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读后感1000字
- 格式:docx
- 大小:19.90 KB
- 文档页数:6
国学读后感心得体会(通用8篇)国学读后感心得体会篇1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滋润着中华民族的茁壮成长,培育着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使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质与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它的某些内容,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意义,然而它的合理精神,却超越时空的界限而恒古常青。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应该更好地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
作为一名教师,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腾冲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学培训,通过3天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切身感受到国学中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品味一下,确实受益匪浅。
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领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做到积极借鉴汲取前人经验与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一、加强教师自身品德修养,给学生树立良好形象变化气质,涵养德性。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二、坚持培养,激发孩子学习国学的兴趣《国学》里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较深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只需要知其言,而并非一定要知其意。
德音老师说过校园里每天听一段国乐,读一段圣贤书,做一段国学保健操慢慢熏陶,慢慢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时间久了就能熟读成诵了,她还推荐了《菜根谭》一书。
三、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感悟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
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材料。
首先,国学诵读对幼儿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
国学经典感悟1000字这一阶段,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国学经典感悟1000字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国学经典感悟1000字篇一这一阶段,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是啊,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
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
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盘古开天,让我大开眼界。
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
《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
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
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
我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学习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从反思中提高自己。
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
国学经典读后感(精选12篇)国学经典读后感1《弟子规》也许在我们大家还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接触过了吧,《弟子规》中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极其深刻的道理,是我们如今不得不去把它理解的更透彻。
孔子用简简单单的1080个字描绘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整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应该的。
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去为父母“服务”,因为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还不完!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还不够,每天放学回到家,爸爸劳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浑身酸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却因为作业儿发着牢骚。
“来,好闺女,给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惫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萦绕,“没时间,没看见我这正写作业呢吗?”我不耐烦的应对着。
我错了,爸爸累还不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我就算是毫不犹豫的去给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对我的付出啊!“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敬承。
”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
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于埋怨。
可是在读完《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正如大人们整天总唠叨的,我们就像一个小树,不为它修枝剪叶,总也长不成一棵正直的参天大树。
今后,我一定要管好自己,自己心里所想,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规所讲述的每一个道理,都给我带来了启示。
“孝、悌、谨、信、爱、仁”就是一个人最应该拥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爱做学习孔圣人对我们的教育与引导!国学经典读后感2《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合上书,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其中“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这个故事深深震撼了我。
故事主要讲的是君主周幽王整天吃喝玩乐,掠夺美女,根本无心管理朝政。
《国学经典》读后感1000字读书心得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它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国学经典》读后感1000字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国学经典》读后感1000字读书心得多读书,读好书是市委的倡导,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行为习惯。
因为读书是工作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而书是最好的老师。
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级。
我认为可以将这五种需求简而言之为物质和精神层面需求,人在物质需求得以基本满足后,更多追求的是精神的满足,精神越富足满足感越强,而这一满足离不开读书。
我很幸运,有一帮文友,他们善于小说、散文、诗歌、书法、绘画、摄影、收藏等,他们纯粹执着,好学善思,充满了人文关怀,我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被感染和浸润。
我们定期聚在一起,谈观念讲感受,各抒己见,海阔天空。
国学作为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国有学术,它既是中华文明的最好形态,也是中国学术的源头发轫,更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精神家园,自然会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谈论话题。
我是一个物欲感不强的人,所以更趋向精神层面的愉悦。
读书让我很享受,读书让我与时代同步,读书让我与老公共修,因为他也是一个喜欢读书和思考的人。
读书是没有止境的,正如我们的政务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但读书却是有境界的。
首先,要身心合一。
要静心而读,在喧嚣中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一把椅子,一杯清茶,一本书,一个人,一盏灯,手不释卷,但却惬意满足。
其次,要书人合一。
读书不仅要坐得下来,还要读得进去,要能沉醉其中,乐而忘忧。
比如读韩愈《进学解》中的千古名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我很有感悟:做任何事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上不会掉馅饼,天道酬勤,工作如此,人生如此。
国学经典读后感1000字中国国学经典读后感范文国学经典教育的精髓在于潜移默化而非灌输,《弟子规》中的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比一般的说教更易深入学生心理,以下是精心的中国国学经典读后感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历代的 __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00年。
《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00年的宝座。
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遥文-化-大-革-命时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此埋没人间。
