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2 物质的组成、分类-2018领军高考化学考点必练
- 格式:doc
- 大小:873.01 KB
- 文档页数:54
第2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Z 真题感悟hen ti gan wu(课前)1.(2017·北京·6)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 )属于有机物,B 项错误;茶叶的主要成分为茶多酚(属于酚类)、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等,属于有机物,C 项错误;中草药成分复杂,通常含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有机酸、生物碱等,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D 项错误。
2.(2018·江苏·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 A ) A .向FeCl 2溶液中滴加NH 4SCN 溶液,溶液显红色 B .KAl(SO 4)2·12H 2O 溶于水可形成Al(OH)3胶体 C .NH 4Cl 与Ca(OH)2混合加热可生成NH 3 D .Cu 与FeCl 3溶液反应可生成CuCl 2 [解析] A 错:Fe 3+遇SCN -溶液显红色。
3.(2018·江苏·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D ) A .NaHCO 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 .SiO 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 .Al 2O 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 .CaO 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解析] D 对:CaO 无毒,能与水反应生成Ca(OH)2,常用作食品干燥剂。
A 错:NaHCO 3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胃酸,但与NaHCO 3受热易分解无关。
B 错:SiO 2制光导纤维是利用了SiO 2可以对光进行折射和全反射,与其熔点和硬度无关。
C 错:Al 2O 3的熔点很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与Al 2O 3的两性无关。
4.(2016·全国Ⅱ·26)联氨(又称肼,N 2H 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
回答下列问题:(1)联氨分子的电子式为 ,其中氮的化合价为_-2__。
第二章化学物质与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酸性氧化物都可以跟强碱溶液反应B.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C.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D.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和碱反应2.下列物质按照纯净物、化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 A.纯盐酸、水煤气、硫酸、醋酸、干冰B.聚氯乙烯、漂白粉、苛性钠、氢硫酸、三氧化硫C.冰醋酸、福尔马林、硫酸钡、氢氟酸、氯气D.冰水混合物、胆矾、氯化钾、次氯酸、乙醇3.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肯定属于纯净物B.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都属于同种元素C.一种元素可有多种离子,但只有一种电中性的原子D.有新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4.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X Y ZA 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B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化合物C 胶体分散系混合物D 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5.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依据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B.依据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C.依据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D.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6.一瓶气体经过检验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是()A.一种单质B.一种化合物C.化合物与单质的混合物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7.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①鸡蛋白溶液②水③淀粉溶液④硫酸钠溶液⑤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⑥肥皂水A.②B.①③ C.⑤⑥ D.④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易溶于水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B.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C.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水受热不易分解,与水分子之间存在的氢键无关9.化学学习方法中的类推法是由已学知识通过迁移构建新知识的方法。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考纲要求]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页[明要点·查漏补缺]1.利用分类思想宏观把握物质类别2.利用分类思想准确把握氧化物■思维深化——做一做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6)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8)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9)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10)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答案:(1)×(2)×(3)√(4)√(5)×(6)×(7)√(8)×(9)×(10)×[题组练·对点提能]题组一“古汉语”与物质变化1.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解析:“水乳交融”时形成乳浊液,是物理变化,“火上浇油”指燃烧,包含化学变化,A项正确;“落汤螃蟹着红袍”生成了红色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说蛋白质在高温下的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B项正确;“滴水石穿”伴随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而“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C项错误;D项,包含了燃烧、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化学变化。
答案:C2.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
考点08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存在状态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此时元素的化合价为0。
化合态: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成化合物的存在状态,此时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正价或负价。
2.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原子: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构成,呈电中性,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分子: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构成,呈电中性,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根据所含原子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可分为阳离子、阴离子。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原子集团,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过关秘籍(1)基是指带有单电子的原子团。
