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研究及其开发利用
- 格式:pdf
- 大小:152.60 KB
- 文档页数:3
蕨类植物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调查目的:该报告旨在研究蕨类植物的分类、生态特征、繁殖方式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提供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一、引言蕨类植物是一类古老的植物,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它们在地球上出现已有4.1亿年的历史,在植物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次调查将结合对野外蕨类植物的观察和文献研究,对蕨类植物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二、分类与物种多样性1.蕨类植物的分类:根据形态特征和繁殖方式,蕨类植物可以分为 monileophytes 和 leptosporangiate 两大类。
其中 monileophytes 分为蕨纲和铁角蕨纲,而leptosporangiate 分为两条主要分支:水龙骨纲和真蕨纲。
2.蕨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据统计,全球蕨类植物约有1.2万个物种,分布于各个地理区域。
其中一些物种具有经济价值,如蕨菜、蕨麻等。
同时,还有一部分物种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如鳞毛蕨、铁线蕨等。
三、生态特征1.生境与适应能力:蕨类植物适应不同的生境,包括林地、山地、湿地等。
它们可以生长在阳光充足或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对于光照和湿度的要求相对较高。
2.繁殖方式:蕨类植物一般通过孢子繁殖,孢子通过风等自然力传播,落地后发育为地上或地下的体。
四、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物多样性维持:蕨类植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植物群体,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为许多昆虫、鸟类和其他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2.土壤保持与水土保持:蕨类植物的根系可以有效地固定土壤,避免水土流失。
同时,蕨类植物的茎叶可以减少水滴对土壤的冲击,起到缓冲作用。
3.生态恢复和环境改善:蕨类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因此在生态恢复和环境改善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五、结论蕨类植物作为一类古老而重要的植物群体,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他们适应能力强,繁殖方式独特,既是生态系统的构建者,也是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
此次调查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蕨类植物的分类和生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秦岭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及利用
徐皓
【期刊名称】《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04)003
【摘要】据调查秦岭药用蕨类植物有22科31属54种(含5变种).对常用26种的分布、生境、用途进行简要描述,并对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总页数】3页(P60-62)
【作者】徐皓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系,陕西,汉中,72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9.36;Q948.3
【相关文献】
1.尖峰岭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 [J], 陈能;钟琼芯
2.崂山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J], 刘英
3.秦岭旬阳坝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策略 [J], 贺游利
4.沂山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调查与利用 [J], 武法术
5.毕节市阳山森林公园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及保护利用 [J], 余志鹏;李章取;陈开萍;骆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蕨类植物保护⼀、引⾔蕨类植物是地球上历史悠久的植物群,它们代表着⽣命的⼒量与坚韧。
在全球⽣物多样性的⼤背景下,蕨类植物的保护⼯作⽇益受到⼈们的关注。
本⽂将深⼊探讨蕨类植物的价值、保护现状及其重要性,并提出⼀些建议,以期对蕨类植物的保护有所帮助。
⼆、蕨类植物的价值1.⽣态价值:蕨类植物在⽣态系统中的作⽤不容忽视。
它们为其他⽣物提供⻝物和栖息地,是许多动物的重要⻝物来源。
此外,蕨类植物在维持⽣态平衡和⼟壤健康⽅⾯也发挥着重要作⽤。
2.科研价值:蕨类植物是植物演化的活化⽯,对于研究地球历史和⽣物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蕨类植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命演化的过程,并探索物种的起源和演化。
3.观赏价值:许多蕨类植物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美丽的颜⾊,具有很⾼的观赏价值。