《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 __的工具”呢?怀着这些疑问,我漫步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和《 __语录》没什么差别。
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
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
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
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
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
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
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
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
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
《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国学经典读后感1000字[国学经典读后感]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使自己意念真诚;要使自己意念真诚,先要招致自己的良知;要招致自己的良知,先要摒除物欲的蒙蔽而后才能政治自己的家族,整治自己的家族而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才能天下太平。
从天子到平民,都是要把修养自身道德作为根本。
一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败坏,却要他整治家族、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那是从来也没有过的。
这就叫做知根本,这就叫做良知到来。
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大学》中还有一段话阐明了这个关点,“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意为:所谓整治自己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往往会偏爱,人们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人往往会偏恶,人们对于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偏敬,人们对于自己所同情的人往往会偏护,人们对于自己所轻视的人往往会偏轻。
因此喜欢一个人而知道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而了解他的长处,这样的人天下少有。
所以有句俗语这么说:“人们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就不知道自己禾苗的茁壮。
”这就是说不修养自身品德,就不能够整治好家族。
文字虽然阐述的是修身齐家之义,但是更深刻提出了人必须克服感情偏私问题。
在一个大家庭中,对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心存公正而一碗水端平,使长幼亲疏之间、姑嫂妯娌之间同心协力、和和睦睦,是很难办到。
所以,要想整治好家庭,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无偏见,无好恶,待人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由此可见,“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诵读国学经典读后感(通用6篇)诵读国学经典读后感1国学经典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诵读经典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它像丝雨一样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促进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同时它也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对经典的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的过程。
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诵读水平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会层层加深,也夯实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能力大大提高,其次知识面也在扩大。
我们看出孩子在一天天进步。
例如《弟子规》中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
久读经典,学生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圣贤的品质,进而使他们形成良好得行为习惯。
中华经典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深信孩子们在诵读的同时,必将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
诵读国学经典读后感2最近,徐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中华诵·国学经典》。
老师说,这本书很有阅读价值,特别是我们炎黄子孙都应当精读的。
书中主要收集编排了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灿烂篇章。
它飞扬的文采绽放出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
老师的话深深的吸引了我,于是我读了起来。
这本书上面都有注音我们没有阅读障碍,书中有一小部分古诗我们曾经学习过,读起来很亲切也更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虽然很多没有读过的古今贤文和古诗我们也能结合注释和赏析较好的理解内容,更能让我们在阅读中体会什么是“经典”。
那真是一个蕴含着情感力量和感召力的字眼,这经典是我们民族的印记。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禁裙,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诗的意思是:积蓄很多黄金不如多买些书留给后代使之明白事理。
国学经典读后感(精选10篇)国学经典读后感(精选10篇)1暑假得此机会赴北京学习国学经典,感受到了国学经典的魅力。
不得不承认,诵读国学经典的确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熏陶,对小学生而言亦是如此。
这种国学经典的浸染,看起来是个大工程,突破起来也是个难点,但这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文学视野的拓展,个人素质的提高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两天的课程培训下来,杭州的拱宸桥小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国学经典课程学习心得范文心得体会,学习心得拱宸桥小学在国学经典教学方面走得非常扎实,让我觉得耳目一新的是入学礼。
开学初的入学礼仪(正衣襟、拜孔子、观国学馆等等)让孩子从思想上重视国学、礼仪、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王崧舟校长所打造的“乐学模式”也是让我感受很深:始于“悦读”,基于“熟读”,贵在“悟读”,成在“化读”。
在国学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提倡“儿童视角”,非常在意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另外,王校长还呈现了“文化种子”的习得。
以每天三诵、每课一练、每周一课、每月一查、学期一赛、学年一年来作为主要途径开展国学经典教育。
拱宸桥小学王校长的“以教立心,以文化成”理念,把国学经典教育做得的确是有声有色。
感受了拱宸桥小学的国学教育特色以及其他几位专家灼见之后,我也有了很多思考,现就几点来说明:一、国学经典教育要有重视氛围的营造。
几位专家都讲到了,陶冶熏陶在国学经典教学中很重要。
国学经典教育的实现并不只是通过那一周一节校本课,更不止于课堂上的教与学,还应该有一种环境、氛围的熏陶,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习得或强化。
如果只把国学教育的压力放在三四十分钟的课堂上,那这节课跟普通的文学课并没有太多差别,反而会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应该打造国学经典学习的文化氛围。
比如关于国学经典读书活动的开展、绘画活动的开展,文化墙的更新、班级读书角或者黑板报等栏目的更新。
在楼梯处或走廊也可以有一些国学经典里面的诗文、或者宣传国学经典教学的标语等等。
《国学经典》读后感(精彩7篇)国学经典读后感篇一最近在班级内掀起了阅读《国学经典》的高潮,学生们读得津津乐道,我也是乐此不疲。
每每端起这本书,就会开启我一天的好心情。
打开书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醒目的大字。
这使我不由地想到了历史上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这样,我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
这里有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里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里有《国语》、《左传》、《资治通鉴》;这里有“庄子”、“老子”、“韩非子”;更有《楚辞》、《李太白集》;还有《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
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从“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一本国学诵读完美的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不断丰富、继承、发展,最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国学经典》中给我感触最大的是《论语》。
但是我认为《论语》中的所谓的“君子”和“小人”是一个纯概念化的名词,所说的君子是一个理想中的完人,是我们推崇的道德规范的化身,是做人的榜样,是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小人言行是做人的反面教材,是修身养性的过程中努力摒弃的糟粕。
随后,我又读了于丹教授的精辟讲解,她的讲解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工作、以诚相待地交友;学会放弃、学会舍得、学会宽容、学会立志等等,这样,会使我们自己变得完美、强大,才会更容易地接近成功,才会享受生活的美满与幸福。
