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港口竞合战略研究_庄佩君
- 格式:pdf
- 大小:192.16 KB
- 文档页数:5
深港集装箱港口竞合经济学分析【摘要】集装箱港口竞争是当今世界航运市场中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
本文以深圳和香港两座港口为例,从港口的基础设施、服务质量、运营成本等维度分析深圳港和香港港口的竞合关系,探讨其背后的经济学机理。
【关键词】集装箱港口、竞合、经济学、深圳港、香港港一、引言集装箱港口是世界货物贸易的重要枢纽,其开发和竞争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贸易结构和地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以中国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港口业发展日趋成熟,形成了以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深圳、广州、香港等为主的一批世界一流港口。
其中,深圳港和香港港一直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之一,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明显。
然而,由于深港两港距离不远,港口投资等方面也有所重叠,深圳港与香港港之间的竞争与协作也备受瞩目。
本文旨在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深圳港和香港港之间的竞合现状,并探讨其背后的经济学机理。
论文的组织结构如下:第二部分是对深圳港和香港港岸基设施的比较与分析;第三部分是对两个港口服务质量的比较与分析;第四部分是对两个港口运营成本的比较与分析;第五部分是对深圳港和香港港竞合现状的分析;最后,对深圳港和香港港的竞合与协作提出建议。
二、深圳港和香港港基础设施的比较基础设施是港口各项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着港口的货物吞吐量。
以下是对深圳港和香港港基础设施的比较。
1.码头数量与长度:深圳港码头数量多,漳州湾港区共有9个码头,整体长度达到了11公里,而香港港码头则只有6个,码头长度为6公里。
深圳港对于集装箱贸易的支持力度更大,可以同时满足更多的船舶进港需求。
2.吞吐量:以2019年为例,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为2714.1万标准箱,而香港港集装箱吞吐量为1935.4万标准箱,深圳港吞吐量远大于香港港。
3.航线布局:深圳港作为中国内地重要外贸枢纽,与世界上主要港口及航运公司都有频繁的贸易和合作,航线布局更为广泛。
香港港虽然也是国际经济贸易中心,但当前香港港的运营已受到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一些船公司正在考虑调整航线。
第29卷 第6期2010年6月地 理 研 究GEOG RAPHICAL RESEA RC H V o l .29,N o .6June ,2010 收稿日期:2009-10-10;修订日期:2010-03-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8AJY03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8JJD840197);上海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人文地理学)(B410) 作者简介:庄佩君(1969-),女,浙江定海人,副教授,在读博士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E -mail :zhu angpeijun @nbu .edu .cn ;汪宇明(1953-),男,湖北黄冈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行政区划与城乡规划、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E -mail :ymw ang @re .ecnu .edu .cn 港—城界面的演变及其空间机理庄佩君1,2,汪宇明1(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200062;2.宁波大学海运学院,宁波315211)摘要:港—城界面是水路运输相关活动地域与城市地域交互作用的区域,是港口与城市相互关系的一个特定滨水空间。
作为各种社会力量和技术发展在特定空间地域的投影,港—城界面经历了一系列的空间迁移和形态演变。
其空间迁移轨迹是由内城中心至内城边缘,再到远离内城的位置。
在其生命周期的形成生长、成熟扩张、衰退废弃和再生复活各阶段体现了港城关系由共生一体、共同扩张、分离、最后再度整合的演变过程。
以宁波为案例,分析了港—城界面的演变和空间机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江厦港区、江北港区、镇海和北仑港区所呈现的是商贸综合体和港城聚落、西式中心商务区和近代城市社区、临港工业综合体和物流园区等港-城界面空间景观形态的变化,再生后的江北港区则成为城市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
在港—城界面演变的历史进程中,运输技术与组织以及通讯技术变革是港—城界面迁移的主要引擎,劳动地域分工确定了港—城界面的产业和形态,再生动机更多地来自城市更新和政治经济需求,环保意识和立法促进了港城分离,制度变革是基础。
港口物流系统竞合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港口作为连接海洋运输与内陆物流的关键节点,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港口物流系统,作为支撑港口运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效率和竞争力直接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性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港口物流系统的竞合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港口自身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也对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竞合关系,即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是现代商业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港口物流系统中,竞合关系体现在多个层面:港口之间的竞争、港口与物流服务商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港口与腹地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等。
这些竞合关系既可能带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提升,也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
系统地分析港口物流系统中的竞合关系,明确各方利益诉求,寻求合作共赢的发展路径,是当前港口物流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港口物流系统的竞合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当前港口物流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港口之间、港口与物流服务商之间以及港口与腹地经济之间的竞合机制和影响因素,提出促进港口物流系统协同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港口物流管理的理论体系,也为实践中的港口物流规划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港口物流系统的定义和重要性港口物流系统是指依托港口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手段,实现港口货物的集散、中转、存储、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功能的综合物流系统。
港口物流系统作为物流网络的关键节点,具有连接内陆和海洋运输、实现货物多式联运的重要作用。
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港口物流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港口物流系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对于促进国际贸易的便利化和高效化具有重要意义。