它们可以作为室内外装饰和园艺植物,为⼈们的⽣活增添⾊彩。
三、蕨类植物的保护现状然⽽,尽管蕨类植物具有如此多的价值,但它们的⽣存状况却令⼈担忧。
过度采摘、⽣境破坏和⽓候变化等因素都对蕨类植物的⽣存造成了威胁。
全球范围内的蕨类植物种类数量正在不断减少,许多物种甚⾄⾯临着灭绝的危险。
四、保护建议与措施⾯对蕨类植物的⽣存危机,我们需要采取⼀系列措施来保护这些珍贵的物种。
以下是⼀些建议:1.法律法规制定:政府应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禁⽌⾮法采摘和⾛私蕨类植物。
同时,加⼤对违法⾏为的惩罚⼒度,以起到震慑作⽤。
2.保护区设⽴:在蕨类植物分布密集的地区,设⽴⾃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确保这些区域的⽣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确保保护区内的⽣态平衡和⽣物多样性。
3.公众教育:提⾼公众对蕨类植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活动,让更多⼈了解蕨类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价值。
⿎励⼈们参与到蕨类植物的保护⼯作中来。
4.科研⽀持:加⼤对蕨类植物科研的⽀持⼒度,⿎励科学家深⼊研究蕨类植物的⽣态习性、繁殖特点等,为保护⼯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科学研究,探索⼈⼯繁殖和种植技术,扩⼤蕨类植物的种群数量。
经整理和统计,南京地区蕨类植物共25科,36属,63种,按照生态类型可分为5类:陆生蕨类、附生蕨类、石生蕨类、水生蕨类和藤本蕨类,文章结合南京地区蕨类植物资源探讨了蕨类植物的园林用途,并指出蕨类植物在园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蕨类植物又称羊齿植物,是孢子植物最高级的类型,介于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之间,是植物界一个重要的类群。
蕨类植物适应性强,管理粗放,在土质贫脊、荫蔽、不适宜栽培植物的地方可栽植,而且生长快、不易受病虫害侵扰,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植物。
南京位于北纬31º14′~32º37′,东经118º22′~119º14′,气候属于亚热带北缘,受东南季风影响,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地理区位属于宁镇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主要是地带性土壤和耕作土壤。
南京市野生蕨类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其中一半以上具有观赏价值,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南京地区蕨类植物资源1.1 南京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已知江苏共有蕨类植物35科67属140种(含变种和亚种,不含引种栽培种)[1]。
南京市已确认的蕨类植物有63种,隶属于25科36属[2],且仍有新的蕨类植物资源不断被发南京地区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应用舒应萍 丁绍刚 王晶慧 南京农业大学园林系 南京 210095现。
南京市的蕨类植物多分布于海拔50m~200m山间,其中紫金山有蕨类植物60余种[3],幕府山7种[4],牛首山15种[5],老山地区6种[6]。
南京蕨类植物的科数占中国蕨类植物科总数的39.68%,含4种以上的科有鳞毛蕨科,蹄盖蕨科, 铁角蕨科和金星蕨科[7]。
较多的科在南京只有一种,如卷柏科、阴地蕨科、海金沙科等。
南京共有蕨类植物36属,占中国蕨类植物属总数17.65%。
南京比较常见的属有铁角蕨属,鳞毛蕨属、凤尾蕨属、短肠蕨属、毛蕨属等。
南京的蕨类植物科所占比例较大,属种所占比例较小,种数仅占中国蕨类植物种数的2.42%。
蕨菜(pteridium aguilinum kuhnvar)又名如意菜、龙头菜、羊齿植物等,为凤尾蕨科蕨属(pterid ium aquilinum L.)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嫩苗。
蕨菜的分布很广,除沙漠外,从高山至海关、从寒带到热带都有生长,常成片野生于荒坡、半山坡或林缘灌丛草地上。
在中国西北、华北、东北和西南各地稀疏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林间空地和边缘,或荒坡的湿地上尤其多见。
蕨根淀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镁、锌、锗等微量元素。
另外,从中医药角度,蕨菜味甘性寒,具清热、润肠、降气、化痰、活血、化淤功效,如常食用,对高血脂、高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均有疗效。
而且深入研究表明,蕨菜具有防癌和减肥功效[1-3]。
由于蕨菜的高营养、高医疗保健作用和回归自然、无公害等高品质的不断发掘,蕨菜成为都市人渴望回归自然的野味。
特别是近几年,蕨菜不断地出口日本、韩国、新西兰等国家,蕨菜价格不断上升,达40多元/kg,成为山丘地带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门路。
现就蕨菜的营养成分及其药用价值、开发与利用现状做一些介绍,并对其加工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开发前景进行了探讨。
1蕨菜的价值1.1营养成分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00g蕨根含碳水化合物14g、蛋白质2.4g、脂肪1.2g、钙8.5mg、磷27mg、铁11mg、锌9mg及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4]。
蕨菜是蕨的嫩叶芽,它营养成分齐全,含量也较高。
100g可食部分含水分86.0g、蛋白质1.6g、脂肪0.4g、糖类10.0g、粗纤维1.3g、钙24.0mg、磷2910mg、铁6.7mg、胡萝卜素0.4mg。
其各项营养成分大多较番茄、胡萝卜、大白菜和菜豆高,尤其以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和铁的含量较高。