以后一定要再细细品味几遍,相信一遍会有一遍的收获!历史如同夜空中划过的一道流星,只是一瞬间,而诗词却让美成为永恒。
诗词,就是中华文化中的排列整齐的颗颗珍珠,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通过这次比赛,可以看出每一位选手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仅有一字提示的情况下能够唤醒脑中踊动的诗词,在比赛过程中做到临危不乱,对答自如。
国学经典读后感(通用15篇)国学经典读后感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
《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
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
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
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
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
,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丰富了、发展了、壮大了,有的则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
大约从东晋开始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各自独标旗帜、同时又合力互补以应用于社会的基本格局。
国学经典读后感2国学,你是沙漠中的绿洲,给了我期望;国学,你是黑夜中的明灯,给了我光明;国学,你是阳光雨露,沐浴我茁壮成长。
国学,是我的最爱。
此刻,我已经跨入了国学的大门,准备去这浩瀚的知识海洋畅游。
国学,能让我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与经典通行,与贤为友;国学能让我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让我学习做人的道理。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 1 ~
国学经典读后感1000字
篇一: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在寒假,我读了《国学·诗经》这本书,使我深受感触。再次翻
开,“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几个字引入我的眼帘。其中,
就数第四单元--家国篇给我的感触最深,不仅歌颂了劳动人民炽热
的家国情怀、人间真情,还写出了远在他乡之人的思乡之情。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
我心”这句话的意思是:燕子燕子飞呀飞,忽上忽下叫声悲。姑娘就
要出嫁了,远送姑娘到南边。遥望不见姑娘影,心里悲伤柔肠断。写
出了兄长对妹妹的不舍得,由此也看出了家人的重要。我闭上眼睛,
回想着书中的内容,可却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己的家。我的家,可是
一个温暖而又和谐的大家庭。爸爸善良、厚道也从未对我发脾气,每
当我学习遇到困难时,爸爸会耐心的给我讲题,不厌其烦的说着,一
遍又一遍,直到我听会了为止。妈妈更是每天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为
我做可口的饭菜……当我在外面遇到困难受到委屈时,父母亲会为我
排忧解难。是他们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懂得了成长路上不可能一帆
风顺……可即使是再和谐的家庭,也不可能没有争吵,就在寒假的一
天,我不想写寒假作业,正在玩电脑,妈妈就开口说:“别玩了,快
去写作业吧!”我不甘心的把嘴一撇,极不情愿地答道:“知道了”嘴
上这么说,眼睛和身体从未离开过电脑,10多分钟过去了,妈妈看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 2 ~
我还没有停止玩电脑,便生气地喊道:“快去写作业!不许玩电脑!”
我只好慢悠悠的转身,妈妈看我动作慢,就一下拔掉了电脑插头。我
当时也不情愿,看到这就更生气了,便把头一扭,气冲冲的去了卧室,
把门用力的关上,门被弄得叮当响,我写完作业后无事可做,翻开了
寒假读物《国学·诗经》看到了家国篇中远在他乡之人的思想情怀,
不由得感到愧疚,我现在和父母在一起,他们对我这麽好,我却还不
知足,还与他们发脾气,我真不该呀!要是我长时间不见父母的话,
还会这么对他们吗?想到这儿,我便跑过去对妈妈说了声:“妈妈,
对不起!”妈妈笑着说:“没什么事,我也有不对,不该鲁莽。”我们
都一起笑了起来,妈妈的笑容是那么美丽,温和,里面包含着对我的
赞扬,笑声久久回荡着,回荡着……
家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一首漫长而精彩的人生插曲。它承受
着我们的一切。当我们内心受到创伤,受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不必伤
心,因为家成了我们的伙伴,我们的知己。家,是属于我的,唯一的
避风港!
篇二:国学经典读后感1000字
这几天,徐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国学经典》这一本书,并且还给
我们打印了这本书里比较好的名言,让我们多背,让这些名言永远做
我们的生活导航。我们通过多读、多背,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
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我们就可
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 3 ~
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
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
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
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
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
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
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
界—读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
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
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
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
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
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
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
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
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
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 4 ~
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
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
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
之发扬光大!
篇三: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
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
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
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
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
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
“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
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
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
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
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
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
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
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 5 ~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
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
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
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
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
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
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
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
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
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
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
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
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
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
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
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
里感悟真谛吧!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