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机会-香港社区组织协会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8
甚麼是社區基金會?•社區基金會是一個獨立運作,享有慈善稅務豁免,並由公眾人士支持成立的公共公益組織。
基金會成立的目的,是要協助特定的社區建立不同種類的永久慈善基金,以應付社區長遠及多元的服務發展需要。
•社區基金會的長遠目標,是要幫助社會中不同類型的捐贈者成立大額及永久保存的慈善基金。
基金會更會替這些本土捐贈者提供相關的支援服務,以協助他們達致所期望的公益目標。
社區基金會如何運作?•社區基金會的撥款資金主要由投資所得的利息累積而成。
基金會透過不同形式的資助,為各式各樣的公益活動提供支援,以應付社區不斷轉變的服務需求。
當社區出現重大問題時,社區基金會更可充當促導者、召集者和中介者的角色,為捐贈者及資助機構提供合適的支援。
•社區基金會擁有獨立的管治及行政架構,並能充分反映社區的整體意見,這種「社區共同參與」的願景更會凌駕於個別人士或團體的利益。
多元捐款選擇社區基金會可籌建不同種類的慈善基金:1.無限制基金 (Unrestricted)捐贈者授權社區基金會可自由運用每年的基金收入,以應付各種各樣的社區問題。
無限制基金因而能夠更有效滿足不斷轉變的社區需求。
2.項目基金 (Project Funds)透過與捐贈者緊密接觸,基金會與捐贈者共同找出社區有待解決的問題,並成立特定項目基金以應付該項社會需求;基金本金將會全數用於滿足該項目的撥款需求而不會永久保存。
3.特定領域基金 (Field-of-Interest)社區基金會選定特定的服務範圍,如教育、青少年或環保等以供捐贈者選擇,並授權基金會揀選合資格的資助機構或受益人。
4.指示用途基金 (Donor-advised)捐贈者會積極參與撥款工作,向社區基金會提出清晰的撥款建議,指示每年資助項目或受益機構。
5.指定機構基金 (Designated)捐贈者指示社區基金會將基金每年的收入捐贈予特定的機構。
此項捐贈是永久性的,期間並不會動用基金的本金。
6.機構永久基金 (Agency Endowment)其他非牟利組織可將它們的永久基金存放於社區基金會,由基金會負責管理及投資工作,基金會則會定期將每年的投資收益分派給這些非牟利組織。
经验交流:香港先进社区经验2017年经验交流:香港先进社区经验导语:借鉴香港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有利于居民自治、行政事务、服务居民的社区管理机制,通过调研,加深了对香港社区建设情况的认识,学到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一、香港社会工作的情况香港的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最早出现于1950年,到1972年社会福利署出台政策规定只能聘用受过训练的社工毕业生从事助理社会福利主任一职,社会工作才正式开始。
在香港,“社会工作”是指以助人自助为宗旨,强调尊重人的价值,帮助人们“自助”,运用专业化的工作手段和方法,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开展社区工作、社会福利、社会互助以及司法矫治等活动,预防和化解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香港社会工作组织架构。
香港社会工作组织架构大致可分为社会福利署、社会工作者注册局、社会服务联会、各类社会工作者机构。
社会福利署是代表政府实施各项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计划的'主要职能机构,负责向社会工作者机构进行社会服务计划的项目招标,并跟踪考核计划实施过程。
社会服务联会是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的行业协会。
遍布香港社会各角落的各类社会工作机构则负责提供各种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社会服务。