如—CH3、—CH2—(亚甲基)、—CH2CH3。
(2)官能团是指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OH、—CHO、—COOH、—X(卤素原子)等。
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三、物质的分类1.基本概念(1)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称为混合物,如空气、海水等。
(2)纯净物:由同一物质组成的称为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如氧气、金刚石、硝酸钾、氯化钠等。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包括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4)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氧化物等。
1.纯净物和混合物(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
(2)含水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
物质含水时一般是混合物,如CuSO4的水溶液。
但物质含结晶水就不是混合物而是纯净物,如CuSO4·5H2O。
2.氧化物(1)氧化物通常可分为三类: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SO2、CO2、SO3、N2O5、P2O5等;②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2O、CaO、CuO、Fe2O3、FeO等;③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
2019全国高考化学突破《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基本化学用语》专题集训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 .明矾净化水B .纯碱去油污C .食醋除水垢D .漂白粉漂白织物 2.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 .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B .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C .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D .乙炔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3.对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CO 2+H 2O=H 2CO 3 化合反应B .Cu(OH)2=====△CuO+H 2O 分解反应C .Fe 2O 3+3CO 2Fe+3CO 2 置换反应D .NaCl+AgNO 3=AgCl↓+NaNO 3 复分解反应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酸酐一定是酸性氧化物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C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D .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5.下列各组物质的类别归属正确的是( )A .同位素:B .共价化合物:HCl 、H 2SO 4、H 2OC .非电解质:Cl 2、BaSO 4、C 2H 5OHD .化合物:重水、双氧水、矿泉水 6.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次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硫酸、纯碱、石膏B .氢氟酸、熟石灰、明矾C .原硅酸、石英、小苏打D .高锰酸、烧碱、尿素7.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下列物质分类中,只考虑组成的是( )A .Na 2SO 4是钠盐、硫酸盐、正盐B .HNO 3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C .Mg(OH)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D .Al 2O 3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 .混合物中的元素一定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C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D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的结构式:B .S 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C .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H [:+D .R 2+离子核外有a 个电子,b R 原子表示为:22+++b a a R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B .氯气、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 .Mg 、Al 、Cu 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D .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11.下表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 )+161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6O 、17O 、18O 属于同位素 B .N 60和N 2互为同系物C .O 2和O 3、H 2和D 2、H 182O 和H 162O 都互为同素异形体 D .CH 2O 2、C 2H 4O 2、C 3H 6O 2、C 4H 8O 2互为同系物,乙二醇、丙三醇、苯甲醇也互为同系物 13.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14.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SO 2、SiO 2、CO 均为酸性氧化物 B .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 .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 .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15.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导电 ②爆炸 ③缓慢氧化 ④SO 2使品红褪色 ⑤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 ⑥工业制O 2 ⑦白磷转化为红磷 ⑧久置的浓硝酸变黄A .②③④⑦⑧B .③④⑤⑦⑧C .②③⑥⑦D .④⑤⑦⑧ 16.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2017课标Ⅰ)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尼龙绳 B.宣纸 C.羊绒衫 D.棉衬衣【答案】A【解析】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种,是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做原料而制得的化学纤维的统称。
它以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为原料,经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合成的线型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腈、聚酯、聚酰胺等。
A.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聚酯类合成纤维,A正确;B.宣纸的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错误;C.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错误;D.棉衬衫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错误。
答案选A。
学*2.(2017课标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C【答案】考点精讲考点一物质的组成1. 元素及原子、分子、离子(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
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4) 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2.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比较、、典例1某物质经分析知道它仅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A.混合物B.化合物C.纯净物D.单质【答案】B【解析】仅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是单质必为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比如金刚石、石墨混合在一起。