另外蕨菜内含有17种氨基酸,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除色氨酸未检出)占其氨基酸总含量的39.4%[5]。
蒋燕山[6]对蕨芽干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蕨芽干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并含有钾、钙、镁、钠等常量元素和铁、铜、钴、锰、锌5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蕨类植物的作用蕨类植物作为一类重要的凋落性植物类群,在构成植物群落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包括了一系列珍贵的植物资源,而且蕨类植物也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蕨类植物通过改变生物多样性结构、改变生态系统特性、影响植物群落功能和改变气候环境等方式,对生态环境有着重大的影响。
同时,蕨类植物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纤维、食物、药物、燃料和材料等。
首先,蕨类植物有助于改变生物多样性结构。
蕨类植物的凋落物可以通过改变植物群落结构,进而改变土壤植物的种类、数量和组成,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复杂性。
研究发现,蕨类植物可以增加落叶层厚度,改变植物多样性。
其次,蕨类植物可以改变植物群落功能。
蕨类植物凋落物有助于积蓄氮、磷和其他元素,改变植物群落的微生物活性,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有利于植物群落的持久生存。
这些凋落物也有助于改变植物群落的水分平衡,从而改变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蕨类植物还可以改变气候环境。
蕨类植物的凋落物具有吸附气态污染物的作用,可以减少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从而缓解污染,对保护空气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蕨类植物还可以改变土壤温度,影响风速,促进水汽蒸发,有助于改善气候环境。
此外,蕨类植物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蕨类植物的叶子、根、茎、果实和花等都可以提供纤维、食物、药物、燃料和材料等。
蕨类植物的纤维可以用于制作绳索、布料等,而茶叶则是一种重要的饮品资源,另外它们的叶子也可以用作蔬菜沙拉的原料。
此外,蕨类植物的叶子、花、果实和根也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有助于缓解人们的疾病。
综上所述,蕨类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可以改变生物多样性结构、改变植物群落功能和改变气候环境,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应受到重视。
因此,倡导保护蕨类植物,以确保它们的健康发育,维持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科学利用它们为人类提供更多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浙江五龙潭药用蕨类植物资源【摘要】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查阅和对本地药农的访问,已知五龙潭有药用蕨类植物19科,27属,30种。
以全草类中草药最多,有20种;有根与根茎类中草药16种;有叶类中草药3种;有其它类中草药1种。
介绍了各类中草药的入药部位、中草药名称与功能。
【关键词】浙江五龙潭药用蕨类植物资源浙江五龙潭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山水风光异样优美,游客参观者纷至沓来,凭着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长着较为丰硕的药用蕨类植物资源。
最近几年来由于受到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也日趋引发人们的重视。
为摸清五龙潭常见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及利用情况,笔者用近三年的时间,结合本校学生野外实训,通过实地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调查了浙江五龙潭的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大体摸清了目前五龙潭药用蕨类植物的资源及利用情况。
1 五龙潭的自然概况浙江五龙潭位于宁波鄞州区(原鄞县)龙观乡天井岙,为四明山向西伸入鄞州形成的龙王溪谷地,总面积km2。
景区内群山围绕,峰峦挺拔,悬崖屹立,溪谷幽深,地形转变极为丰硕,最顶峰雪头岗海拔m。
发源于海拔600 m箭峰观一带的龙王溪纵贯全景区,区内总长达km,常年流水不断。
土壤为山丘坡地土壤,海拔200 m 以下为红壤,500 m以上为黄壤,200~500 m为过渡类型红黄壤亚类土壤。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沛,雨量充沛。
雨量大于平原地域,年降雨量约1 700 mm,尤以6~9月降水占全年的54%左右。
年日照时数为2 h,以8月份最多,2月份最少。
年平均气温℃,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比平原地域低4℃左右。
年无霜期为237 d。
灾害天气主要为7~8月份的台风和1~2月份的酷寒。
植被属中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带,植物资源较为丰硕,其中以樟科、木兰科、冬青科植物占多数,其次为蔷薇科、豆科、茜草科、大戟科、忍冬科等科植物[1]。
2 五龙潭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及利用鄞州是“浙药”中“浙贝母”的主产区之一,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