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则负责社工的注册事宜及处理社工违纪行为。
(二)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的基本情况。
社会工作者注册局(以下简称“注册局”)成立于1998年1月16日,是一个独立自主的非政府组织,不受政府资助,*收取注册费用维持运作。
其具体职责是:制订及检讨注册为注册社工的资格标准及有关注册事宜;处理注册、续期注册及注册社工的违纪行为事宜;备存注册纪录册。
Gh注册局下设行政事务委员会、注册资格及学历评审委员会、专业操守委员会、社会工作者雇用机构参考手册工作小组、督导实习工作小组。
行政事务委员会负责人事、财政、行政事宜及宣传工作。
注册资格及学历评审委员会负责草拟、制订、检讨认可的注册资格标准,评核有关资历,并研究持续进修和专业发展事宜。
香港NGO参与社会服务的经验与启示肖莎[摘要] NGO是香港提供社会服务的主力,政府购买机制是NGO操作社会服务项目的主要方式,依托于NGO的训练有素的社工和义工则是对社会服务事业的有效支撑。
从香港的经验看,在某些社会服务的提供中引入政府购买机制更有利于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
要真正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最重要的是规范政府、商界、NGO三者在社会服务供给中的职责,扩大社会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空间,构建政府、NGO、商界以及公民个体均参与的社会服务多方合作模式。
[关键词] NGO;社会服务;香港; 政府购买;社会管理[基金项目] 本文为东华大学201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政社合作模式下社区社会组织的运作逻辑”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肖莎,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一、香港NGO与社会服务的共生发展香港是中西文化交汇之地,华人传统的慈善观念源远流长,同时又受到西方基督教文化和管理模式的影响,NGO发育较典型。
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初,大量人口涌入香港,大规模救济工作变得刻不容缓,此阶段的社会服务主要依靠宗教团体和慈善团体这类NGO的运作,如街坊福利会(kai-fong welfare associations)得到很大发展,其中心工作是开办义学、赠医施药、派发衣食。
政府在社会服务方面的责任,除最基本的实物救济外,重点是感化服务、领养服务及保障妇孺工作。
20世纪70年代以后,除了贫困问题,移民的归属感问题、安老、青少年活动参与等问题在社会发展中逐渐显露,社会产生不稳定因素。
认识到单靠政府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政府逐步增加对NGO的利用以及资助,香港社会服务事业因此得到迅速发展。
社会服务主要由NGO提供,但由政府提供大部分经费来源。
根据香港社会服务联会①的调查,1973、1974 年度,接受调查的32间志愿机构中,海外捐款减至总收入的14%,政府的补助所占的比例增至43%[1]。
香港十佳公益组织1 ) 香港公益金………………………………………………………………P2 – P52 ) 东华三院…………………………………………………………………P6 – P10 3)保良局……………………………………………………………………P11–P13 4)香港红十字会……………………………………………………………P14–P17 5)香港乐施会………………………………………………………………P18 - P19 6)香港奥比斯………………………………………………………………P20–P21 7)世界宣明会………………………………………………………………P22–23 8)绿色和平…………………………………………………………………P24–P26 9)护苗基金…………………………………………………………………P27–P28 10)香港青年协会……………………………………………………………P29 - P30根据香港《税务条例》第88条,团体经营任何业务的利润,若其大部分使用到香港作慈善用途,该等利润便可以获豁免纳税,而此组织可称为慈善团体。