学*典例2(2017山东威海二模)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工业上海水提镁涉及的一系列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 汽车尾气污染物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汽油或柴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C. 江河入海口形成的三角洲与胶体聚沉有关D. 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和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答案】C考点一精练:1.(2017山东济宁二模)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B. 乙醇溶液和双氧水均可用于杀菌消毒,其原理相同C. 用玻璃棒蘸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测其pHD.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2018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解说:第 1 讲物质的构成、分类及变化化学用语第 1 讲物质的构成、分类及变化化学用语[考大纲求 ]1.认识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观点的含6.熟记并正确书写常有元素的名称、符号、离义。
子符号。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差别与联系。
7.熟习常有元素的化合价。
能依据化合价正3.理解混淆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确书写化学式 (分子式 ) ,或依据化学式判断元属和非金属的观点。
素的化合价。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观点。
8.掌握原子构造表示图、电子式、分子式、5.认识胶体是一种常有的分别系,认识溶液构造式和构造简式等表示方法。
和胶体的差别。
考点一 |掌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分类讲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3 页[明重点·查漏补缺 ]1.利用分类思想宏观掌握物质类型2.利用分类思想正确掌握氧化物2018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解说:第 1 讲物质的构成、分类及变化化学用语■ 思想深入——做一做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必定是纯净物。
()(2)强碱必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必定是离子化合物。
()(3)碱性氧化物必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必定是碱性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必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必定是酸性氧化物。
()(5)能电离出H +的必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必定是碱。
()(6)在酸中有几个H 原子就必定是几元酸。
()(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必定不含离子键。
()(8)盐中必定含金属元素。
()(9)能导电的必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必定是非电解质。
()(10)强电解质的导电性必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答案: (1)×(2)×(3)√(4)√(5)×(6)×(7)√(8) ×(9)×(10)×[题组练·对点提能 ]题组一“古汉语”与物质变化1.以下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不分彼此,火上加油”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必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分析:“不分彼此” 时形成乳浊液,是物理变化,“火上加油” 指焚烧,包含化学变化,A 项正确;“落汤螃蟹着红袍” 生成了红色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许说蛋白质在高温下的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 B 项正确; “ 滴水石穿 ” 陪伴化学反响 CaCO 3+ CO 2 +23 ) 2,而 “绳锯木断 ” 不包含化学变化, C 项错误; D 项,包含了焚烧、植物H O===Ca(HCO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化学变化。
【知识讲解】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没有数量意义,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原子:是化学变化最小的微粒。
少数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直接由原子构成。
金属单质也可以认为由原子构成,但实际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某些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S8、Br2、I2和Ar等),氢化物(如氨气、水等),酸酐(如SO2、SO3、P2O5等),酸(如硫酸等),和有机物等由分子构成的。
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绝大多数盐、强碱和某些低价态金属氧化物是由离子构成的。
2.元素有两种存在的形式,在单质中的元素称为游离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元素称为化合态元素。
3.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4.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元素的游离态)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元素的化合态)5.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6.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组合)保持不变。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了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组成中的原子(或离子)重新组合,生成了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场伴随着物理变化,有放热、吸热、改变颜色、生成气体和沉淀等现象。
7.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聚集状态、气味、熔沸点、密度和硬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和热稳定性等。
8.物质的分类:注意: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一定要注意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9.无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以无机化学反应中原子、分子重新组合形式的变化来分:(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3)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从反应中有无电子的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来分,还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注意:(1)只有可溶性碱才能由碱性氧化物与水化合生成,弱碱可用盐与可溶性碱反应制得。
弱碱加热分解为相应的氧化物,可溶性碱加热一般不分解。
(2)酸与盐的反应一般遵循强酸指弱酸碱与盐、盐与盐的反应,一般均要可溶。
(3)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中必须有气体、沉淀和弱电解质生成。
【典例剖析】典例1(2017课标Ⅰ)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答案】A典例2(2017课标Ⅰ)《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答案】B【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答案选B。
典例3(2017课标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答案】C【解析】A、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糖类也叫做碳水化合物,故A说法正确;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B说法正确;C、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有些蛋白质含包括硫、磷等元素,故C说法错误;D、硒是人体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否则对人体有害,故D说法正确。
