与增长:中国吸引FDI的规模逐年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FDI目的地国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吸引的FDI从2000年的约400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约1400亿美元。
1.2 来源国分布:中国吸引的FDI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欧盟国家等。
同时,近年来,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成为中国的重要FDI来源国,如韩国、新加坡等。
1.3 行业分布:中国吸引的FDI涵盖了多个行业,包括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
制造业一直是中国吸引FDI的主要领域,但近年来,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也成为FDI的热点。
二、FDI在中国的发展趋势:2.1 服务业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服务业对于FDI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特别是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将成为未来中国吸引FDI 的重点。
2.2 创新驱动的引领: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将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因此,未来中国吸引FDI的重点将逐渐从传统制造业转向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型企业。
2.3 区域发展的差异化: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因此,未来FDI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区域发展的差异化。
一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将通过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FDI。
三、FDI在中国的挑战与机遇:3.1 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将影响FDI的流动和投资决策。
中国需要积极应对全球经济变化,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预测的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FDI。
3.2 本土企业竞争压力: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对于外资企业来说,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作者:黄宁李娅
来源:《北方经济》2008年第19期
FDI对于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很早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学者们主要依据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沿着两方面进行:一是基于古典增长提出的“两缺口”模型研究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二是在内生及新制度增长理论框架内基于FDI“综合要素”的作用,研究FDI外溢效果所形成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
国内学者研究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影响在沿着上述两方面的基础上,从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是什么样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到底如何、决定FDI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机制是什么、对比FDI与国内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有什么不同之处、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与其它国家相比有什么差异、FDI对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如何等方面进行。
一、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总体判断
近期研究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大部分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或利用不同的方法都认为FDI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经济变量,FDI有效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
胡祖六(2004)认为FDI是解释2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奇迹重要因素之一。
杜江(2002)、陈浪南、陈景煌(2002)分别有效需求和总供给的经济理论出发,建立相应的模型,都认为FDI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田梦飞(2005)运用科克伦一奥克特方法纠正了可能存在的虚假回归现象,分析认为FDI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任永菊(2003)、杨海燕(2005)、薄文广(2005)、王晶等(2006)、姚树洁等(2007)、岳书敬(2008)等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认为FDI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正向均衡效应以及单向因果关系,FDI的增长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即FDI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影响程度
国内学者在通过实证方法分析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时,所选择的实证资料都比较集中在改革开放后的近20多年里,所使用的方法有所差异,实证所得到的具体影响程度有较大差异,最高的接近20%,最低只有2%(如表所示)。
也有许多学者认为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在降低的,如沈桂龙(2007)。
三、FDI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机制
决定FDI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机制是什么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古典增长模型和新增长模型中所涉及的增长要素而进行。
沿着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模型,利用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在于FDI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
而FDI对东道国资本结累的效果取决于FDI是否对国内投资形成挤出效应。
国内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的结论在挤出效应方面大致相同,而在挤入效应方面大相径庭。
王志鹏、李子奈(2004)构建了FDI对国内投资的绝对挤入挤出模型,分析认为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都不显著,即FDI增加了中国的资本结累,也就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
张天顶(2005b)根据总量生产函数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认为FDI与中国国内资本形成之间存在互补性,FDI每增长1%,会带动约为0.204%中国国内资本形成的增加。
杨新房等(2006)计量研究表明FDI虽然对我国国内资本的“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并存,但总体上有一个“净挤入”的效果,因此,从资本形成的角度来看,FDI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沿着新增长理论,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FDI各方面的溢出效应。
学者们普遍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比较一致,FDI各方面的溢出效应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余永定(2004)认为FDI对于中国资本结累的贡献是有限,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是比较高的,即FDI快速提高了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而有效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
代谦、别朝霞(2006)认为FDI能否
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增长依赖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只有辅之以较快速度的人力资
本积累。
FDI才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增长。
姚树洁等(2006)利用中国的数据证明了所提出的两个假设,从而说明了FDI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FDI是否有利于技术进步。
四、FDI与国内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比较
基于FDI是“综合的要素”,能形成对增长要素的一系列外溢作用,有效促进东道国影响经济增长,但在比较FDI与国内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研究中,近期早一点的研究结论与晚一点的存在不一致。
胡祖六(2004)指出中国引进FDI相对于国内总投资而言,绝对额不是那样出色,FDI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赖明勇等(2002)研究表明FDI和国内投资都具有显著经济增长效应,但两者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却不同,FDI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效应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而国内投资主要通过资本积累效应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张桂香(2005)通过实证分析也有相似的结论,认为虽然整体上看中国FDI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比总体投资的推动作用要小很多,FDI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是高效的。
罗长远(2006)认为相对于国内资本来说,尽管FDI作为“投资”本身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并不显著,但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催化剂”的性质。
靳涛、沈斌(2008)认为国内非国有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国有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的作用也较为显著。
而国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托动作用在三者中最为不明显。
庞英等(2008)研究表明民族资本的效率优于FDI,民族资本是推动转型期中国未来经济持续高效增长的主要动力。
五、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其它国家比较
在研究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横向比较中,主要集中在与印度的比较研究上,研究结论主要认为中国通过吸收FDI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没有印度的更有利于经济增长,印度吸收的FDI促进经济增长的效率更高。
谢兴龙等(2005)采用线性及线性变换回归模型,考察了中国、印度和巴西这3个经济转型国家的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中国、印度和巴西,而在单位FDI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排序中是印度、中国和巴西。
王菲、李庆利(2005)通过比较中国与印度吸收FDI的经济增长路径,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遵循着“FDI——出口增长——经济增长”这样一条非持续发展的逻辑主线,而“印度模式”注重自生能力的方式,更加有利于经济稳定、持续地发展。
李大伟等(2006)从规模、结构等多个角度对中国和印
度利用FDI的绩效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虽然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高于印度,但印度的FDI利用效率高于中国。
尹翔和王英(2006)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分析中国与印度FDI 和GDP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认为尽管中国规模巨大FDI(印度的10倍以上)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有积极作用,但是印度数量极少的FDI也能高效地作用于印度经济增长。
六、FDI对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以国内不同经济区域为背景的FDI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主要是基于FDI的区域分布与区域经济增长水平的关系,集中研究了FDI对国内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以及FDI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程度差异,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基本都认为FDI中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且FDI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李萍、李未无(2002)认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FDI有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东部地区外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为25.1%,西部外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2.6%。
李具恒(2004)根据武剑(2002)的各地区FDI投资效率的不同,分析认为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东高西低”的基本格局。
杜江等(2004)建立以东中西地区的FDI为解释变量和以各区域GDP为被解释变量的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认为每1元的FDI可以使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增加
13.44、52.72、57.03元的GDP,并从FDI的产出弹性中认为东部的FDI每增加1%,东部的国内生产总值就会增加0.54%,而中西部的FDI每增加1%,对应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仅分别增加0.379%和0.366%。
米运生、程昆(2007)分析认为中国FDI边际生产效率从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依次递减;FDI区域经济贡献则按中部、东部、东北和西部依次递增。
岳书敬(2008)东部地区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中西部地区。
七、简要评述及研究发展方向
在FDI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内,国内学者近期研究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结论,认为FDI在对国内资本形成没有净挤出效应的基础上能有效增加国内的资本积累,特别是FDI的“一揽子”外溢效应,使得FDI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FDI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只是在实证分析中由于分析模型的构建和数据样本的选择不同,实证研究FDI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程度存在较大不同。
同时学者们研究也认为中国利用FDI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和中国各区域FDI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