香港其中十间大型公益组织如下:1)香港公益金(The Community Chest /)简介香港公益金为成立于1968年11月8日,至今有接近43年历史。
由于六十年代初的香港人口激增、贫穷、疾病、失学,家庭暴力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而当时香港的社会福利架构并不完善,志愿机构多花大量资源于行政及筹募善款,造成恶性竞争。
已故唐炳源议员、已故冯秉芬爵士夫人、何瑾爵士夫人,以及孙秉枢博士等提出「福利银库」概念,统一筹募经费让各机构专注发展服务。
公益金是一间非政府、非牟利、财政资源独立及管理自主的机构。
它担任的角色为:-向社会人士呼吁,为其资助的社会福利机构筹募捐款,提供服务予有需要的人士-担任捐赠者的信托人,谨慎分配捐款予各会员机构-为捐款者提供统一捐赠服务公益金的行政费用由香港赛马会赞助,因此公益金可在不扣除任何行政费用下,将市民捐款全数拨超过140间会员社会福利机构,估计每年有超过一百七十万有需要人士受惠。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長遠社會福利規劃研討會分組討論::第一組-地區策略分組討論小組討論紀錄:現況分享現況分享:1.地區討論會形式、討論方式、參與人士及人數,各區不同。
形式:有的是100人以上大型分享討論會,有的是30人左右的會議 參與人士:有區內不同界別人士的參與,社工沒有佔主導地位。
討論方式:有的鼓勵從下而上的參與討論,結集意見及對社區的評估,然後制訂工作計劃,有的從上而下,社署很大程度上已經有計劃,參與只屬形式化的活動。
同工的觀察,多反映這些討論會,一方面隨福利專員的工作態度和習慣而有所不同,一方面亦存在著一些客觀的局限。
其一,這些討論會,每年開2-3次會議,難以持久跟進區內的需要;其二,每次討論會,討論範圍非常廣闊,很多問題提出來,但卻沒有聚焦,難以跟進;其三,在地區的層次的工作,當涉及增加額外資源,專員的權利有限,故在推行地區工作方面,可以做的多是微調的功夫,其他更大的調較,特別涉及新增資源的,專員亦無能為力;其四,即使在資源方面能放鬆,專員亦未必願意負起更重的責任。
2.福利及協調小組:屯門的協調小組,下分不同小組,機構在區內的服務單位,按不同的服務組群被分派到這些小組。
在屯門區,所有受資助和非資助機構,同樣可以參與各小組,對非資助服務發展較有利。
地區策略有需要嗎??地區策略有需要嗎1.同工觀察到社署把地區主任,名義上升格為專員,希望藉此增加其在區內的地位,但因為不同的專員有不同的工作習慣和喜好,地區服務的效果又有不同。
地區策略必須要考究的是:我們對福利專員的角色有甚麼期望?2.同工一致認為,現時的限制不少,但專員起碼能夠和應該做的,是向區內服務單位提供資料、數據、以及對這些資料的分析。
他們表示,若能夠在這方面提供更多資料、讓地區需要的資訊更透明化,已經能夠大大的推動地區規劃。
例如,每年三月要完成規劃,可於上一年的十二月舉行會議,提供資料,讓服務單位及工作人員交換意見及作服務的配對。
3.同工認為原則上當然需要有地區策略,但實際上有不少的問題要解決:當地區有機制制訂某一個策略計劃後,機構是否有足夠的彈性,擺脫津助協議而按地區需要配置資源?在機構內部而言,地區的服務單位代表機構在地區參與規劃和推行服務,它們是否有足夠空間或權力,按地區的需要優次,彈性地提供服務?機構的中央與地區單位之間的關係應如何定位?即使地區有觸覺知道地區的特定需要,地區專員是否有足夠的領導能力,在地區上帶領各單位,齊心推行有關的策略?地區專員是否有足夠權力調配更多的資源、或按地區需要改變地區的服務布局?整個地區策略,由地區專員牽頭,但以現時的制度而言,專員如果有更多的權力,理論上可以獨行獨斷,地區策略不能缺少的是地區權力制衡/問責的機制。
地区:中西南及离岛区活动简介
地区:东区及湾仔区活动简介
鱼涌康山花园第六座地下社区复康网络转
地区:观塘区活动简介
地区:黄大仙及西贡区活动简介
九龙黄大仙下龙福楼十四至十五号地下
地区:九龙城及油尖旺区活动简介
