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顶式平面钢闸门设计(总)

  • 格式:doc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2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结构课程设计

题目:露顶式平面钢闸门设计

专业:水利水水电工程

姓名:杨军飞

班级:14瑶湖一班

学号:2014100034

指导老师:姚行友

二〇一二年6月25日

露顶式平面钢闸门设计

一、设计资料

闸门形式:露顶式平面钢闸门;

孔口净宽:10.00m

设计水头:5.40m

结构材料:Q235F

A-;

焊条:焊条采用E43型手工焊;

止水橡皮:侧止水用P型橡皮,底止水用条形橡皮;行走支承:采用胶木滑道,压合胶木为2

MCS;

-

启闭方式:电动固定式启闭机;

制造条件:金属结构制造厂制造,手工电弧焊,满足Ⅲ级焊缝质量检验标准;

执行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1995

SL)。

-

74-。

二、闸门结构的形式及布置

(1)闸门尺寸的确定(见下图)。

1)闸门高度:考虑到风浪产生的水位超高为0.2m,故闸门高度= 5.54+ 0.2 = 5.6(m);

2)闸门的荷载跨度为两侧止水的间距:L1 = 10m;

3)闸门的计算跨度:L = L0 + 2d = 10+2⨯0.2 =10.4 (m);

(2)主梁的形式。主梁的形式应根据水头的大小和跨度的大小而定,本闸门属于中等跨度,为了方便制造和维护,决定采用实腹式组合梁。

(3)主梁的布置。根据闸门的高跨比,决定采用双主梁。为使两个主梁设计水位时所受的水压力相等,两个主梁的位置应对称于水压力的合力作用线y = H/3 ≈1.867, 并要求下臂梁H a 12.0≥和≥a 0.4。上臂梁 H c 45.0≤,今

a 0.12H=0.672(m)

主梁间距

2b=2(y-a)=2(1.867-0.672)=2.39(m)

则c=H-2b-a=5.5-2.46-0.6=2.538(m)

(满足要求)

(4)梁格的布置和形式。梁格采用复式布置和等高连接,水平次梁穿过横隔板上的预留孔冰被横隔板所支承。水平次梁为连续梁,其间距应上疏下密,使面板各区格需要的厚度大致相等,梁格布置具体尺寸如下图所示。

(5)连接系的布置和形式。

1)横向连接系,根据主梁的跨度,决定布置道横隔板,其间距为2.6 m,横隔板兼作竖直次梁。

2)纵向连接系,设在两个主梁下的翼缘的竖平面内。采用斜杆式桁架。

(6)边梁与行走支承。边梁采用单复式,行走支承采用胶木滑道。

三、面板设计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SL 74-95),关于面板的计算,先估算面板的厚度,在主梁截面选择之后再验算面板的局部弯曲与主梁弯曲的折算应力。

(1) 估算面板厚度。假定梁格布置尺寸 图 2 所示。面板厚

度按式[]

σα9.0________kp

t ≥计算

当b/a ≤ 3 时,a = 1.5 ,则kp a kp

a t 68.0160

4.19.0_________=⨯⨯= 当b/a > 3 时,a = 1.4 ,则kp a kp

a t 07.0160

4.19.0_________=⨯⨯=

现列 表 1 进行计算。

表1 面 板 厚 度 的 估 算

注 1、面板边长a 、b 都从面板宇梁格的连接焊缝算起,主梁上翼缘宽为140mm (详见后面) 2、区格I 、VI 中的系数k 由三边固定一边简支板查得。

根据表1计算,选用面板厚度 t = 8 mm 。

(2)面板与梁格的连接计算。面板局部绕曲时产生的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横向拉力P 按式σt P 07.0=max 计算,则

σt P 07.0=max =0.07⨯8⨯160=89.6(N/mm)

面板与主梁连接焊缝方向单位长度内的剪力

T=VS/2I 。=333500⨯580⨯8⨯262/2⨯1003410000=202(N/mm )

由式[]

)7.0/(22ωτf f T P h +≥=2.7(mm ) 面板与梁格连接焊缝取其最小厚度6mm 。

四、水平次梁、顶梁和底梁的设计

(1)荷载与内力计算。水平次梁和顶、底梁都是支承在横隔板上的连续梁,

作用在它们上面的水平压力可按式2

______下

上a a p q +=计算。

列 表2 计算后得

表2 水 平 次 梁 、 顶 梁 和 底 梁 均 布 荷 载 的 计 算

梁 号 梁轴 线处 水压 强度

()2

/m kN p

梁间距(m )

2

_______

下上a a +

(m ) 2

_______

上a a p q +=

(kN/m )

备 注

1顶梁

1.29

2 14.4

1.245

17.93

1.20

3上主梁 24.5 1.05 27.73 0.91 4 33.6 0.855

28.73

0.80

5 40.4

0.74

29.90

0.68

6下主梁 47.4

0.64

30.33

0.60

7底梁 52.9

0.375

19.8

根据 表2 计算,水平次梁计算荷载取30.10kN/m,水平次梁为四跨连续梁,

A B C D

A B C D

q=29.90kN/

次中M 次支M