港口物流系统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港口城市的产业集聚能力和辐射效应,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港口物流系统的高效运作还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深入研究港口物流系统的竞合关系,探讨如何优化港口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对于促进港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推动国际贸易的繁荣以及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集装箱港口竞争分析与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今天,集装箱港口作为连接海陆运输的关键节点,对于国际贸易的顺畅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集装箱港口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为了深入理解和分析这种竞争态势,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本文旨在全面探讨集装箱港口的竞争现状,分析影响港口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本文首先将对集装箱港口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其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进行概述,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通过对全球范围内集装箱港口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揭示出当前港口竞争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分析影响港口竞争力的内外部因素,如港口设施、运营效率、服务水平、地理位置、政策支持等。
为了更具体地了解集装箱港口的竞争状况,本文还将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港口进行案例分析,深入剖析它们在竞争中的优势和不足。
根据对港口竞争环境的全面分析,本文将提出一系列旨在提升集装箱港口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乃至全球集装箱港口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集装箱港口竞争现状分析集装箱港口作为全球贸易的关键节点,其竞争日益激烈。
当前,集装箱港口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港口设施与效率、港口服务质量、港口物流成本、港口腹地经济以及港口科技创新能力。
港口设施与效率是集装箱港口竞争的基础。
先进的装卸设备、高效的货物处理能力,以及合理的码头布局,都是提升港口竞争力的关键。
然而,目前部分港口在这些方面仍存在不足,如设备老化、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港口的竞争力。
港口服务质量是影响集装箱港口竞争力的另一重要因素。
包括港口作业效率、通关便利化程度、信息透明度等方面。
当前,一些港口在服务质量和效率上还有待提升,如通关时间长、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影响了港口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港口物流成本也是集装箱港口竞争的关键因素。
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港口的盈利能力和吸引力。
目前,一些港口在物流成本方面存在较高的问题,如装卸费用高、仓储费用高等,增加了货主的负担,降低了港口的竞争力。
港口群协同发展中的资源整合机制模型叶彩鸿;董新平;庄佩君【摘要】港口群是区域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港口群的协同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能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与区域资源配置。
首先分析了港口群协同的内涵,提出港口群整体效应的实现,要以港口群内各港口间的协同运作为基础。
接着分析了港口群的资源系统构成,以及港口群协同发展过程中的替代机制、资源互补机制、资源增进机制与资源冲突机制。
最后提出港口群管理的建议,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港口群总体发展规划;设立跨行政区划的官方管理与协调机构;建立港口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机制;明确各港口功能、定位与分工,实施错位发展;建立港口群内信息数据公共平台与信息共享机制等。
%In this paper, we first analyze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llaboration of the harbor clusters, and proposed that the achievement of the group effect of the harbor cluster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ollaborative operation of the harbors in the cluster. Then we further analyze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resources system of the harbor clusters, as well as the replacement mechanism, resource complementation mechanism, resource enhancement mechanism and resource conflict mechanism in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harbor clusters. At the end, we proposed th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harbor clusters.【期刊名称】《物流技术》【年(卷),期】2016(035)006【总页数】6页(P81-85,153)【关键词】港口群;协同发展;资源整合【作者】叶彩鸿;董新平;庄佩君【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海运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波大学分中心,浙江宁波 315211; 现代城市交通技术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宁波 315211;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 315100;宁波大学海运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波大学分中心,浙江宁波 315211; 现代城市交通技术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宁波315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52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港口群已成为区域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它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在区域的产业布局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集装箱港口的竞争策略研究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生产和生活物资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通,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产品成本。
海上运输目前仍是全球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其效率和效益直接影响货物在全球的流通速度和流通成本,而港口作为全球海运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货物快速有效的流动具有决定性影响。
与众多产业一样,港口业也面临着很多机遇与挑战。