地区:深水埗区活动简介
地区:沙田区活动简介
新界沙田马鞍山利安利兴楼地下G2室
新界沙田马鞍山颂安颂智楼地下
新界沙田新翠新芳楼地下
新界沙田新田围丰围楼2楼
新界沙田沥源
贵和楼123,125-140号地下
新界沙田新田围富围楼地下
新界沙田马鞍山耀安耀和楼地下
新界沙田乙明乙明街13号地下及一楼
新界沙田马鞍山颂安颂群楼地下
新界沙田沙角绿鹭楼地下1-8号地区:大埔及北区活动简介
地区:元朗区活动简介
地区:荃湾及葵青区活动简介
地区:屯门区活动简介。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對檢討綜援及社會福利金的意見1. 有效及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為社會上未能自給自足的弱勢社群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使他們不會因為赤貧而三餐不繼、居無定所,是一個仁愛及公義的社會對每一個成員的基本承擔,對於保持社會穩定亦有積極的作用。
2. 我們建議政府設立一個有代表性的委員會對綜援進行全面檢討,以達到下列目標:2.1 維持綜援作為安全網的功能,協助有需要的受助人維持基本生活需要,包括:食物、衣履、交通、教育等。
2.2 設立一個合理、科學化及持之以恆的機制,以制定及按年調整綜援水平,達致2.1段的功能,及避免每次檢討採用不同方法,引起不必要的社會矛盾。
2.3 研究為不同需要的人士提供不同但適切其需要的援助,例如:2.3.1 為七成的年老及殘疾綜援個案提供長期及持續的經濟及社區支援;2.3.2 加強為失業及單親綜援個案提供促進就業及照顧兒童的措施,並鼓勵互助,令綜援發揮「跳板」的作用,協助綜援人士返回勞動力市場。
2.3.3 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多渠道的援助,同時減低市民對綜援的需求。
有關檢討應具透明度,政府並應諮詢市民及相關團體,以取得社會共識。
3. 我們認同社會上每一個組群均應按能力對社會及政府作出承擔,政府現時制訂有關消減財赤的措施時,亦應考慮市民的能力,達到公平、公正的原則,確保綜援繼續為受助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我們認為政府應在六個月內盡快完成「基本生活需要預算」,作為客觀訂定綜援水平的基礎,並且在重新確定每年調整機制以後按通脹或通縮調整綜援金額,維持購買力。
我們作出這個建議,因為:3.1 政府在1999年在沒有跟隨「社會保障援助物價指數」調整機制的情況下,削減多項特別津貼及三人或以上綜援家庭一至兩成標準金額,已破壞原有調整綜援的機制。
3.2 過去七年市民的開支模式有很大改變,政府在1996年制訂的「基本生活需要預算」現時並不合用。
3.3 政府現時提出綜援有11.1%的削減空間,不但沒有計算上一次削減綜援,亦忽略這是由於97至99年間高估通脹及99年後通縮所造成的累積差距,若一次過削減綜援標準金額11.1%,將大大影響本來已經捉襟見肘的綜援家庭,而且受影響的大部分均為老弱傷殘人士及兒童。
香港社团类型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都市,拥有众多多元化的社团类型。
社团是香港人参与社交活动、展示才能和追求兴趣爱好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香港社团类型。
1. 文化艺术社团文化艺术社团在香港非常活跃。
这些社团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举办各类音乐、舞蹈、戏剧、书画等艺术活动,组织展览和表演,为香港市民提供了欣赏和参与的平台。
例如,香港国乐团、香港舞蹈团等就是知名的文化艺术社团。
2. 兴趣爱好社团兴趣爱好社团是香港最为普遍的社团类型之一。
这些社团聚集了一群对特定兴趣爱好感兴趣的人,例如登山、摄影、书法、瑜伽等。
在这些社团中,会员们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分享经验,共同追求兴趣所在。
3. 志愿者社团志愿者社团在香港非常活跃,并且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和参与。