典例4(2017课标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M2.5是指微粒直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答案】C【解析】A.通常将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μm的颗粒悬浮物称为PM2.5,故A正确;B.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故B正确;C.燃煤燃烧产生SO2和CO2,其中CaO可以和SO2结合生成CaSO3,并最终氧化为CaSO4,而CO2在高温下不能与CaO结合生成CaCO3,则加入CaO可减小SO2的排放,但不能减小CO2的排放,故C错误;D.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有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故D正确;答案为C。
【对点练习】1.(2018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承智班)上学期第一次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B.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C.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D. 纯净物只由一种原子组成,而混合物由多种原子组成【答案】B2.(2018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 冰醋酸、纯碱、芒硝、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B. HC1O、H2SO4(浓)、HNO3均具有强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C. 漂白粉、福尔马林、冰水、王水、氯水均为混合物D. Na2O、NaOH、Na2CO3、NaCl、Na2SO4、Na2O2都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答案】B【解析】A.醋酸、纯碱(碳酸钠俗称)、芒硝(Na2SO4•10H2O)、生石灰(CaO)分别属于酸、盐、盐、氧化物,故A错误;B.HClO、H2SO4(浓)、HN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S、N均处于元素的最高价,都具有强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故B正确;C.漂白粉、福尔马林、王水、氯水均为混合物,冰水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D.Na2O,NaOH,Na2CO3,Na2SO4,Na2O2都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但是NaCl 不属于,故D错误;故答案为B。
3.(2018届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漂白粉、水玻璃、冰醋酸、聚乙烯都是混合物B.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C.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D. 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答案】C4.(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各项叙述正确的是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②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③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④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⑤酸性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⑥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酐,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⑦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A. ①③⑥B. ①②⑤⑦C. ③④⑤⑥D. ①②⑤【答案】A【解析】①有些金属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例如七氧化二锰,①正确;②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一氧化碳等,②错误;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③正确;④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七氧化二锰是酸性氧化物,④错误;⑤酸性氧化物不一定能和水反应,例如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但不和水反应,⑤错误;⑥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但其不是酸性氧化物,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但其不是碱性氧化物,⑥正确;⑦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不一定能和碱反应,例如一氧化碳,⑦错误。
答案选A。
5.(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但雾和霾的区别很大。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属于自然现象。
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属于大气污染。
如图为霾的主要成分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之一B. 雾天开车时,汽车车灯的光束在雾中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 苯、甲苯、二甲苯都属于芳香烃D. SO2和N x O y都属于酸性氧化物【答案】D【解析】A、汽车尾气主要是氮氧化物,能造成雾霾天气,A正确;B、雾是胶体,雾天开车时,汽车车灯的光束在雾中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C、芳香烃是指含有苯环的烃,苯、甲苯、二甲苯都属于芳香烃,C正确;D、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不是酸性氧化物,D错误;答案选D。
6.(2017-2018上期18届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三一轮复习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B. 方程式:BaSO4(s) Ba2++SO42-表示硫酸钡的电离C. 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的物质属于胶体D. 由2CH3COOH+Pb(NO3)2 =Pb(CH3COO)2+2HNO3产物均易溶,可知盐类不都是强电解质【答案】D【解析】A. 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非电解质,例如氯化氢等共价化合物,A错误;B. 方程式BaSO4(s)Ba2++SO42-表示硫酸钡的溶解平衡,B错误;C. 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C错误;D. 由2CH3COOH+Pb(NO3)2=Pb(CH3COO)2+2HNO3产物均易溶,因此依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可判断生成物中一定有难电离的物质产生,所以盐类不都是强电解质,D正确,答案选D。
7.(2018届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是A. 产生了丁达尔效应B. 光是一种胶体C. 雾是一种胶体D. 空气中的小液滴颗粒大小约为10-9~10-7m【答案】D【解析】空气为胶体,能有利于光线的折射,从而导致海市蜃楼的形成,发生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是空气中的小液滴颗粒大小约为10-9~10-7m,答案选D。
8.(2018届安徽省滁州市高三9月联合质量检测)下列叙述与胶体无关的是A.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 nm之间B. 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时,可观察到一束光线C. 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D. 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答案】C9.(2018届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毕业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