“门-门”运输方式的日益普遍,要求港口与其它运输部门形成无缝衔接;船舶大型化,要求港口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争当主干航线的枢纽港;航运市场联盟体的出现,使得港口逐渐丧失价格决定能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降低了地区间的运输时间和成本,港口腹地重叠范围进一步加大,港口需在共同腹地内开展竞争;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更加剧了港口间的竞争。
面对如此复杂的发展环境,港口采取何种策略才能获得尽可能大的利益成为企业必须解决的难题。
为提高港口竞争能力,改善港口经营收益,提高港口的科学决策水平,本文以集装箱港口的策略设计为研究方向,综合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和博弈理论,对影响中国集装箱港口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集装箱港口竞争策略的设计进行了研究,丰富了港口竞争理论。
具体来讲,本文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港口竞争力因素调查研究及港口竞争力评价首先,通过实证调查的方法,找出影响国内港口竞争力的相关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的调查群体的看法存在一定差异。
其次,对国内外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最后,依据调查结果,利用SDEA模型对亚洲主要港口的竞争力进行排序。
(2)两港口非合作竞争策略设计利用Hotelling模型解决两港口非合作竞争策略设计问题。
假设发货人在平面上均匀分布,发货人选择港口时不仅要考虑港口价格和至港口的运输费用,还要考虑所选港口至目的港的海上运输费用。
文中首先建立两港口纯价格竞争的Hotelling模型,并分析港口市场份额、港口价格与运输费率和港口位置的关系。
《港口物流系统竞合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益繁荣,港口作为物流系统的重要节点,其作用和地位愈发凸显。
港口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服务质量以及竞争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本文旨在通过对港口物流系统的竞合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其内在机制与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港口物流系统的整体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港口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港口物流系统是指以港口为核心,涉及海运、陆运、空运等多种运输方式,集货物装卸、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系统。
其特点主要包括:多式联运、高度集成、全球网络化等。
三、港口物流系统的竞合关系分析(一)竞争关系港口物流系统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服务质量的竞争,包括装卸效率、仓储管理、信息处理等方面;二是成本的竞争,包括运输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等;三是资源的竞争,包括港区土地资源、码头资源、船舶资源等。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各港口必须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应对来自国内外同行的挑战。
(二)合作关系港口物流系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如货主、船公司、物流公司等;二是不同港口之间的合作,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共享资源等方式,提高整体竞争力;三是与政府、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港口物流系统的健康发展。
四、港口物流系统竞合关系的影响因素(一)政策环境政策环境对港口物流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的政策支持、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港口的竞争力和合作水平。
例如,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港口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提高装卸效率和仓储管理水平。
(二)技术水平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提升港口物流系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港口的装卸效率、仓储管理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
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实现港口的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高港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港口物流系统竞合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益繁荣,港口作为物流系统的重要节点,其作用和地位愈发凸显。
港口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及竞争力,直接关系到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本文将针对港口物流系统的竞合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趋势。
二、港口物流系统的发展现状当前,全球各大港口都在积极推动物流系统的升级与优化,以适应国际贸易的需求。
我国港口物流系统发展迅速,尤其在吞吐量、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港口物流系统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三、港口物流系统的竞合关系港口物流系统的竞合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竞争关系:各港口之间为争夺货源、提高吞吐量而展开的竞争。
这种竞争主要表现在价格、服务、效率等方面。
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各港口纷纷投入巨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升级。
2. 合作关系:虽然港口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同时也需要相互合作,共同推动物流系统的优化和发展。
各港口可以通过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协同作业等方式,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3. 竞合关系的动态变化: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港口物流系统的竞合关系也在不断变化。
各港口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和策略,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四、港口物流系统竞合关系中的问题与挑战在港口物流系统的竞合关系中,存在以下问题与挑战:1. 资源争夺:随着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各港口为争夺有限资源(如货源、人才等)而展开激烈竞争。
这可能导致一些港口出现过度竞争,造成资源浪费。
2. 信息系统不兼容:各港口在建设自己的信息系统中,可能存在标准不统一、接口不兼容等问题。
这会导致信息无法有效共享,影响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
3. 环保压力: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港口物流系统的环保问题日益突出。
各港口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污染排放,实现绿色发展。
五、解决策略与建议针对港口物流系统竞合关系中的问题与挑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与建议:1. 合理规划资源分配,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减少过度竞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