这些社团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提供帮助和支持。
例如,香港红十字会、香港扶轮社等社团都是志愿者社团的典型代表。
4. 商业和行业社团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和商业枢纽,商业和行业社团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社团旨在促进行业发展,提供专业培训和交流机会,为会员们搭建商业合作平台。
例如,香港金融管理师协会、香港零售商会等社团都是商业和行业社团的代表。
5. 学术研究社团学术研究社团在香港的大学校园中非常常见。
这些社团致力于学术研究和知识分享,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和学术竞赛等活动。
香港大学学生会、香港科技大学学术联盟等学术研究社团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6. 体育运动社团体育运动社团在香港非常受欢迎,各类体育运动社团遍布全城。
这些社团组织各类体育比赛、训练和交流活动,为会员们提供了展示体育才华和锻炼身体的平台。
例如,香港篮球协会、香港足球协会等体育运动社团在香港具有广泛影响力。
7. 社会团体社会团体在香港的社区建设和社会服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团体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社区发展和社会问题。
例如,香港区议会、社区发展委员会等社会团体在推动社区和谐、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平等機會委員會的缺失和改革二零零九年九月十日1. 背景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 是根據《性別歧視條例》,於1996 年成立的獨立人權機構,現時負責執行性別、殘疾、家庭崗位及種族四項反歧視法例。
儘管政府給聯合國的報告中,均指平機會是促進人權的機構,但近年平機會上下大都並未按法例目的和政府報告的定性,去理解平機會的人權機構性質。
平機會的機構文化欠專業,態度馬虎卸膊,劃地為牢,主席及委員又迴避向市民問責;加上政府委任主席及委員的過程黑箱作業,經常任人唯親和用人失當,違反《巴黎原則》1的要求,令平機會的表現和公信力不停下降,嚴重影響平機會發揮應有功能。
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最近公佈的審議結論,也要求香港特區「強化平等機會委員會職能」。
我等關注平機會運作的民間團體,要從平機會的整體運作及政府委任主席及委員程序兩方面,揭示平機會現有的內外缺憾,及提供改革平機會的具體建議。
2. 平機會內部運作問題2.1 個案處理弊病叢生平機會處理投訴的態度欠積極,經常不必要地向投訴人強調「平機會不是法庭,需要保持中立」,冷漠對待弱勢社群和求助者,做法殊不專業,使投訴人對自己的權益產生混亂,難以信任平機會可以協助其爭取公道。
平機會處理投訴冷漠欠積極的做法,顯然違反了法例賦予平機會「致力消除歧視」的職能。
一般人對反歧視法例和有關投訴程序都缺乏深入認識,但很多時平機會職員對此都欠缺諒解,經常未能深入淺出地協助求助人明白相關法例和程序,更沒有分析當中法律要點和個案關鍵,令求助人不知所措。
教育程度不高或經驗不足的求助者,更感徬徨無助。
結果,求助人在投訴時容易出現錯漏。
再者處理投訴的職員多數未能給予投訴人情緒支援,令不少投訴人求助時飽受折磨,心力交瘁。
平機會調查過程過分偏重調解,不樂意協助投訴人進行法律訴訟,對選擇直接訴訟求公道的投訴人,協助更少,即使獲法律協助,也不時向投訴人表示要求補償的優次是重金錢賠償而輕道歉、或要求僱主及有關單位改善政策,不單低估求助人尋求公義的決心,也與平機會消除歧視的責任不符。
1《巴黎原則》是1993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有關國家人權機構的國際標準,並請參考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 “National Human Rights Institutions: Best Practice” (London, 2001).另外,縱使平機會拒絕協助投訴人作出訴訟,也沒有獨立的機構處理投訴人的上訴,缺少程序公義。
平機會既不積極協助,香港亦無引入專門而便捷處理歧視爭議的審裁處,只能倚賴法庭排期審理,而案件拖延時間甚長,減少投訴人以訴訟控告犯案人或機構的意欲。
2.2 正式調查、研究及倡議工作欠主動對於四項反歧視法例以外的歧視事件,平機會均視若無睹,例如香港一直未有在性傾向歧視立法,但同志一直面對就業、享用服務及社會歧視,平機會未有在政府在2005年的問卷調查基礎上繼續倡議消除對同志歧視的工作,及促請政府就性傾向歧視進行立法。
在推動政府修訂幾項反歧視條例之漏洞,及其他的政策倡議工作,平機會亦一直砌辭敷衍。
除政府因種族歧視條例訂定而有改動者外,其他均無落實。
研究工作有助平機會了解世界各地進行有關反歧視工作的情況及經驗,和認清本地的歧視情況,有助主動介入,積極消除或減少歧視。
可是,近年平機會卻嚴重忽視了正式調查、研究及倡議工作。
法例賦予很大權力予平機會進行正式調查,因此能查出很多有用資料,對掌握問題的狀況,作用甚大,基於此而提出的改革建議,亦更能針對問題,有助解決問題。
正式調查因而是消除制度和結構性歧視這些根深柢固問題的有力武器。
例如早年平機會正式調查升中派位,找出很多問題,其後將政府告上法庭,政府難以招架,結果歧視受害人成功挑戰了政府,並消除了升中派位的性別歧視。
除了升中派位調查外,還有部分麗晶花園居民反對九龍灣健康中心增設愛滋病人服務引發的「九龍灣健康中心研究」,與及庚文翰事件引發的「入境處處理殘疾人士的程序與培訓需要調查」。
可是,平機會自成立至今,只做過上列三個正式調查,而且全部都在胡紅玉任內進行。
可是鄧爾邦任內四年多來,一個正式調查都沒有做過。
即使不做正式的調查,亦可以用研究取代。
過去多年各大傳媒均不時報導各種歧視及不平等情況,但平機會卻罕有主動作出資料收集、進行研究或調查,與及以此作倡議,推動各項改革。
例如正生書院遷入梅窩的爭議中,平機會對梅窩市民排斥正生學生的言辭及態度亦只冷眼旁觀,欠缺消除歧視的積極性。
對外籍家庭傭工不能進入一些場所和歧視性的「工人電梯」等現象,亦不見平機會有積極的系統性研究,阻止這類種族隔離的歧視性的社會現象。
少數族裔兒童的校園生活、學習困難和教育問題,關乎這些兒童的一生,卻未得到平機會的協助。
有學習障礙兒童,並未得到平機會的研究協助,政府制訂歧視性的資助年齡限制時未能有效阻止,反而由申訴專員就政府當局為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生所提供的支援服務主動展開直接調查,令人質疑平機會是否尸位素餐,疏忽職守。
現時在平機會網頁上列出的二十項研究,共有十六項是在2002年或以前完成的,近期的寥寥可數,產量與一個同時肩負教育職務的學者相若。
很明顯,平機會的研究工作的效率低,產量少,與其負起的重責和可動用的資源完全不相稱。
即使完成了研究,平機會跟進工作亦不見積極,例如完成了同值同酬的研究,如今已束之高閣,了無聲息。
平機會在研究工作方面投放的資源和人手嚴重不足(例如現時只有一人負責調研),令研究工作的效率低,產量少,近期的研究重點更放在民意調查,選題優次和社會成效成疑。
平機會劃地為牢,不願意主動研究及調查,往往把一些制度化或政策上的歧視簡單化為個人歧視,然後再等待是否有個人投訴,而且要有相當多的投訴,才會作出調查及介入,這嚴重削弱平機會推動平等機會的角色,亦反映平機會欠缺宏觀的平等權利思維。
這種基於投訴,而且要有相當多投訴才考慮正式調查或研究的做法,對難以投訴和不熟識途徑的弱勢社羣如外籍家庭傭工,更為不公,助長了有關的制度性和結構性的歧視。
2.3 公眾教育不足公眾教育可以加強公眾的反歧視意識,有助消除社會上的歧視行為,但平機會卻未有盡力進行這方面的工作。
例如平機會需就剛實施的《種族歧視條例》進行公眾教育,當民間團體組織及動員少數族裔出席簡介會時,平機會職員往往欠缺專業及主動,講解更是無趣沉悶。
每當少數族裔人士向負責講解的職員查詢一些處境是否構成歧視時,職員很多時都未能根據相關法例的原則作答,表示「返去查閱,容後作答」,此舉使不少少數族裔人士感到平機會職員服務態度欠積極及專業,對幫助認識平機會的工作及執行的反歧視法例幫助不大。
另外當反歧視法例得到改善時,平機會亦沒有加以宣傳,例如在《性別歧視條例》中,有關性騷擾部份,已由工作環境改為環境,但平機會卻未有就此進行推廣。
平機會自誇提供顧問諮詢服務,卻不樂意協助學校等機構訂定平等機會的政策和措施,令求助的機構不能有效消除歧視,促進平等。
平機會就歧視法例推出實務守則,亦有助推動公眾教育,使大眾了解相關法例,並提供實用指引,促進平等。
但平機會在此方面的工作亦欠主動及積極,例如民間團體多次要求平機會在教育及提供貨品、設施或服務等多方面起草《種族歧視條例》的實務守則,平機會卻多次以沒有資源及相關經驗為理由拒絕。
2.4 與民間團體及機構使用者的關係在胡紅玉擔任平機會主席時,平機會與民間團體的合作關係良好,民間團體有機會與平機會直接溝通,反映社會歧視情況,但胡紅玉之後的年代,由於主席欠缺經驗及承擔,往往以「保持中立」為理由而不願意與民間團體溝通及接觸。
有民間團體更曾聽聞鄧爾邦指示下屬不應與民間團體「太親近」,只要做好執法工作便可。
在政府就《種族歧視條例草案》進行諮詢以及立法會就草案進行討論期間,有民間團體已多次向平機會建議盡快向少數族裔社區介紹其工作及職能,使少數族裔社區認識平機會,以便遭受歧視時懂得向平機會投訴。
平機會卻多次以「未有種族歧視法例,種族歧視工作不是他們的職責範圍」為由而拒絕。
這令平機會未能與機構使用者建立良好關係,亦反映了平機會職員欠缺反歧視意識及主動性,因為就算未有《種族歧視條例》,少數族裔群體當中也有可能遭受性別、家庭崗位及殘疾歧視,同樣需要受到保護,有需要時懂得向平機會投訴。
2.5 加強問責及其他操作問題除平機會主席外,平機會的委員亦應該向公眾問責。
現時平機會會議的透明度甚低,會議閉門進行,公眾未能旁聽會議監察平機會的運作。
即使每次會議後平機會會將會議記錄向公眾發佈,但會議記錄卻沒有顯示會議內的意見或問題由誰提出,反而職員的意見卻有具名的紀錄,使公眾無法得悉及監察每位委員的表現,令人懷疑平機會刻意協助委員規避問責。
另一方面,平機會亦應公開員工培訓的內容,令公眾了解平機會有否在人權、反歧視意識、及投訴個案處理方面(包括態度和技巧)向員工提供足夠培訓。
2.6 改革建議我們促請平機會立即採取以下措施,加強平機會在人權及反歧視方面的工作:-確認平機會作為一個人權機構的性質,積極地承擔起防止和消除歧視的責任,停止劃地為牢的無理自限,不再阻撓平機會職能和權力的發揮;-檢討現時處理投訴個案的態度及程序,讓投訴人清楚了解自己的權益,並培養協助弱勢社群的正面意識,端正態度,消除冷漠,提供情緒支援,在適當時候應該積極及主動協助投訴人進行法律訴訟;-重整資源,加強正式調查、研究及政策倡議的工作,尤其針對制度性和結構性的歧視;-盡快就《種族歧視條例》在教育及提供貨品、設施或服務方面制訂實務守則;-加強公眾教育,監督前線表現,並切實提供諮詢服務,從多方面入手提高公眾的反歧視意識;-與民間團體及機構使用者建立良好關係,加強彼此間的溝通,並多向社會各界別及不同社群宣傳平機會的工作;-加強平機會會議的透明度,包括公開平機會會議、於會議記錄中顯示會議上的意見或問題由哪一名委員提出、及定期公佈每名委員的出席率;-加強對員工就人權及反歧視方面的培訓,提高員工的專業態度及對歧視條例的認識,並向公眾公佈有關資料。
我們亦促請政府:-設立專責部門處理向平機會申請協助訴訟被拒者的上訴;-引入專門而便捷處理歧視爭議的審裁處;-確保平機會有廣泛的主動調查權力及獨立的裁斷權力。
3.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和委員的委任制度3.1 政府啓動平機會主席招聘程序平等機會委員會現任主席鄧爾邦的任期將於明年1月屆滿,行政當局曾在立法會表示在七月公開招聘平機會主席,但至九月才開始公開招聘,而傳媒在八月已傳出政府已在物色人選,令人關注政府是否在確定人選後才開始公開招聘。
是次政府定出的招聘條件似乎是在招募一名經理,在側重領導及管理才能之餘,並無對人權及反歧視方面的要求給予充分的重視,以確保下一任的平機會主席擁有《巴黎原則》所要求的特質,包括對人權工作有深入認識、豐富經驗及清楚承擔、具公信力以及獨立於政府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